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
我国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战略规划探讨

我国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战略规划探讨王驹【期刊名称】《铀矿地质》【年(卷),期】2004(020)004【摘要】本文探讨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战略规划,提出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的开发可参考采用"三步曲"式的技术路线,即处置库选址和场址评价-特定场址地下实验室研究-处置库建设.处置库的选址和场址评价工作可与地下实验室研究的相关工作结合.以2040年前后建成处置库为目标,把工作划分为4个阶段,即选址和场址评价阶段、场址确认和地下实验室建设阶段、现场实验和示范处置阶段及处置库建设阶段,规划出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论证各项工作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出选址和场址评价是基础、基础研究和地下实验室研究是支撑、性能评价是"指挥棒"、设计并建造出符合标准的处置库是目标.将选址工作划分为预选地段对比、预选场址对比和场址确认3个阶段.按此规划设想,我国将在2015年以前确定处置库和地下实验室的场址,并开始建造地下实验室.2025年左右建成地下实验室,2040年建成处置库.【总页数】10页(P196-204,212)【作者】王驹【作者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74.1+2【相关文献】1.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法规体系的若干问题探讨 [J], 徐健;熊先祥;雷奇峰;武以博2.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场址筛选总体技术思路探讨 [J], 苏锐;程琦福;王驹;赵宏刚;郭永海;陈伟明;金远新3.网络公众对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接受性研究 [J], 张冰焘;赵帅维;李洪辉;谢龙龙;孟子贺4.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屏障系统的多场耦合数值分析 [J], 赵艺伟;吴志军;王旭宏;侯伟;杨球玉;吕涛;胡大伟;周辉;魏天宇5.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进展 [J], 李露露;周志超;邵景力;崔亚莉;赵敬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放废物的处理处置

区与废物贮存区向位于地下贮存库远端的排气竖并排泄。
(2)常规凿眼爆破掘进用无轨柴油机动力设备,这是机械性能和灵活性都很理想的设备。
(3)贮存区的规模由岩石最佳运输距离及通风系统的要求确定。
(4)据计算,在地下贮存库使用期限内,距贮存室200m外的岩石保持正常的环境温度。
因此,竖井位置应在贮存区外200m 以上。
(5)所有主巷道在掘进时都要为贮存库区涉及的环境岩石进行现场调查工作提供通行条件。
此外,后退式开挖系统可把实验贮存区的位置设在贮存库的排气端。
图1.废物处置中心配置示意图2.2.2层状盐岩处置基岩区处置废物的一些困难可采用层盐矿层贮存法来解决。
以天然盐层作放射性废物存放库的优点是:盐矿易开挖,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塑性形变将密封整个的废物罐。
由于盐的可塑性,因而盐层基本上是不透水的,稳定的厚盐层的存在,本身就证明没有来自地下水的侵蚀。
盐的分布很广、储量丰富,美国大约有1.3×106km2,储量达6×1013t以上;与其它岩型比较,其工程成本较低、导热性良好;世界各地的岩盐层多位于低地震活动区;盐的耐压强度与混凝土相似,即大约为20MPa。
理论和实验结果均表明,盐岩作为γ射线的吸收剂大致与混凝土相同;厚约1.5m 的固体盐层或2.25m的碎盐层(假定含1/3空隙)将有足够的放射性屏蔽作用。
因此,把废物罐放置在底板下孔穴中并用盐回填,可使得工作人员进入盐矿库房不受辐射伤致裂变(γ,f)反应进行嬗变。
3.2.3 用加速器驱动次临界装置(ADS)嬗变ADS是中能强流质子加速器与次临界反应堆耦合的装置。
所以,ADS是利用反应堆和加速器合作来完成嬗变。
ADS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图2)。
(1)驱动器。
可用作驱动器的加速器有两类:①直线型中能强流质子加速器,体积庞大(要几百米长),投资高;②回旋型中能强流质子加速器,体积小,投资较低,但质子能量和束流强度受限制多。
(2)散裂中子源。
散裂中子源是中子产生器,可选用铅、钨、铋、钽、铀等重金属作为靶材料。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_进展与挑战

[收稿日期] 2007-08-18[作者简介] 王 驹(1964-),男,江西遂川县人,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E -mail:radwaste@public .bta .net .cn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进展与挑战王 驹(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摘要] 随着我国核能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即将成为一个重大的安全和环保问题。
在介绍国内外进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面临的挑战:处置库场址地质演化的精确预测、深部地质环境特征、多场耦合条件下(中(高)温、应力作用、水力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和辐射作用等)深部岩体、地下水和工程材料的行为、低浓度超铀放射性核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与随地下水迁移行为及处置系统的安全评价。
