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市场分析报告2020-2025
储能市场的现状前景和机遇

储能市场的现状前景和机遇当前,储能行业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带来不同时间尺度的电力供需平衡问题,新型储能不仅可促进新能源大规模、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作为能源革命核心技术和战略必争高地,有望形成一个技术含量高、增长潜力大的全新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伴随则近年来相关鼓励政策的加速出台为储能产业大发展铺路,储能产业已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储能大类别上可将储能技术分为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
目前,电化学储能系统凭借安装方便灵活、响应速度快、可控性好等特点,可显著提高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电网消纳能力,改善电能质量,平滑电网潮流,降低电力资产投资等优势,在促进电力系统完善、能源转型变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上周以来,先是宁德时代获得美国最大储能订单,随后国轩高科也签署了采购总量最多600MWh的储能项目。
此外,远东股份、中天科技等上市公司均发布公告称,近期都获得了储能订单。
随着动力电池企业频繁获得储能订单,储能行业再次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新型储能订单持续放量,有望迎来爆发期。
近期多地进行了大容量的新型储能EPC项目招投标,储能项目加速落地。
下半年以来,储能项目密集开工。
9月份国内36个国内新型储能项目开标,总容量6.05GWh,总功率2.63GW,平均中标单价2.11元/Wh;同期44个新型储能项目招标,总计规模12.59GWh。
今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
这进一步激发了储能项目的布局和加速落地。
年内已有广西、湖南、山东等八个省份公布储能示范项目167个,已公开的储能规模约12.9GW、20.3GWh。
不仅仅是国内储能市场爆发,全球储能装机规模都进入快速增长通道,海外储能设备需求更是持续井喷,而我国是国际市场储能产品的主要供应国。
海关数据也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锂离子储能电池累计出口299.2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2.97%。
中国储能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前景深度研究报告2020-2025

《中国储能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前景深度研究报告》
《更新日期:2020年》
《版本:2020年新版》
目录
第一章2019-2020年中国储能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3)
第一节中国储能行业发展必要性分析 (3)
一、全球面临能源与环境的挑战 (3)
二、应对挑战,能源领域亟需变革 (4)
三、储能技术已成为阻碍变革进程的技术瓶颈 (5)
第二节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6)
一、中国储能行业发展概况 (6)
二、中国储能行业厂商格局分析 (9)
三、中国储能应用与发展模式创新 (9)
第三节2019-2020年储能技术发展分析 (12)
一、中国储能技术的发展 (12)
二、中国储能技术研发动态 (12)
三、储能系统主要技术路线 (13)
四、储能技术发展前景展望分析 (13)
第四节国内外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4)
一、全球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4)
二、中国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5)
第五节储能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15)
一、全球储能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15)
二、中国储能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16)
三、中国储能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7)。
全球及中国储能行业现状及趋势

全球及中国储能行业现状及趋势一、储能行业发展概况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的过程。
根据能量存储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电储能、热储能和氢储能。
电储能是最主要的储能方式,按存储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电化学储能和机械储能两种技术类型。
其中,电化学储能是指各种二次电池储能,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和钠硫电池等;机械储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等。
按照CNESA口径,新型储能技术包括锂电池、钠硫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等电化学储能技术,以及飞轮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
储能技术分类储能技术分类资料来源:派能科技招股说明书,产业研究院整理二、储能行业发展政策梳理近年来,储能产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
2022年7月28日,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提出储能“十四五”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标准体系、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装机规模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相应需求。
2022年储能行业相关政策梳理2022年储能行业相关政策梳理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产业研究院整理相关报告: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储能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三、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全球根据CNESA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209.4GW,同比增长9.6%。
