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行为心理学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旅游心理学 教案模板(共3篇)

旅游心理学 教案模板(共3篇)

旅游心理学教案模板〔共3篇〕第1篇:旅游心理学教案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休闲与旅游一、体闲活动与旅游“休闲〞或“闲暇〞的英语是Lelsure,源于拉丁语的I.’lcere,意指摆脱生产劳动后的自由时间或自由活动,包含时间与恬动两个层面。

法国社会学家杜马兹迪埃(J0ffre D…zedier)在《走向休闲的社会》一书中提出了他对休闲的看法;“所谓体闲,就是个人从工作岗位、家庭、社会义务中解脱出来的时间。

〞一般地讲,我们可以把休闲解释为当一个人干完了他的工作,并满足了他的根本需要之后,这个人就有了属于他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问,有了休闲的“资本〞。

人们可以根据其周期性和时间的长短,以不同方式加以利用。

1.业余时间,可以用于看电视、看书读报、听音乐、看戏或参加其他文体恬动。

2.周末时间,可赴下述地点短途旅游(1)别墅、饭店、疗养胜地。

(2)野营营地。

(3)凡可以让人“躲避一下〞的地方。

3.两三周短期休假到七周以上的长期休假,可以作一次异地旅行或度假。

旅赫和休闲是密不可分的,闲暇时间是旅游的必要条件。

旅游和体闲活动的区别在于.只有离开居住地到异地一定时间.并以观光、度假、健身、娱乐、探亲访友为主要目的的休闲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二、旅游与旅游业旅游是一项很古老的恬动,中外历史上都有不少关于古代旅行家的记载。

二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

这些旅游活动是由于贸易的开展而产生的。

公元前1490年.古埃及霍茨海风赛女王的奔达诸国(即现在的索马里)之行,或许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寻求安宁和观光为目的的旅游。

在埃及的狄爱儿拜哈里神庙的墙上.记载着这次重大巡游事件的经过。

我国历史记载最早的、行程最远的旅行家应数西汉的张骞。

旅游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却是近代的事。

国际上一般认为—Ⅲ代旅游业的创始人是英国的托马斯·库克(Thomas Cook)。

他在19世纪40年代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有组织的旅游效劳。

旅游消费教育教案模板及范文

旅游消费教育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消费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合理规划旅游消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旅游消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1. 旅游消费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合理规划旅游消费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在旅游中做到消费合理。

2. 如何识别和防范旅游消费风险。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去过旅游吗?在旅游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消费问题?2. 引导学生思考旅游消费的意义。

二、新课讲解1. 介绍旅游消费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分析旅游消费的类型和特点。

3. 讲解如何合理规划旅游消费。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合理规划旅游消费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旅游消费的基本概念和意义,那如何合理规划旅游消费呢?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如何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选择旅游目的地。

2. 讲解如何制定旅游预算和消费计划。

3. 讲解如何在旅游中识别和防范消费风险。

三、实践活动1. 分组讨论:针对一个旅游目的地,制定旅游预算和消费计划。

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在旅游中做到消费合理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旅游消费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规划旅游消费,提高学生在旅游中的消费风险识别和防范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旅游消费知识。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在教学过程中,还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旅游消费课程设计

旅游消费课程设计

旅游消费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旅游消费的基本概念,掌握旅游消费的分类及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旅游消费中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决策过程。

3. 学生能够了解旅游消费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旅游市场的运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旅游消费行为,提高消费决策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学会合理规划旅游消费预算,提高消费效益。

3.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和信息分析旅游市场的变化,提升对市场的洞察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旅游消费的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2. 学生能够关注旅游消费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提高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旅游消费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培养绿色消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旅游消费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旅游消费概述- 旅游消费的定义与分类- 旅游消费的特点与作用2. 旅游消费心理与决策- 旅游消费心理分析- 旅游消费决策过程- 影响旅游消费决策的因素3. 旅游消费预算与规划- 旅游消费预算的制定- 旅游消费规划的步骤与方法- 提高旅游消费效益的途径4. 旅游消费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旅游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旅游消费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旅游消费的市场运作5. 旅游消费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 旅游消费中的道德规范- 旅游消费相关的法律法规- 旅游消费者的权益保护6. 绿色旅游消费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旅游消费的理念与实践- 旅游消费对环境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旅游消费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和教材章节进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旅游消费的相关知识。

旅游心理学教案

旅游心理学教案

旅游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帮助学生掌握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动机。

3、引导学生分析旅游过程中旅游者的感知、认知和情绪情感。

4、培养学生运用旅游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动机。

旅游过程中的感知和认知。

旅游服务中的心理策略。

2、难点如何理解和分析旅游者复杂的心理现象。

如何将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旅游服务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成果。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的旅游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心理现象和问题。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和对旅游心理的理解。