[关键词]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科学挑战[中图分类号] T L94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742(2008)03-0058-081 前言随着我国核能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简称高放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即将成为一个重大的安全和环保问题。
这体现在最终如何安全处置核电站乏燃料后处理产生的高放废物、核武器研制和生产过程中业已产生的高放废物,以及我国存在的某些现阶段不准备后处理的乏燃料。
对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我国核能工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与核安全同等重要的问题。
在技术层面,高放废物处置的研究和开发还存在一系列难题,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在社会层面,则存在一些需要认真解决的重大社会学难题。
西方国家的核能开发情况表明,安全处置核废物,尤其是高放废物,已成为制约核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起步于1985年,当时只开展了跟踪性的研究。
近年来,在国防科工委的支持下,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场址评价和核素迁移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1高放处置

美国尤卡山处置库正在建设
1983年在6个州选出9个预选场址,1989年 选定尤卡山;1998年完成可行性报 告,20##批准建设,计划2016年建成.
奥克洛现象:西非加蓬##国的奥克洛天 然反应堆,在20亿年前发生链式反应,持续 约105~106年,"燃烧"了1000~2000t铀, 产生了大量裂变产物和锕系核素,估计产 生了4t钚,20亿年仅仅迁移几米远,证明地 质构造可以实现安全隔离放射性核素.
古老的核反应堆——奥克洛铀矿
青铜文物腐蚀层的研究
129I;特长寿命核素126Sn、79Se、36Cl、 107Pd、59Ni等.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第十一章 高放废物处置
核素迁移研究 分配系数Kd〔ml/g〕:表征平衡时放射
性核素在液相与固相分配特征. 扩散系数Da〔m2/s〕:扩散是由浓度差
引起的,遵循费克定律. 滞留因子Rf:Kd值越大说明固相滞留核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第十一章 高放废物处置
不确定度分析和灵敏度分析 不确定度分析使一个系统的预测性能与真实性能
偏离的程度定量化. 不确定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模式和参
数接近真实系统的程度;二是来自人类活动、地 质和气候变化及处置系统长期演变的不确定性. 灵敏度分析帮助找出对安全评价结果有重要影响 的那些参数和假定. 安全评价 数据库建设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内容提要 11、高放废物处置〔p244~275〕
11.1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11.2 处置库的选址
11.3 处置库的设计建造 11.3 高放废物处置的研究开发活动
11.3 核素迁移研究 11.3 高放废物处置的国际现状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进展和安全评价研究

累积了大量高放废物尚未得到地质处置ꎮ 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分析与探讨ꎬ深入研究论述了高放废物地质
处置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ꎬ综述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进展及其安全性能评价的特性ꎬ旨在为高放废物地质
处置安全评价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与参考ꎮ
关键词 安全评价 高放废物 地质处置
Study on the Progress and Safety Assessment of the Geological Disposal of High
400 多座ꎬ每年预计将产生 1 万多吨的重金属乏燃
料ꎬ只有不足 1 / 3 的乏燃料接受了循环处理ꎬ其余的
则会放置在中间储存设施中
的乏燃料约有 20 万 tHMꎮ
[1-4]
ꎮ 目前全世界储存
我国是全球第三大核电生产国ꎬ核电在建规模
世界第一ꎮ 按照目前的发展情况ꎬ 预计到 2020 年
热率( 如90 Sr 和137 Cs) ꎮ 此外ꎬ高放废物会因自身的
包装容器、围岩扰动带、处置围岩、区域环境等多个
围岩内核素随地下水迁移这块ꎬ做出详细的安全评
价报告ꎮ
2. 2 安全评价基本步骤
子系统ꎬ同时各个系统之间还有耦合作用ꎮ 如果分
对于准备建造的处置库ꎬ其安全评价必不可少ꎬ
别对其中的子系统实施安全特性研究和场址建模
其内容主要涉及多种不同环境下的安全评价和危害
of the HLWs. In additionꎬ it was pointed out th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the urgency of safety evaluation in the next
step of the geological disposal of the HLWs in China.
