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的思考

合集下载

控制学科“3+1+2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控制学科“3+1+2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控制学科“3+1+2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作者:项林英来源:《高教学刊》2023年第34期摘要:该文从完善培养机制、优化课程体系、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加大国际交流、完善考核分流和健全奖助体系等方面构建“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3+1+2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衔接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为推动我国高校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3+1+2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控制科学与工程;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4-0149-04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from the aspects of perfecting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implementing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ncreasing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improving the assessment flow, perfecting the grant system and so on, a "3+1+2 undergraduate-master" talent training mode is constructed for the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 which can effectively connect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graduate education, optimize th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This article provides some useful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innovative educa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in 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China.Keywords: "3+1+2 undergraduate-master"; talent training;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graduate education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实施的是本科和硕士“分段式”培养模式。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建设探索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建设探索

路㊀红,刘义亭,钱㊀夔,刘兰英,杨颖红,汪凤林(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江苏㊀南京,211167)摘要:南京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师资队伍㊁教学资源㊁校企合作育人㊁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和科研成果建设等方面,已具备了建成一流专业的基础条件,但仍存在需要完善的方面㊂学校应以兄弟院校一流专业为标杆,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构建面向国家和行业需求㊁以产出为导向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新时代人才培养能力,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㊂关键词:一流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产出为导向;测控技术与仪器中图分类号:G642;TB14收稿日期:20191230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2018YB14,2019YB02);南京工程学院教改课题(YZKC2019029㊁YZKC2019030);江苏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 规划课题(C-c /2020/01/22)作者简介:路红,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测控技术㊁信息处理㊁人工智能㊂E-mail :zdhxlh@引文格式:路红,刘义亭,钱夔,刘兰英,杨颖红,汪凤林.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建设探索[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4):8083.㊀㊀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当今被普遍称为时代标志的信息科技三大支柱之一,是光机电㊁自动控制㊁信号处理㊁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多学科构成的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㊂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低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程度深浅往往反映在仪器仪表的装备水平上㊂为社会和行业需要培养更多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合格人才,是本学科首要完成的任务[1]㊂南京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已有20年的办学历史,为 十二五 省重点建设类专业㊁校第一期重点建设专业培育点㊂2012年该专业获江苏省本科重点建设类专业㊂2016年所在一级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 入选省 十三五 重点建设学科㊂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双万计划 的通知“和‘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文件总体部署,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打造新时代一流应用型本科㊁提高专业及所培养人才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已经成为当前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㊂但如何进一步彰显专业特色和定位以吸引优质生源㊁把握 产出 和行业需求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㊁培育教学和科研团队以凝练标志性成果等,仍然是推进该专业向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迈进面临的艰巨任务㊂一㊁专业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㊀㊀1.专业特色和定位根据南京工程学院对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也在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㊁调整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使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㊂学校根据对南瑞继保㊁中兴㊁航天科工㊁十四所等大型集团公司以及科研机构等单位的人才需求调研和专家论证,将人才需求高涨的嵌入式技术㊁工业现场总线技术相关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㊂自2011级起,该专业本科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明显提高㊂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建设,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逐渐确定了 测控一体㊁计算机信息化特征 的专业定位㊂2019年初,人工智能跃升国际 网红 ㊂2019年3月, 智能+ 首次出现在中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提出面对全球竞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要加强原始创新㊂通过人工智能的新思想㊁新方法对传统的信号检测㊁处理㊁融合等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是测控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㊂如何增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 智能+ 技术人才需求旺盛的第20卷第4期路㊀红,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建设探索81㊀行业背景下的竞争力,彰显专业发展的先进性,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是进一步提升专业内涵建设㊁突出办学特色和定位所亟待思考的问题㊂2.