4、实践教学法: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或模拟旅游服务场景,加深对旅游心理学的应用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热门旅游景点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然后提问:“为什么人们喜欢旅游?旅游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旅游背后的心理因素,从而引出旅游心理学的课题。

(二)知识讲解(约 40 分钟)1、旅游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介绍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阐述其研究内容包括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动机、感知、认知、情绪情感、态度和行为,以及旅游服务中的心理策略等。

2、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动机分析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

探讨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如休闲娱乐动机、文化体验动机、探险刺激动机、逃避现实动机等。

3、旅游过程中的感知和认知讲解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感知特点,如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等。

分析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过程和影响因素,如形象认知、信息获取、先前经验等。

4、旅游过程中的情绪情感阐述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情绪情感类型,如兴奋、愉悦、疲劳、失望等。

探讨情绪情感对旅游体验和决策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约 20 分钟)1、展示几个典型的旅游案例,如游客投诉、旅游高峰景区拥堵导致游客不满等。

旅游心理学课程设计

旅游心理学课程设计

旅游心理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和旅游业的运营心理,培养学生对于旅游活动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掌握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包括旅游动机、旅游选择、旅游体验等方面。

3.了解旅游业的运营心理,包括市场营销、服务管理、旅游规划等方面。

4.能够运用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分析实际旅游案例。

5.能够运用旅游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旅游市场调研和分析。

6.能够运用旅游心理学的原理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和推广。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旅游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于旅游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对于旅游者的关心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和旅游业的运营心理。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1.旅游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第二章:旅游者的行为模式1.旅游动机和旅游选择2.旅游体验和旅游满意度第三章:旅游业的运营心理1.市场营销心理2.服务管理心理3.旅游规划心理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阐述,向学生传授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旅游心理学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旅游案例,让学生运用旅游心理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验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活动,加深对于旅游心理学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旅游心理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参考。

(消费者行为)旅游消费行为心理学教案

(消费者行为)旅游消费行为心理学教案

(消费者行为)旅游消费行为心理学教案授课教案课程名称:旅游消费行为心理学系(部):英语系专业:授课班级:英语14-1班、英语14-2班、英语14-3班教师姓名:洪坚仁职称:教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授课章节第4章旅游者的态度与旅游偏好日期第4周星期2第9-10节地点教2403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态度的含义和特点;认识态度的功能与构成,掌握有关态度形成的理论。

分析旅游者不同旅游偏好背后的心理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破解重点:态度旅游偏好旅游魅力心理印象难点:各项定义难点破解:多举例说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主要写出教学的主要环节及其设计安排。

如学情分析、教学情景设计、复习旧课、新课导入、媒体使用、课堂互动、案例使用等。

一、复习旧课(15分钟)二、新课导入(55分钟)第一节态度概述态度及其构成态度的特点1、对象性2、社会性3、内隐性4、稳定性与可变性(调整性)5、价值性:态度的核心是价值6、调整性:态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一具有调整性态度的形成过程第二节态度与旅游行为旅游动机分析1.态度对行为的影响2.行为对态度的影响(1)行为甚么条件下影响态度A角色扮演:处于某位阶的人被期望表现出的行为B语言会变成信念C得寸进尺的现象(2)行为影响态度的理论A自我展示理论B认知失调理论C自我知觉理论3.态度与旅游决策第三节、旅游偏好1.旅游偏好概述2.旅游魅力3.旅游偏好形成的心理机制第四节、旅游态度的改变1.影响旅游者态度改变的因素2.改变旅游者态度的策略三、案例分析(20分钟)课堂小结思考题及作业题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依据旅游者在生活中的表现来划分1.神经质的旅游者2.依赖性的旅游者3.使人难堪的旅游者4.正常的旅游者依据旅游者的性格倾向来划分依据生活方式划分1.喜欢安静生活2.喜欢交际3.对历史感兴趣4.其他因素划分:纯观光型、追求理想经历、开阔眼界、完全沉浸人格结构(1)儿童自我状态(2)成人自我状态(3)父母自我状态三、案例分析(20分钟)课堂小结思考题及作业题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案授课章节学生作业实践操作(1)日期第7周星期2第9-10节地点教2403教学目的与要求旅游消费者心理学之应用,在于旅游业者对于旅客心理倾向而设计各种吸引游客的行程或产品,因此有必要多读学者们所做的文章,激发学生对于本课程之应用。

