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北方地区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北方地区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北方地区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说课稿

北方地区“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说教材

本课为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侧重培养学生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能力。本节内容是分析跨省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第一节,具有示范性作用。

二、说学情

经过一年半的地理学习,八年级学生已具备分析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能力,读图能力也较为完善。

三、说教学目标

1.课标陈述:

位置与分布: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联系与差异: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②运用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其地形特征。

③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归纳气候特征,并分析其差异及原因。

④简要分析气候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图,提高读图、分析图、用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提升合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

五、说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东北代表性图片(背景音乐:大东北)。

教师:你能说出图片当中描绘的大东北的样子吗?想进一步了解那里的自

然地理概况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秘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书写板书)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要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需要了

解哪些自然地理要素,你还记得吗?

学生:根据提问回答。

设计意图:

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将要学习区域有个初步的感性

认识。考查学生区域地理要素的分析能力,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

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

教师布置任务:出示“东北三省在全国的位置”图及东北三省经纬网地图。

1.提问:东北三省的位置在哪儿?利用地图你能描述出来吗?

学生: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黑吉辽,维度较高

2.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并总结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1)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2)河流: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图们江、鸭绿江

(3)平原: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4)临国临海:俄罗斯、朝鲜、渤海、黄海

通过圈画以上地理事物,我们发现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是“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3.完成导学案最后一个大题,并识记东北三省的重要地理事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快速读图的能力,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地理表述能力,最后通过学生动手填图,明确东北三省的范围和相对位置。

注意事项:填图时,注意强调各地理事物的位置,并教会学生如何描述相对位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是什么?

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转承:说起东北,人们最突出的感受就是一个“冷”字,你知道为什么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东北的气候特点

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并对照PPT上的气候类型图,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的第二题,总结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的原因

(二)合作探究

同学们观察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分析其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好,咱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幅图的等温线,我们观察漠河的年平均气温是多少?(-4℃)

教师: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漠河长冬无夏,我们在一起观察辽东丘陵的气温?(8℃)可以看出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

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分布图,明确区域内的气候差异并简单分析原因。

学生分析归纳: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

设计意图:学生按步骤完成,即说特征──辨差异──析原因,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对气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教师利用设置的问题和引导,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合作意识。

注意事项:

简介雪期的计算方法:用12-降雪最初日期+降雪的最终日期,例如漠河

的降雪最终日期是6月14日,最初日期是9月7日,雪期就是: 12-9.7+6.14。

由于此活动有一定难度,教师应注意指导并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讨论。

课堂小结:东北三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白山黑水间书写着东北人的

豪情和果敢;黑土广布、气候冷湿,林海雪原中流淌着东北人的热情和眷恋。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去亲身游历东北的山山水水,感受东北的文化,体验不一

样的东北。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不应该是自然要素的简单介绍,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认识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并明确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本案的重点。为了落实课标的要求,通过引导学生认图填图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但是气候环节的讲述,还应该挖掘更好的方式,降低难度,从而认识各自然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说课稿

《极地地区》说课稿 枫岭头中心小学张海泉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极地地区》,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下面我就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解说。 一、教学理念及对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 教学策略的应用,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源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教学理念的设立。 本节课涉及到的标准是在地图上找出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极地的科考和保护。 为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为载体的高效课堂理念,我在设计本课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以人为本,从生活实际出发,降低学习难度。 2、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引入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体验。 3、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极地地区》是本册教材最后一章,极地是地球上两个非常特殊的区域,也是目前人类最少涉足的地区,但却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价值。本节教材独立成章。体现了本节内容是世界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和重点。本章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基本知识,更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 根据课程标准和对本节教材内容的分析,确定了下面的学习目标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2.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3、掌握我国在南极建立的考察站并知道位置。 根据地理学科特点,确定能力目标:通过读图、提问、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掌

