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在新课标中全面落实“诱思探究”粤教沪版

b5在新课标中全面落实“诱思探究”粤教沪版
b5在新课标中全面落实“诱思探究”粤教沪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在新课标中全面落实“诱思探究”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应用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伍锡源九江中学2006年11月19日星期日

引言

在我校进行“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实践应用与研究不到两年时间,广东省《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开始实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标准要求在课程的实施上注重以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实践应用为主线,强调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与“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诱思教学思想论、“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探索得资料,研究获本质”的探究教学过程论、“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论恰巧不谋而和。“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成为我们新课标物理教学实践的理论指导,在我们的教学中已有了探究教学的特征。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重视了引入过程的诱导,而忽视了进一步深入探究;重视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却忽视了老师的适时诱导;重视了知识学习诱导,却忽略了反馈同化的引导等情况,使课堂教学有虎头蛇尾之嫌。

案例与分析

课例:必修2第一章第四节《平抛物体的运动》

背景:学生学习了前三节内容,知道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学会了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平抛运动是以上知识的应用,是典型的曲线运动,它的将曲线运动化成直线运动的处理方法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以下展示其教学主要片段。

案例:引入过程:

师:同学们请看投影,在奥运会的射击比赛中,当运动员扣动扳机的同时,由于安装和振动的原因,把标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问子弹能否击中把标?

生:不能。

生:能。

评:以情景引起悬疑,不同的答案产生矛盾,唤起学生注意,激起思维动力,学生热情高涨。

探究过程:

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搞清楚平抛运动的规律。前面我们学习了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知道平抛运动既有水平方向的运动,又有向下的运动,这两个运动又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呢?下面,我们每个小组的同学按书上的“实验与探究”观察和分析这个问题。

老师简述了实验要领后,同学们开始用平抛运动仪动手实验。

实验结束,老师总结出平抛运动的水平规律和竖直规律。

评: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诱导不够,学生在实验中不能抓住实验成功的关键,使实验达不到理想的功效,规律的得出最好让学生自己总结,不要由老师代替。

反馈同化过程:

师:学习了平抛运动规律后,我们大作下列题目:一架以40m/s水平匀速飞行的运输机,距地面490m,为使物资落在指定地点,飞机应在与目标地水平距离多远的地方投放?

学生开始动笔,做完后教师点评。

评:题目的情景很好,但更要注意使知识和方法得到同化。

经备课组评课、讨论,多次修改后的案例:

探究过程:

师:飞机投出的炸弹做什么运动?

生:平抛运动。

师:如果你是战斗机飞行员,要将炸弹投到地面上的目标,你该何时投弹?下面,我们做一个投弹练习。(利用电脑制作的动画游戏,情景形象,可在背景显示出网格坐标)生1:在目标头顶投弹,不中。(同学嘘)第二次在目标后有一小段时开始投弹,不中,仍飞过顶落在前面。(换其他同学)

生2:在目标后面投弹,不中,落在目标后面尚有一段距离。第二次投中,(哗然,其他同学纷纷要试。)

师:等一下大家都可以做类似的实验。先考虑:为什么不在飞过顶后投弹?

生:当然哪!

师:为什么前几次不是过了头就是不到?同学们讨论一下,一会儿后叫同学解释。

生:在目标后距离不够远时投弹时,在水平方向已经对齐,但竖直方向还没落地。在太后面投弹,已落地了,水平还差一点距离。

师:要投中目标应使水平和竖直方向运动都到达,在运动时间上呢?

