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作物育种学》学习扩充资料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试卷题型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二、选择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从提供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绪论名词解释1.品种:是指在一定生态条件下,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在一定时间内具备优良性状的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群体。
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两个都算对)2.育种目标:是指作物通过遗传改良后要达到的目的。
填空题1.园艺植物育种学主要包括优良新品种的选亘和优良品种的繁殖两部分内容2.根据群体的遗传组成不同,品种可分为自交系品种、斐渔品种、杂交种品种、多系品种和无性系品种。
3.育种目标总的分为生物学目标和经济学目标。
4高产是育种的基本目标,产量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问答题简述品种六方面的内涵。
(1) 1.特异性。
至少有1个以上的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标志性状。
(2)一致性、整齐。
除可预见的变异外,群体个体间主要性状相对一致性。
现代园艺商品生产一致性特别重要,整齐一致直接影响商品的品质和价值。
(3)稳定性。
通过一定的繁殖方式可保持不同时代群体遗传的相对稳定性。
品种的遗传稳定性是相对的,品种在不断的变化。
(4)地区适应性。
任何品种只能适于一定地区和一定栽培条件下生产,才能体现其优良性。
(5)时间性。
在一定时间内,品种的产量、品质等性状符合生产和消费的需求,但随着经济、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的变化,原有的品种就会变得越来越不适应,而失去品种的价值。
(6)优良性。
新品种的重要性状要符合生产和市场的要求,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才能被生产者和消费者接受。
第一章种质资源名词解释1种质资源:是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的统称,也称为遗传资源。
2种质库:又称基因库,是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组成。
园艺育种学复习重点

绪论1.品种: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需要;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的或无性的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2.作物品种的特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适应性、优良性;3.良种: 优良品种;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4.良种作用1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 改进产品品质;3 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4 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5 扩大园艺植物种植面积;6 有利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管理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一章:育种目标与对象1.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1生物产量指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内全部光合产物的总量..2经济产量指其中作为商品利用部分的收获量..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2. 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1产量2品质3成熟期4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5对病虫害的抗耐性6对保护地栽培的适应性3.育种目标与目标性状1育种目标: 对所要育成的品种的要求;如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和除草剂、不同成熟期、适应机械化生产等..2目标性状: 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的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指标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别和育种特点1.自花授粉:雌蕊接受同一花朵的花粉自花授粉植物:由同一朵花花粉传播到同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由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又称自交植物..异交率<5%..自花授粉植物有:豆科、菊科、茄科等大多数蔬菜花卉植物..自花受粉植物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特点:1雌雄同在的完全花;花瓣没有色彩、缺少香味2花器保护严密;外来花粉不易进入3花瓣多无鲜艳色彩和特殊芳香;多在清晨或夜间开放;不利于昆虫传粉4雌雄蕊长度相仿或雄蕊较长、雌蕊较短;花药开裂部位仅靠柱头;有利于自花受粉5花粉不多;不利于风媒传粉6雌雄蕊同期成熟;甚至开花前已授粉闭花授粉两种形式:①花冠隔离型;如小麦、燕麦;豌豆、豇豆等;②粉药分离型;如番茄、莴苣等2、异花授粉植物异花授粉植物:通过不同植株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又叫异交植物..天然异交率>50%分三类:1雌雄异株:完全异花授粉植物;异交率100%;如菠菜、石刁柏、木瓜、银杏等2雌雄同株异花:如西瓜、黄瓜、甜瓜、南瓜、玉米等3雌雄同花:如李子、洋葱、芹菜、向日葵、甜菜等异花授粉植物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特点1开放传粉雌雄蕊异熟有利于异花授粉;2风媒花产生大量轻、小而易于飞扬的花粉;3雌蕊具有外露表面大而便于捕捉漂浮花粉的柱头;4有色泽鲜艳、浓郁而特异的气味、发达的花冠和蜜腺;5自交不亲和机制等..3、常异花授粉植物以自花授粉为主;但花器结构不太严密;从而发生部分异花受粉的植物;如蚕豆、菜豆、茄子、辣椒、棉花、高粱等;又称常异交植物常异花授粉植物要求:天然异交率5%~50%自花授粉植物和常异花授粉植物遗传纯合程度高;一般不带致死或半致死基因;因而不发生近交或自交衰退现象常异花受粉植物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特点:1雌雄同花2雌雄蕊不等长或不同时成熟3雌蕊外露;易接受外来花粉4花瓣有鲜艳色彩并能分泌蜜汁以引诱昆虫传粉5花朵开花时间长等4. 1无性繁殖定义:生物不是通过有性生殖;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无融合生殖等繁殖后代的繁殖..2有性繁殖: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5. 怎样研究园艺植物授粉习性1研究花器结构、开花习性、传粉方式以及雌雄蕊生长发育特点2采用单株隔离自交的方法;观察强迫自交的结实性和自交后代的表现不结籽;属异花授粉3采用遗传试验确定自然异交率:以隐性类型作母本;与纯显性品种混合种植在隔离的试验地;计算母本株所获后代显性性状个体的百分率..6.品种的类型;1同行纯合类:包括纯育品种和自交系2同型杂合类:包括杂交种品种和营养系品种3异型纯合类:包括杂交合成群体和多系品种4异型杂合类:包括自由授粉品种和综合品种第三章:种质资源1.基因与基因库1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遗传学上称为基因..2种质库:又称基因库;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2.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3.种质资源保存方式1就地保存和迁地保存2种子保存3资源圃种质保存4离体试管保存5利用保存6基因文库保存4.1就地保存:在资源植物的产地;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如划定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人工圈护稀有的良种单株及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树名木..稀有种、濒危种..2迁地保存:常针对资源植物的原生环境变化很大;难以正常生长及繁殖、更新的情况;选择生态环境相近的地段建立迁地保护区;有效的保存种质资源..如滇南珍稀濒危迁地保护区..5.1正常型种子:通过适当降低含水量;降低温度可以显着延长其贮存时期2顽拗型种子:少数种类种子在干燥、低温条件下反而会迅速丧失生活力..一般不用种子保存;6.中国起源中心的园艺植物:蔬菜:白菜、芥菜、葱、莴笋、丝瓜、茼蒿等果树:苹果、梨、桃、杏、华李、华樱、华栗、猕猴桃、木瓜、银杏、柿、枇杷、杨梅、荔枝、龙眼、甜橙、香橙、蕉柑、柚、香圆、金柑、香榧等花卉:中国水仙、芍药、牡丹、菊花、梅、山楂、贴梗海棠、榆叶梅、腊梅、苏铁、樟、杜仲、桃金娘等其它:山茶、茶、桑、刚竹、青篱竹等第四章:引种1. 