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立了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能力强化 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㊂近年来该专业学生申请国家与省科创29项㊁校科创43项㊁专利26件;获国际㊁国家㊁省部级学科竞赛奖8项;毕业设计真题真做比例达80%以上㊂该专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就业率,近三年平均就业率99%,平均考研升学率11%,毕业生行业认可度高㊁社会整体评价好㊂在工程教育认证的大背景下,为了与世界接轨,提高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正按照工程专业认证要求的培养目标和指标点分解规范,将课程体系㊁课程大纲㊁课程考核方法朝着以产出为导向㊁以教学目标达成度为标准的方向改进㊂然而,根据2020年的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如何根据本专业实际合理制定面向产出的教学评价方式㊁如何制定基于评价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㊁如何达到工程教育认证的 底线 要求,还在摸索中,需要持续地总结和探究㊂3.团队凝练及标志性成果南京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2人,专职实践教师5人,博士8人,有海外经历的教师4人,企业兼职教师6人,生师比达17ʒ1㊂专业教师主持国家基金项目6项,承担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SCI㊁EI等收录论文30余篇㊂专业教师荣获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㊁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省优秀毕设指导教师4名,省333培养对象1名,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㊁省重点建设学科学术带头人㊁省双创计划科技副各1名㊂一流本科教育,一流本科专业 赋予应用型高校在自身类型定位下追求卓越㊁争创一流的新期冀[2]㊂然而,对照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的要求,省级团队建设和标志性成果仍然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向一流专业迈进的软肋㊂如何激发专业教师的合力,凝练教学和科研团队,将教师们多年积累的教学和科研经验㊁教学和科研成果转化成综合教学和科研推动力,孵化具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特色的标志性成果,还需要深入思考㊂二、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引导的一流应用型专业建设可行性分析㊀㊀1.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打造专业时代特色的可行性随着 智能+ 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㊂基于视觉的非接触式信息检测和基于计算机并行运算的数学信息处理技术,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传统理论和技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㊂现有的课程体系已经设置了视觉检测和智能信息处理类的课程,如必修课 光电检测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 智能仪器 以及选修课 现代目标跟踪与信息融合 等㊂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智能信息检测和处理的能力㊂如果能够将 智能+ 的理论和相关技术有机地融入整个课程体系中,并在专业特色上彰显出来,必将大大推动符合时代发展和行业需求的一流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㊂2.以面向 产出 为导向,构建一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2016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国[3],使通过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成为专业建设的又一大里程碑㊂一流应用型专业以五化㊁五注重为建设目标,与工程教育论证中面向 产出 的知识体系是相符的,其核心理念都是以学生为中心[4]㊂工程教育论证强调的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为一流专业建设夯实了落脚点,并对专业建设的过程给予了循序渐进的切实保障㊂而一流专业建设对师资队伍㊁教学资源和标志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为工程教育论证提供了质量上的保证㊂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共同制定,突出了工程教育论证的五个培养目标,即工程知识与专业能力㊁工程伦理与职业道德㊁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㊁持续发展与终身学习能力㊁组织领导与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㊂培养目标中包含了对学生学习能力㊁创新能力和获取各种标志性成果的要求,为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保驾护航㊂3.以 对标找差 为指导,打造一流应用型专业的可行性目前设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全国高校约有290所,其中江苏省有27所㊂江苏省设置该专业的院校有东南大学㊁南京理工大学㊁南京邮电大82㊀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12月学等㊂将一流专业建设的标杆对准这些省内兄弟院校(如南京邮电大学)所设置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能够在专业特色建设㊁人才培养模式㊁教学和科研团队建设及标志性成果培育等方面借鉴相关方法㊂这些高校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及建设点,其在专业建设关键目标上的举措和标志性成果,对本专业建设 对标找差 ㊁践行卓越教育人才培养理念㊁提高优质生源的招生率㊁快速建设成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㊁推动人才培养达到国际水平具有重要指导作用㊂三、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㊀㊀1.立足行业㊁着眼世界,凝练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应符合国家乃至世界科技发展的实际需求,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更新应能够反映科学技术的变革和发展趋势㊂身处 智能+ 时代的现代大学生,对新知识的领悟和掌握能力是非常强的,但这需要把对等的信息量及时教授给他们㊂传统的知识为学生奠定了接受新知识的基础,但是一味灌输传统知识而很少与时俱进地更新知识,势必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㊂因此,专业特色的凝练首先要立足于测控技术与仪器的根本,在光㊁机㊁电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人工智能技术㊁互联网技术㊁现代信息检测和处理技术等融入基本的知识框架中㊂比如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课程知识点中增加视觉传感和检测技术,在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 课程知识点中增加视联网技术,将 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知识点中传统二维数字信息的检测和处理技术延伸到三维甚至四维空间中,结合实际应用和前沿发展趋势进行讲授,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㊂2.