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1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学课件 (共23张PPT)

【知识深化】
从“文革”的教训看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 (1)从发动的原因看:民主法制不健全是重要原因,在高 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 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也被削弱和破坏。 (2)从对民主法制践踏的后果来看:“文革”期间民主与 法制遭到空前践踏,人民权利丧失殆尽,生命财产和安全 毫无保障,社会秩序极端混乱,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国家 及党的政治生活极不正常。民主法制遭破坏带来的后果说 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民主法制建设的破坏也使民主 法制建设变得异常艰巨。 (3)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还在于我国封建的专制传统, 缺乏民主意识,长期的经济落后造成人民群众法制意识淡 薄。 (4)世界各国推进民主化建设的潮流也使我国的民主法制 建设显得更加必要。
第二次工业重心转移是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革命全面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国 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议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从城市到乡村,并 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应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会议指出在 革命胜利以后,总的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 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 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一、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
外国人眼中的“文革”,我们怎么看
(一)“文革”发生的原因
国内:
1、党内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根本) 2、民主法制不健全,个人崇拜严重。 3、毛泽东对形势估计严重失误,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 命”。(直接) 4、林彪、江青等人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5、受几千年来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历史原因)。 国际: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召开,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同志的 全面否定和批判,引起思想上的混乱。随之,中苏关系趋 向紧张,助长了国内形势紧张的气氛。西方国家掀起了新 的反社会主义的高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件(35张PPT 1个视频)

成 就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4、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重建 完善
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
1、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域自治法》
2、1984年颁布施行会组织法》
1、民主政治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2、民主政治建设总趋势是上升的
• 6、“文革”中,党和人民得到的深刻教 ( ) • A要在综合平衡中发展经济 • B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 • C要清除修正主义在党内的影响 • D要正确处理敌我矛盾,以利于现代化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把毛泽东的讲话谱成曲,使之成为广为传唱的
全民大跳“忠”字舞
小结:1、“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 (1) “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3)毛泽东对形势错误的判断。
(2)个人崇拜、个人专断现象严重,民主集中制
(4)林彪、江青等人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革命
“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 革命和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 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 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乱。
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指出阶级斗争必须 讲。
1963年2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阶级斗争,一 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原因之一:“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
材料:
毛泽东错误地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 资产阶级复辟危险。为此他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 派”篡夺的权力夺回来。
原因之二:毛泽东对形势错误的判断。
材料:
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优秀教学案例1

4.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同和自豪感,增强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提高政治素养。
3.培养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历史素养,增强历史责任感。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探讨和分析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和经验教训。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小组讨论题目,如“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对现代政治建设有何启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3.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学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2.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结合教材和参考资料,系统讲解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2.通过讲解重要历史事件和决策,如《共同纲领》的制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等,让学生了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过程。
3.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国内外背景,如国家政权不稳定、经济困难、国际环境严峻等,帮助学生理解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同和自豪感,增强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提高政治素养。