引种的类型:1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以致不改变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与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2驯化引种: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甚至死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特性以适应新的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2. 引种的原理1、引种的遗传学原理引种是品种在其遗传性适应范围内的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性的严不同植物种类其适应范围相差很大;同一植物种类的不同品种间在适应性上也存在差异..植物的适应性: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接受了各种不同生态条件的考验;形成了对各种生态条件的反应规范..从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理看;适应性范围与品种自体调节能力有关;而品种自体调节能力与品种基因型的杂合性有关..2引种的生态学原理除了遗传因素决定引种能否成功外;植物与环境条件的生态关系也严重影响引种的效果..生态型指对一定生态环境具有相应遗传适应性的品种类群;是植物在特定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对某些生态因子的特定需要或适应能力..同一生态型品种在生育期、抗逆性和适应性方面常具有较多相似的特点第五章选择育种1.提高选择效果的方法R=i σh21增加群体的性状变异幅度实践上主要是增加选择群体的大小2提高性状的遗传力一是通过加强试验设计和田间管理技术的控制;如选择分布较集中;地势、土壤、坡向及栽培管理等均匀一致的群体;降低环境造成的变异..二是在遗传力较高的世代进行选择..同一性状随着世代的增高;基因趋向纯合;显性作用逐代降低;狭义遗传力随世代的增高而提高;因而选择的可靠性也随世代的推进而增大..3提高选择强度实际工作中常降低入选率增大选择强度..但要注意确定适当的入选率;入选标准太高;入选群体太小会影响其他性状的选择..2.选种的程序选择育种从搜集材料、选择优良单株开始;到育成新品种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的选择、淘汰、鉴定工作组成;选种程序一般要设置原始材料圃、株系圃或选择圃、品比预备试验圃、品种比较试验圃、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等圃地..3.芽变和饰变及判断方法1芽变来源于体细胞中自然发生的遗传物质变异..变异的体细胞发生于芽的分生组织或经分裂;发育进入芽的分生组织;就形成变异芽..2在园艺植物的营养系品种内;除由遗传物质变异而发生芽变外;还普遍存在着由种种环境因素造成的不能遗传的彷徨变异;又称饰变3判断方法:错误!变异的性质如属于典型的质量性状;一般可断定是芽变;错误!变异体发生范围如是不同立地、不同技术的多株变异;即可排除环境和技术的影响;对于枝变;如明显是一个扇形嵌合体;可肯定是芽变;错误!变异的方向;凡是与环境的变化不一致的很可能是芽变;错误!变异性状虽经不同年份的环境变化而表现稳定;可判定是芽变;错误!性状的变异程度超出基因型的反应规范之外;可能是芽变;第六章:常规杂交育种1.1近缘杂交:指不存在杂交障碍的同一物种内;不同品种或变种之间的杂交..2远缘杂交:指植物学上不同种、属以上类型间的杂交..2. 亲本的选择定义: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具优良性状的品种类型原则:1从大量种质资源中精选亲本广2亲本应尽可能具有较多的优良性状精3明确亲本的目标性状;突出重点明4重视选用地方品种土5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要高高6先考虑数量性状;再考虑质量性状多7优先用稀有可贵性状作亲本贵3 .亲本的选配定义:从入选的亲本中选用恰当的亲本配制合理杂交组合原则:1父母本性状互补补2选用不同生态类型的亲本配组态3以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母本优母4亲本之一的性状应符合育种目标符5用一般配合力要高的亲本配组高6注意父母本的开花期和雌蕊的育性期/育4.有性杂交技术流程(1)制定杂交计划:确定杂交组合数、具体杂交组合、每个杂交组合杂交的花数(2)准备器具:花粉收集容器、隔离网、毛笔等(3)亲本株及杂交花的培育选择原则:使亲本性状能充分体现;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母本植株和杂交用花;花期相遇调节4隔离和去雄:防止隔离范围外花粉混入..父母本均需要隔离..空间隔离种子生产时使用、器械隔离育种实验使用硫酸纸套袋、时间隔离很少用..去雄目的:除去隔离范围内的花粉来源;包括雄株、雄花和雄蕊..5花粉的制备普遍方法:在授粉前一天摘取次日将开放的花蕾;带回室内;挑取花药至于培养皿内;在室温和干燥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花药会自然开裂..将散出的花粉收集于小三角瓶中;贴上标签;注明品种;并尽快置于剩有氯化钙或变色硅胶的干燥器内;放在低温、黑暗和干燥条件下贮藏..6授粉、标记和登录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少量授粉:直接用雄蕊碰触母本柱头大量授粉:授粉工具橡皮头、海绵头、毛笔、蜂棒等授粉时间:母本花雌蕊生活力最强的时期开花当天7授粉后管理杂交后的头几天注意检查套袋等情况雌蕊有效期过去后及时摘袋加强母本植株的管理;及时摘除没有杂交花果等注意病虫害、鸟害和鼠害等5.1供体亲本非轮回亲本:只参加一次杂交的亲本;2轮回亲本受体亲本:多次参加回交的亲本;6.杂种后代的选择方法1系谱法:适合于自花授粉植物和常异花授粉植物;但异花授粉植物要区组隔离系统群:来自同一F3系统即属于同一F2单株后代的不同F4系统..姊妹系:同一系统群内各系统品系:参加比较试验的系统2混合法:在杂种分离世代;按组合混合种植;除淘汰明显的劣株和假杂株外;一般不加选择;直到杂种后代纯合百分率达到80%以上时约在F5-F8或在有利于选择时如病害流行或某种逆境条件如旱害、冻害严重年份才进行个体选择;下一代种成系统株系;然后选择优良系统升入比较试验..优点:1、分离世代群体大;丢失最优良的基因型可能性小;2、方法简便易行;选择效率高;3、可利用自然选择的作用;获得对生物有利的性状;4、适于多系杂种的选择;5、可能得到育种目标以外的优良类型..缺点:1、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目标不一致的性状易丢失;2、未选择;存在许多不良基因类型;3、杂种后代要求大群体;高代选择工作量大;5、亲缘关系无法考证..3单子传代法与混合法比较:优点:1、适于株行距大的作物和保护地加代;2、F2个体繁殖机会均等;规模易控制;与系谱法比较:优点:1、减少了F3、F4分系种植和选择的工作量;2、保证了高世代选留单株较多时;仍有大量性状差异较大的纯育株系供比较选择;缺点:1、影响种子生长发育因素可能导致优良基因型丢失;2、无法考证亲缘关系..3、F3、F4、F5代缺少株系评定;不利于某些性状选择如在温室或加代繁殖时对抗逆性选择就有困难第七章:优势杂交育种1. 杂种优势的概念: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等性状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2.自交衰退:异花授粉植物由于长期异交;不利的隐性基因被保存下来;一旦自交隐性不利基因就表现出来;从而使自交后代出现生长势变弱、产量下降等现象..3.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基础1显性假说提出:Bruce 1910年提出;Jones DF1917年完善内容:优势来源于等位基因间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间显性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指杂合位点上的显性或部分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的互补效应..显性基因的加性效应:指非等位位点上显性效应的聚合;即不同位点显性基因的累加效应..显性假说的不足:①该假说只考虑等位基因的显性效应;没有考虑等位基因的杂合本身所起的作用..无法解释数量性状是多基因遗传的;等位基因间往往不存在明显的显隐性关系..②该假说只考虑非等位基因间显性基因的加性效应;没有考虑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无法解释F1出现的杂种负优势;无法解释自交系的产量与其杂交种的产量间没有高度的相关性..③该假说没有细胞质和环境对杂种优势所起的作用..2超显性假说提出:Shull 1908年提出;East和Hull 1936年完善内容:处于杂合态的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上位效应是产生杂种优势的根本原因..上位效应;指某一对等位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影响;随着后者的不同而不同;也称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上位效应会导致新的代谢途径、产生新性状..超显性假说的指导意义:根据超显性假说;优势来源于基因的杂合状态;一旦纯合;优势便会丧失;因此该假说可以说明为什么杂交亲本要求选配亲缘关系远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类型差别大的自交系间杂交;该假说又称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假说..