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间表皮肌理的艺术表情
肌理的介绍

肌理的介绍肌理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
面的肌理是面的内部大小不同、方向不同、形状不同、密度不同、明度不同的点、线或形状规律或无规则的排列与组合产生的视觉效果。
基本概述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
一般来说,肌理与质感含义相近,对设计的形式因素来说,当肌理与质感相联系时,它一方面是作为材料的表现形式而被人们所感受,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通过先进的工艺手法,创造新的肌理形态,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手法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并能创造出丰富的外在造型形式。
绘画中的肌理在绘画中,肌理是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是作者依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对物象特质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现技巧创造出的一种画面的组织结构与纹理。
任何物体表面都有其特定的纹理变化,这种特定的纹理变化所呈现出的神奇的视觉感受,正是绘画艺术所探求的肌理效果。
肌理在绘画艺术中的审美价值不可低估,它有着其它表现手法难以实现的美学特质。
水彩画不仅有绚丽的色彩、高雅清新的格调、丰富的表现形式,而且还有最使画者心醉神迷的那种难以名状、自然天成、亦真亦幻、神奇美妙的艺术效果。
这种水与彩的交融所产生的效果是自然物象借助作者主观与客观、有意与无意的创作活动而呈现出来的,这种物体表象特征所呈现出的特殊视觉语言,就是水彩画有别于其它画种而特有的语言魅力,即水彩画的肌理美。
自然肌理与艺术肌理之美大自然千姿百态,世间有万物之貌,这是构成视觉形象最基本的要素。
生活是艺术表现、艺术创作的源泉,就水彩风景而言,同样如此。
天空的绚丽多彩、大海的浩瀚波澜、山寨的老墙木屋、晨烟的依稀梦幻、古道的曲折逶迤、山岩的鬼斧神工、阳光的妩媚灿烂、雨雾的朦朦胧胧、枯树的斑驳沧桑、幼苗的生机盎然,无不呈现出奇妙无限、变幻无穷的自然肌理之美。
肌理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肌理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作者:丁红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11期丁红(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安徽蚌埠 233000)摘要:肌理在构成中的作用是色彩和形态所不能替代的.如何将构成中肌理的心理感知运用到室内设计中来,首先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来锻炼对肌理的认知;然后通过一定的美学原则将其与空间相结合.从而达到利用肌理装饰界面、甚至划分空间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带领学生将肌理元素灵活运用在室内空间设计(课程)中.关键词:肌理;构成;设计心理;室内设计中图分类号:TU2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1)11-0155-021 构成与肌理1.1 当代艺术设计教育中构成课程的沿革构成几乎是所有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是有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1919年4月1日德国“国立包豪斯设计学院”正式创立.这是一个真正将发展当代艺术设计教育为己任的学院.包豪斯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力和涉及素养的培养.