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灰熔融性测定

合集下载

6煤灰熔融性的测定

6煤灰熔融性的测定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1)实验目的1. 掌握煤灰熔融性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方法;2. 掌握煤灰熔融的特征温度判断方法。

(2)实验意义煤灰熔融性习惯上称为煤灰熔点。

煤灰熔融性是动力用煤的重要指标之一。

煤燃烧后产生的灰分,在高温下的熔融性是锅炉用煤的重要特性。

对于煤粉燃烧固态排渣的锅炉,它是判断炉膛结渣可能性的依据之一。

为了减少结渣的危险,煤粉炉要求燃烧灰熔点较高的煤。

对于层燃锅炉燃用灰熔点较低的煤可形成适当的融渣,起保护炉排的作用。

对于液态排渣煤粉炉,较低的灰熔温度有利于排渣。

(3)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角锥法测定煤灰熔融性。

将煤灰制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三角锥体,放在其他介质中,以一定的升温速度加热,观察并记录其四个特征温度。

图1 灰锥熔融特征示意图1.变形温度(DT )灰锥尖端开始变圆或弯曲时的温度。

2.软化温度(ST )灰锥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或灰锥变成球形时温度。

3.半球温度(HT )灰锥形变近似半球形,即高约等于底长的一半时的温度。

4.流动温度(FT )灰锥完全熔化或展开成高度1.5 mm以下的薄层时的温度。

煤灰的熔融性主要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组成。

由于煤灰中总含有一定量的铁,铁在不同的气体介质中将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在氧化性气体介质中以三价铁(Fe2O3)形态存在;在弱还原性气体介质中,它将转变成二价铁(FeO);而在强还原性气体介质中,它将转变成为金属铁(Fe)。

三者的熔点以FeO为最低(1420 °C),Fe2O3为最高(1560 °C),Fe居中(1535 °C)。

此外,FeO能与煤灰中的SiO2生成熔点更低的硅酸盐,所以煤灰在弱还原性气体介质中熔点最低。

在工业锅炉和气化炉中,成渣部位的气体介质大都呈弱还原性,因此煤灰熔融性的例常测定就在模拟工业条件的弱还原性气氛中进行。

根据要求也可在强还原性气氛和氧化性气氛中进行。

本实验出于操作上的考虑,在氧化性气氛下进行灰熔融性测定。

(4)实验仪器和试剂1. 微机灰熔点测定仪:该仪器由灰熔点测定仪和计算机两部分组成。

GBT219-2008解读

GBT219-2008解读

GB/T219-2008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课程学习目录• • • • • • • • • • 1、煤灰熔融性概述 2、术语和定义 3、方法提要 4、试剂和材料 5、高温炉 6、试验气氛 7、灰锥制备 8、在弱还原性气氛中测定 9、在氧化性气氛中测定 10、煤灰熔融性测定的精密度1 煤灰熔融性概述1煤灰的熔点 煤灰中含有很多元素,它不是纯化合物, 因而它没有固定的熔点,而是在一定温度范围 内熔融。

其熔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煤灰的化 学组成及其结构,同时,还与测定时试样所处 的气氛条件有关。

煤灰在主要成分是:SiO2、AL2O3、Fe203、 CaO和MgO,这些主要成分在纯净的状态下,均 具有较高的熔点,在(1400-2800)℃之间,但 在混合状态下,其熔点较低一般在(1200-1400 )℃范围内,也有的高于1500℃的。

1 煤灰熔融性概述2煤灰熔融性测定的意义 (1)可提供锅炉设计选择炉膛出口烟温和锅 炉安全运行依据。

(2)为不同锅炉燃烧方式选择燃煤(一般都 以软化温度来选择合适的燃烧或气化设备,或 根据燃烧和气化设备类型来选择具有合适软化 温度的原料)。

课程学习目录• • • • • • • • • • 1、煤灰熔融性概述 2、术语和定义 3、方法提要 4、试剂和材料 5、高温炉 6、试验气氛 7、灰锥制备 8、在弱还原性气氛中测定 9、在氧化性气氛中测定 10、煤灰熔融性测定的精密度2 术语和定义煤灰熔融性:是指煤灰在高温下达到熔融状 态的温度范围,通常用变形温度DT、软化 温度ST、半球温度HT和流动温度FT表征。