区域分布方面,美国、中国、日本依旧占据储能项目装机的领先地位,其中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
2017-2021年全球储能装机规模及增速2017-2021年全球储能装机规模及增速资料来源:CNESA,产业研究院整理2021年,从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结构来看,仍然以抽水蓄能为主,装机规模占比达到86.2%,电化学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紧随其后,占比12.12%。
国内外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前景预测及投资潜力分析报告报告2020-2025

《国内外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前景预测及投资潜力分析报告》更新日期:2020年版本:2020年新版目录第一章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综述 (1)第一节储能行业定义 (2)第二节储能行业种类 (3)第三节储能方法 (4)第四节中国储能产业规划 (5)第二章2019-2020年国内外储能政策环境研究分析 (6)第一节国内外储能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7)一、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8)二、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9)第二节国内外储能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0)一、各国对储能产业的主要激励政策 (11)二、各国储能激励政策对中国启示与参考 (12)三、中国储能相关的产业政策研究分析 (13)第三章2019-2020年中国储能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14)第一节中国储能行业发展必要性分析 (15)一、全球面临能源与环境的挑战 (16)二、应对挑战,能源领域亟需变革 (17)三、储能技术已成为阻碍变革进程的技术瓶颈 (18)第二节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9)一、中国储能行业发展概况 (20)二、中国储能行业厂商格局分析 (21)三、中国储能应用与发展模式创新 (22)第三节2019-2020年储能技术发展分析 (23)一、中国储能技术的发展 (24)二、中国储能技术研发动态 (25)三、储能系统主要技术路线 (26)四、储能技术发展前景展望分析 (27)第四节国内外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8)一、全球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9)二、中国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30)第五节储能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31)一、全球储能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32)二、中国储能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33)三、中国储能企业竞争优势分析34第四章2020-2025年中国储能行业投资前景趋势预测分析 (35)第一节中国储能行业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36)一、全球储能市场前景分析 (37)二、中国储能市场规模预测分析 (38)三、中国储能行业技术前景分析 (39)四、中国储能商业化前景趋势分析 (40)五、中国储能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41)第二节中国储能行业投资前景分析 (42)一、中国储能投资环境分析 (43)二、中国储能投资潜力分析 (44)三、中国储能行业投资壁垒分析 (45)第三节2020-2025年中国储能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46)一、储能行业政策风险 (47)二、储能行业技术风险 (48)三、储能行业竞争风险 (49)四、储能行业其他风险 (50)第四节灵动核心专家投资建议 (51)。
2020年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5G+调峰将推动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需求增长

2020年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5G+调峰将推动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需求增长5G技术将带来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需求大幅增长我国储能方式中抽水储能占九层以上,但近年来电化学储能的占比在不断上升。
2020年三大运营商5G投入相比2019年成倍提高。
中国移动2020年预期资本开支为1798亿元,其中5G相关投资计划约为1000亿元,而2019年是240亿元,今年足足翻了5倍。
随着5G基站的爆发性建设,预计将会带来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需求大幅增长。
1、储能行业应用场景分析--发电侧、输配电侧和用电侧从电力系统角度看,储能的应用场景可分为发电侧、输配电侧和用电侧三大场景,分别是发电侧、输配电侧和用电侧。
发电侧主要用于平滑新能源发电,平滑新能源输出,联合调频等;输配电侧主要用于缓解线路阻塞、为配电设备提供支持和省级;用电侧主要用于削峰填谷电价套利、光伏+储能、通信基站备用电源、数据中心备用电源,以及构建微电网等。
2、储能方式以机械类的抽水储能为主以电化学类的锂离子电池为辅电能的存储主要指利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将产生的能量存储,并在需要时释放。
储能可分为机械类储能、电器类储能、电化学类储能、热储能、化学类储能等。
其中机械类储能、电化学类储能应用较多。
抽水储能:电网低谷时利用过剩电力将水从下池水库抽到上池水库转化为重力势能储存的形式。
电化学储能:指各种二次电池储能。
利用化学元素做储能介质,充放电过程伴随储能介质的化学反应。
包括铅酸电池、锂电池等。
3、电化学储能占比正在不断提高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数据显示,在中国已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中,抽水储能占据93.7%,但由于受地形限制严重,建设周期长等因素,无法满足电网调峰调频、户用储能等应用场景。
