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标准化的分类分级及编码

数据标准化的分类分级及编码
数据标准化的分类分级及编码

项目编号 INFO-115-C01

文档编号 TR-REC-018 中国科学院数据应用环境建设与服务

科学数据分类规范与分类词表

(征求意见稿)

中国科学院数据应用环境建设与服务 项目组

2009年9月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2.1国家标准类 (3)

2.2出版物类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缩略语 (8)

5 分类原则 (8)

5.1现实性原则 (8)

5.2稳定性原则 (9)

5.3持续性原则 (9)

5.4均衡性原则 (9)

5.5揭示性原则 (9)

5.6规范性原则 (9)

5.7系统性原则 (9)

5.8明确性原则 (9)

5.9扩展性原则 (9)

6 分类方法 (9)

6.1分类主题 (9)

6.2分类方法中的组配 (11)

7 编码方法 (11)

7.1码位结构 (11)

7.2编码规则 (11)

8 分类代码表 (12)

8.1标引的原则 (12)

8.2标引步骤 (12)

8.3分类标引中若干问题的处理 (13)

9 标准的使用与扩展 (14)

9.1标准的使用 (14)

9.2扩充原则 (14)

10 一致性 (14)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典型辅助主题 (15)

A.1 辅助主题1——数据获取(G) Data Get (15)

A.2 辅助主题2——数据形式(T) Data Type (15)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科学数据分类编码框架 (16)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应用示例 (27)

C.1 代码的查找示例 (27)

C.2 数据集的归类示例 (27)

前言

科学数据分类规范是对科学数据进行分类的依据,包括分类的原则与方法、分类方案等;分类代码表则是具体分类的呈现,是按照相应分类方式组织的词汇集合,是分类方案的实现。

本分类编码标准的目的在于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数据归并在一起,使之与不具有上述共性的数据区分开来,然后设定某种符号体系进行编码,使之能够进行计算机或人工识别和处理,保证科学数据得到有效的管理,并能支持高效率的查询服务。

本分类编码标准是在高层次上对科学数据的分类编码,主要针对数据的归并和信息的组织,不具体涉及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数据库的字段编码。

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数据应用环境建设与服务”项目提出。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马胜男、王卷乐、廖顺宝、孙崇亮。

科学数据分类规范与分类词表

1 范围

本规范定义了科学数据的分类方法,说明如何将科学数据分类组织为科学数据的目录,并规定了如何将科学数据映射至科学数据目录中。本标准规定了科学数据分类和编码的规则,用以保证科学数据组织、存储及交换的一致性。编码用于对科学数据库进行分类组织并建立相应的目录。

本规范的分类对象是科学数据,不同于学科、专业和行业,不能代替学科、文献、情报、图书分类及学术上的各种观点。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科学院数据应用环境建设与服务项目中对未编目的科学数据建立目录,也可按本标准修订现有科学数据目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1 国家标准类

GB/T 1472.1-1993 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森林类型

GB/T 4754-2002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

GB/T 9649-1988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GB/T 10113-2003 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

GB/T 12402-2000 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

GB/T 13745-92 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GB/T 14467-1993 中国植物分类与代码

GB/T 14467-1993 中国植物分类与代码

GB/T 15778-1995 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自然保护区

GB/T 17296-2000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

GB/T 17297-1998 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气候带和气候大区

GB/T 18207.1-2000 防震减灾术语第1部分:基本术语

GB/T 18207.2-2005 防震减灾术语第 2 部分:专业术语

GB/T 19317-2001 专题信息分类与代码

DB/T 11.1-2000 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基本类别

2.2 出版物类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资料文献分类法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四版)

SDS/T 2122—2004 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数据分类编码方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分类基本术语

3.1.1

类 category, class

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或概念的集合。GB/T 10113-2003 2.1.1

3.1.2

分类 classification

按照选定的属性(或特征)区分分类对象,将具有某种共性属性(或特征)的分类对象集合在一起的过程。GB/T 10113-2003 2.1.2

3.1.3

分类对象 objects of classifcation

被分类的事物或概念。在本标准中,广义上分类对象为科学数据,狭义上分类对象为科学数据集。可以认为科学数据集是科学数据的物理的、具体的存在形式。GB/T 10113-2003 2.1.4

3.1.4

线分类法method of linear classification

又叫层级分类法。是将分类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划分基础,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的类目,并排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GB/T 10113-2003 2.1.5 3.1.5

面分类法method of area classification

选定分类对象的若干属性(或特征),将分类对象按每一属性(或特征)划分成一组独立的类目,每一组类目构成一个“面”。再按一定顺序将各个“面”平行排列。使用时根据需要将有关“面”中的相应类目按“面”的指定排列顺序组配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复合类目。GB/T 10113-2003 2.1.6

3.1.6

混合分类法method of composite classification

将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组合使用,以其中一种分类法为主,另一种做补充的分类方法。GB/T 10113-2003 2.1.7

3.1.7

上位类category in higher level

在线分类法体系中,一个类目相对于由它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类目而言,称为上位类。GB/T 10113-2003 2.1.8

3.1.8

下位类category in lower level

在线分类法体系中,由上位类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类目。GB/T 10113-2003 2.1.9

3.1.9

同位类category in same level

在线分类法体系中,由一个类目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各类目。GB/T 10113-2003 2.1.10

3.2

数据集 data set

可以标识的数据集合。

3.3

数据集标引data set indexing

指分析数据集的内容属性及相关外表属性,并用特定语言来表达分析出的属性或特征,从而赋予数据集检索标识的过程。

3.4

类目 category item

又称类名。是一些在内容上具有共同属性的科学数据的抽象性总称。类目是数据分类编码的构成单元。

3.5

类目释义category item introduction

或者叫类目注释,是对类目的说明,用于确定类目的内容范围,指出类目之间的关系,规定需要使用的特殊分类方法。

3.6

类目表 category indexing

是根据类目之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列表,是整个分类编码的主体,是用以类分数据的依据。

3.7

小类 small type

由中类下多个分类视角划分的同位类,是扩充类的抽象上位类。

3.8

扩充类 extended type

由小类下单一视角划分的同位类。本标准中规定扩充类是要素类分类体系中最末端的分类。3.9

分类标引 classification indexing

对主题概念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转换为分类检索语言的过程。

3.10 科学数据术语

科学数据 science data

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技活动所产生的原始性、基础性数据,以及按照不同需求系统加工的数据产品和相关信息。SDS/T 2122-2004 3.1

3.10.1

科学数据的内容范围science data content area

涵盖了目前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各个专业数据中心(网)的数据,在将来,随着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推进,还会覆盖更多专业数据中心的数据。SDS/T 2122-2004 3.1.1

3.10.2

科学数据的学科范围science data range of subject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 13745-92)》中的规定,本标准所指的科学数据基本涵盖了除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之外的所有学科内容。SDS/T 2122-2004 3.1.2

3.10.3

科学数据的时间范围science data timeframe

科学数据应该以近现代的数据为主,尤其是现代科学的数据,兼顾近现代以前的数据。SDS/T 2122-2004 3.1.3

3.10.4

科学数据的地域范围science data geographical area

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产生的各种科学数据为主,兼顾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数据。SDS/T 2122-2004 3.1.4

3.10.5

科学数据分类science data classification

科学数据分类是指根据科学数据的属性或特征,将其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体系和排列顺序,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使用科学数据的过程。SDS/T 2122-2004 3.2 3.10.6

科学数据编码science data coding

科学数据编码是指在分类的基础上,给科学数据赋予有具有一定规律性、计算机容易识别与处

理的符号。SDS/T 2122-2004 3.3

3.11 编码基本术语

3.11.1

编码 coding

给事物或概念赋予代码的过程。GB/T 10113-2003 2.2.1

3.11.2

编码对象 coding objects

被编码的事物或概念。GB/T 10113-2003 2.2.2

3.11.3

编码对象集 coded set

一个元素集,它按一种编码方案映射到另一个元素集上。

示例:映射到四字母缩略语集合上的土地利用名称列表。GB/T 10113-2003 2.2.3

3.11.4

编码方案 coding scheme

将一个集合(编码对象集)中的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代码元素集)中的元素的规则汇集。元素可以是字符或字符串。GB/T 10113-2003 2.2.4

3.11.5

代码code

表示特定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或一组字符。GB/T 10113-2003 2.2.5

