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生态治理创新举措

合集下载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流域是指在特定地理空间范围内,自然降水集中形成的一条小河流及其支流所涵盖的区域。

小流域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对于维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预和自然环境的因素影响,小流域环境逐渐恶化,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小流域面临的问题,需要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通过综合运用水利、农业、林业、环保等多学科综合技术手段,对小流域的水土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管理,达到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效益、保障水资源安全的目的。

小流域综合治理也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举措。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资源,可以有效解决小流域存在的问题,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应该不断完善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政策法规,加强科研技术支撑,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共同推动小流域的健康发展。

1.2 问题概述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性的治理工作,包括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目前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小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管理,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管理不当、生态环境破坏等。

由于过度开发利用和不合理规划,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生态环境退化,甚至引发自然灾害。

水资源管理不当也是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的一个难题,一些地区存在着水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产生活。

针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解决。

应加强土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应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保护植被、水体和土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只要加强管理、加大投入,相信一定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实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指利用多种手段和措施,对小流域的水土进行综合治理,以达到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以下是一些对策和分析:1. 水土保持措施:采取合理的梯田、林地和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小流域的水土保持能力。

修建水泥渠道、水泥道路等,增加通行条件和排水能力。

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植物进行种植,并进行科学管理和保护。

2. 水资源保护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建立水资源保护区和水资源保护管理机构,制定严格的用水政策和措施,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

开展水体的水质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水体的水质。

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对小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站和监测站,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

加强对非法采矿、乱占用土地等行为的打击,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4. 农业措施:加强农业生态建设,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推行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

提倡节水农业,合理利用农田的水资源,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消耗。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农田对水质的污染。

5. 社会参与措施:加强社会参与,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组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行动能力。

鼓励公众参与小流域水土保持的规划和治理工作,共同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

综合治理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理。

只有全面考虑水资源、土壤、植被和气候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才能实现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目标。

加强政府的领导和组织,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监督和评估,也是实施综合治理的关键。

只有政府、企业和公众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顺利进行。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指通过综合利用生态学、水文学、土壤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采取工程控制、生态修复、土壤改良等措施,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保护水土资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本文将重点分析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对策。

一、加强水土资源保护1. 构建生态保护区:在小流域上游设置生态保护区,禁止砍伐、放牧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保护植被和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2. 禁止违法用地行为:加强对小流域的土地使用监管,禁止违法开发和占用农田的行为,保护农业生产基地和水土资源。

3. 推广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精细农业等可持续发展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体质量。

二、改善水土环境质量1. 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农业模式,通过种植绿色作物、养殖有机畜禽等方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水土环境质量。

2. 加强水体净化工程建设:在小流域设置湿地、沉淀池等,对农田、河流进行污水处理,减少水体污染。

3. 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在小流域建设防护林、梯田等工程,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率,保护土壤资源。

三、促进生态修复1. 进行植被恢复工程: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持水能力,降低水土流失风险。

2. 实施湿地和河岸带修复:对小流域湿地和河岸带进行修复,促进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提高水域生态质量。

3. 推动土壤改良工作:采取有机肥料、石灰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四、加强综合管理1. 建立健全小流域管理机制:建立小流域综合管理机构,加强对小流域水土资源的监测、评估和规划,强化管理和协调。

2.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水土保持知识宣传、培训和示范活动,提高农民和居民的水土保持意识,推动他们积极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加强与农业、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小流域是指面积较小、水量较少的河流流域,它们在农业、工业、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的影响下,容易受到严重的污染。

小流域水污染对水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对小流域水污染进行综合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针对小流域水污染的特点和治理现状展开研究,提出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以期为小流域水污染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小流域水污染的特点1. 多源性小流域水污染多源性强,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等。

这些污染源可能受到不同活动的影响,因此治理起来比较复杂。

2. 山洪灾害由于小流域地理位置特殊,一旦遭受强降雨,往往会引发山洪灾害,使得水污染物向下游传播,增加了治理的难度。

3. 土地利用变化农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导致小流域土地利用不断变化,农田化、林地开垦和城市扩展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小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质量。

4. 生态系统脆弱小流域的生态系统脆弱,一旦遭受到污染,往往会导致水质恶化、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对全局产生不利影响。

1. 缺乏整体治理方案目前,对小流域水污染的治理往往是片面的、零散的,没有较为完整的整体治理方案,导致了一些治理效果不佳的情况。

2. 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由于小流域水污染的特点,监管难度较大,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

一些不法行为隐蔽,使得监管变得更加困难。

3. 缺乏多方合作小流域水污染治理需要多方合作,然而目前相关各方的合作程度较低,使得治理效果大打折扣。

1. 制定整体治理方案针对小流域水污染的多源性,需要制定整体的治理方案,把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等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治理。

2. 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大对小流域水污染的监管力度,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水污染情况的监测和管控,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3. 推广绿色技术对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处理采用绿色环保技术,推广沼气池、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绿色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小流域是指地理范围相对较小的流域,一般面积在1000~5000平方公里之间。

