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1语文教育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本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050101)专业培养计划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050101)专业培养计划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050101)专业培养计划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中等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涉外文秘工作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努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自强复兴服务。

2、爱岗敬业,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

3、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具有专业方向所要求的专门知识和能力;外语、计算机水平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4、具有一定的体育、军事和卫生等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和军训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本专业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观,倡导多科渗透,师范性与非师范性兼容及基础研究与应用拓展并重。

本专业学生在修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时,应适当选修有利自身发展的相应学科,如理工类、经济类、管理类、新闻类等,以优化知识与能力结构。

三、专业培养方向师范教育、高级涉外文秘四、主要课程文学概论、写作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概论、民间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美学概论、语文教学论、秘书学概论等等。

五、学制与学位学制:学制四年。

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允许3年毕业,但必须在第二学期提出申请,特殊情况经学院同意最多延长至6年毕业;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六、教学时间安排表内容学期 1 2 3 4 5 6 7 8 合计课堂教学14 18 18 18 18 16 9 6 117 复习考试 1 1 1 1 1 1 1 1 8 入学教育、军事训练 2 2 专业见习 2 2毕业实习9 9毕业论文8 8 毕业论文答辩 1 1 毕业教育及办理毕业手续 2 2 机动 1 1 1 1 1 1 1 1 8寒暑假 4 7 4 7 4 7 4 37总计22 27 24 27 24 27 24 19 194 七、课程体系结构课程设置计划(2568或2622学时)公共基础课程(826学时)课程性质为必修、选修和自修大学英语、计算机、体育......实践性教学环节集中安排共19周。

南通大学各专业介绍

南通大学各专业介绍

1、汉语⾔⽂学 培养⽬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语⾔⽂字实际应⽤能⼒,适合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级⽂秘、公关、宣传和⾏政管理等⼯作,到教育、⽂化、出版等部门从事教育、创作、评论、编辑、新闻采写和管理等⼯作的⾼级⼈才。

主要课程:语⾔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汉⽂字学、⽂学概论、写作学、中国古代⽂学、中国现当代⽂学、外国⽂学、美学、社会学、修辞学、⾏政管理学、国际政治与经济、编辑学等。

授予学位:⽂学学⼠ 2、汉语⾔⽂学(师范) 培养⽬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和⾼等学校进⾏汉语⾔⽂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员及其他教育⼯作者。

主要课程:语⾔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汉⽂字学、⽂学概论、中国古代⽂学、中国现当代⽂学、外国⽂学、美学、写作、教育学、⼼理学、语⽂教学论等。

授予学位:⽂学学⼠ 3、汉语⾔⽂学(⾼级⽂秘) 培养⽬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语⾔⽂字实际应⽤能⼒,适合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秘、公关、宣传和⾏政管理⼯作,⽂化部门从事创作、评论、编辑和新闻⼯作的⾼级⽂秘⼈才。

主要课程:语⾔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学概论、中国古代⽂学史、中国现当代⽂学史、写作、外国⽂学、社会学、修辞学、现代管理学、管理⼼理学、档案学、公共关系学等。

授予学位:⽂学学⼠ 4、⼴播电视新闻学 培养⽬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的⽂化科学知识,能在⼴播电视及其他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主持与管理等⼯作、以及从事企事业单位的宣传、⼴播⼯作的新闻传播学⾼级专门⼈才。

主要课程:⼴播电视概论、⼴播电视技术基础、⼴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播电视编辑与节⽬制作、新闻写作学、电视摄像、⼴播电视法规与⼴播电视职业道德、电视作品分析、公共关系学等。

授予学位:⽂学学⼠ 5、历史学(师范) 培养⽬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定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的德智体全⾯发展且具备良好综合素质,能胜任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作的专门⼈才。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模板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模板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模板一、专业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具备高水平的汉语文化传播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1.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文化视野。

2.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熟悉语言规律和语言运用。

3.掌握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具备辨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4.具备独立开展文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

5.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研究能力,能够将汉语言文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三、培养方案1.公共课程(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等。

