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文章目录*一、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二、哪些糖尿病病人要用胰岛素治疗*三、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要注意什么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1、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第一个阶段:每天注射一次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进行治疗却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时,可在服用降糖药的基础上,于晚餐前或临睡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或长效基础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以提高基础胰岛素的水平,从而可更好地控制血糖。
该治疗方案虽然只需患者每天注射一次胰岛素,却能使患者安全有效地控制住血糖。
2、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第二个阶段:每天注射两次预混胰岛素该治疗方案主要可供采取第一个阶段的治疗方案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选用。
该类患者应先停用口服降糖药,然后改为每天早晚各注射一次70/30或50/50预混胰岛素,以使三餐后的血糖和夜间的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
3、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第三个阶段:每天注射四次胰岛素该阶段属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强化治疗阶段,其具体的治疗方案是:于早餐、中餐和晚餐前各注射一次短效胰岛素,于临睡前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
虽然糖尿病患者在该阶段的治疗中注射胰岛素的次数增多了,但这种治疗方法更符合人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规律。
糖尿病患者在三餐前使用短效胰岛素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在睡前使用长效胰岛素进行治疗可维持住基础胰岛素的水平,从而可达到良好地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4、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糖尿病患者经医生选用适宜自己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后,须选用最佳的注射部位,一般胰岛素采用专用胰岛素注射笔皮下注射方式,可供选择的注射部位有双上臂外侧(即三角肌处),双侧大腿前或前外侧,脐周腹壁周围(须避开肚脐5公分),注射胰岛素时可捏起皮肤,这样可保证在皮下注射,注射完毕后在注射部位停留6秒钟,以使药液可充分吸收,避免药液外渗,因局部反应可出现皮下硬结、脂肪萎缩、局部红肿等,故胰岛素注射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每次注射点之间要相距2公分以上。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ppt课件

代谢作用与促有丝分裂作用
人胰岛素 赖脯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 地特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
胰岛素受体亲 代谢作用强度 和力
IGF-1受体亲和力 IGF-1IR/IR
促有丝分裂强度
100
100
100
1
100
84
82
156
1.9
66
92
101
10
15
21
S
S
S
S
Phe Val Asn Gln His Leu Cys Gly Ser His Leu Val Glu Ala Lau Tyr Leu Val Cys
1
5
Gly
10
15
20
Glu
十六碳脂肪二酸
30
25
Arg
L-r-
Gly
Glu
Thr
Lys Pro Thr Tyr Phe Phe
17
注射部位pH7.4
微细沉淀
酸性注射液(pH 4.0)3澄清溶液
皮下组织(pH 7.4)形成来得时微细沉淀3
来得时 缓慢释放
六聚体 二聚体
单体
毛细血管
微细沉淀中游离的来得时六聚体缓慢释放3
血液中胰岛素
作用延长3
1. Lantus® (insulin glargine) EMEA Summary of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2002. 2. McKeage K et al. Drugs. 2001;61:1599-1624. 3. Kramer W. 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 1999;107(suppl 2):S52-S61.
