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便秘的疗效研究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DOI:10.16662/ki.1674-0742.2023.33.186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高艳丽,郑玉艳,刘子美临沂市中医医院儿科,山东临沂276000[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功能性便秘患者实施中医药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

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2月—2022年5月临沂市中医医院58例小儿功能性便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9例,参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医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排便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以及疾病复发率。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4,P<0.05);研究组排便费力消失时间、排便间隔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对小儿功能性便秘患儿实施中医药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提升,有效改善患儿的排便情况以及中医证候,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疾病复发率显著降低。

[关键词]中医药;小儿功能性便秘;临床应用效果;排便情况;中医证候;不良反应;疾病复发[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11(c)-0186-04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GAO Yanli, ZHENG Yuyan, LIU Zimei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Liny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nyi, Shandong Province, 27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n pediatr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patients.Methods 58 children with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n Liny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February 2020 to May 2022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2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defecation, TCM syndrome scor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recurrence rate of the diseas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96.55%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6.444, P< 0.05). The defecation effort disappearance time and defecation interval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TCM syndrome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disease recurrenc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After the clinical implemen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children with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fecation situatio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s of children,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dis⁃[作者简介] 高艳丽(1987-),女,硕士,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儿科中西医临床。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小儿功能性便秘是指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但排便频率减少,大便干结或者硬而较难排泄的一种肠道功能紊乱。

小儿功能性便秘病因复杂,其中包括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作息不规律、情绪压力过大、缺乏运动等因素。

传统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已有悠久的历史,并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和医生的重视。

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法较为多样,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中药调理、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

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和体质特点,中医医生会个性化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排便状况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药物疗法。

根据小儿的病情和症状特点,中医医生可能会选择一些草药制剂或成药来治疗。

比如一些清热利湿、润肠通便的中药如火麻仁、大黄、芒硝等,可以帮助患儿排便通畅。

与此在使用药物时中医医生也会根据小儿的年龄和体质进行精准调配,减少药物对小儿的不良影响。

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药调理。

中医中药以“清热解毒、益气生津”为主要治疗原则,可使用一些具有健脾利湿、理气通便功效的中药材,如川芎、白术、陈皮等,通过中长期服用,来调理小儿的肠胃功能,增加肠道蠕动,改善排便情况。

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针灸疗法也备受关注。

通过针灸手法刺激穴位,可以调理小儿的肠胃功能,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促进蠕动,达到通便的目的。

一些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对小儿功能性便秘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无副作用,可以作为中医治疗小儿便秘的有效手段之一。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重要方式之一。

适当的按摩可以刺激小儿腹部穴位,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通过适当的揉捏和拍打,可以促进小儿的肠胃蠕动,改善排便情况。

对于年幼的小儿来说,推拿按摩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并非一劳永逸,家长和医生需要长期配合,进行规范治疗。

在治疗期间,还需引导小儿改变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调整生活作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长期依赖药物或治疗,从根本上调理小儿的生理功能。

黄芪白术汤联合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芪白术汤联合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芪白术汤联合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张川琳;张春娇【摘要】目的:研究黄芪白术汤联合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功能性便秘患儿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儿加用乳果糖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白术汤联合乳果糖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观察并记录患儿的排便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198,P=0.040);治疗后3个月随访发现,除了腹痛腹胀外,观察组的其他症状的发生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白术汤联合乳果糖能有效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预后症状改变明显.%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uangqi Baiz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LactuLose on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n cHiLdren.MetHods:95 cases of cHiLdren diagnosed witH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ALL cHiLdren were treated witH tHe basic treatment,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LactuLose, and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Huangqi Baiz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LactuLose.THe defe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during tHe tHree-montH foLLow-up, in order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tHe symptom improve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cas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χ2=4.198, P=0.040).After tHe treatment and during tHe tHree-montH foLLow-up, tHe symptom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except abdominaL pain and distention.ConcLusion:Huangqi Baiz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LactuLose is effective for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n cHiLdren, witH better symptom improvement and good prognosis.【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年(卷),期】2017(045)004【总页数】3页(P118-120)【关键词】黄芪白术汤;排便训练;小儿功能性便秘【作者】张川琳;张春娇【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儿童福利院儿科,湖北武汉 430060;湖北武汉市儿童福利院儿科,湖北武汉 43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2.6功能性便秘是由非器质性因素引起的原发性便秘,是儿科常见疾病,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发生率为0.3%~8%,占儿科疾病的3%~5%[1],随着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小儿功能性便秘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特点是排便困难、大便干硬、排便次数减少、甚至伴有腹胀、腹痛、食欲不佳等消化不良症状。

