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酸整理版
常用有机酸结构、化学式、分子量、别名

名称含量分子式分子量化学名结构1 甲酸≥98.0% HCOOH 46.03 蚁酸2 乙酸≥99.5% CH3COOH 60.05 醋酸3 丙酸≥99.0% CH3CH2COOH 74.084 丁酸≥99.0% CH3CH2CH2COOH 88.11 酪酸5 苯甲酸≥99.5% C6H5COOH 122.1214 安息香酸6 乳酸85-90% CH3CH(OH)COOH 90 α羟基丙酸7 富马酸≥99.0% HOOCCH=CHCOOH 116.07 反丁烯二酸8 对羟基苯甲酸≥99.0% C7H6O3 138.13 尼泊金酸9 马来酸≥99.5% HOOCCH=CHCOOH 116.07 顺丁烯二酸10 肉桂酸≥99.5% C6H5-CH=CH-COOH 148.17 β-苯丙烯酸、3-苯基-2-丙烯酸11 没食子酸≥99% C7H6O5 170.12 3,4,5-三羟基苯甲酸12 烟酸≥99.5%-100.5% C6H5NO2 123.11 维生素B3、维生素PP、尼克酸13 山梨酸钾≥98% CH3CH=CHCH=CHCOOK 150.22 2,4-己二烯酸钾14 丁香酸98% C9H10O5 198.18 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15 丙二酸≥98% HOOCCH2COOH 104.06 缩苹果酸16 一水合柠檬酸≥99.5% C6H8O7 192.14 2-羟基-1,2,3-三羧基丙烷17 香草酸98% C8H8O4 168.15 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18 2,4-二羟基苯甲酸≥99% C7H6O4 154.1219 水杨酸≥99.5% C7H6O3138 邻羟基苯甲酸20 丁二酸≥99.5% HOOCCH2CH2COOH 118.09 琥珀酸21 DL-苹果酸≥99% C4H6O5 134.09 2-羟基丁二酸22 齐墩果酸97% C30H48O3 456.71 3β-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23 β-甘草次酸97% C30H46O4470.643β-羟基-11-氧化-18β,20β-齐墩果烷-12-烯酸24 咖啡酸98% C9H8O4 180.15 3,4-二羟基苯基烯丙酸25 蛇床子素99% C15H16O3 244.29 7-甲氧基-8-异戊烯基香豆素26 熊果酸93% C30H48O3 456.68。
(完整版)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整理考试必备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提纲(一)绪论共价键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振论.共价键的属性:键能;键长;键角;键的极性.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分子的偶极矩.有机化合物的特征(二)烷烃和环烷烃基本概念烃及其分类;同分异构现象;同系物;分子间作用力;a键,e键;构型,构象,构象分析,构象异构体;烷基;碳原子和氢原子的分类(即1,2,3碳,氢;4碳);反应机理,活化能.对于基本概念,不是要求记住其定义,而是要求理解它们,应用它们说明问题.命名开链烷烃和环烷烃的IUPAC命名,简单的桥环和螺环的命名.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碳原子sp3杂化和四面体构型;环烷烃的结构(小环的张力).烷烃的构象开链烷烃的构象,能量变化;环烷烃的构象:重点理解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及能量变化,稳定构象,十氢萘及其它桥环的稳定构象.烷烃的化学性质自由基取代反应—卤代反应及机理;碳游离基中间体—结构,稳定性;不同的卤素在反应中的活性和选择性;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环烷烃的化学性质自由基取代反应(与烷烃一致);小环(3,4元环)性质的特殊性—加成.(三)烯烃烯烃的结构特点碳的sp2杂化和烯烃的平面结构;键和键.烯烃的同分异构,命名碳架异构,双键位置异构,顺反异构(Z,E).烯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烯烃的亲电加成及其机理,马氏规则;碳正离子中间体—结构,稳定性,重排.其它加成反应:催化加氢(立体化学,氢化热);硼氢化—氧化(加成取向,立体化学);羟汞化—脱汞(加成取向);与HBr/过氧化物加成(加成取向);其它游离基加成.氧化反应:羟基化反应—邻二醇的形成;KMnO4/H+的氧化,臭氧化反应,烯烃结构的测定.α-位取代反应:烯丙基型取代反应(高温卤代和NBS卤代)及机理—烯丙基自由基.(四)炔烃和二烯烃炔烃①结构:碳的sp杂化和碳-碳三键;sp杂化,sp2杂化和sp3杂化的碳的电负性的差异及相应化合物的偶极矩.②同分异构体③化学性质:末端炔烃的酸性及相关的反应;三键的加成:催化加氢,亲电加成,亲核加成;碳—碳三键与H2/Lindlar催化剂反应(顺式烯烃);碳—碳三键与Na/液氨的反应(反式烯烃);加卤素;加HX(马氏规则);加H2O(羰基化合物的形成);加HBr/过氧化物;硼氢化—氧化;加HCN及乙炔的二聚;氧化反应:KMnO4氧化和臭氧化.二烯烃①共轭二烯烃的稳定性:键能和键长平均化,共轭效应.