2 术语和定义1.变形温度:指的是灰锥尖端开始变圆或弯曲时的温度, 值得注意的是灰锥尖保持原形的灰锥收缩和倾斜不能算变 形温度。

2.软化温度:指灰锥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或灰锥变成球形 或灰锥高等于底宽时的温度。

3.半球温度:指灰锥变形至近似半球形,即高约等于底长 的一半时的温度。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煤灰是煤燃烧后生成的固体残留物,其成份和性质对于燃烧过程和环境污染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其中,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是评价其性质和性能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阐述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以及影响因素。

意义:1. 评价煤的质量:煤灰的熔融性是衡量煤的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品质的煤燃烧后生成的煤灰熔融性较低,而低品质的煤则相反。

因此,测定煤灰熔融性可作为评价煤质的重要手段。

2. 优化燃烧工艺:煤灰熔融性是衡量燃烧过程中煤灰的结渣倾向和产生渣的特性的重要指标。

测定煤灰熔融性可以帮助煤电厂和工业企业优化燃烧工艺,降低结渣率,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3. 防止火灾和事故:在煤燃烧过程中,煤灰熔融性高的情况下,煤灰易于产生焦化,形成火灾和爆炸等事故。

测定煤灰熔融性可以及早预防事故发生。

4. 环境保护:煤燃烧产生的灰渣不仅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而且这些灰渣中的一些物质还可能散发出臭味和毒气,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威胁。

测定煤灰熔融性有助于找到煤灰中危害环境的物质,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保护环境。

影响因素:1. 煤的品质:煤的质量是影响煤灰熔融性的最主要因素。

优质煤燃烧后生成的煤灰熔融性低,而低质煤则容易产生熔融渣。

2. 煤燃烧的温度:温度是影响煤灰熔融性的另一重要因素。

温度过高会导致煤灰产生熔融现象,产生粘渣等问题。

在高温下,煤灰中的铝、铁、钙等物质将发生化学反应,溶解和凝固成为固体,形成煤灰的渣。

在较低的温度下,煤灰往往只会结成1/2或2/3的球形颗粒,但不会结成胶状的粘渣。

3. 煤中灰分的含量及成分:煤灰熔融性除了受煤质和温度的影响外,还受煤中灰分的含量和成分的影响。

这对煤灰的结渣和腐蚀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煤中灰分的含量增加时,煤灰熔融性也会相应增大。

灰分中的物质成分不同,其熔融温度也不同,也会影响灰渣的结构和特性。

结论:测定煤灰熔融性是评价煤质和煤的燃烧特性的重要手段。

煤灰熔融性的大小受煤质、温度、灰分含量及成分等因素的影响。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浅析煤灰熔融性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摘要:分析和探讨了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要点以及煤灰制备、灰锥制作、温度控制、试验气氛的控制和检查验证等各个可能影响煤灰熔融性温度测定的因素,总结了测定过程中的注意点和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起到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煤灰熔融性弱还原性气氛煤灰成分影响因素一、引言煤灰熔融性(俗称灰熔点)的测定是气化煤和动力煤特性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直接关系到炉子是否结渣及其严重程度,对炉子的安全、经济运行关系极大,一般用四种温度表示:变形温℃(dt)、软化温℃(st)、半球温℃(ht)和流动温℃(ft)。