小流域在中国面积广阔,分布广泛,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供给地区。

受到人类活动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小流域水污染日益严重,严重威胁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安全。

对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流域水污染的原因小流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排放、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土壤侵蚀、坡耕地水土流失等。

农业面源污染是小流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化肥和农药残留在土壤和水体中,影响水质。

工业废水排放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则会直接排放到小流域水体中,使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土壤侵蚀和坡耕地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中的污染物质流失到水体中,加剧水体污染。

小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破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造成小流域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1. 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加强对小流域水污染的防治立法,建立健全小流域水污染的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明确政府、企业和居民对小流域水污染的管理责任和义务。

加大对小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全社会的环保责任感。

2.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品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建立小流域人工湿地,用于农田的农业废水处理和污染物的吸附,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3. 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对小流域内的城市排水系统进行规范化建设和升级改造,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减少城市生活污水对小流域水质的影响。

大力推广城市中心污水处理设施和人工湿地的建设,利用人工湿地对城市污水进行二次净化,降低排放对水质的影响。

4. 加强工业废水治理严格执行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加强对小流域内工业企业的排污管控,促进工业企业内部污水处理工艺的改进,减少工业废水对小流域水体的污染。

建立小流域内工业企业联合污水处理和排放的机制,形成工业企业共治共建的新格局。

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小流域是指流域面积小、河流长度短、流量小的地区。

由于小流域的水循环速度快、水负荷相对较多,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为了综合治理小流域水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综合治理措施。

第一,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

环境监测是掌握小流域水质状况的基础工作,通过定期采样检测水质指标,及时了解水污染状况,为后续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还需要进行环境评估,分析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扩散规律,研究水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的治理措施提供指导。

第二,加强污染源控制。

小流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污染源的排放。

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污染源控制。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采用科学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田径流中的营养物含量;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完善污水管网,提高污水处理率等。

加强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是治理小流域水污染的重要手段。

可以采用植物修复、湿地修复等方法,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土壤侵蚀和水体沉积物的输入,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浓度,提高水质。

还可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增加湿地的净化作用,提高湿地的水质净化能力。

第四,加强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管理是综合治理小流域水污染的关键。

可以采取水资源配置、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利用等措施。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水资源保护政策和标准,限制过度开发和污染排放,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五,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

治理小流域水污染需要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可以开展水污染治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水质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到小流域治理中来,共同推动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工作。

综合治理小流域水污染需要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加强污染源控制,加强生态修复,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等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小流域的水质状况,保护水资源,提高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南九水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建议

南九水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建议

南九水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建议南九水沟小流域是一个重要的水域,但由于长期的人为干扰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水资源的持续快速退化,水污染问题日益加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为了实现南九水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保护水资源并改善生态环境,下面提出一些综合治理措施及建议:1.建立综合整治规划:制定南九水沟小流域的综合整治规划,统筹规划各项措施和计划,明确治理目标和重点方向,确保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和有效监督。

2.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建立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水体污染,保护良好水质。

3.治理农村污水:改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农田和家庭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利用,减少农村对水体的直接污染,改善水质。

4.推行生态农业: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农药的使用,减少农业对水体的污染,保护水质。

5.加强农田治理:加强农田的农田、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的管理,减少化肥农药对水质的影响,提高土壤保育和改善水质。

6.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工程:加快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城市和农村污水排放,减少对水体污染的影响。

7.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治理措施,确保水质稳定。

8.加强宣传教育:开展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共同保护水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南九水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需要多方合作,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整治工作的开展。

同时,也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确保南九水沟小流域能够实现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为人们提供清洁优质的生活水源和健康的生态环境。

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南九水沟小流域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小流域是指河流上游面积不大的水系,其流域范围通常在几平方千米到几百平方千米之间。

小流域水污染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加强对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治理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共同对污染源进行管控和修复。

下面将从水污染的成因、治理措施和治理效果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研究。

一、水污染的成因1.农业污染:农田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过多以及农作物残留物的排放,使得农业面源污染成为小流域水污染的主要来源;2.生活污水排放:由于小流域居民密集和缺乏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小流域中,导致水质恶化;3.工业污染:小流域上游有些工业企业可能存在污水直排的情况,导致水污染;4.垃圾倾倒:小流域上游存在垃圾随意倾倒的现象,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也会对水质造成污染。

二、综合治理措施1.源头防治:加强农田污染防治工作,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的使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监管,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农业环境管理机制;2.生活污水处理:增加小流域内的污水处理设施数量,对居民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和处理,将处理后的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提高水污染的防治水平;3.工业污染治理:对小流域上游存在的工业企业进行严格管控,要求其安装污水处理设施,对排出的废水进行处理再排放,减少工业污染的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4.垃圾处理:加强对小流域上游的垃圾处理工作,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垃圾收集和处理机制,减少垃圾倾倒对水环境的污染。

