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的正常变异及异常ppt课件
头颅CTppt课件

正常解剖内容
脑质 硬脑膜:大脑镰、小脑幕 颅内钙化:松果体钙化、大脑镰钙化、 苍白球钙化、脉络丛钙化、小脑齿状核 钙化
13
正常变异
脑组织:灰质异位症、两侧大脑半球发 育不对称 脑室:两侧脑室发育不对称、出现五六 脑室
14
伪影
运动伪影 颅内异物伪影 骨脊伪影
15
颅脑CT检查的适应症
1.颅脑肿瘤 原发或转移瘤,尤其是多发肿瘤 2.颅脑损伤 各种血肿,尤其是多发血肿和颅窝血肿的诊断 3.炎症及寄生虫 4.脑血管病 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AV畸形,蛛网膜
1975年通过CT看到脑组织 Siretom CT Scanner (128x128)
2
CT扫描基线
扫描基线 听眉线:外眶上嵴到耳屏上缘 听眦线:外眼眦到耳屏上缘头 听眶线:外眶下嵴到耳屏下缘
颅脑扫描 一般以听眶下线为基线向上扫至头顶 层厚:8-10 mm, 层距:10 mm
3
CT扫描层面
1. 冠状面 2. 矢状面 3. 横断面
及脂肪成分等; 肿瘤本身的形态、轮廓、增强的形式以及有无灶
周水肿等; 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36
37
38
右侧上颌窦(箭)中息肉
39
脑脓肿abscess
【CT表现】早期时脓肿中央由坏死组织的脓液组成, 呈略低密度其外为纤维包膜层(等密度),包膜外围为 反应性脑水肿(低密度)。增强扫描显示包膜环形强化。
平扫后发现某些征象如组织密度异常、有占位性 怀疑鞍区、小脑桥角及后颅凹的病灶 血管造影及常规 X 线已证实的病灶 怀疑血管性病变如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颅内病变的随防复查
6
造影增强扫描(contrast enhanced scan)
脑动脉狭窄的诊断及治疗PPT课件

脑结构学检查
❖ 头CT,MRI:梗死部位、范围、形态
11
脑血管检查
❖ B超:观察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血管 的直径,斑块的大小及性质,管腔的狭窄程度 以及血流的速度和方向.
❖ TCD:观察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前中后动 脉血流速度和方向.
12
脑血管检查
❖ CTA:可以显示血管的病变及测量狭窄率 ❖ MRA:血管形态
❖ 1年龄,性别. ❖ 2既往病史 ❖ 个人史、家族史 ❖ 3临床表现:头痛,黑朦,肢体力弱,肢体的
轻微抖动和言语欠流利,甚至TIA. ❖ 4查体:双上肢血压、颈部血管杂音、神经系
统局灶体征 ❖ 5辅助检查发现血管狭窄的证据
27
治疗
❖ 1治疗基础疾病,去除危险因素。 ❖ 2改善生活方式:低脂饮食,戒烟、限酒。 ❖ 3药物治疗:PAS方案(丙丁酚+阿斯匹林+他
15
灌注影像检查
❖ PWI,DWI:观察梗死范围及缺血范围,明确 是否存在半暗带
16
CT
17
脑梗死的CT影像表现
18
正常CCA, ICA, ECA 血流图
19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MRMCCAA
20
CTA
21
CTA
22
MRA
23
DSA
24
CT 灌注成像
25
fMRI
26
诊断标准
8
辅助检查
❖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血 小板计数等.
❖ 凝血5项 ❖ 血生化检查:血糖,血脂,HCY,ESR,CRP
9
卒中辅助检 查
1.脑结构学检查(CT、 MRI)
2.脑血管检查(Dupplex、 TCD、CTA、MRA、 DSA)
脑血管解剖

脑血管解剖脑血管解剖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神经外科巩勇缩写(动脉供血)CCA:颈总动脉ICA:颈内动脉ECA:颈外动脉MCA:大脑中动脉ACA:大脑前动脉AComA:前交通动脉PComA:后交通动脉*缩写(动脉供血)PCA:大脑后动脉BA:基底动脉V A:椎动脉SCA:小脑上动脉AICA:小脑下前动脉PICA:小脑下后动脉*脑动脉两大体系颈内动脉系(前循环):供血范围:大脑前部+部分间脑(约占脑部血液供应量)椎基底动脉系(后循环):供血范围:大脑后部+部分间脑+脑干+小脑(约占脑部血液供应量~)小脑幕为界顶枕沟为界()前后循环通过Willis环相互连通脑动脉起于主动脉弓的条主血管:无名动脉(头臂干)分成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起于CCA两条分支中较小的一条颈内动脉–起于CCA分支CC或CC段左锁骨下动脉左右椎动脉分别起于两侧的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无名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外动脉左颈外动脉右颈内动脉左颈内动脉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右侧内乳动脉左侧内乳动脉右侧甲状颈干左侧甲状颈干左侧肋颈干基底动脉椎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ExternalCarotidartery(ECA)arisesfromCCAbifurcationassmallerofthetw obranchesInternalCarotidartery(ICA)beginsatthebifurcationoftheCCAatth eCCorCCLevel颈外动脉(ECA)颈外动脉是颈总动脉的较小分支其直径与颈总动脉直径比平均是。
颈外动脉向前外走行主要供血区域包括面部、头皮、耳鼻咽部、上颈部和脑膜等。
*颈外动脉:总共分出支分支。
分别是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咽升动脉、枕动脉、耳后动脉、颌内动脉和颞浅动脉这些分支在侧位影像上观察最好。
甲状腺上动脉:是颈外动脉的第一前支起自颈外动脉的前壁向前下内走行进入甲状腺的上极在造影的实质期可以看到甲状腺的染色。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表现)ppt课件