3.培养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历史素养,增强历史责任感。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探讨和分析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和经验教训。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小组讨论题目,如“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对现代政治建设有何启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3.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学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2.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结合教材和参考资料,系统讲解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2.通过讲解重要历史事件和决策,如《共同纲领》的制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等,让学生了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过程。
3.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国内外背景,如国家政权不稳定、经济困难、国际环境严峻等,帮助学生理解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原因。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 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精品课件

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恢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 2 1982 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意义: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2、更加重视民族工作: 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 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内容: (2)意义: 3、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1998年,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意义: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 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有利于保障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文化大革命”期间,全 文化大革命”期间, 文化大革命 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 没有召开。 没有召开。 (4)新时期,重新召开各级人 新时期, 新时期 民代表大会, 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 完善。 会制度不断发展 完善。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及 其作用 (一)发展
1、初步确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立: 议的召开 年人 2.确立 确立: 政协会议职能转变 2.确立: 政协会议职能转变(1954年人 大召开后) 大召开后 性质:统一战线组织; 性质:统一战线组织; 职能: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3.发展到新阶 3.发展到新阶 段: 1956年“八字”方 年 八字” 针的提出
4、遭破坏:1966年—1976年政治协商制 、遭破坏 年 年政治协商制 度 5、完善:1982 中共十二大提出了“长 、完善: 中共十二大提出了 十二大提出了“ 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 与共” 与共”方针 (二)作用 1、提建议、监督,作出科学决策; 、提建议、监督,作出科学决策; 2、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件PPT(18张)

前六届全国人大召开时间 前六届政协召开时间
第一届 1954——1958年 第二届 1959——1963年
第一届 1949——19554年 第二届 1954——1959年
第三届 1964——1965年
第三届 1959——1965年
第四届 1975年
第四届 1965年
第五届 1978——1982年
第五届 1978——1983年
年代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曲折
1、曲折原因: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2、曲折表现:
结论1:公民的基本人权肆意被践踏,法律尊严荡然无存 结论2:非法夺权造成各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构陷于瘫痪, 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结论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协制度遭到破坏
——邓小平
2、表现: 21)逐步健全法制① 法制建设方针的确立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2、表现: 21)逐步健全法制② 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四: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第六届 1983——1987年
第六届 1983——1987年
表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协制度遭到破坏.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
3、教训
1980年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问邓小平:今后中国 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 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 问题。”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育。
[对点巩固] 1.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 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 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④[ 点拨 ]
实行村民自治是渐进的历史发展
过程。 实行村民自治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一样, 是 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有其产生、 发展和完善的不 同阶段。
主题一
从“文化大革命”的角度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 必要性、艰巨性
[核心必记] 1. 从发生原因看, 民主法制不健全是“文化大革命” 发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 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 中制以及集体领导也被削弱和破坏。
材料三
1980 年 8 月下旬, 意 思考:根据材料三回答“文
大利著名记者奥琳埃娜 · 法拉 化大革命 ” 对民主和法制 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 建设敲响了怎样的警钟? 何避免类似 ‘ 文化大革命 ’ 提示: 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 那样的悲剧? ” 邓小平回答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 说:“只有认真建设社会主义 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 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 持 久 地 进 行 民 主 和 法 制 教 上解决问题。”
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对制度坚持不力、有法不 依、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结果。民主法制遭破坏带来的后果说明了民主法 制建设的必要性,民主法制建设的破坏也使民主法 制建设变得异常艰巨与急迫。
②[思考] 据不完全统计,从 1966 年 6 月至 10 月初, 全国红卫兵收缴的现金、存款和公债券达 428 亿元,黄金 118.8 万余两、古董 1 000 多万件,挖出所谓“阶级敌人” 1.66 万余人,破获“反革命”案 1 700 余宗,从城区赶走 “牛鬼蛇神”3 900 多万人。红卫兵抄家时,还私自批斗、 抓人,甚至私设公堂、滥施酷刑、打人致死。 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中的这种状况?