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确立是包豪斯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为之后的现代艺术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基础教员纳吉讲授的课程内容除了对结构与空间的内容还包括了不同材料结合的平衡练习、肌理与质感练习.这不难看出在艺术设计教育的初期阶段,教育者就已经发现肌理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地位.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慢慢的向不同的专业方向细化.看现在大学艺术设计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三大构成都在变身.例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形态构成”、“空间构成”、平面专业的“设计构成”等等.构成课的课时也随着课程改革慢慢缩水,慢慢的和相关专业课融合到一起去了.当然这也是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1.2 肌理的概念构成分为形、色、质,这里的形指的就是平面或者立体构成中二维或者三维的形态;色指的就是色彩构成,而质就是我们这里所探讨的肌理.从字面上理解,肌理就是指物体表面纹理.“肌”就是皮肤;“理”就是纹理、质地.在构成中我们所理解的肌理就是,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肌理所侧重的是物体的表象,一般不会涉及倒物体的内在结构.不同的质的物体就具有不同的物理性,因次不同的肌理形态也就产生了,比如:光滑与粗糙、柔软与坚硬等等,这些肌理不想色彩或者形态给人的仅仅是视觉上的一种感受,更是一种可以摸到的有血有肉的触觉感受.这种综合性的感觉会更人更为直接全面的心理感知.1.3 肌理的心理感知材质的物理属性不同导致出现了丰富多彩的肌理肌理变化,这些肌理变化大致分为自然肌理和人为肌理两种.自然肌理往往是由自然界的力量而形成的肌理效果,自然而相对无规律,常常体现在辽源与自然的材料上;而人为肌理也是我们在现在室内设计或施工中常常使用的肌理,因为人为的缘故相对自然肌理更具有秩序性.人为肌理主要是人有目的对自然材料的一种在加工,比如摩崖石刻、镜面、锻造金属,波纹板等等甚至我们穿在身上的纺织品.无不具有“质”感.不同的肌理效果会给身处在空间中的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如抛光大理石和亚光大理石同样是石材却给空间带来不同的气质,高光大理石表现出的是一种高雅、华丽的感受;而亚光大理石给空间的带来的是一种自然、质朴的心理感受.同样是墙面,乳胶漆墙面和肌理感强烈的海基布给人的心理感知就会出现很大的不同,光洁的乳胶漆会让空间显得整洁、轻快同时也会让空间的过于单调而乏味;而海基布则会增强墙面的细节,让前面变得丰富而含蓄.2 肌理在室内设计的关系2.1 肌理对空间所产生的作用2.1.1 装饰空间界面的作用肌理虽然具有一定的立体感.但是,他所具有的更是一种半立体的属性,它不可能像三维的形态一样具有强烈的空间感和体积感,成为构成空间的主体.这一属性注定它在室内设计中的具有装饰室内空间界面的作用.在已有的优秀室内设计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肌理在墙、地、顶棚设计中的装饰作用.例如家装工程中被大量使用电视背景墙往往会采用肌理感明显的墙纸或波纹板来进行装饰,让平淡的墙面变得丰富而含蓄;在工装的顶棚设计中常常会出现大量相互交叉的梁,在处理时我们可以把梁视为半立体构成中的骨骼结构,在每个单元中利用起伏的围吊体现出一种大气的肌理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地面材质也不再是地砖一统天下,地面材料肌理感运用可以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这从市面出现的仿古砖和手抓纹木地板就可见一斑.2.1.2 划分空间关系的作用在划分空间时,人会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使用墙体、各式隔断对空间进行划分,其实不同肌理之间的这种对比关系也会在心理上形成空间划分的作用.例如统一空间中地面采用木地板和大面积鹅卵石分别铺设,在人的心理上就会把它们看作两个不同的区域.这是人对不同肌理效果会产生不同心理知的结果.2.1.3 营造室内空间气氛的作用很多元素都会影响空间气氛,色彩、灯光等等,那么肌理如何营造室内空间气氛?这要靠与空间气质相吻合的肌理来烘托.