上海焦化有限公司texaco炉多年来用的气化煤主要是神府煤,随着公司2007年1#工程的顺利开车,气化煤的用量翻了一倍以上,由于煤炭市场紧张,公司为了不断拓展新的煤炭市场以及将本增效开展了多煤种试烧、替代工作,几年来在神府煤的基础上试验了神东煤、神宁1#、伊泰3#、印尼煤、外购1#、2#,神混1#、伊泰4#、韩家湾及准东煤等多种气化煤,有多种新煤种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投入到了正常的生产,不仅拓宽了煤炭的采购市场,更是降低了原料成本,随着煤种的多样化,公司在来煤的验收中也碰到了一些的问题,尤其是气化煤特性关键指标煤灰熔融性测定中碰到了问题,2010年上半年起我公司对某气化煤验收指标中灰熔融性温度ft的测定值与供应商报告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公司偏高80~100℃),由于国标规定该项目的再现性为80℃,起初并未引起我司的重视,但是由于遇到了临界点的判定(合格与否),导致供需双方存在异议,为此2010.10.18日,供应方及其委托商检的技术人员来我司进行了技术交流,通过试验现场查看,对我方的技术方法、仪器设备及人员操作等均无异议,原因不明。

为了更好的弄清差异的原因,我司2010.10.27日安排了2名技术人员前往供方商检机构进行交流,并从煤灰制备、灰锥制作、温度控制、实验气氛的选择和控制及人的习惯性操作等可能产生影响灰熔融性温度准确性的各个因素进行一一排查,在此基础上于通过大量试验,最终解决了该问题。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通常使用热试样法或显微镜观察法。

1. 热试样法:
a. 准备煤灰试样:将煤灰样品研磨成细粉,通常使用100-200目的筛网筛选样品。

b. 预热热试样仪器:根据仪器的操作说明将其预热至设定温度。

c. 放置试样:将煤灰样品均匀地放置在热试样仪器中,并记录试样的质量。

d. 测定熔融性:根据热试样仪器的操作说明,将温度逐渐升高,观察煤灰试样的熔融情况。

熔融开始和结束的温度可以记录下来。

2. 显微镜观察法:
a. 准备煤灰试样:将煤灰样品研磨成细粉,通常使用100-200目的筛网筛选样品。

b. 制备样品:将煤灰试样与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形成煤灰胶体。

然后将煤灰胶体加入显微镜玻璃片上制成薄片。

c. 显微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煤灰薄片的熔融现象,包括颜色、结晶结构和熔融程度等。

d. 记录观察结果:根据观察结果记录煤灰薄片的熔融温度和熔融程度。

以上两种方法都能够较为准确地测定煤灰的熔融性,具体选择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和设备的可用性来决定。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测定煤灰熔融性是指通过实验方法来确定煤灰在高温下的熔化性能。

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在于评估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渣的熔化特性,从而影响炉内温度控制、灰渣排放和炉膛结渣情况。

测定煤灰的熔融性可以评估煤燃烧过程中的灰渣排放情况。

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渣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和微小颗粒。

灰渣的熔化特性将直接影响到其排放情况。

如果煤灰的熔点较高且熔化较完全,可以减少灰渣中的颗粒物质的排放,降低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当灰渣的熔点较低时,熔渣的流动性会增加,灰渣会更容易粘附在锅炉管道上,导致管道堵塞,并且常常会产生比较有害的气态物质的排放。

测定煤灰的熔融性可以评估炉膛结渣情况。

煤燃烧过程中,煤灰的熔点会直接决定炉膛内的结渣情况。

如果煤灰的熔点较高且熔化完全,可以减少炉膛内的结渣情况,降低对锅炉的损坏和维护成本。

当煤灰的熔点较低时,熔渣容易粘附在炉膛内壁和燃烧器中,形成结渣并降低热交换效率,增加燃料消耗。

煤灰熔融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煤的种类、矿物组成、挥发分含量、灰分含量以及燃烧条件等。