3.11.6

代码值 code value

代码元素 code element

将一种编码方案应用于编码对象集中的一个元素所产生的结果。GB/T 10113-2003 2.2.6

3.11.7

代码元素集code element set

将一种编码方案应用于编码对象集中的所有元素所产生的结果。GB/T 10113-2003 2.2.7

3.11.8

代码表 code list

编码对象集和代码元素集的映射关系列表。GB/T 10113-2003 2.2.8

3.11.9

代码结构 code structure

代码字符排列的逻辑顺序。GB/T 10113-2003 2.2.9

3.11.10

代码基数cardinal number of code

编制代码时所选用的代码字符的个数,如数字代码的字符为0~9,基数是10。GB/T 10113-2003

2.2.10

3.11.11

代码长度 code length

一个代码中所包含的有效字符的个数。GB/T 10113-2003 2.2.11

3.11.12

码位 position

在字符串中,可由元素占据并用序号标识的部位。GB/T 10113-2003 2.2.12

3.11.13

数字代码 numeric code

由阿拉伯数字组成的代码。为了增强直观性,有时可引入一些其它符号,如空格、“-”、“/”等。GB/T 10113-2003 2.2.13

3.11.14

字母代码 alphabetic code

由拉丁字母组成的代码。为了增强直观性,有时可引入一些其它符号,如空格、“-”、“/”等。GB/T 10113-2003 2.2.14

3.11.15

字母数字代码 alphanumeric code

由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组成的代码。为了增强直观性,有时可引入一些其它符号,如空格、“-”、“/”等。GB/T 10113-2003 2.2.15

3.11.16

无含义代码 nonsignificant code

对编码对象只起标识作用,而无任何其它附加含义的代码。GB/T 10113-2003 2.2.16

3.11.17

顺序码 sequent code

由阿拉伯数字或拉丁字母的先后顺序来标识编码对象的代码。GB/T 10113-2003 2.2.17

3.11.18

系列顺序码 alignment-sequent code

根据编码对象属性的相同或相似,将编码对象分为若干组。再将顺序码分为相应的若干系列,并分别赋予各编码对象组。在同一组内,对编码对象连续编码。必要时可在代码系列内留有空码。GB/T 10113-2003 2.2.18

3.11.19

无序码 nonsequential code

随机赋予编码对象的代码。GB/T 10113-2003 2.2.19

3.11.20

有含义代码 significant code

除对编码对象起标识作用外,还具有其它特定含义的代码。GB/T 10113-2003 2.2.20

3.11.21

缩写码 abbreviation code

按一定缩写规则取自编码对象名称中的一个或多个字符而生成的代码。GB/T 10113-2003 2.2.21 3.11.22

层次码 layer code

能反映编码对象为隶属关系的代码。GB/T 10113-2003 2.2.22

3.11.23

矩阵码 matrix code

以复式记录表的实体为基础,赋予该表中行和列的值用于构成表内相关坐标上编码对象的代码。GB/T 10113-2003 2.2.23

3.11.24

特征组合码 layer code

由表示事物属性或概念特征的基本要素的代码段按一定次序组合而成的代码。各代码段不可单独使用。GB/T 10113-2003 2.2.24

3.11.25

复合码 compound code

由若干个完整的、独立的代码组合而成的代码。可以表示编码对象的多种信息,且代码的各组成部分可单独使用。GB/T 10113-2003 2.2.25

3.11.26

等长码equal length code

在同一个代码体系中,所有编码对象的代码长度都相等。GB/T 10113-2003 2.2.26

3.11.27

校验码 checker character

可通过数学关系来验证代码正确定的附加字符。GB/T 10113-2003 2.2.27

3.12

标引深度 indexing depth

指对一个数据集所给予的全部检索标识的数量。即对该数据中具有检索意义的内容特征进行分析描述所达到的深度。

3.13

组配 combination allocation

将两个表示简单概念的类目组合成一个复合类目,用来表示一个分类表中未列出的复杂类目。

3.14

检索词 retrevial term

也叫入口词。是指用于描述数据系统中内容特征、外表特征和表达用户数据提问的专门语言的基本成分,是构成检索提问式最基本的单元。

3.15

专指度 specifity

是标引词表达数据主题的准确程度。在标引数据时选用的专指度高的标引词越多,则检索出数据的针对性也就越强,查准率就越高。

3.16

查全率 recall ratio

系统在进行某一检索时,检出的相关数据量与系统数据库中相关数据总量的比率。它反映了该系统数据库中实有的相关数据量在多大程度上被检索出来。

3.17

查准率 precision ratio

指系统在进行某一检索时,检出的相关数据量与检出数据总量的比率。它反映了每次从该系统数据库中实际检出的全部数据中有多少是相关的。

4 缩略语

UML 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RI 统一资源标识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XML 可扩展置标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LCC 小驼峰式命名法(Lower Camel Case)

5 分类原则

科学数据分类体系的每个类目都是一个特定主题,表达该主题对应学科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本标准通过科学分类体系所序列的类目,来容纳大量的科学数据集,从而成为管理数据集的工具。5.1 现实性原则

现实性原则是设置科学数据类目的客观原则。类目所代表的事物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同时还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关于该事物的科学数据集。SDS/T 2122—2004 4.4

5.2 稳定性原则

类目的设置要考虑它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是稳定的。类目的稳定性是分类编码稳定的基础,特别是大类的稳定性尤为重要。保证类目的稳定性,就必须使用稳定的因素作为类目划分的标准,同时,提高类目的可延展性或兼容性,也是提高类目稳定性的措施之一。GB/T 7027-2002 5.1

5.3 持续性原则

为保证分类编码标准的稳定性,设置类目时应以发展的眼光,有预见性地为某些有强大生命力的新事物编列必要的类目,或留出分类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余地。这要求分类编码编制时,应充分参考各行业部门的科学数据,对一些新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由此对科学数据生产产生的影响,作预测性研究。GB/T 7027-2002 5.3

5.4 均衡性原则

这是指分类表中类目应均衡展开,使分类类目长度不致相差悬殊,以方便使用。其控制的办法是在大类、二级类及三级类的范围内,对某些类目采取突出列类法,以提高其级位而取得较短号码。此外,还采用类组的形式将某些学科或主题概念合并列类。这样就使分类表中类目的展开能防止某些局部过于概括或过于详细,使其比较均衡。SDS/T 2122—2004 5.1.4

5.5 揭示性原则

分类和编码应尽可能反映科学数据集的内容、对象和属性特点,以便于检索使用,为深入分析科学数据集的关联和映射关系提供便利。这要求分类编码编制时,在延用学科主题和数据对象主题等主分类的基础上,采用混合分类法,选择最能揭示科学数据集特征的辅助分类,标识数据集的多维刻面。

5.6 规范性原则

所使用的语词或短语能确切表达类目的实际内容范围,内涵、外延清楚;类名采用科学、规范、通用的术语或译名;在表达相同的概念时,做到语词的一致性;在不影响类目涵义表达的情况下,保证用语的简洁;每个类目都要有专指的检索意义。此外,类目涵义以及与他类目的关系,必要时还需通过类目体系和类目注释加以说明或限定。SDS/T 2122—2004 5.1.5

5.7 系统性原则

分类体系从总到分的结构,是指类目的层层划分、层层隶属要有严密的秩序,每一次划分应有单一、明确的依据。类目的排列必须依据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概念逻辑和知识分类原理,遵循最大效用原则,将分类法中的全部类目系统地组织起来,形成具有隶属和并列关系的秩序井然的类目体系,以揭示出科学数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人们有系统地、方便地、有效地查询一个领域和专业范围的科学数据创造条件。SDS/T 2122—2004 5.1.7~5.1.8

5.8 明确性原则

同位类间应界限分明,非此即彼,这对分类标引和检索都是必要的。当类目名称不能明确各自的界限时,可用注释来加以明确。类目注释的编排位置要求,对一个类目进行注释时,放在所要注释的类目之下;对一组类目进行注释时,放在所要注释的那组类目之前,或者放在所要注释的那组类目中排在最前的那个类目之下。SDS/T 2122—2004 5.1.6

5.9 扩展性原则

延用科学数据集的每一刻面采用线分类法的过程中,由一个上位类划分出来的一组下位类的外延之和应等于上位类的外延,以保证类列的完整。当不可能全面列举或无须全面列举所有类目时,一般在类列的最后编制“其他”类,用以容纳尚未列举的内容。SDS/T 2122—2004 5.1.10

6 分类方法

6.1 分类主题

6.1.1 学科主题

学科主题作为科学数据集的主分类刻面,采用门类、亚门类二级分类(表1)。

根据目前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数据资源规划的整体要求,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未来科学数据发展的需求,着眼于实用,将科学数据分类划分为理化数据、地球科学、生物与生命科学、天文与空间科学、材料科学、能源与环境科学6个门类。亚门类的划分主要依据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中专业数据库的建设情况,结合学科主题,合理划分与归并,共设置20个亚门类。具体设置见表1。