超显性假说不足之处:着重基因的杂合性;同样不能解释所有的杂种优势现象..4. 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1中亲优势指杂交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P1或P2同一性状平均值差数的比率..中亲优势Hm =F1-P1+P2 /2/ P1+P2/2 × 100%意义:可以比较同一性状和不同性状间杂种优势的大小..超中优势或中亲值优势衡量的实用价值不大;因为即使Hm比较强;但若未超过大值亲本;也没有推广价值..2超亲优势又称高亲值优势;以双亲中较优良的一个亲本的平均值HP作为衡量尺度;F1平均值与HP差数的比率..超亲优势 = F1-HP/ HP×100%有些性状在 F1可能表现出超低值亲本 LP 的现象; 如这些性状也是杂种优势育种的目标时; 可称为负向的超亲优势..计算公式为 : 负向超亲优势 =F1 - LP/LP × 100%意义:若F1不超过优良亲本就没有利用价值;因此该法可直接衡量杂种的推广价值..3超标优势指杂交种 F1 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当地推广品种CK 同一性状的平均值差数的比率..也有称为竞争杂种优势..超标优势 = F1-CK/ CK × 100%意义:该法经济上能反映杂种在生产上的推广价值;但不能提供任何与亲本有关的遗传信息;没有固定的可比性;一旦标准品种变了;Hs值也变了..4 杂种优势指数是杂交种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的平均值的比值;也用百分率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杂种优势指数=F1/P1+P2/2×100%意义:该法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性状之间杂种优势的大小5离中优势以双亲平均数之差的一半作为尺度衡量F1优势的方法..意义:该法以遗传效应来度量杂种优势..加性效应是可以固定遗传的;显性效应是基因型杂合时才出现;不能固定遗传..可以反映杂种优势的遗传本质..5. 雄性不育性:两性花植物中由于生理或遗传的原因;出现雄性器官表现退化、畸形或丧失功能的现象;称为雄性不育性..雄性不育系:对于可遗传的雄性不育;经过选育可育成不育性稳定遗传的系统;该系统即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或A系..6.自交不亲和系的概念和意义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SI:指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籽;但是花期自交不能结籽或结籽率极低的特性..自交不亲和系:通过连续多代自交选择;可育成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特点;且能稳定遗传的自交系..意义:用于杂种种子生产1可以节省人工去雄;2降低种子生产成本;3保证较高的杂种率表现形式:1 花粉在柱头上不能正常萌发..2 花粉萌发后花粉管不能进入柱头..3 花粉管进入柱头后在花柱中不能继续延伸..4 花粉管到达胚囊后精卵不能结合7.雌株系:指雌雄异株作物;如菠菜;通过选育获得遗传稳定;系统内全部为纯雌株或大部分为纯雌株;少部分为雌二性株同一株上有大量雌花少量雄花系的系统..8.“三系”的概念细胞质中有一种控制不能形成雄配子的遗传物值质S细胞质中具有正常的遗传物值质为N细胞核中有1对或几对影响细胞质育性的基因..以具1对基因为例MsMs:能使不育性恢复为可育;称为恢复基因msms:不能起育性恢复作用;称为不育基因Msms:也能恢复育性1雄性不育系简称A系:具有雄生不育特性的品种和自交系称为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其遗传组成为Smsms..不育系由于体内生理机能失调;以致雄性器官不能正常发育;没有花粉或花粉空瘪;缺乏生育能力..但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外来花粉受精结实;故制种时用它作母本而不用去雄.. 2雄性不育保持系简称B系:用来给不育系授粉;保持其不育性的品种或自交系叫雄性不育保持系;简称保持系..遗传组成为Nmsms..3雄性不育恢复系简称C系或R系:用一些正常可育的品种或自交系的花的不育性消失了;恢复了正常散粉粉授给不育系后;不但结实正常;而且F1生育能力..故这些正常可育品种或自交系称为雄性不育恢复系;简称恢复系..其遗传组成为NMsMs和SMsMs两种..9.雄性不育系的选育1原始雄性不育材料的获得和临时保存;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3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选育;4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10.雄性不育系的转育方法;如果引进或选育的雄性不育系经济性状不符合要求或配合力不高时;就需要进行不育系的转育..直接转育法:选经济性状好、配合力高的品种内植株与不育系测交;从中筛选对不育性保持能力高的植株即异型保持系..然后用获得的不育株与异型保持系反复回交;使异型保持系成为同型保持系..间接转育法:是用乙品种作轮回亲本与甲品种保持系反复回交;不断增加乙品种的遗传物质;使甲保持系变成乙保持系..与此同时;也和甲不育系回交;使之变成乙不育系..第九章远缘杂交及其在园艺植物育种中的应用1.远源杂交不亲和性及其克服途径杂交不亲和:远缘杂交时;由于双亲的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差异较大;生理上也不协调;从而影响受精过程;使雌、雄配子不能结合形成合子..一般而言;亲缘关系越远;杂交越不易成功;但不绝对;杂交不亲和原因①表面原因:花期不遇;花粉暴裂、不萌发、花粉管不进入胚囊;双受精不完全..实质原因: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和遗传差异②生理上差异:种间柱头环境和柱头分泌物差异太大③遗传上差异:双亲的基因组成克服方法1注意亲本的选择选配实践证明:在种属间杂交的范围内;采用染色体数较多或染色体倍数性高的种植母本较易杂交成功、用栽培种作母本容易成功..例:2染色体加倍法染色体倍性高低与远缘杂交的结实率高低有一定的关系;将双亲或亲本之一的染色体加倍;常常是克服不亲和性的最有效的办法..如秘鲁番茄与多腺番茄杂交时;如先将母本诱导成同源四倍体;可显着提高结籽率..如野生马铃薯2倍体与栽培种不能杂交;但若将野生番茄加倍成四倍体后;再杂交则能成功..3有性媒介法利用亲缘关系与两亲本较近的第三个种作桥梁;这个“桥梁种”起了有性媒介作用..如普通番茄Χ秘鲁番茄 32粒种子;4粒能发芽普通番茄Χ醋栗番茄→F1Χ秘鲁番茄 152粒种子 82粒发芽4特殊的授粉方法混合授粉法:利用不同种类花粉间的相互影响;改变授粉的生理环境;可以解除母本柱头上分泌妨碍异种花粉萌发特殊物质的影响..重复授粉法:利用雌蕊不同发育程度、受精选择性的差异;在母本花的不同时期如花蕾期、开花期和临谢期进行多次重复授粉;以提高结籽率..射线处理法:通过射线处理花粉或柱头;改变生理特性;克服杂交不亲和性..5柱头移植或花柱短截法柱头移植:父本花粉授在同种植物柱头上;然后在花粉管尚未完全伸长之前切下柱头;移植到异种的母本花柱上;或先进行异种柱头嫁接;待1-2天。
园艺植物育种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园艺植物的进化:进化的基本要素:达尔文把这些进化的要素归为变异、遗传和选择2、品种的概念: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3、品种的特性:特异性、整齐性(或一致性)、稳定性、优良性、适应性4、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其具体内容:1、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搜集、保存、研究及利用。
2、用园艺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原理与方法,从现有园艺资源中选育优良的变异类型,并通过人工有性杂交、诱变及基因工程等方法,创造新的变异类型,从而选择、培育新品种。
3、园艺植物的良种繁育,即采用科学的繁育技术,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制度,提高现有品种的种性,防止品种退化,加速新品种的繁育与推广。
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别与育种特点1、1.自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在5%以内;2.异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在50%以上;3.常异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达5%—50%2、自花授粉植物:豆科植物(蚕豆除外)、番茄、莴苣、茼蒿;三色堇、紫罗兰、凤仙花、金盏菊;小麦、大麦、水稻等。
常异花授粉植物:指以自花授粉为主,但也发生部分异花授粉的植物。
例如:蚕豆、茄子、辣椒、黄秋葵;翠菊、牡丹、莲;棉花及高梁等作物。
异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在50%以上雌蕊接受其它花朵的花粉、接受其他植株、品种的花粉为主。
特点:1)雌雄异株:菠菜、芦笋、银杏、猕猴桃、山葡萄、杨柳、苏铁、红豆杉、罗汉松、南洋杉。
(100%)2)雌雄同株异花:葫芦科植物(甜瓜除外)、甜玉米、醉蝶花、核桃、板栗、榛、松、柏、杉(100%)3、园艺植物的品种类型:(一)同型纯合类:1.纯育品种(pure line cultivar):纯系品种、常规品种、定型品种.2、自交系(inbred line):单株经过若干代连续强制自交严格选择而获得的群体。