糖尿病胰岛素的用法

糖尿病胰岛素的用法文章目录*一、糖尿病胰岛素的用法*二、注射胰岛素时的注意事项*三、哪些人必须打胰岛素糖尿病胰岛素的用法1、严格掌握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应用胰岛素。
必须熟悉各种剂型胰岛素的作用特点。
2、初用胰岛素时的注意事项无论何种类型的糖尿病,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每日3-4次,皮下注射。
在确定了每日所需剂量后,方可改为短效加长效胰岛素。
3、什么时候该采用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糖尿病患者在合并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中毒等)及严重应激状况(如重度感染、急性心肌梗赛、脑梗死、外伤和大手术等)时,应采用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
4、胰岛素治疗剂量的调整一般来说,初用胰岛素,均应从小剂量开始(初始量最多不超过每天30单位),然后参照空腹、三餐后2小时、睡前、凌晨3时的血糖水平,每隔3~5天调整一次,每日调整幅度为2~8单位,直至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
今天某餐后2小时血糖的高低,决定明天该餐前注射胰岛素剂量的增或减。
切忌调整速度过快或幅度过大,以防止出现严重低血糖或使血糖大幅波动。
在维持治疗阶段,如发现血糖高于或低于正常,首先应消除诱因,不可盲目增减胰岛素剂量。
注射胰岛素时的注意事项1、为保证将胰岛素注射至皮下,若使用较长的笔用针头或胰岛素注射器注射时必须捏起皮肤并以45度角注射。
大多数成人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时,无需捏皮,直接注射即可。
另外,将活塞完全推压到底后,针头应在皮肤内停留10秒钟,先拔出针头再松开皮褶。
2、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包括腹部、大腿外侧、手臂外侧1/4处和臀部,这些部位利于胰岛素吸收且神经分布较少。
不同胰岛素因起效时间的差异,注射部位应有所选择。
例如:短效胰岛素注射部位首选腹部;中效胰岛素首选大腿和臀部;预混胰岛素及类似物在早餐前注射首选腹部,晚上则首选大腿或臀部,以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3、吃饭时注射。
吃饭时注射胰岛素是很普遍的,而且主要是速效胰岛素。
速效胰岛素的特点是:打开了常规胰岛素的六聚体形式,而成为单体结构,注射后不需要再分离成单体的过程,吸收快,起效时间短。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胰岛素由a、b两个肽链组成。
人胰岛素a链有11种21个氨基酸,b链有15种30个氨基酸,共由16种51个氨基酸组成。
其中a7(cys)-b7(cys)、a20(cys)-b19(cys)四个半胱氨酸中的巯基形成两个二硫键,使a、b两链连接起来。
此外a链中a6(cys)与a11(cys)之间也存在一个二硫键。
胰岛素治疗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内容,也是使血糖达标的有效方法,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从而有效控制血糖,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预防、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胰岛素的分类胰岛素按制剂来源可分为动物胰岛素和合成胰岛素,按作用快慢和维持时间可分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正规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及类似物。
速效胰岛素包括赖脯胰岛素(insulin lispro )和门冬胰岛素(insulin aspart),赖脯胰岛素是通过将人胰岛素b 链28、29位脯氨酸,赖氨酸的次序颠倒,门冬胰岛素是将28位脯氨酸置换为天冬氨酸,两者均使胰岛素从六聚体变成二聚体或单体的速度加快,加快起效时间。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包括甘精胰岛素(insulin glargine ),是通过甘氨酸替换a 链21位的天门冬氨酸,并在b 链30位的苏氨酸后连接2个精氨酸而成,等电位从ph 5.4升至6.7,胰岛素在皮下吸收缓慢、稳定性增加,模拟人体基础状态的胰岛分泌。
为了使用方便,还有短效和中效按不同比例混合的胰岛素,最常用的预混胰岛素为30r(30%短效胰岛素和70%中效胰岛素的混合制剂)。
目前也推出了预混的诺和锐30(含30%的门冬胰岛素和70%的鱼精蛋白门冬胰岛素)和优泌乐25(25%的赖脯胰岛素和75%的鱼精蛋白赖脯胰岛素),作用与30r 作用类似,但控制第一餐血糖优于30r,控制第二餐的作用不如30r, 较少出现低血糖。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时机的选择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主要适应证是胰岛β细胞功能不足及口服降糖药原发性或继发性失效,导致临床血糖控制不佳;以及对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过敏而又不宜使用双胍类或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患者。
甘精胰岛素联合谷赖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甘精胰岛素联合谷赖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血糖控制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在一些情况下,患者的血糖控制并不理想,这时就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甘精胰岛素和谷赖胰岛素联合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本文将对这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 甘精胰岛素和谷赖胰岛素的作用机制甘精胰岛素和谷赖胰岛素都是胰岛素,但它们的作用机制略有不同。
甘精胰岛素主要作用于餐后血糖,能够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谷赖胰岛素则主要作用于空腹血糖,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合成,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由于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联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控制血糖水平。
甘精胰岛素和谷赖胰岛素联合治疗通常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尤其是那些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在开始联合治疗之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通常情况下,甘精胰岛素和谷赖胰岛素会在饭前和/或饭后进行注射,以更好地控制餐后和空腹血糖。
临床数据显示,甘精胰岛素和谷赖胰岛素联合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显著的血糖控制效果。
一项临床研究表明,与单独使用甘精胰岛素或谷赖胰岛素相比,联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
联合使用还可以减少患者的胰岛素剂量,降低低血糖风险。
这种联合治疗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全面地覆盖患者的血糖控制需求,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负担,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
值得注意的是,甘精胰岛素和谷赖胰岛素联合治疗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注射部位的疼痛、红肿等皮肤反应,以及低血糖等问题。
在联合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和生活质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甘精胰岛素和谷赖胰岛素联合治疗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求,合理选择联合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最大的治疗益处。
最新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

Adapted from 史轶蘩《协和内分泌与代谢学》1999年版.
