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三峡库区概况

合集下载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巫山上西坪滑坡勘察报告doc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巫山上西坪滑坡勘察报告doc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重庆市巫山县上西坪滑坡勘察报告项目负责:游廷安报告编写:游廷安吴碧辉柳茂盛审核:徐乔总工程师:徐乔队长:陈龙提交单位:重庆市地勘总公司107地质队提交时间:二00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目录一.前言 (1)(一)任务由来 (1)(二)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2)(三)勘察目的、任务 (2)(四)勘察工作评述 (2)二、区域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6)(一)自然条件 (6)(二)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7)1、地形地貌 (7)2、地层岩性 (7)3、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8)4、水文地质条件 (9)三、勘察区工程地质条件 (10)(一)地形地貌 (10)(二)地层岩性与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11)(三)地质构造 (13)(四)水文地质条件 (13)(五)三峡水库蓄水水位的影响 (16)(六)人类工程活动 (16)四、滑坡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17)(一)滑坡边界、规模、形态特征 (17)(二)滑体土及滑带土特征 (19)(三)滑床特征 (21)(四)滑坡近期变形特征 (22)(五)滑坡影响因素 (24)(六)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推力计算 (25)五、上西坪滑坡防治方案建议 (34)(一)防治工程方案建议 (35)(二)防治工程设计参数建议 (36)六、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37)七、上西坪滑坡防治效益评估 (38)八、结论与建议 (40)附件附件一:工程地质图册附件二:钻孔、探井、探槽图册附件三:试验成果报告附件四:稳定性验算图册附件五:工程地质测绘记录卡片附件六:照片集附件七:成果报告数字化光盘一、前言(一)任务由来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是渝东地区重要的门户,亦是三峡库区的腹心地带。

巫山县城区是移民迁建的重点城市,也是库区内地质灾害多发地。

为加快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滑坡治理工作进度,确保库区移民搬迁及三峡工程二期水位按时投入运营,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107地质队接受重庆市土地房屋管理局指派,承担了三峡工程库区巫山县上西坪滑坡综合治理前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重庆三峡库区重楼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重庆三峡库区重楼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n pt ht S t e a d P. o p yt mi w r mo t i e isr u e T erme ia  ̄ y a h. e s wd l yd t b td. h i i dcl e 8 g o rp ia i r u i p e e rB u c i ain a d d vl p n , , e ga hc lds i t n, rs m . re s u t n e eo me - 8 tb o eo t o
要原药之一。在重庆三峡库 区, 重楼属植物人药也极 为常见 。目前 , 我国商 品重楼主要依靠野生资源提供。 近年来 , 随着开发利用 的不断深人 , 重楼 已逐渐成为国 内外 研 究药 材 的热点 品种 , 场需求 逐年猛 增 , 资 市 野生 源 日益 匮 乏 。因此 , 实 准确地 掌握 重楼资 源状况 , 详 对 科学合理的实现药用重楼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有十分 重要 的意 义。
维普资讯
重 庆 三 峡 库 区重 楼 属 药 用 植 物 资 源 调 查
张植玮, 刘正宇, 陈玉菡, 明波 , 杰, 旭 任 申 刘
( 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 重庆 南川 4 83) 04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摘要: 经调查鉴定 , 重庆三峡库区有重楼 属药用植物 6种 9变种 , 中 以巫溪分 布 的种类 最多 , 其 华重楼 、 叶一枝 花分布 最广 。 七
3 重楼 属植 物种 类及 生境分 布
重庆三峡库区是指属于重庆市辖区内的部分三峡
库 区 , 长江 自上 而 下 , 沿 西起 库 区末 端 江津 市 , 至 库 东
经调查统计 , 全属均为野生资源 , 分布稀疏。主要 有: 五指莲 ( ai.aiiH.Ⅱ)别 名 亮 叶重 楼 、 P r x l s as , 小重 楼、 铁灯台, 生于海拔 7(- 00 0 "30m的潮湿 常绿 阔叶林 0 下或针阔叶混交林下 , 分布于武 隆、 江津 , 间用药 。 民 巴山重楼 ( P.bsaes n t ag , 名轮 叶重 楼 ahnn/Wag Tn)别 s e

