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广域网的设计分析
gis网络的四种模式

GIS网络的四种模式[日期:2005-01-31] 来源:GIS帝国论坛作者:[字体:大中小] GIS(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首先是网络建设,网络在整个GIS项目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GIS应用与常规事务处理有很大不同,突出表现在巨大的数据量、复杂的处理方式、空间的分布性,以及对安全容错机制的要求上,网络设计必须满足:(1)网络性能高,传输速率快GIS处理对象以图形图像为主,数据量大,非常规类型。
当用户较多时,网络传输繁重,容易造成网络阻塞,因而要求有足够带宽和灵活的传送技术。
(2)Client/Server、Intranet结构,分布式数据处理GIS系统是一个有机组合的群体,通过网络将地理上分散、具有自治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支持空间分布性、联机事务处理、多用户并发操作,是GIS网络基本特征。
(3)多媒体数据同步传输GIS处理越来越多地涉及声音、动画、影视等多媒体数据,因此需要实现时间敏感数据的同步传输。
(4)空间操作的复杂性,长型事务处理GIS基于空间数据的操作,例如图形修改、拓扑关系建立,都要求独占主机和网络资源,网络必须对此提供足够的支持,而且一旦操作失败,应具备容错和恢复等安全机制。
(5)GIS网络构成复杂,涉及诸多硬件平台、操作系统、网络类型的综合集成GIS硬件平台从传统小型机到各种UNIX服务器直至流行的个人工作站,几乎包括了计算产品的各种类型,还有扫描仪、绘图仪、数字化仪、硬盘阵列等专用设备;GIS系统必须同时支持UNI X、NT、Windows95等操作系统及Web/Browser应用,其客户端、服务器、中间件、开发工具等产品种类繁多、性能各异;网络设备选择涉及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远程访问服务器等各个方面;如何从实际出发,对计算资源进行合理选型与配置以发挥最佳效益,是G IS网络设计的关键所在。
根据GIS上述特征,应采取结构化网络设计方式,进行细致的工作群组划分和网络分段,按照应用特点选择不同的网络技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使用高性能服务器、交换机以提升网络主干性能。
地理信息系统下的空间分析-第七章_三维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

a arccos(a a 1)
2 1 2 2
1 / 2
7.3.2 基于格网数据单元的坡度计算 单独一个点上的坡度并无多大用处,通常总是计算基 本格网单元上的平均坡度。 平均坡度的计算可以通过计算若干点位上的坡度,然 后取其平均值。 但更常用的方法是在基本格网单元上用最小二乘逼近 的方法拟合一个平面,然后计算其平均坡度。 (1)三角形格网 在三角形格网上,最小二乘逼近的平面与插值方法的 平面是一致的,因为已知数据点与平面方程的待定系数个 数相等。 例如,如果用Z=a0+ a1x+ a2y来拟合三角形格网上的曲 面,坡度可以直接利用如下公式计算:
(2)曲面拟合时的信息损失:在用有限个格网点数据 来模拟真实地表起伏时,所拟合的曲面与实际地表间 存在误差。 因此,对于矢量数据来说,能否用已有的真实数据 直接(不丢失信息)比较精确地计算坡度和坡向是值得研 究的。
2、基于矢量数据的坡向计算
由于基于DEM的坡向计算方法的实现过程存在着两次 信息损失,因此,可以考虑直接利用矢量数据计算坡度。
1 f x2 ( x 0 , y 0 ) f y2 ( x 0 , y 0 ) 1
a arccos(f x2 ( x0 , y0 ) f y2 ( x0 , y0 ) 1) 1/ 2
由坡度的概念知0°≦a≦90°,故由上式比较容易确 定坡度值。 对于特殊的应用场合,例如对于Z=a0+ a1x+ a2y(三角形 格网上的曲面拟合),其三角形格网单元上的曲面为一平 面,平面上的坡度处处相等, 可以直接计算如下:
i
7.5 剖面分析
研究地形剖面时常常可以以线代面,概括研究区域的 地势、地质和水文特征,包括区域内的地貌形态、轮廓形 状、绝对与相对高度、地质构造、斜坡特征、地表切割强 度和侵蚀因素等。
高性能计算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数据更新中的探讨

地 理信 息公 共 服 务 平 台 是针 对 政 府 、 企 事 业单 位 、科 研 院 所 、 公众对 地 理信 息 资源 综合 利用 、 高效 服务 的 需求 ,依 托测 绘 地 理信 息 部 门现有 地 理信 息生 产 、更 新与 服务 架构 , 以及 投入 运 行 的涉 密 与非 涉密 广 域 网物理 链路 ,在全 国不 同地 区宏观 、中观 到 微观 地 理信 息 资源 上开 发 的分布 式 地理 信 息公共 服 务系 统 。地 理 信 息公 共服 务平 台通常 包括 标准 体 系 、基础 设施 、数据 层 、软 件 层 、应 用层 和用 户层 等部 分 。
系结构、并行算法和软件开发等方面研 究开发高性能计算 的技
术 。高 性能 计算 ( H P C ) 通 常使用 很 多处 理器 ( 作 为 单个 机器 的一 部 分 )或者 某一 集 群 中组织 的 多 台计算 机 ( 作为 单个 计 算资 源操 作 ) 的计算 系统 和环 境 。
1 数据层更新面临的问题
摘 要: 本文探讨 了地理信 息公共服务平 台数据层更新面 临的问题 ,介绍 了地理空 间数据 的高性能计算 ,结合高 性能计算在地理信 息公共服务平 台数据 更新 中的应 用实例 ,对今后高性能计算在空间地理信息领域 的发展进行 了展
望。
关键词 : 高性能计 算;地理信 息公共服务平 台;地理空 间数据更新