握基本的读图技能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为了体现地理思想,确定思想目标: 1.学习探险者勇敢的精神和坚毅的意志品质 2.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两极的位置、气候、资源。 确立依据:这是本课的中心内容,也是新课程对义务教育阶段要求达到的阶段目标。 (2)教学难点: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 确立依据:因为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知识不系统,不完整。三、说学情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前面四章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利用已学的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通过相互合作,很好地完成极地地区的学习。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对两极地区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比较感兴趣。学生对在“极地地图上判断方向”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课堂教学中,我将尽可能的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这类地图,再通过读图练习和巧妙记图来易化这部分难点。 四、教学策略 教无定法,以学定法,科学合理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坚持“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主要采用参与度较高的引导式教学法、情境创设法、合作学习法,再通过图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气氛。 学法上,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对教材结构、学生认知特点、教学策略的分析,为了更好的实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说课稿

《东南亚》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七年级下册教材,主要是让学生放眼世界、认识世界。东南亚一节教材着重介绍了东南亚地理中具有突出特点的一些内容: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由于它是介绍区域地理的第一个章节,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也为以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再加上它和我国山水相连,又是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个地区之一,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2、过程与方法 (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世界和平的优良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成因和主要区别。 四、说教法: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而后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地形图和政区图,让学生直接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并在学生获取的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归纳总结,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所以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我主要采用导图、读图、析图、练图完成教学目标,采用“情景创设—问题提出—查询资料—分析探究—意义建构”的课堂模式。 五、说学法: 学生已经学过半年多的地理知识,在知识含量上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课堂上把尽量多的知识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根据教师提供相关材料,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得出结论,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体现知识间的循序渐进的同时,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分析能

最新七年级地理下册公开课教案

最新七年级地理下册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理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熟悉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教师通过丰富的图片、生活实例及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企盼心理”。 2、通过了解地理与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兴趣。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 教材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沙漠、海洋、山峰、南极、四季景观、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 二、课前热身 欣赏所搜集的图片,并让学生讨论:地理到底研究什么内容?我们耳边有哪些地理问题呢?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我们已经初步知道地理学方面的内容以及身边的地理知识,那么地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人文环境等有何密切联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自学课本内容。 2、四边互动 互动1:你知道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漠茫茫?为什么昔日的海洋如今变成了世界最高山峰?为什么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为什么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吗?……这都是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你能解答这些是为什么吗?这也都是大家心中的地理之谜。本节课我们无法一一解决,需要留等以后学习中逐一了解。 (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就在身边,而且有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互动2: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有何关系?(可以进一步熟悉自己生活的环境、懂得确认方位、知道天气与气候,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进而提高我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互动3: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等许多方面,那么地理与我们的工农业生产有何联系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工业生产也要考虑生产运输等方面的条件。) 互动4:展示千姿百态的风土人情,并提示风土人情指的是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活动、风俗习惯等方面。(地理在显现世界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风土人情的绚丽画卷,不同的种族与民族,多样的语言与服饰,各具特色的文化与宗教,体现地域特点的民情与风俗,可见地理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拥有丰富的地理知识是一个未来公民应具备的基

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地形、经济特征等区域概况。 2.了解东北地区从“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历史背景及过程,知道东三省农业发展现状。 3.知道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了解其资源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东三省的气候特点;东三省的工业、农业发展现状。 教学难点 分析和理解有关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学准备 2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图片:东北“二人转”、东北大豆油、长白山人参、哈尔滨冰雕等。 二、新课讲授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东北印象“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2.东北三省的范围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东部为长白山地,山地的东南方有鸭绿江和图们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 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在山地之间分布着空阔坦荡的东北平原。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3.东北三省的气候总体特征:气候冷湿 产生原因:东北三省纬度较高,又紧邻亚洲北部凉爽的冬季风源地 详尽体现: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温暖;大兴安岭北部长冬无夏,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人们春种、夏忙、秋收、冬储,以适应四季的气候变化。 (2)东北三省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3)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影响,简易发生低温冻害。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一)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第三章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 二课程标准: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 首都。 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前后联系: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生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之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因此,,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它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 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知道日本的地形特点。 3.掌握日本多火山多地震,并且分析其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 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通过对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的学习,对日本有初步 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析图探究问题的能力。(读图技能) 2通过认识日本,.培养学生防震、减灾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以及读图分析图形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日本的位置,范围,说出首都位置及日本河流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日本的地势及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六说教法 根据初中生的发展特点,我认为初中生对一些图片视屏比较感兴趣,因此如果本节课一直采用讲授法,同学们不会吸收的很好,因 此我采用图片导入,希望能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整个教学 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地理知识的判读并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培 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 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探究问题的兴趣,达到主动 获取知识的目的。通过讲授法,读图法,和讨论法,带领学生从已 知的知识推理未知的知识,这样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日本的一系列 知识,并且能够主动地学习,这样他们学到的知识就有很深的印象。 七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学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探究能力指导: 学生对日本较为熟悉,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重在参与积极思考的这一过程,以培养自我 的学习探究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地理:

(完整版)关于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的说课稿

关于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欧洲西部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欧洲西部》是初中数学教材第 2 册第 3 章第 2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世界气候类型气候分布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区域地理部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课堂教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置、地形、气候概况及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课堂讨论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欧洲西部的气候特征分布情况通过欧洲的农业产业结构突出重点 难点:欧洲畜牧业繁荣发展的原因通过对气候地形地势的分析突破难点 关键:对气候和地形的分析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 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学习目标 1.能在东北地形图上找出本区主要平原和山地,会描述本区的地形特征。 2.能利用东北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归纳本区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比较本区内的地形和气候差异。 4.能根据工业分布图说出工业分布特点,根据工业结构统计图说出工业结构特点。 5.根据资料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 影响。 教学重点 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 教学难点 区域内地理差异比较,工业布局特点和工业结构特点,自然地理要素对雪期和积雪影响。教学用具PPT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自然地理、农业地理) 学习目标 1.能利用地图描述和归纳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对其农业生产的影响,知道本区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3.了解东北三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重点难点 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难点: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教师出示东北地区林海雪原等景观图片,引入新课。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自学导航1】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自学课文的地图,搜集信息,了解本区自然环境特征(位置范围、地形区、山脉、河流、气候……) 【预习反馈】 1.读图6.11,结合“中国政区图”,观察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 等。 2.在图中找出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山脉,黑龙江、 鸭绿江、图们江等河流。 3.师生共同总结,明确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可以形容为“山环 水绕、沃野千里”。 4.读图6.13,分析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可结合中国的气候分 布来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说课稿

尊敬老师们: 大家好! 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东南亚。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首先是说教材:东南亚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此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亚洲位置和范围和日本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学习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这为学生以后学习区域经济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它在整个教材过程中起着呈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对教材作用与地位的分析,我确立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两种热带气候的 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了解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构成;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搜集资料,制作地理演示文稿。根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一地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结合中南半岛地形、河流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找出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而且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清晰明了的把握,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下面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学习世界区域地理如日本、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学习东南亚相关知识还有待加强,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但理解能力不足。因此,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展示相关内容的图片视频片段帮助学生加以理解所学内容,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注意的地方。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在本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案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014最新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序言 【教材分析】 俗语云:“万事开头难”,地理学科作为自然和人文交叉学科,在初 中和高中的课程中扮演着一个相对“尴尬”的角色:初中不受重视, 因为中考不考;高中则因为初中基础不好,成为高考薄弱学科,也 受尽歧视。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无法更改考试制度,学科特色还许 我们去体现,唯一的办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 欢你,使其把学习地理当乐趣!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和基 本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式 【教学过程】 课前营造气氛:播放《蓝猫淘气3000问》部分片段。 上课铃响:屏幕出现欢迎画面:欢迎同学们进入地理知识殿堂! (营造友好氛围) 地理学科是学什么的呢?《蓝猫淘气3000问》主题歌的歌词给我 们做了一定方面的回答!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再 一次去听听:根据你的了解判断,歌词中哪些属于地理学科研究的 问题?可以解决的问题?师生互动,根据具体情况对话,让学生窥 地理科学殿堂一角,激发学生求知欲! 解决关于学习地理的几个问题: 地理学科学什么? 一、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 用屏幕显示问题和课本图片,给学生分析的机会,让他们树立信心。问:右边的图片,说明了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特长.你能分析 它的地理原因吗? ●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琳琅满目。 ●国际中长跑中,来自东非高原上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 ●这些漂亮的服装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