(二)、同型杂合类3、.杂交种4.营养系品种(三)、异型纯合类5.杂交合成群体6.多系品种第三章育种对象和目标主要育种目标:1、高产稳产2、优质3、适应性强4、抗病虫害和除草剂5、不同成熟期6、适于保护地目标性状:1、产量性状2、品质性状3、适应性4、对病虫害和除草剂的抗耐性5、成熟期6、对保护地生产的适宜性第四章种质资源1、种质(germplasm):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园艺作物育种学》学习扩充资料

《园艺作物育种学》学习扩充资料绪论参考资料1、景士西主编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周长久主编现代蔬菜育种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3、园艺学报、果树学报、中国蔬菜等杂志有关育种进展研究综述。
4、张方.园林植物育种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04、夏佩荣.试论我国花卉业的发展趋势.中国花卉盆景. 1993, ( 12) : 1~35、朱徳蔚,于慧春.中国蔬菜科研育种研究及其种业产业化.见:洪级曾主编.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业科技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16~196、侯喜林,房经贵,等.《园艺作物育种学》教材建设的思考.中国农业教育,2001, ( 3):31-32参考资料:1、董玉琛译.主要栽培植物的世界起源中心.北京:农业出版社,19522、韩振海.落叶果树种质资源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3、贾敬贤.果树种质资源目录.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4、潘家驹.作物育种学总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5、蒲富慎.果树种质资源描述符一记载项目和评价标准.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6、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编.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方法.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7、周长久.蔬菜种质资源概论.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8、McFerson JR, Hort Science, 1998, 33 (7) : 1 134-1 1379、Hormaza J I, Dollo L , Polito Us . Hort Science, 1994, 29 ( 5) : 462 10> Zhang Lus he ng, XiaoXingguo, Li Shaohua, Wang Bin, R.Testolin, G.Cipriani • Inte rnational Sym posium on Bio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Horticultural Crops , 2000, 55第二章引种参考资料:1.景士西主编.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沈徳绪主编.果树育种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3.程金水主编.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4.陈世儒,王鸣主编.蔬菜育种学.第二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5.李国庆等编著.树木引种技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6.吴中伦等编著.国外树种引种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7.王名全等.北美树种在我国引种驯化的回顾与展望.植物引种驯化集刊」993, 8: 7~168.景新明等.蔷薇属植物的引种栽培.植物引种驯化集刊. 1993, 8: 57~66参考资料:1、林伯年,屈内昭作(日),园艺植物育种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徐喜楼主编,果树育种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3、何启谦等编著,园林植物育种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4、魏毓堂主编,蔬菜育种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5、陈树国主编,观赏园艺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16、G.Wrieke, W.E. Weber著,张爱民等译,植物育种的选择原理,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7、Jules Janick & James N. Moore, 1975, Advances in fruit breeding, Purdue Univers ity Press.8> C.R.Adams, K.M.Bamford, M.P.Early, 1993, Principles of Horticulture, B u t te r wo rth -He in e m a n n Lt d.Raymond P. Poincelot, 1980, Horticulture: Principl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Prentice-Hall, INC. 第四章芽变育种I 参考资料:1、景士西主编.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16〜1272、沈徳绪主编.果树育种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55〜643 > Moore J . N., Janick J . Methodin Fruit Breeding. Purdue University Press , 19834、林伯年,堀内昭作,沈徳绪.园艺植物繁育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石荫坪.果树突变育种.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参考资料:1、景士西主编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周长久主编现代蔬菜育种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3、沈徳绪主编.果树育种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4、张方.园林植物育种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0.5、G.Wrieke, W.E. Weber著,张爱民等译,植物育种的选择原理,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6、J ules Janick & James N. Moore, 1975, Advances in fruit breeding, Purdue Univers ity Press. 第六章优势育种]参考资料:1、景士西主编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周长久主编现代蔬菜育种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3、张方.园林植物育种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04陈树国主编,观赏园艺学,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15、C.R. Adams, K.M.Bamford, M.P.Early, 1993, Principles of Horticulture, Butterworth-Hememann Ltd.6、Raymond P. Poincelot, 1980, Horticulture: Principl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Prentice-Ha 11, INC. 第七章诱变育种参考资料:1、夏英武编•作物诱变育种.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2、徐冠仁主编•植物诱变育种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3、王琳清.我国植物诱变育种进展剖析•核农学通报,1992, 13:282-2954、高健、卢惠萍.花卉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 27(3):228-230 第八章倍性育种|参考资料:1、胡道芬著•植株花培育种新进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刘大钧著.细胞遗传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3、陈正华.木本植物花药培养的进展.遗传,1984, 6⑷:34-374、程金水主编.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参考资料:1.徐云碧,朱立煌.分子数量遗传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2.邹喻苹,葛颂.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中的分子标记.