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 (2)可修改文字

四、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选址要求
(4)地质环境和水文地质环境的物理-化学特征 和地球化学特征应有助于限制放射性核素由处置 设施向周围环境的释放; (5)场址及其附近的现有的和未来的人类活动会 影响处置系统隔离能力和导致不可接受的严重后 果,这种活动的可能性应该减少到最低程度。
五、地下实验室建设
地下研究实验室是开发最终处置库必不可少的关 键设施,在开发过程中起到下列作用: a. 了解深部地质环境和地应力状况,获取深部岩石 和水样品,为其他研究提供数据和试验样品; b. 开展1∶1工程尺度验证试验,在真实的深部地质环 境中考验工程屏障的长期性能; c. 开发处置库施工、建造、回填和封闭技术,完善概 念设计,优化工程设计方案,全面掌握处置技术,并估 算建库的各种费用; d. 开发特定的场址评价技术及相应的仪器设备,并验 证其可靠性;
3、废物处置系统应能提供足够长的安全隔离期。中、 低放废物的隔离期不应少于 300年;高放废物和超铀 废物的隔离期不应少于 10 000年。
高水平废物处置方案
• 地表或近地表工程贮存 • 地质处置场 • 深井处置 • 海床底层处理 • 冰盖处置 • 宇宙处置 • 废物分离
–将经济上有用的核素回收再生 –对长寿命核素进行分离与嬗变
核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 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全国一年产生的中低放 废物将达到4000立方米,高放废物将达1000吨。
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原则
1、废物处置设施的设计应贯彻多重屏障原则(由两 道或两道以上独立屏障组成的系统,将废物与人类环 境相隔离。它包括废物体、容器、其他工程屏障、安 放介质及其环境。)
法国处置库概念设计图
比利时处置库概念设计图
七、我国处置库研究进展
高放废物的处置

高放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法摘要:介绍了高放废物处理处置方法,比较了其各自的优缺点,指出深地质处置是处置高放废物的合适方法。
关键词:高放废物处理处置方法1 引言核废物是危险废物的一种,对于危险废物的管理,一般有如下三个基本原则:(1)分散与稀释原则:对核废物不适用;(2)转变成低危险性物质的原则:目前对于核废物尚未找到合适的方法,长期来说,嬗变是一种可能,它将减少高放废物的数量,但是嬗变后的废物也需要进行处置;(3)隔离原则:是核废物处置的基本原则。
高放废物的处理处置是核废物管理中的一个难题,尽管提出过多种方法,也有许多人比较这些方法的特点,但笔者未见到较为系统的比较,本文结合目前的最新认识,对高放废物处理处置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细致的比较。
2 高放废物处理处置方法比较表1给出的是一般意义上高放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法的比较,其中除以前讨论较多的海洋倾倒、海底处置、大陆冰盖处置、发射至太空、地质处置、后处理/嬗变等外,还对监控储存与最终移去两种方法进行了探讨。
提出对核废物采用监控储存方法的原因是仍有许多人认为目前的技术水平尚不足以处理高放废物,因此他们建议对高放废物进行长期监控暂存,待技术成熟之后再进行处理,故在本文中较为详细地介绍其特点。
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这种做法是将处理的风险转嫁给下一代,因而是一种不可取的方法。
不过,将产生的高放废物在地面暂存30~50 a,以使短寿命核素衰变完,这是目前认同的做法,也是为了减小进一步处置的风险,此与长期监控暂存不一致。
至于最终移去的方法,实际上是人们最希望做到的,但其技术上存在较多问题,而且将来可能也做不到,因此此只是人们一相情愿的方法。
3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方法尽管国际上倾向于高放废物的地质处置方法,但是是直接进行地质处置还是后处理后进行地质处置,甚至经过后处理并经过嬗变之后再进行地质处置,各个国家的认识不尽相同,如瑞典、美国、加拿大、芬兰、西班牙等拟采用直接处置的方法,法国、英国、俄罗斯、日本等拟采用后处理后再处置的方法,法国、英国、俄罗斯已建有后处理厂,日本计划在2005年建成后处理厂,目前日本、瑞士、比利时、荷兰和德国的部分核燃料送到法国或英国的后处理厂进行处理。
国内外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介绍及国内进展