理
论
L — a n d & — R e s o u 国 r c 土 e s 资 H 源 e 导 r a 刊 l d
高性能计算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数据更新中的探讨
段佳 ,华亮春 ,杨文,钟耀武 ( 湖南省第三测绘院,湖南 长沙 4 1 0 0 0 7 ; 湖南省基础地理信 息中心,湖南 长沙 4 1 0 0 0 7 )
湖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设计探索

地理空间信息GEOSPATIAL INFORMATION收稿日期:2010-07-20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战略信息资源,在政府管理决策、产业发展、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地理信息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但在网络化内容服务、多尺度互联互通等方面尚不能有效地满足政府、专业部门和公众的多层次需求。
为切实转变测绘公共服务方式,提高测绘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地理信息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测绘成果的广泛应用,国家测绘局启动了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相继下发了《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规划》(2009-2015)和《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国测成字【2009】7号)。
目前各省及地市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正在蓬勃开展。
1平台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在国家测绘局的大力支持下,我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蓬勃发展。
目前我省已有3个城市纳入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城市,5个城市纳入推广城市,还有武汉、宜昌等三个城市正在申报,湖北是全国开展“数字城市”建设数目最多、推广范围最广的省份。
近年来,我省围绕“数字湖北”工程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加大了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投入力度,提高了覆盖率;通过实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大力推进市(州)基础测绘工作;实施了武汉城市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服务工程。
为了进一步加快湖北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湖北信息化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示精神和国家测绘局的有关要求,我省向国家测绘局申请将湖北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
湖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实现全省地理信息在线服务所需的信息数据、服务功能以及运行支撑环境的总称,是“数字湖北的”的重要组成部门。
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GS I 开发平台的选 择对 系统 的设 汁、开发和应 用以及 系统未来 的可
扩展性 至关重要 , I 软 件选型决 定 了系统空 间数 据库 的数据模 型设 GS 汁 、 和管理 , 组织 系统的体 系结构和 GS I功能 的强弱。 因此,I 软件平台 GS 的选 型要从 系统长远 的 、 可持续发展 的角度考虑 , 而不 能局限于满 足 目 前 的需要 ; 不但要考虑 城市规 划建设部 门的需要 , 而且要 考虑 “ 数字城 市 ”建 设的需要 从长远 发展考虑 ,本 系统 采用美 国环境 系统研究所 (S I Ac I .系列 GS ER) r S 1 的 G 9 I软件作为开发平台。Ac I r S系列 GS G I 软件
维普资讯
科技情报开发 与经济
文章编号:0 5 6 3 (0 6 1- 2 6 0 10 — 0 3 2 0 )0 0 3 - 2
S IT C F R A IND V L P N C-E HI O M TO E E O ME T& E O O N C N MY
2 系统数 据库设 计
数据库是 地理信息 系统 的核心 , 整 个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 中也 在
C
。
图 1 BS CS /与 / 结合的混合体 系结构 就传统的 CS /结构而言 , 一方 面由于数据 的存取和处理主要依赖 于
客户端 程序 , 本地化 的程 序配置复杂 , 工作 量较大 . 维护成本 高 , 而应 用
服务 , 以本系统采用 CS B 所 /和 / S相结合的结构框 架 , 即局域网 内部图 形处理和服 务器端 的管理功能用 CS /结构 , 其他用户 则使用 BS 构通 /结
GIS网络分析3篇