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Dudley JW. Molecular markers in plant improve me nt: manipulation of genes affecting quantitative tr aits. Crop Sci, 1993, (33): 660~6684.Hubank. M. Identifying differences in mRNA expression by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s analysis of c DNA. Nucleic Acids Research, 1994, 22(25): 5640-56485.Lcinder ES, Green P, Abra ha ms on J, Daly MJ, Lincoln SE, Newburg L. MAP MAKER: an inte ractiv e computer package for constructing primary genetic linkage maps of experimental and natural populations. Genomics, 1987, (1): 174-181wson DM, Lunde CF, Mutschler MA. Marker assisted transfer of acylsugar-medialed pest resis tan ce from the wild tomato, Lycopers icon penne lliL to the cultivated tomato, Lycopers icon esculentum. Mol Breed, 1997, (3):307-3177.Liang P. Differential Display of Eukaryotic messenger RNA by means of the Polymerase ChainReact ion. Science, 1992, (257): 967-9718.Michehnore RW, Paran I, Kesseli TRV. Identification of marke rs linked to disease re sis tance genes b y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A rapid method to detect markers in specific genomic regions by using seg regating population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1, (88): 9828-98329.Mohan M, Nair S, Bhagwat A, Krishna TG, Yano M, Bhatia, Sasaki T. Genome mapping, molecula r markers and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in crop plants・ Molecular Breeding, 1997, (3): 87-10310.Ribaut JM, Betran J. Single large-scale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SLS-MAS). Molecular Breedin g, 1999, (5): 531-54111 .Williams JH. DNA polymorphisms amplified by arbitrary Primers are useful as genetic markers・Nu cl Acids Res, 1990, (18): 6531-653512.Williamson VM, Ho J Y, Wu FF, Miller N, Kaloshian I.APCR~based marker tightly linked to nema tode resistance gene, Mi, in tomato. Theor Appl Genet, 1994, (87): 757-76313.Young ND, Zamir D, Ganal MW, Ta nksle y. Use of isogenic lines and simultaneous probing to ide nt ify DNA markers tightly linked to the Tm-2a gene in tomato. Genetics, 1988, (120): 579-58514.Mura ka mi Y, Tsuya ma M, Kobayashi Y, Kodama H, lb a K. Trieoic Fatty Acids and Plant Tole ra nc e of High Temperature. Science, 2000, (287): 476-479参考资料:1 •佟道儒,烟草育种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2.余叔文,汤章城,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北京:科学山版社,19993.吴丁,卢翠乔,植物生理学与跨世纪农业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4.刘献明,北方果树,1994, 2: 25-265.宋洪伟,林风起,吉林农业科学,1998, 3: 86-896.沈漫,植物学通报,1997, 14 ( 2) : 1-87.李荣富,园艺学进展,1998: 188-192&刘天明,张振文,李华,等,果树科学,1998, 15(2): 107-1119.李彬,袁希汉,长江蔬菜,2000, 1: 3-610.刘克钧,朱月林,侯喜林,等,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7, 20 ( 3) : 31-3511.林密,付余,卢淑文,等,北方园艺,2000, 2: 42-4312.刘建华,杨宁红,卢鉴植,等,湖南农业科学,1998, 3: 30-3113.郝玉金,翟衡,王寿华,等,园艺学报,1998, 25 (1) : 1-514.贺普超,刘延林,园艺学报,1995, 22 ( 1 ) : 29-3415.翟衡,管雪强,郝玉金,等,葡萄栽培与酿酒,1998, 1: 6-7 teur, C.Wagemans and C.Populer et al. Acta Hort, 1999, 484: 35-4218.J.Janse, W.A.wietsma, R.G.roenwold et al, Acta Hort, 1999, 484: 495-49819.J.Kewlemans, K.Claes, A.Brusselle, et al, Acta Hort, 1999, 484: 507-51220.Charles Eric Durel, Y.Lespinasse, M.Cheualier, Acta Hort, 1999, 484: 435-441第十一章品质育种参考资料:1.程金水.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2.邓西民,韩振海,李绍华.果树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周长久.现代蔬菜育种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4.翟凤林.作物品质育种.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5.Preece JE, Read PE. The biology of Horticulture . New York : John wiley&Sons , 1993第十二章品种审定与良种繁育参考资料:1.胡瑞法著,种子技术管理学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赵安泽,彭锁堂主编,作物种子生产技术与管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3.尚颍,牛战旗编著,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基础,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4•颜启传编著,种子检验的原理与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5.程金水编著,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6.于志章,程智慧等编著,蔬菜种子生产原理与技术,陕西:天则出版社,19927.沈徳绪主编,果树育种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8.James N. Moore & Jules J a nick, Methods in fruit breeding. Purdue Univers ity Press, 1983.9.Raymond P. Poincelot, Horticulture: Principl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Prentice-Ha 11, INC. 198010.A.J. Richards, Plant Breeding systems, George Allen and Unwin. 1986。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供参考)