遵循校企双方实际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具有深远意义[5]㊂近十年来,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必须遵循开放办学的基本思路,走产教融合㊁校企合作的道路㊂面向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也应切实建立在企业调研以及对行业技术需求的分析基础上,同时要立足专业发展和学校办学实际,逐步扎实推进㊂因此,与企业共建实践场地,能够让人才培养方案走出象牙塔,走进企业,并能将在企业实践中的所见㊁所学㊁所得回馈和升华到课程体系构建和课堂教学中㊂目前,测控专业已与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㊁南京计量测试研究院㊁南京埃斯顿㊁美国NI 虚拟仪器㊁西门子㊁美国Rock-well 等企业建立了校企联合实习基地10余个㊂基于OBE 理念[67],该专业构建了校内外结合㊁多层次多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校企初步研讨㊁反复修订的基础上,建立了图1所示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㊂图1㊀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20卷第4期路㊀红,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建设探索83㊀㊀㊀然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开设的2周企业实习进一步反映出了企业生产需求和学生实习需求之间的差距,技术水平低的工种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难度大的工种学生又招架不住㊂因此,企业实习大纲和实习方案的顶层设计很重要,需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双方根据本专业知识结构和企业生产实际共同协商制定,而不是仅仅由学校或企业单方面给出实习方案和具体内容㊂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全局来看,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建设一流应用型专业的必经之路㊂3. 有破有立 培育团队,突破标志性成果壁垒随着学校内培外引力度的加大,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引进,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持续增长,获批准的国家级㊁省级科研项目的数量也逐年递增㊂然而,对照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的要求,省级以上团队建设和标志性成果仍然是该专业向一流应用型专业迈进的软肋,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每位教师的科研方向侧重点不同,形成真正协作的科研团队并不容易㊂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同一专业大类下的研究领域具有交叉性特点,因此,打破学术壁垒,在交叉学科上进行科研团队建设,学术上取长补短,方能加快培育和孵化省级以上科研成果的步伐㊂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直接决定了专业发展的活力和先进性㊂培育教师团队要打破传统课程教学舒适区,敢于挑战 麻烦 ;从课程建设入手,建立教学团队,遴选若干门核心课程打造校级精品课程㊁校级网络课程等,如 数字信号处理 的精品课程建设;以学校平台为起点,集中骨干教师,凝练教学团队,积累教学成果,持续培育省级精品课程,为突破国家级精品课程等指标壁垒奠定基础㊂四㊁结语㊀㊀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的高标准㊁严要求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指明了需要努力建设的方向㊂在工程教育认证的大背景下,以产出为导向,遵循持续改进原则逐步完善专业建设,进一步为一流专业内涵建设提供了保障㊂南京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师资队伍㊁教学资源㊁校企合作育人㊁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和科研成果建设等方面,已具备了建成一流专业的基础条件,但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逐步践行和完善㊂参考文献:[1]㊀杨晖,刘宏业,范彦平,等.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思考[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0(4):369373.[2]㊀张晞,顾永安,张根华.地方应用型高校一流本科专业推进策略 基于江苏20所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调研[J].中国高校科技,2019(11):5861.[3]㊀王波,王美玲,刘伟,等,基于产出导向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9):224227. [4]㊀周春月,刘颖,张洪婷,等.基于产出导向OBE的阶梯式实践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1):206208,220.[5]㊀刘志敏.产教融合:从 融入 走向 融合 [J].中国高等教育,2018(2):2425.[6]㊀白艳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目标的形成性评价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9(12):6064. [7]㊀李志义,朱泓,刘志军,等.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3135.Research on Constructing First-class Applied Undergraduate Major under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LU Hong,LIU Yi-ting,QIAN Kui,LIU Lan-ying,YANG Ying-hong,WANG Feng-lin(School of Automation,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jing211167,China)Abstract:Despite space for improvement,basic conditions for a first-class major such as teaching staff,teaching resources,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al talent training,diversified talent training mode,teaching and research achievements have been formed in the major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s at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y taking some exemplary colle-ges as a model,a system for trai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needed by governments and markets is proposed.This system aims to improve talents overall abilities of the new era and promot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applied undergraduate majors.Key words:the first-class major;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output-oriented;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s。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标准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标准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标准(2016年6月20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1 本学科研究方向与特色本学科专业以工程系统为主要对象,运用现代物理、控制理论、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系统论知识,研究现代工业、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实现自动化所需的理论与方法、基础技术和专业技术,重点研究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的、具有前沿性的控制理论及其工程应用技术、工业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智能系统与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等。