生:相等。

师:下面大家利用平抛运动仪练习一下投弹,一定要在此实验中注意控制要同时释放,观察是否同时到达。

学生做完实验后,老师可总结出水平方向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让学生写出从抛出开始经t秒的水平和竖直方向的速度、位移公式,合速度、合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并在图上标出相应的物理量。老师检查部分同学的作图和总结,对合运动的位移方向、速度方向的区别;与两个分运动的关系作强调。

评:引入的实验起到了很好的激趣作用,同时切中了此实验操作的关键,观察的重点:时间相等;学生的情意因素得到了调动,能够五观并用,观察思考,探究本质;能通过学生投弹的失败和成功中反馈,引出深层的思考问题。在结论得出过程老师只做画龙点睛式提示和强调。

反馈同化:

通过对平抛运动规律的理解,学生很容易回答引入中的问题。

学生作完了上面的例题后,老师继续就此题让学生思考。

“思考与讨论”:1、若飞机高度不变,飞行速度提高,则投弹的距离应如何改变?

2、如果飞行速度不变,飞行的高度提高,则投弹的距离如何改变?

在课后作业中又布置了动手的实验题目:根据本节知识,只用一只卷尺就可以测量出玩具手枪子弹射出的速度。请你设计这个实验,说明实验原理和需要测定的数据,然后实际操作,测出你的玩具手枪子弹射出的速度。

评:通过进一步的问题讨论,同学们对于平抛运动的运动时间的决定因素,水平运动距离的决定因素有更深一层理解,知识得到了同化。课后的动手实验作业,进一步加强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经过不断修改的教学过程,教师的“诱”和学生的“思”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形成和协的统一体。

体会反思

张熊飞教授在“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探究学习过程论中关于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指出,教学过程三个贯穿要素的全程贯穿性,即“创设情境,激发情意”,“全身活动,心灵体验”,“及时反馈,促进同化”均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各个阶段都要适时发挥情意要素的激发性,观察探究要素的能动性,同化过程的反馈性。同时,不能忽视各层次要素的

交叉重叠性。如果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少了教师适时诱导,学生的活动往往会因不能体会实验的目的、原理,不会观察实验现象,更难以通过实验现象探究现象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学生的探究活动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好的效果。同样在反馈同化过程中,只有学生的练习,即使学生做对了题目,也仅能达到掌握知识,没有通过题目的练习形成能力,通过解后的反思使知识同化,并在反思过程中掌握方法。由是,我们体会到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在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上都有教师的激发、学生的体验和思维、师生的双向反馈,不断地有老师在推波助澜,不断地有学生在大浪淘沙,使探究学习过程一浪推一浪、层层推进;一环套一环,环环紧相连,顺利地向前发展。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节课永远都有可以优化改进的地方。我们将以如继往地贯彻“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思想,将新课标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资料:

1、《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陕西人民出版社张熊飞 2003年12月

2、《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尚仁主编 2003年11月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教材编写组编写 2005年9月

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沪粤版)-(含答案)

