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举例

中小学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举例
中小学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举例

中小学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举例

案例一: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紧握我的手(游戏活动)

又名盲行、信任之旅。

活动目的:

1.通过辅导,让学生体会到助人与被助的快乐。

2.通过辅导,让学生学会帮助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活动说明:

1.重点:游戏中帮助者与受助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是培养合作精神、领会合作技巧的关键,也是这次辅导活动的重点。

2.难点:使学生通过游戏中的配合获得成功,从而体验助人与被助的快乐。

活动过程:

1.导入。

(1)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每天都要与家人、朋友、同学、老师、邻居甚至不相识的陌生人相处,我们也经常会碰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需要别人帮助,或者看到别人需要帮助,那么你们在这种时候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先来谈谈好吗?”

(2)学生们发言,交流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3)教师作小结。“刚才大家都谈得很好,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老师很高兴看到许多同学都帮助过别人,并且以此为荣,以此为乐。但是我也听说有些同学不太愿意帮助别人,认为我不去麻烦别人,别人也不要来麻烦我。也有人把帮助他人当成一种物质上的交换,斤斤计较自己付出与得到的回报。其实,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帮助一样是一种满足,是一种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紧握我的手’,大家在做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帮助人和被人帮助的感受。”

2.活动展开。

(1)教师介绍规则。“现在让我们先来分组。请大家围成一大圈,按照1212报数;请报1的同学向前迈一步,然后向后转,再向右一步,与一个报2的同学组成为一对。其中一位同学先扮演帮助别人的人,另一位同学就扮演需要帮助的人。现在请需要帮助的人用手帕把眼睛蒙住,要蒙得严严实实,看不到眼前的景象。然后每一对都站到起跑线后。好,下面就让没有蒙住眼睛的同学牵着你同伴的手,引导他越过重重障碍,向终点进发,看哪一对最先到达。注意:帮助别人的同学绝对不可以开口说话,你只能用其他无声的方式来引导他。”

(2)各小组进行游戏活动。

(3)游戏结束后,原先蒙住眼睛的同学摘下手帕,和同伴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游戏。

(4)这次游戏结束后,教师让每个小组集中起来,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各自在游戏中的感受,谈谈自己是怎样当引导者的,怎样才能当好引导者。

(5)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的活动经过和讨论容。

(6)教师小结。“听了大家的发言,我发现大家普遍有一个感觉,因为在活动中不能说话,所以助人者和被助者有时会觉得很别扭:助人者‘无所畏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是被助者被蒙住了双眼,总是小心翼翼,他什么也看不见,又听不到任何提示,自然处处提心吊胆,举步谨慎,这样,引导他的人就会觉得他是那么不听话,双方配合起来就不那么默契。那么

怎样做才能配合得更好,更默契呢?请同学们再回到自己的小组里讨论一下。

(7)在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游戏活动。但这次活动允许引导者开口说话,提示、引导被助者越过各种障碍,到达终点。

3.讨论。

活动结束后,教师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两次活动,哪次更顺利?为什么?

4.教师总结。

“同学们,游戏是做完了,但是我们从这个游戏中所获得的体验,我想大家是不会忘记的。在这个游戏中,每个人都分别担任了受到帮助和帮助别人的角色。交换角色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体验受助和帮助人的感受:只有当你体验了需要帮助时的焦虑和得到帮助时的欣慰,你才能深切理解帮助的重要意义。所以,我想今天同学们从这个游戏中学到的第一个人生经验是要乐于帮助别人。大家在游戏中都经历过从互相陌生到配合默契的过程,这个游戏成功的关键就是配合的技巧,而成功的前提则是互相信任。所以,同学们从这个游戏中学到的第二个人生经验就是在帮助的过程中,帮助者和被助者要互相信任。第三个人生经验就是帮助其实是一种合作,合作者不但要有合作精神,还要有合作技巧。游戏毕竟是游戏,你们在生活中会不断遭遇这样的经历,体验这样的人生经验,生活会教会你们怎样帮助别人,与别人合作。

5.老师提议学唱手语歌《相亲相爱一家人》

注意事项:

由于学生之间的合作有一个磨合的过程,难免会有埋怨、争执,这样是会影响到学生的体验的。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控制好他们的情绪,调节好活动的节奏。

案例二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案例:我的问题出在哪儿?(游戏活动)

课程目的:

1、通过活动发现自己日常学习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马虎、不认真倾听、着急等问题;

2、冷静下来思考当发现这些问题后自我的感受;

3、让学生接受自己的出错,没有人会完美,但我们要用心不重复犯错。

课程流程:

1.教师简要介绍今天让大家来完成一个不计入学习成绩,但要比赛以下看谁速度最快的练习;

2.教师给每人发一印有下列文字的纸(附案例二后),当确认每个人都拿到后,对着纸念前面指导语,然后宣布开始,并强调过程中不可交流,完成后只是不出声举手示意老师即可。

3.当大部分同学都完成后,宣告结束。

4.讨论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个人的感受是什么?邀请同学们发言。

5.教师总结:若你认真完成的话,这一定是一个很有冲击的游戏。其中,会对自己有很多的发现。

附:(参见下一页)

开头的话:

这是一个需要速度的游戏。总共30道题,请你先看一遍题目,然后在右边的空白纸上按题目的要求做,速度当然是越快越好。做完后看看你花了多少时间,能挑战我们的记录吗?

计时准备,开始!

1。在纸的正中写上你的名字。

2。在旁边写三个“好”字。

3。把你的性别和生日写在纸的右上角。

4。在纸的最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在纸的左下角画三个正方形。

6。在这三个正方形外各画一个圆。

7。再在这三个正方形里各画一个三角形。

8。在你的上方写上你父母的。

9。把那么三人的生肖属相分别写在的旁边。

10。把你的生日数字单个相加,把答案写在生日的下面。

11。在纸的左上角写出你所读过的一所学校的名称。

12。把你最喜欢的一样东西写在纸的左边。

13。把你最讨厌的一样东西写在纸的右边。

14。在纸的右下角画五个五角星。

15。在你的下面画一条波浪线。

16。在父母的旁边写上他们的生日。

17。算算你父亲比你大多少岁。

18。算算你比你母亲小多少岁。

19。再看看你父母相差多少岁。

20。在你最讨厌的东西上打一个×。

21。在你最喜欢的东西旁边画一个?。

22。接下去的三题你不用做。

23。将题目前面的单数题号圈出来。

24。在题目前面的双数题号上打√。

25。在纸的下端写出28乘以82的答案。

26。把第7题中你所画的三角形全部涂黑。

27。把第14题中你所画的五角星全部涂黑。

28。看完后你只需要做第1题和最后两题。

29。在你的下面写上“遵守指导我第一”。

30。数一数当你“幡然醒悟”时已做了多少题。

案例三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案例:考试焦虑自我辩(角色扮演)

课程目的:

1、通过对考试焦虑的自我意识进行辨析,了解自己对考试的态度和考试焦虑的状况;

2、增强学生对考试焦虑的积极自我意识,克服消极的自我意识。

课程理论说明:

考试会给大多数学生带来无形的精神压力,使他们产生心理紧和焦虑。学生对考试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焦虑和紧属正常现象。适度的焦虑有助人集中精力地投入到准备及考试之中。但焦虑过度会抑制大脑活动,影响感知、注意、记忆、思辩等心理能力。

本活动采用行为治疗的独白法和空椅子方法,通过学生对考试焦虑问题的心独白和自我辨析,帮助其了解自己对考试的自我意识,认识考试焦虑对自我意识的消极的危害,强化学生对考试的积极的自我意识。

课程流程设计:

1、教师在讲解考试焦虑的基础上先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考试的消极意识。

如:离考试时间越近,我越担心自己的能力是否胜任。

要是考不上,以后的前途就完了。

都说我考试不成问题,可越是这样,心理就越不塌实,担心考不好丢人现眼。

我担心别的同学考得比我好。

父母对我寄予厚望,假如考不好,怎么交代。

自己成绩一向不错,考不好,老师怎么看我。

我讨厌考试,它让我紧,忧心忡忡。

2、引导学生归纳对考试的积极意识

如:消极意识是不必要的,而且有害。

要保持乐观而自信的心境,才能考出好成绩。

必须抛开各种杂念干扰,减少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复习。

平时要掌握放松的方法和技巧。

3、空椅子上的心独白

(1)在表演区里面对面放两椅子,一上写着“消极意识”,另一写着“积极意识”。(2)每次让一个学生上台表演

(3)先让学生坐在“消极意识”的椅子上,表达自己对考试的消极自我意识,然后坐到对面的“积极意识”的椅子上,以积极意识对消极意识进行辩论。

4、讨论与总结

(1)从刚才同学的心独白中,我们看到什么?