②二烯烃的化学反应:1,2-加成和1,4-加成(反应机理);反应的动力学控制和热力学控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烯丙型碳正离子的稳定性(p-共轭);Diels-Alder反应.(五)波谱分析紫外光谱理解各种跃迁(,n,,n)和各自的吸收能量波长;发色团和助色团;溶剂效应;最重要的是能够从一张UV谱图中得到有用的信息(判断结构)(不要求利用经验规则去计算某化合物之吸收波长).红外光谱理解IR光谱之基本原理,最重要的是利用IR光谱(结合其它波谱)推测有机分子的结构,这就要求对各类官能团的红外吸收范围有清楚的了解,并清楚影响峰位置变化的因素.核磁共振谱(1H NMR)(碳谱不要求)了解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化学位移,内标,外标,偶合,偶合常数,屏蔽,去屏蔽等.清楚不同类型的枝质子的化学位移范围及影响因素;最重要的是利用NMR谱(结合其它波谱)推测有机分子的结构.质谱了解基本原理;几种重要的开裂方式(包括重要的重排开裂如麦氏重排,逆Diels-Alder重排等);最重要的是利用MS得出的分子离子峰(并结合其它波谱方法)推测有机分子的结构.本章最重要的是利用几种波谱方法结合推测有机分子的结构.(六)芳香烃苯的结构和芳香性理解芳香性的概念和判断芳香性的Hückel规则,能用此规则判断一给定的分子(或离子)是否是芳香性的.苯的异构,同系物和命名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质和波谱性质主要了解其波谱特征,例如芳香烃的NMR谱学特征,不同取代苯在IR指纹区的特征等.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及机理;傅氏反应的特点及局限;氯甲基化反应;Gatterman-Koch反应;芳香环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其它反应:侧链氧化;侧链取代;芳香环上的还原:催化加氢,Birch还原.萘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七)立体化学基本概念对映异构(体);手性分子;镜像;旋光性,旋光度;对映体;非对映体;差向异构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手征性;手性中心.对映异构体构型的表示法R/S法(次序规则).熟悉各类手性分子含1—3个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环状化合物.立体异构体的制备和反应熟悉能产生立体异构体的化学反应及机理,象烯烃与卤素的反式加成,环氧乙烷的开环,羰基化合物的加成(Cram规则)等等.(八)卤代烃异构,分类,命名波谱性质,尤其是NMR谱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及机理(SN1,SN2);影响亲核取代及机理的因素;亲核试剂的亲核性;SN2反应的立体化学;SN1反应中的重排;邻基参与.消除反应及机理(E1,E2,E1cb):消除反应的取向(Saytzeff规则)和立体化学;消除反应和取代反应的竞争.卤代烃与Mg,Li,Na等的反应:Grignard试剂,有机锂试剂及其应用.(九)醇,酚,醚结构,分类,命名醇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氢键对其物理性质的影响;IR光谱和NMR谱的特征.醇的化学性质醇的酸性(与其它类型化合物如H2O,酚,羧酸酸性的比较);与酸性有关的反应(与金属如Na,Mg,Al的反应);醇的氧化(形成醛/酮,羧酸);熟悉各种氧化剂;醇的成酯反应:与无机酸成酯,与有机酸成酯(机理);卤化反应;用SOCl2卤化的立体化学及机理;用HX的卤代反应(Lucas试剂用来区别六个碳原子以下1,2和3醇);Wagner-Meerwein重排.醇的脱水反应:反应机理/扎依切夫规律;反应活性;重排;分子间脱水成醚.多元醇的反应:与HIO4或Pb(OAc)4的反应;片呐醇重排反应及机理.酚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酚的化学性质酸性及与之相关的反应;Fries重排;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卤代,硝化,磺化;其它亲电取代:与醛的作用;与CO2的作用;Reimer-Tiemann反应;酚的氧化反应.酚的制备方法异丙苯氧化法;氯苯水解法;苯磺酸碱熔法.醚的反应与HX的反应(醚键断裂)及机理;Claisen重排;环氧乙烷的反应.醚的合成方法Williamson合成法.(十)醛和酮醛酮的反应①加成反应,亲核加成以上反应适用于醛,脂肪族甲基酮和八个碳原子以下的环酮.②—碳原子上卤仿反应:③氧化和还原醛酮的制法①烃类氧化②醇的氧化及去氢③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3.,—不饱和醛,酮的反应:(十一)羧酸及其衍生物羧酸的反应:①酸性:羧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比无机酸弱.②羧酸中羟基的取代反应③还原羧酸的制法①氧化法②水解法③Grignard试剂与二氧化碳作用羧酸衍生物的反应①水解都生成羧酸②醇解酰氯,酸酐和酯的醇解都生成酯,酯与醇作用生成原酸酯或酯.③氨解酰氯,酸酐和酯的氨解都生成酰胺④酸解生成平衡混合物羧酸衍生物的制法①酰氯:羧酸与无机酰氯作用;②酸酐:酰氯与羧酸盐作用;③酯:直接酯化: ④酰胺:羧酸的铵盐去水或酯的氨解;⑤腈:酰胺去水或卤代烃与氰化钠作用.(十二)取代羧酸卤代酸的反应①与碱的反应,产物与卤素和羧基的相对位置有关.