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生物化学讲义第九章基因信息的传递

合集下载

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讲义《生物化学》第九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

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讲义《生物化学》第九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

第九章遗传信息的传递一、遗传信息传递的概述二、DNA的生物合成(一)DNA的复制(二)DNA损伤与修复1.引发突变的因素(1)物理因素:紫外线、各种电离辐射。

紫外线照射能使相邻的嘧啶碱基之间通过共价结合形成嘧啶二聚体。

(2)化学因素(3)自发因素2.DNA突变的分子改变类型分子病: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记忆:6月,携镰刀割谷子三、RNA的生物合成—转录(一)转录的定义:DNA指导的RNA合成,DNA→RNA。

(二)转录的条件(三)原核RNA聚合酶原核RNA聚合酶只有一种;全酶由5个亚基组成一个σ亚基、两个α亚基一个β亚基、一个ˊβ亚基核心酶中没有σ亚基σ亚基识别启动子(四)真核RNA聚合酶真核生物mRNA的合成由RNA聚合酶Ⅱ催化。

真核生物mRNA前体为核不均一RNA(hnRNA)必须经过5-’端和3-’端的首尾修饰及对hnRNA的一系列加工处理,才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四、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四种dNTP为原料,合成与RNA互补的DNA单链。

A.DNA指导的DNA合成B.DNA指导的RNA合成C.RNA指导的DNA合成D.RNA指导的RNA合成E.RNA指导的蛋白质合成1.逆转录过程是指[答疑编号700580090101]【正确答案】C2.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是指[答疑编号700580090102]【正确答案】E在DNA复制中RNA引物的功能是:A.使DNA聚合酶活化并使DNA双链解开B.提供5’末端作为合成新DNA链的起点C.提供5’末端作为合成新RNA链的起点D.提供3’-OH末端作为合成新DNA链的起点E.提供3’-OH末端作为合成新RNA链的起点[答疑编号700580090103]【正确答案】D关于DNA聚合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需模板DNAB.需引物RNAC.延伸方向5’→3’D.以NTP为原料E.具有3’→5’外切酶的活性[答疑编号700580090104]【正确答案】D下列对于逆转录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逆转录病毒是一类RNA病毒B.逆转录病毒含逆转录酶C.逆转录病毒均引起肿瘤D.对逆转录病毒的研究促进了癌基因及原癌基因的发现E.逆转录病毒中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RNA[答疑编号700580090105]【正确答案】C下列关于cDNA叙述正确的是:A.与模板链互补的DNAB.与编码链互补的DNAC.与任一DNA单链互补的DNAD.与RNA互补的DNAE.指RNA病毒[答疑编号700580090106]【正确答案】D下列关于真核生物mRNA合成的正确叙述是:A.tRNA携带氨基酸参与反应B.合成后mRNA的3’端需加CCAC.反应涉及逆转录过程D.合成反式为半保留复制E.由RNA聚合酶Ⅱ催化生成[答疑编号700580090107]【正确答案】E关于原核RNA聚合酶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RNA聚合酶有3种B.由4个亚基组成的复合物C.全酶中包括一个σ因子D.全酶中包括两个β因子E.全酶中包括一个α因子[答疑编号700580090108]【正确答案】C。

生物化学第篇基因信息的传递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2讲课文档

生物化学第篇基因信息的传递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2讲课文档

Bg lⅡ AGATCT TCTAGA
G
+ GATCC
CCTAG
G
ATCTAG+GATCTA
第四十五页,共90页。
(三)目的基因 • cDNA (complementary DNA) • 基因组DNA (genomic DNA)
第四十六页,共90页。
(四)基因载体
定义
为携带目的基因,实现其无性繁殖或 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 子。
Bam HⅠ
GGATCC CCTAGG
G
+ GATCC
CCTAG
G
第三十九页,共90页。
分类
Ⅰ、Ⅱ、Ⅲ (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Ⅱ型)
作用 与甲基化酶共同构成细菌的限制修饰系
统,限制外源DNA, 保护自身DNA。
第四十页,共90页。
命名
Hin dⅢ
Haemophilus influenzae d株 流感嗜血杆菌d株的第三种酶
L
V
J
C
重链的基因片段:
L一页,共90页。
CACAGTG(12/23)ACAAAAACC
GTGTCCAC
TGTTTTTGG
基因片段
重组信号序列
重链(IgH)基因的V-D-J重排和轻链(IgL)基 因的V-J重排均发生在特异位点上。在V片段的 下游,J片段的上游以及D片段的两侧均存在保 守的重组信号序列(recombination signal sequence, RSS)。此重排的重组酶基因rag (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 共 有 两 个 , 分 别 产 生 蛋 白 质 RAG1和RAG2。
(二)工具酶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基因信息的传递PPT课件