比如质朴的农家菜餐馆设计,应该选择原木、砖墙、芦席、草编等粗旷而自然的肌理去表现空间的特质;那么如果是江南风格的高档餐厅在设计时可以选择丝绸、珠帘、甚至在地面上流动的水所便显出来的肌理细腻的美来烘托环境的气氛.2.1.4 肌理对空间尺度的调节作用肌理对空间的作用还体现在肌理的大小、方向会多空间的尺度关系产生很大的影响.肌理具有大小的属性,在同样大小的空间中,作为界面装饰的肌理其大小会影响到人对空间尺度的感知.比如我们用砖纹的肌理来装饰空间,正常地砖纹大小和放大了若干倍的砖纹会在人的潜意识里成为衡量空间大小的参照物.向着一个方向的肌理处理具有触觉感受之外,和线条一样具有一定的视觉引导作用和扩张性.纵向的肌理会拉高空间,横向的肌理会拉近顶与地的距离.2.2 空间对肌理表现的制约2.2.1 距离导致人对肌理的感知程度产生变化.肌理在一定的距离下是可以被辨识的,但是如果超出了人眼的辨识范围就不再具有肌理所特有的内涵了.2.2.2 空间色彩对肌理表现的影响2.2.3 空间主体与肌理便显得关系3 肌理运用因结合构成的一些基本原则首先,强调不同肌理的对比与调和,在同一空间中粗糙与细腻的肌理会形成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要注意他们直接的调和关系.可以采用同色系不同质感的手法来处理.其次,在不同风格的空间中注意肌理对称与均衡,肌理在空间中的安排要与整体空间布局关系保持一致,例如对称的中式和讲究变化的抽象风格空间肌理在界面上的位置、大小都要根据空间的特点处理好对称与均衡的关系.肌理大小、凹凸程度应该符合人们对审美比例与习惯,前面我们讲到过肌理大小对空间尺度关系的影响,这里还是有必要强调一下,在确定肌理大小时一定要尊重人的审美习惯和对正常比例关系的接受程度.按一定节奏与韵律出现的肌理,会为空间增添音乐般的美.音乐中讲究节奏,室内设计同样也是这样,德国哲学家黑格尔:“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按照一定节奏和韵律出现在空间中的肌理等装饰要素就像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让空间生动活泼.通过不同材质所表现的丰富肌理效果让人对空间产生联想并营造出一定意境.空间意境与肌理“质”的心理感知息息相关,只有把握好这点才能在空间设计中利用肌理让受众产生联想,并营造出想要得意境来.注意空间肌理运用时既要多样同时也要考虑到统一,设计讲究个性同时也要体现共性,在同一空间中过多的肌理类型会让空间内容过多,找不到重点.一定要由整到零,再由零到整的去看待多样与统一的问题.美的性价比,另外在选择不同的肌理类型时,因考虑到性价比的问题,既要保证形式上的美感,同时也要考虑材料价格上的差异.做到在保证美感要求的基础上,用最少的钱,出更好的效果.4 结语肌理作为构成中的一个和形态、色彩同样重要的造型元素,需要我们更多的重视,尤其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装饰材料肌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很多材料都不再停留在对消费者的视觉刺激,更多地把人的触觉感受也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作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深入了解肌理,学习肌理尤其是人为肌理的创造和运用.努力拓展材料肌理的表现力和应用范畴,提高自身的综合创造力.参考文献:〔1〕郑曙旸.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01.〔3〕卢少夫.立体构成[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4〕李泽锋.论设计元素中的肌理[J].艺术与设计,2010(5).〔5〕袁维忠.材料实验[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4.〔6〕高详生,韩巍.室内设计师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设计中的肌理表现

设计中的肌理表现作者:崔菁菁来源:《神州》2011年第33期【摘要】本文通过对肌理的概念、肌理视觉和触觉感受的分析,说明了肌理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肌理来表现作品,体现设计的美感,使人在心理和视觉上得到愉悦。
