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合集下载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述评及对我国的启示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述评及对我国的启示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述评及对我国的启示提纲:1.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定义和背景2.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建筑行业的影响3.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发展现状4.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启示5. 未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预测和展望1.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定义和背景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指一种通过政府对企业和机构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行限制和管理的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降低人为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与传统的管制制度不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采用市场机制,通过建立碳排放权市场和交易平台,使排放权的价格能够在供求关系的作用下自行形成,从而更加有效地调节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自2005年起在欧洲率先试行,目前已成为推动全球减排的主要手段之一。

国内由于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碳排放量大幅增加,加上国际压力,政府开始倡导建设低碳经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成为重要手段之一。

2.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建筑行业的影响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建筑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建筑节能的推动作用。

由于建筑业在全社会的碳排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实施对建筑节能的推动起到了大力促进的作用。

建筑业将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加大对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同时也会增加建筑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2) 激励企业使用绿色、环保材料。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实行后,将促进企业更加重视和采用绿色环保材料。

由于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碳排放量也受到控制,企业自然会倾向于使用低碳环保材料,以降低碳排放量和购买排放权的成本。

(3) 降低建筑能耗,缓解能源短缺。

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实施的背景下,建筑节能和推动新能源利用尤为重要,首先是缩小建筑能耗与运维成本。

其次是缓解能源短缺,通过不断推进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化,减少对能源的依赖,进而实现节能减排。

(4) 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实施将使得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向绿色建筑转型的企业和设计机构将更受市场青睐,也将在绿色建筑的投入方面有更多的投资,使绿色建筑在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

美国区域排污权交易市场“RECLAIM计划”的经验及启示

美国区域排污权交易市场“RECLAIM计划”的经验及启示

美国区域排污权交易市场“RECLAIM计划”的经验及启示赵文娟;宋国君
【期刊名称】《环境保护》
【年(卷),期】2018(46)5
【摘要】美国是最早实践排污权交易政策的国家,在南加州地区实施的区域排污权交易市场"RECLAIM计划",通过激励固定源NO_x和SO_x持续减排,最终实现空气质量改善,形成了完善的交易机制和政策体系。

RECLAIM计划在政策目标设定、管理对象纳入标准、削减目标制定、初始配额分配、交易市场运行机制、监测数据核查以及排污许可证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和论证,对我国排污权交易市场的优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基于此,提出建立区域排污权交易市场、制定科学的排污权交易政策内容、颁发区域固定源排污许可证等对策建议。

【总页数】3页(P75-77)
【关键词】排污权交易;区域排污权交易市场;RECLAIM计划;固定源排污许可证;大气污染;空气质量;美国
【作者】赵文娟;宋国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96
【相关文献】
1.国内外排污权交易市场建设经验及对河南省的启示 [J], 王丽萍
2.长三角区域碳排放交易计划的体系设计——基于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计划的启示 [J], 叶瑞克;赵鹏;鲍健强
3.美国排污权交易市场对中国渔船管控的借鉴和启示 [J], 刘祖辰;曾省存
4.美国电力行业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经验和启示 [J], 郭晓梅
5.国内外排污权交易市场建设经验及对河南省的启示 [J], 王丽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鱼:
Sci ence an Techn Ogy n d 01 I nov i n at o He al r d
经 济 研 究
国外 低 碳 经 济 发 展 情 况 及对 我 国 的启 示
王 晓 霞 ( 内蒙古 包头市 环境监 测站 内蒙古包 头
0 0 0 1 3 ) 4
居 前 列 。 高 技 术战 略 ” 动 以来 , 国科 学 “ 启 德
及 了 世 界 各 国 的切 身利 益 。 了促 进 全 球 为 可持 续 发 展 的 共 同 目标 , 护 我 们 唯 一 的 保
0 在 转型 已经成 为世界 经济 发展大 趋势 的客观 环 界 和 经 济界 共 筹 集 了 3 多亿 欧 元 的私 人 资 地 球 , 发 达 国家 向 发 展 中国 家 提 供 资 金 本 用 于企 业 技 术 研 发 。 0 7 , 国 联 邦教 和 技 术 方 面 支 持 的 同 时 , 国 也 应 积 极 参 20 年 德 我 境下 , 国也 要 顺应 时代 发展要 求 , 我 积极学 习
容。 建设 。
2 0 年 德 国推 出 了 第一 个 涵盖 所 有 政 06 策 范 围的 《 国高 技 术 战 略 , 期 持 续 加 德 以
3. 加强 国际经 济技 术合作 3
碳 减 排 并 不 是 一 项 孤 立 的 工 程 , 涉 它
强 创 新 力量 , 未 来 的 全 球 技 术 市 场 上 占 在
摘 要 : 碳 经济是人类社会 的重大进 步, 低 发展 低 碳 经 济 已 越 来 越 受 到 国 际 社 会 的重 视 。 目前 国外 已采 取 多种 措 施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 已积 并 累 了一 定 的 经 验 。 国 正 逐 步 面 临 着 巨 大 的 能 源 危 机 和 环 境 保 护 危 机 , 薹 和 学 习 国 外低 碳 经 济 发 展 经验 , 进 低 碳 经 济 发 辰 , 动 节匏 我 借 促 推 减排 , 将是 一 项 关 系我 国 国计 民 生 的 举 足 轻重 的 复 杂 工程 。 文 在 阐述 低 碳 经 济 相 关 概 念 的基 础 上 , 绍 了 国外 低 磙 经济 发展 情 况 , 为 本 介 并 我 国如 何 发展 低 碳 经 济提 出 了相 关 建 议 。 关键词 : 低碳 低碳 经济 中 图分 类号 : 4 F1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6 4 9 x( 0 )9 b一0 8 —0 1 7 —0 8 2 l 0 () I 6 1 0