表 1 学科主题分类

门类

代码

亚类

代码

理化数据 C

基础化学 CF

应用化学 CA

化学物质 CM

理化性能及分析 PP 地球科学 G 地表过程与人地关系 LH

典型区域 TR

日地系统与空间环境 SE

地球系统 ES 对地观测 EO 生物与生命科学 B

动物 AN

植物 PL 微生物 MO

典型环境生物 TB

天文与空间科学 A

天文 AS

空间环境 SE

材料科学 M 材料 MA

光学系统 OS

纳米 NA 能源与环境科学 E 天然气水合物 GH

新能源及环保 NE

常规能源 GE

6.1.2 数据对象主题

数据对象指科学数据在学科主题下所反映的对象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对象空间区域、对象研究领域、对象专业学科等。基于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各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基础,根据数据对象涉及的领域问题的相对独立性,进行类目划分和设置,划分大类和中类。

——大类和中类的确定主要参考专题数据库现有科学数据基础和数据涉及的领域问题进行类目设置,在保证使用习惯和建设便利的前提下,可以沿用较为成熟的,也可以根据持续发展的需要作出新类目设置、类目归并等调整;

——大类和中类的设置既要保持相对稳定性,又要有一定的动态性,及时反映科学的发展; ——大类和中类划分时力求全面,使由一个上位类划分出来的一组下位类的外延之和等于上位类的外延,以保证类列的完整。当不可能全面列举或无须全面列举所有类目时,可以在类列的最后编制“其他”类,用以容纳尚未列举的内容。 6.1.3 辅助主题

辅助主题是在数据对象主题下,根据数据属性的多维特征,定义的辅助分类主题。 ——辅助分类主题可以采用本标准推荐的辅助主题,也可以结合学科数据特点自定义。 ——在一套分类体系中,辅助主题应有且仅有一个。

——自定义的辅助主题需要在分类子体系中进行说明。辅助主题说明应包括但不限于辅助主题名称、辅助主题说明。

——辅助主题的分类代码表由类目名称、代码和类目说明组成。

——本标准中推荐附录A(资料性附录)中的辅助主题及其对应的分类与代码。

6.2 分类方法中的组配

随着科学的发展及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科学数据的交叉性也越来越突出。为了更准确全面地标引科学数据,又能简化类目的设置,在本标准中引进了组配的技术方法。所谓组配,就是在标引和检索时,通过分类的类目之间的组配,并通过类目与类目的逻辑组合来表达和描述科学数据内容主题与概念的技术措施。组配方法增强了利用本标准标引时揭示科学数据内容的能力。

采用组配分类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克服体系分类法的列举式列类方法所造成的不能无限容纳概念的局限性,以及类目的单线排列方式所造成的“集中与分散”的矛盾。使用组配分类法,既可以从很高的专指度上来标引一个数据集,也可以从很高的专指度或较低的任何专指度以及从多种角度查到那个数据集。组配分类法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组配分类法的分类标识是散组式的(到标引时才将其组配起来),组合的,可分拆的,其中诸因素可以变换位置的。因此,普遍采用组配方法给分类检索语言带来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增强数据聚类的灵活性,增加数据检索的入口,并取得检索系统轮排的效能。

7 编码方法

7.1 码位结构

本标准分类代码设计为9位混合码。码位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图 1 码位结构

门类为1位英文字母代码,亚门类为2位英文字母代码,大类为2位英文代码,中类为2 位数字代码,小类为2位数字码的“辅助主题分类代码”。采用线分类按门类、亚门类、大类、中类的从属关系顺序编码。具体见表2。

表 2 码位设计

码位 1 2 3 4 5 6 7 8 9

分类门类亚门类大类中类小类

7.2 编码规则

7.2.1 总体原则

代码编制应采用以下基本方法,本着适用、常用、易理解的原则,灵活编制。

——整体编码是数字字母混合码,采用等长码。

——如在一个类目下,没有分出更详细的子类目,则用阿拉伯数字“0”补齐对应码位;

——本标准的门类、亚门类不能扩充,大类和中类可以扩充。

——本标准附录B(资料性附录)给出了地表过程与人地关系的完整分类编码体系,用以示例科学数据分类与编码的具体方法。

7.2.2 字母代码编制原则

——门类、亚类、大类均采用字母代码;同位类字母代码不应重复;

——类目名称英文首字母,适用于类目英文名称由多个单词组成的;比如,空间环境(Space Environment, SE),对地观测(Earth Observation, EO),地表过程与人地关系(Landsurface process and Human-land),典型环境生物(Typical Environment Biology, TB)。

——类目名称英文缩写,适用于类目英文名称仅包括一个单词的;一种方法是采用单词首2字母,比如,动物(Animal, AN),天文(Astronomy, AS);第二种方法是采用单词分段首字母,比如,微生物(Microorganism, MO);第三种方法是采用单词首字母+D(Data的首字母),比如,环境(Environment, ED)。

7.2.3 数字代码编制原则

——中类、小类采用2位码位的数字代码,每个亚类下的中类采用从01开始重新编号的顺序码。

——中类和小类中的“其他”类编码定为“99”,以满足代码扩充的需要。

8 分类代码表

8.1 标引的原则

8.1.1 以科学数据的学科属性为主要标准

标引首先以其内容的学科主题为主要标准,只有在不适于以学科或专业属性为区分标准时才考虑其他方面的性质。

8.1.2 掌握分类法的系统性、等级性和逻辑性

凡能归入某一类目的科学数据,必带有其上位类的属性。也就是说,凡能归入某一类的科学数据,一定也能归入其上位类。

8.1.3 保持同类科学数据相对集中

将内容相同的科学数据集中归入同一类目,而不要分散于有关各类。对于个别难以确定类属的主题,可以通过讨论,建立分类规范文档,人为地将其集中到某类。

8.1.4 标引必须符合专指的要求

要将科学数据分入恰如其分的类,而不能分入范围大于或小于实际内容的类目。要区分综合性与专业性的科学数据内容,不要将专业性的科学数据归入综合性类。

8.1.5 入“其他”类原则

在分类法中,有些类的子目并非完全列举。未列举子目的主题有时设一“其他”类加以概括。因此,当主题在分类法中找不到为它专列的相应类目,但可以判断它是某一类目的同位类时,即可分入与其同位的“其他”类,只有在未设“其他”类时,才能分入上位类。所以,入“其他”类优先于入上位类。

8.1.6 不能单凭科学数据名称分类

在使用本标准时,应对数据内容认真进行分析,之后再确定应该归入哪一类。要防止简单地仅从数据集的名称就得出内容的现象。

8.1.7 正确处理单主题、多主题科学数据的分类

多主题的数据集的分类,要充分利用组配的技术,充分揭示数据集的内容。

8.2 标引步骤

8.2.1 科学数据的内容分析

对科学数据的各种特征进行分析,掌握其内容特征(事物、问题、研究对象、论域等概念)和外部特征(理论、方法、手段、过程、地理、时间等概念),确定内容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以使科学数据分类达到反映充分、归类准确的目的。

8.2.2 查表归类

根据科学数据所反映的内容特征、外部特征以及主题概念之间的关系,依据类目表、通用表及其有关注释要求,找到主要分类类目,按照需要再合理配以相应组配分类类目。

8.2.3 标注分类类目

将代表科学数据内容的概念并已严格组配好的相应分类类目,标注在数据的规定位置。

8.2.4 复核

由专人或标引人员相互间对标引的准确性、深度和专指度进行校对和审核,以保证分类标引的质量。

8.3 分类标引中若干问题的处理

8.3.1 没有单独列类的主题概念如何确定类目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数据分类与编码力求完整,但不可能穷举所有主题概念,如果某一个单一的主题概念在分类编码表中没用直接对应的类目,当其同位类下有其他类目时,该主题概念入其他类,如果没有其他类,则归入最相近的同位类或能概括该主题概念的上位类中。