不同种类的煤矿中,煤灰的熔化性能会有很大的差异。

煤矿中含有的不同矿物质对煤灰的熔化特性有直接影响,高硅酸盐矿物和铝酸盐矿物会提高煤灰的熔化温度,而铁酸盐矿物和碱金属盐矿物会降低煤灰的熔化温度。

煤中的挥发分含量和灰分含量也会影响煤灰的熔点。

燃烧条件也会对煤灰的熔点产生影响,例如炉温、燃烧速率和氧化剂的氧化能力等都会影响煤灰的熔化性能。

测定煤灰的熔融性对于合理控制煤燃烧系统的温度、减少灰渣排放和结渣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合理选择煤种、调整煤质和优化燃烧条件等措施也可以有效降低煤灰的熔化温度,减少对环境和设备的危害。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煤灰熔融性是指煤在高温下产生的物质流动和化学反应,导致煤灰在一定温度下开始
熔化并流动。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在于了解煤的燃烧特性和烟气的排放情况。

具体而言,煤灰熔融性的测定可以影响以下方面:
1. 燃烧效率和效果:煤灰是煤燃烧后剩余物质,其能够流动并聚集成块,堵塞烟道,导致热效率降低。

因此,对于煤的燃烧效率和效果的评估,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是必要的。

2. 烟气排放:煤的燃烧不仅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普通物质,还会产生氮氧化物、
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可以预测出烟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从而制定有效的
控制方案。

3. 热电工业:煤灰熔融性对热电工业的影响也很显著。

煤灰熔融性高的煤,其灰渣
流动性好,易于清除,减少电站的停机时间和维护成本。

除了以上三点,煤灰熔融性还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 煤的成分:煤的成分是确定其灰渣熔融性的关键因素,碳含量升高,冷渣的熔融
性也会增强。

2. 温度:温度对煤灰熔融性有着巨大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灰渣的熔融性也会
升高。

3. 矿物组成:煤中含有的矿物可能会影响灰渣的熔融性,其中高含量的镁铁质矿物(如辉石)会提高灰渣的熔点。

4. 物理形态:不同的形态(颗粒、粉末、块状等)的煤灰熔融性可能会不同。

常规
测试使用的灰粉末形态,对于评估煤的熔融性影响相对较小。

总之,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检测工作,可以为煤的燃烧和烟气排放控
制提供依据,也有利于煤电行业的发展和维护。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煤灰熔融性是指煤灰在高温条件下熔化的倾向和温度范围。

测定煤灰熔融性对煤燃烧技术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煤灰熔融性的意义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详细阐述。

一、测定煤灰熔融性的意义1. 了解煤灰在高温条件下的熔化温度和倾向,对煤燃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燃料的燃烧过程中,煤灰在锅炉内会产生熔融现象,形成渣滓。

如果煤灰的熔融温度过高,会导致炉渣粘结在炉膛壁面,影响燃烧设备的正常运行。

煤灰的熔融温度与炉膛内温度直接相关,了解煤灰的熔融性能,有助于合理控制炉膛内温度,减少炉渣对设备的侵蚀。

2. 通过测定煤灰熔融性能,可以评估煤的燃烧特性。

不同煤种的煤灰熔融性能存在差异,通过研究不同煤种的煤灰熔融性能,可以为选择燃烧设备和优化燃烧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对于高熔点的煤灰,可以采用降低燃烧温度、增加炉膛出口气体的过冷度等措施来减少炉渣的产生。

3. 煤灰的成分和熔融性能与环境污染有关。

煤灰中的一些有害元素如砷、镉等在高温条件下易与熔融渣结合形成气、溶体及固相矿物,进而影响煤灰的处理方式和对环境的影响。

了解煤灰的熔融性能,可以为煤灰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影响煤灰熔融性的因素1. 煤种的性质。

不同种类的煤灰熔融性能存在差异,比如褐煤的熔融性能一般较差,石煤的熔融性能较好。

主要是由于不同的煤种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地质条件、压力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煤灰成分和物相的差异。

