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旅游心理探究
【心理学】_旅游心理学案例分析

_旅游心理学案例分析1️⃣ 引言:旅游心理学的奥秘旅游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专注于研究个体在旅游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行为动机及影响因素。
它不仅关乎游客的旅行体验,还深刻影响着旅游行业的服务与产品设计。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深入分析旅游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揭示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2️⃣ 案例分析一:逃避现实与自我实现案例背景:张先生是一位长期在高压工作环境下的都市白领,为了暂时逃离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压力,他选择了一次独自前往西藏的背包旅行。
心理分析:张先生的行为是典型的“逃避现实”动机驱动。
在旅游中,他通过远离熟悉的环境,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从而实现了短暂的自我解脱。
同时,这次旅行也促成了他的“自我实现”——在自然的怀抱中,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态度,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启示:旅游行业可针对此类游客,设计以放松、冥想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提供远离喧嚣的度假胜地,帮助他们实现心理调适与自我成长。
3️⃣ 案例分析二:文化探索与身份认同案例背景:李女士是一位热爱历史文化的中年女性,她选择前往欧洲多国进行深度游,旨在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
心理分析:李女士的旅游动机源于对文化的好奇与尊重。
通过参观博物馆、教堂、古城等,她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在跨文化交流中获得了身份认同的满足感。
这种体验让她感受到自己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增强了归属感。
启示:旅游企业可开发富含文化内涵的旅游线路,如历史遗迹探访、民俗体验活动等,满足游客对文化探索的需求,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4️⃣ 案例分析三:社交需求与群体认同案例背景:王同学是一名大学生,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际游学项目,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共同游历了多个国家。
心理分析:王同学的旅游动机中,社交需求占据重要地位。
在游学过程中,他不仅学习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建立了跨国界的友谊,体验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交互动,从而获得了群体认同感和国际视野。
启示:教育机构及旅游平台可设计更多以社交为导向的旅游项目,如国际学生交流营、青年旅舍活动等,促进青少年跨文化交流,培养全球视野。
我国女性旅游的影响因素及开发策略

我国女性旅游的影响因素及开发策略随着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客源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女性旅游市场逐渐成为旅游业的新宠。
一、我国女性旅游的影响因素影响女性旅游的因素很多,但影响年龄在35岁以下女性旅游的三大因素是交通不便、拥挤和费用昂贵;而影响35岁以上旅游的三大因素是安全、疾病和交通不便。
这说明年轻女性自信、乐于冒险;年纪大的女性对自身安全更为重视,更愿意选择成熟的旅游目的地。
同时,影响女性旅游的因素还包括四方面:1.文化因素文化是人类欲望和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主要通过家庭和社会而获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在传统的文化教育上对两性的侧重点不同,造成男性可能更加偏好比较剧烈运动的旅游方式,而女性比较喜欢静态的旅游。
2.家庭因素购买者家庭成员是最具有影响的主要认同群体。
购买者生活中有两类家庭,婚前家庭包括双亲,每个人都是从父母和社会环境那里获得信仰、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倾向以及个人抱负、自我价值和情感等方面的意识;而对购买行为更有直接影响的是婚后家庭,特别在消费方面,女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3.个人因素购买决策受到个人特征的影响,特别是年龄与人生阶段、职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个性及自我观念。
现代女性的就业程度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可能选择“变化型”的生活方式,其标志是可以长时间专注于重要工作,而在旅游和运动时就会尽情地享受。
