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压路机_主题创新报告
振动压路机激振原理及激振装置创新设计

定向振动系统的原理如图 3 所示,滚轮内有一激振 室, 个 偏心距相等且相位差为 0°的偏心装置,以相反方向旋 转,当两个偏心装置相位相同时,产生最大的激振力。 最 大 激 振 方向相 对 激 振 室 始 终不发 生变化, 激 振 室的 转动决定了振动轮的振动方向,通过转动激振室可实 现对垂直振幅的调节。
一起塔机拆卸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Analysis and Solution of Disassembly Problem for the Tower Crane
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林丽萍/LIN Liping
摘 要 :一台在防城港安装的 QTZ7526 在拆卸过程中出现一些标准节销轴难以打出的问题 , 经过长达 1 个月的时 间,使用了很多方法,最后找到了解决的方法。通过分析发现在海边使用塔机,连接的 42CrMo 材料的销轴只是进 行普通的发黑处理,不能达到很好的防锈效果,需要进行另外的工艺处理。
1. 振动轴 2.活动偏心块 3. 固定偏心块 图6 新设计激振装置结构图
固定偏心块与活动偏心块叠加时,重心位于固定偏 心块侧,激振装置旋转时产生的力 F =Meω2 的方向指
向固定偏心块侧。当马达逆转时,活动偏心块与固定偏
3 新型圆周振动激振装置
心块分离(相位差 180°),由于活动偏心块的偏心距大
1
23
对 激 振 装 置 进 行 设 计, 在 保证 振幅 不 变的 情况下, 采 用活动偏心块的偏心距大于固定偏心块的偏心距。
当活 动 偏 心块 与固定偏 心块 重合 时, 激 振 装 置 的 偏心距为 :
Me =m 活 e 活 +m 固 e 固 此时对应振动轮的大振幅。 当 活 动 偏 心 块 与 固 定 偏 心 块 分 离 时( 相 位 差 180°),激振装置的偏心距为 :
振动压路机的振动系统分析

前言振动压实在压实机械的发展史上是一项突破性的科技进步,从此压实效果的提高不再单纯地依靠增加压实机械自重来实现。
振动压路机自20世纪30年代问世以来获得了迅速的推广与应用,振动压路机很快成为压实机械领域的主导产品。
振动压实机械是一种与压实对象的材料特性、压实的方法和压实工艺有着十分密切关系的作业机械。
因此从振动压实机械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它总是在与压实理论,方法工艺以及被压材料的相互促进中发展起来的。
通常将压实机械的性能与被压材料的特性、及压实的理论、方法、工艺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技术称为压实技术,而压实机械与压实技术也总是同步发展的。
本论文的重要特点是通过振动压路机在道路施工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工作原理,阐述了振动压路机的振动系统的组成、特点、工作原理。
并对压路机的振动系统的一些常见故障进行了检测与维修,并通过案例分析对振动压路机的振动系统进行了分析,对振动系统的常见故障也进行了案例分析。
同时阐述了振动压路机的发展趋势,增加了文章的阐述能力。
本论文主要通过振动式压路机振动系统的分析,阐述了振动压路机的振动系统在道路施工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本论文的阅读希望感兴趣的朋友对振动压路机的振动系统有个大概的了解1.压实的基础知识1.1压实的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车辆的不断增加,越来越繁忙的交通对道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道路重量的好坏,能否符合现代交通事业发展的需求,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受到压实效果的影响,因此压实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压实使路基及路面各结构层的材料具有足够的密实度,这对于公路的路基、路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压实可以充分发挥路基和路面材料的强度,可以减少路基、路面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永久变形,还可以增加路基土和路面材料的不透水性和强度稳定性。
压实的这几大作用,对于增强道路路面的使用性能和延长寿命是非常重要的。
路基、底基层或面层材料压实不足在使用过程中,路面上就可以产生车辙(辙槽)、裂缝、沉陷和水损坏,也可能使整个路面产生剪切破坏。
大学本科机械专业振动压路机毕业设计

18T单钢轮全液压振动压路机工作执行机构设计学生:指导老师:摘要: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迅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工程机械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
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国基础施工正经历着一场新技术新工艺的革命,传统振动压路机设备技术已经不能社会发展要求,将逐渐被先进的振动压路机设备技术所代替。
论文中对18t单钢轮振动压路机进行了初步设计计算,确定其基本参数,并重点对其执行机构—偏心轮进行了重点设计计算,液压控制部分原理图,以及各个元器件也做了相应设计。
关键词:振动压路机、执行机构、偏心轮、液压18T single steel wheel hydraulic vibratory roller mechanism design workSince the late nineteen ninties, China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dustry is developing rapidly, has hitherto unknown results, engineering machinery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ustry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ing a rar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China is experiencing a new technology revolution, the traditional vibra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road machine is not the require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it will gradually be advanced vibratory roller equipment technology replaced. Based on the 18t single drum vibratory roller has carried on the preliminary design, determine the basic parameters, and put the emphasis on the key calculation of its execution mechanism, eccentric wheel, hydraulic control principle diagram, and the various components are also made corresponding calculation.Keywords: vibration road roller, execution mechanism, an eccentric wheel, hydraulic1 前言1.1压路机发展历史1.1.1 压路机的起源压路机作为强化工程结构物的基础,堤坝及路面铺装层的主要手段,早已为工程建设专家们所熟知合应用。