[对点巩固] 1.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 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 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④[ 点拨 ]
实行村民自治是渐进的历史发展
过程。 实行村民自治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一样, 是 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有其产生、 发展和完善的不 同阶段。
主题一
从“文化大革命”的角度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 必要性、艰巨性
[核心必记] 1. 从发生原因看, 民主法制不健全是“文化大革命” 发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 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 中制以及集体领导也被削弱和破坏。
材料三
1980 年 8 月下旬, 意 思考:根据材料三回答“文
大利著名记者奥琳埃娜 · 法拉 化大革命 ” 对民主和法制 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 建设敲响了怎样的警钟? 何避免类似 ‘ 文化大革命 ’ 提示: 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 那样的悲剧? ” 邓小平回答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 说:“只有认真建设社会主义 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 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 持 久 地 进 行 民 主 和 法 制 教 上解决问题。”
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对制度坚持不力、有法不 依、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结果。民主法制遭破坏带来的后果说明了民主法 制建设的必要性,民主法制建设的破坏也使民主法 制建设变得异常艰巨与急迫。
②[思考] 据不完全统计,从 1966 年 6 月至 10 月初, 全国红卫兵收缴的现金、存款和公债券达 428 亿元,黄金 118.8 万余两、古董 1 000 多万件,挖出所谓“阶级敌人” 1.66 万余人,破获“反革命”案 1 700 余宗,从城区赶走 “牛鬼蛇神”3 900 多万人。红卫兵抄家时,还私自批斗、 抓人,甚至私设公堂、滥施酷刑、打人致死。 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中的这种状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公开课教学课件共34张PPT

原因之三:毛泽东对形势错误的的判断。
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 的错误。
原因之四:林彪、江青等人利用和助长了 毛泽东的错误。
2.“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 (1)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
(到2破)坏个认。人崇识拜:、个依人法专断治现国象严的重,重民要主集性中制遭
(3)毛泽东对形势错误的判断。 (4)林彪、江青等人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1217:08:4417:08Aug-2112-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17:08:4417:08:4417:08Thursday, August 12, 2021
文革的原因是什么?
1957年10月,在反右斗争扩大化的影响下,毛泽 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仍然 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指出阶级斗争必须 年年讲、月月讲。
1963年2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阶级斗争,一 抓就灵”“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文革”以前
第一届人大:1954—1958 第二届人大:1959—1963 第三届人大:1964—1965 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和人民政重协会建议
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
完善 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
辱与共”的方针
1.“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
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 的错误。
原因之四:林彪、江青等人利用和助长了 毛泽东的错误。
2.“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 (1)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
(到2破)坏个认。人崇识拜:、个依人法专断治现国象严的重,重民要主集性中制遭
(3)毛泽东对形势错误的判断。 (4)林彪、江青等人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1217:08:4417:08Aug-2112-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17:08:4417:08:4417:08Thursday, August 12, 2021
文革的原因是什么?
1957年10月,在反右斗争扩大化的影响下,毛泽 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仍然 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指出阶级斗争必须 年年讲、月月讲。
1963年2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阶级斗争,一 抓就灵”“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文革”以前
第一届人大:1954—1958 第二届人大:1959—1963 第三届人大:1964—1965 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和人民政重协会建议
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
完善 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
辱与共”的方针
1.“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和体会。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五)作业小结
3.通过对民主政治建设曲折发展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经历了哪些曲折?”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纠正错误观念,提高史料分析的准确性。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增强历史代入感。
3.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民主政治建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的基石?”“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主要内容涵盖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的探索和曲折发展。通过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认识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教师针对学生的反思和评价,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和体会。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五)作业小结
3.通过对民主政治建设曲折发展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经历了哪些曲折?”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纠正错误观念,提高史料分析的准确性。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增强历史代入感。
3.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民主政治建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的基石?”“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主要内容涵盖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的探索和曲折发展。通过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认识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教师针对学生的反思和评价,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
【重点难点】
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 法制的践踏。
1.重点:“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 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2.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2.难点:“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
和艰巨性。
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 【学法导引】
返回导航
·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主题二 全面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民主政治发展全局的战略思想: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要从中国的实 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珍惜自己的实践成果,同时借鉴其他国家政治 文明的有益经验和成果,但绝不能照搬别国政治制度的模式。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受到侵犯,党政机关和司
法机关陷于瘫痪,党的规
章制度被践踏。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材料三 1980 年 8 月下旬,意大利著名记者奥琳埃
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 [思考] 根据材料三回答
‘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回答说:“只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和
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错误决议,撤销 奇平反昭雪。
历
原审查报告。
史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材料二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 1982
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
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 200 多件
材料二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
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了 7500 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
返回导航
·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民主政治发展的核心力量:我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力量,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3.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式、步骤: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经济、文化落后,马上实行普选的时机和条件均不成熟。因此,扩大 基层民主,是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基础。有 了这样牢固的基础,再一步步地从地方各级逐渐发展,达到覆盖全国的范围。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
…………①
(1)思想上: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__左____”倾错误发展越来越严重。
(2)主观上:毛泽东错误地认为中央出了_修__正__主__义_____,党和国家面临资产
阶级复辟的危险。
(3)客观上:林彪、江青等人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返回导航
·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3.成就 (1)形成了以__宪__法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___制__度__化___、法律化。 (3)为__依__法__治__国____奠定了重要基础。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②『思考』 据不完全统计,从1966年6月至10月初,全国红卫兵收缴的现
金、存款和公债券达428亿元,黄金118.8万余两、古董1000多万件,挖出所谓
“阶级敌人”1.66万余人,破获“反革命”案1700余宗,从城区赶走“牛鬼蛇
人 教 版
宪法进一步完善, __法__制____ 制度走向健全。
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 600 多件自
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历
史 必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材料三 在云南省宜良县北古城镇进 [思考]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认
为应采取怎样的具体方式来解决?