旅游心理学教案

旅游心理学教案

教案头授课内容:游客的食宿心理教学目的:了解游客的住宿心理及饮食心理;掌握游客对旅游食宿的选择受哪些因素影响;教学重点:旅游食宿的选择受哪些因素影响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第一部分:课程回顾(10分钟)通过教师提问问题即说明旅游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学生讨论并作答,根据作答的内容,教师予以补充或纠正,使学生回忆上次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第二部分:新课讲授(70分钟)本次课所讲授内容为游客食宿心理,由案例导入。

【案例导入】(10分钟)旅游者出现食物中毒现象导游员小洪带领一个团队乘飞机来到某个海滨城市,到达后马上被接到某个餐馆用晚餐。

客人们大吃海鲜,大饱口福。

餐后客人们直接赶赴所下塌的饭店。

小洪分完房间,把分房名单拿到后,就向客人告别并进房休息了。

后半夜总台服务人员把小洪用电话叫醒,告诉他有几个旅游者突然感到腹痛,有的还伴有腹泻、呕吐等症状。

小洪赶紧起床前去查看。

据小洪分析可能是客人当晚食用了不新鲜海鲜而导致食物中毒。

小洪马上打电话给地接社和地陪。

在地接社的安排下,客人被送往医院。

由于抢救及时,没有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不过大部分容人已元气大伤,后面的行程安排只得取消。

正确处理方法:在旅游过程申,面对客人产生食物中毒的现象,导游人员应该首先对有食物中毒症状的旅游者采取应急措施。

应设法催吐,并让食物中毒者多喝水以加快排泄,缓解毒性;其次是将患者送往就近医院抢救,并请医生开具证明;再次是立即报告旅行社,追究供餐单位的责任;最后协助旅行社帮助旅游者向有关部门索赔。

导游员还应照顾其他旅游者,关心他们的健康,安抚他们的情绪,努力设法使旅游活动继续进行下去。

如果事故比较严重,导游员还需要写出书面报告。

评析:食物中毒事故属于旅游安全事故,如果处理不当,不但给旅游者本身造成重大伤害,而且会给旅行社带来严重的经济和名誉损失。

本案例中的食物中毒事故,虽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也给旅游者带来了一定的肉体伤害和精神伤害,使旅游活动不能继续进行下去,给旅行社也带来了经济损失。

旅游消费心理学分析课程教案复习资料

旅游消费心理学分析课程教案复习资料

一、旅游消费心理学分析课程教案复习资料二、课程目标:1. 理解旅游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旅游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和心理过程;3. 分析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4. 探讨旅游消费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内容:1. 旅游消费心理学概述:介绍旅游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意义;2. 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分析旅游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动机和态度;3. 旅游消费者的行为模式:探讨旅游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和行为规律;4. 旅游市场营销策略:了解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包括价格、产品、促销和渠道等方面;5. 旅游消费心理学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深入探讨旅游消费心理学的应用和效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案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4. 角色扮演法:模拟旅游消费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消费者心理。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分组讨论的深度和成果;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旅游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一本权威的旅游消费心理学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2.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旅游消费心理学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旅游消费心理学文章、研究报告和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内容;4. 旅游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旅游实地考察,亲身感受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旅游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第二周:分析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和需求;3. 第三周:探讨旅游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4. 第四周:了解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5. 第五周:进行旅游消费心理学案例分析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文档
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旅游消费行为心理学
系(部):英语系
专业:
授课班级:英语14-1班、英语14-2班、英语14-3班
教师:洪坚仁
职称:教授
外语外贸学院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6、调整性:态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一具有调整性
态度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态度与旅游行为旅游动机分析
1.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2.行为对态度的影响
(1)行为甚么条件下影响态度
A角色扮演:处于某位阶的人被期望表现出的行为
B语言会变成信念
C得寸进尺的现象
(2)行为影响态度的理论
A自我展示理论
B认知失调理论
C自我知觉理论
3.态度与旅游决策
第三节、旅游偏好
1.旅游偏好概述
2.旅游魅力
3.旅游偏好形成的心理机制
第四节、旅游态度的改变
1.影响旅游者态度改变的因素
2.改变旅游者态度的策略
三、案例分析(20分钟)
课堂小结
思考题及作业题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课堂小结思考题及作业题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授课章节学生作业实践操作(1)
日期第7周星期2第9-10节地点教2403
教学目的与要求旅游消费者心理学之应用,在于旅游业者对于旅客心理倾向而设计各种吸引游客的行程或产品,因此有必要多读学者们所做的文章,激发学生对于本课程之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破解重点:期刊导读,研究方法、名词定义、结论之应用。

难点:研究方法
难点破解:细心说明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主要写出教学的主要环节及其设计安排。