基因信息的传递PPT课件
323a.a.
604a.a.
(2) DNA polⅡ
只在缺DNA polⅠ、Ⅲ时起作用5´3´的聚合作用3´5´外切酶活性体内功能不清楚
(3)DNA pol Ⅲ
结构10种亚基共22个组成不对称二聚体α、ε、θ亚基组成核心酶β亚基结合模板并使酶沿模板滑动τ亚基将核心酶与模板结合,有ATPase活性
功能
5´3´的聚合作用(核心酶α亚基)3´5´外切酶活性(核心酶ε亚基)5´3´外切酶活性复制中DNA链延长起主要作用,细菌中9000 dNTP/秒加入,校对作用,与pol 配合错误率降至10-11
Pol I PolⅡ Pol III酶活性 5´ 3´聚合作用 + + +3´ 5´外切酶活性 + + +5´ 3´外切酶活性 + − +构成(亚基数) 单体 多个 22个分子大小(×103) 109 90 900体外链延长速度(核苷酸/分) 600 30 9000分子数/细胞 400 10-20功能 修复合成 不祥 复制 切除引物 填补空缺
2
5
分子大小(× 10³)
300
36-38
160-300
170
250
细胞内定位


线粒体


抑制作用
双脱氧胸苷

+
+


真菌二类萜烯
+


+
+
功能
引发
修复
复制
复制
修复
真核生物DNA聚合酶
3. DNA复制的保真性
遵守严格的碱基配对规律聚合酶对碱基的选择功能 (DNA pol Ⅲε亚基)聚合酶对错误碱基的即时校读作用(proofread)

生物信息的传递ppt课件

生物信息的传递ppt课件

18
coding strand*
positive strand Crick strand sense strand
5’
3’
GTAC
CATG
3’
GUAC3’
5’
antisense strand
5’
new RNA strand
Watson strand negative strand
template strand*
Transcription bubble
The length of the bubble is ~12-14 bp, and the
length of RNA-DNA hybrid within it is ~8-9 bp.
精选编辑ppt
17
DNA-mRNA-the encoded peptide
a. mRNA: as the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gene and the proteinsynthesizing machinery. b. tRNA: as an adaptor between the codons in the mRNA and amino acids. c. rRNA: play a structural role, as in the case of the RNA components of the ribosome.
• RNA is a regulatory molecule
Small non-coding RNA which through sequence complementarity binds to, and interferes with the translation of certain mRNAs.

高中生物专题讲义《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高中生物专题讲义《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学员编号: 年 级:高二 课 时 数:1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生物 学科教师: 课程主题: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 对遗传物质的认识;2、 D NA 的复制,转录,翻译以及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教学内容生长素调节作用的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受害或死亡,如除草剂的使用。

知识点一:遗传物质【知识梳理】 一、遗传信息 1、DNA 是遗传物质 (1)遗传物质的条件: ①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②能够精确地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③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性状;知识精讲内容回顾④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实验证明:(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侵染过程: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①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进行侵染细菌实验,发现细菌内无放射性;②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进行侵染细菌实验,发现细菌内有放射性,子代噬菌体也有放射性。

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DNA能自我复制,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注意: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DNA元素来源)(2)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肺炎双球菌类型:S型菌----有荚膜菌,具致病性; R型菌----无荚膜菌,无致病性;实验过程: a. 活S型菌→小鼠死亡;b. 活R型菌→小鼠不死;c. 死S型菌→小鼠不死;d. 死S型菌+活R型菌→小鼠死亡;f. 从死S型菌中提取蛋白质、RNA、多糖、脂质、DNA等物质+活R型菌,只有加入DNA的可以使活的R型菌转变成活的S型菌。