-卤代酸羟基酸-卤代酸,-不饱和酸或-卤代酸内酯②Darzen反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醇酸的反应①去水,产物与羟基的相对位置有关-醇酸交酯-醇酸,-不饱和酸-醇酸内酯②分解: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①合成甲基酮:②合成酮酸丙二酸酯在合成上的应用①合成一元羧酸②合成二元羧酸(十三)胺和含氮化合物胺的化学性质①碱性②烃化③酰化(Hinsberg反应)④与亚硝酸的反应胺的制法①硝基混合物的还原②氨或胺的烃化③还原烃化④Gabriel合成法⑤Hofmann重排:芳香族重氮盐的反应①取代反应②还原反应③偶联反应(十四)含硫,含磷化合物硫醇的制备和性质①酸性和金属离子形成盐,还原解毒剂;②氧化反应,二硫化物,磺酸;③和烯键及炔键的加成反应.磺酸基的引入和被取代在合成上应用了解磺胺药物一般制备方法.磷Ylide的制备及Wittig反应在合成中的应用.(十五)杂环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呋喃,噻吩,吡咯的结构和芳香性.芳香性: 苯>噻吩>吡咯>呋喃离域能(kJ/mol—1) 150.6,121.3,87.6,66.9呋喃,噻吩,吡咯的性质①亲电取代:卤代,硝化,磺化,乙酰化;②呋喃易发生;Diels-Alder反应;③吡咯的弱碱性;④吡啶的碱性;⑤吡啶的氧化,还原性质;⑥Fischer吲哚合成法和Skraup喹啉合成法.(十六)周环反应在协同反应中轨道对称性守恒电环化反应的选择规律电子数基态激发态4n 顺旋对称4n+2 对旋顺旋环化加成反应的选择规律(同一边)电子数基态激发态4n 禁阻允许4n+2 允许禁阻迁移反应的选择规律(同一边)i+j 4n 4n+2基态禁阻允许Cope重排Claisen重排(十七)碳水化合物单糖的结构与构型①Fischer构型式的写法:羰基必须写在上端;②构型:编号最大手性碳原子上OH在竖线右边为D-型,在左边为L-型;③Haworth式:己醛糖的Haworth式中C1上的OH与C5上的CH2OH在环同一边为位异构体.单糖的反应①氧化:醛糖用溴水氧化生成糖酸,用稀硝酸氧化生成糖二酸②还原:用NaBH4还原生成多元醇③脎的生成:糖与苯肼作用——成脎.(十八)氨基酸,多肽,蛋白质1.①氨基酸的基本结构天然的-氨基酸,只有R取代基的差别.②等电点:等电点时氨基酸以两性离子存在,氨基酸溶解度最小;③氨基酸-茚三酮的显色的反应;④Sanger试剂及应用;⑤氨基酸的制备:a. -卤代酸的氨解,b. 醛和酮与氨,氢氰酸加成物水解,c. 二丙酸酯合成法;⑥多肽的合成方法.(十九)萜类和甾体化合物①掌握萜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碳骨架由异戊二烯单位组成的;会划分萜类化合物中的异戊二烯单位.②掌握一些重要的萜类天然产物常规性质:如法尼醇;牛儿酮;栊牛儿奥;山道年;维生素A;叶绿醇;角鲨烯.-胡萝卜素.③了解甾体化合物的四环结构和命名.④了解萜类和甾体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有机酸

有机酸
定义:
最常见的有机酸是羧酸,其酸性源于羧基 (-COOH)。磺酸 (-SO3H)、亚磺酸(RSOOH)、 硫羧酸(RCOSH)等也属于有机酸
有机酸特点:
有机酸多溶于水或乙醇呈显著的酸性
反应,难溶于其他有机溶剂。有挥发 性或无。在有机酸的水溶液中加入氯 化钙或醋酸铅或氢氧化钡溶液时,能 生成不溶于水的钙盐、铅盐或钡盐的 沉淀。
生理活性
鞣质具有与蛋白质发生结合使之沉淀的
性质,称之为收敛性 传统中医常常认为这些草药(富含鞣质) 具有“清热解毒、逐癖通经、收敛止血、 利尿通淋”等功效 鞣质,尤其是丹皮、熊果、老鹤草中的 水解类鞣质,茶叶、槟榔中的缩合鞣质 具有很强的抗龋功能 虎杖、肉桂、杜仲等所含鞣质可抑制脂 质过氧化而保护肝肾。葡萄籽可显著降 低高胆固醇饮食大鼠的血清
鞣质的通性
鞣质大多为无定形粉末,仅少数为晶 体。味涩,具收敛性,易潮解,较难 提纯。鞣质的分子量通常为 500 至 3000 具较多的酚羟基,特别有邻位酚羟基 易被氧化,难以得到无色单体,多为 杏黄色、棕色或褐色
鞣质的通性
鞣质为强还原剂,可使
KMmO4褪色,鞣 质极易被氧化,特别在碱性条件下氧化 更快。 鞣质具较强的极性,可溶于水、乙醇和 甲醇,形成胶体溶液,可溶于乙酸乙酯 和丙酮,不溶于石油醚、乙醚、氯仿与 苯。
虫瘿是植物组织遭受昆虫等生物取 食或产卵刺激后,细胞加速分裂和 某些虫瘿中含量特别多,如五倍子所含鞣 异常分化而长成的畸形瘤状物或突 质的量可高达 70%以上 起,它们是寄生生物生活的"房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类
没食子酸鞣质 逆没食子酸鞣质
有机酸

有机酸是指一些具有酸性的有机化合物。
最常见的有机酸是羧酸,其酸性源于羧基(-COOH)。
磺酸(-SO3H)、亚磺酸(RSOOH)、硫羧酸(RCOSH)等也属于有机酸。
有机酸可与醇反应生成酯。
羧基[1]是羧酸的官能团,除甲酸(H一COOH)外,羧酸可看做是羟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羧基取代后的衍生物。
可用通式(Ar)R-COOH表示。
羧酸在自然界中常以游离状态或以盐、酯的形式广泛存在。
有机酸的特点是多溶于水或乙醇呈显著的酸性反应,难溶于其他有机溶剂。
有挥发性或无。
在有机酸的水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或醋酸铅或氢氧化钡溶液时,能生成水不溶的钙盐、铅盐或钡盐的沉淀。
如需自中草药提取液中除去有机酸常可用这些方法。