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设计论文正文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高等级公路建设的不断增多,公路建设已逐渐要 求实行机械化施工。在工程建设、特别是筑路工程中,从压实岩石填方、砂土铺层到 沥青混合料,振动压路机都显示了其高生产率和节省资源的优越性。因而,振动压路 机已由机械部推荐为国家“十五”重点发展产品⑹。
2.不断创新振动技术。除了目前熟悉和已经采用的如振动压路机技术中的双振动 频率、双振幅、多频率、多振幅、顺序振动、高频振动(>3000r/min、密实度监测 等技术外,近来国外振动技术更是向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如BOMAG公 司根据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在施工中对密实度的精度要求较高的使用特点,独家研制出 自动振幅调节机构(VARIOMATIC),该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利用改变两根逆向旋转 式偏心块的角度来改变振幅,每当系统通过传感器接受的信息达到某个预先设定的数 据时,计算机就会给装在压实滚轮中的小油缸发出改变其中一个偏向轴角度的指令。 这个偏向轴就会与其逆转的另一个偏向轴改变一个角度通过这种无级变角度的调整, 从而达到自动改变振幅和激振力的目的,实现了振动压路机振幅、频率的无级调节, 用以优化碾压效果。该机构可根据路面密实度的要求在0~max范围内自动调节激振力 大小,避免面层的过压和漏压,此技术同样可根据需要应用于单钢轮振动压路机产品 上⑸。其它如美国INGERSOURAND公司的DD-130双钢轮串联式振动压路机,在每 个振动轮中都有自动反向的偏向装置,可实现7225~16330kg J种不同的激振力输出, 基本上可以满足所有土壤类型路面的碾压需要。此外,诸如水平振动压实技术,是利 用土壤力学中交变剪应变原理使土壤等材料的颗粒重新排列来进行密实的,德国HAMM公司首先根据这一原理开发出振荡压路机,它利用两根偏向轴同步旋转,产生 相互平行的偏向力形成扭矩,使振动轮产生振荡的作用,形成对地面的压实]。
振动压路机设计中实际应用研究

振动压路机设计中实际应用研究振动压路机设计中实际应用研究【摘要】笔者在本文中介绍振动压路机设计中应用人机工程学原理,为操作人员创造一个高效、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使人机系统发挥出更高的效率。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振动压路机;应用1 概述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有他自己的理论体系,又从许多学科中吸取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手段,使其具有现代交叉学科的特点。
人机工程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揭示人、机、环境三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从而确保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最优化【1】。
从研究目的来看,就充分体现了本学科主要是“人体科学”、“技术科学”和“环境科学”之间的有机融合。
更确切地说,本学科实际上是人体科学、环境科学不断向工程科学渗透和交叉的产物。
2 人机工程学在振动压路机设计中的应用振动压路机作为一种工程机械,其宜人性一直不为人们所关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没有很好的体现。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及对操纵人员健康、生命关注的提高,应当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对振动压路机进行设计。
2.1操纵和显示装置及人机界面优化匹配按人体操作部位不同,分为手控和脚控操纵装置。
操纵装置设计的形状、大小和布置,应使操作者能在一个作业班次内,安全、准确、迅速、舒适、方便地持续操纵而不产生早期疲劳,使其达到高度的宜人化。
操纵装置的设计需符合一些基本原则:1)操纵器要适应于人的生理特点,便于大多数人使用操作,操纵器的操纵力、操纵速度等,都应按操作人员的中、下限能力进行设计,见表1、表2所示。
2)操纵器的形状同其功能之间最好有逻辑上的联系,便于明确地辨认和记忆。
3)操纵器的运动方向要同机器的运行状态相协调。
4)操纵器的造型设计,应尺寸适当,形状美观,结构简单,并且给操作者以舒适的感觉。
5)尽量利用自然的操纵动作或借助操作者身体部位的重力进行操纵。
对重复或连续的操纵动作,要使身体用力均匀而不要只集中于某一部位用力,以减缓疲劳。
人机系统中,显示装置按其显示方式分为模拟式、数字式和屏幕式三类,其功能是通过可视化的数值、文字、符号、标志、图形、可听的声波以及其它人体可感知的刺激信号向“人”传递“机”的各种运行信息【2】。
论文内容(YZ16型振动压路机振动装置设计)

1.3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工作随着高速公路建设速度的加快,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对16吨级的超重型振动压路机的需求量急剧上升。
开发振动系统结构性能先进合理、工艺制造性好、质量易于保证、可靠性高、外观造型新颖、市场竞争力强的超重型新产品YZ16振动压路机,以满足市场对超重型压路机的急需,达到扩大成工集团压路机产品市场份额。
振动压路机主要分为结构件、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桥箱及液压系统)、控制系统(液压及电气系统)和振动轮等五大部分[13]。