2. 煤中矿物组分的含量。

矿物组分是直接影响煤灰熔融性的因素之一。

硅酸盐矿物在煤灰中的含量越高,煤灰的熔融性能越好;反之,铁铝矿物的含量越高,煤灰的熔融性能越差。

3. 煤的燃烧温度和氧化条件。

煤的燃烧温度对煤灰的熔融性能有明显影响,一般情况下,煤的燃烧温度越高,煤灰的熔融温度越高,熔融性能越差。

氧化条件也会影响煤灰的熔融性能,充足的氧化条件有助于降低煤灰的熔融性能。

4. 煤灰中的碱性成分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灰熔融性分析的目的
• 测定煤灰的熔融性,根据软化区间温度(DT—ST)的大小,可粗略判 断煤灰是属于长渣或短渣。一般认为当(ST—DT)=200~400℃为长 渣;(ST—DT)=100~200℃为短渣。通常锅炉燃用长渣煤时运行较 安全。燃用短渣煤时,由于炉温增高,固态排渣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 内就出现大面积的严重结渣情况;燃用长渣煤时,DT、ST之间的温差 虽超过200℃,但固态排渣炉的结渣相对进行得较为缓慢,一旦产生 问题,也常常是局部性的。
影响灰熔融性测定因素
• (4)角锥托板的材质 耐火材料有酸性和碱性之分,它们在高温下,同一般酸碱溶液一样
也会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在测定煤灰熔融性温度时,要注意托板的选 择,否则,会使测定结果偏低。多数煤灰中酸性物(Al2O3+SiO2+TiO2) 大于碱性物(Fe2O3+MgO+CaO+K2O+Na2O),可采用刚玉(Al2O3)或氧 化铝与高岭土混合制成的托板。相反,碱性煤灰则要选用灼烧过的菱苦 土(MgO)制成的托板。
• 流动温度(FT:flow temperature) FT:灰锥熔化展开成高度在1.5mm以下的薄层时的温度。
➢ 四个特征温度 • 变形温度 DT:灰锥尖端或棱开始变圆或弯曲时的温度。 • 软化温度 ST:灰锥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或灰锥变成球形时的温度。 • 半球温度 HT:灰锥形变至近似半球形,即高约等于底长的一半时的 温度。 • 流动温度 FT:灰锥熔化展开成高度在1.5mm以下的薄层。
影响灰熔融性测定因素
• 气体分析法:用一根内径为3~5mm气密的刚玉管直接插入炉内高温带 ,分别在1000~1300℃和1100℃下抽取炉内气体,抽样速度以不大于6~ 7ml/min抽出气体。若用气体全分析仪分析气体成分时,可直接用该仪 器的平衡瓶(内装水)抽取气体较为方便;若采用气相色谱分析仪时 ,则可用100ml注射器抽取气体样品,取样结束后立即送实验室分析。 在1000~1300℃范围内还原气体(CO、H2、CH4)体积百分量为10%~ 70%,同时在1100℃以下它们的总体积和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不大于1:1 ,O2的体积百分比<0.5%,则炉内气氛是弱还原性。
GB/T 219测定方法
• 方法提要 将煤灰制成一定尺寸的三角锥,在一定的气体介
质中,以一定的升温速度加热,观察灰锥在受热过程 中的形态变化,观测并记录它的四个特征熔融温度: 变形温度、软化温度、半球温度和流动温度。
试剂和材料 糊精溶液:糊精(化学纯)10g溶于100mL蒸馏水中,配成100g/L溶液。 氧化镁:工业品,研细至粒度小于0.1mm。 碳物质:灰分低于15%,粒度小于1mm的石墨或其他碳物质。 标准物质:可用来检查试验气氛性质的煤灰熔融性标准物质。 氢气或一氧化碳。 刚玉舟(图2):耐温1500℃以上,能盛足够量的碳物质。
影响灰熔融性测定因素