常见的有机酸有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草酸抗坏血酸等。
1苹果酸和柠檬酸的代谢在果实细胞中,有机酸参与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合成酚类、氨基酸、酯类和芳香物质的代谢过程J.植物通过三羧酸(TCA)循环形成一系列的有机酸,主要包括:丙酮酸、柠檬酸、异柠檬酸、Ot一酮戊二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等.有机酸主要在线粒体中产生,一部分作为乙醛酸循环体,参与乙醛酸循环.但只有很少量有机酸在线粒体中存在,大部分在液泡中储存¨.有关果实有机酸的来源,目前主要有2种假说:一种认为有机酸在叶片中合成后输人果实,并在果实中贮藏;另一种认为有机酸在果实的组织中合成;后者的证据来自于同位素示踪实验.有研究表明,果实组织中存在较高浓度的HC柠檬酸¨.Bean和Todd用同位素示踪及嫁接试验证明了柑橘果实固定C0转化为酸,主要在汁胞中进行,并非由果皮运输而来.果实合成柠檬酸的具体部位在果肉的汁胞,完整果实的汁胞在黑暗中合成的有机酸多于光下合成的,说明了汁胞合成有机酸和光无直接关系.成熟果实中有机酸含量的多寡是有机酸在果实中合成、液泡贮存和转移的一种平衡结果.果实中柠檬酸合成途径最早由Haffaker等提出,认为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催化下,固定CO形成草酰乙酸.随后Notto和Blanke 将合成机理进一步完善,指出在胞质中,PEPC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一羧化生成草酰乙酸和无机磷酸盐,草酰乙酸在苹果酸脱氢酶作用下产生苹果酸,草酰乙酸和苹果酸进入TCA环生成柠檬酸和其他代谢产物.关于果实中柠檬酸的分解代谢,除了作为基质参与呼吸和糖异生等作用,Cercos等对柑橘果实发育和成熟阶段的7000个基因的表达变化研究发现:柠檬酸先被代谢成异柠檬酸,然后是2一酮戊二酸、谷氨酸;谷氨酸,一方面被用来生成谷氨酸盐,另一方面通过谷氨酸+H一GABA(y一氨基丁酸)+CO进入GABA途径一半醛琥珀酸一琥酸).NADP 一异柠檬酸脱氢酶(NADP—IDH[EC1.1.1.42])影响柠檬酸的分解/异化作用.果实线粒体中柠檬酸合酶[cs,Ec4.1.3.7]催化草酰乙酸与Ac.CoA结合形成柠檬酸,但是柠檬酸合酶与柑橘的种或品种之间的有机酸水平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有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J.线粒体中柠檬酸合酶影响柠檬酸的积累,抑制柠檬酸合酶活性能降低果实中柠檬酸生成;在不同生态环境下,果实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柠檬酸合酶活性变化并不明显_2.Sadka等发现:砷能降低柑橘类水果的有机酸含量,抑制柠檬酸合酶的活性,但也能诱导其基因表达.苹果酸的生物合成主要是由丙酮酸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一羧酸化而来,它们由苹果酸酶(ME)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将CO固定羧化.苹果酸容易通过三羧酸循环途径分解成CO和水,用于分解的是苹果酸酶(ME)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它们的活性随着果实的成熟而增强.苹果酸不论在光、暗条件下均能合成.苹果酸脱氢酶(MDH)在果实生长成熟过程中对苹果酸合成和降解起重要作用.Ruffner等的研究表明:线粒体MDH在TCA循环中催化草酰乙酸和苹果酸之间的可逆反应.NAD.MDH是细胞质中苹果酸合成的主要催化酶,在细胞质中,通过PEPC催化产生草酰乙酸,在MDH作用下转变成苹果酸,苹果酸通过二羧酸载体转人线粒体中.细胞质和过氧化物体中MDH参与了苹果酸一天冬氨酸的穿梭作用.Miller3等克隆了紫花苜蓿的苹果酸脱氢酶基因,并鉴定了其不同器官的5种同工酶,分别是线粒体苹果酸脱氢酶、叶绿体苹果酸脱氢酶、乙醛体苹果酸脱氢酶、植物细胞质苹果酸脱氢酶(cMDH)和结节增强苹果酸脱氢酶(neMDH).文涛等对脐橙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合成代谢酶活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态环境下,果实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差异不明显.Etienne等以桃为材料,发现胞质NAD.MDH与有机酸的积累有关.Ruffner等报道葡萄果实生长期有机酸积累过程中ME活性较高,在CO/HCO一和NADPH/NADP比值高的情况下,ME催化丙酮酸羧化,形成苹果酸.然而,也有报道细胞质NADP.ME对果实中苹果酸降解起主要作用.其次,果实有机酸代谢还受顺乌头酸酶(ACO)的影响J.线粒体ACO活性若受抑制,则阻碍柠檬酸转化为顺乌头酸,从而使果实中的柠檬酸得到积累.Etienne等在果桃的研究中,发现线粒体中顺乌头酸酶(ACO)与有机酸的积累有关,盛花后120d的果实中细胞质ACO活性很高.果实细胞液泡膜上存在2种质子泵系统,它们对液泡中有机酸贮存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认为,成熟期果实有机酸下降主要是液泡膜渗漏增加所致.质子泵对果实有机酸的影响还不十分清楚J.Etienne等发现桃果实中苹果酸和柠檬酸的积累都是通过液泡的贮藏功能而控制的,但液泡中有机酸转运的确切机理仍不清楚.