中医认为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脾虚湿重、肝郁气滞、肾虚等多种因素有关。

针对这些病因,中医药治疗在小儿功能性便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1.脾虚湿重型脾虚湿重型主要表现为面色黄暗,口淡不渴,身体发胖,大便黏滞不爽,舌苔白腻,脉沉缓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主要是由于长期的饮食不规律,导致脾气不足,湿气过重,从而造成便秘。

中医治疗主要是针对脾胃功能进行调理,扶正祛湿,常用的中药有破滞湿、健脾化湿的药物如枳实、陈皮、苍术、白术等。

2.肝郁气滞型肝郁气滞型主要表现为情绪烦躁,易激动,食欲不振,腹胀疼痛,大便干结,舌苔薄黄,脉弦有力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是由于情绪压抑,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治疗方法以疏肝理气,通便排便为主,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枳壳、瓜蒂等。

3.肾虚型肾虚型是指小儿肾精不足,导致腰酸脚软,头晕耳鸣,大便干结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主要是由于遗传不足,先天不足,以及长期疾病和疲劳所致。

治疗方法是以益气固本、滋肾养阴为主,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枸杞、山药等。

1.枳实枳实有理气行滞、消食化积的功效,常用于小儿功能性便秘中,并且可加入猪肝、红枣、姜等配伍同煮,可以增强其通便作用。

2.芒硝芒硝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可以直接服用或加入米汤中一起喝。

3.大戟大戟有泻下通气的效果,但是由于其有剧毒,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

4.厚朴厚朴能够疏通肠道,通便润肠,但是需要注意控制剂量,以免引起不适。

5.瓜蒂瓜蒂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的功效,中医常用于小儿功能性便秘中,但是需要注意控制剂量,以免引起腹泻等副作用。

1.定期调理小儿功能性便秘需要长期治疗,建议定期调理,避免便秘反复发作。

2.饮食调理小儿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通便。

小儿功能性便秘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论文

小儿功能性便秘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论文

小儿功能性便秘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60例,均为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功能性便秘患儿,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划分,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方案,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并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

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儿宿便均采用手指掏出或应用开塞露等物理疗法排除,将临床不适症状缓解,并行包括适量补充水分,强调并指导婴儿的母婴喂养,每日适当活动,年长儿不宜长期食高蛋白质食物和精细粮,训练按时排便习惯等基础综合治疗。

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加用酪酯梭菌活菌散应用,<1岁患儿500mg/次,每日2次;≥1岁患儿500mg/次,每日3次,采用2-5ml水加入溶解后服用,4周为一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显效:大便为正常性状,排便过程不费力,间隔排便时间在48h内,不适症状消失,正常排便习惯在8周内形成;好转:大便性状基本接近正常,排便过程稍用力即可排出,间隔排便通常在48h,部分时间为48-72h内,不适症状有所改善,排便恐惧感在8周内消除;无效:大便干结,便秘症状仍存在,需采取物理手段才可排出,临床不适症状无明显改善,排便习惯在治疗8周时与之前无差异。

1.4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 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3讨论受生活方式、膳食结构转变的影响,小儿便秘已成为临床医师广泛关注的疾病类型。

其中小儿功能性便秘以2-4岁为发病高峰,使患儿身心均承受着极大痛苦,使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甚至对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3]。

小儿功能性便秘在治疗上存在一定棘手性,应用基础综合方法常规治疗,临床症状缓解较快,使意外风险性加大。

采用泻药应用虽临床症状可较快缓解,但易出现结肠黑色素沉着、腹痛、肝毒性反应、损害肠神经、变态反应、水电解质水平失衡等不良反应,病情在采用泻药应用和基础综合治疗后均易出现迁延反复,导致患儿多次就医,给家庭造成沉重负担[4]。

