肝功能指标异常及危害
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指标解析肝功能损害的鉴别与诊断

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指标解析肝功能损害的鉴别与诊断在临床检验中,肝功能异常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作为肝功能指标之一,其异常水平常常用于判断肝脏是否受损害。
本文将对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指标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在肝功能损害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
一、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基本知识血清谷丙转氨酶是一种存在于肝脏细胞中的酶,其主要功能是帮助氨基酸的代谢,并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正常情况下,ALT以较低的水平存在于血液中,但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ALT水平升高。
二、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的鉴别1. 肝细胞损伤肝细胞损伤是导致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的最常见原因。
例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都可以导致肝细胞受到损害,从而使血清ALT水平升高。
2. 胆汁淤积胆汁淤积也是一种导致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的原因。
当胆道受阻时,胆汁无法正常排出,导致胆汁中的谷丙转氨酶溢出到血液中,使血清ALT水平增高。
胆道阻塞常见于胆结石、胆管狭窄等疾病。
3. 肝外因素影响除了肝脏本身的问题外,一些肝外因素也可能导致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
例如,心肌梗死、肌肉损伤等疾病也会使血清ALT水平升高。
三、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的诊断1. 确定血清ALT水平在临床上,通过血清谷丙转氨酶检测可以快速获得血清ALT水平。
正常情况下,血清ALT水平在男性为10-40 U/L,在女性为7-35 U/L。
当血清ALT水平超过正常范围时,应进一步进行鉴别诊断。
2. 病史与体征分析综合病史与体征分析对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的诊断十分重要。
例如,病毒性肝炎病史、药物使用史、大量饮酒史等都可以为肝功能损害提供线索。
3. 其他肝功能指标检测除了血清谷丙转氨酶外,还应该联合检测其他肝功能指标,如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等,以全面评估肝功能的状况。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肝功能损害的鉴别与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肝功能异常的表现

肝功能异常的表现1、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现象,这是因肝功能异常导致消化功能障碍,所引起的。
2、乏力、嗜睡等。
因肝功能异常会出现肝细胞损害,进而导致这类现象的发生。
3、黄疸,这是胆色素代谢异常所引起的。
4、脂肪肝。
肝功能异常而引起的脂肪代谢障碍,可形成脂肪肝。
5、胆固醇合成及酯化能力降低。
因糖代谢障碍,血脂含量改变。
6、腹水、胸水等,属肝功能异常引起的白蛋白合成障碍。
7、皮肤粗糙、夜盲、唇舌炎症、浮肿、皮肤出血、骨质疏松等,属肝功能异常引起的维生素类代谢障碍。
8、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属肝功能异常引起的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9、性欲减退、月经失调、皮肤小动脉扩张,出现蜘蛛痣、肝掌、脸色黝黑等,属肝功能异常引起的激素代谢异常。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肝功能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异常,多是长期不注意调养积累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很多,我们今天就说一些常见的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1、各种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肝癌等是最常见的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2、化学药品中毒,如磷、锑、砷剂等,引起代谢障碍,会导致肝细胞坏死,出现肝功能异常。
3、免疫功能异常,会导致肝脏损害,从而出现肝功能异常。
4、感染寄生虫(血吸虫、华枝睾吸虫、阿米巴)、钩端螺旋体、细菌、病毒等均会对肝脏造成损害,也是会导致肝功能异常的。
5、胆道阻塞,如结石、肿瘤、蛔虫等使胆汁淤积,对肝细胞有一定的损害作用,会致使肝细胞变性和坏死,造成肝功能异常。
6、血液循环障碍,如慢性心力衰竭时,引起肝淤血和缺氧,是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之一。
建议:患者如出现肝功能异常一定要去医院检查治疗,千万不要胡乱用药,盲目治疗。
肝功能异常如何调理肝脏对人体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参与着人体各个组织的活动,从能量代谢到胆汁生成、解毒到免疫以及热量的产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肝功能出现异常之后,是需要大家引起重视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肝功能异常如何调理。