18
头干左主
)与前动
发左斜脉
自颈位弓
同总)造
一动示影
处脉头(
。(臂动
看动脉
箭脉期
,
精选PPT课件
19
弓在起与左主
只此源左前动
分正于颈斜脉
出常头总位弓
2
支变臂动)造 大异干脉示影 血中((头( 管自大小臂动 。主箭箭动脉
动头头脉期
脉))干,
精选PPT课件
20
主动脉弓左前斜 造影示左、右颈 总动脉分别起自 主动脉弓。右锁 骨下动脉在左、 右颈总动脉和右 锁骨下动脉显影 (A)后期才显 影(B),为迷 走锁骨下动脉。
精选PPT课件
15
无名动脉和左侧 颈总动脉共干
1.无名动脉 2.左侧颈总动脉 3.左侧锁骨下动脉 4.右侧颈总动脉
精选PPT课件
16
主脉左主
动,颈动
脉左总脉
弓椎动弓
。动脉左
脉起前
直自斜
接无造
发名影
自动示
精选PPT课件
17
脉左主 弓椎动 。动脉
脉弓 直左 接前 起斜 自造 主影 动示
精选PPT课件
12.右肋颈干
精选PPT课件
10
精选PPT课件
11
精选PPT课件
12
主动脉弓的变异
精选PPT课件
动脉 3.左侧椎动脉 4.左侧锁骨下动脉
精选PPT课件
14
右侧锁骨下动脉 直接起源于主动 脉弓
1.右侧颈总动脉 2.右侧锁骨下动脉 3.左侧颈总动脉 4.左侧锁骨下动脉 5.右侧椎动脉
起上肢缺血外,还可以导致严重偷流,引 起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
精选PPT课件
05469_头颅CT精美PPT课件

忽视微小异常或误解正常变异。
2024/1/26
提示
仔细阅片,注意微小异常和正常变异 的识别,必要时请教放射科专家或进 行进一步检查。
误区三
过度解读或误读检查结果。
提示
保持客观、谨慎的态度,避免过度 解读或误读检查结果,以免误导诊 断和治疗。
24
06
头颅CT在临床应 用中的价值展望
2024/1/26
2024/1/26
4
头颅CT检查适应症与禁忌症
2024/1/26
适应症
头颅外伤、脑血管疾病、颅内肿 瘤、颅内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和鉴 别诊断。
禁忌症
孕妇、碘过敏者、严重心肝肾功 能不全者等。
5
头颅CT扫描方法及参数设置
01
扫描方法
横断面扫描为主,根据需要辅以冠状面或矢状面扫描。
2024/1/26
02
未来发展趋势及新技术应用前景
01
02
03
04
多模态融合成像
结合MRI、PET等多种成像技 术,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头颅 CT图像的识别率和诊断准确
性。
低剂量扫描技术
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患者的 潜在伤害,同时保证图像质量
。
远程医疗服务
通过互联网等技术,实现远程 阅片和会诊,提高医疗服务的
3
CT成像原理及技术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计算机重建图像
CT成像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后的 衰减程度来反映组织密度差异,从而 获得断层图像。
通过计算机对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进 行处理和重建,得到人体内部结构的 二维或三维图像。
探测器接收X射线
探测器接收穿透人体后的X射线,并 将其转换为可见光信号,再转换为电 信号。
正常脑电图PPT课件