控制理论是学科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控制工程是学科的背景动力和发展目标。

培养的硕士生具有“强弱(电)结合、软硬(件)兼施”的特点,掌握坚实的控制理论、信号获取和数字处理、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知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本专业具有一支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科学研究能力强、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术队伍。

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约30人。

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纵向项目,并承担完成了一系列自动化相关的企业委托技术研发和工程项目,社会服务声誉良好。

本学科科研经费充足,学术氛围浓厚,实验条件优越。

与若干国际著名公司以及国内著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重点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本学科专业在国际控制领域一流期刊和国内著名控制期刊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科技论文,并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以及教学成果奖励。

主要研究方向:(1)复杂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2)运动控制系统;(3)自动检测技术;(4)工业控制系统及装备;(5)智能控制系统与信息处理;(6)嵌入式系统及应用;(7)新能源利用中的控制技术。

2 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最长不超过4年。

本学科硕士生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校《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讨论专题、实践环节,并获得规定的学分。

西安交通大学的 双一流 专业

西安交通大学的 双一流 专业
本学科点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和军民结合等方面 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服务领 域覆盖互联、人工智能、通信、IT、智能制造、金融管理、教育咨询、科 学研究等领域,工作形式涵盖技术研发、管理咨询、教学科研等。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 学科。它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理论和成就之一,它的各阶段的理论发展 及技术进步都与生产和社会实践需求密切相关。11世纪我国北宋时代发明 的水运仪象台就体现了闭环控制的思想。
力学(mechanics)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是物理学的一个 分支学科。自然界物质有多种层次,从宇观的宇宙体系,宏观的天体和常 规物体,细观的颗粒、纤维、晶体,到微观的分子、原子、基本粒子。通 常理解的力学以研究天然的或人工的宏观对象为主。但由于学科的互相渗 透,有时也涉及宇观或细观甚至微观各层次中的对象以及有关的规律。机 械运动亦即力学运动,是物质在时间、空间中的位置变化,包括移动、转 动、流动、变形、振动、波动、扩散等,而平衡或静止则是其中的一种特 殊情况。
控制科学与工程在本科阶段称为“自动化”,研究生阶段称为“控制 科学与工程”。本学科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 科,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的共性问题, 即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应如何建立系统的模型,分析其内部与环境信息, 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而与各应用领域的密切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 程丰富多样的内容。
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工学门类的一级学科。 开设学科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代码 二级学科名称 工学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是一门利用物理定律和化学规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 制造及维修的工程学科。机械工程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 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 装、运用和维修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机械工程 是工学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工程研究生教育一个领域。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药学一流专业建设实践与思考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药学一流专业建设实践与思考

1建设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大力发展医药、健康服务业,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的医疗健康产品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的重点任务和迫切需求。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突出大健康的发展理念,明确指出“加强医教协同,建立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改革医学教育制度,完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加强药师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卫生应急、卫生信息化复合人才队伍建设。

”因此,培养既符合现实医药行业需要,又贴切未来行业创新要求的新型医药人才,是教育界和医药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

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鼓励不同类型的本科高等院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积极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全面实现“以本为本、四个回归”。

“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和重要基础是一流本科教育[1]。

而一流本科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安徽医科大学是安徽省省属高校,其药学专业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安徽省级教改示范专业和安徽省医药复合型人才创新实验区。

2020年,药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面对高等教育新形势,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作为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根本抓手,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以安徽医科大学药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例,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师资队伍、教学评价等建设核心内容方面,系统阐述地方高校药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思路与举措,为国内其他高校的药学专业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2当前地方高校药学一流专业建设的难题和困境2.1育人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新医科与大健康产业发展,强调对药品的全周期和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关注,药学人才的服务模式需从“以药品为主”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2],培养能够面对重大疾病防治挑战和解决健康领域科学问题的创新型药学人才,做到“懂医精药、善研善成”。

目前,全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均开设药学专业,部分高校已开始探索“5+2”“5+3”本硕一贯制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双一流”建设下我国SCI期刊学科实力与发展趋势研究