这可能与H.ATPase和H焦磷酸化酶借助氢离子电化学梯度使H通过液泡膜有关.2葡萄有机酸的种类及其作用葡萄,尤其是酿酒葡萄,是典型的酒石酸型水果其果实中的有机酸主要为苹果酸,其次是酒石酸,两者占总酸量的90%以上,此外,还含有少量柠檬酸、琥珀酸等.在成熟葡萄果实中有近70%的有机酸分布在中、内果皮(即果肉)中,而种子中含有机酸量很少.苹果酸广泛存在于未成熟的水果如苹果、葡萄、樱桃、菠萝、番茄中,在青苹果中含量很高,这就是它名字的来历.葡萄中存在的苹果酸为L(一)型,由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形成的丙酮酸转化而来.在葡萄浆果发育过程中,苹果酸含量逐渐降低,在着色期之前的葡萄中其质量含量可以高达25g·L~;但转色期之后2周的苹果酸浓度会减少50%,一方面是因为葡萄果实体积增大而对酸浓度起到了稀释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三羧酸循环代谢消耗的结果所致.酒石酸只存在于葡萄属植物和天竺属植物中J,在模式植物如拟南芥、番茄以及其他水果和经济作物中均没有酒石酸的积累,因此,它又名葡萄酒,植物中存在的主要是酒石酸.在未成熟葡萄中,酒石酸的质量含量可以高达15g·L~.酒石酸在葡萄盛花后1个月内大量积累,之后没有新的酒石酸合成,但随着果实的成熟,其质量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分解作用占优势以及与钾的成盐作用和果实体积膨大的稀释作用所致.在葡萄的成熟过程中,如遇到干旱季节,会降低酒石酸的含量,特别是在葡萄成熟度很好的时期,酒石酸会被葡萄果实含有的呼吸性酶所消耗.如果遇到阴雨季节,葡萄果实中酒石酸的含量就会增多.柠檬酸也是葡萄果实中的有机酸之一,具有可口的酸味.不论青葡萄还是成熟葡萄,都含有柠檬酸,但随着果实的成熟,柠檬酸含量会下降.所以成熟果实中的柠檬酸含量很少.上述3种酸是葡萄酸度的主要贡献者,除此之外,葡萄中还含有苯乙烯系列的酚酸,它们常常与酒石酸的羟基酯化形成酯.有机酸组分与含量的差异使不同类型果实各具独特的风味¨.但大多数果实通常以1种或2种有机酸为主,其他仅以少量或微量存在.酒石酸的酸味是柠檬酸的1.3倍,而葡萄汁的pH值则主要取决于浆果中酒石酸的含量;更为重要的是,对于酿酒葡萄而言,酒石酸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浆果的酿酒品质.与苹果酸和柠檬酸不同,酒石酸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一般不会被代谢,这是由于酒石酸的酸性相对较强所致.此外,它维持了葡萄酒的pH在3.0~3.5,从而决定了葡萄酒的颜色、氧化特性和微生物的稳定性,并影响了成品酒的感官品质和陈酿潜力。
水产有机酸

水产有机酸
水产有机酸是指在水产养殖领域中使用的一类有机酸化合物。
有机酸在水产养殖中常用于水质调理、疾病防治、增强免疫力等方面。
常见的水产有机酸包括:
1. 乙酸(醋酸):用于控制水体中的 pH 值,防止水产养殖中的水质问题。
2. 柠檬酸:具有抗氧化和抗菌作用,可用于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
3. 葡萄糖酸:常用于水产养殖中的添加剂,可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4. 苹果酸:具有调节水体 pH 值、促进食欲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这些有机酸在适当的浓度下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对水产养殖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完整版)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有机化学知识整理1.甲烷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型结构。
⒉烷烃的化学性质:烷烃在常温下比较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起反应。
⑴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如:Cl2与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及HCl的混合物。
取代反应,包括硝化、磺化、酯化及卤代烃或酯类的水解等。
⑵氧化:烷烃可以燃烧,生成CO2及H2O ⑶高温分解、裂化裂解。
⒊根、基:①根: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SO42-,NH+4,Cl-。
②基:电中性的原子或原子团,一般都有未成对电子。
如氨基—NH2、硝基—NO2、羟基—OH。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判断方法:所含有的官能团种类和数目相同,但碳原子数不等。
①结构相似的理解:同一类物质,即含有相同的官能团,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②组成上相差“—CH2”原子团:组成上相差指的是分子式上是否有n个—CH2的差别,而不限于分子中是否能真正找出—CH2的结构差别来。
⒌乙烯分子为 C2H4,结构简式为CH2=CH2,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规律:碳碳双键周围的六个原子都共平面。