特别是职业妇女认为自己应该享受生活的乐趣,所以她们感兴趣的可能既有现代气氛的事物,又有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的事物。
4.心理因素消费者在消费时会受到四种心理因素的制约——动机、感觉、学习以及信念和态度。
旅游消费者在动机上的需求,女性可能比男性更会注意他们的购物与娱乐活动、所营造的环境、历史与文化、气候条件和旅游地知名度,等等。
感觉不但取决于身体的刺激,还依赖于这一刺激同环境的关系及个人的状况,女性比男性更重视这种感觉上的刺激,因此,女性比较注意旅游广告和折扣信息。
旅游心理学专题知识

3.3.1 需要及其分类
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一个主观状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 人需要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呈上升趋势,高级需要出现总是以低级需要为条件。但任何一个需要并不因为下一个高层次需要出现而消失,只是高层次需要产生后,低层次需要相对行为影响变小而已,各层次需要呈相互依赖与重合关系。
交际动机
认识新朋友、走访亲友、避开日常工作及家庭或邻居
地位与声望动机
受人认可、引人注意、受人赏识等
起源:石蓉华主编,当代社会心理,1989
旅游心理学专题知识
第35页
36
台湾大学生对外国人刻板印象
起源:台湾学者李本华与杨国枢(1963)调查
美国人
民主、天真、乐观、友善、热情
印度人
迷信、懒惰、落伍、肮脏、骑墙派
英国人
保守、狡猾、善于外交、有教养、严厉
德国人
有科学精神、进取、爱国、聪慧、勤劳
法国人
好艺术、轻浮、热情、潇洒、乐观
旅游心理学专题知识
第46页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饥、渴、睡眠、性等
生命、财产、经济保障等
爱、归属
自尊、他人尊重
自我实现
旅游心理学专题知识
第47页
3.3.2 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指直接引发、维持个体旅游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旅游目标心理动力。旅游动机强度:不一样个体旅游动机或某一个体几个旅游动机有强弱表现。 旅游动机绝对强度,即旅游动机本身强度绝对量。 旅游动机相对强度,即与其它动机相比较,在强度大小上差异。旅游动机指向性*动机冲突 靠近-靠近冲突(approach-approach conflict),又称双趋冲突。靠近-回避冲突(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或称趋避冲突。回避-回避冲突(avoidance-avoidance conflict),或称双避冲突。
女性旅游心理探析

女性旅游心理探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旅游已成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
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挑战自我,寻求新的感受和体验,旅游成为了她们的首选。
那么,“女性旅游心理”到底是怎样的呢?
一、安全感
在旅游过程中,女性往往对自己的安全感比较关注。
一方面,她们对陌生的环境和异国他乡的文化感到好奇和震撼,但另一方面,她们又对自己的人身安全有所担忧。
因此,当女性计划旅行时,她们通常会选择比较安全、稳定的线路,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二、自我价值的提升
女性常常会通过旅游的方式来寻找自己的存在价值。
旅游可以让女性调整自己的状态,放松身心,并且能够挑战自我,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挑战,使自己的领域变得更加广阔。
女性在旅行中自我感知增强,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从而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三、缓解压力
随着就业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女性的心理压力也相应增加。
因此,女性通过旅游来缓解压力,放松身心,助于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旅途中,女性会更加自由自在,放下生活中的种种负担和琐事,享受大自然中的美妙。
四、寻找人际交往
针对单身旅游的女性而言,旅游的过程不仅是一次体验之旅,还是一次人际交往的机会。
通过旅游,女性获得了与异性交往的机会,发掘了更多的社交资源,让自己与周围的环境产生更多的互动,这种社交互动可以大大降低每一个人的孤独感。
总之,女性旅游心理是一个充满着自信、并且希望通过旅游来寻找自我的一种精神状态。
女性通过旅游体验来寻找自己的内心感悟,调整自己的心态,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和认识世界的新方式。
女性旅游心理探析

女性旅游心理探析女性旅游心理探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
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踏上旅途,探索未知的世界,追求自己的内心世界。