【关键词】肌理;设计;视觉;触觉;表现【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1)11-0049-01“肌理”一词在英文中为“texture”,指“(织品的)质地、(木材、岩石等的)纹理,(皮肤)肌理,(文艺作品)结构”。
汉语中的这个词应是从法语“matiere”直译过来的,从广义上有物质材料之意。
因此,“肌理”无论在英语还是法语、或者是在汉语中都是指物质的文理结构所呈现的形态。
如果从织品“质地”看似乎是构成质料的呈现,但是从岩石、木材、皮肤和文艺作品的“纹理”和“结构”看,似乎意味着是“形式”。
在视觉艺术中,肌理也是由不同的材质和不同的处理手法形成的,应该说是集质地、形式于一体的不可分割的概念。
而对设计的形式因素来说,当肌理与质感相联系时,它一方面是作为材料的表现形式而被人们所感受,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通过先进的工艺手法、创造新的肌理形态、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手法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并能创造出丰富的外在造型形式。
立体构成是设计的基础,而肌理则是立体构成中的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
不同的物体,由于其构成的物质不同,以及构成各物质之间的排列顺序、距离、疏密的不同、会呈现不同的肌理。
如植物纤维、大理石、金属会给我们不同的肌理感受。
它根据来源可分为材料本身的肌理(日木纹、大理石纹等等)和人工处理的肌理(如仿木纹的人造板材、仿大理石纹的人造石材以及将各种材质综合形成的肌理等等)。
另外肌理根据人体感受方式不同,可分为触觉优先型肌理和视觉优先型肌理两种。
在立体构成中的肌理往往是触、视觉综合性的肌理,既能通过视觉感受,又可触摸得到。
触觉是人体的一种特殊感觉。
室内设计中立体构成的原理及应用

⽴体构成是从事室内设计⼯作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它是研究空间⽴体造型的学科,是室内设计的最根本要求。
下⾯YJBYS店铺为⼤家搜索整理了关于室内设计中⽴体构成的原理及应⽤,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培训⽹! ⽴体构成不仅可以合理的构成室内空间,⽽且还能给室内设计带了美感,使室内设计⽆论是强调空间艺术或是抽象的表现形式都能从形体、空间、层次上达到和谐统⼀,让室内设计表达的更深⼊,更具观赏性。
⼀、⽴体构成的原理 ⽴体构成也是⼈们常说的空间构成,它是以⼈们的视觉为基础,为物理⼒学为依据,通过⼀定的造型创造出新的艺术形态。
它主要是以点、线、⾯、体,按⽴体法则的不断变化和组合来形成空间构成的形态,以实现创造设计的价值的意义。
⽴体构成从艺术感染⼒⽅⾯可分为赋予形态以⽣命⼒、创造⽴体构成的动感、创造⽴体构成的量感、创造空间的深⼊感和丰富形态的表情等。
具体如下: 1、赋予形态以⽣命⼒ ⾃然形态的旺盛⽣命⼒给⼈以美的感受。
⽐如:含苞怒放的花朵、植物的⽣长和发芽等。
我们要从⾃然形态中去体验⽣命⼒的美好,并挖掘⽣命⼒的表现形式,巧妙的运⽤到⽴体构成的中去,加以创造,使⽴体构成具有⼀种向⽣命⼒⼀样欣欣向荣的精神⼒量,给⼈带来⽴体构成创造的美感。
2、创造⽴体构成的动感 在⽴体构成中运动着的形态往往都能吸引更多⼈的注意,运动更向征着前进和发展,虽然设计作品的造型本⾝是静⽌不动的,但要在作品静⽌的形态中体现出动的感觉,我们可以通过⼈的视觉效果上的变化,通过利⽤“渐变”⽅式体现“动”的构成,还可以依靠形体在转动、曲线的动势来体现“动”的效果,使整个设计作品更具吸引⼒。
3、创造⽴体构成的量感 形态的体量会给⼈以⼀种健康、能抵抗外部⼀切阻⼒的美感,但在实际的形态体量之外,还会给⼈⼼理上的量感,也就是形态的材质、⾊彩、光泽等都会在⼈的⼼理上产⽣轻重、⼤⼩之感,设计得好可以使⽴体构成恰到好处显⽰出形态的本质,增加设计的可观性。
肌肤的表情——当代雕塑材料的情感因素研究

Arts circle理论广角肌肤的表情——当代雕塑材料的情感因素研究文/张海鹏[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摘要】受后现代艺术浪潮的影响,观念艺术为雕塑创作理念打开了大门。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各种雕塑艺术的新型材料的出现,完美地融合了形体与观念。
于是,当代雕塑材料开始有了“温度”,有了“情感”。