重庆市三峡库区消落带保护与治理探讨

重庆市三峡库区消落带保护与治理探讨

重庆市三峡库区消落带保护与治理探讨阮锐; 舒世燕; 熊文【期刊名称】《《浙江林业科技》》【年(卷),期】2019(039)004【总页数】8页(P72-79)【关键词】三峡库区; 岸段划分; 综合治理; 生态修复; 保留保护; 重庆市【作者】阮锐; 舒世燕; 熊文【作者单位】武汉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湖北武汉 430014; 瑞和安惠项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1; 湖北省长江水生态保护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83;湖北工业大学河湖生态修复及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7.2重庆市三峡库区是长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库区消落带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之一,是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

三峡库区消落带是水、陆及其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与衔接区域,是生态脆弱、敏感带和易污带、易破坏带[1],是水位冬涨夏落、违背季节枯洪规律的特殊的新生湿地生态区域,被认为是长江沿线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带[2]。

消落带的形成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加大、植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被破坏、诱发地质灾害、暴发流行性疾病等生态环境问题[3]。

国外对消落带治理研究较深入,20世纪80 年代以来,经济利益的驱动,大量人为活动使河岸带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农业非点源性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人类更多关注如何对退化河岸带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以及合理的人为管理[4-7],且取得了长足发展。

21 世纪初,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突出矛盾已使人类认识到,单纯依靠自然植被恢复需要较长时间,而且很难恢复到原有状态,提出生物和工程相结合的措施。

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河岸带生态恢复领域[8]、河岸带缓冲带对氮磷的净化机制研究[9]、湿地岸边植被的恢复与重建[10-12]、河岸带生态系统变化[13-14]等方面,并建立了消落带水文变化因子与影响结果之间的模型。

国内对消落带治理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已经从生态学、生理学、水文学、水力学的角度对消落带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理论和治理模式[15-16],但至今尚未产生成熟的治理经验。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防治对策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防治对策

富、 促进库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 。第四, 由于库区水位季节性消涨变化 , 崩塌、 滑坡及诱

三 峡 库 区 水 土 流 失 现 状 及 侵 蚀 环 境 发性崩塌、 诱发性滑坡等重力侵蚀严重且分布广泛, 在库区
存在明显的消落带和塌岸侵蚀 , 此外泥石流发育明显。
, 根
第 8卷第 3期 21 0 0年 6月
西 南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na fS t o r lo ouhwe tAg iut r lUnv riy S ca ce eEd t n) s rc lu a ie st ( o ilS inc ii o
分 析
三峡库 区是 我国水土 流失最 为严 重 的地 区之 一
二 、 峡 库 区 水 土 流 失 防 治 分 区 三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是实施科学防治、 因地制宜构建水土 流失综合防护体系、 优化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的基础。在划分 防治分区时, 要综合考虑库区的土壤侵蚀类型和形式的分带
据 20 07年 遥感 调 查 结 果 , 峡 库 区水 土 流 失 面 积 三 2 4.0k 占土地 总 面积 的 4. , 中轻度 流 失 8 21 m , 0 88 其 6 1.O r , 水土流失面积2. ; 32 k 2占 2 n 22 中度流失1 006 k 2 0 7.2 r , n 占 水土流失面积 3. ; 59 强度流失8 3.3 m , 03 k 2占水土流失面 0 积 2.0o 86/;  ̄ 极强度流失 3 3.3 r , 水土流失1.20 / 74 n 占 0 k2 08%; 剧烈 流失605 k 2占水土流失的25%; 9.2 m , .8 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 占库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 6.7 。三峡库区年均土壤侵蚀 45