女性旅游心理是女性在旅行中心理活动的总和,涉及到情感、认知、动机和人格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女性旅游的动机、心理需求和心理陷阱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女性旅游的动机1. 自我发展和成长的动机女性旅游的一个重要动机是为了自我发展和成长。
通过旅行,女性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暂时解脱出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人群和环境,拓宽自己的眼界和思维方式。
女性在旅行中可以发现自己对于生活和世界的新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这种自我发展和成长的动机使女性乐于接受旅行中的挑战和变革。
2. 探索未知世界的动机女性在旅行中还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动机。
旅行使女性有机会探索未知的地域和文化,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群。
女性喜欢尝试新的事物,挑战自己的舒适区,勇于探索自己未知的潜力。
通过探索未知世界,女性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调解情感和压力的动机女性在旅行中还有调解情感和压力的动机。
旅行可以让女性摆脱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困扰,放松身心,舒缓情绪。
旅行中的美景和新鲜事物可以调动女性的情感,使其感到快乐和满足。
同时,旅行也可以帮助女性缓解心理上的压力,找回内心的平衡和安宁。
二、女性旅游的心理需求1. 安全感的需求女性在旅行中有较强的安全感的需求。
由于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易受到外界的侵害和伤害,所以女性更加注重旅行的安全性。
女性在选择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时,会考虑到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财物安全。
女性通常选择较为安全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有保障的旅行团和旅行方式。
2. 自由度的需求女性在旅行中也有自由度的需求。
女性通常囿于家庭和社会的角色和责任,需要找到一个空间,表达自己的独立和自由。
旅行可以使女性脱离日常生活的束缚,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和选择权。
旅游活动各阶段游客的心理变化分析

即将踏上归途时,旅游者的心情波动较大,开始忙乱起来。他们希望与亲友联系、购买称心如意的物品,但又怕行李超重。总之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处理个人事务。
服务更富人情味。在结束阶段,导游员要向旅游者提供更加热情周到的服务;安排好游览活动,活动项目宜精不宜多,但要将其搞得更富感情,更有人情味;做好送行工作,力争锦上添花,让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
求安全心理。旅游者初来乍到,兴奋激动,但由于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因而产生孤独感、茫然感、不安全感和惶恐感。存在拘谨心理、戒备心理,怕举手投足犯忌、被人笑话心理。总之,游客心中有一种不安全心理,惟恐发生不测,危及生命和财产。这时的旅游者求安全的心态表现得非常突出,甚至上升为主要需求。
没有任何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联系地址:陕西省汉中市东关朝阳路·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系 邮政编码:723001
联系方式:0916-2641602 2641603 2641901 2641902 2641993
懒散心态。旅游者的时间概念更差,群体观念更弱,活动过程中更加自由散漫,丢三落四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旅游团内部的矛盾逐渐暴露??这些均属于“旅游病”的症状。
求全心理。旅游者在异国他乡总希望享受到在家中不可能得到的服务,希望旅游活动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理想的,从而产生生理上、心理上的过高要求。在这个阶段中旅游者对导游服务更加挑剔,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可能产生强烈的反应,甚至会出现过火的言行。在这个阶段,旅游者提出的问题范围更广、更深,甚至于会提出一些不友好、挑衅性的问题。在旅游活动的这个阶段,最容易出差错,导游员的工作最难。因此,要求导游员精神高度集中,对任何事不得掉以轻心。
六(旅游心理学)

(二)不同性格倾向旅游者的行为特征
心理学家根据内外倾的分类方法,将人们 分为心理中心的和他人中心的两大类。
38
心理中心型与他人中心型旅游者的行为特点
心理中心型