复方丁香开胃贴联合宝乐安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复方丁香开胃贴联合宝乐安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复方丁香开胃贴联合宝乐安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丁香开胃贴联合宝乐安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功能性便秘患儿102例,随机分为复方丁香开胃贴组(35例),宝乐安组(33例),联合应用组(34例),治疗14天后观察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记录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联合应用组有效率91.2%,明显优于宝乐安组的45.5%和复方丁香开胃贴组的51.4%,有显著性差异(p5天排便1次者15例;伴有功能性腹痛患儿5例,伴发周期性呕吐3例,肛裂4例,脱肛4例。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全部患儿分为复方丁香开胃贴组35例,宝乐安组33例,联合使用组34例,三组患儿在症状、年龄、病程、性别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复方丁香开胃贴组:应用复方丁香开胃贴(湛江寸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的患儿共计35例,每天一贴于患儿脐部,药芯部位对准患儿脐部贴达12h,每周进行3天治疗,另4天停药,持续两周。

宝乐安组(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0.05),(详见表1)。

3.讨论功能性便秘是指由于生活规律改变、情绪抑郁、饮食因素、排便习惯不良、药物作用等因素所致的便秘,功能性便秘引的病人,除肠道易激综合征外,均可通过生活规律化,合理饮食、调畅情志、养成良好排便习惯以及去除其他病因等手段达到治愈便秘的目的[2,3]。

复方丁香开胃贴由丁香、苍术、白术、豆蔻、砂仁、木香、冰片等中药组成,具有健脾开胃、燥湿和中、调气导滞等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或寒湿困脾所致的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大便溏泄、嗳气欲呕、腹痛肠鸣等症的治疗[4]。

药理学研究表明,该药含有丰富的挥发性有效成份,能显著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

丁香暖胃散寒,善于降逆,为胃寒呕逆之要药。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丁香还可以增强消化酶的活性,促进胆汁分泌。

木香对胃排空及肠推进功能均有促进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5]。

《穴位贴敷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食积型)临床观察》

《穴位贴敷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食积型)临床观察》

《穴位贴敷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食积型)临床观察》一、引言功能性便秘(食积型)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由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积肠道等导致大便干结难排。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由于胃肠功能不完善和不良饮食习惯,容易出现此类病症。

因此,有效缓解和预防功能性便秘是当前临床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本临床研究针对此现象,提出穴位贴敷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食积型)的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XX家医院近一年内收治的食积型功能性便秘患儿共计XX例,年龄在X-X岁之间,所有患儿均符合食积型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本组患儿在接受饮食调节、生活行为调整等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穴位贴敷和乳果糖的联合治疗。

穴位贴敷选择腹部经络和关键穴位进行敷贴,每日一次;乳果糖按医嘱服用,根据患儿年龄调整剂量。

3.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指标为患儿治疗前后大便性状、排便频率、排便困难程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三、结果1. 临床效果经过X周的治疗后,观察发现大部分患儿的大便性状得到明显改善,排便频率增加,排便困难程度减轻。

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其中,XX%的患儿达到治愈标准,即大便性状正常、排便无困难。

2. 不良反应在观察期间,仅有少数患儿出现轻微皮肤过敏反应,但症状轻微且未影响治疗进程。

经处理后均得到缓解。

四、讨论本临床观察显示,穴位贴敷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食积型)具有较好的疗效。

穴位贴敷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脾胃功能,促进肠道蠕动,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乳果糖则通过增加肠道内水分和软化粪便来达到通便的效果。

两者联合使用,既发挥了中药的调理作用,又利用了西药通便的快速效果,对于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通过饮食调节和生活行为调整等辅助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功能性便秘的发生。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便秘的发生。

中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自然疗法的关注日益增加,传统中医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

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系统阐述中药治疗儿科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为中药在儿科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儿科疾病;治疗应用;理论研究;数据统计分析一、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自然疗法的追求,传统中医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药因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青睐。

关于中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仍存在诸多不足,亟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儿科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复杂多变,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西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但往往存在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不利于患儿的长期康复。

而中药则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儿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中药注重整体调理,强调个体化治疗,能够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探讨中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为中药在儿科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了解中药治疗儿科疾病的现状和趋势;通过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中药治疗儿科疾病的优势和特点;通过数据统计分析,验证中药治疗儿科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中药治疗儿科疾病的理论基础2.1 中医理论概述中医理论是中药治疗儿科疾病的基石。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在儿科疾病治疗中,中医注重从整体出发,全面分析患儿的病因、病位和病性,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便秘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与西药联合治疗小儿便秘的疗效。