第4页/共46页
α节律变异
1.慢α节律锯齿状α,频率约为α主频率的一半,因与两种频率的 α波未完全融合 2.快α节律,11-13Hz,夹杂14-20Hz的快波以上两种变异型部 位、反应性同正常α节律
第5页/共46页
第6页/共46页
ß活动
1.大于13Hz的节律性活动 2.常小于20uv,偶达到20-30uv 2.常为正弦波,如果频率相近,可形成良好的调幅 3.额区,常见;后头部,可形成快α变异,中央区,与mu节律 混合 4.量可多可少,因人而异 5.弥漫性,如大量,多为药物作用,巴比妥类,安定等,若非药 物引起,属于不正常现象;颅骨缺损;各个睡眠期
肌电图 持续高波幅
波幅下降 波幅低平 消失,平坦
2Hz以下高波幅慢波 无眼球 占50%以上,少量K- 运动 综合波
消失,平坦
低至中波幅去同步 化混合波
第36页/共46页
间歇期 快速眼 球运动
消失,平坦
1.思睡期(Early drowsiness)特点总结
1.α波幅增高,分布范围扩大,然后消失 2.β活动增多,偶呈爆发性,然后减低 3.Θ活动波幅增高,分布范围扩大 4.伴有出现慢速度侧方眼球运动 5.短程思睡活动多见于儿童与老人
1.各种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弥漫性的θ增多,节律性σ,呈爆发 性出现,持续性节律σ活动
2.在成年人,前头部慢波增强为著
3爆发性θ活动波幅增高可左右交替
4.用力过度换气和低血糖则反应增强
5.过度换气停止后60-90s内慢波增强作用消失,如再次出现局 灶性σ或θ为异常
6.可诱发局灶性棘慢波、全部性棘-慢波综合、局灶性σ、θ活动
构架
清醒 正常
期
正常睡眠期 各种诱发试验
头颈部CE-MRA正常表现与变异

多起自BA下1/3,双侧, 少数一侧缺如。
与PICA相互补偿: 一侧PICA发育不良 或缺如,该侧AICA 较粗大或形成 AICA-PICA干
小脑前下动脉临床意义
发出迷路动脉,内耳对血供变化敏感, 易产生恶心、呕吐、眩晕等平衡障碍, 耳蜗供血少致高调耳鸣,血流完全闭 塞致失听,提示为椎-基底动脉疾患
长约10mm,管径约 1.0-3.0mm
管径变异大,一侧 发育不良或不发育 (右侧多见),成 窗畸形、成双畸形、 特别短小等
交通后段
远侧段:A2-5段 单干型(78%)、 双干型(22%),极少数3支 分支:眶额、额极、额前、额中、额后、
旁中央、楔前及胼胝体动脉
前交通动脉
多为单根,少数2-3根、网状或缺如等 动脉瘤好发,约30%,与A1段发育不良
多为基底动脉发出
30%的一侧或两侧 PCA发自颈内动脉
有时PCA发出小脑 上动脉(SCA)
开窗
PCA供血区
主要供应大脑半球包括枕叶距状裂视 觉中枢、颞叶底部。深支分布于脑干。
PCA临床意义
后交通与软膜动脉间侧支循环,致大脑后 动脉闭塞的临床症状较轻。常因影响枕叶 距状裂而发生对侧同向偏盲,但中央视力 完好。
或畸形相关(85%) 一侧A1段缺如或阻塞,可通过其获得
对侧供血。
大脑中动脉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
▪ 供应整个大脑半球的背外侧面,包括 额中回以下。中央前后回下3/4,顶下 小叶,枕外侧回,颞下回上缘,颞极 内、外侧面,额叶眶部外侧半及岛叶 各部皮质。
▪ 与大脑前、后动脉吻合支丰富
大脑后交通动脉
•C1段分出,椎持颈 内动脉与椎-基底动
头颈部CTA及头颈部血管常见变异

FTP患者常伴发同侧与基底动脉相连
V5段(颅内段),入枕骨大孔至延髓脑桥沟平面。
椎动脉颅内段的主要分支:
(1)脊髓前、后动脉 (2)延髓动脉 (3)小脑下后动脉,分布于小脑下面后部,
走行弯曲,易发生血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底动脉主要分支:
(1)小脑前下动脉,分布于小脑下面的前部。 (2)迷路动脉,供应内耳。 (3)脑桥动脉,每侧3-7支,供应脑桥基底部。 (4)小脑上动脉,供应小脑上部。 (5)大脑后动脉:绕大脑脚后行跨至小脑幕上经胼
颈内动脉分段
C1:颈段 C2:岩段 C3:破裂孔段 C4:海绵窦段 C5:床突段 C6:眼段 C7:交通段
颈内动脉的分支
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C7段发出,管径变异大,可直接延续
为大脑后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皮质支主要供应海马和钩,中央支
营养内囊后肢的后下部和苍白球等。
ARSA是从右背主动脉 衍生的,所以它必须在食 管后方横过中线到达右 臂。在这种情况下,喉返 神经则直接从迷走神经 发出(喉下神经)到达喉 肌。有学者将此神经称
为非喉返神经。甲状腺 切除术前,患者有食管受 压性吞咽困难,经影像学证实存在ARSA,术中牵引、结 扎和分离组织时应谨慎,以免损伤此非喉返神经。
胝体压部下方进入距状沟分为距状沟动脉和顶枕动 脉。
大脑后动脉的分段
P1段(水平段),为水平向外的一段。 P2段(纵行段),是围绕中脑上行的一段。 P3段,为从P2段向外发出的颞支。 P4段,为从P2段向上发出的顶枕动脉和距状沟动脉。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1.位置:位于大脑底部,环绕视交叉、灰结 节和乳头体等。 2.组成:一条前交通动脉和成对的大脑前动 脉、颈内动脉末端、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后动 脉。 3.分型:有五型,近代型——中国人最多, 占64.68%,原始型,过渡型,混合型,发育 不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