如果在分类编码表中找不到同位类,则根据该主题概念的隶属关系确定类目。

8.3.2 综合性科学数据的分类

各类综合性科学数据依据研究对象、主要的应用领域、应用的理论方法和学科的渊源关系归入相关的类目。

8.3.3 新学科新主题科学数据的分类

——衍化分化生成的科学数据,一般情况下归到最近的上位类。

——交叉形成的新学科新主题如果内容隶属的重点不突出,则应用两个学科主题组配。否则归入重点隶属的主题类目进行分类标引。

——没有明显继承和交叉关系的新学科新主题归入相近类目或归入能概括该主题的上位类目。

8.3.4 组配技术的使用

在科学数据的分类过程中,组配技术是利用分类表中已经存在的表达简单主体概念的类目,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一个复合类目,用来表达分类表中没有的复杂的概念。对科学数据进行标引,利用组配技术可以提高描述科学数据内容的能力,提高科学数据类目的细分程度,规范类目共性区分标准和组合类目的规律性,提高分类标引和检索数据的效果。

(1) 科学数据的分类中组配技术应用可以分为:

——交叉组配:系指2个或2个以上具有概念交叉关系的类目所进行的组配,其结果表达一个专指概念。

——方面组配:系指一个表示事物的类目和另一个表示事物某个属性或某个方面的类目所进行的组配,其结果表达一个专指概念。

(2) 在组配标引时优先考虑交叉组配,然后考虑方面组配;参与组配的类目必须是与主题概念关系最密切、最邻近的类目,以避免越级组配;组配结果要求所表达的概念清楚、确切,只能表达一个单一的概念;如果无法用组配方法表达主题概念时,可选用最直接的上位类或相关类标引。

(3) 类目之间组配技术使用的要点包括: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类号连接在一起;

——组配技术的表达方式是通过组配符号“”

——科学数据内容的主题之间具有并列关系、比较关系时直接用相关类目组配;

——当采用组配技术对科学数据内容新主题进行标引时,组配的类目要选择最恰当的类目级别;

——如果类目下有注释,应首先按照注释的要求进行分类标引,不能随意使用组配技术;

——组配的类目只能在同一亚门类下选择,不得跨亚门类组配。

9 标准的使用与扩展

9.1 标准的使用

9.1.1 数据汇交时标准的使用

数据汇交时应按照本标准的分类和编码规则组织建立统一的数据系统结构和编码体系,并可按照分类体系组织数据目录。具体使用方法见附录C(资料性附录)。

9.1.2 数据整合时标准的使用

在应用于数据整合时,可按照本标准的分类对参与整合的数据进行统一组织;采用本标准的编码规则实现整合后数据系统应满足数据分类编码的唯一性及其要素与属性之间对应的一致性。

9.2 扩充原则

9.2.1 允许扩充的范围

本标准的门类、亚门类不允许扩充;大类、中类和小类和扩充类的名称可以扩充,但码位长度不能扩充。

9.2.2 允许扩充的条件

确认本标准中不含拟扩充的类型时才可以进行扩充,所扩充类目应符合本标准第6章的要求。

9.2.3 扩充方法和要求

——扩充类的内涵必须在其上位类(中类)的范畴内;

——各个专业在设置扩充类时,要保持视角的一致性。同一级分类中,必须保持相同的视角。

——扩充类应当归入相应的中类,且具有向上递归惟一性。

——扩充类的代码应具有惟一性,不得与已有代码重复。

10 一致性

任何声明与本标准相一致的数据、软件和标准都必须通过本标准附录A抽象测试套件所描述的全部要求。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典型辅助主题

本标准中推荐以下2种典型的辅助主题及其对应的分类与代码

A.1 辅助主题1——数据获取(G) Data Get

数据获取主题指科学数据的获取方式和获取来源,其辅助主题代码为“G”,表3中列出了依据数据获取主题进行的小类划分和代码。

表 A.1 数据获取主题分类

数据获取主题类型代码说明

通过实验、试验获取的数据

实验/试验 01

调研/勘测/采样 02 通过调研、勘测、采样等方法获取的数据

专利 03

专利信息与记录

电子文件形成存储的学术期刊,或摘录于学术期刊的信息、数据或期刊 04

模型、方法。

电子文件形式存储的非期刊及年鉴类文件、著作和图件等,或摘录文献 05

于文献的信息、数据。

电子文件形式存储的年鉴,或来源于年鉴的统计信息、数据。

统计/年鉴 06

基于原始数据,采用模型、方法通过模拟、计算,获得的信息、数模拟 07

据。

利用陆基传感器、探测器等获取的影像、数据。

陆基观测 08

利用航空、航天等飞行器载探测器获取的影像、数据。

遥测/遥感 09

电子文件形式存储的历史文献和图件,或中获取的信息及数据。

历史记录 10

……

A.2 辅助主题2——数据形式(T) Data Type

数据形式主题指科学数据本身的表达形式与数据格式,其辅助主题代码为“T”,表4中列出了依据数据形式主题进行的小类划分和代码。

表 A.2 数据类型主题分类

数据类型主题类型代码说明

文本格式或其他相应格式存储的数据。

文档 01

遥感影像、图片等常用格式存储的数据。

影像 02

数字化地图、电子地图等常用格式存储的数据。

地图 03

数学方法的数学表达式及其说明,或工具化的模拟软件或构件。

模型 04

数据表常用格式存储的数据。

表格 05

观测过程记录、实验过程记录等常用格式存储的视频数据。

视频 06

观测过程记录、实验过程记录等常用格式存储的视频数据。

音频 07

服务 08

基于Web发布的、外部用户可调用的各类数据处理与加工资源。

可离线运行的数据处理与加工资源。

工具 09

……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科学数据分类编码框架

根据本标准第5章确定的分类原则和6.1.1和6.1.2部分给出的分类方法,以下给出科学数据中地球科学>地表过程与人地关系在科学数据分类体系中的位置,以及大类、中类和小类的分类和编码表。其中,地球科学>地表过程与人地关系共分为地理背景、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典型区域人地系统数据和全球层次人地系统数据等7个大类;地理背景分为13个中类,人口分为8个中类,社会经济分为14个中类,资源分为7个中类,环境分为4个中类,典型区域人地系统数据分为8个中类,全球层次人地系统数据分为9个中类,合计63个中类;共分为338个小类。

表 B.1 科学数据分类编码框架

门类代

码亚门类代

大类代

中类代

小类代

总代码

理化数据C基础化学CF

工程化学CA

化学物质CM

理化性能及分析PP

地球科学G地表过程与人地

关系LH 地理背景GB地形地貌(中国1:1 000000地貌图

编辑委员会审定的《中国1:1 000 000

地貌图制图规范》(科学出版社1989

年版))

01 平原01 GLHGB0101

台地02 GLHGB0102

丘陵03 GLHGB0103

山地04 GLHGB0104 气候(《气象资料共享系统建设气象

数据分级与分类(草案)》2002年8

月)

02 高空气象资料01 GLHGB0201

地面气象资料02 GLHGB0202

气象辐射资料03 GLHGB0203

海洋气象资料04 GLHGB0204

农业气象资料05 GLHGB0205

冰雪圈资料06 GLHGB0206

大气化学与大气物理资料07 GLHGB0207

水文气象资料08 GLHGB0208

日地物理资料09 GLHGB0209

分析资料10 GLHGB0210

气象灾害资料11 GLHGB0211

历史及替代资料12 GLHGB0212

土壤与植被资料13 GLHGB0213

雷达资料14 GLHGB0214

16

码码码码码

卫星资料15 GLHGB0215

植被(侯学煜等. 1:1000000中国植被图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260)03 针叶林01 GLHGB0301

针阔叶混交林02 GLHGB0302 阔叶林03 GLHGB0303 灌丛04 GLHGB0304 草原05 GLHGB0305 草丛06 GLHGB0306 草甸07 GLHGB0307 栽培植被08 GLHGB0308 高山植被09 GLHGB0309 荒漠10 GLHGB0310 无植被地段11 GLHGB0311 沼泽12 GLHGB0312

土壤(《GB/T 17296-2000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该标准已被2009版替代,目前未见单行本)04 铁铝土01 GLHGB0401

淋溶土02 GLHGB0402 半淋溶土03 GLHGB0403 钙层土04 GLHGB0404 干旱土05 GLHGB0405 漠土06 GLHGB0406 初育土07 GLHGB0407 半水成土08 GLHGB0408 水成土09 GLHGB0409 盐碱土10 GLHGB0410 人为土11 GLHGB0411 高山土12 GLHGB0412

水系05 河流01 GLHGB0501

湖泊02 GLHGB0502

水库03 GLHGB0503

沼泽04 GLHGB0504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人地关系主题数据库”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分类面积(分省))06 城镇01 GLHGB0501