• (1)煤灰粒度大小 煤灰粒度小,比表面积大,颗粒之间接触的机率也高,同时,还具
有较高的表面活化能,因此,同一种煤灰,粒度小的比粒度大的熔融性 温度低。例如某种煤的煤灰的软化温度在粒度小于600μm 时为1175℃; 粒度小于250μm时为1165℃;粒度小于75μm时为1140℃。 • (2)升温速度
应经常用标准物质检查弱还原性实验气氛。
测定步骤
(8) 对照试验各特征温度图像,观察确认试验测试结果正确后,记录 正确的试验结果。实验结束后,系统自动降温。温度降至800℃可以关闭计 算机和测试仪主机电源开关,但不要拔掉测试仪主机电源,让风扇继续开半 个小时左右,以利于仪器散热,延长其使用寿命。如果要进行第二次实验, 需等到炉温降到200℃以下 。
煤灰熔融性分析的目的
• 液体排渣:如气化炉,它要求灰熔点在一定的区间内,一般灰熔 点低比较好,且变形温度与流动温度差值大好。德士古气化炉要 求灰熔点流动温度小于1250℃,壳牌气化炉与东方炉一般要求灰 熔点流动温度在1250℃~1500℃范围内。灰熔点流动温度过低, 熔渣黏度小不易挂渣而无法保护水冷壁,灰熔点流动温度过高, 熔渣无法呈液体状态流出而堵住排渣口,同时要求炉渣是玻璃型 的长渣。也就是变形温度与流动温度差值大好。
煤的灰熔融性测定
术语和目的 测定方法 日常维护 影响灰熔融性测定因素
2020/5/19
术语和目的
定义 煤灰熔融性(又称灰熔点) :
在规定的条件下,得到的随加热升温而变化的煤灰变形、 软化、呈半球和流动特征物理状态称为灰熔融性,用特征物理 状态时所对应的特征温度来表示,即变形温度、软化温度、半 球温度、流动温度。
灰锥托板:在1500℃下不变形,不与灰锥发生反应,不吸收灰样。
可溶性淀粉(工业用)。 玛瑙研钵。
• 灰锥编号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
➢ 工作原理
✓ 符合GB/T 219-2008<<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 ✓ 采用CCD摄像头实时记录整个实验过程中灰锥的变换情况,利用
图像识别技术判断灰锥的变形、软化、半球、流动四个形态; ✓ 同步记录四个特征形态出现时的温度和图像,实现了煤灰熔融
• 软化温度 ST:灰锥当前宽度与高度的比值乘以100大于或等于软化( 宽/高如设置值90)的值时,系统将确认当前温度为软化温度。
• 半球温度 HT:灰锥当前宽度与高度的比值乘以100大于或等于半球( 宽/高如设置值255)的值时,系统将确认当前温度为半球温度。 • 流动温度 FT:灰锥在900℃时的初始高度与当前高度的比值乘以100大 于或等于流动(初高/终高如设置值1550)的值100时,系统将确认当前温 度为流动温度。
一种是封碳法,它是将一定量的木碳、石墨、无烟煤等含碳物质封 入炉中,这些物质在高温炉中燃烧时,产生还原气体(CO、H2、CH4);
另一种是直接通入还原气体CO法。
煤灰熔融性分类
根据灰熔融性温度的高低,通常把煤灰分成易熔、中等 熔融、难熔和不熔四种,其熔融温度范围大致为: • 易熔灰--ST值在1160℃以下; • 中等熔融灰--ST值在1160~1350℃之间; • 难熔灰--ST值在1350~1500℃之间; • 不熔灰--ST值则高于1500℃。
炉管处的石英镜片擦干净。 ✓ 如镜片模糊严重,可采用煤灰等物加水擦洗,但不能用砂纸等画伤
镜片表面。
日常维护
2、灰锥图像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是仪器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影响 它的主要部件有计数光槽、分度盘、反射镜、摄像头等的相对位置。当 一次调好后,请将相关部件固定好。 3、如果采用弱还原性气氛测试,则高温炉的气密性将直接影响测试结 果。请定期检查前、后炉管处和送样机构的高温密封圈。 4、如采用封碳法实验弱还原性气氛,应注意碳物质的重量和种类。碳 物质要选质量好的, 以免产生烟雾。