学生的分析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教师该肯定的要肯定,即使说错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别的学生给以纠正,不能打击学 生的积极性,也不用吝惜赞美之词,至于答案,老师不必说出来, 反是留给学生,留个悬念。 学了这些有什么用? 1 二、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这里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让学生说。 三、学会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成因 今后每节课前都进行“地球人考察”活动,屏幕显示“方舟计划”,激 发学生参与欲望。 “公元2070年,地球人口已达100亿。由于工业革命200多年来的 盲目发展,尽管人类在2070年科学、技术、经济达到很高水平,但,孕育人类的自然界已破坏殆尽,再也无法承担这庞大的人口压力。 同时,社会动荡、战争频繁、人们行为失范??人类和地球面临着毁 灭的危机。 幸运的是,人类此时已经拥有自由航行于太空的能力。于是,全球 委员会制定了一个“方舟计划”,准备把地球上的一部分(约1亿) 普通公民迁移到别的星球上去。为了不重蹈地球命运的覆辙,全球 委员会决定:这1亿人要经过严格挑选和考查,“合格地球人”考查 于是展开??” 今天,我们从娃娃抓起,在同学们之间也来考查一番,希望我们的 考察训练能够让同学们成为真正合格的地球人,为地球发展贡献出 我们应有的力量,使“方舟计划”不需要实行,让我们和地球和谐发展。 四、装上地理头脑 举例一:展示课本图:“风沙掩埋了古文明”,问:我们应该吸取什 么样的教训? 学生七嘴八舌: 1.尊重自然规律。 举例二:听老家姑姑谈家乡变化 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3.综合分析地理问题。 4.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3《印度》说课稿

《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印度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是继《日本》之后,又一个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国家。区域地理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不同的人地关系,为此打乱教材顺序,整合教材。本节教学共2课时,今天我说的是第1课时。内容是印度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从而为后面人文环境的学习做好铺垫工作,为后面国家的学习提供了模式。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更好地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能够归纳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知道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能够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理解西南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地图或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其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通过对治理印度水旱的讨论,激发学生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情感,培养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印度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教法:多媒体教学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分析

展示学习目标:通过读图,能够归纳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位置和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理解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板书:《印度》讲授新课引导学生,学习一个国家,首先要知道它的地理位置。你知道怎样描述一个国家的位置吗?生: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通过读图让学生自主学习,回答下列问题:1.印度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继而找出印度的范围和邻国 回答下列问题:1.印度的范围?2.印度的临国主要有哪些?它们在什么位置?(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克什米尔地区,指出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动荡局势。 印度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通过对印度地形图的阅读, 1.让学生先读出三大地形区的名称,即北部喜马拉雅山、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由学生指出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而成,进而指出南亚次大陆。在此让学生记背地形区名称,加强学生的读图识记能力。 2.分析地形特点:以高原、平原为主,印度分布面积最大的是德干高原,其次是恒河平原,山地面积较小,绝大部分领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起伏较小,由于开发历史悠久,(补充)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耕地广为后面的农业粮食生产埋下伏笔) 3.地势特点:南北高,中间低(直接引入河流-恒河的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湾)多媒体展示:恒河教徒沐浴图片,引导学生恒河的水位变化受什么因素影响,引入气候 “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引导学生说出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最冷月15度以上,印度比同纬度地区冬季气温高,拓展喜马拉雅山阻挡了冬季风的南下,削弱了其势力。降水要强调多雨月份指月降水100毫米以上,引导学生指出旱雨两季的月份。 请同学们读南亚季风图,比较分析1月、7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完成P38页的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的关系。 下面师生共同总结: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 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水旱灾害,利用图片与新闻,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灾害的无情,激发同情心。水旱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为了抵御水旱灾害,印度人民是怎样抵御自然灾害的? 师生总结:印度人民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规模庞大的灌溉系统,南部的防旱贮水池等。 但是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依然显得有些不足。是什么因素导致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读课本37页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一下受热带季风影响,印度的雨集中在几月份?旱季又集中在几月份?那旱季与雨季的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和最少的月份相比要差多少? 请同学们前后桌一组,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讨论一下,雨季来临时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到了旱季农田里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那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频繁的水旱灾害呢? 请同学们读南亚季风图,比较分析1月、7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完成P38页的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共同总结:我国也是季风气候,我国也同样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请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课题: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1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学法指导: 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2、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想一想,图片里的景物和人物是哪个地区的? 生:东北地区。 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来形容一下对东北三省的印象。说说你多东北三

