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期刊编校质量认定标准

期刊编校质量认定标准

期刊编校质量认定标准一、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一)期刊编校差错率期刊编校差错率,是指一期期刊的编校差错数占检查字数的比率,用万分比表示。

如检查字数为10万字,检查后发现1个差错,则其差错率为0.1/10000。

(二)期刊总字数的计算方法期刊总字数为该刊的版面字数,即:总字数=每行字数×每面行数×总面数。

1.凡连续编排页码的正文、辅文,以及目次页、广告页、插页等,除无内容页面不计以外,均按1面满版计算字数。

2.页眉和单排的页码、边码作为行数或每行字数计入正文,一并计算字数。

3.脚注、参考文献、索引、附录等字号有变化时,分别按“行数×每行字数”计算。

4.封一、封二、封三、封四,按正文满版的50%计算字数,空白页面不计。

5.正文中的插图、表格,按正文的版面字数计算;插图占1面的,有文字说明的按满版字数的50%计算,没有文字说明的按正文满版字数的20%计算字数。

(三)期刊编校差错的计算方法1.文字差错(1)封一上的文字差错,每处计2个差错。

其他部分中的错别字、多字、漏字,每处计1个差错。

前后颠倒字,可以用一个校对符号改正的,每处计1个差错。

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差错,无论几位数,都计1个差错。

(2)同一差错重复出现,每次计1个差错,该期最多计4个差错。

每处多、漏2~5个字,计2个差错,5个字以上计4个差错。

(3)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差错,每处计2个差错。

(4)外文、少数民族文字、国际音标,以1个单词为单位,无论其中几处有错,计1个差错。

汉语拼音不符合《汉语拼音方案》和GB/T 16159—2012《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规定的,以1个连写的拼写单位为单位,计1个差错。

(5)字母大小写和正斜体、黑白体误用,不同文种字母混用的(如把英文字母N错为俄文字母И),字母与其他符号混用的(如把汉字的〇错为英文字母O),每处计0.5个差错;同一差错在该期超过3处,计1.5个差错。

(6)违反相关规定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及异形词的,每处计0.5个差错;同一差错在该期超过3处,计1.5个差错。

国家差错率计算标准

国家差错率计算标准
每个单位计1个差错
汉语拼音不符合规定,以一个对应的汉字或词组为单位,无论其中几处有错
每个单位计1个差错
字母大小写和正斜体、黑白体误用,不同文种字母混用的(如把英文字母N错为俄文字母И),字母与其他符号混用的(如把汉字的○错为英文字母O)
每处计0.5个差错;同一差错在全书超过3处,计1.5个差错
简化字、繁体字混用
每处计0.1个差错
书眉单双页位置互错
每处计0.1个差错,全书最多计1个差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图、表的位置错
每处计1个差错
图、表的内容与说明文字不符
每处计2个差错
正文注码与注文注码不符
每处计0.1个差错
标点符号和其他符号差错
标点符号差错
一般错用、漏用、多用
每处计0.1个差错
小数点误为中圆点,或中圆点误为小数点的,以及冒号误为比号,或比号误为冒号的
每处计0.1个差错
专名线、着重点的错位、多、漏
每处计0.1个差错
破折号误为一字线、半字线
每处计0.1个差错
标点符号误在行首、行末的
每处计0.1个差错
其他符号差错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国家标准)
项目
差错标准
文字差错
封一、扉页上的文字差错
一般性文字差错
每处计2个差错
相关文字不一致
每一项计1个差错
书眉(或中缝)中的差错
任何差错
每处计1个差错;同样性质的差错重复出现,全书按一面差错基数加1倍计算
页码(包括边码)错
每处计1个差错
封底、勒口、版权页、目录、出版说明(或凡例)、前言(或序)、后记(或跋)中的文字差错
外文复合词、外文单词按音节转行,漏排连接号的

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2)每份刊物仅检查从正文部分起,总字数为3万字。

3)外文版以同样的中文版面字数加30 % 计算。

凡广告页按实际字数计。

4)“同一差错”指同一文字、字母、符号的差错;“同类差错”指同类型、同性质的差错。

5)表中的各项计错方法中,除有具体说明者外,其余计错时有一处差错就计一次错。

英文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2)每份刊物仅检查从正文部分起,总字数为3万字。

3)外文版以同样的中文版面字数加30%计算。

凡广告页按实际字数计。

4)“同一差错”指同一字母、符号的差错;“同类差错”指同类型、同性质的差错。

5)本“计算方法”适用于中文科技期刊英文摘要、英文图表和英文参考文献差错的计算。

6)表中的各项计错方法中,除有具体说明者外,其余计错时有一处差错就计一次错。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一、图书编校差错率图书编校差错率,是指一本图书的编校差错数占全书总字数的比率,用万分比表示。