(2)对考试的积极意识有那些?我们可以怎样运用?

5、教师小结

每个人对考试都是有所担忧的,同学们的心独白也反映这一点,关键是我们怎样看待考试焦虑的问题,这需要同学们自觉意识到考试焦虑的危害,用积极的意识克服消极的意识。注意事项:

1、在运用空椅子进行角色扮演时,学生可以在两椅子之间来回坐,表示消极意识和积极意

识之间的相互交错状态。

2、本活动中角色扮演的关键在于学生心的表白和思辩,要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真实想

法。

3、观看的学生要着重体验别的同学的心感受,理解考试焦虑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问题,关

键是要以积极的意识来对待它。

案例四: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价值大拍卖(角色扮演)

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念。

2.帮助学生体验和澄清自己的人生态度。

活动说明:

价值是指个体的一套有系统的在标准。学生的价值观对其人生态度有重要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其所处的社会背景,特别是家庭传统与教育的影响。由于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和发展时期,很多价值观念还是模糊不清的:本活动就是用类似魔术店的方法,帮助学土了解有关爱情、友谊、健康、美貌、爱心、金钱、欢乐等多方面的价值观念:因为在拍卖会上,学生个人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学士在拍卖时的选择,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取舍中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思考和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念。

活动过程:

1.事前准备

(1)足够的道具钱和拍卖槌。

(2)将拍卖的东西事先写在硬板纸上(最好是不同颜色),以增加拍卖的趣味性及方便拍卖进行。

(3)宣布游戏规则。

每个学生有5000元(道具钱),他们可以随意叫卖下表中的东西。每样东西都有底价(见下表),每次出价以500元为单位,价高者得到东西,有出价5000元的,立即成交。

┌──────┬─────┬──────────┬──────┐

底价表

(1)教师问:“有谁不喜欢金钱?”(预期学生会一致说没有,而且反应是热烈的。)

(2)教师继续问:“若你有5000元,你希望得到什么?”(让一两位学生回答)

(3)给每个学生每人5000元(道具钱),介绍拍卖游戏的方法和拍卖的东西。

3.举行拍卖会

(1)由教师主持拍卖。

(2)按游戏方法进行,到所有拍卖东西卖出为止,然后请学生认真考虑买回来的东西。4.讨论

示例:

(1)你是否后悔得到你所买的东西?为什么?

·不后悔,因为“爱情”是最令人快乐的体验;

·“威望”使我高人一等,受人尊重;

·“诚实”是美德;

·“大学毕业证书”等于美好前程,一生无忧……

(2)在拍卖过程中,你的心情如何?

·很紧,一定要赢!

·有时叫到高价就舍不得再叫。

(3)有没有同学什么都没有买?为什么不买?

·有,因为没什么值得买;

·有,因为钱最重要;

·有,因为叫输了。

5.教师总结拍卖活动,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1)假如现在已经是人生的尽头,请看看你手上所有的是什么东西?

(2)它们对你来说是否仍有意义?

(3)你是否后悔刚才为自己争取的东西太少?

(4)你争取回来的东西是否是你最想得到的东西?

(5)金钱是否一定会带来幸福和欢乐?

(6)有没有一些东西比金钱更重要,或比金钱带来更大的满足感呢?

(7)以上问题都没有一定的答案,然而,你是否甘愿为了拥有金钱、声望而放弃一切呢?

(8)有没有比这些更值得追寻的东西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注意事项:

1.拍卖会可以由教师主持,也可以由学生主持。

2.“底价表”的容和价格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认识加以删减和修改。

3.应鼓励学生尽量投入,以获取最真实的反应和体验。

4.拍卖的东西必须少于学生的人数,以增加拍卖的紧气氛。

5.在拍卖过程中,留意学生的参与程度。

案例五:

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学习需要意志力(行为训练)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取锻炼意志、毅力和耐心的体验。

2.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在学习上需要这种良好的心理品质。

活动说明:

1.重点:让学生充分体验锻炼意志、毅力和耐心的重要性。

2.难点: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把在活动中感受到的心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理解意志力对学习、生活的重要性。

3.活动准备:准备黄豆、赤豆、黑米、白米、小红旗若干。

活动过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