“双一流”建设下我国SCI期刊学科实力与发展趋势研究
在我国一流学科建设中,我国SCI期刊的学科 分布及学科实力如何?哪些学科在我国创办的SCI 期刊中最具优势?在不具优势的学科中,哪些学 科正在大力建设中,相关学科期刊有可能较早跻 身国际一流期刊平台?基于这些问题,本文将分 析我国SCI期刊学科实力,并将它与我国建设中的 一流学科进行对照,预测我国SCI期刊未来发展的 学科方向,为我国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提供参考。
科技与出版12021年第6期
139 ACADEMIC EXPLORATION | 学术探索
材料科学与工程(11种)、0701数学(10种)。 收录期刊数在5-9种的优势学科分布在:0806冶 金工程(7种)、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6种)、 0705地理学(6种)、0708地球物理学(6种)、 0802机械工程(6种)、0709地质学(5种)、
Analytical Chemistry、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Acta Polymerica Sinica、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表》的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对这些期刊进行专业 学科分类,形成我国SCI期刊的基础数据。为呈现 我国SCI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现状,本文通过中国科 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学计量中心发布的2019年度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对我 国SCI期刊在国际同类学科SCI期刊的区位情况进 行统计,以分析我国SCI期刊在国际同类期刊领域 的总体水平。此外,本文还通过InCites平台检索 T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我国部分学科 领域论文产出数量在全球区域的排名情况,以分 析我国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产出能力。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核心能力范畴研究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核心能力范畴研究

其拥有 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 , 通过对其战略性资源的创造 、 获取 、 整 合从而使 自我 获得持续 竞争优 势的特有 的能力” 。大学生 的
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需要长期积累的学识性 能力 , 后天培养 的意义
稳定 的、 长效 的核心能力 , 笔者将其定义为刚性核心能力 。其次 , 仅仅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也是远远不够 , 时代是不 断发 展的 , 社会 需求 也是不断变化 的, 仅注重专业能力
关键词 : 学科 大 学 生 核 心 能 力 范 畴 中图 分 类 号 : G6 4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 牢 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 中的 中心地位 , 着力培养信念
结合 当前我 国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高等教育现状 , 人才 培养可分 “ 研究主导型” 、 “ 工程研 究应用型 ” 、 “ 应用技术 主导型” 、 “ 技 术技能 型( 专 科 自动化类 专业 ) ” 四种类 型。 综合考虑 全国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概况 、 哈尔滨工程大学 自动化学院控学 科 建设水平 , 以及服务领域等 因素 , 自动化学 院的控制科学 与工 程学科建设必须把“ 研究 主导型 ” 人才作为大学生培养定位 , 为一 流高水平 的 自动化研究 、 _ T程应用 、 应用技术培养 高素 质复合型
1 大 学 生核 心能 力 的 内涵
3 . 1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大学生核心能力范畴的界定 通过对大学生核 C … , g u 力 内涵的研究 , 并结合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 科 的发 展 特 征 , 及 哈 尔 滨 工 程 大 学 自动 化 学 院 的 人 才 培 养 定
位, 准 确界定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大学 生核心能力 的范畴 , 不仅
2 控 制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科 的 人 才 培 养定 位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21年1月第38卷第1期枣庄学院学报JOURNAL OF ZAOZHUANG UNIVERSITYJan.2021Vol.38NO.1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贾丽娜,张伟,杨斌(枣庄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枣庄277160)[摘要]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的核心工作之一。

课题组基于枣庄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两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从“建什么专业(方向)”“如何建”“怎样才能建好”三个方面总结专业建设经验,以期为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建设提供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省一流专业;专业建设①[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77(2021)01-0135-06首先界定一下概念,本文中“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是指1999年以来通过专升本途径发展而来的本科高校。

之所以把“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而不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地方本科高校”内涵相对模糊,地方本科高校实际上还包括地方性研究型大学、老牌本科高校。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主体,其升本时间较短,办学惯性大,受政策的影响大。

最近几年,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关于引导部分高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文件,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是“转型发展”的主力军,在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进行一流专业建设,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专业建设是高校的核心工作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认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统筹做好“四个一流”,即一流大学是目标、一流学科是条件、一流本科是根本、一流专业是基础[1](K~1246)o专业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发展本科专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转变的基本前提,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是发展新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加强本科专业建设是新建高校吸引优秀师资的重要平台,是大众化条件下人民群众择校就读的重要依据⑵(叫“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 卷 第 4期 l 2O 年 1 O8 2月
高等教 育研 究学报
d u l fHih rE u a in R s ac o ma g e d c t e e r h o o
Vo . 1 13 ,No 4 .
De 2 0 c.0 8

学科建设 ・

流 控制 科学 与工程 学科 建设 的思 考

才培养的 目标是为具有解决 实 际工程 能力的 自动 化应用研 究与开发、应用技术 及其复 合型 高层次人 才奠定基 础 ,部 分本科毕业生将进入高一层次 的学位教育 。
()“ 3 应用技术主 导型 ” 自动化 学科 专业 :本科专业人