电化学储能几乎不受自然条件影响,可更高效、灵活的应用于各种储能场景。
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高、循环次数多、能量密度高等特点,能储存更多电量,并且寿命更长。
2019年我国已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中,电化学储能占4.9%的比重,较2018年的3.7%上升1.2个百分比。
国内外储能行业发展模式竞争分析及投资前景趋势研究报告2020-2025

《国内外储能行业发展模式竞争分析及投资前景趋势研究》更新日期:2020年【版本:2020新版】目录第一章2019-2020年国内外储能政策环境研究分析 (4)第一节国内外储能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4)一、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4)二、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4)第二节国内外储能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9)一、各国对储能产业的主要激励政策 (9)二、各国储能激励政策对中国启示与参考 (10)三、中国储能相关的产业政策研究分析 (11)第二章2019-2020年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13)第一节2019-2020年储能技术发展分析 (13)一、中国储能技术的发展 (13)二、中国储能技术研发动态 (14)三、储能系统主要技术路线 (15)四、储能技术发展前景展望分析 (15)第二节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6)一、中国储能行业发展概况 (16)二、中国储能行业厂商格局分析 (18)三、中国储能应用与发展模式创新 (19)第三节国内外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1)一、全球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1)二、中国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2)第四节储能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23)一、全球储能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23)二、中国储能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23)三、中国储能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24)第三章中国储能行业投资前景分析 (25)第一节中国储能行业投资前景分析 (25)一、中国储能投资环境分析 (25)二、中国储能投资潜力分析 (26)三、中国储能行业投资壁垒分析 (26)第二节2020-2025年中国储能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27)一、储能行业政策风险 (27)二、储能行业技术风险 (27)三、储能行业竞争风险 (27)四、储能行业其他风险 (27)析 (28)第三节中国储能行业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28)一、全球储能市场前景分析 (28)二、中国储能市场规模预测分析 (28)三、中国储能行业技术前景分析 (29)四、中国储能商业化前景趋势分析 (29)五、中国储能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30)第四节灵动核心专家投资建议 (31)。
2020年全球储能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2020年全球储能市场分析研究报告1、发展情况(1)整体发展情况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
随着各国政府对储能产业的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储能市场投资规模不断加大,产业链布局不断完善,商业模式日趋多元,应用场景加速延伸。
在国内,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加速为储能产业大发展蓄势,行业到了爆发的临界点,储能的春天正在到来。
来自美国能源部全球储能数据库(DOEGlobalEnergyStorageDatabase)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底,全球累计运行的储能项目装机规模183.1吉瓦(共1747个在运项目),同比增长1.2%。
到2030年,全球固定式储能电站容量达到100-167GWh,理想场景下达到181-421GWh,无论哪种场景,应用与光伏电量的储能容量都是占比最大的。
图表:2019年全球储能装机情况分布数据来源: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高瞻智库根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数据,1997~2019年,全世界储能系统装机增长了103%,到183.1吉瓦。
如今储能市场在各国政府的政策鼓励下得到了积极的发展,最近几年间新建储能项目及其装机总规模有望增加数倍。
图表:1992-2019年全球储能装机规模及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全球储能项目库、美国能源部、高瞻智库2019年,全球新增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目主要分布在49个国家和地区,装机规模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阿联酋、加拿大、意大利和约旦,规模合计占2019年全球新增总规模的91.6%。
图表:2019年全球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规模排名前十的国家数据来源: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高瞻智库与2018年榜单相比,从排名上看,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和加拿大的排名分别上升了1-2位,特别是中国,由2018年的第二位跃升至首位,英国和澳大利亚与2018年的排名一致,而阿联酋、意大利和约旦成为2019年榜单的新进入者。
中国长时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长时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行业综述1、定义及分类长时储能指的是4小时以上的储能技术,由于这一系统可以实现跨天、跨月,乃至跨季节充放电循环,因此能够满足电力系统的长期稳定,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运用广泛。