2024年重庆市三峡库区九龙坡区三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合同

2024年重庆市三峡库区九龙坡区三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合同

重庆市三峡库区九龙坡区三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合同项目背景重庆市九龙坡区位于长江上游的三峡水库库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重庆市政府启动了三峡库区九龙坡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本次合同是三期项目中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到山体防护、地质灾难预警、应急处置等方面。

合同内容一、项目概述本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三期共分布在九龙坡区的3个片区,涉及的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主要治理内容包括山体固化、山体开挖、垮塌处理、易地搬迁、应急预警等。

二、服务范围本次合同服务范围包括:1.对三期工程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勘察,并提供专业评估意见。

2.设计开发并测试地质灾害预警系统,为应急处置和居民疏散提供及时预警。

3.实施山体防护和开挖工程,固化山体,并进行生态修复。

4.实施垮塌处理和易地搬迁工程,为当地居民提供安全居住环境。

5.为起草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建议。

三、合同价款及支付方式本次合同工程总价款为人民币130,000,000元,按照以下方式付款:1.具体实施方案制定及预做工作完成后,向甲方提交发票并开展一次性付款。

2.底部开挖、山体固化及预警系统建设等大型项目完成后,提交相应发票,并按照工程进度支付三次。

3.最后,在项目验收合格后提交最终发票,按照验收合格后30天内支付所有剩余费用。

四、服务期限本次合同的服务期限为3年,自合同生效之日起算。

五、违约责任1.若承包方未在合同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工程,将罚款应付款项的1‰作为违约金,并按照工程实际完成度进行扣减。

2.若承包方在工程质量方面存在违规行为,将视情节轻重做出派遣专业人员重做、罚款或直接解除合同等处理方式。

六、技术标准承包方应按照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山坡地治理技术规范》、《山地灾害应急预警技术规范》等技术和规范进行设计开发和施工工作。

七、保密协议承包方不得泄露任何与本次工作相关的技术、商业或其他信息,否则将承担一切可能产生的责任。

回忆1996年乔石委员长考察三峡库区

回忆1996年乔石委员长考察三峡库区

回忆1996年乔石委员长考察三峡库区作者:甘宇平来源:《红岩春秋》2016年第04期1996年6月13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同志抵达重庆,踏上了三峡库区这片热土。

这次考察,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历次外出考察规模中当属首位。

和乔石委员长一同前来考察的领导有倪志福、李锡铭、王丙乾、王光英、布赫、铁木尔·达瓦买提6位副委员长和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曹志。

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负责人和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人也陪同考察。

船上听取汇报1996年6月14日上午,乔石委员长一行登上“长江公主”号轮船,开始了三峡库区的考察。

乔石委员长说:“三峡工程是建国以来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项审议批准的水利建设工程,这一工程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重大影响,国内外普遍关注,全国人大十分重视工程的建设。

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部分领导同志考察三峡工程,也是为了更多地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支持促进工程的建设。

”在接过关于三峡工程、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情况汇报材料后,乔石委员长嘱咐各位副委员长及专门委员会负责人,一定要抓紧这几天的考察时间,多深入了解三峡工程和库区情况。

他希望大家集思广益,为把三峡工程搞好、把移民工作搞好献计献策。

乔石委员长一行在船上听取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郭树言《关于三峡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听取了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省长宋宝瑞关于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情况的汇报,我作了《三峡工程四川库区移民工作汇报》。

在船舶大厅内,事先挂出了《三峡水库淹没及迁建规划示意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总布置图》两张图,乔石委员长一行一边看图,一边听取汇报,不时记录或提问。

当我讲到“三峡工程四川库区淹没涉及万县市(今重庆市万州区)、涪陵市(今重庆市涪陵区)、黔江地区(今重庆市黔江区)、重庆市等18个县(市、区),静态受淹71.49万人,四川库区受淹人口占整个三峡库区受淹人口85%”时,乔石委员长说:“三峡移民工作,四川省是重点。