国内外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介绍及国内进展摘要:本文介绍了高放废物的类别、国内外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概念、及其主要技术问题的研究。
最后,简要介绍了国内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方面的规划、选址、进展情况。
关键词:高放废物;地质处置1引言核科学技术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能源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放射性废物,核废物的安全处理与最终处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核能产业的未来和生命力。
按照放射性水平的不同,核废物通常可分为高放废物(HLW)、中放废物(ILW)和低放废物(LLW),其中尤以高放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最为困难。
按照美国核管会(NRC)1981年的定义,核电站高放废物主要包括下列两类:核电站卸出的不经处理的乏燃料高放废液的固化体在这两类高放废物中,其主要核素有锶、铯、钚、镅、镎等超铀元素。
由于这些超铀元素的半衰期长、放射性毒性大、放射性水平高、发热量大,需要把它们同人类生存环境长期、可靠地隔离。
世界上十多个国家对高放废物处置曾提出过多种方案,如太空处置、海洋处置、冰层处置及地质处置等等,多年来,通过分析和对比,许多发达国家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安全性和现实性达成共识,我国也于2003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定对高放废物和α废物应当采用集中的深地质处置方法,这使得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成为开发时间最长,也是目前最有希望投入应用的处置方案[1]。
本文将主要介绍国内外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理念和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开发进展,以及我国在这方面的规划、选址、进展情况。
2.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2.1、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基本概念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是一项将放射性核素包容、阻滞为核心内容,并设多重屏障为主要手段的复杂系统工程,它主要利用土壤、岩石等地质材料,采用地质手段及一整套设施将高放废物封闭在一个有限的地质空间内,在存贮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时间段里,与人类生存环境长期或永久的隔离,不再取回。
目前国内外最为广泛且易接受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概念是三重屏障系统[2],即高放废物存储容器、人工回填材料层[3]和天然屏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修改安全评价模型;
g. 为处置库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必不可少 的各种现场数据; h. 进行示范处置,为未来实施真正的处置作业提供 经验;
i. 培训技术和管理人员;
j. 提高公众对高放废物处置安全性能的信心,解决高 放废物处置的一些社会学难题。
六、工程屏障
处置库的地下设施、废物容器和回填材料称为工 程屏障。 功能和要求 (1)使大部分裂变产物在衰变到较低水平的相当长 的时期(1000年左右)能够得到有效包容; (2)防止地下水接近废物,减少核素的衰变热对周 围岩石的影响,防止和减缓玻璃固化体、岩石和 地下水的相互作用; (3)尽可能延缓和推迟有害核素随地下水向周围岩 体迁移。
三、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特点
⑧工程的可逆性上,基于对处置库的不确定性、未来 技术进步后废物的可利用性和更先进处置方案可能 性考虑,处置库一般要求设计成可逆转和可回取; ⑨工程数量上,一般一个国家首先考虑建造1个全国 性的处置库工程数量少,工程积累的经验和借鉴的可 能性相对也少,工程具有探索性; ⑩场址与围岩选择和工程布局上,与采矿工程受矿体 分布控制和隧道工程受线路控制不同,作为全国唯一 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在场址与围岩选择上有较大 的候选空间,工程布局上可充分考虑地质条件。