1选择熟悉的旅游目的地 2喜欢旅游目的地的一般活动 3选择日光浴和游乐场所,包 括相当程度无拘无束的休息 活动量小 4喜欢去能驱车前往的旅游点 喜欢正规的旅游设备,例如设 备齐全的旅馆、家庭式的饭店 以及旅游商店 5喜欢家庭的气氛、熟悉的娱 乐活动,不喜欢外国的气氛 6要准备齐全的旅行行装,全 部日程都要事前安排妥当 他人中心型 1选择非旅游地 2 喜欢在别人来到该地区前享受新 鲜经验和发现的喜悦 3喜欢新奇的、不寻常的旅游场所 活动量大 4喜欢坐飞机去旅游目的地 5 旅游设备只要一般或较好旅馆和 伙食,不一定要现代化的大型旅 馆,不喜欢专门吸引旅游者的商店 6 愿意会见和接触具有他们所不熟 悉的文化或外国文化的居民 他人中心旅游者往往成为新 旅游地的第一批拓荒者和宣 7旅游的安排只包括最基本的项 传者;而心理中心旅游者往 往是前者的追随者,成为新 目,留有较大的余地和灵活性
旅游业:提供一些具有价值,并能联络感情, 恢复疲劳,提高威望等方面的旅游活动项目和 内容,便能激发父母自我状态中的一些旅游动 机,鼓励它儿童自我状态要旅游的要求。
48
3、成人自我状态与旅游 健康的原因 旅游动机 成人自我状态
成人自我状态也负责调解儿童和父母自我形态之间的冲 突。 考虑:旅游的分歧,力图做出合理的、客观的决定。
8
2)自我(主要部分) 自我是个体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由本我发展而来的人 格部分。 人格的自我部分是受“现实原则”所支配。自我介 于本我与超我之间,主要功能: 一是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体的生存; 二是调节本我的原始需要以符合现实环境的条件; 三是管制不为超我所接受的冲动; 四是调节并解决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
女性旅游消费心理及市场开发策略

女性旅游消费心理及市场开发策略引言女性旅游市场作为一个独特的细分市场,已经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女性旅游的特点是追求舒适、放松和体验,注重体验独特的文化、美食和购物。
本文将探讨女性旅游消费心理,并提出相应的市场开发策略。
女性旅游消费心理自我价值实现女性旅游者更强调旅行对个人成长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性。
她们寻求通过旅行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个人经历,并获得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放松和减压女性旅游者通过旅行寻求远离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放松身心。
她们喜欢享受宜人的环境、舒适的住宿和放松的活动,以舒缓压力和恢复精力。
文化和艺术的体验女性旅游者对文化和艺术的体验兴趣浓厚。
她们愿意探索当地的历史和传统,参观博物馆和艺术展览,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艺术氛围。
美食和购物女性旅游者对美食和购物兴趣高涨。
她们喜欢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购买纪念品和独特的手工艺品。
她们将美食和购物作为旅行中重要的体验和记忆。
社交和互动女性旅游者喜欢与当地人互动和交流,了解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她们乐于结交新朋友,并通过旅行建立持久的友谊和联系。
市场开发策略提供个性化服务针对女性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旅游企业可以提供定制化的旅行产品和服务。
例如,提供女性专属的旅行团,根据不同的喜好和兴趣设计行程,满足她们对独特体验的追求。
注重旅行安全女性旅游者对旅行安全非常关注,旅游企业可以在行程规划和安排中注重安全。
提供安全导游和私人保镖等服务,确保女性旅游者的安全感。
创建社交平台为了满足女性旅游者对社交和互动的需求,旅游企业可以创建社交平台,让女性旅游者可以相互交流、分享旅行经验和建立联系。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女性旅游者的旅行体验,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女性旅游者加入。
推广文化和艺术体验女性旅游者对文化和艺术的体验有较高的需求,旅游企业可以推广当地的文化和艺术活动,例如举办艺术展览、音乐会等,吸引女性旅游者参与并提升旅行体验。
联合当地业务旅游企业可以与当地餐饮、购物和手工艺品业务合作,提供女性旅游者专属的美食和购物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旅游心理探究于萍摘要:目前女性旅游研究的重点在于女性旅游行为和女性旅游市场,而对于女性旅游心理研究的不多。
针对这种情况,文章首先提出了“女性旅游心理”的概念,探讨了女性旅游的普通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不同气质类型、不同年龄阶段、以及女性单身旅游的心理活动及规律,为女性旅游心理方面的研究作一点延伸。
关键词:女性;旅游心理;气质;年龄;单身旅游’女性旅游是当今旅游市场的热点。
随着女性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和就业人数的提高以及家庭可支配收入明显增加,女性外出度假和公务旅游的人数呈上升趋势,2002 年我国女性出游率占52.6%,而男性只占47.4%。
在旅游消费市场上,女性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半边天”。
目前国内关于女性旅游研究的热点主要在于女性旅游者行为及营销策略、女性旅游市场开发和女性旅游研究综述等,对于女性旅游消费心理的研究还不太多。