三峡库区森林立地类型划分

三峡库区森林立地类型划分
三 峡 库 区地 处 15 4 1 。9E,8 3 l4 东 0 。4 ~1 13 2 。2 ~3 。4 N,
三峡库 区处于中亚热带 , 山地地貌类型组合多样 , 导致 水 热条件重新组合 , 产生 多种 土壤类 型。成 土母 质 主要是侏 罗 系紫色砂质 岩 、 泥岩和右灰岩 , 成土过程主要 是富铝化 黄化 作 用。库区的土壤类 型主要有 紫色土、 石灰 土 、 壤、 黄 山地黄 棕
温等 。
1 )国家 自然科 学基 金项 目(0702 3906 ) 国家 “ 47 14 ,0086 ; 十一 五” 科技支撑项 目(0 6 A 0 A 34 ; 2 0 B D 3 1 )国家林业局“4 ” 目(06 4 0 98 项 2 —- O
2 ) 6。
是要强调分类 能力求 反映立地 的 自 然属 陛。 分类主导因子与林 木生长发 育高度相关性 原则 : 立地 类 型的划分不同于一般 的 自然属性分 类 , 必须依据立 地主导 因 子与林 木生长发 育的高度相关性 , 立地是基 层分类 的 中心 环
第3 9卷 第 1 2期
21 0 1年 1 2月








Vo . 9 No 1 13 . 2
De c.201 1
J URNAL OF NORT AS O S RY O HE T F RE T UNI RS T VE I Y
三峡 库 区森 林 立 地 类 型 划分
南方亚热带立地 区域 ( , Ⅶ) 包括 四川盆地周 山立地 区的 四川 盆地北缘 山地立地亚 区 ( 0 、 3 B) 四川盆地立 地 区的盆东 平行
岭谷立地亚 区( 1 ) 3 D 和川黔湘鄂 山地丘陵立地 区的川黔湘鄂 山地丘陵西部立地亚 区( 2 、 黔湘鄂 山地丘 陵东部 立地 3 A) 川 亚 区(2 。 3 B)

三峡库区养猪业要以环保为前提

三峡库区养猪业要以环保为前提

千头猪场每年排放 纯粪尿 30t 00 ,再 加
上 集 约 化 生 产 的 冲 洗 污 水 , 每 年 可 排
会 出 现 降 解 不 完 全 和 厌 氧 腐 解 ,严 重
呼 吸 道 疾 病 频 发 ,造 成 经 济 效 益 的损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有 报 道 显 示 :2 0 0 6年 三 峡 库 区 出现 水 华 的 区县 数 量 、河 流
传 统 产 业 。 在 养 猪 业 发 展 的 同 时 , 环
境 污 染 问题 不 客 忽 视 。 本 文 旨在 对 三
失 。 如 一 个 年 出栏 1o 0头 的 猪 场 每 00 小 时可向大气排放约 1 . 个 菌 体 ,距 5亿
猪 场 8 m 远 的空 气 中 所 含 的 细 菌 数 量 0
( ) 县 ,库 区 第 一 产 业 比 重 偏 高 ,尤 其 以农 业 、牧 业 为 主 .是 重 庆 生 猪 优 势 产 区和 肉食 品 的主 要 供 应 地 。2 0 0 8年 , 三 峡 库 区 商 品 出栏 为 19 0 6万 头 , 占 当 年 重 庆 总 出栏 的 4 .% 川 98 。在 养 猪 业 发 展 的 同 时 . 带 来 的 废 弃 物 对 环 境 污 染
问 题 也 不 容 忽 视 。 目前 养 猪 场 产 生 的 粪 便 与 污 水 已 成 为农 业 重 大 有 机 污 染
磷 的 形 式 存 在 。 由 于 猪 体 内 缺 乏 能 有
效 利 用 磷 的 植 酸 酶 。并 且 对 蛋 白 质 的 利 用 度 低 .导 致 饲 料 中 大 部 分 的 氮 和
害 成 分 。 这 些 污 染 物 超 过 大 气 的 自净 能 力 时 , 年 出栏 50 0 0头 的 猪 场 每 天 通 过粪 便 向 空 气 排 放 的氨 气 达 6 k . g以上 ,饲 料 粉 7 尘 近 2 k ] 0 g1:猪 场 空 气 质 量 差 时 ,会 4 导 致 猪 支 气 管 炎 、眼 结 膜 炎 及 肺 炎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重庆市三峡库区概况第一节自然条件一、生态地理位置重庆市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下段,东起巫山县、西至江津市、南起武隆县、北至开县,地理范围在北纬28°28′~31°44′、东经105°49′~110°12′之间。