农村居民点02 GLHGB0502 独立工矿用地03 GLHGB0503 盐田04 GLHGB0504 特殊用地面积05 GLHGB0505

境界07 国家境界01 GLHGB0701

17

码码码码码

省级行政区境界02 GLHGB0702

县级行政区境界03 GLHGB0703

村级行政区境界04 GLHGB0704

区划08 农业区划01 GLHGB0801

生态区华02 GLHGB0802

水资源区划03 GLHGB0803

旅游资源区划04 GLHGB0804

湿地(牛振国, 宫鹏, 程晓等. 2009. 中国湿地初步遥感制图及相关地理特征分析. 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 39(2): 188-203)09 滨海湿地01 GLHGB0901

内陆湿地02 GLHGB0902 人工湿地03 GLHGB0903

沙漠10 流动沙地01 GLHGB1001

半流动沙地02 GLHGB1002

半固定沙地03 GLHGB1003

固定沙地04 GLHGB1004

戈壁05 GLHGB1005

盐碱地06 GLHGB1006

冰川(冰川的分类

https://www.360docs.net/doc/918942210.html,/look.asp?id=44)11 山谷冰川01 GLHGB1101

冰斗冰川02 GLHGB1102 悬冰川03 GLHGB1103 平顶冰川04 GLHGB1104 高山冰帽05 GLHGB1105 再生冰川06 GLHGB1106 山麓冰川07 GLHGB1107 多年雪堆或雏冰川08 GLHGB1108

冻土(《GB50324-2001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3.1.1部分)12 多年冻土01 GLHGB1201

隔年冻土02 GLHGB1202 季节冻土03 GLHGB1203

积雪(MODIS冰雪数据产品参考规范(讨论稿))13 积雪01 GLHGB1301

冰川02 GLHGB1302 海冰03 GLHGB1303 湖冰04 GLHGB1304

人口PD 人口数量01 00 GLHPD0100 素质(文化程度)。02 00 GLHPD0200

年龄03 00 GLHPD0300

18

码码码码码

性别04 00 GLHPD0400

人口出生、死亡05 00 GLHPD0500

民族宗教06 00 GLHPD0600

劳动力07 00 GLHPD0700

就业状况08 00 GLHPD0800

社会经济SE 综合经济(人地系统主题数据库建设

与服务申报书)01 综合数据01 GLHSE0101

财政数据02 GLHSE0102 贸易数据03 GLHSE0103 投资数据04 GLHSE0104 人民生活数据05 GLHSE0105 居民消费数据06 GLHSE0106

农业经济(人地系统主题数据库建设与服务申报书)02 耕地01 GLHSE0201

农业机械拥有量02 GLHSE0202 农林牧渔业产值03 GLHSE0203 主要农产品产量04 GLHSE0204 水利设施与除涝治碱05 GLHSE0205 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06 GLHSE0206 国营农场基本情况07 GLHSE0207

工业经济(人地系统主题数据库建设与服务申报书)03 工业企业单位数01 GLHSE0301

总产值02 GLHSE0302 产量03 GLHSE0303 主要经济指标04 GLHSE0304 财务指标05 GLHSE0305 原材料及能源消费06 GLHSE0306 固定资产07 GLHSE0307 流动资金08 GLHSE0308 产品销售收入09 GLHSE0309 利税10 GLHSE0310 成本11 GLHSE0311 综合能源消费12 GLHSE0312

城市经济(人地系统主题数据库建设与服务申报书)04 人口01 GLHSE0401

土地02 GLHSE0402 劳动力与就业03 GLHSE0403 综合经济04 GLHSE0404 农产品05 GLHSE0405

19

行业分类标准

行业分类标准 根据现行统计指标体系的要求,需照国家统计局行业划分标准进行区别归类。 1.农林牧渔业:指对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活动、林木的培育和种植、木材和 竹材的采运、为获得各种畜禽产品而从事的饲养活动、海洋和内陆水域养殖和捕捞活动及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等。含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五个次级行业。 关键词:种植、培育、养殖、饲养、捕捞、畜牧等。 2.采矿业:指对固体(如煤和矿物)、液体(如原油)或气体(如天然气)等自然产生的矿物的采掘。包括地下或地上采掘、矿井的运行,在矿址或矿址附近从事的旨在加工原材料的所有辅助性工作,以及使原料得以销售所需的准备工作。含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矿采业六个次级行业。 关键词:开采、选矿、钻探等。 3.制造业: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包括动力机械制造、手工制作以及产品的批发销售、零售等活动。含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家具、医药橡胶、塑料制造等31个次级行业。只要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作;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

关键词:厂、加工、制造、印刷、修理等。 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是指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电力、热能、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及污水的净化、处理等活动。含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次级行业。 关键词:发电、供电、供热、燃气、自来水、污水处理等。 5.建筑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建筑物内的各种设备的安装、装饰,工程准备、施工设备服务等活动。含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四个次级行业。 关键词:建筑、施工、架线、安装、装饰、装修等。 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指铁路、公路、水上、航空、管道运输、城市公共交通、装卸搬运,货物仓储、以仓储为主的物流配送,国家邮政局系统提供的邮政服务等活动。含铁路运输等九个次级行业。原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忠,通信业归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其余全部归入本行业。 关键词:物流、运输、客运、公路管理、公交、出租车、轮渡、港口、航空、 机场、装卸、搬运、配送、快递、邮政等。 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指通过电缆、光缆、无线电波、互联网等传输的通信、信息、电信服务和广播电视传输服务,计算机系统和软件服务等活动。含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三个次级行业。

汽车分类国家标准

道路上行驶的汽车造型和性能特征等千差万别,如何区别这些汽车?一般来讲,根据新的汽车分类国家标准(gb9417-89)就可方便地区分车型。中国汽车划分为8大类: 1.载货汽车:依公路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ga)划分为:微型货车(ga≤1.8吨)轻型货车(1.8吨<ga≤6吨)中型货车(6.0吨<ga≤14吨)重型货车(ga>14吨) 2.越野汽车:依越野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ga)划分为:轻型越野汽车(ga≤5吨)中型越野汽车(5.0吨<ga≤13吨)重型越野汽车(13<ga≤24吨)超重型越野汽车(ga>24吨) 3.自卸汽车:依公路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ga)划分为:轻型自卸汽车(ga≤6吨)中型自卸汽车(6.0吨<ga≤14吨)重型自卸汽车(ga>14吨)矿山自卸汽车; 4.牵引车:半挂牵引车、全挂牵引车; 5.专用汽车:厢式汽车、罐式汽车、起重举升汽车、仓棚式汽车、特种结构式汽车、专用自卸汽车; 6.客车:依车长(l)划分为:微型(l≤3.5米)轻型(3.5米<l≤7米)中型(7米<l≤10米)大型客车(l>10米)和特大型客车;中大型客车又可分为城市、长途、旅游及团体客车,特大型客车指铰接和双层客车;

7.轿车:依发动机排量(v)划分为:微型轿车(v≤1升)普通轿车(1升<v≤1.6升)中级轿车(1.6升<v≤2.5 升)中高级轿车(2.5升<v≤4升)高级轿车(v>4升) 8.半挂车:依公路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ga)划分为:轻型半挂车(ga≤7.1吨)中型半挂车(7.1吨<ga≤19.5吨)重型半挂车(19.5<ga≤34吨)超重型半挂车(ga>34吨)本站点车型定义与分类本网站主要收集小型客车, 如各种轿车, 轻型越野汽车, 微型 货车, 微型客车。在中国,根据公安部的车辆分类标准,小型客车的共分为四类, 即:·小轿车、越野车、旅行车、轻型小客车·本站点即主要采用这种分类办法。·本站点还同时收录适宜家庭使用的小型货车(皮卡, pickup), 归类为小货车每辆车属于哪一种车型,请参阅该车的行驶证(不是司机驾驶证)正页第5行均已标明。·小轿车举例:桑塔纳,宝马,奥迪等;夏利、奥拓属于小轿车。切诺基小客车在北京行驶按照小轿车进行管理, 但是这里归类为越野车·越野车包括国产吉普和进口吉普等型号, 以及其它品牌越野车·旅行车举例:松花江、昌河、长安、大发、柳州五菱、天津华利等属于7座以下旅行车·轻型小客车指凯特、海玉、中联等类型的小客车,中华子弹头也属于轻型小客车, 小客车的分类似有难以界定,主观上也归并到旅行车一类·小货车,如小轿车旅行轿车station wagon 小轿车厢式轿车旅行车吉普车jeep等越野汽车越野车厢式货车小货车轻型小货车pickup 小货 车国汽车分类标准中国汽车分类标准(gb9417-89)将汽车分类为8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13745-2009)

