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说明学习课件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梯形(23张PPT)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梯形(23张PPT)人教版
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特 殊的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图来表示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梯形
正方形
四边形
知识提炼
1.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小试牛刀
填空。 (1)梯形中,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叫(上底)和 (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腰),两底间的距离 叫做(高 )。 (2)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 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3)梯形可以画出(无数)条高,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六、教学准备:3平.板两电脑、腰研学案。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
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小试牛刀
下面哪些图形是梯形?画出每个梯形的高,分别
指出它们的上底、下底和腰。(选自教材P68做
一做)
下底

下底


上底
上底

上底


下底
梯形
梯形
梯形
例 我们认识了哪些四边形?
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A BC
GF ED 正方形ABFG、正方形BCEF、长方形ACEG、三 角形ABF、三角形AFG、三角形CDE、平行四边 形ACDF、梯形BCDF、梯形ACEF、梯形ACDG 。
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
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2.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 平行四边形。
有三个,梯形ABED,梯形BEFC,梯形ADFC。
3.(选自教材P69练习十一第6题) (1)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从结绳计数说起》认识更大的数PPT精品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从结绳计数说起》认识更大的数PPT精品教学课件

第4页
探究新知
第一单元
第6课
★任务驱动 1.观察教材主题图,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古时候人们的计数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古时候人们用石子计数、结绳计数和刻痕计数的方法来记录捕 猎的个数。
第5页
第一单元
第6课
(2)数字走过了哪些路?你对古人的计数方法有什么想法和感 受?
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符号,这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 和地区的计数符号是不同的。由于各个国家的符号不同,交流 很不方便,阿拉伯数字逐渐成为世界通用的数字。(板书:1、 2、3、4、5、6、7、8、9、10、11……)
第6页
2.观察教材主题图,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什么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 数?自然数有多少个? 0,1,2,3,4,5,6,7,8,9,10,…都是自然数,最小 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第一单元
第6课
第7页
(2)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几?
A.7
B.8Biblioteka C.9D.102.下面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A )。
A.501500 B.500500 C.500510 D.501050 3.一个七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C )。
A.千万位 B.千万 C.百万位 D.百万
第一单元
第6课
第 13 页
END
第一单元
第6课
感谢观看 下节课再会
第 14 页
第一单元
第6课
自然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这种计数方法 叫什么?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最新修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最新修订)

10岁
2014年
全班40人
身高142厘米
体重40千克
全校大约1000人
学号1号 ……
一、数的产生
(二)了解古代计数方法
古人用什么方法记录打到的猎物?
实物记数
刻道记数
结绳记数
一、数的产生
(二)了解古代计数方法
这是我国挖掘出来的“甲骨文”上的“数”字,这 个字就源于结绳记事。
一、数的产生
(二)了解古代计数方法
10个万是( 十)。万
10个十万是(
百) 。万
10个百万是(
千)。万
10个千万是(
亿)。
根据数位顺序表回答几个问题.
1、( )个一百万是( )一千万. 2、一亿是( )个一千万,( )个一百万,(
)个十万。
⑴、一万一万的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 一百万.
如果打到的猎物越来越多,还用这种方法记数, 会怎么样?
实物记数
刻道记数
结绳记数
一、数的产生
(三)符号记数
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以后又随着文 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 初的数字。
一、数的产生
(三)符号记数
一、数的产生
(三)符号记数 要想知道这个数表示多少,就必须看清有什么计数 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计数你单知位道。这是几吗?
)。
3、一万一万地数,我在九百一九千十万九万的后面。
我是(
)。
一千万
游戏规则: 按照一定的规律填出该数的前两个
数和后两个数。
三百七十九万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数的产生和 十进制计数法
一、数的产生
(一)导入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大数的认识】1、亿以内数的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第一文库网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小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整数部分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数字表示 (100001000100101)2、亿以内数的读法: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小结: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

7、表示物体个数:123456…….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小结:亿以上的数也是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10、亿以上数的写法:小结:1、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及角的度量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及角的度量