如学情分析、教学情景设计、复习旧课、新课导入、媒体使用、、案例使用等。

一、期刊导读(45分钟)
1.游客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_雷江升
2.90后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以市高校为例_艳华
3.女性旅游心里探究_于萍
二、课堂互动(45分钟)
1.分析各文章的研究结果
2.讨论如何应用
3.反思如果我是旅游业者如何应用这些数据与信息课堂小结
思考题及作业题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课章节八旅游消费者消费决策
日期第11周星期2第9-10节地点教2403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甚么是购买决策,掌握购买决策过程,在工作中加以应用,进而对旅游者的消费购买行为产生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破解重点:购买决策、购买后失调。

难点:购买决策模型
难点破解:举例说明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主要写出教学的主要环节及其设计安排。

如学情分析、教学情景设计、复习旧课、新课导入、媒体使用、、案例使用等。

一、新课导入(90分钟)
第1节旅游消费决策概述
一、什么是消费者购买决策
⏹旅游者购买决策就是旅游者购买目的的确立,手段的选择和动机的
取舍过程。

⏹购买决策的五类角色
难以明确6.数据数据无用时7.无法取舍所有方案8.有限时间必须决策
三、决策困境
1.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2.鸡没孵出来前就当蛋
3.利益牵涉现象
4.十鸟在林与一鸟在手
5.无为而治
6.骑虎难下
四、有效决策建议
1.找出真正问题
2.考虑所有可行方案和可能结果
3.掌握所有应知信息
4.根据最重要的事来判断
5.风险都会存在
6.将重要决策分解成一连串小决策
7.区分轻重缓急掌握正确时机
8.设定目标与期限,避免陷入泥沼
9.理性逻辑分析与直觉式的预感并用10.一旦决定就立刻贯彻执行
第3节旅游消费决策过程
一、经典理性购买决策过程模型
决策的五个步骤:
(一)确认问题
确认问题的诱因(引起期望和实际状态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
1.缺乏
2.不满意
3.新需要
4.相关产品的购买
5.新产品
6.营销因素
(二)信息搜寻
1.信息来源
部:记忆与经验
外部:
(1)个人:家庭、朋友、同事(2)商业:广告、推销员、包装、展览
(3)公共:媒体、评比机构(4)经验:产品操作、检查与使用
2.影响个人信息搜寻围的因素
(1)浅在对风险预期能影响其对外部信息搜寻的围
(2)浅在对产品或服务的认识能影响其对外部信息搜寻的围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授课章节学生作业实践操作(2)
日期第15周星期2第9-10节地点教2403
教学目的与要求旅游消费者心理学之应用,在于旅游业者对于旅客心理倾向而设计各种吸引游客的行程或产品,因此有必要多读学者们所做的文章,激发学生对于本课程之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破解重点:期刊导读,研究方法、名词定义、结论之应用。

难点:研究方法
难点破解:细心说明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主要写出教学的主要环节及其设计安排。

如学情分析、教学情景设计、复习旧课、新课导入、媒体使用、、案例使用等。

一、新课导入(90分钟)
1.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分析-以市高校教师为例_艳华
2.大學生旅遊消費心理分析
3.黃金周假日旅遊消費心理研究
课堂小结
思考题及作业题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授课章节学生作业实践操作(3)
日期第16周星期2第9-10节地点教2403
教学目的与要求旅游消费者心理学之应用,在于旅游业者对于旅客心理倾向而设计各种吸引游客的行程或产品,因此有必要多读学者们所做的文章,激发学生对于本课程之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破解重点:期刊导读,研究方法、名词定义、结论之应用。

难点:研究方法
难点破解:细心说明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主要写出教学的主要环节及其设计安排。

如学情分析、教学情景设计、复习旧课、新课导入、媒体使用、、案例使用等。

一、新课导入(90分钟)
1.曲阜文化遗产地游客消费行为特征--王文彬
2.中国面子心理与旅游消费的研究--洪秋艳
3. 女性旅游消费心理研究- 文娟
课堂小结
思考题及作业题
外语外贸学院教案
授课章节学生作业实践操作(4)
日期第17周星期2第9-10节地点教2403
教学目的与要求旅游消费者心理学之应用,在于旅游业者对于旅客心理倾向而设计各种吸引游客的行程或产品,因此有必要多读学者们所做的文章,激发学生对于本课程之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破解重点:期刊导读,研究方法、名词定义、结论之应用。

难点:研究方法
难点破解:细心说明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主要写出教学的主要环节及其设计安排。

如学情分析、教学情景设计、复习旧课、新课导入、媒体使用、、案例使用等。

一、新课导入(90分钟)
1.市出境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玉杰
2.女性旅游消费心理研究--莉萍
3.城市自助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淑娴
课堂小结
思考题及作业题
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