目次 目次............................................................. 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1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学科分类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学科分类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学科分类代码体系的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编码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7学科分类代码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110 数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130 力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140 物理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150 化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160 天文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170 地球科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180 生物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190 心理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210 农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220 林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230 畜牧、兽医科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240 水产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310 基础医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320 临床医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330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340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350 药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360 中医学与中药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410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错误!未定义书签。413 信息与系统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416 自然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420 测绘科学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430 材料科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440 矿山工程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450 冶金工程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460 机械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470 动力与电气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480 能源科学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490 核科学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内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国内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一)国家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国家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字拼音字母构成,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 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号和标准发布年代号(四位数组成,示例如下: 强制性国家标准 推荐性国家标准 国家实物标准(样品),由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编号,编号方法为国家实物标准代号(为汉字拼音大写字母"GSB")加《标准文献分类法》的一级类目、二级类目的代号及二级类目范围内的顺序、四位数年代号相结合的办法,如: (二)行业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1、行业标准编号 行业标准代号由汉字拼音大写字母组成。行业标准的编号由行业标准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及标准发布年代号(四位数)组成,示例如下: (1)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

(2)推荐性行业标准编号 2、行业标准代号 由国务院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其所管理的行业标准范围的申请报告,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确定并正式公布该行业标准代号。已正式公布的行业代号见表。 序号行业标准行业标准代号序号行业标准名称行业标准代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教育 医药 煤炭 新闻出版 测绘 档案 海洋 烟草 民政 地质安全 公共安全 汽车 建材 石油化工 化工 石油天然气 纺织 有色冶金 黑色冶金 电子 广播电影电视 铁路运输 民用航空 林业 JY YY MT CY CH DA HY YC MZ DZ GA QC JC SH HG SY FZ YS YB SJ GY TB MH LY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金融系统 劳动和劳动安全 民工民品 核工业 土地管理 稀土 环境保护 文化 体育 物资管理 城镇建设 建筑工业 农业 水产 水利 电力 航空 航天 旅游 商业 商检 包装 气象 卫生 JR LD WJ EJ TD XB HJ WH TY WB CJ JG NY SC SL DL HB QJ LB SB SN BB QX WS

国家行业分类标准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

014 0140 中药材的种植指主要用于中药配制以及中成药加工的药材作物的种植。 02 林业 021 林木的培育和种植 0211 育种和育苗 0212 造林指在荒山、荒地、沙丘和退耕地等一切可以造林的土地上进行的林木和竹子 的种植活动和恢复森林的活动。 0213 林木的抚育和管理指为促进林木生长发育,在林木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的促进林木生长发育的 措施活动。 022 木材和竹材的采运指对林木和竹木的采伐,并将其运出山场至贮木场的生产活动。 0221 木材的采运 0222 竹材的采运 023 0230 林产品的采集指在天然森林和人工林地进行的各种林木产品和其他野生植物的采集等活 动。 03 畜牧业指为了获得各种畜禽产品而从事的动物饲养活动。 031 0310 牲畜的饲养指对牛、羊、马、驴、骡、骆驼等主要牲畜的饲养。 032 0320 猪的饲养 033 0330 家禽的饲养 034 0340 狩猎和捕捉动物指对各种野生动物的捕捉以及与此相关的活动。 039 0390 其他畜牧业 04 渔业 041 海洋渔业 0411 海水养殖指利用海水对各种水生动植物的养殖活动。 0412 海洋捕捞指在海洋中对各种天然水生动植物的捕捞活动。 042 内陆渔业 0421 内陆养殖指在内陆水域进行的各种水生动物的养殖。

092 贵金属矿采选指对在地壳中含量极少的金、银和铂族元素(铂、铱、锇、钌、钯、铑)矿 的采选活动。 0921 金矿采选 0922 银矿采选 0929 其他贵金属矿采选 093 稀有稀土金属矿采选指对在自然界中含量较小,分布稀散或难以从原料中提取,以及研究和使 用较晚的金属矿开采、精选活动。 0931 钨钼矿采选 0932 稀土金属矿采选指镧系金属及与镧系金属性质相近的金属矿的采选活动。 0933 放射性金属矿采选指对主要含钍和铀的矿石开采,以及对这类矿石的精选活动。 0939 其他稀有金属矿采选指对稀有轻金属矿、稀有高熔点金属矿、稀散金属矿,以及其他稀有金属矿 的采选活动。 10 非金属矿采选业 101 土砂石开采 1011 石灰石、石膏开采指对石灰、石膏,以及石灰石助熔剂的开采活动。 1012 建筑装饰用石开采指通常在采石场切制加工各种纪念碑及建筑用石料的活动。 1013 耐火土石开采 1019 粘土及其他土砂石开采指用于建筑、陶瓷等方面的粘土开采,以及用于铺路和建筑材料的石料、石 渣、砂的开采。 102 1020 化学矿采选指对化学矿和肥料矿物的开采。 103 1030 采盐指通过以海水(含沿海浅层地下卤水)为原料晒制,或以钻井汲取地下卤水, 或注水溶解地下岩盐为原料,经真空蒸发干燥,以及从盐湖中采掘制成的以氯化 钠为主要成分的盐产品的开采、粉碎和筛选活动。 109 石棉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指对石棉、石墨、贵重宝石、金刚石、天然磨料,以及其他矿石的开采。 1091 石棉、云母矿采选

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学科分类与代码 共设5个门类、58个一级学科、573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 学科分类代码是基于一定原则对现实科学体系按其内在联系加以归类并以符合逻辑的排列形式表述出来且赋予代码的一种学科。《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是科学发展、教育、科技统计、学科建设等方面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鉴于学科分类在科学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联合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际组织与世界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学科分类体系标准化工作,纷纷制定相应的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 《学科分类与代码》使用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disciplines。 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学科的分类与代码。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科技统计。 本标准的分类对象是学科,不同于专业和行业,不能代替文献、情报、图书分类及学术上的各种观点。 3. 相关术语: 3.1 学科: 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3.2 学科群: 学科群是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学科。每个学科群包含了若干个分支学科。 4. 分类原则: 4.1 科学性原则: 根据学科研究对象的客观的、本质的属性和主要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联系,划分不同的从属关系和并列次序,组成一个有序的学科分类体系。 4.2 实用性原则: 对学科进行分类和编码,直接为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研经费、科技人才、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统计和管理服务。 4.3 简明性原则: 对学科层次的划分和组合,力求简单明了。 4.4 兼容性原则: 考虑国内传统分类体系的继承性和实际使用的延续性,并注意提高国际可比性。 4.5 扩延性原则: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具有高度动态性特征,应为萌芽中的新兴学科留有余地,以便在分类体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得到扩充和延续。 4.6 唯一性原则: 在标准体系中,一个学科只能用一个名称、一个代码。 5. 分类依据: 本标准依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目标等五方面进行划分。 6.编制原则: 6.1 本标准所列学科应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展开有效的活动;有关专著和出版物的问世等条件。

国家标准编号、名称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国家标准编号、名称 1. YBB00032005-2015 钠钙玻璃输液瓶 2. YBB00012004-2015 低硼硅玻璃输液瓶 3. YBB00022005-2-2015 中硼硅玻璃输液瓶 4. YBB00332002-2015 低硼硅玻璃安瓿 5. YBB00322005-2-2015 中硼硅玻璃安瓿 6. YBB00332003-2015 钠钙玻璃管制注射剂瓶 7. YBB00302002-2015 低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 8. YBB00292005-2-2015 中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 9. YBB00292005-1-2015 高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 10. YBB00312002-2015 钠钙玻璃模制注射剂瓶 11. YBB00322003-2015 低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 12. YBB00062005-2-2015 中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 13. YBB00032004-2015 钠钙玻璃管制口服液体瓶 14. YBB00282002-2015 低硼硅玻璃管制口服液体瓶 15. YBB00022004-2015 硼硅玻璃管制口服液体瓶 16. YBB00272002-2015 钠钙玻璃模制药瓶 17. YBB00302003-2015 低硼硅玻璃模制药瓶 18. YBB00052004-2015 硼硅玻璃模制药瓶 19. YBB00362003-2015 钠钙玻璃管制药瓶 20. YBB00352003-2015 低硼硅玻璃管制药瓶 21. YBB00042004-2015 硼硅玻璃管制药瓶 22. YBB00282003-2015 药用钠钙玻璃管 23. YBB00272003-2015 药用低硼硅玻璃管 24. YBB00012005-2-2015 药用中硼硅玻璃管