第一章1、如何测定作物的自然异交率㈠测定授粉方式的方法①确定授粉的方式(花器构造、开花习性等)②人工自交观察衰退情况(套袋,强迫自交)③测定异交率(4%以下是典型自花授粉作物.50~100%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4~50%常异花授粉作物)㈡①父本--显性标志性状.母本---相应隐性性状②父母本行间种植或父本种在母本周围③收母本植株种子播种㈢F1中显性性状个数∕F1总个体数﹡100%2、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自交的遗传效应:①杂合的基因型趋向纯和②后代发生性状分离③后代生活力衰退异交的遗传效应:①形成杂合基因型②后代生活力增强3、作物品种的类型及含义DUS①特异性:本品种具有一个或多个不同于其它品种的形态②一致性:品种内同株性状整齐一致③稳定性:品种的特异性和一致性在繁殖后保持不变4、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①自交系(纯系)品种a创造遗传变异丰富和性状分离的大群体,从中进行单株选择b自花授粉结合单株选择,即连续自交下选择纯和优良基因型②杂交种a自交系育种b杂交组合育种③群体品种a对后代群体一般不进行单株选择b保持较大的随即样本群体,多代自由授粉下积累有益基因改良群体④无性系品种a有性杂交+无性繁殖b利用芽变5、.不同授粉方式作物的遗传特点及育种方法(一)自花授粉作物:如水稻、小麦、大麦、燕麦、大豆、绿豆、豌豆、花生、异交率为0~4%。
花器构造特点①是两性花, 雌雄蕊同花、同熟,二者长度接近或雄蕊较长;②开花时间较短,甚至闭花授粉;③花器保护严密,其他花粉不易飞入。
遗传特点:⑴个体基因型纯合⑵群体内基因型单一⑶群体内个体之间表现型整齐一致(4)遗传稳定育种与良繁方法:⑴利用自然变异和天然异交⑵人工强迫异交与单株选择相结合------杂交育种⑶人工强迫异交-------杂优利用(不易去雄)⑷良繁时隔离距离要求不严格,适当隔离。
(二) 异花授粉作物:异交率>50%,甚至高达95%或100%。
代表作物:玉米,大麻,菠菜,黄瓜,甘薯等。
“园艺作物育种学”学习指南

“园艺作物育种学”学习指南一、课程简介《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是研究园艺作物品种选育原理与方法的科学,亦是园艺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以现代遗传学、现代生物科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成就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理论性较强的应用科学,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
其主要任务就是根据社会和生产对园艺作物品种的要求,研究园艺作物遗传变异的规律,并采用系统选择、有性杂交、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及基因工程等方法,不断地创造新种质,培育新品种,以满足市场对园艺作物品种的需要。
二、学习目标在掌握遗传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园艺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掌握种质资源搜集、保存及开发利用的原理,熟练掌握园艺作物引种、选种、杂交育种、优势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与良种繁育等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弄清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原理,能较熟练地从事园艺作物育种的实践和研究工作。
三、各章节学习要点绪论第一节园艺作物育种学的范畴学习要点:掌握园艺作物育种学的概念,了解园艺作物育种的作用和任务。
第二节园艺作物的育种目标学习要点:理解园艺作物育种目标的多样性,掌握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
第三节园艺作物育种发展和成就学习要点:了解园艺作物育种发展和成就。
第四节园艺作物育种的发展趋势学习要点:理解园艺作物育种在种质资源创新、育种目标、育种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学习本课程的任务与要求学习要点:了解本课程的任务与要求。
本章重点、难点:园艺作物育种学的概念与任务;园艺作物育种的目标及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园艺作物育种的发展趋势。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园艺作物育种学的概念和任务,掌握掌握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了解园艺作物育种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种质资源第一节种质资源的作用与现状学习要点:掌握种质资源的概念,理解种质资源的重要性,了解我国种质资源工作的现状。
第二节种质资源的类型与特点学习要点:了解掌握种质资源的分类方法,掌握各类种质资源的特点及用途。
第三节园艺作物的起源与进化学习要点:了解种质资源起源的学说,掌握瓦维洛夫种质起源学说的主要内容。
园艺植物育种学资料

名词解释1.品种cultivar:在一定经济、自然条件下,人工培育的,性状基本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对一定地区的自然栽培条件和一定时期内人类的经济要求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能作为生产资料的栽培植物群体2.品种审定cultivar registration:品种审定委员会对新育成的品种或新引进品种或审定的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鉴定,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查,决定该品种能否推广并确定推广范围的过程。
3.杂种优势heterosis:不同自交系间的杂交种在生活力和产量上表现出的优良特性(超双亲)的现象4.种质germplasm:又叫遗传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到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5.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植物育种中可以利用的所有材料6.配合力combining ability:对一个或两个特定亲本产生优良后代的能力7.一般配合力(GCA)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一个亲本同其他多个亲本杂交后代的平均表现8.特殊配合力(SCA)special combining ability:特定亲本组合杂交后代的表现,又称某一特定组合F1的实测值与其双亲一般配合力得到的预测值之差9.嵌合体chimera:包含不同遗传组成细胞的个体10.芽变bud mutation:由芽的分生组织产生的细胞变异,形成变异的芽,由该芽萌发为枝条或用该芽无性繁殖长成新植株,其性状表现与原品种有明显差异的现象11.近交衰退inbreeding depression:异花受精作物自交时引起植株长势和产量急剧下降的现象。
12.轮回选择recurrent selection:一代接一代的重复选择,并且入选植物随机交配,以促进遗传重组13.供体亲本(非轮回亲本non—recurrent parent)donor:回交育种中特定有利性状的提供者,只在开始杂交时应用一次。
14.轮回亲本recurrent parent(受体亲本receptor):回交育种中多次被用作亲本,又是特定有利性状的接受者15.单子传代法single seed descent method(SSD):两个亲本杂交,得到F1,经自交得到F2,在F2植株的每一株上或大量选株上各取一粒种子进级到F3,再用同法进级至F4、F5、F6代,每代都保持同样规模的群体,直到纯合化达到要求时,再按单株收获,下年种成株行,从中选择优良株行混收,进行产量比较试验。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部分)

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2、作物育种学的学科性质①人工进化的科学。
②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理论的综合性科学③应用科学,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提供种子种苗的科学3、生物进化,分为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4、植物授粉方式: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自花授粉作物:水稻,小麦,大麦,大豆,花生,马铃薯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播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
异花授粉:雌蕊的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
常异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5-50%的植物。
)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繁殖后代异花授粉作物:玉米,甘薯,木薯,甘蔗,甜菜,蓖麻,大麻常异花授粉作物:棉花,高粱,蚕豆,粟,油菜5、现代农业对植物品种性状的基本要求①高产②稳产③优质④适应机械化⑤适应性强、熟期适当4、作物品种的类型: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和无性系品种四大类型种质资源的分类,按照来源分类,种质资源可以分为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和人工创造种质资源搜集种质资源的方法(有四种):直接考察搜集,征集,交换,转引6、育种的基本过程:制定目标、选择种质资源、创造变异、选择和固定变异自交系育种概念(如果这种方法用于自花授粉植物是称为纯系育种。