综合治理小流域水污染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在治理过程中,需要注重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治理效果。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与环保部门和相关机构的合作,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生态治理创新举措
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脚步加快,小流域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和加剧,为此要采用工程+生态+管理措施的整合方式,实现对小流域水污染问题的综合治理,探索适宜的小流域水污染综合生态治理和保护利用模式,推进小流域水污染综合生态治理的效益。

标签:小流域;水污染;综合生态治理
水是自然之流、生命之源,要推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着眼于水生态文明的建设,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态势,小流域的水污染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为此要探索小流域水污染综合生态治理的创新举措,构建小流域水污染综合生态治理保护利用模式,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

一、小流域综合生态治理概述
小流域是多年演化而成的自然河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体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功能:(1)防洪排涝功能。

小流域是城市水环境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要合理设计小流域汛期内内的水位与流量,使之具有防洪排涝的功能。

(2)文化景观功能。

小流域包涵两岸的景觀格局、空间设计和色彩搭配,注重对文化元素的融合和渗透,满足人们在视觉、嗅觉、听觉方面的感官体验和享受。

(3)生态环境功能。

小流域链接城市河道的上下游,是水生生物、营养物质传输的要道,要注重对小流域的生态系统保护,使之成为动植物的栖息地。

(4)雨洪利用功能。

小流域还要体现其雨洪资源有效利用的功能,能够较好地实现丰水期流水、枯水期用水,扩大可用水资源量。

在小流域的综合生态治理过程中,不能片面采用硬化措施,还应当引入先进的生态技术和举措,实现对小流域的生态系统修复和治理,如:河道疏浚、堤岸治理、滩地治理、截污工程、生态修复、水质监测等,使之涵盖小流域生态防洪、景观设计、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监测等内容,基于尊重自然和适度开发利用的原则和理念,实现小流域综合生态治理的效益最大化。

二、小流域水污染综合生态治理的误区分析
(1)缺乏生态治理和污染源治理的有机整合。

在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过程中,没有关注造成小流域水污染的源头,片面实现小流域水污染生态治污举措,而缺乏对污染源头的有效截污处理和防治,暴露出治标不治本的缺陷。

(2)缺乏完整系统的生态环境构建。

在小流域水污染综合生态治理的过程中,没有从生态、环境、景观等全方位加以考虑和分析,缺乏多样化、专业化的工作人员,片面地进行小流域水污染的生态治理,而缺乏对小流域断面设计、生态系统整体建构的认知和理解。

(3)过分排斥硬质河岸问题。

在小流域水污染综合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存在过分排斥硬质河岸的问题,没有实现硬质护岸与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导致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不够完善。

三、小流域水污染综合生态治理措施分析
(一)工程举措
对于小范围、大量水污染的集中性点源污染,要加强工业和生活污染源治理,减少COD排放,并对氨氮集中式禽畜养殖污染源进行控制,进行禽畜养殖圈改造工程,采用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实现小流域水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

同时,可以采用隔离设施工程实现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如:设置隔离防护围栏、围网;设立生态防护林,以有效减少农田径流对小流域水体的污染。

要基于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的角度,采用如下河道整治工程措施:(1)河道清淤。

清除小流域底部的淤泥,关闭直排入河的排污口,实现小流域的清淤截污治理。

(2)河道断面设计。

可以采用U型断面、复式矩形、梯形等断面的方式,拓宽小流域河道、加深河床,提升小流域河道的生态性。

(3)河道护岸工程。

硬质护岸也是必不可少的工程举措,可以通过浆砌护坡、干砌块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等方式,满足小流域的功能性需求。

同时,在现有的硬质护岸工程的前提下,还要依循“人工+自然”的理念和原则,栽培和种植喜水植物,提升小流域河岸的绿化率,增强小流域河岸坡的生态性和稳固性。

(二)生态举措
可以在小流域水污染区域设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突显“天然物种库”、“天然海绵”的地位和作用,实现径流的合理调节、水污染的有效控制、水环境的美化等。

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之中,可以采用封闭式恢复的方式,保有原有的池塘、沼泽等体系,形成生物多样化的湿地生态环境和湿地水网,合理规划设计灌溉渠道,有效解决湿地补水的问题。

同时,可以在小流域两岸增设一定宽度的绿化带,种植富蒲、芦苇等喜水植物,预留植被缓冲带,使之成为小流域独有的“绿色廊道”,有效降解水中的污染性可溶解物质。

另外,要通过退耕还林、退渔还水等生态工程,恢复小流域的自然生态景观。

(三)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
要秉持生态保护的小流域水污染治理理念和原则,全面分析小流域与当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区域用水总量指标,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同时,各管理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和协同化处理,规范工业企业、农村畜禽散排的污水排放量,实现排污总量控制和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生态治理是关注焦点,要通过相应的工程举措和生态举措,较好地实现对小流域水污染的治理,并不断完善综合生态治理管理制度,较好地美化自然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中伟.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4).
[2]刘艳.小流域水污染治理方法研究[J].科技风,2012(01).
作者简介:张金山(1974.11—),男,汉族,江苏南京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