肝功能异常的常见症状及治疗方法

肝功能异常的常见症状及治疗方法一、肝功能异常的常见症状1.黄疸:黄疸是肝功能异常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由于肝脏无法正常代谢胆红素而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所引起。
黄疸的症状包括皮肤、眼球和黏膜的发黄,伴有瘙痒感。
2.腹水:肝功能异常时,肝脏对血液的净化和排泄功能减退,导致体内的水分滞留,最终形成腹腔内的液体积聚。
腹水会导致腹部胀痛、腹胀、呼吸困难等症状。
3.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时,肝脏可能会肿大,常常会出现右上腹饱胀感、腹部胀痛以及触摸时的明显肝脏增厚。
4.乏力:肝功能异常会导致机体代谢功能紊乱,导致身体大量能量和营养的损耗,从而出现乏力、无力、工作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5.食欲不振:肝功能异常会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造成营养摄入减少,加重患者的乏力和体力下降。
二、肝功能异常的治疗方法1.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的肝功能异常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肝炎引起的肝功能异常,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酒精引起的肝功能异常,应该戒酒和限制酒精摄入;对于药物引起的肝功能异常,应该停止使用引起异常的药物等。
2.支持治疗:支持治疗主要是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这包括给予充分的饮食摄入,保持水电解负平衡的平衡,防止低血糖等。
3.调控免疫治疗:肝功能异常与机体免疫紊乱密切相关,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调控机体免疫功能以减轻肝功能异常的症状。
这包括在低剂量的情况下应用免疫抑制剂,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环孢素等,以减轻机体的免疫反应。
4.对症治疗: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对症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黄疸病例,可采取利胆药物、中药调理等方法;对于腹水,可以通过利尿剂、腹部穿刺抽水等方式减轻症状。
总之,肝功能异常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常见症状包括黄疸、腹水、肝肿大、乏力、食欲不振等。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病因治疗、支持治疗和调控免疫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以期恢复肝功能的正常。
肝功能异常诊断标准

肝功能异常诊断标准
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本身的功能受到损害,导致肝脏活动受到影
响而出现的症状和变化的一种疾病。
肝功能异常通常被诊断为“肝病”。
肝功能异常的诊断标准以血液学指标和影像学检查为主。
血液学
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其中主要是血清谷草转氨酶(TG),血清丙氨酸
酶(ALT),血清球蛋白X(TPX)和血清谷丙转氨酶(GGT)等。
其中,TG、ALT和TPX能反映肝细胞内部细胞壁蛋白损伤的程度,而GGT则可以反映肝脏功能的总体损害情况。
影像学检查包括肝脏B超,CT,螺旋CT,电子磁共振,肝素核素血流动力学和肝素核素摄影术等几种手段,可
以反映肝脏的形态及它们的工作状态。
有时还会使用病理学检查,也
就是活检,以确定肝脏的真正病变情况。
另外,病史也是诊断肝功能异常的重要性标准,这可以帮助医生
推断患者可能患有肝炎,肝硬化或其他肝脏疾病。
检查完血液学指标
和影像学检查后,还要进行临床检查,帮助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肝病,
以及患者的病情。
总之,肝功能异常的诊断标准主要有血液学指标和影像学检查以
及病史检查等几个方面,医生们应将这些指标综合评估,以有效确定
患者是否患有肝功能异常。
只有综合这些检查才能准确诊断肝功能异常,从而为临床治疗和后续监测工作提供基础。
肝功能受损分级标准

肝功能受损分级标准
肝功能受损分级标准通常有以下几个等级:
1. 轻度肝功能受损:转氨酶指标在100以下,肝脏功能正常。
这个阶段需要注意规律作息,调整饮食结构。
如果是病毒导致的肝功异常(如乙肝、丙肝),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肝功能可以得到完全恢复。
2. 中度肝功能受损:转氨酶指标在100\~1000左右,已经存在肝纤维化倾向。
这个阶段如果存在乙肝、丙肝、脂肪肝等疾病,需要积极治疗。
如果任其发展,大概率会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3. 重度肝功能受损:转氨酶指标超过1000,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或已存在肝硬化和多种并发症,比如恶心呕吐、乏力、身体肿胀、肝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胃底静脉曲张等。
如果仍未接受正规治疗,进一步可发展为肝癌。
另外,对于肝硬化患者,还有一种分级标准是针对肝脏储备功能进行量化评估的分级标准,分为A级、B级、C级。
1. A级:总分5\~6分,代表患者肝脏功能相对较好,预后好,手术风险较小,术后1\~2年存活率为100%\~85%。
2. B级:总分7\~9分,代表患者肝脏功能一般,预后相对较好,手术风险较中等,术后1\~2年存活率为80%\~60%。
3. C级:总分大于等于10分,代表患者肝脏功能差,手术风险很大,术后1\~2年存活率为45%\~35%。