(实验更具科学性时应再加一组:DNA+DNA水解酶+活的R型菌)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RNA、多糖、脂质等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2、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1)DNA的化学组成:①基本单体:1脱氧核苷酸 = 1脱氧核糖 + 1磷酸 + 1含氮碱基,含氮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四种;②平面结构: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分子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长链。

高中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课件

高中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课件
高中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 课件
生物的信息传递方式非常多样,通过DNA、RNA、蛋白质、信号转导等多种 途径实现。本课件将详细介绍生物信息传递的各个方面,让你全面了解这个 引人入胜的领域。
生物信息传递方式概述
1 多样性
生物信息传递方式丰富 多样,包括遗传信息传 递、细胞信号传导等多 个层面。
2 关联性
DNA复制与基因表达的过程
1
DNA复制
DNA复制是细胞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转录
2
中DNA传递的重要过程。
转录是DNA合成RNA的过程,
mRNA将DNA的信息转移到蛋白质合
3
翻译
成的地方。
翻译是mRNA通过与tRNA配对形成
蛋白质的过程,是基因表达的关键环
节。
DNA转录和RNA剪接的机制
转录机制
转录过程包括启动、延伸和终止等步骤, 确保DNA信息准确复制到RNA上。
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的特点和作用
1
线粒体DNA
线粒体DNA是细胞质内含有独立的DNA分子,参与线粒体功能的表达。
2
叶绿体DNA
叶绿体DNA是植物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特殊的DNA分子,编码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质。
3
作用
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的特点和作用直接关系到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光合作用的进行。
信号传递
免疫应答中,信号经过复杂的通路传导,激 活细胞并引发相应的免疫反应。
激素的种类及其作用原理
1 多种类型
激素分为脂溶性激素和水溶性激素两 大类,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式。
2 作用原理
激素通过结合靶细胞上的受体,发挥 调节细胞功能的作用。
3 调节机制
激素作用的调节机制非常复杂,包括激素合成调控、分泌调控等多个方面。

基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生物化学课件)

基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生物化学课件)

基因与中心法则
一 基因与基因突变 二 中心法则 三 基因工程
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都蕴藏于DNA分子之 中,并且通过DNA的复制、转录及翻译等过程使 基因信息得以传递、表达,合成具有特定生物 学功能的蛋白质,使生物表现出某些特定的性 状。
一、基因与基因突变
(一)基因
1、基因的概念
基因使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它是DNA 分子中最小功能单位。
递给子代的过程。 (二)转录
以DNA为模板合成RNA,将遗传信息传递给RNA的过程。
(三)翻译 以mRNA为模板指导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
(四)中心法则
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通过转录和翻译,将遗 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分子,从而决定生物的表现型。DNA的复制、转录 和翻译过程就构成了遗传学的中心法则。
3、缺失:DNA链丢失一个或几个碱基对。缺失同样会造成 移码突变。
基因突变会引起生物遗传的变异,这些变异为生 物的进化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并实现了生物的多 样性。但基因突变对具体的生物个体而言,常常时灾 难性的,对于动物来讲,最常见的病变就是癌变。
二、中心法则
(一)复制 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将遗传信息准确地传
DNA碱基序列称为遗传编码,DNA序列分析是揭开 遗传密码的关键,也是基因研究的基础。
2、基因种类
(1)结构基因:带有传信息的基因。 (2)控制基因:能控制结构基因启动或关闭的基因。包括
➢操纵基因:是控制其邻近结构基因的转录。 ➢调节基因:是负责阻遏物的合成,进而控制结构基因的转录。
3、基因组
基因突变的方式有三种:
1、置换:一个或几个碱基被其他碱基替换,称为置换,又 称点突变。 ➢转换:一个嘌呤碱被另一个嘌呤碱置换,或一个嘧啶碱 被另一个嘧啶碱置换,即同类碱基酯键置换。 ➢颠换:异类碱基之间的置换。

