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的产生、发展与壮大是在引入大量的国外资本、技术、管理的条件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在江苏“九五”规划重点扶持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三大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已处于全国优先地位。长三角已逐渐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生产加工基地。江苏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对各种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电子、集成电路、机械、计算机、通讯、电气工程、自动控制、信息服务等专业更需要大量的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技术蓝领)。

“人才是最高贵的资源”。电子信息产业是以人的智力劳动为主的高技术产业,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本。这些年来,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培养了一批电子信息人才,但是这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缺口。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和满足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了解市场、适应市场、依托市场和开发市场。

一、市场调查

为了充分地了解电子信息产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掌握市场动态,提高办学的针对性、准确性和适应性,我院每年都要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进行全面、广泛的市场调研,以此作为新专业开发、老专业改造的重要依据。下表为我院在苏中、苏北8市信息产业抽样调查25家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

从表中数据不难看出,调查企业25家,人才总需求为电子信息人才需求约5014人。其中,电子信息工程2213人,自动控制455人,微电子技术748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42人,机械电子工程205人,工业设计300人,光电子技术151人,这些都是电子信息产业最急需的人才。

人才需求对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人才比例分别为:博士5%,硕士26%,

本科61%,专科只有8%。与国外相比,我国电子信息人才的缺口很大,特别是微电子、光电子、汽车电子、现代机械制造与信息服务人员(中高级软件蓝领)缺口更大。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仅苏中、苏北8市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约4.5万人,今后几年的需求将成倍增加。

二、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现状

1、人才总量严重不足

截至2003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322.8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0%,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软件业人才供需矛盾尤为突出。2003年,全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59.2万人,其中软件研发人员为15.7万人,占26.52%。而当前电子信息业发达国家技术人员的平均比例都在30%以上。我国电子信息业技术人员总量稍显不足。

2、人才层次结构不合理

(1)缺乏高端技术家和复合型人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科技人员较少,表现之一是在对科技含量要求较高的部门,人才所占比例偏低。2003年,电子制造业从业人数为322.8万人,其中雷达、电子测量仪器等高端技术部门人数都在5万以下,而人员大多集中在电子元器件、通信制造和广播电视、电子计算机这几个部门。电子元器件业有17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装配工人;通信制造、广播电视业、电子计算机各为30多万人,其中多为工人及营销系统的人员,人员整体素质较低。高端人才缺乏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大隐患。2003年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战略研讨会上,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中国载人飞船工程软件专家组成员何新贵

表示,在IT技术方面急需“软件系统分析员”和“高级软件设计师”等高端专家人才。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壮大,竞争的加剧,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也成为电子信息企业紧缺人才,也是今后各企业争相抢夺的资源。

(2)缺乏低端熟练技术工人。除高精尖专家人才外,电子信息企业还需要大批熟练操作的技术工人。目前,我国技术工人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据预测,至2005年,仅广东省技术工人缺口就有100多万,全国的需求缺口更大。以软件企业为例,很多简单的编程工作,高中学历的人只要经过专业的软件职业培训,完全可以胜任。目前,我国基础程序员非常缺乏,一些基础性工作只能由本科生和硕士生完成,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这说明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奇缺。

(3)人才地区分布不平衡。人才流向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密切。改革开放以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逐步形成了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相关专业人才不断向这些地区聚集。同时,高校毕业生大多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都市汇集,而西部地区、小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非常有限。西部原有的电子人才知识老化,新生代补充不力;东部发达地区电子信息人才资源充足,甚至有人才过剩、人才浪费现象,且这种状况仍有继续加剧的趋势。

(4)人才流动频繁。我国电子信息人才流动频繁,越是电子信息产业发达、人才需求量大的地区,人员的流动性越高。据有关调查,北京、上海一些IT业研发人员流动率达到20%左右。北京中关村地区以中小企业、

创业型企业为主,人才流动有利于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不会对中关村造成明显不利。但上海、苏州的电子信息企业主要是外商投资,而且规模和投资额度大,项目投产后,人才流动过频会对其吸引外资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另据统计表明,截至2003年底,全国约有58万人前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研究。而目前仅有15万多留学人员学成后回国工作。回归率与滞留率为1∶3,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的2∶1形成鲜明反差。2002年,美国移民局发放的20万个用于招聘科技人员的签证中,中国人占10%。另外,在华外资企业凭借一些优越条件吸引高科技人才,许多外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机构甚至成了外资企业争夺我国高层次人才的桥头堡。微软研究院150余人的研究队伍中,80%以上是中国人。

人才流失,特别是关键人才的流失已经影响到国家安全,对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在内的高科技产业的积累和再循环带来了损害,这种损害往往比一般的知识侵权更具破坏力和杀伤力。

3.人才分布相对集中

(1)考察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内部,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广播电视和计算机制造业的人数较多,其他几个行业相对较低。这种人员分布反映了电子信息行业内部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2)不同的企业类型之间,外商经济以及港澳台经济就业人数占50%以上,但就工程技术人员而言,国有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要高于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在人才总量上具有一定优势。外商以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比例低,说明我国电子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