人类的感觉是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感知的,注重形体塑造的传统雕塑,解决了视觉的需求,而当代雕塑则会通过材料的变化,加进了触觉和听觉甚至嗅觉的体验。
这些新的体验,离不开雕塑的“肌肤”作用。
“肌肤”一词在这里指的是雕塑的表面,“肌肤”是“活体”的特征,与冰冷的“表面”不同的是,它更有生命感和情感意味。
所以,作为“肌肤”的材料和肌理直接影响了人的感官判断和情绪。
如果说,传统雕塑更注重“内在美”,那么,当代雕塑就更多关注的是“外在美”。
【关键词】雕塑艺术;肌肤;材料;情感因素雕塑艺术是人类精神的物化形式,而材料在雕塑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到了当下,雕塑艺术对雕塑材料的拓展和运用几乎到了无所不能的程度。
在雕塑发展的过程中,材料也是相应地发展的。
对材料的运用已经从关注材料物质存在的意义转到应用技术以及社会观念和人文价值的探究上。
从雕塑艺术的发展可以看出,雕塑使用的传统材料不外乎泥土、大理石、铜、木、石膏硬质材料,早期的雕塑使用硬质的自然材料主要考虑到更好地表现雕塑的形体和便于长久保存的使用功能。
再到后来,雕塑家开始注重雕塑的肌理表现,通过塑造表面粗细、光滑度不一的肌理增加雕塑的表现力,但这也只是依附于雕塑形体之上的肌理人工塑造。
受后现代艺术浪潮的影响,观念艺术为雕塑创作理念打开了大门。
一、雕塑的材料材料与雕塑的结合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雕塑依附于材料而存在,材料因雕塑而焕发光彩。
在人类文明还不够发达的原始社会,雕塑家们就已使用石头、木材、陶土等天然材料创作出许多生动的雕塑。
此类材料伴随着雕塑艺术的产生、发展,已渐渐与雕塑融为一体,成为了雕塑的“肉身”。
室内环境中的肌理构成与肌理设计

—
—
9 4—— 家居装潢
室 内环境 中的肌理 构成 与肌理 设计
文 /潘娜 宫艺兵
肌 理与设计之间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 系 , 理是室 内空间设计不可或缺 的重 要组成 部分 。 肌 设计 师
不能将 二者 等 同而论 。肌 理构 成是理 解肌 理 、掌 握肌 理 的一 浅 层次 的 理 解 上 。 就 需 要 我 们 将 对 肌 理 的 认 识 由 肌 理 构 成 升 这
个 重 要 步 骤 ,是 学 习 与 训 练 的 过 程 。 对 肌 理 学 习 的 最 终 目的 华 为肌 理 设 计 。 是 能 够 进 行 科 学 系 统 的 肌 理 设 计 ,并 将 肌 理 设 计 应 用 到 具 体 学科之 中。
确的 目标 。总体来说 ,平面构 成中的肌理 ,主要包括 二维空 间 设 计 而 服 务 ,而 设 计 是 为 大 众 而 服 务 的 。 因此 ,肌 理 设 计 应 避 中的视 感肌理 以及二 点五维的触 感肌理 。色彩构成 中的肌理 , 免 设计师的 自娱 自乐和 自我欣赏 , 而应秉承 为他人做嫁衣 的服 在视觉肌理 效果研究 的基础之上 , 增加 了色彩 的纹 路 、 凹凸、 光 务精 神 , 使用者的精神需 求和物 质需 求作为肌理设计立 意的 将 泽 、粗糙等元素 。在立体 构成 中,肌理 所散发的空 间维度上升 出发点 ,充分尊 重肌理的艺术规律和 设计宗 旨。
科的学 习阶 段是 行之有效的 , 能够解决学生对肌理 的认知 问题 , 并使其掌握 肌理在平面 、色彩及立体空 间 中的形式 美法则。但
室内空间形态设计中的视觉肌理

总 是能够 在第 一 时间完整 地进 入到人 们 的视野 中 。
这 时 顶 棚 对 室 内空 间 形 态 的第 一 印象 和 空 间精
神 品质 的 塑 造 具 有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 这 在 中 国 古代
料 表 皮 的 凹凸不 平使 人们 产 生或 粗糙 或 光滑 等触 觉 感 受 ,得 以让肌 理 的触 觉 感在 瞬 间传 遍全 身 ,从 而形 成
一
、
室 内空 间形 态 中的视 觉肌 理 的构 成 分析
室 内 空 间 形 态 通 常 由 其 的 建 筑 结 构 、 建筑 装 饰
饰 面 、 家 具 陈设 以及 室 内绿 化 而 构 成 的 。 处 理 好 这 些 内部 元 素 组 成 的视 觉 肌 理 形 态 ,不 但 可 以丰 富 室 内空 间形 态 的 风 格 , 还 有 助 于加 强 室 内空 间形 态 的 品位 、文 化及 时 代气 氛 的展 现 。
有 大 小 和 量 度 ;而 空 间 形 态 中 的实 体 形 态 , 则 是 由 实 体 物 质 组 成 ,它 是 有 形 的 也 是 有 度 量 的 , 人 能 由