长时储能方式分类情况长时储能方式分类情况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产业研究院整理2、发展历程2017年到2020年是长时储能发展的萌芽期,首先是国内第一个关于储能的指导性文件提出,推动了整个储能行业的发展,进而为长期储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0年到2023年是长时储能发展的启动期,储能的市场化发展对于储能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新兴储能装机规模在2022年实现了19.5%的同比增长,传统储能技术不断完善,新兴储能技术不断进步。
2026年以后是长时储能的高速发展期,抽水蓄能发展受限,需要依靠新型长时储能技术提供增量的灵活性资源,而新型储能技术经过多年研究将更加成熟。
长时储能行业发展历程长时储能行业发展历程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产业研究院整理二、行业背景1、政策环境储能是产业升级最重要的核心行业之一,近年来,受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影响,能源危机日渐成为国际重点关注的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能源需求巨大。
储能行业已是中国关注对象,为了提高储能效率,规范行业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旨在减少能源紧缺问题,为产业升级提供充足的保障。
中国长时储能行业相关政策梳理中国长时储能行业相关政策梳理资料来源:政府公开报告,产业研究院整理2、社会环境如今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逐年攀升,据统计,由2019年的121万辆增长至2021年的352万辆,增长幅度接近300%,2021年年同比增长156.93%,预计截至2022年销量将达到590万辆。
新能源汽车的热销,将导致充电桩功率器件驱动器的需求增加。
2019-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及增速情况2019-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及增速情况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产业研究院整理相关报告: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长时储能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三、产业链1、产业链分析长时储能的产业链上游为电池原材料,包括容百科技、当升材料、贝特瑞等企业;产业链中游为设备供应商及储能系统集成和安装,包括宁德时代、派能科技、阳关电源、永福股份、派能科技等企业;产业链下游为以发电侧、电网侧为代表的终端用户,包括华能电网、国家电网、许继电气等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市场分析》
更新日期:2020年
【版本:2020新版】
目录
第一章2019-2020年全球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4)
第一节全球储能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4)
一、全球储能行业累计装机规模 (4)
二、全球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 (4)
三、全球储能市场应用分布分析 (5)
四、全球储能市场技术分布分析 (6)
五、全球储热市场状况研究分析 (6)
六、全球主要国家储能市场分析 (6)
第二节全球储电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7)
一、全球储电市场技术特性分析 (7)
二、全球储电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7)
三、全球储电行业细分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7)
第三节全球储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7)
一、全球储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7)
二、全球储热型光热电站发展现状分析 (8)
第四节全球储氢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8)
一、全球储氢技术分析 (8)
二、全球主要国家储氢发展现状分析 (11)
第五节全球主要国家储能市场分析 (11)
一、美国储能市场分析 (11)
二、欧洲储能市场分析 (12)
三、印度储能市场分析 (13)
第六节全球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4)
一、全球储电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4)
二、全球储热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5)
三、全球储氢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5)
第二章2019-2020年中国储能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16)
第一节中国储能行业发展必要性分析 (16)
一、全球面临能源与环境的挑战 (16)
二、应对挑战,能源领域亟需变革 (17)
三、储能技术已成为阻碍变革进程的技术瓶颈 (18)
第二节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9)
一、中国储能行业发展概况 (19)
二、中国储能行业厂商格局分析 (22)
三、中国储能应用与发展模式创新 (22)
第三章2019-2020年储能技术发展分析 (25)
一、中国储能技术的发展 (25)
二、中国储能技术研发动态 (25)
三、储能系统主要技术路线 (26)
四、储能技术发展前景展望分析 (26)
第四节国内外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7)
一、全球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7)
二、中国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8)
第五节储能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28)
一、全球储能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28)
二、中国储能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29)
三、中国储能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