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作者:宣晓伟张浩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12期摘要本文旨在分析碳排放权配额实践的国际经验,及它对国内碳交易试点地区开展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的启示。

当前国内碳交易试点已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面临着如何制定和实施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的难题。

根据国际上各个排放权交易市场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免费发放的祖父法(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市场)、拍卖法(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按固定价格购买(澳大利亚碳交易市场)以及混合法(新西兰碳交易市场)等不同配额分配方式均有各自的优劣点,并不存在一个适合于任何地区任何阶段的最优分配方法。

国内碳交易试点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政策取向,在配额分配方式的可接受性、公平、效率、市场流动性和稳定性等各方面进行平衡,选择和创新适合自己需要的配额分配方式。

试点地区需要在配额分配方案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从只关心配额分配结果的思维定式中跳出来,更为注重如何达到结果的过程,努力做到“政府主导、方法科学、多方参与、过程公开、结果公正”,从而为继续推进国内碳交易试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法;碳交易试点中图分类号F205;X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3)12-0010-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12.0022011年,国家发改委选择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开展碳交易的区域试点工作。

当前,碳交易试点工作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各试点地区出台了相应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或“实施意见”,确定了参加交易的行业和企业,编制了相关行业和企业碳排放核算指南,完成了参与企业碳排放的初始盘查。

2013年6月18日,深圳正式启动了碳交易,其他试点地区也纷纷宣布了近期内准备正式启动其碳交易的计划,碳交易的地区试点工作正处在积极推进的阶段。

国外低碳经济研究

国外低碳经济研究

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愈发严重,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本文将对国外低碳经济研究的一些重要领域进行概述,并分析其对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启示。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明确政策导向。

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低碳政策来推动经济的转型。

例如,欧盟成员国通过引入碳排放交易市场和设立碳税来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

美国则通过制定清洁能源法案和提供税收减免等手段,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这些国外低碳政策的研究不仅促进了二氧化碳排放的减少,还带动了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

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对于低碳经济的实现至关重要。

国外低碳经济研究着重关注了多种低碳技术的发展。

例如,欧洲国家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

此外,美国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这些国外低碳技术的研究不仅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也为全球低碳技术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低碳经济的实现离不开金融支持。

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对低碳金融的发展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例如,英国推出了碳配额交易和碳市场等低碳金融机制,为低碳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

此外,世界上许多国家还设立了低碳基金和绿色金融机构,用于支持低碳项目和绿色经济的发展。

国外低碳金融研究的成果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推动了全球低碳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城市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低碳城市建设成为各国竞相追赶的目标。

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对低碳城市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通过改善公共交通和鼓励低碳出行等举措,成为一个低碳示范城市。

此外,世界上许多国家还建立了低碳城市联盟,通过交流和合作来推动低碳城市的建设。

国外低碳城市研究的经验对其他国家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结论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在政策、技术、金融和城市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国外碳金融业务发展新趋向及其启示