)从现有品种群体中选出优良个体,种成系统(个体选择),通过试验鉴定,选优去劣,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自交系育种基本过程:选育自交系的原始材料、套袋自交、农艺性状的选择、配合力测定杂交育种:通过品种间杂交、人工创造变异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杂交育种程序的各个圃:①原始材料圃②亲本圃③选种圃④鉴定圃⑤品种比较试验圃⑥生产试验和多点试验7、自花授粉作物利用杂种优势的关键:杂交去雄异花授粉作物利用杂种优势的关键:优良自交系的获得8、诱变的原理: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手段影响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导致基因突变,进而可能发展出新的品种或改进现有的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艺作物育种学》学习扩充资料绪论参考资料1、景士西主编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周长久主编现代蔬菜育种学.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3、园艺学报、果树学报、中国蔬菜等杂志有关育种进展研究综述。
4、张方.园林植物育种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04、夏佩荣.试论我国花卉业的发展趋势.中国花卉盆景.1993,(12):1~35、朱德蔚,于慧春.中国蔬菜科研育种研究及其种业产业化.见:洪绂曾主编.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业科技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16~196、侯喜林,房经贵,等.《园艺作物育种学》教材建设的思考.中国农业教育,2001,(3):31~32第一章种质资源参考资料:1、董玉琛译.主要栽培植物的世界起源中心.北京:农业出版社,19522、韩振海.落叶果树种质资源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3、贾敬贤.果树种质资源目录.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4、潘家驹.作物育种学总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5、蒲富慎.果树种质资源描述符—记载项目和评价标准.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6、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编.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方法.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7、周长久.蔬菜种质资源概论.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8、McFerson JR,Hort Science,1998,33(7):1134-11379、Hormaza J I,Dollo L,Po1ito Us.Hort Science,1994,29(5):46210、Zhang Lusheng, XiaoXingguo, Li Shaohua, Wang Bin, R.Testolin, G.Cipriani. International Sym posium on Bio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Horticultural Crops, 2000,55第二章引种参考资料:1.景士西主编.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沈德绪主编.果树育种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3.程金水主编.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4.陈世儒,王鸣主编.蔬菜育种学.第二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5.李国庆等编著.树木引种技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6.吴中伦等编著.国外树种引种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7.王名全等.北美树种在我国引种驯化的回顾与展望.植物引种驯化集刊.1993,8:7~16 8.景新明等.蔷薇属植物的引种栽培.植物引种驯化集刊.1993,8:57~66第三章选择育种参考资料:1、林伯年,屈内昭作(日),园艺植物育种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徐喜楼主编,果树育种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3、何启谦等编著,园林植物育种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4、魏毓堂主编,蔬菜育种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5、陈树国主编,观赏园艺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16、G.Wrieke, W.E. Weber著,张爱民等译,植物育种的选择原理,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7、Jules Janick & James N. Moore, 1975, Advances in fruit breeding, Purdue University Press.8、C.R.Adams, K.M.Bamford, M.P.Early, 1993, Principles of Horticulture, Butterworth-Heinemann Ltd.9、Raymond P. Poincelot, 1980, Horticulture: Principl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Prentice-Hall, INC. 第四章芽变育种参考资料:1、景士西主编.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16~1272、沈德绪主编.果树育种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55~643、Moore J.N., Janick J.Methodin Fruit Breeding. Purdue University Press,19834、林伯年,堀内昭作,沈德绪.园艺植物繁育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石荫坪.果树突变育种.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第五章杂交育种参考资料:1、景士西主编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周长久主编现代蔬菜育种学.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3、沈德绪主编.果树育种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4、张方.园林植物育种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0.5、G.Wrieke, W.E. Weber著,张爱民等译,植物育种的选择原理,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6、Jules Janick & James N. Moore, 1975, Advances in fruit breeding, Purdue University Press.第六章优势育种参考资料:1、景士西主编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周长久主编现代蔬菜育种学.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3、张方.园林植物育种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04陈树国主编,观赏园艺学,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15、C.R.Adams, K.M.Bamford, M.P.Early, 1993, Principles of Horticulture, Butterworth-Heinemann Ltd.6、Raymond P. Poincelot, 1980, Horticulture: Principl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Prentice-Hall, INC. 第七章诱变育种参考资料:1、夏英武编.作物诱变育种.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2、徐冠仁主编.植物诱变育种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3、王琳清.我国植物诱变育种进展剖析.核农学通报, 1992,13:282-2954、高健、卢惠萍.花卉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0,27(3):228-230第八章倍性育种参考资料:1、胡道芬著.植株花培育种新进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刘大钧著.细胞遗传学.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3、陈正华.