实际鉴定时,可以依据抽查结果对全书进行认定。

如检查的总字数为10万,检查后发现两个差错,则其差错率为0.2/10000。

二、图书总字数的计算方法图书总字数的计算方法,一律以该书的版面字数为准,即:总字数=每行字数×每面行数×总面数。

1.除环衬等空白面不计字数外,凡连续编排页码的正文、目录、辅文等,不论是否排字,均按一面满版计算字数。

分栏排版的图书,各栏之间的空白也计算版面字数。

2.书眉(或中缝)和单排的页码、边码作为行数或每行字数计入正文,一并计算字数。

3.索引、附录等字号有变化时,分别按实际版面计算字数。

4.用小号字排版的脚注文字超过5行不足10行的,该面按正文满版字数加15%计算;超过10行的,该面按正文满版计算字数。

对小号字排版的夹注文字,可采用折合行数的方法,比照脚注文字进行计算。

5.封一、封二、封三、封底、护封、封套、扉页,除空白面不计,每面按正文满版字数的50%计算;版权页、书脊、有文字的勒口,各按正文的一面满版计算。

6.正文中的插图、表格,按正文的版面字数计算:插图占一面的,按正文满版字数的20%计算字数。

7.以图片为主的图书,有文字说明的版面,按满版字数的50%计算;没有文字说明的版面,按满版字数的20%计算。

8.乐谱类图书、地图类图书,按满版字数全额计算。

9.外文图书、少数民族文字图书,拼音图书的拼音部分,以对应字号的中文满版字三、图书编校差错的计算方注1.文字差错的计算标准(1)封底、勒口、版权页、正文、目录、出版说明(或凡例)、前言(或序)、后记(或跋),注释、索引、图表、附录、参考文献等中的一般性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倒字,每处计1个差错。

前后颠倒字,可以用一个校对符号改正的,每处计1个差错。

书眉(或中缝)中的差错,每处计1个差错;同样性质的差错重复出现,全书按一面差错基数加1倍计算。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算方法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算方法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算办法一、图书差错率,是指以审读一本图书的总字数,去除审读该书之后发现的总差错数,计算出来的“万分比”。

如审读一本图书的总字数为10万,审读后发现两个差错,则该书的差错率为2/100000,即为0.2/10000。

二、图书总字数的计算方法,一律以该书的版面字数为准,即:总字数=每面行数×每行字数×总面数。

1.除环衬等空白面不计字数外,凡连续编排页码的正文、目录、辅文等,均按一面满版计算字数,分栏排版的图书,各栏之间的空白不计算版面字数。

2.目录、索引、附录等字号有变化时,分别按版面计算字数。

3.用小号字排版的脚注文字超过5行、不足10行,按该面正文字数加15%计算;超过半面,则该面按注文的满面计算字数。

用小号字排版的夹注文字,随正文版面计算字数。

4.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底、勒口、护封、封套、书脊、版权页)、扉页,除空白面不计以外,有文字的每面按正文版面字数的30%计算。

5.凡旁边串排正文的插图、表格,按正文版面字数的30%计算;插图占一面的,按正文版面字数的10%计算;表格占一面的,按正文版面计算字数。

6.凡有文字说明的画册、摄影集、乐谱,按照电脑统计的正文实际字数×130%来计算;无文字说明的,按正文版面的15%计算字数。

7.外文版图书、少数民族文字版图书的版面字数,以同样的中文版面字数加20%计算。

三、图书差错的计算方法1.字差错的计算标准(1)凡正文、目录、出版说明、前言(或序)、后记(或跋)、注释、索引、图表、附录、参考文献中的一般性错字、多字、漏字、倒字,每处计1个差错。

前后颠倒字,以用一个校对符号可以改正的,每处计1个差错;书眉(或中缝)中的差错,无论有几个,1条计1个差错;行文中的数字错,每码计1个差错;页码(包括边码)错,每处计1个差错。

(2)同一文字错每面计1个差错;一面内文字连续错、多、漏,5个字以下计2个差错,5个字(不含)以上计5个差错。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一、图书编校差错率图书编校差错率是指一本图书的编校差错数占全书总字数的比率,用万分比表示。