三、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特点
⑤设计要求和评价目标上,不仅要评价处置库的区域 稳定性和围岩的力学稳定性,更重要的是还要保证废 物体内的有害核素在其有害的年限内不迁移到生物 圈而危害人类生态环境,因此,化学场和核素迁移规 律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⑥研究的空间范围上, 其评价的空间范围不仅限于 受机械扰动的围岩,还要包括从处置库到核素释放到 生物圈的整个地质体; ⑦社会影响上,由于核问题的敏感性和公众的反核情 绪,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不仅是一项纯技术性的地下 工程,而且还是一项政治和社会关注的工程;
核废物 含有放射性 核素的废物
100万千瓦的核电站: 中低放废物70-100立方米/年,高放废物25吨/年 目前,11个机组,一年产生中低放废物1000立方米, 高放废物为250吨左右。
核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 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全国一年产生的中低放 废物将达到4000立方米,高放废物将达1000吨。
法国处置库概念设计图
比利时处置库概念设计图
七、我国处置库研究进展
我国已初步确定甘肃北山为重点预选区(旧 井、向阳山和野马泉三个重点预选段) (1) 选址和场址评价阶段(2000-2010 年) (2) 地下实验室阶段(2010-2020 年) (3) 现场实验和示范处置阶段(2020-2030 年)Βιβλιοθήκη 美国尤卡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
1978年开始针对第一个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 的研发工作,2017年开始接受废物。整个工 程耗资将高达570余亿美元,容量包括63000 t(重金属) 的商业乏燃料、2500 t (重金属) 能源部和海军的乏燃料、4500 t (重金属) 商业和能源部的高放废物。
•拉斯维加斯西北方向100英里 •火山岩 –1千万年前火山爆发形成的紧 致稳固的沉降灰层 –凝灰岩下面是沉积碳酸岩 •贮存库层位于“未饱和区”, 大约地表以下300米,地下水位 以上300-500米 •尤卡山下的饱和区有两个主要 含水层,一个在凝灰岩里,一个 在碳酸岩里。
四、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选址要求
选址→地下实验室→处置库建设和运行 (1)处置库的地质条件应有利于处置库的整体特 征,其综合的几何、物理和化学特征应能在所需 的时间范围内阻止放射性核素从处置库向环境中 迁移; (2)在未来的动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下,围岩和整 个系统的隔离能力应保持在可接受程度; (3)处置库的水文地质条件应有助于限制地下水 在处置库中的流动,并能在所要求的时间内保证 废物的安全隔离;
b. 开展1∶1工程尺度验证试验,在真实的深部地质环 境中考验工程屏障的长期性能;
c. 开发处置库施工、建造、回填和封闭技术,完善概 念设计,优化工程设计方案,全面掌握处置技术,并估 算建库的各种费用; d. 开发特定的场址评价技术及相应的仪器设备,并验 证其可靠性;
五、地下实验室建设
e. 开展现场核素迁移试验,了解地质介质中核素迁移 规律;
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原则
1、废物处置设施的设计应贯彻多重屏障原则(由两 道或两道以上独立屏障组成的系统,将废物与人类环 境相隔离。它包括废物体、容器、其他工程屏障、安 放介质及其环境。) 2、分类处置原则。 高放废物和超铀废物,应在地 下深处合适的地质体中建库处置。全国的高放废物 应集中处置。 中、低放废物可采用浅埋的方式或在岩洞中进 行处置。中、低放废物应采取区域处置方针,即根 据废物的来源和数量,在考虑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条 件下设置若干处置场,使中、低放废物得到相对集 中的处置。
三、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特点
①组成上,处置库是一个由废物体-缓冲回填材料- 岩体组成的、面积为数平方公里的复杂而庞大的工 程; ②在投资和开发周期上,处置库是一项耗资数十至数 百亿,投资期限数十至百余年,开发建设耗时数十年 的工程; ③时间跨度上,要求处置库能安全隔离放射性核素的 安全期限至少在1万a ; ④作用因素上,处置库不仅要经历开挖和运营期间的 力学扰动,更重要的是还将长时间受放射性辐射和衰 变热的作用以及地球内营力的作用;