(2)外语课程:英语、日语、法语、德语等。

(3)数学与计算机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计算机基础等。

2.专业课程(1)语言学基础课程:汉语言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基础等。

(2)文学理论与批评课程:文学概论、文艺美学、文学评论、文学批评方法等。

(3)文学创作与写作课程:文学作品创作、文学写作技巧、文学创作指导等。

(4)文学研究与研讨课程:文学研究方法、文学研究进展、文学研讨会等。

(5)文化传播与解读课程:文化传播与传媒、文化解读与叙事、文化交流与对外传播等。

(6)专业选修课程: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汉字学、诗学、小说学、戏剧学等。

3.实践环节(1)实习实训:汉语言文学实习、文化传媒实习、出版实习等。

(2)创新实践:文学创作实践、文学评论实践、文化传播实践等。

(3)社会实践:赴大中城市文化机构、媒体机构等进行实践活动。

四、专业特色1.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通过开设国际化课程、组织交流学习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拓展视野。

2.双语教学:开设部分课程的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

3.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参考范文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参考范文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参考范文一、培养目标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高素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具备较强的汉语言文学理论基础、扎实的文学与语言分析能力、熟练的文学批评及研究方法和技巧,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能够从事相关学科的研究、教学和文化管理工作,并具备语言文化研究及传播的跨学科能力。

二、培养要求1. 理论基础:学生应系统地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文学史、文艺理论、文学批评等,掌握汉语的基本知识和语言学理论。

2. 文化素养:学生应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中注重培养审美能力,培养对文化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3. 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应具备较强的汉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进行优秀文学作品的翻译和解读。

4. 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够将汉语语言文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文学创作和研究中。

5. 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参与文学创作、编辑、出版和文化传播等相关工作。

三、培养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汉字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修辞学、文学史、文艺理论、文学批评方法、汉语写作、外国文学、语言学、比较文学等。

2. 专业课程汉语言文学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全球汉语文学、文学批评方法与理论、汉语研究方法、中国人民传统文化、汉字文化研究、文化与社会、文化传播与策划、文学创作实践等。

3. 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写作实践、翻译实践、影视文化等。

四、实践教学1. 实践课程学生在专业实践课程中,可以参与文学创作、文艺活动策划及组织、编辑出版等实践活动,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实习实训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参与新闻媒体、出版社、文化机构等单位的实习实训,了解相关行业,提升实践能力。

3. 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接触实践,增加社会阅历和见识。

五、评价体系1. 笔试通过课堂测试、考试等方式,对学生在该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模板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模板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模板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人文基础知识和广泛的专业素养,掌握深厚的汉语言文字学理论基础和扎实的语言文字学科研能力,具备较强的跨专业学习、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汉语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和汉字文化传播能力,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掌握相关的数理统计和计算机应用知识;了解汉字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掌握对中文语言及周边语言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能够胜任基本的汉字文化教育与研究工作以及语言文字学领域研究、教学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1. 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需具备广泛的人文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文化、现代文学、语言学、修辞学、辞章学等。

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中文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2. 熟悉相关研究方法和技能:学生需要熟悉汉字文化研究和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文字考证、语言分析、文献阅读和研究论文写作等。

3. 具备跨学科的学习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在其他相关学科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能力,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4. 掌握汉语语言教学能力: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汉语教学能力,包括教学方法、素材准备、授课技巧等,能够胜任基本的汉语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

5. 熟悉数字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需要熟悉计算机应用软件和数理统计等基本知识,能够运用于实际工作和研究中。

三、专业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汉语音韵学- 汉字文化概论- 修辞学- 文学理论与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化遗产与保护- 汉字文化教育与交流- 汉语教学法- 计算机辅助汉语研究-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2. 选修课程- 中国古代史- 中国现代史- 汉字文化研究方法- 现代修辞学- 语法学- 语义学- 修辞学与写作- 汉字文化创意设计- 汉字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汉字文化创意产业开发- 文化管理与市场营销- 数字人文与文化研究四、实践教学环节1. 实习学生将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方向进行实习,可以选择参加报纸、杂志、出版社、文化机构等实习,以提高实际工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复旦大学教务系统 - 复旦大学中文系