该分级标准包含了5项指标,分别是肝性脑病、腹水、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根据严重程度将每一项指标记为1、2、3分,将5项分数加起来后进行相应的分级,最低是5分,最高是15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还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肝功能异常与肝癌的风险评估

肝功能异常与肝癌的风险评估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在代谢、解毒、合成等方面功能的异常变化。
而肝癌则是肝脏恶性肿瘤的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肝功能异常与肝癌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本文将探讨肝功能异常与肝癌的风险评估。
一、肝功能异常的定义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在代谢、解毒、合成等方面功能出现异常。
常见的肝功能异常指标有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
当这些指标超过正常范围,就意味着肝功能存在异常。
二、肝功能异常与肝癌的关联肝功能异常与肝癌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肝功能异常可能是肝癌的风险因素之一,也可以作为肝癌的早期预警指标。
一方面,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肝脏组织的炎症和损伤,从而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
另一方面,肝癌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导致肝功能异常。
因此,通过评估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可以辅助判断个体患肝癌的可能性。
三、肝功能异常的风险评估方法1.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是评估肝功能异常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血液样本中的指标测定,可以获取具体的肝功能异常指标数值。
常用的指标包括ALT、AST、TBIL等。
根据不同指标的异常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可以初步评估肝功能异常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风险。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可以提供肝脏形态、大小、结构等方面的信息,进一步评估肝功能异常是否与肝癌存在关联。
例如,肝癌可能会导致肝脏的结构异常,影像学检查能够发现这些异常情况,进一步提示肝癌的可能性。
3. 预防性筛查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有家族史、长期饮酒史等,可以进行肝癌的预防性筛查。
预防性筛查包括肝癌标志物检测、肝脏超声等,旨在尽早发现潜在的肝癌风险。
四、肝功能异常与肝癌预防措施了解肝功能异常与肝癌间的关联,我们应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减少肝癌的风险。
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酒限糖、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可以降低肝癌的风险。
其次,对于有肝功能异常的人群,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随访,及时发现及治疗肝癌的早期病变。
肝功能异常是什么

肝功能异常是什么
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在正常生理功能范围内发生异常的情况。
人体的肝脏是一个重要的代谢器官,负责合成、分解、转化和排泄许多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脂肪、胆红素等。
当肝脏的这些功能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肝功能异常。
肝功能异常的表现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黄疸、肝区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消瘦、腹水等。
不同的肝功能异常导致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酒精滥用:过度饮酒会对肝脏产生损伤,长期酗酒可导致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等。
2. 病毒感染:常见的病毒感染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这些病毒感染会导致肝脏的损伤和炎症。
3. 药物滥用:某些药物对肝脏有毒性作用,如某些抗生素、解热药、抗癌药等,长期大剂量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肝脏损伤。
4. 肝脏病变:肝硬化、肝癌、脂肪肝等疾病都会导致肝功能异常。
5. 其他因素:如遗传因素、营养不良、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会影响肝功能。
肝功能异常的诊断通常包括血液检查、肝功能指标检测、肝超声、肝脏穿刺等。
治疗肝功能异常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病因而定,如戒酒、抗病毒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保护肝功能也非常重要。
肝功能异常的预防和治疗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避免滥用药物和酒精等。
及时发现和治疗肝功能异常有助于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并保护肝脏的健康。
肝功能异常的指标有哪些?