旅游企业只有了解女性游客独特的心理特征,才能提供出对路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者的心理活动及其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其基本目的就是解释人们为什么去旅游,影响人们旅游决策的因素是什么,以及人们是怎样做出这些决策的。
狭义的旅游心理学只研究旅游者即旅游行为的主体的心理;广义的旅游心理学不仅研究旅游者的心理,还研究旅游业开发、经营与管理的心理依据。
本文采用的是狭义的概念。
“女性旅游心理”就是女性在旅游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独特的心理现象、心理特点及其规律。
一、普通女性的旅游心理1 追求时尚与美感,注意旅游产品的宣传与外观爱美心理与追求时尚是女性消费者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
现代女性与社会交往的机会增多,加之感情细腻,往往能及时地觉察到市场的流行趋势,并乐于追求时代潮流。
华坤女性调查中心完成了一项专门针对城市女性“有了余钱最愿往哪花?”的调查,选择“旅游”的比例最高(占28.23%),其次为“保健”( 27.54%)、“文化教育”(占20.83)、“美容”(占12.91%)、“娱乐”(占5.68%)、“时装”(占3.196%)。
这一结果表明,很多女性已经开始追求更加时尚的生活。
与古代女性旅游不同———主要是官宦之家的女性依从主人而发生的旅游行为或者是乐妓依附于男性的游历,现代女性渴望通过旅游来增长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她们注重自身的健康,她们有着不断“充电、提升自己”的愿望。
她们希望通过旅游活动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等多重需求。
女性普遍有着爱美的天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女性最终选购的商品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的外观及包装一定是漂亮和精美的。
所以在旅游产品的广告宣传中,应包括大量精美的图片,详尽介绍旅游地的美丽风光、民俗风情、特色餐饮和购物有关的内容,刺激女性的爱美情绪,引发她们的购买欲望。
此外,爱美的天性会让女性把风景美丽的旅游地作为首选。
爱清洁的心理令女性比男性更加关注旅游过程中的舒适程度和整洁程度,例如乘车环境、住宿条件和旅游地的环境。
2具有较强的情感特征,喜欢从众与炫耀女性的情感世界较男性细腻,且想象力丰富,对各种新鲜事物非常敏感,对美的追求比较强烈,通过购买和使用旅游产品,可以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展示自己的个性,获得某种心理满足的精神需要。
女性的感性大于理性,只要被大家认同的、被朋友广泛称赞的,女性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就是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这就是女性的从众心理。
女性喜欢被别人夸赞,喜欢赢得别人的羡慕。
一次旅游如果能获得这样的效果,她就一定成为忠实的“旅游发烧友”。
此外,在货真价实的旅游服务基础上,针对女性特有的虚荣心和炫耀心理,旅行社可以为女性游客办理VIP 卡,实行某些优惠或赠送活动,一定可以赢得女性游客的青睐和忠诚度。
喜欢购物也是女人的天性。
购物是一种能够给女士带来快乐、刺激和发现新奇物品的活动,对于各个年龄段的女性都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尤其是收入较高的职业女性,她们甚至愿意在双休日去香港或汉城进行大肆采购。
为什么女性大多都是“天生的购物狂”?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原因有:一是爱美的心理使然。
无论各个年龄阶段的女性,都愿意把自己打扮的年轻一些、漂亮一点,所以对于化妆品、珠宝首饰、服装、香水等旅游商品情有独钟。
二是女性身上特有的母性使然。
女性在消费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的需要。
卡罗〃吉列根曾说,“在妇女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充满了对他人的关怀与关切”。
她们乐意通过赠送旅游纪念品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情谊,并让亲戚朋友分享自己的旅游乐趣。
三是女性的炫耀心理使然。
旅游纪念品会成为她们向相关群体炫耀自己旅游经历的“证据”,能满足她们“被尊重的需要”。
所以对于许多女性游客来说,参加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购物。
3购买旅游商品挑剔,注重商品的实惠和细节女性对于旅游产品与服务的质量( 包括各个细小环节)的关注远远胜过男性。
在旅游决策中,游客可以分为两类———“满意者”和“最佳者”。
“满意者”独自在林中散步,没有任何实质的收获;或者钓了一下午的鱼,却没看到鱼的影子,这都不会影响满意者的心情;“最佳者”则不然,她需要确实的材料来证明她最充分的利用了时间、精力和金钱。
她愿意花费大量精力去收集信息,绞尽脑汁考虑旅游过程的每一个细节。
“最佳者”是最愿意花时间的顾客,因此也是最难以对付和难以使之满意的游客。
而女性多半属于后者。
女性挑剔、细致、耐心,在开支上更精打细算,购买商品时“货比三家”,她们对旅游服务有着更高要求,包括导游人员的素质、餐饮住宿的卫生条件、交通工具的舒适度,以及客房内有没有精美的时尚杂志,有没有鲜花等。