生物化学(本科)第九章基因信息的传递随堂练习与参考答案

生物化学(本科)第九章基因信息的传递随堂练习与参考答案

生物化学(本科)第九章基因信息的传递随堂练习与参考答案生物化学(本科)第九章基因信息的传递随堂练习与参考答案第一节DNA的生物合成第二节RNA的生物合成第三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第四节基因重组1. (单选题)中心法则阐明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A.RNA-DNA-蛋白质B.蛋白质-RNA-DNAC.RNA-蛋白质-DNAD.DNA-RNA一蛋白质E.DNA一蛋白质-RNA参考答案:D2. (单选题)合成DNA的原料是A.dADP dGDP dCDP dTDPB.dATP dGTP dCTP dTTPC.dAMP dGMP dCMP dTMPD.ATP GTP CTP UTPE.AMP GMP CMP UMP参考答案:B3. (单选题)冈崎片段产生的原因是A.DNA复制速度太快B.双向复制C.有RNA引物就有冈崎片段D.复制与解连方向不同E.复制中DNA有缠绕打结现象参考答案:D4. (单选题)不对称转录是指A.双向复制后的转录B.同一DNA模板转录可以是从5′至3′延长和从3′至5′延长C.同一单链DNA,转录时可以交替作有义链和反义链D.转录经翻译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含有不对称碳原子E.没有规律的转录参考答案:C5. (单选题)终止密码有3个,它们是A.AAA CCC GGG B.AUG UGA GAUC.UAA CAA GAA D.UUU UUC UUGE.UAA UAG UGA参考答案:E6. (单选题)遗传密码的简并性是指A.蛋氨酸密码用作起始密码B.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反密码子不需严格配对C从最低等生物直至人类都用同一套密码D.AAA、AAG、AAC、AAU都是赖氨酸密码E.一个氨基酸可有多至6个密码子参考答案:E7. (单选题)以下哪种是原核生物复制延长中真正起催化作用的DNA聚合酶A.DNA-polⅠB.DNA-polⅡC.DNA-pol ⅢD.DNA-pol αE.DNA-pol δ参考答案:C8. (单选题)以下哪种DNA聚合酶具有5′→3′外切酶活性 A.DNA-polⅠB.DNA-polⅡC.DNA-pol ⅢD.DNA-pol αE.DNA-pol β参考答案:A9. (单选题)复制中的RNA引物A.解开DNA双螺旋B.稳定单链DNAC.提供3′-OH末端D.提供5′-P末端E.改变超螺旋状态参考答案:C10. (单选题)识别转录起始点的是A.α亚基B.β亚基C.β′亚基D.ρ因子E.ζ因子参考答案:E11. (单选题)原核生物RNA聚合酶核心酶的组成是 A.α2ββ′ζB.α2ββ′C.α2βD.α2β′E.α2ββ′参考答案:B12. (单选题)原核生物参与转录起始的RNA聚合酶为A.RNA-polⅠB.RNA-polⅡC.RNA-pol ⅢD.RNA聚合酶全酶E.RNA聚合酶核心酶13. (单选题)下列有关原核生物转录不正确的是A.转录起始需引物B.转录延长需RNA聚合酶核心酶C.需依赖DNA的聚合酶D.聚合过程生成磷酸二酯键E.新链合成方向为5′→3′参考答案:A14. (单选题)tRNA前体加工时其3′端添加A.-ACCB.-CCAC.-UUAD.-CAAE.-AUU参考答案:B15. (单选题)与mRNA上的密码子AGU相应的tRNA反密码子为A.UCAB.ACTC.ACUD.TCAE.UGA16. (单选题)下列哪组氨基酸只有一组遗传密码A.苏氨酸B.甘氨酸C.丝氨酸D.色氨酸E.亮氨酸参考答案:D17. (单选题)核糖体是A.指导多肽链合成的模板B.结合并运载各种氨基酸至mRNA模板上C.合成多肽链的场所D.遗传密码的携带者E.tRNA的三级结构形式参考答案:C18. (单选题)既能编码甲硫氨酸,又可作为起始密码子的是A.GUAB.UGAC.UAGD.UAAE.AUG19. (单选题)以下哪种酶是翻译延长所需要的A.氨基酰- tRNA转移酶B.蛋白激酶C.蛋白水解酶D.氨基酸合酶E.转肽酶参考答案:E20. (单选题)以下哪种酶不是DNA克隆中常用的工具酶A.反转录酶B.DNA连接酶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拓扑异构酶E.末端转移酶参考答案:D21. (单选题)DNA克隆中,能将外源目的基因与载体分子连接形成重组分子的是A.DNA连接酶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C.反转录酶D.DNA聚合酶E.碱性磷酸酶22. (单选题)具有填补引物空缺、切除修复和重组功能的是A.DNA-pol αB.DNA-pol βC.DNA-pol γD.DNA-pol δE.DNA-pol ε参考答案:E23. (单选题)具有引物酶活性的是A.DNA-pol αB.DNA-pol βC.DNA-pol γD.DNA-pol δE.DNA-pol ε参考答案:A24. (单选题)具有解旋酶活性,且为延长子链的主要酶是A.DNA-pol αB.DNA-pol βC.DNA-pol γD.DNA-pol δE.DNA-pol ε25. (单选题)原核生物中决定哪些基因被转录的是RNA聚合酶的A.