V L1L2 S A 最新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沪粤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在一段电阻不变的导体两端加20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1A;现在把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5V,则此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和它的电阻分别为______,________. 2、现在有“6V 3W”的L1和“12V 3W”的L2两只小灯泡串联后接在电路中使用时,通过两灯的电流之比I1:I2= ,两灯消耗的实际功率之比P1:P2 == ,为了使电路能安全使用,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V。 3、接在家庭电路中的灯泡,100W的要比15W的亮,这说明在一定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导体的电阻成比;电炉丝烧得发红,而跟电炉丝相连的导线却不怎么热,这说明在一定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导体的电阻成比。 4、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热得快”同时给质量和温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以判断_____液体的温度升高得较慢,_____液体的比热 容较大。 5、将重物从长4m、高1m的斜面底部匀速推上斜面的顶端。已知沿斜面所用的推力 是300N,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则推力做的总功为________J,推力做的有 用功为_______J.而物体从斜面落下时是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6分。后两题为多选题) 6、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A1、A2和A3三个电流表的示数分别 是I1、I2、I3,则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应该是【】 A、I1=I2=I3 B、I1<I2<I3 C、I1>I2>I3 D、I1>I2+I3 7、初二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功率知识后,进行了“比一比谁上楼功率大”的比赛.其中某同学从一楼跑到三楼用了10s,则他上楼过程中的功率大约是() A.3W. B.30W. C.300W D.3000 W 8、如图所示的是握力计的原理图,其中弹簧上端和滑动变阻器滑片固定在一 起,AB间有可收缩的导线,R0为保护电阻,电压表可显示压力的大小。则当握 力F增加时电压表的示数将( ) A.变大 B.变小 B.C.不变 D.无法确定 9、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两只灯泡均发光,两表均有示数。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变为0,电流表示数增大。经检查除小灯泡外其余器材的连接良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A.灯L1断路 B.灯L2短路 C.灯L1短路 D.灯L1、L2均断路 10、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的质量关系是m A>m B>m c,它们在同样大的力F作用下,都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则力F 对三个物体所做的功: () A.一样多 B.对A做的功最多 C.对B做的功最多 D.对C做的功最多 11、有质量相同的两块金属铜和铝,已知铜的比热容小于铝的比热容,则:( ) A、它们降低相同的温度,铝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铜放出的热量 B、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吸收的热量一定大于铝吸收的热量 C、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后,铝降低的温度一定大于铜降低的温度 D、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铜的末温一定高于铝的末温 12、以下提高效率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尽量减小热机功率 B、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C、保证转动部分良好的润滑 D、增加动滑轮重 13、关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足球的能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因为足球静止,所用足球的分子动能为零。 B、因为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所用足球的分子势能为零。 C、如果足球运动起来,足球的内能要增加。 D、如果足球的温度升高,足球的内能要增加。 三、计算题(21分) 14.(8分)如图所示:用40牛的拉力,使物体A匀速上升,不计绳重和摩擦,整个装置 的机械效率为75%。求:⑴物体A和动滑轮重各是多少牛?⑵若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 牛,此装置的机械效率可提高到多少?

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探究欧姆定律达标检测卷(含解析)(新版)粤教沪版

第十四章探究欧姆定律 (100分,6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要使一根镍铬合金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增大导线两端的电压 B.减小导线中的电流 C.将导线拉长后接入电路 D.将导线对折后接入电路 2.关于欧姆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该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反比 B.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D.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某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阻为0 B.该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流为0 D.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 V时,电流为0.6 A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4.如图所示,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比较这两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它们的电流的大小,有( )

A.U AB>U BC,I ABU BC,I AB=I BC D.U AB=U BC,I AB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重要知识点

第十一~十二章探究简单电路~探究欧姆定律 1.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尖端放电:物体带电时,它的尖端容易产生放电现象. 3.物体失去电子会带正电,物体得到电子会带负电. 4.简单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通路:开关闭合,处处相通的电路;开路:开关未闭合或电线断裂或接头松脱致使线路在某处断开的电路;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路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短路又可分为电源短路、用电器短路。短路时电流很大,电源和导线会因发热过多而被烧坏,所以电源的两极是不允许直接用导线连接的. 5.串联电路:整个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通过;并联电路:电路中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通过. 6.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 符号为A,1A=103mA 1mA=103μA, 7.电流表的使用说明:①校零②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③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分别是0~0.6A和0~3A 0~0.6A量程刻度盘上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是0.02A, 0~3A量程刻度盘上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是0.1A,所以大量程的最小分度值是小量程最小分度值的5倍.④如果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则指针会反偏;如果选择量程过小,则指针会超过最大刻度. 8.电压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V 1V=103mV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1.5V 手机锂电池的电压是3.6V 一节蓄电池的电压是2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36V 我国家庭生活用电的电压是220V 工厂生产用电的电压是380V 维持人体生物电流的电压是约1mV 9.电压表的使用说明: ①校零②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③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电压表有两个量程,分别是0~3V和0~15V 0~3V量程刻度盘上每一小格表示的电压是0.1V, 0~15V量程刻度盘上每一小格表示的电压是0.5V,所以大量程的最小分度值是小量程最小分度值的5倍, ④如果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则指针会反偏;如果选择量程过小,则指针会超过最大刻度.⑤电压表可以直接测量范围之内的电源电压. 10.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Ω 1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 12.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短来改变电路中电阻值的大小.滑动变阻器的标牌;50Ω 1.5A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滑动变阻器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阻值的大小要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离下端接线柱的远近,滑片P离下端接线柱越远表示接入电路中的阻值越大,越近表示接入电路中的阻值越小.如果只是接滑动变阻器金属杆两端的接线柱,则滑动变阻器没有接入到电路中,被短路了,如果只是接滑动变阻器下端的两个接线柱,则相当于滑动变阻器变为定值电阻,阻值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13.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