11
蛋白质代谢
胰岛素促进大多数氨基酸转运进入肌肉、刺激蛋白质合成及 抑制蛋白质分解代谢 胰岛素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机制增加体内蛋白质的贮存:
增加组织氨基酸的摄取 增加蛋白质的合成 降低蛋白质分解代谢 降低氨基酸的氧化
1996 胰岛素类似物 1987 人胰岛素
1981基因重组人胰岛素
1973 单组分胰岛素 1965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53 长效胰岛素 1938 NPH 胰岛素 1936 PZI 胰岛素 1921 胰岛素用于临床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起效慢,不能模仿进餐后胰岛素的快速分泌模式 餐前30分钟注射,使治疗的依从性降低 作用时间长,使病人在两餐间可能发生低血糖
中效人胰岛素vs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有作用高峰,容易发生夜间低血糖 作用时间不能达到24小时
23
不同胰岛素的时间作用曲线如下图所示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常规人胰岛素 NPH胰岛素 诺和平 甘精胰岛素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目
录
胰岛素的概述 胰岛素的分类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
胰岛素的强化治疗 胰岛素注射技术和注射装置
2
胰岛素的问世
1923年
1889年
胰岛素发现的先驱
1889年德国医学家 Oskar Minkowski 和Josef von Mering发现切除胰 腺的狗出现糖尿病, 从而最早提出胰腺 和糖尿病发病有关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发生下列情况时,必须接受胰岛素治疗:
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或反复出现酮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至增生期,血糖水平较高 糖尿病性肾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严重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急性心肌梗塞及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 肝功能及肾功能不全 妊娠期及哺乳期 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继发失效 病人同时患有需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垂体前叶激素治疗的疾病,如系统性 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及垂体前叶功能低减等 显著消瘦的病人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及多种代谢紊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
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很多种,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讨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我们来了解一下甘精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胰岛素,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患者。
它可以代替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帮助降低血糖,并且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口服降糖药是治疗糖尿病的另一种方法,它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或者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来帮助降低血糖。
口服降糖药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等等。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等问题。
据临床研究发现,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这是因为甘精胰岛素可以快速降低血糖水平,而口服降糖药则可以延长降糖效果,使血糖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方案还可以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减轻患者的胰岛素依赖程度。
一些研究显示,采用联合治疗方案的患者,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甚至有些患者可以完全停用胰岛素,仅依靠口服降糖药维持血糖水平。
最重要的是,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方案可以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糖尿病是一种高危险的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血管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等问题,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血管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方案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等问题,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是非常显著的。
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及药学分析
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及药学分析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十分多样,其中胰岛素的使用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胰岛素治疗中,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是常用的两种胰岛素制剂。
本文将对这两种胰岛素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的疗效进行对比,并进行药学分析。