α亚基B.β亚基C.β′亚基D.ρ因子E.ζ因子参考答案:A26. (单选题)原核生物中辨认起始位点并促进酶与启动子结合的是RNA聚合酶的A.α亚基B.β亚基C.β′亚基D.ρ因子E.ζ因子参考答案:E27. (单选题)与原核生物转录终止有关的是A.α亚基B.β亚基C.β′亚基D.ρ因子E.ζ因子参考答案:D28. (单选题)密码子与反密码子配对时,有时不严格遵从常见的碱基配对规律,称为A.方向性B.连续性C.简并性D.摆动性E.通用性参考答案:D29. (单选题)遗传密码无种属特异性,称为A.方向性B.连续性C.简并性D.摆动性E.通用性参考答案:E30. (单选题)多肽链合成的方向总是从N端到C端是由于遗传密码具有的哪项特点决定的A.方向性B.连续性C.简并性D.摆动性E.通用性参考答案:A31. (单选题)密码间无标点符号,没有间隔,称为A.方向性B.连续性C.简并性D.摆动性E.通用性参考答案:B32. (单选题)DNA重组技术中,用于构建基因组DNA文库和cDNA文库的常用载体是A.质粒载体B.λ噬菌体载体C.酵母人工染色体载体D.细菌人工染色体载体E.病毒载体参考答案:B33. (单选题)DNA重组技术中,克隆小片段外源基因常用的载体是A.质粒载体B.λ噬菌体载体C.酵母人工染色体载体D.细菌人工染色体载体E.病毒载体参考答案:A34. (多选题)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都具有的特征为A.底物都为 dNTPB.都需RNA引物C.催化DNA合成的方向都为5′→3′D.都具有5′→3′的聚合酶活性E.都具有5′→3′外切酶活性参考答案:ABCD35. (多选题)单链DNA结合蛋白(SSB)的作用A.解开DNA双螺旋B.维持DNA呈单链状态C.提供3′-OH末端D.防止单链DNA被细胞内的核酸酶降解E.改变拓扑状态参考答案:BE36. (多选题)引发体由以下哪些所形成A.DnaAB.DnaBC.DnaCD.DnaGE.DNA起始复制区域参考答案:BCDE37. (多选题)反转录酶具有的活性有 A.反转录活性B.DNase活性C.RNase活性D.RNA聚合酶活性E.DNA聚合酶活性参考答案:ACE38. (多选题)内含子是指A.mRNAB.编码序列C.非编码序列D.剪接中被除去的RNA序列E.剪接中未被除去的RNA序列参考答案:CD39. (多选题)转录与复制相似之处为 A.底物都为NTPsB.底物都为dNTPsC.都需依赖DNA的聚合酶D.都需要引物E.新链合成方向都为5′→3′参考答案:CE40. (多选题)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有A.mRNAB.tRNAC.rRNAD.转氨酶E.转位酶参考答案:ABCE41. (多选题)核糖酸循环包括A.起始B.终止C.进位D.成肽E.转位参考答案:CDE42. (多选题)DNA克隆(重组DNA技术)的基本过程包括A.目的基因的获取B.载体的构建C.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D.重组分子导入受体细胞E.重组DNA分子的筛选与纯化参考答案:ABCDE43. (多选题)需要DNA连接酶参与的过程有A.DNA复制B.DNA体外重组C.DNA损伤修复D.RNA反转录E.蛋白质生物合成参考答案:ABC44. (多选题)PCR的过程包括A.转录B.翻译C.变性D.退火E.延伸参考答案:CDE45. (多选题)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主要有A.化学合成法B.PCRC.RT-PCRD.从基因组DNA文库中筛选E.从cDNA文库中筛选46. (多选题)基因诊断的常用技术有A.核酸分子杂交B.PCR技术C.DNA琼脂凝胶电泳D.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E.基因芯片技术参考答案:ABDE47. (多选题)重组DNA技术中,将重组体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有A.转化B.转染C.感染D.结合E.转座参考答案:ABC48. (多选题)重组DNA分子筛选的常用方法有A.耐药性标记筛选B.插入失活筛选C.蓝白斑筛选D.核酸杂交E.免疫学方法49. (多选题)ρ因子具有的功能 A.解螺旋酶活性B.ATP酶活性C.3′→5′外切酶活性D.5′→3′外切酶活性E.DNA聚合酶活性参考答案:AB50. (多选题)DNA-polⅠ具有 A.5′→3′聚合酶活性B.3′→5′聚合酶活性C.3′→5′外切酶活性D.5′→3′外切酶活性E.以上全是参考答案:AC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化学讲义第九章基因信息的传递第九章基因信息的传递【目的和要求】1.掌握DNA的复制的定义及特征。