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在导体乙的两端加上1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为0.1A B.将甲、乙两导体并联后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 电流为0.9A C.通过导体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D.导体甲的电阻大于导体乙的电阻 2.初二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功率知识后,进行了“比一比谁上楼功率大”的比赛.其中某同学从一楼跑到三楼用了10s,则他上楼过程中的功率大约是 ( ) A.3W. B.30W. C.300W D.3000 W

3.如图所示的是握力计的原理图,其中弹簧上端和滑动变阻器滑片固定在一起,AB间有可收缩的导线,R0为保护电阻,电压表可显示压力的大小。则当握力F增加时电压表的示数将( ) A.

变大 B.变小 B. C.不变 D.无法确定 4.在一段电阻不变的导体两端加20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1A;现在把 该 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5V,则此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和它的电阻分别为( ) A.0.25A、20Ω B.1A、20Ω C.0.4A、10Ω D.1A、10Ω 5.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两只灯泡均发光,两表均有示数。过 一段时间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变为0,电流表示数增大。经检查除小灯 泡外其余器材的连接良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V L1 L2 S A A.灯L1断路 B.灯L2短路 C.灯L1短路 D.灯L1、L2均断路 6.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的质量关系是m A>m B>m c,它们在同样大 的力F作用下,都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则力F 对三个物体所做 的功: ( ) A.一样多 B.对A做的功最多 C.对B做的功最多 D.对C做的功最多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热容不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B、通过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无关 D、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比热容增大 8、有质量相同的两块金属铜和铝,已知铜的比热容小于铝的比热容,则: A、它们降低相同的温度,铝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铜放出的热量 B、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吸收的热量一定大于铝吸收的热量 C、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后,铝降低的温度一定大于铜降低的温 度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指导九年级同学学好物理呢?下面是由的沪粤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仅供参考。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课程的精神,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课堂角色,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有效、有序进行课改教学,我们在总结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基础上,特订下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期获得教学利益最大化。 一、加强理论学习,明确课程目标 1.每两周集体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解读新课程的理念,交流各自的看法,提高对新课程理解运用的水平。 2.选用学习的理论书籍有:《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学物理》、《教师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心理指导》等,以较高专业水平驾驽教学工作。 3.明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制定的根据与意义,紧紧抓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科学探究为根本”的两条教学主线。

二、发挥集备作用,理清教学思路 1.定期进行学情分析。随着新学期教学进展,学生在接受新知识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通过集备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发现学生存在问题,作为教学工作与教学设计的依据,及时予以解决。 2.理清教学思路。教学的“大思路”是指理解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理念、编写的风格、编写的内容以及编排的体系。 教学的“中思路”是指确定每章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点,如何让学生有能力自主构建知识。教学的“小思路”是指较准确定位每节的教学目标,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合理教学设计。思路理清,教与学才会轻松;避免以其昏昏,示其昭昭。 三、开发利用教材,拓展教学资源 1.开发利用教材。我们不能把教材教条化,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可以作适当调整。对新教材必须有个性的解读,逐步形成目标明确、情景切入、感悟方法、过程理解与应用迁移教学套路。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测试:第14章 探究欧姆定律 “单表法”测电阻