1. 甘精胰岛素的治疗疗效甘精胰岛素是通过注射的方式进入患者体内,补充胰岛素的不足量,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甘精胰岛素的优点是作用时间长,可提供较为持久的胰岛素活性。
此外,甘精胰岛素对于饭后血糖的控制效果较为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糖尿病控制情况。
然而,甘精胰岛素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注射部位疼痛等副作用。
2. 门冬胰岛素30的治疗疗效门冬胰岛素30是一种混合型胰岛素,由胰岛素30%和胰岛素晶体70%组成。
它的特点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
门冬胰岛素30常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特别是早餐前和晚餐前的血糖控制。
门冬胰岛素30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副作用较少,但其缺点是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可能无法满足全天的血糖控制需求。
3. 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的对比对比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需要考虑到血糖的控制情况、患者的具体需求以及胰岛素的使用方便性。
甘精胰岛素对于全天血糖的控制效果较好,尤其是饭后血糖的控制;而门冬胰岛素30适用于早餐前和晚餐前的血糖控制,起效快但持续时间短。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慎重选择。
此外,药学分析也是评估两者优劣的重要方面。
不同的胰岛素制剂在制造工艺、药物纯度、质量控制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选择胰岛素治疗方案时,除疗效外,还需要综合考虑药物质量与安全性等因素。
总结起来,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都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胰岛素制剂。
甘精胰岛素在全天血糖控制方面效果明显,门冬胰岛素30则适用于早餐前和晚餐前的血糖控制。
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2020版)
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2020版)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2020版)背景介绍: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
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药物,能够帮助调节体内的血糖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的临床应用,并根据中国专家的指导建议,为相关医生和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指南。
一、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通过调节体内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对糖尿病的治疗起到关键作用。
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的进入细胞,使得血糖水平得到维持。
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胰岛素往往作为辅助治疗药物,在口服药物治疗无效或不可耐受的情况下使用。
二、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的适应症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1. 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目标值,通常为7%或以上;2. 口服药物治疗无效,无法维持目标血糖控制;3. 病情急剧加重,需要迅速控制血糖水平。
三、胰岛素的使用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年龄、合并疾病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2. 逐渐增加剂量:胰岛素的起始剂量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决定,通常从每天一次开始,并逐步增加到每天两次或三次。
3. 口服药物的停止:胰岛素治疗开始后,大部分口服降糖药物可停止使用,但若连续血糖不稳或有严重高血糖,可在适当时机下逐渐减少胰岛素剂量。
四、胰岛素的剂型选择常用的胰岛素剂型包括:普通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剂型。
五、胰岛素注射技巧1. 注射部位的选择:胰岛素注射通常选择腹部、臀部或上臂三个部位进行轮换注射。
2. 注射角度和深度:常用的注射角度为45度或90度,注射深度一般为3-4毫米。
3. 注射前皮肤处理:注射前应先清洗皮肤,注射时不需要牵拉皮肤。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消化科
泌乐50R
胰岛素替代治疗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能更好的控制餐后血糖,严重
和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更少,餐时注射提供了灵活
的就餐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每日二次注射起始治疗,每日 三次注射强化治疗,一种胰岛素灵活运用,可实 现血糖长期达标
例如:诺和锐 30 可同时满足基础及餐时胰岛素需求
0
-0.5
HbA1c %
-1 -1.5 -2 -2.5
AGIs DPP IV inh Pramlintide GLP-1 TZD SU/GLIN Metformin Insulin
© 2008 David M. Nathan
血糖控制标准
控制程度 血糖
理想
(mmol/L)
尚可
≤7.0
差
>7.0
(mmol/L) (mmol/L)
注意胰岛素的保存。
饮食控制不合理
饮食结构不合理 有不少患者喜欢吃泡饭、粥、烂糊面等食物, 或只吃肉菜不吃饭,这些食物吸收快,更易引起 餐后血糖迅速升高。 进食过多 超过计算的每天需要热量,主食中的糖分大 量吸收。如以土豆、芋头、淮山等为菜。
其他影响血糖的原因
1.口服药物失效; 2.胰岛素注射剂量不足; 3.其他内分泌疾病; 4. 使用某些影响血糖的药物:如利尿药、皮质激素、 避孕药等;
是否有应激状态存在
感染 创伤
手术
分娩 情绪 肾上腺皮质功能活跃,升血糖激素增多。
治疗方案选择是否恰当
糖尿病类型
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产生抵 抗,胰岛素不能产生效果;胰岛细胞对葡萄糖不 敏感,不能及时释放胰岛素。 黎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