国外碳金融业务发展新趋向及其启示
ie. I e t h l ma d frlw abo c n m y d v lpme tatrt e fn nca rss Ca b n fn nc e ie i c tm est e word de n o o c r n e o o e eo n fe h a ilc ii. i r o a e s r c s i v b c mi g e e r e ai n la i uiiy i a b n de iai e e eo e o n v n mo eop r to a nd lq d t n c r o rv tv sd v lpme ,s c sc r n c re c e urte n nt u h a a bo u r n y s c ii sa d c r o r ir g o l r s d o he idu tilc an a h c s se h i a b n a b ta e tos ae ba e n t n sra h i nd t e e o y tm c an,a d ae t x e d n fc r o na e n r hee t n i g o a b n f nc i s r ie. As Chia S c r o n nc e ie v l p d so y,t r ug t d n he d v lpme to abo n nc er - e vc n a b n f a e s r c sde eo e lwl i v h o h su yig t e eo n fc r n f a e s v i ie i v re s,we c n l a n s me e p re c o a o d f rChia c ry n u a b n fn nc e ie c no esa a e r o x e in e f m br a r o n a r i g o tc r o a e s r c . i v K e wor y ds: c r n n nc a bo f a e;c r n ta ng; lw — c bo c no i a bo rdi o ar n e o my

碳税与碳交易:比较、国际实践及启示

碳税与碳交易:比较、国际实践及启示

上 购买 排 放 权 。如 果 排 放 源在 体 系 内超过 了 所允 许 的排 放上 限就 会受 到惩 罚 。 总量交易的规则创造 出一种激励机 制 , 私人 部 门 可 以通 过 自行研 发 ,或 者 在排 放 权 市场上 进 行交 易 , 以实 现减 排 目标 。总量 交易
给 与私 人 企 业最 大 的 自由选 择 程 度 ,而且 很
税 费 。征 收 碳 税 的 主要 目的 是减 少 温 室 气体
( 二) 碳 交 易 的基本 原理 碳交 易 是 指 在 一定 区域 内 ,在 污 染 物 排 放 总量 不 超过 允 许 排 放量 ,或 者 逐 年 降低 的 前提 之 下 ,内部 各 排 放 源之 问通 过 货 币 交换 的方式 , 相互 调 剂排放 量 。 碳 交 易是 一 种 总 量交 易 。首 先设 置 一 个 体 系 内排 放 量 上 限 ( 总量 ) , 然 后 按 此 上 限 分 配 给 各 排放 源 ,各 排放 源 再 将 自己配 额 总 数 分配 给下 一级 的排 放源 , 并 且依此 类 推 。如果 每一 级 排 放源 能 够 使 其 实 际排 放 量 小 于分 配 到 的排 放许 可额 度 , 那么, 它就 可 以将余 下 的
的 基础上 。 经 过 全面详 细 的计算 才能确 定 。一
般 来说 , 碳 税 应 当是一 种 累进 税 , 更 多 的 污染
金 融 际公 约 ( 如《 京 都 议定 书》 ) 交
易机 制 的衔 接 。
而在 碳 交 易机 制 下 , 对 于 经济 主体 来说 ,
段进行干预 , 使 个 体 成本 等 于 社 会 成 本 , 微 观
主体 基 于 自身 决 策 的排 放水 平 ,就 会 与 社 会 最 优 水 平 相一 致 ,这 就 是 征 收碳 税 的经 济 学 原理 ; 另 一 种解 决 外 部 性 问题 的 观 点是 , 在 权 利 界 定 清 晰 的前 提 下 ,私人 部 门 的交 易 能 达 成 个 体 最 优 与社 会 最 优 的 统一 ,在 这 一 过 程

世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与启示

世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与启示
d r s s e il e g n r lr g l t n n r c d r s i h s r e s i h r i e E r p a n o u e ,e p cal t e e a e u ai s a d p o e u e n t o e ma k t n t e wo l l u e n U in Emiso yh o d k o s in
体减排 , 主要依据《 联合 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简 (
称《 公约 》 U F C ) , N C C 及其 《 都 议定 书》 以下 京 (
简称《 议定书》 等国际法规 , ) 欧盟和有关国家还制定
规模 、 交易品种及其运作规则等 内容 , 以便 为我 国
收稿 日期 :09—1 20 0—1 5 修 回 日期 :0 9—1 20 2—0 8
买卖双方通过签订合 同或协议 , 一方用 资金
或技术购买另一方 的温室气体减排 指标 , 就产生 了碳交易市场或 温室气体排 放权交 易市场。《 联
探索污染物排放权交 易、 促进交 易市场 的发展 提 供借鉴 。


温室气体排放权 交易市场的形成
合 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出控制 温室气体排放 提 目标 ,京都议定书》 《 规定发达国家到 2 1 年 的减 02
科技与经济 世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与启示
世 界碳交 易市场 的发 展与 启示 木
周 宏 春
( 国务 院发展研 究 中心 , 北京 10 1 ) 0 0 0