肝功能异常的指标有哪些?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损害而引起肝脏形态结构的破坏和肝功能的代谢异常。
当检查出肝功能异常时,一定要去有资质的大型专业医院及时接受治疗,这是因为肝功能异常对我们的健康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必须要注意及时的进行诊断治疗。
肝功能异常的指标有哪些?1、肝功能指标异常引起消化功能异常,致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等症状。
2、肝功能糖代谢障碍,可致血脂含量改变,胆固醇合成及酯化能力降低。
所以肝功能指标异常要视情况限制糖和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以免形成营养过剩,促使体内脂类物质增多而易发生高血脂或脂肪肝,加重病情。
3、肝细胞损害肝功能指标异常,致血清转氨酶等酶类增高,而胆碱脂酶降低,可致乏力、易倦、思睡等。
4、肝功能白蛋白合成异常,使白蛋白降低,血液的胶体浓度下降,血液中的水分透过血管进入组织中,严重时导致腹水、胸水等。
肝功能异常的指标有哪些?1、当肝脏组织受损时:此时的转氨酶就会升高,包括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
转氨酶原本是在肝细胞中的,当肝细胞破损的时候就会释放到血液中去,因此当肝脏组织受损就会出现转氨酶高的情况。
2、肝脏的代谢消化异常:261医院建议此时一般由胆红素来反映。
可分为直接胆红和间接胆红素。
如果出现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同时升高的情况,很有可能是肝脏的排泄出现了障碍,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
总胆红素正常值为5.1~19.0,直接胆红素正常值为0.0~5.1,间接胆红素)正常值为5.0~12.0。
3、肝脏储备能力异常的指标:ALB(白蛋白)降低,GLB(球蛋白)升高,是肝功能异常的指标,可说明肝脏的储备能力出现了异常,需要及时治疗。
ALB(白蛋白)正常值为40~55,GLB(球蛋白) 正常值为20~30.0,A/G(白球比) 正常值为(1.5~2.5):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病毒表面 2)空病毒颗粒 人体针对HBsAg 产生的抗体
目前存在乙肝病毒感染 病毒清除后的保护性抗体
病毒复制过程中产 提示病毒活跃复制 生的一种蛋白
人体针对HBeAg 产生的抗体 病毒颗粒核心 人体针对HBcAg 产生的抗体 病毒清除过程中产生的抗体 提示病毒活跃复制,但一般不 作监测 病毒入侵后最早产生的抗体, 可在体内长期存在
2、大部分人调理三至十日或二至三个月时发生
好转反应 3、少部分人调理半小时后发生好转反应
应对方案
1. 坚持服用产品
2. 加大用量
3. 原用量减半
类型
(1)速效型
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比较强烈的好转反 应,来势比较强烈,消失的也快,恢复健康的 速度也就快。
(2)缓慢型
缓慢型好转反应的出现的时间要长一些, 这种好转反应的人一定要有决心,有毅力, 有耐心,因为好转反应来得慢,恢复健康的 速度也会慢一些。
(3)进退型
进退型是第一次好转反应出现,健康在原有基础上 得到很好的提高;经过一段时间,好转反应再次出现, 有的健康程度比之前的健康还要低;但是第二次好转 反应过去之后,健康程度比第一次健康程度最低点高 的多,所以每一次度过好转反应后健康越来越好。
血清总蛋白降低
1)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蛋白质丢失和摄入不足,如营 养不良、消化吸收不良; 2)血清水分增加:可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减少,如水 钠潴留或静脉应用过多的低渗溶液
肝功化验单的主要项目及意义
胆红素代谢
胆红素代谢指标及其危害
直接胆红素 增高:1)肝细胞损伤,分泌障碍 2)胆管阻塞,排泄障碍 间接胆红素 增高:1)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 2)肝细胞损伤,摄取和转化障碍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 危害:黄疸型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 溶血性黄等。
“三服都尽,其人如冒 状,勿怪,即是术、附 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 除故耳”。“如冒状”,就是
指醉酒似的,昏昏沉沉的样子,医圣 叮嘱让病人不要诧异。
特点 ⊙原有的症状稍微加重 ⊙皮肤长出斑疹或皮肤痒 ⊙轻微腹泻或便秘 ⊙头晕、头痛 ⊙睡眠情况差或较想睡觉 ⊙某些部位酸痛 ⊙口干舌燥、排气、流汗 ⊙血压变化 ⊙食欲降低
黄疸型肝炎患者的胆红素变化
肝功化验单的主要项目及意义
肝
损
伤
肝细胞损伤指标危害
ALT( “谷丙转氨酶”)和AST( “谷草转氨酶”) 器官分布:肝>心肌>骨骼肌>肾>脑>肺>胰>肺 >白细胞>红细胞 细胞内分布:ALT:细胞浆 AST:细胞浆和线粒体(80%) 功能:催化氨基转移,分别生成丙酮酸和草酰乙酸 血清转氨酶升高机制:细胞破损;膜通透性升高
好转反应
好转反应:是指人们通过中药调理或者是使用 保健产品、甚至是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健康 疗法后,健康状况开始改善过程中出现的一切 可以感知到的身体反应的总称。
好转反应,是体质改善的明显信号,是暂时性的 现象,通常身体有病灶时,在调理过程中会呈 现较强的反应,这就是身体恢复的开始。
由来 药不瞑眩,厥疾勿瘳
一看小箭头:出现即代表不正常
代表升高/增多 代表降低/减少
二看阴性和阳性:
本身无好/坏之分
阴性(-)代表不存在或检测不到
阳性(+)代表存在并被检测到
三看参考值:低于或高于参考值均代表不正常
一看小箭头
一看小箭头
二看阴性和阳性
三看参考值
肝脏的功能及损伤后的表现
胆红素转化与排泄
蛋白质合成与分解 脂肪合成与分解 糖原合成与分解 凝血物质合成 药物与毒物代谢
常见的两对半化验结果(一)
常见的两对半化验结果(二)
常见的两对半化验结果(三)
常见的两对半化验结果(四)
常见的两对半化验结果(五)
常见的两对半化验结果(六)
危害:
• 大三阳,传染性强,预后不好。
• 小三阳,长期持续易导致肝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养护
作用机理:
1.