复旦大学教务系统 - 复旦大学中文系

汉语言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语言学及中国文学等方面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文化管理、新闻出版、高校科研机构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文字管理、语言应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科研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有关汉语、语言学与中国文学的基本训练,具备语音实验技能、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汉语教学法及语言调查及研究的专门知识,同时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对人文及社会科学有相当的了解,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写作能力。

二 学位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47学分方能毕业。

通识教育课程48学分,文理基础课程28学分,专业教育课程65学分(含社会实践2学分、学年论文1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任意选修6学分。

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 课程设置:(147学分)
(一) 通识教育课程 (48学分)
修读要求:I类核心课程,修满24学分;II类专项教育课程,修满18学分;III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修满6学分。

(二) 文理基础课程 (28学分)
学生应在文理基础课程中的人文类基础课程I组中修满12学分(“语言学导论”除外),在II组中修满8学分(其中必须修读“论语精读”课程),并在法政类基础课程和经管类基础课程III组中共选修8学分。

(三) 专业教育课程 (65学分)
2. 专业选修课程 (14学分)
(四) 任意选修 (6学分)。

汉语言文学 专业内涵和培养目标

汉语言文学 专业内涵和培养目标

汉语言文学专业内涵和培养目标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艺理论、比较文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其专业内涵丰富而深厚。

这一学科不仅关注中国文学的历史演变、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批评,还致力于探讨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的互动关系。

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从古典诗词、小说、戏剧到现代文学的各种文学形式,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深入研读,理解并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批评方法。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以及较强的文学鉴赏、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而言,这一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需要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包括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作品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学生需要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这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以及对文化现象的敏锐感知。

最后,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能力,这包括文学创作实践、文学批评实践以及文学理论研究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文学的历史与现状,还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成为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同时,这一专业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如教育、出版、新闻、文化管理等领域。

池州学院中文系专业介绍

池州学院中文系专业介绍

池州学院中文系专业介绍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学制四年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中等学校语文教师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写作、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美学、中国古典文献学、逻辑学等。

就业方向:从事中等学校语文教学、教育管理和企事业单位文秘工作及文化、宣传等工作。

专业名称:语文教育学制三年培养目标:培养基本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初中语文课程和相关文科课程教学的综合型文科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干课程:写作、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美学、中国古典文献文学、逻辑学。

就业方向: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教育管理和企事业单位文秘工作及文化、宣传等工作。

专业名称:文秘学制三年培养目标:培养能胜任市县及其以下党政机关和中小企事业单位秘书部门主要业务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秘书写作、秘书学概论、中国秘书史、秘书实务、秘书参谋职能概论、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领导科学、行政法学、公关与礼仪、速记就业方向:从事党政机关和中小企事业单位文秘、社区管理、公关、公共事务管理等工作。

专业名称:新闻采编与制作学制三年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新闻采编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能够在市县级新闻媒体、党政机关和中小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访、拍摄、写作、编辑、评论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新闻学理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事业管理、电视编导、节目主持人概论、新闻节目企划与设置、摄影摄像技术构图、广告制作技术就业方向:从事新闻采访、拍摄、编辑、评论、广播电视制作、节目主持、新闻节目企划、新闻事业管理等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系』1、语文教育: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语文教学研究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以及能够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一般秘书工作的专门人才。

核心能力: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针政策,具有较丰富的语文知识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技术能力。

主要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

就业方向:小学教师、初中教师、文秘等方向的文字工作者;也可胜任新闻方向的文字工作。

2、汉语言文学(本科)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传统文化修养及创新精神,能够进行基础教育语文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核心能力: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写作能力;设计实施基础语文教学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达到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和现代教育技术“三过关”,拥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汉字学、汉语史、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献学、文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民间文学、比较文学、写作、文艺心理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教学论、自然科学基础等。