⒍乙烯的实验室制法:①反应中浓H2SO4与酒精体积之比为3:1。
②反应应迅速升温至170C,因为在140℃时发生了如下的副反应(乙醚)。
③反应加碎瓷片,为防止反应液过热达“爆沸”。
浓H2SO4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⒎烯烃的化学性质(包括二烯烃的一部分)①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双键或叁键发生断裂,加进(结合)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
Ⅰ.与卤素单质反应,可使溴水褪色,CH2=CH2+Br2→CH2B—CH2BrⅡ.当有催化剂存在时,也可与H2O、H2、HCl、HCN等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I.燃烧II.使KmnO4/H+褪色Ⅲ.催化氧化:2CH2=CH2+O2 2CH3CHO有机反应中,氧化反应可以看作是在有机分子上加上氧原子或减掉氢原子,还原反应可看作是在分子内加上氢原子或减掉氧原子。
有机酸无机酸PKa值表

2.6×10 (K 1) 2.6×10 (K 2) 1.0×10-2(K 1) 2.14×10 (K 2) 6.92×10 (K 3) 5.5×10
-11 -7 -3
55
乙二胺四乙酸(EDTA)
∣ CH2—N(CH2COOH)2
(K 4)
3. 无机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常数(25oC) Dissociation Constants of Mineral Bases in Aqueous Solution (25oC)
1.7×10-5(K 2) 4.0×10 (K 3)
-7
邻苯二酚 间苯二酚 对苯二酚 2,4,6-三硝基苯酚 葡萄糖酸 苯甲酸 水杨酸 邻硝基苯甲酸 间硝基苯甲酸 对硝基苯甲酸 邻苯二甲酸 间苯二甲酸 对苯二甲酸
1.1×10 3.6×10-10 1.6×10-13 3.6×10-10(K 1) 8.71×10-12(K 2) 1.1×10-10 5.1×10-1 1.4×10-4 6.3×10-5 1.05×10-3(K 1) 4.17×10-13(K 2) 6.6×10 3.5×10-4 3.6×10-4 1.1×10-3(K 1) 4.0×10-6(K 2) 2.4×10-4(K 1) 2.5×10-5(K 2) 2.9×10 (K 1) 3.5×10 (K 2) 7.6×10-3(K 1) 7.9×10-5(K 2) 6.6×10 (K 3) 2.1×10-1(K 1) 6.2×10 (K 2)
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
Dissociation Constants of Weak Acids and Weak Bases 1. 无机酸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常数(25oC) Dissociation Constants of Mineral Acids in Aqueous Solution(25oC)
常用有机酸结构、化学式、分子量、别名

名称含量分子式分子量化学名结构1 甲酸≥98.0% HCOOH 46.03 蚁酸2 乙酸≥99.5% CH3COOH 60.05 醋酸3 丙酸≥99.0% CH3CH2COOH 74.084 丁酸≥99.0% CH3CH2CH2COOH 88.11 酪酸5 苯甲酸≥99.5% C6H5COOH 122.1214 安息香酸6 乳酸85-90% CH3CH(OH)COOH 90 α羟基丙酸7 富马酸≥99.0% HOOCCH=CHCOOH 116.07 反丁烯二酸8 对羟基苯甲酸≥99.0% C7H6O3 138.13 尼泊金酸9 马来酸≥99.5% HOOCCH=CHCOOH 116.07 顺丁烯二酸10 肉桂酸≥99.5% C6H5-CH=CH-COOH 148.17 β-苯丙烯酸、3-苯基-2-丙烯酸11 没食子酸≥99% C7H6O5 170.12 3,4,5-三羟基苯甲酸12 烟酸≥99.5%-100.5% C6H5NO2 123.11 维生素B3、维生素PP、尼克酸13 山梨酸钾≥98% CH3CH=CHCH=CHCOOK 150.22 2,4-己二烯酸钾14 丁香酸98% C9H10O5 198.18 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15 丙二酸≥98% HOOCCH2COOH 104.06 缩苹果酸16 一水合柠檬酸≥99.5% C6H8O7 192.14 2-羟基-1,2,3-三羧基丙烷17 香草酸98% C8H8O4 168.15 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18 2,4-二羟基苯甲酸≥99% C7H6O4 154.1219 水杨酸≥99.5% C7H6O3138 邻羟基苯甲酸20 丁二酸≥99.5% HOOCCH2CH2COOH 118.09 琥珀酸21 DL-苹果酸≥99% C4H6O5 134.09 2-羟基丁二酸22 齐墩果酸97% C30H48O3 456.71 3β-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23 β-甘草次酸97% C30H46O4470.643β-羟基-11-氧化-18β,20β-齐墩果烷-12-烯酸24 咖啡酸98% C9H8O4 180.15 3,4-二羟基苯基烯丙酸25 蛇床子素99% C15H16O3 244.29 7-甲氧基-8-异戊烯基香豆素26 熊果酸93% C30H48O3 456.6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柠檬酸1.我国柠檬酸行业从产量上位居世界第一,其优势在于:(1)我国的柠檬酸发酵采用的菌种(黑曲霉)具有双重功能(液化+糖化),当淀粉原料被液化后,即可进行发酵,不需要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2)尽管采用边糖化边发酵的工艺,但发酵周期只有64小时,生产周期比国外要短。