“单表法”测电阻 一、安阻法(“电流表+定值电阻”等效为电压表) 常见的电路设计如下: 甲乙丙 (1)设计如图1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图并连接好电路;用电流表先后测出通过R0、R x的电流分别为I1、I2;则:由U= I1 R0= I2 R x得R x= I1 I2 R0. (2)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电路图并连接好电路;断开开关S,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断;闭合开关S,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闭;则:I x=I闭—I断,U x=I断R0,得R x= I断R0 I闭—I断 R x. (3)如计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电路图并连接好电路;断开开关S,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断;闭合开关S,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闭;则:由U= I断(R0+R x)= I闭R0得R x= I闭—I断 I断 R0. 上述电路设计的核心是利用电流表与定值电阻串联,“计算”出电源电压. 例1 晓亮利用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和一块电流表测量未知电阻R x的阻值.他选择了满足这个实验要求的器材,并连接了部分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为了测出电阻R x的阻值,请添加一根导线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的连接. (2)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只闭合开关S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请用I1、I2和R0表示R x.R x = . 解析(1)实验中没有电压表,故设计成并联电路找电压相等,题中已经有一个开关S2作为总开关,故S1应在被测电阻R x所在的支路上,将已知电阻R0的右 端与开关S1的右端连接起来即可; (2)只闭合开关S2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流表的示数为I2,则电源的电压为U=I2R0;开关S1、 图1 图2

S2都闭合时,电路为R0、R x并联,电流表的示数为I1;因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并联时通过R0的电流不变,所以通过R x的电流为I x=I1-I2,R x的阻值可以表示为R x= I2R0 I1-I2 . 如图3所示.(2) I2R0 I1-I2 答案(1) 二、伏阻法(“电压表+定值电阻”等效为电流表) 常见的电路设计如下: 甲 乙 (1)设计如图4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图并连接好电路;用电压表先后测出R0、R x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0、U;则I= U0 R0 = U x R x ,得R x= U x U0 R0. (2)设计如图4乙所示的实验电路图并连接好电路;断开开关S,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断;闭合开关S,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闭(即电源电压);则:I= U断 R0 = U闭 R0+R x ,得R x= U闭—U断 I断 R0. 上述电路设计的核心是利用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计算”出电路中的电流. 例2 综合作图——测量电阻: 现有一个电压恒定的电源(电压值未知)、一个电压表(量程大于电源电压值)、一个阻值为R1的定值电阻、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和若干导线,要利用以上器材测量的待测电阻R2的阻值.请在方框内设计出实验电路图(电路连接好后实验中不能拆卸)并完成下列步骤.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2); 图3 图4

(粤沪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

(粤沪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 一、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惯性)、力和距离垂直。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 1N·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 焦)。 二、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斜面:W有用= 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 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 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斜面:W总= fL+Gh=FL 4、机械效率: ③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加提升的物重、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探究欧姆定律全面理解欧姆定律正确运用解决问题新版粤教沪版

全面理解欧姆定律正确运用解决问题 一、如何正确理解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I=U/R揭示了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的核心内容,应从以下方面去理解: (1)欧姆定律成立的条件。欧姆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在探究中,我们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即保持导体的电阻不变,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进而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该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故前者成立的条件为“电阻一定时”,后者成立的条件为“电压一定时”。如果忽视前提条件,则会出现错误的结论。 (2)I=U/R和R=U/I的区别。I=U/R表示导体中的电流大小取决于这段导体两端电压和这段导体的电阻。当导体中的电压U或R变化时,导体中的电流I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即I、U、R都是变量。R=U/I表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跟这段导体中的电流之比等于这个导体的电阻,为我们测定导体的电阻提供了一种方法。导体的电阻反映了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因此,对于一个给定的导体,比值U/I是一个定值(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而对于不同的导体,这个比值一般是不同的。绝对不能认为导体的电阻跟电压和电流有关。 例1 关于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B.电压一定时,电阻跟电流成反比 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D.电阻一定时,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大 解析欧姆定律告诉我们,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显然,只有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就越小;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而与电流无关,并且,不论导体两端是否加电压,导体的电阻是客观存在的。 答案 D。 二、欧姆定律是解决电学问题的基础,在运用时究竟应注意些什么? 关键是要注意两个问题: (1)定律中的各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导体。简单地 说,就是“三位(电流、电压、电阻)一体”。在实际电路 中,往往有几个导体,每个导体都有各自对应的I、U、R。