方法将便秘患儿329例纳入此次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65例与对照组164例。

试验组患者给予小柴胡汤与西药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药进行治疗。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76.2%,小柴胡汤与常规西药联合应用比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明显低于对照组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柴胡汤与西药联合治疗小儿便秘,可显著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该方法值得在儿科临床上推广借鉴。

标签:便秘;小儿;小柴胡汤;治疗
小儿便秘是儿科临床上的常见病之一,发病机制有:儿童饮食不当,维生素缺乏[1];未养成有规律的排便习惯;肠道菌群失调造成的排便障碍。

近年来,小儿便秘的发生率升高,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2]。

本次研究采用小柴胡汤与西药联合治疗小儿便秘,得到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便秘患儿329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均已根据《中医病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内容确诊,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排便费力、大便干结、气短、心烦等临床表现,且口服果汁、菜汤调理无效。

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试验组165例,其中男100例,女65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4.1±0.7)岁;大便间隔时间3~8 d/次,平均间隔(4.2±0.6)天。

对照组164例,其中男100例,女64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4.2±0.8)岁;大便间隔时间3~8 d/次,平均间隔(4.3±0.7)天。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大便间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金双歧、维生素B1进行治疗,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4片/次,3次/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

小柴胡汤处方组成:柴胡6 g,焦山楂8 g,鸡矢藤10 g,泡参10 g,隔山撬10 g,槟榔10 g,京半夏6 g,荷梗6 g,枳实6 g,黄芩6 g,苦荞头10 g,草果3 g,高良姜1 g,以上诸药加水煎服,4次/d,1剂/2d。

服用至排便次数正常但大便仍较干,调整药方,除去高良姜、草果,加玄明粉
6 g(冲服),肉苁蓉
7 g,当归7 g,以潞党参9 g替换原方中的泡参,服用方法不变,继续服用1周。

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排便顺畅,大便质润,2天内排便1次,且结束治疗后10天内无复发;有效:治疗后,排便不通畅但便质较润,3天内排便1次;无效:治疗后,患者便秘症状无改善甚至有所加重。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76.2%,小柴胡汤与常规西药联合应用比单纯西药疗效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明显低于对照组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儿童生活习惯和膳食结构的变化,便秘的数量逐渐升高[3]。

很多家长为预防孩子便秘,经常给孩子服用七珍丹、导赤丸、清降丸等药物,其中含有的蒽醌类泻剂如番泻叶、大黄会损害患儿的脾肺,加重便秘症状[4]。

小儿便秘长久不愈,会导致患儿睡眠质量下降,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不利于患儿的身心发育[5]。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是临床上治疗便秘的常用药,但单纯西药的疗效不理想,可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

中医认为便秘的病机是脏腑之气不调,热气郁积于大肠[6],大便干涩从而不通。

小柴胡汤中的柴胡性平味苦,具有疏泄瘀滞肝胆之气的功效;半夏可调理气机,疏通淤滞;黄芩可清火,草果可益气;槟榔、枳实可行气消积[7];当归、肉蓉具有润肠通道的同时养血的功效;患儿便秘久治不愈,一般会引发厌食,苦荞头、隔山撬等药材可起到醒脾开胃、消食化积的作用。

以上诸药配伍使用,调和胃肠,疏通肝胆之气,是治疗小儿便秘的理论基础。

本次研究证实,小柴胡汤与西药联合治疗小儿便秘,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该方法值得在儿科临床上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 闫丽敏.小柴胡汤治疗小儿便秘的现代药理学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19(11):478-479.
[2] 李艳阳.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30(13):451-453.
[3] 王茂辉.小柴胡汤辅助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意义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39(1):510-513.
[4] 关志杰.小柴胡汤与常规西药联合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19(3):291-293.
[5] 李凌云.中药汤剂辅助常规西药治疗小儿便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1(6):371-374.
[6] 马志国.中药汤剂与常规西药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杂志,2012,39(12):4392-4393.
[7] 李春娇.小柴胡汤与金双歧联合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效果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4(7):305-3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