GIS网络分析第一篇:GIS网络分析的概念和流程GIS网络分析是一种基于地理空间的网络模型分析方法,通过对网络结构及其地理空间位置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解决诸如路径分析、最优路径寻找、网络服务区域分析等问题。
其基本的分析流程包括数据准备、网络建模、网络分析和结果输出四个主要步骤。
其中,数据准备是整个分析流程的关键,包括网络数据的获取、清理、整合和转换等。
网络建模是将准备好的地理数据转化为数字化的网络结构,使其符合网络分析所需的数据格式和拓扑结构。
网络分析是以网络模型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等方法进行空间分析,分析网络中的节点与边缘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推断出网络中的信息、特征和规律性等,便于用户进行路径寻找、最优路径查找、网络服务区域分析等。
最后,将网络分析的结果输出,通常以图表、板块、数字数据、报表等形式展示,并用于决策制定、规划优化、资源分配等应用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GIS网络分析通常涉及的领域包括交通、物流、城市规划、地理信息服务等,以及人口、天气、环境等因素对网络分析的影响等。
总之,GIS网络分析是基于网络模型的一种基于地理空间的分析方法,其分析流程包括数据准备、网络建模、网络分析和结果输出四个主要步骤,并广泛应用于交通、物流、城市规划、地理信息服务等领域。
第二篇:GIS网络分析的应用场景和技术特点GIS网络分析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主要涉及到对路径优化、最短路径查找、网络服务区域分析、多条件分析等问题的解决。
具体应用场景主要包括:(1)交通路线规划。
GIS网络分析可以通过对交通数据进行建模,快速得到最优路径,便于规划驾驶路线和优化交通流量。
(2)物流运输路径规划。
GIS网络分析可以通过对物流网络进行建模,快速确定最优的物流运输路径,确保物流运输过程高效、低成本。
(3)城市规划和资源调配。
GIS网络分析可以通过对城市空间规划中的道路、公共设施等进行建模,确定服务区域和合理布局,优化城市发展方向和资源配置效率。
技能认证消防通信专业考试(习题卷18)

技能认证消防通信专业考试(习题卷18)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34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广播系统是一种( )系统。
A)单工通信B)半双工通信C)双工通信D)都可以答案:A解析:2.[单选题]无线电干扰大致可分为( )级。
A)3B)4C)5D)6答案:A解析:3.[单选题]VLAN 互联,基本上有边界路由、“独臂”路由器、路由服务器/路由客户机、ATM 上的多协议(MPOA )路由和( )。
A)中心路由B)核心路由C)多层路由D)第三层交换答案:D解析:4.[单选题]接入网络,是指通过接入互联网络进行国际联网的( );接入网络可以是多级联接的网络。
A)计算机信息网络B)专业计算机信息网络C)企业计算机信息网络D)其他网络答案:A解析:5.[单选题]在路由器的广域网连接中,应用最多的端口是( )。
A)高速异步串口B)高速同步串口C)ISDN BRI端口D)CONSOLE口答案:B解析:6.[单选题]市话通信网由( )几部分组成。
A)由账户终端设备、通信线路和交换设备三部分构成。
C)由用户终端设备、通信线路和交换设备三部分构成。
D)有账户终端设备、通信线路和移动设备三部分构成。
答案:C解析:7.[单选题]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针对计算机系统的四类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该四类资源是( )。
A)处理器、存储器、打印机B)处理器、硬盘、键盘和显示器C)处理器、网络设备D)处理器、存储器、I/O设备和文件系统答案:D解析:8.[单选题]IM 的中文意思是( )。
A)万维网服务B)即时通信C)文件服务D)电子邮件服务答案:B解析:9.[单选题]GPRS的基本功能是在移动终端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路由器之间提供( )业务。
A)空间传递B)报文传递C)声音传递D)分组传递答案:D解析:10.[单选题]下列属于路由器之间使用的路由协议的是( )。
A)IGPB)RIPC)TCP/IPD)SNMP答案:B解析:11.[单选题]对流层传播方式应用于波长小于( )米,频率大于30MHz的无线通信中。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及示范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及示范应用系统建设技术方案2015年1月目录1项目背景 (3)2总体目标及需求 (3)2.1总体目标 (3)3.2建设依据 (4)3.2.1指导性文件 (4)3.2.2技术规范 (5)3.2.3软件开发标准 (7)3.2.4软件接口标准 (9)3.3建设内容 (9)3建设方案 (10)3.4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 (10)3.4.1数据配置管理系统 (11)3.4.2管理交换系统 (11)3.4.3在线服务系统 (12)3.4.4运行维护系统 (15)3.4.5地名地址匹配服务子系统 (16)3.4.6快速成图系统 (16)3.4.7互联互通 (17)3.4.8数字XX门户网站建设 (18)3.5典型示范应用建设 (21)3.5.1应用建设模式 (21)3.5.2天地图.XX (22)3.5.3移动用图系统 (24)3.5.4地质灾害管理系统 (26)3.5.5对接网格化社区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27)3.5.6对接城市管理运行(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系统(一期) (27)3.5.7一村一镇一地图管理系统 (28)3.6一村一镇一地图建设 (29)3.6.1建设目标 (29)3.6.2数据内容 (29)3.6.3数据生产流程 (30)3.6.4数据建库 (30)3.6.5影像地图编制 (30)1项目背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中国的宏伟目标中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城市三级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域范围内自然、社会、经济、人文与环境等各种信息的定位基础、集成工具和交换平台。
三级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应整体规划、渐进实施、相互协调,并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从而实现在分布式环境下多源、异质、异构地理空间数据的流通、共享以及互操作。
为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升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和广泛应用,减少重复投入,加快城市信息化进程充分,发挥测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2006年国家测绘局启动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广域网的设计分析
摘要:一个国家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不仅能够打破“信息孤岛”的现状,而且对政府、企业、个人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讨论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类型,并从网络地址设计、网络安全设计、网络管理设计、服务层、数据层、运行支撑层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广域网的设计。
关键词: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广域网设计分析
目前,随着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速度不断的加快。
信息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地理信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具有为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各级政府管理决策以及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功能,是信息化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1]。
但如何更好的利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来为国家、社会和个人服务,广域网的设计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1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类型
1.1 政府用户
政府用户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主要对象。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国家政府部门用来指导产业发展,保护国家资源、环境,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在财政、教育、卫生、交通、公安、
国土、绿化、农业、应急指挥以及城市管理等领域的40多个政府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主要表现在政府在进行灾害评估、土地变化监测等决策时需要地理信息;在农业、经济等方面的评估时需要地理信息;在对外发布信息时需要地理信息;在对整个国情进行评估时需要地理信息的辅助。
这样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就增强了政府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也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1.2 行业用户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办公业务的自动化,GIS作为各行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GIS能够帮助各行业用户解决与地理信息有关的业务的处理问题
[3]。
行业用户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地理数据应用、地理目标查询和浏览、信息发布服务、空间分析、移动地位服务。