预设:∠2大 。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3. 追问:∠2比∠1大多少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预设:可以用量角器分别量出两个角的大小,再求出它们的差。
一、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 度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预设:两个角一样大。
4.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证明它们一样大? 预设:重叠、量。
5. 问题:通过刚才的研究,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围绕直线距离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雯
我家距离书 店400米。
我家距离书 店600米。
小雯家 小雯家
小伟
小雯家和小伟家相距多少米?
书店 小伟家
预设:直线、射线。 3. 追问: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直线和射线事物吗?你能举个例子吗?
预设:手电筒、汽车大灯、探照灯、太阳的光芒…… 监控: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近似的射线。
一、创设情境,学习直线和射线
(二)引出直线和射线,探究其特征
4. 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直线、射线是什么样子吗? 预设:直线和射线都是直的,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0°刻度线”,想一想它能量哪些度数的角。
一、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 度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六)练习量角,总结量角步骤和方法
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1. 问题:请你量出刚才这个∠1的度数。然后再和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 用量角器量∠1的。
2. 问题:谁来说一说∠1多少度?你是怎么量的? 预设: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
30
2. 问题:量一量这时角的度数是多少。 预设:① 120度;② 60度。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生活中的数(认识整万数、数的改写、比较大小)第二章: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第三章:图形与几何(角的度量、垂直与平行)第四章:生活中的负数(负数的意义、正负数的运算)第五章:可能性(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万数的认识、改写和比较大小,增强数感。

2.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提高计算速度。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运算方法。

5. 培养学生分析事件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整万数的改写和比较大小、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负数的意义及运算。

2. 教学重点:整万数的认识、运算定律、图形与几何的基本知识、负数的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角模型、直尺、三角板。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角模型、直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章节名称,突出重点。

2. 内容: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知识点,直观展示教学重点。

3. 例题:用规范字体书写,保持清晰易懂。

4. 练习题:设计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课后练习题1、2、3。

(2)列举生活中的整万数,并比较大小。

(5)说出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2. 答案:见附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1)探讨整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研究运算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1单元 大数的认识 第10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计算授课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1单元 大数的认识 第10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计算授课课件
1 大数的认识
第10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计算
RJ 四年级上册
你知道这叫什么吗?
二千多年前,中 国人用算筹计算。
探究点 1 认识算盘
在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又发明了一 种计算工具。你知道是什么吗?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 又发明了算盘。
你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1颗上珠表向示大几家?介1绍颗介下绍珠。呢?

上珠
89991
小试牛刀
用计算器计算
986+1459= 2445 290876+58365= 349241
216÷6+682=
465×1689-14370108= 771085
你学会了哪些 知识?
按键准确是用计 算器正确计算的 前提。
1.1颗下珠表示1,1颗上珠表示5,用空档表示0。
2.用计算器计算时,先用数字键按出第一个数,再按运算 符号键,接着按出第二个数,最后按等号键得出结果。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左边各题。
不用计算器,你能 直接写出下面右边 各题的答案吗?
9999×1=9999
9999×2=______
19998
9999×3=______
9999×4=_2_9_9_9_7_
39996
9999×5=______
49995
9999×7=______
9999×9=__6_9_9_9_3
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四第1题、第3题、 第4题。


下珠
1颗上珠表示5,1颗下珠表示1。
这两个算盘有什么不同?示么出表的示数数是位多呢少??
十 千百十 亿亿万万万万千百十 个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位
352 15 86 2
探究点 2 认识计算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1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1
3、在计算的过程中注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最后算什么。
4、积的书写位置, 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积的末位写在个位上, 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积的末位写在十位上, 有进位的必须进位。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1
想一想:
为 了 丰 富 同 学 们 的 课 余 生 活,学 校 准
备购 置 足 球 和 篮 球 各14个,根 据 提 供 的
学习目标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并能准确地实行计算。
李叔叔从某地乘火车 去北京用了12小时。 火车1小时行145千 米。
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归纳总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 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 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 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 对齐。
2
246 ×3 4
984 738 8364
〖×〗
改正
246
× 13 24
7 11
9 3 11
8 8
4
8364
拓展练
125×224=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1
想一想,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 数应该注意什么呢?
1、三位数写在两位数的上方好计算一些
2、数位对整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132×42 =5544 132
× 42 5122186 4…………420乘乘113322的的积积 5 5 4 4……264与5280的和
数 医院

1 134 × 16 804 134 938
〖×〗
判断正误
改正 1 3 4 × 2 12 6 804 11 3 4 21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