实际鉴定时,可以依据抽查结果对全书进行认定。

如检查的总字数为10万,检查后发现两个差错,则其差错率为0.2/10000。

二、图书总字数的计算方法图书总字数的计算方法,一律以该书的版面字数为准,既:总字数=每行字数×每面行数×总面数。

1.除环衬等空白面不计字数外,凡连续编排页码的正文、目录、辅文等,不论是否排字,均按一面满版计算字数。

分栏排版的图书,各栏之间的空白也计算版面字数。

2.书眉(或中缝)和单排的页码、边码作为行数或每行字数计入正文,一并计算字数。

3.索引、附录等字号有变化时,分别按实际版面计算字数。

4.用小号字排版的脚注文字超过5行不足10行的,该面按正文满排字数加15%计算;超过10行的,该面按注文满版计算字数。

对小号字排版的夹注文字,可采用折合行数的方法,比照脚注文字进行计算。

5.封一、封二、封三、封底、护封、封套、扉页,除空白面不计以外,每面按正文满版字数的50%计算;版权页、书脊、有文字的勒口,各按正文的一面满版计算。

6.正文中的插图、表格,按正文的版面字数计算;插图占一面的,按正文满版字数的20%计算数字。

7.以图片为主的图书,有文字说明的版面,按满版字数的50%计算;没有文字说明的版面,按满版字数的20%计算。

8.乐谱类图书、地图类图书,按满版字数全额计算。

9.外文图书、少数民族文字图书,拼音图书的拼音部分,以对应字号的中文满版字数加30%计算。

三、图书编校差错的计算方法1. 文字差错的计算标准(1)封底、勒口、版权页、正文、目录、出版说明(或凡例)、前言(或序)、后记(或跋)、注释、索引、图表、附录、参考文献等中的一般性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倒字,每处计1个差错。

前后颠倒字,可以用一个校对符号改正的,每处计1个差错。

书眉(或中缝)中的差错,每处计1个差错;同样性质的差错重复出现,全书按一面差错基数加1倍计算。

期刊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期刊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期刊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1.确定编校过程中的错误类型:在计算质量差错率之前,首先需要明
确定义编校过程中发生的错误类型,包括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标点错误、格式错误等等。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错误类型的细分程度。

2.收集数据:收集编校过程中的错误数据,包括每个阶段发生的错误
数量以及总的编校数量。

可以通过检查编校记录、查看更正记录或询问编
校人员来收集这些数据。

3.计算错误数量和总编校数量:对于每个错误类型,计算错误数量和
总编校数量。

错误数量是指一些错误类型在编校过程中出现的次数,总编
校数量是指编校的总次数。

注意,同一篇文章中的错误重复计算一次。

4.计算质量差错率:将错误数量除以总编校数量,得到每个错误类型
的差错率。

将每个错误类型的差错率相加,并除以错误类型的总数,得到
期刊编校质量差错率。

5.分析结果: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如果差错率较高,就需
要进一步分析错误的原因,例如缺乏专业知识、注意力不集中、时间紧张
等等。

分析结果可以帮助改进编校过程,提高质量和效率。

科技类期刊差错率计算

科技类期刊差错率计算

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说明:1)差错率是指:以审读的总字数去除审读该部分后发现的总差错个数计算出的“万分比”。

2)每份刊物仅检查从正文部分起,总字数为3万字。

3)外文版以同样的中文版面字数加30 % 计算。

凡广告页按实际字数计。

4)“同一差错”指同一文字、字母、符号的差错;“同类差错”指同类型、同性质的差错。

5)表中的各项计错方法中,除有具体说明者外,其余计错时有一处差错就计一次错。

英文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说明:1)差错率是指:以审读的总字数去除审读该部分后发现的总差错个数计算出的“万分比”。

2)每份刊物仅检查从正文部分起,总字数为3万字。

3)外文版以同样的中文版面字数加30%计算。

凡广告页按实际字数计。

4)“同一差错”指同一字母、符号的差错;“同类差错”指同类型、同性质的差错。

5)本“计算方法”适用于中文科技期刊英文摘要、英文图表和英文参考文献差错的计算。

6)表中的各项计错方法中,除有具体说明者外,其余计错时有一处差错就计一次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 1 个差错
句子结构、逻辑、修辞、时态、词组搭配、单
3
每处计 1 个差错
复数等差错
4 科学性、政治性差错
每处计 1 个差错
5 页眉、页码差错
每条计 1 个差错
6 字母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误用
每处计 0.5 个差错,同一差错全刊只 计1次
7 专有名词、术语差错
每处计 1 个差错,同一差错全刊只 计1次
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类别
(I) 文 字 差 错
(修订版)