2.熟悉参与DNA复制的酶及DNA复制过程。

3.掌握引发DNA损伤的因素和损伤的类型及修复。

4.掌握逆转录的定义,转录的定义及特点。

5.熟悉转录的过程和转录后的加工。

6.掌握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及遗传密码的定义及特点。

7.掌握;,熟悉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8.了解蛋白质生物合成与医学的关系【本章重难点】1.DNA复制的定义、特征及过程。

2.转录的定义、特点及过程,转录后的加工。

3.遗传密码的定义、特点及三类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作用。

4.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

学习内容第一节DNA的生物合成第二节RNA的的生物合成第三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第一节DNA的生物合成一、DNA的复制: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将遗传信息准确地复制到子代DNA分子上的过程。

遗传中心法则:1.DNA复制的特征(1)半保留复制(2)半不连续复制(3)有特定的起始点(4)双向复制2.参与DNA复制的物质(1)模板:DNA的两股链。

(2)底物:四种dNTP(即dATP、dTTP、dCTP、dGTP)。

(3)引物:RNA.。

(4)DNA聚合酶:真核生物有五种:DNA聚合酶α、β、γ、δ、ε;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有:polⅠ、polⅡ、polⅢ三类。

原核生物DNA聚合酶性质和功能比较polⅠpolⅡpolⅢ分子量1090001200004000005′→3′聚合作用+++3′→5′核酸外切酶作用+++5′→3′核酸外切酶作用+-+主要功能校读、填补空隙?复制酶切除引物(5)引物酶:一种RNA聚合酶。

能以DNA为模板,识别DNA复制的起始点,催化一段引物RNA的合成。

引物以氢键与模板结合。

(6)解链和解旋酶类:①拓扑异构酶:有内切酶、连接酶功能,分为酶Ⅰ、酶Ⅱ。

酶Ⅰ又称ω蛋白可切开一股链,不需消耗ATP。

酶Ⅱ又称旋转酶在消耗ATP的作用下,可切断双链,且分开双链。

②解链酶解开一个碱基对,消耗2个分子ATP。

作用在复制叉处,可沿模板随复制叉伸展(5′→3′)而移动。

③单链结合蛋白(SSB)稳定解开的单链DNA,阻止复性和保护单链部分不被核酸酶水解。

(7)DNA连接酶催化以氢键结合于模板DNA的两个DNA片段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

在DNA复制、修复和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参加DNA复制酶的主要作用作用分子量(万)引物酶合成RNA引物6解链酶解开DNA双链6.5SSB稳定已解开的单链7.4拓扑酶Ⅱ克服解链中的打结缠绕40拓扑转型拓扑酶Ⅰ切断DNA中的一股链,在解旋中不致打――结,又可封闭切口,使DNA变为松弛态。

polⅢ真正的‘复制酶’55polⅠ填补引物遗留空隙10.9DNA连接酶连接5′-P和3′-OH末端7.43.复制的过程(1)复制的起始①拓扑异构酶将正超螺旋转变为负超螺旋;解链酶消耗ATP将氢键打断把DNA由双链变为单链。