东南、东北与鄂西交界,西南与川黔接壤,西北与川陕相邻,是长江上游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

三峡库区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特殊的生态功能区,其水土保持、水质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功能对于投资庞大的三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与生态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三峡库区重庆段覆盖了大部分三峡库区范围,其面积约占整个三峡库区面积的85.6%,由此则凸现出其重要的生态地理位置。

二、地质概况重庆三峡库区地处大巴山断褶带、川东褶皱带和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三大构造单元的交汇处,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

区域地表起伏,地形破碎。

大地构造单元属于扬子准地台,仅巫溪北东面小片地方属秦岭地槽褶皱系。

就构造特征,大巴山断褶带构造线由北西向向东转为东西向,并向南突出形成弧形构造体系;东南部的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构造线由近南北向,向北逐渐变为北东,构造和岩性控制着地貌发育,地形倒置明显;库区中西部的川东褶皱带构造线表现为北北-北东向梳状褶皱,地质构造制约着地貌发育,背斜形成狭长高峻山岭,向斜则成宽缓的丘陵,成为典型的平行岭谷区(图2.2)。

区内主要经历过前震旦纪晋宁运动、侏罗纪末燕山运动和老第三纪末喜山运动等三次构造运动,地层岩性跨度很大,从震旦系至第四系之间除少部分缺失外均有分布,岩性组合为泥灰岩、泥质页岩、泥质粉沙岩、碳酸盐岩及部分煤层和粘土层。

岩性成分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粘土岩及含煤砂页岩等,有的产状陡倾,有的则平缓近于水平。

这些不同的地质条件加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导致整个库区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重庆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侏罗系砂泥岩互层中的泥岩层;三叠系须家河组的页岩夹煤层;巴东组泥灰岩、砂岩夹泥岩;二叠系炭质页岩夹煤层;志留系页岩等,抗蚀强度低,易风化,遇水易软化、泥化。

不仅水力侵蚀活跃,水土流失严重,而且易引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重庆三峡库区东部地区地层岩性以古生代、中生代碳酸盐类地层为主,地表、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不仅地表缺水,而且土层瘠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植被遭到破坏或因过度垦植,土层剥蚀,生态环境将遭受彻底破坏直至无法利用。

三、地形地貌特征重庆市三峡库区东起巫山县、西至江津市,南起武隆县,北至开县,东西长约为600km,南北宽约80km,该地区地形大势为东高西低,西部多为低山丘陵地貌,往东逐渐变为低、中山地貌,并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

库区北部以及东部边缘东北西南向为大巴山山地、巫山山地、大娄山山地等中低山地,海拔一般在1000~2500m之间;该线以北以西地区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一般在200~1000m之间(图2),丘陵区,地形起伏和缓,地质疏松,是库区垦殖系数较高的农产区,自然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是江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貌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地貌发育以流水作用为主,区内地形高低悬殊,地貌结构复杂,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地势起伏大,层状地貌明显。