要 : 文 系统 介 绍 了 国外碳 市场 的形 成 条 件 , 本 包括 法 律 基 础 、 易规 则 、 易 品 种 及 其 可 以进 入 市场 交 易 的 基 交 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虑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建议首先推动建立区域碳交易体系
美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2009全球碳市场规模同比增长6%,达到1440亿美元。据世
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交易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碳交易市场,
已建立起丰富和成熟的区域性碳交易市场体系。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数据显示,近5年来,美国在配额和项目领域下的碳交易额
已超过10亿美元。

美国碳交易市场的组织结构及成效
目前,美国碳交易市场的参与者分为供给者、最终使用者和中介等三大类,涉及受排放约束的企业或州、减排项目的开发者、咨
询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等(见图1)。排放权的最终使用者是那些面临排放约束的企业或州。这些最终使用者根据需要,购买排放权配
额或减排单位,以确保达到监管要求,避免遭到处罚。

图1 美国碳交易市场的参与者
已发放的减排单位可以进入到二级市场(如各种气候交易所)交易。在二级市场中,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者以及保险
公司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为碳交易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提供结构性产品满足最终使用者的风险管理需要;通过对远期减排单位提
供担保(信用增级)来降低最终使用者可能面临的风险等。
近年来,随着碳交易机制的完善和交易工具的丰富,美国在碳交易市场上已经实现新的突破。根据世界银行(2009)统计,在基
于配额的碳交易市场中,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交易额连续两年的增长速度都在2~3倍左右,2008年的碳交易额达到3.09亿美
元,较2007年增长329%;2007年CCX的交易额为0.72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约2倍。

美国发展碳交易市场的成功经验
多样化的区域性减排法律
美国碳交易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优势,即地方政府(州及市等)在碳交易政策的制定及行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正在形
成“自下而上”的局面。目前,有超过35个州已经单独或者结成地区联盟通过或正在通过温室气体排放的法案,比较著名的有地区温
室气体倡议(RGGI)和西部气候倡议(WCI)。

一是地区温室气体倡议(RGGI)。该法案是美国第一个强制性的、以市场交易为基础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法案,来自美国东北地
区和大西洋沿岸的10个州签订了RGGI的框架协议。该法案仅限于电力部门,将2005年后所有装机容量超过25MW的发电设施列为排
放单位,并为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设定了上限,要求它们2018年排放量比2009年减少10%。为了防止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RGGI对传
统的市场运行规则进行了许多改进和创新,尤其是引入了两个“安全阈值”。第一个安全阈值用来解决初次分配导致碳价过高的问题。
例如,在某个履约期的前14个月中,如果市场价格的滚动平均值持续12个月超过安全阈值,则延长该履约期。该规定将使市场有足
够的时间来吸收初始分配造成的价格失效风险,逐渐调整到最优。第二个安全阈值仍是解决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带来的风险。如果连续
两次出现第一个安全阈值发生作用的情况,则说明碳配额供应严重不足。这时候将允许碳减排量的来源范围从美国本土扩展到北美或
其他国际交易市场,并将其使用上限提高到5%,在某些更严重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到20%。

二是西部气候倡议(WCI)。2007年,美国西部的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等5个州发起成立区域性气候变化应对组织,到2009
年底总共有11个州或省份加入,其中还包括了4个加拿大省份。该组织法案的目标是,到2020年该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5年
降低15%。这一系统计划于2012年开始运行,每三年为一个履约期,涉及五个领域:电力、工业、商业、交通以及居民燃料使用。这
些部门的排放几乎占该组织成员全部排放的90%。WCI特别强调配额是没有产权的,只是政府颁发给企业的排放许可,这些配额可以在
二级市场上交易,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购买其他地方产生的减排量(offset),将来也可能会允许企业购买其他同类型的交易系统。同
时,WCI允许认为减排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更有利的地区制定更加苛刻的减排目标。

有效的限额与交易机制(cap-and-trade initiatives)
虽然各地区的限排法律不同,但运行机制几乎都是基于限额与交易倡议(见表1),即政府为减排量规定一个上限(cap),然后,
根据这一排放量划定相对应的排放许可权(allowances),排放许可权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机制(trading)去协调各参与者的减排完成
量。排放权的分配可采取免费发放、销售或者拍卖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将上述方式混合使用。每家参与实体的排放情况将受到监控和
记录。该机制有助于削减其排放量直至其边际成本等于排放权的市场价格,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参与实体的履约成本。

成熟的气候产品交易平台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是全球第一个自愿性参与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并对减排量承担法律约束力的市场交易平台,也是美国唯
一认可清洁发展(CDM)项目的交易系统,为美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成熟的气候产品交易平台:

一是会员众多、子公司遍布全球,为碳交易提供了便利。CCX现有会员近450个,分别来自航空、汽车、电力、环境、交通等近
30个不同行业,其中还包括5家中国会员公司。旗下拥有芝加哥气候期货交易所(CCFE)、欧洲气候交易所(ECX)、天津排放权交易
所(TCX)等子公司。CCX积极的全球扩张步伐带动了其碳交易市场份额迅速增长。以其子公司ECX为例,仅经过两年的发展,ECX碳
汇交易量就达到2.83亿吨,占欧盟京都议定书气候贸易体系交易总量的80%~90%,成为欧盟系统中最大的交易所。

二是积极开发碳交易产品和工具。CCX目前已经拥有比较完备的碳交易产品体系,是全球唯一同时开展CO2、CH4、N2O、FCS、PFCS、
SF6等6种温室气体减排交易的市场,既可以进行碳信用现货交易,也可以进行碳期货交易。CCX的主要产品包括温室气体排放配额
(GEA)、经过核证的排放抵消额度(CEO)和经过核证的先期行动减排信用(CEAC)。CCX通过不断丰富交易产品和工具,为会员提
供了多样化的交易选择。

表1 主要区域性减排系统及其在限额与交易机制下的减排措施
成立年份 系统 限额与交易机制下的减排措施
2003
地区温室气体倡议(RGGI) 先设立一个跨州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限,然后在此上限基础上逐渐减少,直到低于该限额的10%。同时,提供一个基于市场的碳排放权拍卖和贸易体系,同
样允许购买某些类型的项目所产生的碳排放配额来抵消配额不足,但其购买的
碳抵消额一般不超过3.3%,而且只能局限在美国本土内

2003年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 根据成员的排放基线和CCX减排时间表来确定其减排额的分配,加入CCX的会员必须作出减排承诺,该承诺出于自愿,但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会员减排
量超过本身的减排额,它可以将自己超出的量在CCX交易或存进账户,如果没
有达到自己的承诺减排额就需要在市场上购买碳金融工具合约(CFI)

2006年 加利福尼亚全球变暖解决法
案(CGWSA)

制定了综合性的减排实施计划(scoping plan),包括一系列具体实施行动,如
直接管制、灵活遵约机制、激励措施、自愿行动等,涉及清洁能源、清洁汽车、
提高能效等领域。同时,设置了各产业的定期减排报告制度,以确保实现2020
年减排目标

2007年
西部气候倡议(WCI) 确立一个明确的、强制性的温室气体排放上限,然后通过市场机制来确定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目标。州政府规定一个或几个行业碳排放的绝对
总额,可交易的排放额或排放许可限定在该总额内,这些排放额可以通过拍卖或
无偿的方式重新进行分配

2007年 中西部地区温室气体排放协定(MGGRA) 基于市场的跨行业限额与交易机制以实现减排目标;为减排实体建立追踪、管理和安排排放权的制度;建立低碳原料标准、激励和资金机制等作为实现减排
目标的补充措施
美国发展碳交易市场的启示
建议推动建立多样化的东西部减排机制
考虑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建议首先推动建立区域碳交易体系。在东部地区采取更严格的减排政策,以此促进东
部地区实现产业升级,而在西部地区则采取较为温和的排放控制政策,在以保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更多地
采用低碳发展模式。

加快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与平台
尽管北京、天津和上海已成立环境交易所,但其业务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主要是基于CDM项目的交易,并且这种基于CDM机
制的交易完全依托欧美国家的交易平台、交易方式、交易价格、交易程序以及交易手续,我国没有定价权。因此,建议我国加快构建
全国性与区域性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与平台,积极开发碳交易产品和工具,增加参与国内碳交易市场的机构群体。同时,通过气候变
化谈判以及其他各种方式,改变目前不尽合理的定价模式和交易规则,实现中国企业由单纯的排放权供应者到市场有效参与者的转变。

密切关注国外的气候立法,完善我国碳排放权的法律制度
国外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较为成熟,市场支配地位较为明显,且美国在国家立法过程中还常常附带一些关于干预他国温室气体排
放的条款和规定,因此,需要对国外气候立法的相关进展加以审慎分析并早做应对准备。同时,建议加快完善我国的碳排放权法律制
度,尤其要对碳排放信息统计监测与考核制度、碳汇制度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

充分利用限额与交易机制抑制温室气体排放
可以通过合理的限额与交易机制,充分利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引导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以更低的社会总成本达到减排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