②SSB与单链DNA结合,起稳定单链避免核酸酶水解的作用。

③引物酶以解开的DNA单链为模板,以dNTP为原料,按5′→3′方向催化引物RNA的生成(十几个~数十个核苷酸链等)。

随从链不连续,需多次合成引物。

(2)复制的延长①在引物RNA上延长DNA链在DNApolⅠ催化下,以四种dNTP为原料、按碱基配对的原则、在引物3′-OH端开始,沿5′→3′方向逐个加入脱氧核苷酸,使DNA链得以延长。

②复制的不连续性模板DNA的两股单链:一条链的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同,子链DNA可沿5′→3′方向连续合成,这条链称前导链;而另一条链与解链方向相反,不能顺着解链方向连续延长,必须等待模板链解出足够长度,复制才能开始并延长,这些不连续的片断称冈崎片断,这条链称随从链。

(3)复制的终止在DNA合成的片段内,由DNA聚合酶I外切酶活性切除RNA引物,致使各片段之间形成空隙,然后由DNA聚合酶I的聚合酶活性催化填补空隙,最后由DNA连接酶将这些片段再连接起来,成为一条长链。

二、DNA的损伤与修复1.引发DNA损伤的因素:(1)紫外线的照射(2)碱基和核苷酸的类似物的作用(3)抗菌素及其类似物的作用2.基因突变的后果及类型(3)后果:致死;功能缺失;改变基因型;进化(4)类型:点突变;复突变3.损伤的修复(1)光修复(2)切除修复(3)重组修复(4)SOS修复其中切除修复是人体细胞内DNA的主要修复机制。

三、逆转录1.概念:逆转录又称为反转录,是RNA指导下的DNA合成作用,即以RNA 为模板,由dNTP聚合生成DNA的作用,遗传信息的流动呈逆方向进行,所以称逆转录作用。

在致癌的RNA病毒中,有逆转录酶的存在。

2.逆转录酶有三种作用:RNA指导的DNA合成反应;RNA的水解反应;DNA指导的DNA合成。

3.逆转录过程:以病毒基因RNA为模板,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先合成一条与模板RNA互补的DNA单链,产物与模板形成DNA-RNA杂交分子。

然后,以新合成的DNA单链为模板,合成另一条互补的DNA链,形成双链DNA分子,方向5′-3′。

反转录合成的DNA分子,一旦整合到宿主染色体基因组中,可导致宿主细胞癌变。

端粒酶类似于逆转录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利用自身RNA为模板,催化染色体DNA端区的合成,防止染色体缩短。

4.逆转录病毒:是一类RNA病毒,因含逆转录酶而得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因它的感染导致艾滋病。

第二节RNA的生物合成一、不对称转录1.转录的模板(1)转录的不对称性:[1]DNA分子双链上只有一股可以转录。

可转录生成RNA的一个链称模板链;相对的一股不能转录生成RNA的链称编码链。

[2]不同基因的模板链可在DNA分子的不同链上。

(2)酶与模板的结合在原核生物,多数转录起始区有5′-TATAATPu序列,因富含AT,解链温度低,编码链与模板链易分离,有利于RNA聚合酶发挥作用2.RNA聚合酶(1)原核生物RNA聚合酶有全酶(α2ββ‘σ)和核心酶(α2ββ‘)两种形式。

α亚基决定转录的特异性,β亚基与转录全过程有关,β‘亚基结合DNA模板上,σ辨认转录起始点,活细胞的转录起始需要全酶,但至转录延长阶段,仅需要核心酶。

受抗结核菌药物利福平或利福霉素的特异性抑制。

(2)真核生物RNA聚合酶有三种分别是:Ⅰ、Ⅱ、Ⅲ。

RNA聚合酶Ⅰ的转录产物是45SrRNS,RNA聚合酶Ⅱ转录产物是hnRNA,RNA聚合酶Ⅲ转录产物是5SrRNA、tRNA、snRNA。

鹅膏覃碱是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特异性抑制剂。

3.转录的特点(1)不对称性(2)连续性(3)单向性(4)有特定的起始和终止位点二、转录的过程RNA转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起始、延长和终止。

1.起始:σ因子辨认DNA的启始点,全酶与启动子结合,DNA双链分子局部发生构象变化和结构松散,解开10~20个碱基对形成转录空泡。

以四种三磷酸核苷为原料(NTP),按碱基互补原则,首先生成四磷酸二核苷(pppGpN’-OH)。

RNA聚合酶(全酶)-DNA-pppGpN’-OH结构称为转录起始复合物。

σ亚基从复合物脱落,RNA聚合酶构象改变,形成核心酶,与模板结合松弛,按3′-5′方向沿DNA模板链向前移动,并以四种NTP为原料,按5′-3′方向合成RNA链。