粤沪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最新版粤沪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11.1怎样才叫做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和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实例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物理现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做功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生活 的紧密联系,培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品格。 教学重点:1、能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功。 2、会用公式对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功 教具(教学)准备:小车、木块、小车、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等 教学方法(策略):讨论、阅读 学情分析:本节是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机械运动的基础上,讲述了机械功以及做功的必要条件和功的计算。这些知识是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又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密切。

11.2 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知道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说明有关问题并进行计算。(二)过程与方法:会用不同的方法判断做功的快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调查了解常用机械的铭牌,了解机械功率。 教学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率的计算 教具(教学)准备:

11.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 有用/W 总进行有关计算,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2、经历测量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1、区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教具(教学)准备:滑轮组、钩码、细绳 教学方法(策略):实验、讨论、阅读

粤沪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粤版)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九年级(上册) 二○一○年九月

目录 第十一章电路初探第十四章热机与内能 11.1 从闪电谈起14. 1 认识内能 11.2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14.2热量和热质 11.3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14.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11.4 探究电路中的电流14.4热机与社会发展11.5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第十四章补充训练题11.6 探究电路中的电压第十五章电磁铁与自动控制第十一章补充训练题15. 1 从永磁体谈起 第十二章探究欧姆定律15. 2 奥斯特的发现 12.1 怎样认识电阻15. 3 探究电磁铁的磁性12.2 探究欧姆定律15. 4 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12.3 欧姆定律的应用第十五章补充训练题

补充教材 第十二章补充训练题 第十三章机械功与机械能 13.1 什么是功 13.2 比较做功的快慢 13.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13.4 认识动能与势能 第十三章补充训练题2010.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第十一章电路初探 一、课标要求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3.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5.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二、本章教材分 本章是电学的入门篇,主要内容有: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路的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和电流表,电压和电压表。 教材第一节“从闪电谈起”,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认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然后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这些知识为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关于电路,教学从最简单电路入手,由简单到复杂、从定性到定量逐步认识电路。先学习电路的基本组成,再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然后定量研究电流的强弱,学习电流的概念,进而用电流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最后探讨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用电压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作为电学部分的入门,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动手连接电路。通过“怎样使小灯泡发光”“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用电流表测电流”“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用电压表测干电池的电压”“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等一系列实验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在实验中观察、思考,逐步熟悉电路,认识电路,进而定量研究电路,并探究出串、并联