因此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每一个细节,是争取女性游客的有效途径。
“物美价廉”是女性购物的基本标准。
“天生购物狂”的女性在消费金额上一直低于男性旅游者,原因在于旅游支出的两个大项———旅游住宿、导游服务,都被女性旅游者能省则省了。
这与中国传统女性的“节俭”、“内敛”等性格是分不开的。
此外,女性是“打折优惠”或赠送礼品的促销活动的积极响应者。
适时发放一些纪念品,赠送的价值不一定很高,比如一个精美笔记本、一本相册、一套旅游明信片等小礼品都会深受她们的欢迎,因为满足了女性喜欢小恩小惠的心理。
旅游企业也可灵活运用季节折扣、数量折扣等策略,来激发持观望态度的潜在女性游客的购买行为。
1" 现代女性旅游消费趋向个性化现代女性在消费上更多的喜欢表现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故要求商品也要有特色、有个性。
旅游市场上出现的女性旅游网站,以及专门针对女性游客的SPA游、美食游、美容游、购物游等就满足了现代女性的个性心理。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收入的增多、女性个体独立意识的提升等。
这也是许多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知女性以及高收入女性的选择。
二、不同气质类型的女性旅游心理心理学研究认为,气质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
胆汁质又称不可抑制型,属于战斗类型。
胆汁质的女性精力旺盛,反应敏捷,乐观大方,但性急、暴躁而缺少耐性,热情忽高忽低。
多血质又称活泼型,属于敏捷好动的类型。
多血质的女性适应能力强,善于交际,在新的环境中应付自如,反应迅速而灵活;办事效率高,但注意力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
粘液质又称安静型,属于缄默而沉静的类型。
粘液质的女性踏实、稳重,兴趣持久专注,善于忍耐,但粘液质人有些惰性,不够灵活,不善于转移注意力。
抑郁质又称易抑制型,属于呆板而羞涩的类型。
抑郁质的女性感情细腻,做事小心谨慎,善于察觉到别人观察不到的微小细节,但适应能力较差,易于疲劳,行动迟缓、羞涩、孤僻且显得不大合群。
多血质和胆汁质的女性,会较多的选择活动性强、有变化、新鲜奇异甚至带有探险性质的旅游活动,对群体性的旅游活动选择倾向大,即使与陌生人一起旅游一般也不会影响她们的选择,她们有时也会单独进行旅游。
黏液质和抑郁质的女性,大多会选择安逸的、有知识内容、活动性不太强、与自己的生活环境相差不太大,而且有一定熟悉感的旅游活动。
她们喜欢与熟人一起旅游,尤其是抑郁气质类型的女性,常常以是否有比较熟悉、满意、可靠的旅游伙伴作为选择的标准。
三、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旅游心理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旅游需求的侧重点有很大区别。
从女性游客构成情况的年龄结构看,25~55岁的女性游客占女性客源市场的64.1%,这也意味着我国女性市场中还是以中青年为主。
25岁以下的女性精力充沛,喜欢广交朋友,追求个性、时尚、潮流、刺激的心理特别强烈,但由于这个阶段的女性经济上大多还不独立,所以她们的消费能力并不很强,一般会选择近距离的、花费少的旅游产品。
25~35岁女性收入较高,家庭负担不重,现代化大都市的繁华最能吸引她们的目光,针对她们爱美、追时尚、有经济实力的特点,各种海滨度假游、温泉游、SPA专项游、欢乐购物游等应运而生;此外她们也喜欢刺激惊险的旅游活动,探险寻幽、河源漂流、水上蹦极、实战枪击模拟、冬季滑雪、海滨冲浪等也是她们勇敢的选择。
35~55 岁女性家庭观念重,往往为顾及家人和孩子而影响出游,“全家温馨度假游”对她们的诱惑最大;对小孩子有吸引力的游乐场所、科技馆、天文馆、主题公园等知识性和参与性较强的旅游活动也会成为她们考虑的目标。
55岁以上的女性大多怀旧心理强烈,品牌忠诚度高;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功能;注重营养和保健。
健康生态游、红色旅游、世界遗产地、宗教圣地等符合她们的怀旧和慕名心理,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她们旅游的节奏会放慢,更注重旅游产品的质量,而非数量。
从年龄结构上看,年龄越小兴趣越广泛,中青年女性有休闲度假和购物、美容的偏好,老年女性更喜欢从事观光游览和宗教活动。
四、女性单身旅游的心理2001年12月21日《The Economist》正式提出了一个“单身女子经济”的概念。
单身女子经济现象是随着大都市国际化进程而出现的必然产物,作为都市经济中的一个类别,她们正在逐渐成为经济发达国家最大的消费群体。
随着女子美容店、女子医院、女子百货、女子SPA会所、女性沙龙、特色女性酒店或设立女士楼层的酒店、女士专用地铁车厢(日本),女士专用出租车公司(伦敦)、女性旅游服务网站(德国)等的兴盛,女子单身旅游在发达国家或地区日渐兴起。
女性单身出游是目前女性旅游研究的一个全新课题。
为什么女性会选择单身旅游?她们的心理或者动机是什么呢?1商务旅游———商务一族在近20年,女性以企业家、经理、专业人员等各种身份走进商业领域,女性从事商务活动的比率迅速增长。
2 满足为自己买单的酷炫心理———年轻一族女性单身出游以未婚女子或已婚无子女的女性居多,她们是国民中最自由、最富有的阶层,被称为“青年贵族”。
她们“有钱”,“有闲”,思想前卫,追求时尚,暂时没有家庭羁绊,购买力很强,特别爱购买名牌产品。
很多国家都看中了这个客源层,组织对路产品,开展专题促销活动,如划船旅行、野外生存训练、周末写生、文学旅行、美容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