2020/5/19
煤灰熔融性的含义
(1)熔融性是一个熔化温度的范围。它用变形温度、软化温度、半 球温度、流动温度四个特征温度表示。煤灰是由各种矿物质组成的 混合物,它不是纯单一的化合物,因此是一个熔化温度的范围而不 是一个固定的熔点。
一般来说,煤灰由SiO2、Al2O3、Fe2O3、CaO、MgO、SO3、Na2O、 k2O、TiO2、P2O5、Mn3O4、V2O5等组成,其中SiO2(熔点1625℃)、 Al2O3(熔点2050℃)、Fe2O3(熔点1565℃)三项通常高达90%以上。 煤的灰熔点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煤灰的化学组成及其结构。
性的自动判断。
仪器设备
(1)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按GB/T 212-2001规定将其 完全灰化,然后用玛瑙研钵研细到0.1mm以下。
(2) 取l~2g煤灰放在瓷板或玻璃板上,用数滴糊精溶液湿润并调成 可塑状,然后用小尖刀 铲入灰锥模中挤压成型。用小尖刀将模内灰锥小 心推至瓷板或玻璃板上在空气中或60℃下干燥备用 。
若在软化温前200℃左右,急剧升温比缓慢升温所测出的软化温度 高。当升温速度缓慢时,煤灰中化学成分间相对有时间进行固相反应, 因此,软化温度点相对在较低温度出现。
影响灰熔融性测定因素
• (3)气氛性质
煤灰的熔融性温度受气氛性质的影响最为显著,特别是含铁量大的 煤灰更为明显。因此要定期检查炉内气氛的性质。 参比灰锥法:先选取具有氧化和弱还原性两种气氛下的煤灰熔融性温度 的标准煤灰,制成灰角锥,而后置于炉中,按正常操作测定其四个特征 温度,即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半球温度(HT),流动温 度(FT)。当实测的软化温度(ST),半球温度(HT),流动温度( FT)与弱还原性气氛下的标准值相差不超过50℃时,则认为炉内气氛为 弱还原性。如果超过50℃,则要根据实测值与氧化气氛或弱还原性气氛 下的相应标准值的接近程度及封碳物质的氧化情况判断炉内气氛性质。
(3)用糊精溶液将少量氧化镁或灰锥相同的灰样调成糊状,用它将灰 锥固定在灰锥托板的三 角坑内,并使灰锥垂直于底面的侧面与托板表面 垂直。
糊精溶液:称取1克糊精粉、量取10毫升去离子水进行配置。 (4)按顺序接通仪器、计算机电源(包括加热用的电源开关)。
测定步骤
(5)双击电脑桌面上的“灰熔融性测试仪”图标,选择登录账号和密码 (默认用户名“admin”,密码“123456”),点击“登录”进入软件。
⑵明确的测定条件: ➢ 采用角锥法; ➢ 表明测定时样品所处的气氛条件(有弱还原性气氛和氧化性气氛)。 • 一般试验室采用的是弱还原性气氛:工艺生产一般都由CO、H2、CH4
、CO2和O2为主要成分形成的弱还原性气氛,所以煤灰熔融性温度测定 一般也在与之相似的弱还原性气氛中进行。 • 弱还原性气氛的控制方法:
精密度
熔融特征温度
DT ST HT FT
精密度
重复性限/℃
再现性临界差/℃
60

40
80
40
80
40
80
日常维护
1、图像的清晰程度是该仪器准确判断各特征温度的前提条件。 ✓ 影响图像清晰度的主要因素有摄像机、石英镜片的表面模糊情况。 ✓ 当采用封碳法时很容易使镜片变脏,因此建议每次实验前将仪器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