省还有那些了解? 生:(自由回答) 师总结:同学们形容的非常好,近几年,因为赵本山的出名,小沈阳的火爆,几乎地球人都知道了“二人转”,去东北就一定要看,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其实东北吸引人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东北去看一看。(板书: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生解释“白山黑水” 3.新课讲授 师:要了解东北三省,首先就要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板书:一、位置和范围) 出示中国政区图,找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生:东北三省在我国的东北部,有黑龙江、吉林、辽宁。 师总结:对,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那这里的地形情况如何呢?(板书:东北三省的地形与河流)师出示东北三省地形图,学生合作学习完成问题。 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完成并在班内交流 师总结:东北三省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东北的山脉分布像一个马蹄形。山地的东南方有图们江和鸭绿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师出示东北平原沃野千里图片让学生感受。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东北三省地区被称为“林海雪原”,那么是怎样的气候特征使得东北三省有着这样的称号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 (板书: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 出事全国一月份平均气温图和干湿地区分布图,分析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板书:冷湿) 师总结: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问:小组讨论完成冷湿气候形成的原因 师:这种气候类型是什么特征是什么呢?(板书:温带季风气候)

七年级下册地理《中东》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地理《中东》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中东》,这个课题选自广东人民版的义务教 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中的第八章第一节《中东》,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中东”这个节的教材并没有着重某一个 国家,而是对整个区域实行了总体描述。教材突出了以下几点:①长 期的热点地区;②重要的地理位置;③丰富的石油资源;④匮乏的水 资源;⑤宗教以及文化的差异。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 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 维水平,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水平的训练。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确定本课知 识目标有如下四点: 1.能指图说出中东地区的范围和位置,以及重要的临海、海峡、 运河; 2.能使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并能领会中东石油对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3.使用中东河流图及世界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 4.了解中东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水平目标为: 通过本节的学习,增强培养读图水平,以及对地图的归纳、推理、分析判断水平,同时培养的自主学习水平。

思想目标: 结合时事地理内容,培养关心社会和关心世界的情感,树立可持 续发展的资源概念与人地协调观点,明确世界各国各民族应团结协作,而非势力抗衡,呼吁世界和平。 综上所述,根据新课标对学生理解水平的要求确定:中东处于三 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为教学重点。中东地 区矛盾的复杂性,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就其重点来说,它是 中东问题难以顺利解决的症结所在,又是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重要原因。教学过程中理应引导学生实行全面分析,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 本课的又一难点是:巴以冲突。这既是一个历史渊源很深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矛盾很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巴以疆界线的划定,学生很 难读懂。 对教材我是这样处理的,本节课共用三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利用 多媒体体现冲突、战争频繁的中东,激发学生呼吁世界和平的情感; 接着利用自制课件辅助讲授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 并通过课堂练习对重点加以巩固。第二课时,从中东的气候入手,分 析中东匮乏的水资源,以图片叙述文化的差异,并通过动画演示巴以 的领土纷争,教师在教学中理应做到既全面兼顾,又突出重点。第三 课主要从分析伊拉克入手,通过度析伊拉克的历史,了解伊拉克灿烂 的古文明──古巴比伦。通过学生集体讨论伊拉克战争,即锻练了用 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的方法,又提升了历史思维水平。其目的在于使学 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分 析原因、总结规律等的地理思维水平,其中也渗透了对学生读图、搜 集归纳地理信息水平的训练。 二、说教法学法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说课稿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说课稿说教材 (一)本节内容选自地理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七章第四节。因为俄罗斯为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因为俄罗斯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而且经济比较发达,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对学好其他国家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内容在地理思维方法上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性。本节内容共分三个标题,是按照由自然到人文,一步步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首先在第一标题中介绍了俄罗斯的位置及范围,以及由于纬度高导致的气候特点和复杂地形。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了解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巩固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以及地形和气候(四)难点:俄罗斯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形成原因。