国家标准分类的基础知识

国家标准分类的基础知识 基础分类 国家标准分类按照标准化对象,通常把标准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 技术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 管理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工作标准——对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质量要求、程序、效果、检查方法、考核办法所制定的标准。 标准的分级 按照标准的适用范围,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级别。 (1)国家标准 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属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管理)指定(编制计划、组织起草、统一审批、编号、发布)。国

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其他各级别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 (2)行业标准 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如化工行业标准(代号为HG)、石油化工行业标准(代号为SH)由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制定,建材行业标准(代号为JC)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制定。行业标准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适用。 (3)地方标准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在地方辖区范围内适用。 (4)企业标准 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产品,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应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标准在该企业内部适用。 此外,围绕当前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标委目前还正在酝酿开展联盟标准试点工作。将通过试点的方式,支持有条件的国家级试点联盟,探索开展联盟标准化与当前标准体系并存互相补充的标准管理方式。

国家标准编号字母有GB、GBT

国家标准编号字母有GB、GB/T还有什么字母,代表什么含义?chenhuacai121 11级分类:理工学科被浏览1624次2013.04.30 GB:为强制性国标 GB/T:推荐性国标 国家标准: GB 国家标准 JJF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G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GHZB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GWPB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GWKB 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 GBn 国家内部标准 GBJ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 GJB 国家军用标准 行业标准: ZY 中医药行业标准 YZ 邮政行业标准 YY 医药行业标准 YS 有色冶金行业标准 YD 通信行业标准 YC 烟草行业标准 YB 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XB 稀土行业标准 WS 卫生行业标准 WM 外贸行业标准 WH 文化行业标准 WB 物资行业标准 TD 土地行业标准 TB 铁道行业标准 SY 石油行业标准 SN 商品检验行业标准 SL 水利行业标准 SJ 电子行业标准 SH 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C 水产行业标准 SB 商业行业标准 QX 气象行业标准 QJ 航天行业标准 QC 汽车行业标准 QB 轻工业行业标准 NY 农业行业标准 MZ 民政行业标准 MT 煤炭行业标准

MH 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L Y 林业行业标准 LD 劳动行业标准 LB 旅游行业标准 JY 教育行业标准 JR 金融行业标准 JT 交通行业标准 JGJ 建筑行业工程建设规程JG 建筑行业标准 JC 建材行业标准 JB 机械行业标准 HS 海关行业标准 HJ 环保行业标准 HY 海洋行业标准 HGJ 化工行业工程建设规程HG 化工行业标准 HB 航空行业标准 GY 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GH 供销合作行业标准 GA 公安行业标准 FZ 纺织行业标准 EJ 核工业行业标准 DZ 地质行业标准 DL 电力行业标准 DB 地震行业标准 DA 档案行业标准 CY 新闻出版行业标准 CJJ 城建行业工程建设规程CJ 城建行业标准 CECS 工程建设推荐性标准CH 测绘行业标准 CB 船舶行业标准 BB 包装行业标准

常见标准代号一览表

常见标准代号一览表 中国标准: CB-中国船舶行业标准CH-中国测绘行业标准CJ-中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CY-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 DA-中国档案工作行业标 准 DB-中国农机工业标准DJ-中国电力工业标准 DL-中国电力建设行业标DZ-中国地质矿产行业标 准准 EJ-中国核工业行业标准 FZ-中国纺织行业标准 GB-中国国家强制性标准GB/T-中国推荐性国家标准GJB-中国国家军用标准GY-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行GA-中国公共安全行业标 业标准准 HB-中国航空工业行业标 准 HG-中国化工行业标准HJ-中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Y-中国海洋工作行业标 准 JB-中国机械行业(含机械、电工、仪器仪表等)强制性行业标准JC-中国建筑材料行业标准 JB/T-中国机械行业(含机械、电工、仪器仪表等)推荐性行业标准JG-中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JR-中国金融系统行业标准JT-中国公路、水路运输行 业标准 JY-中国教育行业标 准 JZ-中国建筑工程标准

LD-中国劳动和劳动安全行业标准LY-中国林业行业标准 MH-中国民用航空行业标 准 MT-中国煤炭行业标准MZ-中国民政工作行业标准NY-中国农业行业标准 QB-中国轻工行业标准QC-中国汽车行业标准QJ-中国航天工业行业标准 SB-中国商业行业标准SC-中国水产行业标准SH-中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J-中国电子行业标准SL-中国水利行业标准SN-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 业标准 SY-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TB-中国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D-中国土地管理行业标 准 TY-中国体育行业标 准 WB-中国卫生标准WH-中国文化行业标准WJ-中国兵器工业标准 XB-中国稀土行业标准 YB-中国黑色冶金行业标 准 YC-中国烟草行业标准YD-中国邮电通信行业标准YS-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Y-中国医药行业标准 ZB-中国专业标准ZBY-中国仪器行业专用标 准 ZY-中国中医行业标 准 CNS-台湾工业标准国际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 第1部分可运输

《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粮食行业相关代码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可运输产品》(GB/T 7635.1-2002)(以下简称“可运输产品代码”标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于2003年4月1日开始实施。 “可运输产品代码”标准是一项大型的基础性标准,是与国际通行产品目录协调一致的国家产品分类编码标准体系。规定了全国可运输产品的分类原则与方法、代码结构、编码方法、分类与代码。主要用于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 一、《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的组成 《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由相对独立的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可运输产品,第二部分为不可运输产品。第一部分由五大部类组成,与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制定的《主要产品分类》(CPC)1998年10版的第1部分相对应,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可运输产品代码”标准是对《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GB/T7635—1987)的修订。主要变化有: 1、对GB/T7635—1987标准名称进行了修改; 2、对代码结构和编码方法进行了修改。GB/T7635—1987代码结构是四层8位数字码,每层2位码,采用了平均分配代码的方法。“可运输产品代码”标准代码结构是六层8位数字码,前五 —1 —

层是一层1位码,第六层是3位码,采用了非平均分配代码方法; 3、产品分类和类目的设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4、采用了GB/T10113-1988《分类编码通用术语》中确立的术语;产品类目采用了规范的产品名称。 二、我国主要粮食与机械产品分类代码介绍 在“可运输产品代码”标准中,与粮食行业相关的产品分类代码涉及我国原粮、米面油产品和粮油加工机械产品等三个方面。摘录如下: —2 —

国际国内标准分类及编号

国际国内标准分类及编号

国内标准分类及编号 ?国家标准GB ?化工HG ?机械JB ?核工业EJ ?电力DL ?石油SY ?船舶CB ?纺织FZ ?林业LY ?煤炭MT ?农业NY ?轻工QB ?汽车QC ?航天QJ ?电子SJ ?水利 ?商检SN ?铁道TB ?通信YD ?民用航空MH ?水产SC

?石化SH ?商业SB ?交通JT ?城建CJ ?地方标准DB ?环境保护HJ ?卫生WS ?烟草YC ?医药YY ?质监CCGF ?安全标准AQ ?包装标准BB ?CECS标准?地质矿产DZ ?公共安全GA ?建材标准JC ?建工标准JG ?计量标准JJ ?粮食标准LS ?冶金标准YB ?邮政标准YZ ?国军标GJB

?航空标准HB ?特种设备TSG ?有色金属YS ?海洋标准HY ?稀土标准XB ?体育标准TY ?金融标准JR ?文化行业WH ?档案标准DA ?物资标准WB ?新闻出版CY ?气象标准QX ?海关标准HS ?海军军标HJB ?外经贸WM ?广播电视GY ?劳动安全LD ?土地管理TD ?旅游标准LB ?民政标准MZ ?教育行业JY ?测绘标准CH

?兵工民品WJ ?能源标准NB ?宝山钢铁BQB ?中石油CNPC ?鞍山钢铁ASB ?深圳地方SZ ?专业标准ZB ?中文版标准 国外标准分类 ?英国标准BS ?德国标准DIN ?日本标准JIS ?美国ASME ?国际电工IEEE ?石油学会API ?国际标准ISO ?美国UL ?澳大利亚AS ?美国汽车SAE ?美国焊接AWS ?美国腐蚀NACE ?美国阀门MSS

国家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国家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一) 国家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国家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字拼音字母构成,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 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号和标准发布年代号(四位数组成),示例如下: 强制性国家标准 推荐性国家标准 国家实物标准(样品),由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编号,编号方法为国家实物标准代号(为汉字拼音大写字母"GSB")加《标准文献分类法》的一级类目、二级类目的代号及二级类目范围内的顺序、四位数年代号相结合的办法,如: (二) 行业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1、代号和编号