四、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选址要求
(4)地质环境和水文地质环境的物理-化学特征 和地球化学特征应有助于限制放射性核素由处置 设施向周围环境的释放; (5)场址及其附近的现有的和未来的人类活动会 影响处置系统隔离能力和导致不可接受的严重后 果,这种活动的可能性应该减少到最低程度。
五、地下实验室建设
地下研究实验室是开发最终处置库必不可少的关 键设施,在开发过程中起到下列作用: a. 了解深部地质环境和地应力状况,获取深部岩石 和水样品,为其他研究提供数据和试验样品;
瑞典KBS-3V 处置库结构示意图
系统由竖井、螺旋井、深约500m的运输巷道、处置巷道、竖直处置钻孔组成。 处置巷道相互平行,长约250m ,间距为25m;处置钻孔间距6m,深约8m,废物体由 铁和铜两层包装组成,每个钻孔中放置一个废物罐,废物罐直径为1.05m,高为 4.8m,每个废物罐包含约2t乏燃料,总重为25~27t。废物罐外围填有膨润土作为 缓冲材料,处置完成后,巷道将进行回填。铜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而铸铁则能提 供必要的力学强度,外填膨润土旨在出现岩石破坏时从力学上保护废物罐体、防 止地下水和腐蚀性物质进入罐体、有效地吸附释放出的核素。
美国尤卡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
美国高水平废物的当前总量(2004) 商业乏燃料 体积 放射性 ~20,000m3 ~35x109居里 能源部国防部高水平废物 ~340,000m3 ~0.7x109居里 能源部/国防部高 水平放射性废物 主要存放于在汉 福(Hanford) 和萨凡纳河 (Savannah River)的罐桶里
美国尤卡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
地下处置库主要由斜井和水平巷道组成,废物由暂存 地运至地面处理设施,经处理后通过斜井运送至地下 处置库;废物放置于水平巷道中并用平板架托起。
美国尤卡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
工程屏障包括:废物包装、废物体、防水罩、巷道 仰拱。防水罩将于关闭前安装于废物上方,目的是 将巷壁的水导开,防止落入废物体上。巷道仰拱包 括支撑托架和废物、巷道轨道系统,它由两部分组 成:钢质仰拱结构和粒状材料组成的道碴。
环境岩土工程
第十讲 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
一、概述
在核能利用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对人类不再有用的放 射性废物。而这些日益增多的放射性废物,使人类的 生存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处理和 处置这些放射性废物,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放射性核废料
核电站使用之后的乏燃料经过后处 理形成的,含有放射性强、发热量 大、毒性大、半衰期长的核素 中低放射性核废物 开矿、矿石加工、制备核燃料等过 程产生的放射性废物 反应堆内非核燃料物质经辐射后产 生的活化产物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应 用单位放射性污染产物
二、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基本概念
把高放废物埋在距离地表500-1000m的地质体 中,使之永久与人类的生存环境隔离,埋藏高 放废物的地下工程即称为高放废物处置库。 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一般采用“多重屏障 系统”设计,即把废物(乏燃料或玻璃固化 块)储藏在废物罐中、外面包裹缓冲材料, 再向外为围岩(花岗岩、凝灰岩、盐岩等)。 通常把地下设施、废物容器和回填材料称为 工程屏障,把周围的地质体称为天然屏障。
(4) 处置库建设和运行阶段(2030-2040 年)
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原则
3、废物处置系统应能提供足够长的安全隔离期。中、 低放废物的隔离期不应少于 300年;高放废物和超铀 废物的隔离期不应少于 10 000年。
高水平废物处置方案 • • • • • • • 地表或近地表工程贮存 地质处置场 深井处置 海床底层处理 冰盖处置 宇宙处置 废物分离 –将经济上有用的核素回收再生 –对长寿命核素进行分离与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