(3)柠檬酸的产酸速度大大地高于国外水平。
平均产酸速率是国外的2倍。
2. 柠檬酸的用途(见作业本)3.如何提高柠檬酸的产量(CAM的积累与调节)(1)黑曲霉柠檬酸积累的代谢调节1)糖酵解及丙酮酸的代谢调节①磷酸果糖激酶(PFK)调节:柠檬酸和ATP抑制该酶活性,为AMP、Pi、NH4+所激活、菌体内较高浓度NH4+能有效解除柠檬酸和ATP对PFK抑制。
②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丙酮酸经CO2固定反应生成草酰乙酸,此酶几乎不受代谢产物的调节。
2)TCA循环的调节①柠檬酸合成酶:此酶不参加调节作用,草酰乙酸的浓度可提高其对乙酰CoA的亲和力。
②顺乌头酸水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该酶的丧失或失活是阻断TCA循环,大量生成柠檬酸的必要条件。
柠檬酸产生菌体内该酶的活性本身就要求很弱,控制培养基中的Fe2+的浓度和pH2.0,酶失活,但不能够低于0.1mg/L。
(柠檬酸积累正是在这个条件下)③α-酮戊二酸脱氢酶:受高葡萄糖和铵离子的阻遏。
因此当以葡萄糖为碳源时,在柠檬酸合成期,菌体内不存在 -酮戊二酸脱氢酶或活力很低。
(2)Mn+ 的调节当缺乏Mn+时,HMP和TCA循环水平低,生长期菌丝的蛋白、核酸和脂肪含量明显减少,而氨基酸和NH+水平升高(解除柠檬酸和ATP对PFK酶的抑制),丙酮酸和草酰乙酸水平升高,柠檬酸4大量积累。
(3)氧对柠檬酸积累的调节黑曲霉中有一条标准呼吸链和一条侧系呼吸链。
标准呼吸链氧化时产生ATP,反馈抑制PFK 酶,使柠檬酸积累抑制。
但侧系呼吸链不产生ATP。
缺氧时,侧系呼吸链失活,导致柠檬酸产量急剧下降。
因此,在柠檬酸发酵过程中,特别是产酸期,一定要充足氧的供应。
4.柠檬酸的合成途径⑴黑曲霉柠檬酸生物合成途径葡萄糖经EMP、HMP途径降解生成丙酮酸,丙酮酸一方面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另一方面经固定化生成草酰乙酸,草酰乙酸与乙酰CoA缩合生成柠檬酸。
CO2柠檬酸生产菌(黑曲霉)存在TCA 和乙醛酸循环。
以糖质原理发酵时,当柠檬酸积累时, TCA 和乙醛酸循环被阻断或减弱。
柠檬酸生成并积累条件下,提供草酰乙酸的途径:⑵酵母柠檬酸生物合成途径(略)(一)发酵醪的预处理:新鲜发酵醪加热到75-90℃,时间宜短不宜长。
(二)发酵醪过滤:(目标彻底除去发酵醪中的悬浮物与草酸)(三)中和:从发酵清滤液中提取高纯度的四水柠檬酸钙[Ca3(C6H5O7)2·4H2O]⑴原理: Ca2+ 在一定温度和pH 条件下可与柠檬酸作用生成柠檬酸钙。
出于形成的Ca3(C6H5O7)2·4H2O 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因而能形成沉淀与其他杂质,如糖、可溶性蛋白等分离。
⑵生石灰(CaO)、熟石灰[Ca(OH)2 ]、氯化钙(CaCl2)以及碳酸钙等均可作为中和剂,但最常用的是碳酸钙。
⑶影响中和的因素 ①滤液的质量 ②pH 的控制 ③中和温度 ④其他阳离子的影响Ⅰ. PEP +CO2+ADP 草酰乙酸+ATPⅡ. PYR +CO2+ATP 草酰乙酸+ADP +Pi Mg 2+,K + 生物素⑤中和剂质量的影响 ⑥搅拌器作用(四)酸解把柠檬酸钙完全分解为柠檬酸和石膏⑴原理:利用柠檬酸钙在酸性条件下,其解离常数随H+浓度的增高而增大的特性,在强酸(硫酸)存在的溶液中产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石膏(CaSO4)沉淀,而将弱酸(柠檬酸)游离出来。
溶存与溶液中,即利用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CaSO4·2H2O 溶解度低于Ca3(C6H5O7)2·4H2O 的溶解度的原理,加硫酸产生复分解反应,将柠檬酸从柠檬酸钙中分离出来,然后分出硫酸钙(石膏)得到粗柠檬酸溶液(酸解液)。
⑵影响酸解的因素:①温度 ②温度与反应速度成正比 ③硫酸添加量 ④反应速度(五)净化(脱色、离子交换)目标:①除去酸解液中的色素②除去酸解液中的Ca2+、Mg2+、Fe3+等阳离子和SO42-、Cl-阴离子(六)蒸发:采用减压双效或多效蒸发(七)结晶:使溶解于溶剂中的溶质呈结晶状从液相中析出的过程,称为结晶。
(八)干燥:通过物理方法除去湿柠檬酸晶体表面的游离水,保持晶型和晶体表面之光洁度(九)筛分、包装、贮运发酵醪 精滤 净化液 复滤 过滤 阳离子交换拄 调浆 粗柠檬酸液 预热 活性碳粒 滤液 酸解 蒸发 结晶离心 阴离子交换拄 预处理复滤 过滤 中和 过滤湿晶 包装 干燥 筒仓筛分 入库 成品 加热H2SO 4 等外洗晶母液 70℃二.乳酸1.乳酸的用途⑴食品工业:应用于酸味剂、防腐剂(代替苯甲酸钠)、pH调节剂和食品强化剂。
乳酸可解除疲劳、松弛肌肉。
⑵医药工业:用作防腐剂、消毒剂载体剂、助溶剂、药物制剂、pH 调节剂等。
⑶化妆品业:乳酸本身含有天然润肤成分,刺激皮肤细胞再生效果明显,保湿滋润无刺激,替代甘油作保湿剂,调节酸碱性、抗微生物等作用。
⑷香料和香精、皮革、卷烟工业乳酸乙酯是重要的食用香料,用来配制酒和食用香精,制革工业用它来除去柔皮中的石灰和钙质,使皮革柔软光滑。