最新沪粤版第12章探究欧姆定律测试题

13章探究欧姆定律测试题 班别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电路中任一部分的电阻都_________;这是由于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_______________;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一支路的电阻都_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R1=30Ω,R2=20Ω,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则 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_________Ω,电原电 压为_________V,R1两端分得的电压为_________V。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1=10Ω,当S 断开时,○A示数为0.6A;当合上时,○A示数为1.0A, 则电源电压为________V,R2的阻值为______Ω,S 合上时,电路的总电阻为__________Ω。 4.有一电阻线,若两端加6V电压时,电阻线中的电流为0.5A,若它两端改加12V 的电压时,则通过电阻线的电流为_________A,电阻线的电阻为_________Ω;若在电阻线两端不加电压时,电阻线的电阻为_________Ω。 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2=4Ω,当S1、 S2均合上时,○A示数为1.5A;当S1合上时,S2断 开时,○A示数为0.6A,则电源电压为________V, R1的阻值为______Ω;当S1、S2均合上时,R1两 端的电压为________V。 6.如图所示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 R2为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连在杠杆的一端,(1)若 油量表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现将它串在图方位置,则当 油面升高时,油量表的示数将________。(2)若油量表是电 压表改装而成的,现将它与R1应联,则当油面 升高时,油量表的示数将______。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先将S接a时,读出○A 示数为I;再将S接b,改变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当电阻箱 接入电路的阻值为50Ω时,○A示数也为I,则未知电阻R x= __________Ω,这种测未知电阻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8分) 8.安全用电常识之一就是不要靠近高压电,防止触电。但是,两爪站在高压线上的小鸟却不会发生触电事故,这是因为() A、鸟爪上的角质层不易导电 B、鸟爪很干燥 C、电线上有绝缘层 D、鸟爪间的电压很低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教材教学目的: 1、在八年级学习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其完成的基础性学习。 2、使学生学到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方法,对电学和功、能源有较好的认识和理解。 3、学会科学探究方法,学会观察物理现象,能分析物理现象得出简单的规律。 4、培养创新、合作科学精神,锻炼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严谨科学的探究态度。学会从物理走向社会。 教材教学要求: 九年级物理是以八年级为基础的学习,学生要在以前的基础上继续进步提高。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分析一些简单的、基本的物理现象,初步掌握一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并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初中学生开始学习物理,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我们要把握住这些前提。这样,我们才能够对教材分析得全面深入,在教学处理中才能够符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要求教材分析和重难点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第十一章机械功和机械能,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第十三章探究简单电路,第十四章探究欧姆定律,第十五章电能与电功率,探究简单电路,探究欧姆定律,教学的重点欧姆定律,机械功和机械能,内能与热机;难点在功和能。 在九年级的教学中,学生对物理有一定的基础,对探究的过程初步掌握,我们应加强探究能力的培养,对实验的设计能力也有所提高,并且对探究规律的总结和概括能力也应提升,课余时,多做点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趣。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任教的班,其中九四班共有学生44人,男女生比例有差距,班级学习气氛还需提高,师生交流沟通还要加强,班级基础不够扎实,课堂气氛还算活跃。针对此点,本学期将立足学科特点,在物理学习的基础下工夫,多与学生交流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争取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学生学习主要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不好,所以教师首先应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严格要求学生,认真督导学生形成书写、阅读、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对学困生应仔细分析其原因,尊重学生平等交流,用耐心、细心、恒心转化学生。在教学中注重基础,大胆创新,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教学成绩稳中有升。

探究欧姆定律教学设计粤沪版教案

探究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粤沪版教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探究欧姆定律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⑵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归纳得出欧姆定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⑶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曲折和乐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2.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有: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前面学习了电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本节通过科学探究建立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出电学中重要的基本规律——欧姆定律。 教材的编写思路:本节教材与传统教材的重要区别,就是本教材更加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学生已经学过电流、电压和电阻,但是并不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电学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猜想,再来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归纳得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兴趣,让学生真正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本节教学重点:欧姆定律是本章的重点,课标要求学生“理解”,而且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能够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仪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的能力和连接电路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用仪器仪表去探索物理规律、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因素的关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欧姆定律及其探究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对学生来说,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电路比较复杂,测量的数据较多,又要控制变量,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所以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欧姆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本节是一堂重要的科学规律探究课,教师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如何“教会”学生记住结论,“学会” 套用公式解题这个层面上,更应多方面关注学生的“学”。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教材、调控课堂,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平台上,手脑并用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动地认识和生成科学知识,真切地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真正去感悟科学。 3.教学建议

粤沪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粤沪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知识点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11章简单电路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二、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5、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符号: (2)、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Ⅰ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Ⅱ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和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 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 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2020-2021学年度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综合复习——14章探究欧姆定律