3、新闻学(本科)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地方、面向基层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学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具有较强新闻意识和较高写作能力,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掌握现代新闻思想与现代新闻理论,了解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国新闻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等业务知识技能,具有调查研究与社会活动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制作、编辑和发布网络新闻;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树立公平竞争、遵纪守法的观念,有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外新闻史、新闻学原理、传播学原理、媒介伦理与法规、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广播电视新闻学、新媒体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

『政史系』4、法律文秘: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文秘基本素质,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和文秘专业知识技能,能够胜任法律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文秘一线工作岗位的事务型法律专门人才。

核心能力:应具备基本的文书写(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快速录入能力、文秘综合实践能力和书记员综合实践能力等核心职业能力。

主要课程:民事法律制度、秘书理论与实务、应用写作、文秘办公自动化、法律文书写作等就业方向:初始岗位:法律部门速录员、文档管理助理、秘书助理。

发展岗位:中小企事业单位或基层司法机关的秘书、文档管理员、书记员等,经过五年以上工作与相关培训后,能成为基层单位秘书业务骨干或法律辅助人员5、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根本,为学生公共素质拓展与专业素质拓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培养掌握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城乡规划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城乡规划设计、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旅游资源规划等专业基本技能,熟悉资源与环境、城乡规划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领域发展动态,能够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城建管理、土地规划和管理、旅游规划和开发及相关领域工作中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现代测量、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管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GIS原理与应用,遥感导论、遥感图像处理与专题地图编制、土地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学,乡村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经济地理学,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房地产经营与开发,人居环境,能源地理学,城镇体系规划,规划科学思想史。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土地整治设计,科技论文写作,人口地理学,区域经济学,旅游地理学。

就业方向:各级政府规划管理部门、国土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建设部门,从事规划设计、国土资源评价及资源信息化管理、环境评价及管理等方面的公司及研究机构。

也可进一步深造,报考地理学、城乡规划和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等学科点硕士学位授予权。

6、地理科学(本科)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教学能力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能在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工作,也能在科研机构、相关部门和企业从事科研、管理、规划与开发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核心能力: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地理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地球表层(包括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圈及其相互作用)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野外观测、实验室分析模拟等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历史的基本素养;3.能应用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科学问题和实践问题,了解相关领域的基本进展和社会需求,能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基本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4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和地理教学法,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能运用可视化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展地理教学工作;5.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能胜任野外考察,具有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善于团队合作;主要课程:地球概论、地质学、地图学、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城市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灾害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等课程。

7、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素养,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从事基础教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及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用人才。

核心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正确分析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初步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具有必备的基本教学工作能力;具有体育运动技能和锻炼能力;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

掌握本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文献检索、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在基础教育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组织课外活动和从事教育研究的能力;具备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形式逻辑、政治学、法理学、宪法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社会学、管理学、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民法学、刑法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当代西方哲学。

8、历史学(本科)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历史学知识和使用历史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能在中、小学从事历史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能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文化事业单位或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历史学科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基本史实及史学研究基本训练,掌握从事专业工作和历史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核心能力: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有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2、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与分析方法;3、具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4、熟悉古文字学、史料学、历史地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历史学基本理论;5、了解国内外历史学研究与教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史学概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中国历史地理『教育系』9、学前教育(专科)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育、保育和研究工作的幼儿园一线教师和儿童教育工作者。

核心能力:学前各科教学能力;幼儿园计划、组织、管理能力;学前教育能力;初步的艺术创作能力和欣赏能力;课程设计能力。

主要课程: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数学与科学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学前儿童科学研究、儿童文学、自然科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写字、琴法、声乐、学前美术教育与设计、学前儿童舞蹈。

就业方向:幼儿园一线教师、儿童教育工作者。

10、学前教育(本科)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忠诚于学前教育事业,具备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教学和实践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各种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工作以及从事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核心能力:具有必备的学科教学能力和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学前教育各领域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幼儿园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具备幼儿园课程设计、游戏设计、玩具设计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艺术创作与欣赏能力;具有初步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游戏论、学前课程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数学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乐理视唱、琴法、声乐、学前儿童舞蹈、美术等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