感 官 感 知 并 且 判 断 的 。而 室 内空 间形 态 研 究 的 主 体 则 以空 间形 态 中 的 实 体 形 态 为 内容 ,而 其 负 空 间 即 虚 空 形 态 的研 究 为 辅 ,包 括 建 筑 围合 出 的 各 空 间形 态 。伴 随 着 社 会 的 发 展 和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 人 们 对 室 内空 间形 态 的 要 求 也 越 来 越 高 ,作 为 其 重 要 构 成 要 素 之 一 的 视 觉 肌 理 能 否 完 美 表 达 ,对 于 室 内空 间 形态 的丰 富和 创新 起 着至 关 重要 的作用 。 肌 理 ,是指 材 料表 皮 的纹 理 、形 态和 组织 结 构等 形 成 的一 种表 皮材 质 的效 果 。人们 是 通过 感觉 和 知觉 去 感 知各 种各 样 的肌 理 形式 ,依 据人 们 的感 官感 受 , 肌 理 可 以分 为触 觉肌 理和 视 觉肌 理 。触 觉肌 理 是指 材
立体构成艺术的肌理特质及其运用

立体构成艺术的肌理特质及其运用作者:袁悦来源:《艺海》2010年第11期一、立体构成艺术的肌理内涵与特质(一)立体构成艺术的肌理内涵肌理即物体表面的纹理,在英文中是“texture”。
立体构成艺术的肌理是指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程度不同的纹理变化。
它就像事物表面的“皮肤”,在自然或人造物中,它有着各种组织结构,或平整光滑,或粗糙棘手,或轻软柔和,或浑厚坚硬。
来自物体表面的纹理变化,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立体构成艺术的肌理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语言形式,与形体、色彩一样,具有造型和表情的功能。
肌理在特定的空间环境、光线、氛围中能够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设计师可以模仿自然肌理,创造出艺术的肌理。
通常将肌理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视觉肌理通常是用眼睛可以看到,而不需用手触摸的肌理,形与色是其重要的构成因素。
如光滑的大理石、木纹所具有的视觉肌理之美。
触觉肌理是用手抚摸能体会到凹凸感的肌理。
物体由于表面结构的不同能够造成不同的手感,如棉花的肌理、麻布的肌理、芦苇的肌理是不同的。
(二)立体构成艺术的肌理特质在设计中,肌理作为一种重要的形式因素,其内涵丰富:一方面它是材料的表现形式,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先进的工艺手法创造了新材质,从而产生了各种新的肌理形态。
各种材质因表面的构造、排列、组织不同,产生了粗糙、光滑、软硬等多种特质,从而展现出丰富的形态表情。
肌理美是通过对比来实现的,如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与光滑的对比、凹凸错落的对比。
可以运用多种构成法则,发挥肌理的美感和功能,主要法则有:重复、渐变、对比、均衡、打散重构等。
材料可以大致分为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两大类,其中能够较好体现出肌理的特质与美感的有纸、金、木和土元素等。
第一种纸元素,纸是最常用的一种材料,随着时代环保意识的增强,纸的回收和合理运用成为了关注点。
纸的加工方式多样,绘制、喷洒、印染等方式可为纸张着色;刮擦、挤压、撕裂、剪裁、折叠等方式可改变纸张造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界定室内空间的表皮肌理承载着室内空间个性的表达,它以自身的特性体现着室内风格的趋向,使观者产生独特的感性认识。
对设计师来讲,表现的不仅仅是空间,更重要的是各种界定室内空间的表皮肌理,这种表皮肌理的表现力、视觉传染力以及触觉的感受,都能激发我们如何思考材料,运用材料,并尝试运用更多、更新的材料进行设计,从而挖掘其在现代室内设计表现力中的潜能,并带来更为丰富的设计表现。
关键词:空间、色彩、材料、表皮肌理
现今室内空间的设计,从色彩、造型、材料等方面着手,去除冗杂的修饰,追崇材料的表现力已成为新一代设计师们的重要课题。
在强调独立个性的当今,这种表皮肌理的表现力、视觉传染力以及触觉的感受,不仅可以赋予空间以特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明确又强烈的表达着设计师的创作观点,为空间增色。