计算方法
1 正文(含摘要、关键词)、图表、参考文献等中的一般性错 每处计 1 个差错,同一
字、别字、多字、漏字、倒字、前后颠倒字(含一面内文 文字错每面计 1 次差错
字连续错、多、漏)等。
2 书眉差错或漏项目(以每条计);页码差错(以每处计)。 每条(处)计 1 个差错
15 逆转页
每处计 0.5 个差错,同类差错全刊最 多计 3 次
16 参考文献著录、标引格式差错
每处计 0.1 个差错,同类差错全刊最 多计 3 次
17 编辑格式差错;姓名写法及上下标等差错
每处计 0.1 个差错,同类差错全刊最 多计 3 次
说明:1)差错率是指:以审读的总字数去除审读该部分后发现的总差错个数计算出的“万分比”。 2)每份刊物仅检查从正文部分起,总字数为 3 万字。 3)外文版以同样的中文版面字数加 30%计算。凡广告页按实际字数计。 4)“同一差错”指同一字母、符号的差错;“同类差错”指同类型、同性质的差错。 5)本“计算方法”适用于中文科技期刊英文摘要、英文图表和英文参考文献差错的计算。 6)表中的各项计错方法中,除有具体说明者外,其余计错时有一处差错就计一次错。
式 14 数值(量值)范围表示不当;公差和尺寸表示不当
每处计 0.1 个差错
同类差错全刊最多计 3 次
差 15 逆转页;刊眉单双页位置互错
每处计 0.5 个差错

错 16 参考文献著录、标引格式差错;脚注格式差错
同类差错全刊最多计 3 次
每处计 0.1 个差错
同类差错全刊最多计 3 次
17 其他编排格式差错
英文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类别
(I) 文 字 差 错
(II) 标点 符号 差错
(III) 格 式 差 错

差错内容
计算方法
1 单词拼写差错
每单词计 1 个差错,同一错误每面 计 1 个差错
用词差错或缺漏(名词、冠词、代词、数量词、 每单词计 1 个差错,同一错误每面
2
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
每处计 0.1 个差错,同类差错全刊最 多计 3 次
图表差错(量和单位表示错误或缺失,无题名, 每处计 0.5 个差错,同类差错全刊最 12
缺乏自明性,图例说明与图不符,缩写未交代) 多计 3 次
13 公式编排差错
每处计 0.1 个差错,同类差错全刊最 多计 3 次
14 数值(量值)范围表示法差错
每处计 0.1 个差错,同类差错全刊最 多计 3 次
每处计 0.1 个差错
同类差错全刊最多计 3 次
说明:1)差错率是指:以审读的总字数去除审读该部分后发现的总差错个数计算出的“万分比”。
2)每份刊物仅检查从正文部分起,总字数为 3 万字。
3)外文版以同样的中文版面字数加 30 % 计算。凡广告页按实际字数计。 4)“同一差错”指同一文字、字母、符号的差错;“同类差错”指同类型、同性质的差错。 5)表中的各项计错方法中,除有具体说明者外,其余计错时有一处差错就计一次错。
物理量名称和符号、法定计量单位和符号差错 每处计 0.5 个差错,同一差错全刊只
8
或缺失;单位词头使用不符规则
计1次
9 阿拉伯数字与英语数字使用差错
每处计 0.1 个差错,同一差错全刊只 计1次
10 错用、漏用、多用
每处计 0.1 个差错,同类差错全刊最 多计 5 次
11 转行、连字符、断字、次级标题字级、
3 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政治性差错。
每处计 1 个差错
4 外文、汉语拼音差错(以一个单词或词组为单位)。
每处计 1 个差错
5 外文字母大小写差错,如外文人名、地名、国名、机构名 每处计 0.5 个差错
等专有名词首字母以及缩略词应大写却小写等。
同一差错全刊只计 1 次
6 字母正斜体、黑白体误用;不同文种字母混用,字母与其 每处计 0.5 个差错
他符号混用。
同一差错全刊只计 1 次
7 专有名词、术语差错。
每处计 1 个差错
同一差错全刊只计 1 次
8 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差错;法定计量单位和符号差错; 每处计 0.5 个差错
单位词头使用不符规则。
同一差错全刊只计 1 次
9 阿拉伯数字与汉语数字使用差错。
每处计 0.1 个差错
同一差错全刊只计 1 次
(II)
标点
一般错用、漏用、多用(成组符号按组计);浪纹号、一字 每处计 0.1 个差错
符号 10 线、半字线混用,冒号与比例号、小数点与中圆点互混; 同类差错全刊最多计 5
差错
运算符号、杂类符号等用法差错。

11 外文转行差错或漏排连接号;一组阿拉伯数字拆开转行。 每处计 0.1 个差错
同类差错全刊最多计 3 次
12 图表中量和单位的表示法差错;图表无题名,或缺乏自明 每处计 0.5 个差错
(III)
性,或正文未提及,或序号差错,以及续表未加表头、格 同类差错全刊最多计 3
式差错;图表位置,或内容与说明文字不符等差错。

格 13 数理公式、化学式编排不规范;组合单位中的乘除差错。 每处计 0.1 个差错
同类差错全刊最多计 3 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