区内东南地势高,西北地势低,最高点海拔2796.8m,最低处海拔仅73.1m,相对高差2723.7m,高差巨大。

由于区内不同地区自第三纪以来构造运动的形式和幅度差异、地表岩性组合和产状差异造成的抗外力侵蚀剥蚀能力的强弱不同,所塑造的地形起伏有所差异:西部地形高差小;中部自西北向东南条形背斜低山与向斜丘陵、台地相向;北、东、南三面山地地势高耸,地面高程大势均逐级向长江河谷降低,层状地貌明显。

二是以丘陵、低山和中山为主体的地貌类型组合。

全区地貌形态类型有中山、低山、高丘陵、中丘陵、低丘陵、缓丘陵、台地和平坝等几大类。

其中200m以下的平坝地区面积约1584.30km2,占库区面积的3.43%;500m 以下丘陵面积近15874.27km2,占库区面积的34.38%;1000m以下低山地貌类型面积约16455.57km2,占库区面积的35.64%;1000m以上中山面积近12256.64km2,占库区面积的26.55%。

这种地貌组合是典型侵蚀地貌的反映。

三是地貌格局受地质构造控制,地貌类型组合的区域分异明显。

库区可以分为三个地貌区东北部为大巴山区中山区;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则属巫山大娄山中山低山区,中部为平行岭谷区。

大巴山区因流水强烈切割,谷坡陡峻,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坡地重力侵蚀较为突出;东部,东南部和南部的低中山区流水侵蚀主要沿岩体破碎,易于侵蚀的断裂带和碳酸盐进行,区内岩溶地貌发育。

平行岭谷区,地形以顺地貌为主。

四是地面切割破碎,现代地貌过程较为强烈。

重庆三峡库区地处间歇性隆升的中国大陆第二阶梯的前缘,与相邻的第三阶梯相对下沉的江汉平原形成巨大的地形反差,必然促使河流的强烈下切侵蚀,塑造了库区地形破碎、高低起伏的地貌格局。

全库区地面坡度分为4个坡度级。

25°以上的陡坡地面积约13938.43km2,约占全库区面积的30.19%;15~25°土地面积为14444.59km2,约占全库区面积的31.29%;而7~15°的缓坡地和0~7°的平缓地面积为11397.28km2和6390.48km2,所占比例仅为24.69%和13.84%。

就总体特征而言,重庆三峡库区平坝、平缓土地比例小,主要分布在1000m以下的河谷阶地、台地、岩溶低中山的槽谷和洼地、低山及低中山山麓,以及向斜谷地,又以500 m以下最为集中。

7~15°和15~25°的缓坡和斜坡土地在三峡库区分布最为广泛,面积也最大,占库区面积55.98%。

这种特征为坡面流水和重力侵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加上越来越强烈的人类地貌活动,大大加速了地表坡面片蚀、沟蚀、以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现代重力侵蚀作用。

表2-1 重庆市三峡库区土地坡度组成四、气候重庆三峡库区地处中纬度,属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受峡谷地形影响十分显著。

具有冬暖春早、夏热伏旱,秋雨多、湿度大以及云雾多等特征。

1.气温全区多年平均气温15~18 C,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秋迟的特点。

大部分地区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8︒C,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24.8~29.3︒C,大部分地区≥35︒C的高温日数在20天以上。

通过图3可以看出三峡库区多年平均气温有三个高温中心和两个低温中心。

高温中心分布为以主城区和江津市为中心的西部高温中心;以开县、万州、云阳三区县交界处为中心的中部高温中心;以巫山为中心的东部高温中心,这些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均在17︒C以上。

低温中心为以石柱为中心的南部低温中心;以开县北部和巫山西部部为中心的低温中心,低温中心的多年平均温度均在16.5︒C以下。

由于地势的高差悬殊,库区多年平均气温垂直差异明显,河谷平坝浅丘地区(400m以下)为17.5~19.0℃;海拔400~600m地区为16.5~17.5℃;海拔600~1000m为14.5~16.5℃;海拔1000 m 以上的中山地区在14℃以下(表2-2)。