一、室内空间表皮肌理的表现是空间给予观者对的第一印象。
材料表面的肌理是人与物体互动的媒介,换言之,就是设计师赋予物体表面的新面孔。
他诉斥着物体表面的现象,其性质就是物体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
它是展现着材料本身的实体感觉,具有材料本身的特别属性与人为加工方式表现在物体表面的感觉,同属于视觉与触觉的范畴。
材质和质感互为表里,各种材质附和着质感来表现其面貌,也透过质感来表现材质的特征。
故而,“质感”就是指物体材质所呈现在色彩、光泽、纹理、粗细、厚薄、透明度等多种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
不同材料的表面肌理给人不同的视觉、触觉和心理感受。
人以独特的视觉经验对材质的特质产生敏感的感悟和复杂的情感体验,利用直觉去体味材质充满生命意味的个性,并通过设计,综合地加以体现。
不同的材质决定了材料的特性和相互间的差异性。
可见在室内装饰材料的运用中,设计师要更多地利用材料质地的特性和差异性来创造富有个性的室内空间环境。
二、材料的组合,不仅体现了设计师的创造力,还是实现空间艺术化的最有效的手段。
要营造具有特色的、艺术性强、个性化的室内环境空间,往往需要若干种不同材料搭配组合进行表现,才能把材料本身具有的质地美和肌理美充分地展现出来。
所以,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各界面装饰在选材时,既要组合好各种材料的肌理质地,又要协调好各种材料质感的对比关系。
[1]材料的组合关系与色彩的搭配一样,存在着搭配与否的问题。
这也是针对美学营造而言,是设计师的基本功力。
从室内装饰的角度来看,材料的组合比色彩的组合更为重要、更为优先考虑。
设计师对质感的研究是要将每一种材质(如木质、金属的等等)以及同种不同材质(如木质类的胡桃木、柚木等等)逐一了解,分析其在构造组织、色泽、质地等方面的差异性,在材料的种类和材质的纹理之间去寻找不同的关系。
设计师对材料的掌握与形式的表现手法会通过对多种材料的对比和协调来展示出来,所以我们要理解材质间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差异去发现所形成的不同感应,这比单纯的视觉或触觉经验来得复杂的多。
以常见的斑马纹饰面板装饰为例,墙面或家具的贴面肌理想要达到丰富而个性化的效果,可以采用不同的拼花、拼角、裁接等手法,通过肌理的横直、走向、粗细、大小、凹凸等变化来实现组合构成关系。
[1]这种组合构成关系非常的重要,通过多种不同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对于同类材料的组合,在搭配效果上较为统一、清晰、完整。
有设计师曾说“材料的组合与混搭成就了反差美,碰撞出了全新的设计理念……”、“选材是设计的源头,是核心基础。
”故而,设计师要以材质的合理运用为依托去寻找空间丰富的肌理的变化,使设计表现生动有感染力。
就肌理本身而言,它也会主导我们设计的走向。
三、提升不同材质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的感染力,使材质与材质之间的表达上升为一种思想性,升华为一种寓意的转化,一种思想表述。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表情,可以渲染氛围,强化个性,引导人的心理。
在空间创造表现时对材料肌理的选择,应强调其象征性。
人们都有习以为常的视觉习惯,当我们看到一些物质,就会对某种材质产生相关的联想,然后引出符合人的惯性思维的另一个影像的纪录,从而产生物体的对位与联想,其具有读解、标志、概括等意义。
设计师应合理的运用这种经验,使其达到象征意义,从而引导人们把对材料的认识升华为对设计理念的理解。
1、象征性
材料的象征意义,不只有在于常见的象征性,更存在于全方位的图像向形象注入“形面上”的内容。
对图象予以简化形迹,减化样式,深化主题,美化感情的处理,使其形象化。
同时,又以生动直观的自然性、既定性发掘潜在图象形式中的内涵,使对图象的解读认识与造型的艺术审美感受性得以一致。
2、图案化
把理想中的形象和现实中的形象图案化,已不只是手段,而是一种目的,一种基于美学的根本目的,构成具有一定形、色、质的形式之美。
图案化不仅仅是追求表面浅层次的装饰效果,它删繁就简,去粗取精,形象简洁,达到高度概括的地步,能够作用于造型实现、内容表达、境界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