葛根:提高肝细胞的再生能力,恢复正常肝脏机能,防止
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代谢指标异常的危害
• 白蛋白
降低:1)摄入减少--长期的营养不良/偏食 2)肝脏严重损伤,合成减少 3)丢失或消耗过多-腹水、肾病、恶性肿瘤 危害:代表慢性肝损坏。
总蛋白指标异常的危害
血清总蛋白增高
1)各种原因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呕吐、腹泻、休
克、高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2)血清蛋白合 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等
肝功能指标异常危害
主要内容
• 肝功能指标异常及其危害
• 好转反应及其应对
检验报告单的构成
A. 检验项目:编号/代号/名称 B. 检验结果(单位) C. 检验项目的参考值
D. 其他:病人及医生的基本信息
E. 检测方法/检测的实验室
F. 采血日期、送检日期、检测日期等
看化验单的几个小“窍门”
( 4 )阶梯型
阶梯型的是当第一次好转反应出现之后,健 康状态处于一个平稳的阶段,一段时间之后好 转反应再次出现,然后身体健康再提高一个层 次,之后又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这种现象反复 出现,身体就会越来越好。
好转反应的频率
好转反应是暂时性的,不是每一个人都会 发生,也不是只发生一次:
1、有的人调理后直接产生保健效果,无好转反 应
其他疾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 炎、肺栓塞、肾炎、胸膜炎、急性胰腺炎、 溶血性疾病、药物影响等。
慢性乙肝病人的ALT检测
急性肝炎的ALT变化
急性肝炎的ALT变化
乙肝两对半的检查项目及意义
项 目 来 源 意 义
HBsAg(表面抗原) Anti-HBs(表面抗体) HBeAg(e抗原)
Anti-HBe(e抗体) HBcAg(核心抗原) Anti-HBc(核心抗体)
脂肪在肝脏堆积;加强肝脏解毒功能,防止酒精对肝脏的损 伤。
2. 3.
玛咖茶:促进肝细胞活性,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玉米肽:修复肝细胞膜,消化肝中脂肪。
4.
维生素E:维生素E是肝细胞生长的重要保护因子之一。
磷脂:它对于血液中胆固醇的积累具有溶解作用,肝脏细
对多种急、慢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5.
胞的养护。
损伤后 损伤后 损伤后 损伤后 损伤后 损伤后 损伤后 损伤后
黄 疸
白蛋白降低/腹水/氨中毒 脂肪肝/低胆固醇血症 低血糖/糖尿病 出 血 中 毒 蜘蛛痣、腹水、乳房发育 免疫力低下/易感染
激素灭活
免疫防御
肝功化验单的主要项目及意义
蛋白质代谢
胆红素代谢
肝
损
伤
肝损伤/淤胆
肝功化验单的主要项目及意义
ALT-谷丙转氨酶增高的危害
增高见于肝胆疾病 传染性肝炎、中毒性 肝炎、肝癌、肝硬化、肝脓疡、脂肪肝、梗
阻性黄疸、胆管炎、胆囊炎等;其他疾病如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所致肝脏 淤血,药物影响等
AST-谷草转氨酶增高的危害
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增高见于心 肌梗死、肝脏疾病包括传染性肝炎、中毒性 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肝脓疡、脂肪 肝、梗阻性黄疸、胆管炎、胆囊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