卷烟生产中用乳酸调节烟草味道,清除苦辣味且防霉变。
⑸、化学工业L-乳酸是生物可降解塑料——聚乳酸的原料,聚乳酸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透明性、透气性等而被大量应用于农业、制造业等领域。
2.乳酸的性质⑴乳酸(羟基丙酸),结构式为CHCHOHCOOH,是天然存在的有机酸。
纯净的无水乳酸是白色结3晶体,熔点为16.8℃,沸点为122℃(2kPa),相对密度为1.24。
⑵其分子内含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因此具有旋光性,乳酸按其旋光性可分为D(-)乳酸、L(+)乳酸和DL-乳酸三种。
其中L-乳酸为右旋。
当L-乳酸和D-乳酸等比例混合时,即成为外消旋的DL-乳酸。
乳酸市售品均为外消旋体。
⑶外消旋体为无色糖浆状液体或晶体,无臭、有酸味和吸湿性,光学性质不活泼,相对密度1.43,熔点18℃,沸点122℃,防止腐败发酵,不侵犯健全的组织,但对病变组织敏感。
⑷乳酸含有一个羟基和一个羧基,可以参与多种反应,如氧化、还原、酯化和缩合反应等,其中由L-乳酸充分脱水可缩聚成聚L-乳酸。
另外,加热乳酸使其自动酯化,可形成乳交酯。
⑸L-乳酸是一种有机强酸,能与水、酒精和乙醚以任意比互溶。
60%以上浓度的乳酸有强吸湿性。
3.乳酸的发酵机理(同型和异型)⑴同型乳酸发酵(乳酸为唯一发酵产物)同型乳酸发酵是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还原为乳酸。
称为同型乳酸发酵。
进行乳酸发酵的主要是细菌(如乳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
) 特点:1mol等。
的葡萄糖产生2mol乳酸,理论转化率100%。
实际>80%,另外有很少量的乙醇、乙酸和CO21葡萄糖→2丙酮酸→→2乳酸+ 2ATP等)⑵异型乳酸发酵(发酵产物除乳酸外同时还有比例较高的乙酸、乙醇、CO2异型乳酸发酵是某些乳酸菌利用HMP途径,分解葡萄糖为5-磷酸核酮糖,在经差向异构酶作用变成5-磷酸木酮糖,然后经磷酸酮解酶催化裂解反应,生成已酰磷酸。
已酰磷酸进一步还原为乳酸。
,其生物合成途径有两种:① 6-磷酸葡萄糖酸的途径(磷酸酮解途径)②双歧途径(磷酸酮糖途径)异型发酵乳酸杆菌因缺乏EMP途径中的若干重要酶——醛缩酶和异构酶,因此其葡萄糖的降解完全依赖HMP途径。
PK途径发酵葡萄糖形成的产物除乳酸外还有乙醇和乙酸。
4.工艺上如何采取措施控制杂菌污染(温度)⑴防止种子带菌:沙土制备时要多次间歇灭菌,接种时无菌操作,无菌室和摇床定期灭菌,各级菌种必须严格无菌检查和摇瓶验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⑵防止设备渗漏:重视设备管理,保持较高设备完好率,定期检修。
⑶防止培养基灭菌不彻底:采用高压蒸汽灭菌①分批灭菌——121℃,30分钟;②连续灭菌罐温125-130℃,30-45分钟⑷保证无菌空气质量:使用空气过滤除菌设备(含有粗过滤,空压机,储罐,空气过滤器等)5.乳酸发酵杂菌污染的挽救措施三.醋酸(此为简略版,详细请对照ppt)1.酶法液化通风回流发酵制醋对比固态发酵的优缺点酶法制醋的优点:出醋率比一般固态发酵法提高16%、利用自然通风和醋汁回流代替了倒醅操作,便于机械化生产,降低劳动强度。
固态法制醋优点:醋汁香气浓郁,口味醇厚,色深质浓,生产工艺设备简单,投资省。
缺点: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出醋率低。
2.液态深层发酵制醋对比传统固态发酵液态深层发酵制醋法不用谷糠、麸皮等辅助,生产机械化强,减少占地面积,减轻劳动强度,缩短发酵周期,为实现自动化创造条件,是食醋生产的发展方向。
缺点:酿醋周期短,风味欠佳。
四.氨基酸1.氨基酸的发酵机理(育种思路+生物合成调节机制)⑴谷氨酸生产菌的具体育种思路①切断或减弱支路代谢:选育减弱α-酮戊二酸进一步氧化能力的突变株;选育减弱HMP途径后段酶活性的突变株;选育减弱乙醛酸循环的突变株;选育不分解利用谷氨酸的突变株;阻止谷氨酸进一步代谢。
②解除自身的反馈抑制:选育耐高渗透压、谷氨酸脱氢酶无反馈抑制的突变株。
③增加前体物的合成:选育强化TCA循环中从柠檬酸到α-酮戊二酸代谢的突变株;选育强化CO2固定反应的突变株。
④提高细胞膜的渗透性:选育溶菌酶敏感、温度敏感、抗Vp类衍生物突变株⑤强化能量代谢:选育抗呼吸链抑制剂的突变株;选育抗ADP磷酸化抑制剂的突变株;选育抑制能量代谢的抗生素的抗性突变株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谷氨酸工程菌株⑵谷氨酸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①优先合成与反馈调节:a.优先合成谷Aa比天冬Aa优先合成,谷Aa合成过量后,抑制和阻遏自身的合成途径; b.谷Aa脱氢酶(GDH)的调节谷Aa对GDH存在着反馈阻遏与抑制。
c.柠檬酸合成酶的调节 CAM合成酶受能荷调节、谷Aa的反馈阻遏和顺乌头酸的反馈抑制。
d.异柠檬酸脱氢酶的调节当α-酮戊二酸过量时,将对异柠檬酸脱氢酶发生反馈抑制作用,停止合成α-酮戊二酸。
②糖代谢的调节:a.能荷控制:糖代谢的调节主要受能荷的控制,即受细胞内能量水平的控制。
b.生物素的影响:生物素主要是影响糖降解速度③氮代谢的调节:控制谷Aa发酵的关键之一就是降低蛋白质的合成能力,使合成的谷Aa不能转化成其他氨基酸或参与蛋白质合成。
在生物素亚适量的情况下,铵离子适量存在下,生成积累谷Aa。
④其它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