行业标准代号由汉字拼音大写字母组成。行业标准的编号由行业标准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及标准发布年代号(四位数)组成,示例如下: (1) 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 (2) 推荐性行业标准编号 2、行业标准代号 由国务院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其所管理的行业标准范围的申请报告,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确定并正式公布该行业标准代号。已正式公布的行业代号见表。 行业标准代序号行业标准序号行业标准名称行业标准代号号 教育金融系统 1 JY 30 JR 医药劳动和劳动安全 2 YY 31 LD 煤炭民工民品 3 MT 32 WJ 新闻出版核工业 4 CY 33 EJ 测绘土地管理 5 CH 34 TD 档案稀土 6 DA 35 XB 海洋环境保护 7 HY 36 HJ 烟草文化 8 YC 37 WH 民政体育 9 MZ 38 TY 地质安全物资管理 10 DZ 39 WB 公共安全城镇建设 11 GA 40 CJ

汽车建筑工业 12 QC 41 JG 建材农业 13 JC 42 NY 石油化工水产 14 SH 43 SC 化工水利 15 HG 44 SL 石油天然气电力 16 SY 45 DL 纺织航空 17 FZ 46 HB 有色冶金航天 18 YS 47 QJ 黑色冶金旅游 19 YB 48 LB 电子商业 20 SJ 49 SB 广播电影电视商检 21 GY 50 SN 铁路运输包装 22 TB 51 BB 民用航空气象 23 MH 52 QX 林业卫生 24 LY 53 WS 交通地震 25 JT 54 DB 机械外经贸 26 JB 55 WM 轻工海关 27 QB 56 HS 船舶邮政 28 CB 57 YZ 通信 29 YD (三) 地方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1、地方标准的代号 由汉字"地方标准"大字拼音"DB"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见表1,2)的前两位数子,再加上斜线T组成推荐性地方标准;不加斜线T为强制性地方标准,如: 强制性地方标准:DB×× 推荐性地方标准:DB××,T

行业分类 国标

行业分类标准 行业分类标准 ·A 农、林、牧、渔业2011年08月18日 ·B 采矿业2011年08月18日 ·C 制造业2011年08月18日 ·D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011年08月18日 ·E 建筑业2011年08月18日 ·F 批发和零售业2011年08月18日 ·G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11年08月18日 ·H 住宿和餐饮业2011年08月18日 ·I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11年08月18日 ·J 金融业2011年08月18日 ·K 房地产业2011年08月18日 ·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11年08月18日 ·M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011年08月18日 ·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011年08月18日 ·O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011年08月18日 ·P 教育2011年08月18日 ·Q 卫生和社会工作2011年08月18日 ·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011年08月18日 ·S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011年08月18日 · ·T 国际组织 2011年08月18日

A农、林、牧、渔业 本门类包括01~05大类 01农业 指对各种农作物的种植 011 谷物种植 指以收获籽实为主,供人类食用的农作物的种 植,如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0111 稻谷种植 0112 小麦种植 0113 玉米种植 0119 其他谷物种植 012 豆类、油料和薯类种植 0121 豆类种植 0122 油料种植 0123 薯类种植 013 棉、麻、糖、烟草种植 0131 棉花种植 0132 麻类种植 0133 糖料种植 指用于制糖的甘蔗和甜菜的种植 0134 烟草种植 014 蔬菜、食用菌及园艺作物种植 0141 蔬菜种植 0142 食用菌种植 0143 花卉种植 0149 其他园艺作物种植 015 水果种植 0151 仁果类和核果类水果种植 指苹果、梨、桃、杏、李子等水果种植 0152 葡萄种植 0153 柑橘类种植 0154 香蕉等亚热带水果种植 指香蕉、菠萝、芒果等亚热带水果种植 0159 其他水果种植 016 坚果、含油果、香料和饮料作物种 植 0161 坚果种植 0162 含油果种植 指椰子、橄榄、油棕榈等的种植 0163 香料作物种植 0169 茶及其他饮料作物种植 0170170 中药材种植 指主要用于中药配制以及中成药加工的药材作 物的种植 0190190 其他农业 指上述未列明的农作物种植02林业 021 林木育种和育苗 0211 林木育种 指应用遗传学原理选育和繁殖林木新品种核心 的栽植材料的林木遗传改良活动 0212 林木育苗 指通过人为活动将种子、穗条或植物其他组织 培育成苗木的活动 0220220 造林和更新 指在宜林荒山荒地荒沙、采伐迹地、火烧迹地 、疏林地、灌木林地等一切可造林的土地上通过 人工造林、人工更新、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方 式培育和恢复森林的活动 0230230 森林经营和管护 指为促进林木生长发育,在林木生长的不同时 期进行的促进林木生长发育的活动024 木材和竹材采运 指对林木和竹木的采伐,并将其运出山场至贮 木场的生产活动

行业分类国标代码

行业国标代码: A:农、林、牧、渔业, A01:农业, A02:林业, A03:畜牧业, A04:渔业, A05:农、林、牧、渔服务业, B:采矿业, B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B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B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B0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B10:非金属矿采选业, B11:开采辅助活动, B12:其他采矿业, C:制造业, C13:农副食品加工业, C14:食品制造业, C1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C16:烟草制品业, C17:纺织业, C18:纺织服装、服饰业, C1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C2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C21:家具制造业, C22:造纸和纸制品业, C23: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C24: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C25: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C27:医药制造业, C28:化学纤维制造业, C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C3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C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C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C33:金属制品业, C34:通用设备制造业, C35:专用设备制造业, C36:汽车制造业, 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C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C40:仪器仪表制造业, C41:其他制造业, C42: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C43: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D4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D45: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D4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E:建筑业, E47:房屋建筑业, E48:土木工程建筑业, E49:建筑安装业, E50: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 F:批发和零售业, F51:批发业, F52:零售业, 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G53:铁路运输业, G54:道路运输业, G55:水上运输业, G56:航空运输业, G57:管道运输业, G58: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 G59:仓储业, G60:邮政业, H:住宿和餐饮业, H61:住宿业, H62:餐饮业, 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I63: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I64: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J:金融业, J66:货币金融服务, J67:资本市场服务, J68:保险业, J69:其他金融业, K:房地产业, K70:房地产业, 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L71:租赁业, L72:商务服务业, 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M73:研究和试验发展,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2019年修改版 唯一Word版本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2019年修改版 关于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第1号修改单的通知 国统字〔2019〕6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司级行政单位、在京直属事业单位、出版社: GB/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以下简称第1 号修改单)已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9年3月25日批准,自2019年3月29日起实施。 为确保统计调查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经研究决定,新制定或修订的统计调查制度要严格执行第1号修改单。目前正在执行的统计调查制度从其规定。 第1号修改单和按第1号修改单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发布在国家统计局内外网统计标准栏目。 附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按第1号修改单修订) 2019年5月20日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GB/T 4754—201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保留GB/T 4754—2011主要内容,对个别大类及若干中类、小类的条目、名称和范围作了调整;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新旧结构对照参见附录A;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新旧类目对照参见附录B。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制定的《所有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行业分类》(2006年,修订第四版,简称ISIC Rev.4)编制,与ISIC Rev.4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所有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行业分类》对照参见附录G。 本标准由国家统计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统计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子林、雷平静、杨小刚、王卓、曾飞、孙洪娟、孙文峰、张艳琦。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4754—1984、GB/T 4754—1994、GB/T 4754—2002、GB/T 4754—201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9年修订)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全社会经济活动的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在统计、计划、财政、税收、工商等国家宏观管理中,对经济活动的分类,并用于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

国家标准分类

国家标准分类 基础分类 技术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 的标准。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 管理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 的标准。 工作标准——对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质量要求、程序、效果、检查方法、考核办法所制定的标准。 标准的分级 按照标准的适用范围,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级别。 (1)国家标准 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与国家标 准化管理委员会(属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管理)指定(编制计划、组织起草、统一审批、编号、发布)。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其他各级别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 (2)行业标准

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如化工行业标准(代号为HG)、石油化工行业标准(代号为SH)由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制定,建材行业标准(代号为JC)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制定。行业标准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适用。 (3)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是指在某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需要统一的标准。《标准化法》规定;“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之后,该项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地方标准编号由地方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和发布年号组成。根据《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地方标准代号由汉语拼音字母“DB”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数字再加斜线,组成强制性地方标准代号。如DB/T XXX(顺年号)——XX(年号)或DB XXX(顺年号)——XX(年号)。 (4)企业标准 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产品,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应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标准在该企业内部适用。 此外,围绕当前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标委目前还正在酝酿开展联盟标准试点工作。将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