二、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学习本章知识应当注意的问题。 1、本章各知识点之间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学习时千万不能割裂开来,要学会分析、推理的思维方式。 2、北亚位置和范围的知识点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有序的说明范围方法。例如由东向西(由西向东,自北向南,自南向北)。 3、俄罗斯气候特点,通过读图,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方法分析为什么这样。 (一)课堂练习设计: 1、选择题难度适中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的理解程度,适用于大部分学生。 2、读图题是对本课知识的利用,注重知识的迁移能力及知识的前后联系,有点难度所以重点讲解。 (二)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程序是“教师引导(设置问题)------归纳总结--------知识反馈运用。(详见教案的新课过程) (三)说板书设计: 即“本课题知识要点见教案” 主观上:学生获得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客观上:对所学习的知识一目了然,便于更好的掌握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1《日本》说课稿

《日本》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杨晓养,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一节日本》,所选用的为湘教版教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指导、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的第一节,根据教材内容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和“人口与主要城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和气候特征,民族、语言、宗教和主要城市等,一方面,这是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之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是对“大洲”和“地区”的进一步深入和细化,具有国家地理起始的功能;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其它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认识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及主要城市; (2)、了解日本的人口、民族、语言、宗教等。

(3)、通过阅读日本地形分布图,归纳日本的地形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4)、知道日本是个火山、地震活动频繁的国家,并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 (5)、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日本的气候特征,及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6)、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学生的认知特点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教学重点:日本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二.说学情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大洲亚洲,对日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日本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就日本自然环境的特征应予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七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

第一、二课时 课题: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 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位置和范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亚洲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 二、出示学习目标(同上) 三、新授: (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 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活动]:看图讨论回答: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①最北:81°N;最南:11°S; ②最东:170°W;最西:26°E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学以致用]:读图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 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 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活动]: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一课时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指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东北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说出东北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归纳其气候特征;说出东北气候的差异并分析说出这种差异的原因;说出东北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并表达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 自主学习 1.位置:东北三省包括_____省、____省和_____省,位于我国东北部。 2.地形和河流:东北三省地形以_______ 和__________为主,东部为_________山,东南方有_______和______流过,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北部为小兴安岭, 西部为________,两山的北部有_________流过,常用“____________”来形容这里的山河分布。 3.气候特征:东北三省气候_________,大部分地区冬季_________,夏季 ________。降水集中在__________季,冬季_______________较多。 2.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给同学播放电视剧《闯关东》的片段,导入新课。 教师:电视剧所讲述的关东地区就是被称为“白山黑水”的东北三省,今天老师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和大家一起“闯一闯”这关东,看看那里的山山水水,感受一下那里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今天让我们“一闯”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好吗? 学生:好! 教师:让我们先看看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和地形。同学请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读课本14页的图6.11及本页的两段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有答案的同学可以在纸上或书上做出标记。 问题1:你能说出东北三省在我国的位置吗? 问题2:你能指图说出东北三省的范围吗?东北三省指的是哪三个省? 问题3:你能从地形类型、地形区、地势三个方面,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吗?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自己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将个人思考的结果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老师抽一定数量的同桌组合,到前面指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这里重点纠正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少同学把东北三省的范围等同于东北平原的范围,其实我们看图,图中红线以内部分大致是东北三省的范围,蓝线以内大致是东北平原的范围,同学们能看出不同,在描述中就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啦。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案 位置和范围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能通过图片资料,尝试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差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2.通过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位置和范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通过烟台、威海容易形成“雪窝子”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区域位置特点分析方法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烟台威海为什么是“雪窝”的问题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领悟到学习有用地理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学习亚洲位置、范围的方法分析其他大洲的位置和范围特点。 【教学难点】 用身边或生活中的地理学会分析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亚洲范围和居民生活的图文资料。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知识链接的思路带领学生直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亚洲的经纬度位置,你有没有觉得亚洲跨经纬度范围都很广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亚洲的范围知识吧! 讲授新课──用学生活动和实践链接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探索新知,体现过程和方法教学的新思想 二、世界第一大洲(亚洲的范围) 情景四:创造学生活动,教给学生思考大洲范围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亚洲的范围广大 学生活动:作比较──认识世界第一大洲。 活动要求: 1.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纸,上面有按同一比例尺绘制的七大洲轮廓图,并标有各大洲的面积以及最南、最北的大致纬度。在图中分别找出(或量出)面积最大的、跨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