振动轮作为振动压路机的工作装置,其设计和制造质量直接影响整机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整机工作质量、振动频率、振幅、激振力、发动机功率等压路机压实作业中重要的主要性能参数及振动轮等关键技术结构,以及振动压路机的质量在前后轮上的分配和在前轮即振动轮上钢轮与机架质量之间的分配,对压路机的牵引性能、压实性能和减振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通过对目前有关振动压路机总体及振动轮理论的综合分析,为研究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2.对整机工作质量、振动频率、振幅、激振力、发动机功率等压路机压实作业中重要的主要性能参数及振动轮等关键技术结构进行研究及确定;3.对作为YZ系列压路机振动轮设计平台的14t压路机振动轮存在的振动轮故障率较高的质量故障进行统计分析,把提高振动轴承寿命、避免振动轴承过早失效作为重点技术攻关课题加以研究分析,并对作为设计平台的YZ14振动压路机振动轮部件的结构和技术进行改进研究;4.对整机稳定性这一安全性指标在各种可能工况下不发生滑移和倾斜进行研究;5.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对振动轴承润滑状态计算分析;6.对振动轴承装配工艺改进研究;7.利用I-DEAS软件对压路机振动进行有限元分析,对压路机振动参数测试及结果进行分析研究;8.对国产压路机产品改进设计及提高技术质量提出对策探讨。
第一章YZ16压路机总体方案设计2.1压实施工作业参数指标要求在修筑公路过程中,主要采用振动压路机对路基土壤和路面铺砌层进行压实,以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不透水性和稳定性,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表面平整度。
振动压路机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一前言压路机是一种以特制钢轮或光面轮胎为作业装置的压实施工机械,广泛应用于道路工程、机场港口、矿山水坝、市政建设等对土石填方及路面铺装材料的压实作业,其作用是增加工作面的密实度,从而提高工作面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增强抗渗透能力和气候稳定性,降低或消除沉陷,最终达到提高工程承载能力、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的目的。
由于压实作业的工况千差万别,压实机械系列和品种规格繁多,可将其简单划分为压路机、夯实机和垃圾压实机等。
压路机(工作装置为滚轮)又分为自行式、手扶式和拖式,夯实机(工作装置为平板)又分为冲击平板夯和振动平板夯等。
结合中国压路机技术和产品发展的具体情况,可以将压路机分为静碾光轮压路机、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组合式压路机、轮胎压路机、轻型压路机(5 t以下单钢轮、双钢轮及手扶式)和其他特种压路机(拖式、中击式等)等几大系列。
二国内外压路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2.1 国外压路机的发展尽管压实原理的应用起源于一千多年前中国隋唐时期的人力或畜力拖动的石磙,但世界上第l台商品化的压实产品诞生于19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它是以蒸汽机为动力源的自行式三轮压路机。
20世纪纪2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以柴油发动机为动力的自行式三轮压路机;20世纪40年代,德国成功研制振动压路机,50年代开始应用轮胎压路机。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随着对振动技术的深入研究,振动轴承和橡胶减震器的性能及制造工艺不断完善和提高,振动压路机技术得到飞速发展,轮胎驱动铰接式振动压路机和双钢轮串联式振动压路机得以诞生和推广。
70年代以后,由于液压传动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应用,使得振动压路机实现了全轮驱动、全轮振动、行驶无级调速、振动调频调幅等,无论是产品性能还是施工质量都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压实度在线测量技术、振动轮可变激振力方向和可变振动方式的激振机构等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使得压实技术再一次飞跃。
振动压路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振动压路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泓域咨询规划项目/下载后可编辑)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要 (1)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1)二、报告说明 (2)三、振动压路机项目提出的背景 (2)四、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3)五、环境保护 (4)六、建设期限及进度安排 (5)七、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方案 (5)八、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九、简要评价结论 (7)第二章振动压路机产品介绍分析 (10)一、机械行业发展现状 (10)二、制造业行业分析 (11)第三章振动压路机项目建设背景及可行性分析 (14)一、振动压路机项目建设背景 (14)二、振动压路机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16)第四章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划 (18)一、项目选址方案 (18)二、项目建设地概况 (18)三、项目用地规划 (18)第五章工艺技术说明 (21)一、技术原则 (21)二、技术方案要求 (21)第六章环境保护 (23)一、编制依据 (23)二、建设期环境保护对策 (24)三、项目运营期环境保护对策 (25)四、噪声污染治理措施 (26)五、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 (26)六、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26)七、生态影响缓解措施 (27)八、特殊环境影响 (27)九、绿色工业发展规划 (28)十、环境和生态影响综合评价及建议 (28)第七章能源消费及节能分析 (30)一、能源消费种类及数量分析 (30)二、能源单耗指标分析 (31)三、项目预期节能综合评价 (31)第八章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33)一、项目运营期组织机构 (33)二、人力资源配置 (33)第九章项目建设期及实施进度计划 (35)一、项目建设期限 (35)二、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35)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及资金运用 (36)一、投资估算 (36)二、资金筹措方案 (38)三、资金运用计划 (39)第十一章项目融资方案 (40)一、项目融资方式 (40)二、项目融资计划 (40)三、资金来源及风险分析 (41)四、固定资产借款偿还计划 (41)第十二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 (44)一、经济效益评价 (44)二、社会效益评价 (50)第十三章综合评价 (52)第一章项目概要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振动压路机生产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该项目属于新建工业项目,主要从事振动压路机投资建设业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3-08-....................................................................................................... I 一、主题简介........................................................................................................ 1 二、主题相关科研产出总体分析........................................................................ 1 2.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 ................................................................................ 1 三、主题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2 3.1 中文期刊论文 ........................................................................................ 2 3.1.1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 2 3.1.2 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 3 3.1.3 发文较多期刊 ............................................................................. 3 3.1.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3 3.1.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3 3.1.6 最近相关中文期刊论文 .............................................................. 4 3.2 学位论文 ................................................................................................ 4 3.2.1 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4 3.2.2 学位论文增长趋势 ..................................................................... 5 3.2.3 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 ............................................................. 5 3.2.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5 3.2.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6 3.2.6 最近相关学位论文 ..................................................................... 6 3.3 中文会议论文 ........................................................................................ 6 3.3.1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6 3.3.2 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 ............................................................. 7 3.3.3 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 ..................................................... 7 3.3.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7 3.3.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7 3.3.6 最近相关中文会议论文 .............................................................. 8 3.4 外文期刊论文 ........................................................................................ 8 3.4.1 近十年外文期刊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8 3.4.2 外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 9 3.4.3 最近相关外文期刊论文 ............................................................. 9 3.5 外文会议论文......................................................................................... 9 3.5.1 近十年外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9 3.5.2 外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 ........................................................... 10 3.5.3 最近相关外文会议论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