14章探究欧姆定律 一、选择题 1.有两段导体甲和乙,分别接在相同的电源电压下,通过甲导体的电流比通过乙导体的电流小些,则( ) A.甲导体的电阻大B.乙导体的电阻大 C.两段导体的电阻一样大D.不能确定两导体电阻大小关系 2.两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后接到6V的电源上,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为0.3A,则每个电阻的阻值为 A.20ΩB.40ΩC.10ΩD.0.15Ω 3.标有“2V 0.5A”字样的小灯泡和标有“20Ω 1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连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6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 A.0.25A~0.5A,1V~2V B.0.25A~0.6A,1V~2V C.0.3A~0.5A,1V~1.5V D.0.25A~0.5A,1.5V~2V 4.电路中有一个滑动变阻器,现测得其两端电压为9 V,移动滑片后,测得其两端电压变化了6 V,如果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变化了1.5 A,则( ) A.移动滑片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是4 Ω B.移动滑片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是4 Ω C.移动滑片后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一定为3 V

D.移动滑片后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可能为15 V 5.灯泡L1、L2分别标有“6V,0.5A”和“6V,1A”,若将它们串联使用时,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值是() A.1 8 V B.12V C.6V D.9V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3V,灯泡L标有“3V 0.5A”字样(不计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30Ω,电压表量程“0﹣3V”,电流表量程为“0﹣0.6A”。在电路安全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灯泡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10Ω B.只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取值范围只能是0﹣10Ω C.只闭合开关S,该电路的最大功率是2.5W D.将滑片P移到R的最左端,闭合开关S、S1,电流表示数为0.6A 7.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大小关系”时,我们一般需要先预设一个电压值,实验中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为预设值不变,现采用如图所示电路进行探究,器材:学生电源(6V)、滑动变阻器(15Ω,1A)、电流表、电压表、开关、三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及导线若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要获得3组实验数据,电压预设值可以为2V﹣4V中的某个值 B.电压预设值越大,在获得3组实验数据过程中,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节范围越大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从水之旅谈起 一.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 三.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四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5.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沪粤版九年级上物理:11.1 怎样才叫做功

2020-2021学年沪粤版九年级上物理:11.1 怎样才叫做功解析版一.选择题(共29小题) 1.在下列四个实例中,人施加的力对(加“?”)物体做功的是() 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 ..静止不动 B.人提着公文包 ...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 C.人推车.,车水平前进一段距离 D.冰壶 ..脱离人手后,继续在冰面上滑行 【解答】解: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静止不动,运动员给杠铃一个向上的力,杠铃向上没有移动距离,运动员对杠铃没有做功。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提着公文包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人给公文包一个向上的力,公文包向上没有移动 距离,人对公文包没有做功。故B不符合题意。 C、人用力推车使车水平前进一段距离,人给车一个向前的力,车向前移动了距离,人对 车做了功。故C符合题意。 D、冰壶脱离手后能够继续滑行,是因为具有惯性,人对冰壶没有力,不做功。故D不 符合题意。 故选:C。 2.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在光滑水平地面、粗糙水平地面和粗糙斜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后,如图所示,关于力F所做的功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功多B.在粗糙水平地面做功多 C.在粗糙斜面做功多D.一样大 【解答】解: 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在光滑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则力F的大小等,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s相等,根据W=Fs知可,该力在这两个过程中所做的功相等,即W1=W2;

故选:D。 3.如图所示的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人用力搬石头,没有搬动 B.人将重物从地面提到高处 C.人推一块大石头没推动 D.人提箱子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A、人用力搬石头,没有搬动,只有力,没有距离,故人对物体没有做功,故A错误。 B、人将重物从地面提到高处,拉力方向向上,距离的方向也向上,故人对物体做功,故 B正确。 C、人推一块大石头没推动,只有力,没有距离,故人对物体没有做功,故C错误。 D、人提箱子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力的方向向上,距离的方向水平向前,在力的 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故人没有做功,故D错误。 故选:B。 4.如图所示是小朋友荡秋千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