1.3 个人用户
随着互联网和3G网络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网上电子地图、车载或手持导航终端已经开始替代传统的交通图,旅游图,成为人们日常不可或缺的工具了。
这样地理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开始向普通大众普及。
对于个人用户而言,使用网上地图和汽车导航仪是利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最基本和最普通的功能。
2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广域网设计分析
2.1 网络地址设计
根据用途和安全级别的不同,IP地址可以分为两类:合法IP地址(公共地址)和保留IP地址(私有地址),其中保留IP地址是作内部网络使用的。
采用保留地址,每个局域网都可以为内部网络的众多主机分配一个IP地址,通过NAT地址转换,在访问外部网络时将保留地址转为真实地址,能够满足内部网络采用TCP/IP协议的同时,也保持了Internet上的地址唯一性。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广域网中网络地址的设计是采用保留地址,这样既可以减少对公共地址的占用又可以确保安全性[4]。
这一点就地理信息服务的对象中的政府用户而言尤其重要。
我国约95%以上的基础地理数据和国土局调查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属于国家投资生产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集中在各有关主管部门,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如果这些地理信息泄露或被其他国家的情报机构获得的话将对我国的发展形成很大的威胁。
2.2 网络安全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安全也日趋严重,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主要有截获、中断、篡改,伪造这四种。
为了确保网络的安全,广域网主要采取数字签名、网络安全协议、密钥、防火墙等技术[5,6]。
广域网公共服务平台传输地理信息数据数量非常的大,因此确保安全至关重要,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安全保密管理部门相关标
准和规定进行网络安全的设计,实行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PMS),并采用分域分级防护策略,从物理安全、运行安全、信息安全保密和安全管理四个层面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和等级保护建设,实现全网统一的安全保密监控与管理。
2.3 网络管理设计
适度物理集中管理模式是指将共享需求范围广泛、较基础的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以物理集中的方式进行统一管理和提供服务。
在地理信息服务的广域网设计中实行适度的物理集中管理,将资源管理、流量管理、障碍管理纳入其中,同时实行海量空间数据的并发处理、管理和分发服务,满足政府用户、企业用户、个人用户对海量空间地理信息的大规模并发持续访问,并支持实现24小时连续实时服务。
3 服务层、数据层、运行支撑层设计
在服务层方面,根据不同用户对地理信息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可以将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层设计成地理信息服务基础软件、门户网站系统、二次开发接口库和平台管理系统等四大部分;在数据层方面,公共服务平台在设计中应该为交通、水利、国土、建设、林业、农业等专业部门添加专题地理数据提供接口与工具;在运行支撑层方面,公共服务平台应通过多级节点的互联互通与协同服务提提供在网络系统、数据存贮与管理系统、安全系统方面的运行支撑。
参考文献
[1]翟永,陈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广域网设计[J].地理信息世界,2009,7(3):17~19.
[2]陈军,蒋捷,周旭,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技术设计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09,7(3):7~11.
[3]李军,陈桂红,田鹏,等.北京市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实践[J].地理信息世界,2009,7(3):20~25.
[4]陈静,马金锋,毛锋,等.青岛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J].地理空间信息,2009,7(6):87~90.
[5]陈建国.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建共享大力提高测绘公共服务水平与能力[J].浙江测绘,2009(4):2~7.
[6]王晓国,刘亚东,王开宇.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的思考[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31(3):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