木本植物花药培养的进展.遗传, 1984,6(4):34-374、程金水主编.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第九章生物技术育种参考资料:1.徐云碧,朱立煌.分子数量遗传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2.邹喻苹,葛颂.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中的分子标记.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Dudley JW. Molecular markers in plant improvement: manipulation of genes affecting quantitative traits. Crop Sci, 1993, (33): 660~6684.Hubank. M. Identifying differences in mRNA expression by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s analysis of c DNA. Nucleic Acids Research, 1994, 22(25): 5640-5648nder ES, Green P, Abrahamson J, Daly MJ, Lincoln SE, Newburg L.MAPMAKER: an interactive computer package for constructing primary genetic linkage maps of experimental and natural populati ons. Genomics, 1987, (1): 174-181wson DM, Lunde CF, Mutschler MA. Marker assisted transfer of acylsugar~mediated pest resistan ce from the wild tomato, Lycopersicon pennellii, to the cultivated tomato,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 ol Breed, 1997, (3): 307~3177.Liang P.Differential Display of Eukaryotic messenger RNA by means of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 ion. Science, 1992, (257): 967~9718.Michelmore RW, Paran I, Kesseli TRV. Identification of markers linked to disease resistance genes b y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A rapid method to detect markers in specific genomic regions by using seg regating population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1, (88): 9828-98329.Mohan M, Nair S, Bhagwat A, Krishna TG, Yano M, Bhatia, Sasaki T. Genome mapping, molecula r markers and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in crop plants. Molecular Breeding, 1997, (3): 87~10310.Ribaut JM, Betran J. Single large-scale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SLS-MAS). Molecular Breedin g, 1999, (5): 531-54111.Williams JH. DNA polymorphisms amplified by arbitrary Primers are useful as genetic markers. Nu cl Acids Res, 1990, (18): 6531-653512.Williamson VM, Ho JY, Wu FF, Miller N, Kaloshian I.A PCR~based marker tightly linked to nema tode resistance gene, Mi, in tomato. Theor Appl Genet, 1994, (87): 757-76313.Young ND, Zamir D, Ganal MW, Tanksley. Use of isogenic lines and simultaneous probing to ident ify DNA markers tightly linked to the Tm-2a gene in tomato. Genetics, 1988, (120): 579-58514.Murakami Y, Tsuyama M, Kobayashi Y, Kodama H, Iba K. Trieoic Fatty Acids and Plant Tolerance of High Temperature. Science, 2000, (287): 476-479第十章抗逆育种参考资料:1.佟道儒,烟草育种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2.余叔文,汤章城,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北京:科学山版社,19993.吴丁,卢翠乔,植物生理学与跨世纪农业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4.刘献明,北方果树,1994,2:25-265.宋洪伟,林风起,吉林农业科学,1998,3:86-896.沈漫,植物学通报,1997,14(2):1-87.李荣富,园艺学进展,1998:188-1928.刘天明,张振文,李华,等,果树科学,1998,15(2):107-1119.李彬,袁希汉,长江蔬菜,2000,1:3-610.刘克钧,朱月林,侯喜林,等,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7,20(3):31-3511.林密,付余,卢淑文,等,北方园艺,2000,2:42-4312.刘建华,杨宁红,卢鉴植,等,湖南农业科学,1998,3:30-3113.郝玉金,翟衡,王寿华,等,园艺学报,1998,25(1):1-514.贺普超,刘延林,园艺学报,1995,22(1):29-3415.翟衡,管雪强,郝玉金,等,葡萄栽培与酿酒,1998,1:6-7teur, C.Wagemans and C.Populer et al. Acta Hort, 1999, 484: 35-4218.J.Janse, W.A.wietsma, R.G.roenwold et al, Acta Hort, 1999, 484: 495-49819.J.Kewlemans, K.Claes, A.Brusselle, et al, Acta Hort, 1999, 484: 507-51220.Charles Eric Durel, Y.Lespinasse, M.Cheualier, Acta Hort, 1999, 484: 435-441第十一章品质育种参考资料:1.程金水.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2.邓西民,韩振海,李绍华.果树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周长久.现代蔬菜育种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4.翟凤林.作物品质育种.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5.Preece JE,Read PE.The biology of Horticulture.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93 第十二章品种审定与良种繁育参考资料:1.胡瑞法著,种子技术管理学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赵安泽,彭锁堂主编,作物种子生产技术与管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3.尚颍,牛战旗编著,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基础,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4.颜启传编著,种子检验的原理与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5.程金水编著,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6.于志章,程智慧等编著,蔬菜种子生产原理与技术,陕西:天则出版社,19927.沈德绪主编,果树育种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8.James N. Moore & Jules Janick, Methods in fruit breeding. Purdue University Press, 1983.9.Raymond P. Poincelot, Horticulture: Principl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Prentice-Hall, INC.198010.A.J. Richards, Plant Breeding systems, George Allen and Unwin.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