库区月平均最高气温以1月最低为8.1~10.9℃,7月或8月最高为32.2~34.8℃,而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7~29.5℃。

三峡库区作为全国著名的“火炉”地区,其河谷平坝浅丘区的极端最高气温均可超过40℃。

库区河谷平坝丘陵地区极端最低气温为-1.7~-9.2℃,山地在-10℃以下。

表2-2 重庆市三峡库区垂直高差气温分布2.降水重庆三峡库区常年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50.26mm。

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从图4可以看出,库区多年平均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可以分为三个少降水中心和一个多降水中心:北碚、南岸区、巴南区以西少降水中心,降水量在1100mm以下;以涪陵、丰都、武隆为主的少降水中心,降水量在1120~1100mm左右;以巫溪东部和巫山为主的弱少水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在1110mm以下,其中巫山是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以开县、万州、云阳西部和南部、奉节南部、巫溪的西部小片区域以及忠县和石柱的东部地区为主的多降水中心,多年平均降水量较多,在1200mm以上。

此外,全区降水量也表现出明显的年、季变化,全年降水以夏季最多,占全年降水总量40%左右;春、秋季各占27%左右;冬季最少,不足5%,年降水量相对变率为11%~16%之间。

由于降水的时空分配不均,重庆三峡库区气象灾害十分频繁,旱灾、洪灾和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三峡库区是我国暴雨中心之一,库区累计日降雨量≥25mm(大雨)9~15次/年,≥50mm(暴雨)次数为2~5次/年,暴雨都主要出现在4~9月之间。

洪涝2~4次/10年,主要出现在4~10月,暴雨洪涝以库区东段较多,发生频率在85%,年降水1350~2000mm。

强烈的降水过程导致水土强烈流失并伴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的产生。

五、水文特征库区江河纵横,属长江水系。

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穿重庆三峡库区,全长683.8km,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不对称的、向心的网状水系。

另外,主要大的河流水系还有涪江、綦江、御临河、龙溪河、大宁河、小江等几十条。

长江河谷深切,水系发育,由于受亚热带湿润季风的影响,库区降雨比较集中,大部分河流具有流域范围内降水丰沛且多暴雨、河谷切割深、谷坡陡峻、天然落差大、滩多水急、陡涨陡落等山区河流的特点,是区内产生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受降雨的年内分配和暴雨历时短与强度大等特点的影响,区内地表径流和泥沙多集中在5~9月份,随各月降雨量的不同,其在年内和年际的变化与降雨量的年内年际分布基本一致,体现出时间分布不均匀的特点。

六、植被重庆三峡库区植被类型丰富,主要植被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林和温带暗针叶林。

尤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型的物种密集程度最高,生态效益最显著,是库区内最珍贵的地带性植被,其中马尾松林、柏木林这两类森林群落在库区森林中面积最大,但多呈疏林或幼林,为次生的人工或半人工林。

森林植物以马尾松为主;其次为栎类;主要乔木树种有马尾松、栎类、杉木、柏木、华山松、桦木、油松、杨树、云杉、巴山松、冷杉、铁杉等;主要经济树种有板栗、核桃、杜仲、漆树、银杏、柑桔、梨、柚、桃、李、猕猴桃、杏、柿等;竹类主要有楠竹、慈竹、方竹、观音竹、水竹等。

重庆三峡库区由于人为破坏,原有森林植被大幅度减少,致使库区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系统退化,库区森林林种结构不合理,生态效果不理想,自然生态呈现森林→疏林→灌木→草地→裸露荒山的逆向更替。

库区森林覆盖率仅为23.78%,低于长江上游地区27.8%的平均水平,库区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不足5%,与水库安全要求的覆盖率35%~40%相差甚远,而且结构单一,用材林占87%,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仅占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