2.延伸:酶-DNA-RNA复合物称转录复合物。

由于模板的DNA双链比新合成的DNA-RNA杂化双链结构稳定,故DNA双螺旋的力把RNA排斥在外,仅保留较短的新合成RNA链与DNA模板链互补结合,从5′端开始的大部分RNA 链则伸展出转录空泡外,转录后的DNA随即重新成为双螺旋。

3.终止:当核心酶移动到DNA模板的转录终止部位时,转录终止。

转录终止的机理有两种机制。

一是,在原核细胞中有一种ρ因子,它可识别并结合转录终止信号,使核心酶停止移动,导RNA聚合反应停止;二是,转录终止部位有特殊的碱基序列,即一段GC富集区、随后是一段AT富集区。

在GC富集区内组成一段反向重复序列,转录至此生成的RNA在相应序列中形成了发卡结构,使RNApol脱离模板而终止转录。

三、转录后的加工转录后生成的是RNA前体,即未成熟RNA。

RNA前体不具有生物学活性,还需要在酶的作用下加工后才能成为有活性的成熟的RNA。

RNA加工部位主要在细胞内及少数在胞浆中进行。

各种RNA的加工过程有自己的特点,但加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剪切和剪接;②末端添加核苷酸;③化学修饰;④RNA 编辑1.mRNA前体的加工:①剪接:去除内含子部分,再将外显子部分连接起来。

②5′末端加“帽”,甲基三磷酸双鸟苷(m Gppp m G)。

③3′末端加尾:mRNA前体分子3′末端在多聚A聚合酶的催化下,由ATP聚合形成多聚A尾。

④化学修饰:mRNA中含有少量稀有碱基是经转录后化学修饰形成的(如碱基被甲化)。

⑤RNA编辑:某些mRNA转录后还需插入、删除和取代某些核苷酸残基,才具有翻译功能,并改变了原有DNA模板上的遗传信息。

2.tRNA前体的加工:tRNA前体在酶的作用下,先切除5′与3′末端多余的核苷酸,再去除内含子进行剪接;其3′末端加-CCA以及碱基的化学修饰,如某些碱基的甲基化;U加氢还原为DHU。

3.rRNA前体的加工:染色体DNA中rRNA基因为多拷贝,这些rRNA基因纵向串联并重复排列。

重复单位之间由非转录的间隔区将其分开。

某些间隔区的转录产物为tRNA。

原核生物rRNA的前体30S,在RNaseⅢ及核酸酶的作用下,切除间隔区序列,产生成熟的16S、23S、5SrRNA及成熟的tRNA;16SrRNA 上某些碱基被甲基化。

真核生物的5SrRNA自成体系进行加工,但加工甚少;45SrRNA前体包括58S、28S和18SrRNA,45SrRNA在核酸酶的几次剪切下产生相应成熟的几种rRNA分子;并在加工过程中使分子进行广泛地甲基化。

第三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一、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1.合成原料:20种氨基酸;2.酶及蛋白因子(1)氨基酰tRNA合成酶(2)转肽酶(3)蛋白因子:起始因子(IF);延长因子(EF);释放因子(RF)3.RNA(1)mRNA:mRNA分子中,每三个相连的核苷酸决定一个氨基酸,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称为一个“遗传密码”。

①起始密码(AUG),终止密码(UAG、UAA、UGA)。

②遗传密码的特性:连续性;简并性;方向性;通用性;摆动性(2)tRNA:以氨基酰tRNA的形式活化氨基酸;通过其反密码子与mRNA密码子的对应结合来确定氨基酸的转运位置(3)rRNA:与多种蛋白质共同构成核糖体;核糖体是多肽链合成的场所;参加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各种成分,最终均需结合在核糖体上,再将氨基酸按特定的顺序聚合成多肽链4.供能物质及无机离子:合成过程中需ATP或GTP提供能源,并需Mg+、K+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翻译1.氨基酸的活化与转运:氨基酸与相应tRNA在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催化下,生成氨基酰-tRNA,再转运到核蛋白体大亚基的给位和受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