国内高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现状
才培养 的 目标是具有解决 实际 问题能力 的 自动化应 用技术
dvl m n o i o ao cnl y h ee p et fn r tnt ho g,t o fm i e o e ̄n o si c deg ef gd c le k it hr t i c r tat, t ]c nea ni en i ii saeO eca c rtso pa i ly r e n ni s pn t lh a es i f cc i
技术及其复合型人才奠 定基 础 ,相当部 分的本科毕业 生将 进入高一层次的学位教育 。
() “ 2 工程研 究应 用型” 自动化 学科 专业 :本科专业人
在各类传 统 和先进 的制 造 系统 、电力 系统 、核 工 程 系统 、
航天系统 、航空 系统 、航海 系统 等工 程系统 中 ,控 制工程 具有重要 的地位 ,甚至还 促成 了相应专业 领域 内独 立 的工 程控制学科 。
国内高校 自动化学科专业 培养 目标进行类型定位 :
()“ 1 研究 主导型 ” 自动化学科专业 :本科专业人才培 养的 目标是为 一流高水 平的 自动化研究 、工程应用 、应用
生物控制 论等 ,都 是控 制论原 理在 这些 领域 的具 体发 展。
控制工程是控 制论 的一 般原理 在工 程 系统 中的具 体 体现。
Ab 武嘲
407 ,C / ) 103 h a n
: C nr l ce c s ae u o te y en t s ifr ain h oy n s s m te r . A o g i te o t sin e i b s d p n h c b r e c . no m t te r a d y t o i o e h oy ln w t h h
Ke r s c nrls i c n n ie r sil e;f s— s sil e b i p d v lp n y wo d : o t e e a d e gn e n d cp n i tdasd c p n u d u ; e e me t oc n i i g i r i i l o
科 的情况 ,探讨我校建设一流控制科学 与工程学科的思路。 [ 关键词]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一流学科 ;建设 ;发展 【 中图分类号]G 4 . 6 2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OnteD v l me t f h i t l sC nrl c n ea dE  ̄ er gDi il e e e p n eFr - a o t i c n n ei s pi s h o ot scs oS e n c n
昊 关平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机 电工程 与 自动化学院,湖南 长沙 4  ̄7 ) 1 3
[ 摘
要] 控制科学是以控制论 、信息论 、系统论作为其 方法论基础 的。随 着信息技术 的发展 ,控制科
学与工程学科呈现出实践性 、时代性 、系统性和交叉性 等特征。本文通过分析 国内高校重 点控制科学 与工程学
cnr i c deg ergd c l e,te ae s s s e da d g pfs c s siie f otl c nea ni en i ii s h pr c s es ose n n i spn p i d u et i o h f i r- a d pn r n u i tl si l s o c
t ens,ss m tao diee si . ̄ o h i l es yt azfna t r s g mi e i n n ro n g n
y 妞
h io a o o e i rt t t v entnl e t f m tno hr n e ie a aet a oa ky en r i f t u v s s h h i h i .
控制科学 是 以控制 论 、信息论 、系统 论作为其 方法论 基础的。控制科学对 于人们 认识 自然 、改 造 自然具 有普遍 的意义。但随着人类 社会不 断发展 和进步 ,控制科 学也在 广泛 的非工程领域得到应用 ,如人 口控制论 、经 济控制论 、
学位授予权 ,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的院校 9 所 。 r 7 为了满足我 国 国民经 济对 不 同类 型 人才 培养 的需 求,
( )控 制科 学 与 工 程 学科 现 状 一
及其复合型专门人才 ,绝大 多数本 科毕业 生将直接进 入社 会并 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 “ 4 技术 技能型”专科 自动化类 专业 :培养在生 产、
目前 ,全国开办 自动化 本科专业 的 高校有 29所 ,设 3 置有研究生院且 有一个 及一个 以上 “ 控制 科学与 工程”所 属二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有 2 所 ;开办 “ 9 自动化”四年制 本科专业 的院校中 ,具 有 “ 控制 科学 与工程 ”一级学 科所 属二级学科 博士学位授 予权 ( 个博 士点及 以上 )院校有 一 3 所 ;无 “ 7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 科所属 二级学科 博士
W U ipn Me— ig
( oeeபைடு நூலகம்Me a oi ni en n A t ai ,N tnl n e i f e ehl y ^ C lg l o c t ns gn r gad u m t n aoa i rt o  ̄ co g ,c础 h r cE ei o o i U vsyfD T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