2.措施
法制建设力针 1978年,_中__共__十__一__届___三__中__全__会___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 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平反冤假错案 为__刘__少__奇____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展开 加紧立法工作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由失去保障。
③“造反派”全面夺权,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2)民主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
历
史 必 修
②多党合作和___政__治__协__商___制度也不能实行。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③
1.背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是必须加强__社__会__主__义____法制。
④『点拨』 实行村民自治是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实行村民自治同社会
历
史 必
主义民主建设一样,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有其产生、发展和完善的不同阶
修
① 段。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课堂探究研析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的主要成就。
1.运用调查、走访等形式了解“文化大
历 史 必 修
4.认识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 义。
革命”前后的政治生活。 2.从法律制度、民主制度两个方面分析
①
民主政治的重建。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课前自主学习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有认真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 法制建设敲响了怎样的
上解决问题。”
警钟。
[答案] 必须建设高度民
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
历 史
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
必
修 ①
主和法制教育。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典例试做1〕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 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新课标导学
历史
必修① ·人教版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二十一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
新课情境导入
2
学习目标诠解
3
课前自主学习
4
课堂探究研析
5
随堂达标训练
6
课时作业
·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课情境导入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主题一 从“文化大革命”的角度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
1.从发生原因看,民主法制不健全是“文化大革命”发生、民主法制遭到 破坏的重要原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 展,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也被削弱和破坏。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行的村级换届选举中,出现了一些匪
夷所思的怪现象。群众把它编排成民 [答案] 问题:贿赂选举、扰乱正常选
举秩序、无视法律等。具体方式:一是
谣:“选票议价当街卖”“群众票多
在保持稳定的条件下进行,二是在共产
不开箱盖”“党的政策抛天外”“农
党的领导下进行,三是不折不扣依据法
民急盼党组织来”。
历
律。
史
必
修
①
惊。”作出这一判断是基于改革开放后的什么事实?
[答案] 提示:改革开放后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完善。
『辨析』 “法制”和“法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新时期法制建设是民
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指制定和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
等。而“法治”指的是按照法律规定来治理国家,与“人治”相对应。新时期
的法制建设为以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以法治国还在进一步完善中。
(A) A.要坚持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解析]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进行了践踏,所以要避免类似的悲剧
历 史
重演,就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
必
修
① 题,故选A项。
人 教 版
神”3900多万人。红卫兵抄家时,还私自批斗、抓人,甚至私设公堂、滥施酷
刑、打人致死。
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中的这种状况?
[答案] 提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野蛮践踏,国家民
历 史
主政治严重倒退。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③『思考』 “现在的社会,只要你奉公守法,便能做到半夜敲门心不
2.从严重后果看,“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空前践踏,人民权利 丧失殆尽,生命财产和安全毫无保障,社会秩序极度混乱,国家法律形同虚 设。这都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也使民主法制建设变得异常艰难。
3.从历史传统看,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封建专制传统,缺乏民主意识,民 主法治意识淡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世界上民主化建设的潮流也使我国的 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