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三访北山路历史文化街区

三访北山路历史文化街区

一、杭州北山路优美的自然风光

要了解杭州北山路,要从西湖讲起,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因位于杭州城西而得名,她融自然美,人工美为一体,是国内以西湖命名的36处湖泊中最美的一个。西湖水域面积为6.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米,最深处2.8米,湖形呈不规则椭圆形。湖中的白堤、苏堤、杨公堤将水面分为外湖、里湖、西里湖、岳湖、小南湖和湿地型湖面六部分。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是一个湖泊型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云山秀水是西湖的底色,山水与人文交融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格调,在西湖景区分布着100多个景点,60多处国家级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6月24日在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的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型,它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

而北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就位于西湖的北面,东起保俶路,西至曙光路,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南临北里湖,对岸就是孤山,北靠宝石山、葛岭、栖霞岭。2004年通过宝石山林相优化工程,北山街夜景灯光工程,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程,以及北山街、葛岭路、栖霞岭路两侧建筑立面及滨湖绿地的整治,使北山路成为以秀丽山水为载体,以历史文化为灵魂,以近代建筑为骨架,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它位于杭州市北山风景区的入口处,是连接繁华都市区和北山风景区的节点。闹中取静,

环境特别优美,北山路是北里湖和宝石山,葛岭山麓之间狭长地带,山坡绿树成荫,高大乔木连片,林相优化,面对西湖夏季荷花绽开,荷叶翠绿,空气清鲜,是一处人们休闲居住的好地方。我曾经三次访问北山路。第一次在1985年前后,在担任省政协委员期间,列席省人代会,安排在新新饭店住宿,在秋水山庄楼下的会议室进行小组讨论,明窗净几,窗外就是里西湖景色。平时抽空到北山路散步,沿路都是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很幽雅寂静。第二次,2004年10月,杭州举办西湖博览会,我赴杭州参观。在菩提精舍,有“杭州历史建筑展览”,有许多内容是关于北山路历史文化保护区,近现代建筑个例介绍,引起我的兴趣,原来北山路是杭州城市的发祥地之一,晚上还观赏了焰火晚会。第三次是2016年的清明节,再次走访北山路,为迎接G20,北山路正在全面整治,也参观了部分建筑单元,有新的收获。

二、北山路一带是杭州先民早期活动的区域。

在吴越国时期,钱镠及其子孙都信奉佛教,保留招贤寺旧址和玛瑙寺旧址,均与钱氏有关。当时杭州称临安,是吴越国(公元907-978年)的都城。

1、招贤寺旧址,据明代田汝成编辑的《西湖游览志》载:“招贤寺,唐德宗朝(780-805),郡人吴元卿为六官内使,后弃官学道,结庵山中。开运三年(946)吴越国王改建为寺。有尉迟恭井、蒙泉、东坡书匾。元末毁于战火”。清康熙十五年(1676),始由僧人起纲募化重建,改名“清隐庵”,后复旧名。光绪二十七年(1901),寺内供奉缅甸玉佛,又名玉佛寺。1929年举办西湖博览会期间,曾辟为“交通部临时电信所”使用过。它位北山

路新新饭店西侧。

2、玛瑙寺旧址,在葛岭路的一侧。据明代田汝成编辑的《西湖游览志》载:“玛瑙讲寺,故名玛瑙宝胜院,在孤山,晋开运三年(946),由五代吴越国王建。宋大中禅符间,高僧智圆重修。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孤山兴建宫廷御用的四圣延祥观,玛瑙寺迁至宝石山下,元末毁。明永乐年间重建。在现在的玛瑙寺,仍保留有玛瑙寺的遗迹。寺内原有后仆夫泉,元代僧人芳洲所凿,籍葛洪井以汲,现泉已干涸,池形尚存,保留种植金莲的陶质缸底残片数块,作为后仆夫泉遗址。

玛瑙寺,太平天国时毁,清末重建,建国之后,成为民居杂院。在2004年实施北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中,玛瑙寺得以修复。后经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与台湾财团法人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筹备,在玛瑙寺开辟连横纪念馆。因为爱国的史学家连横先生在1926年-1927年期间曾居住在玛瑙寺整理文史资料,编辑《台湾通史》。

重建后的玛瑙寺布局是从葛岭路旁的山门入内,依山坡地势逐渐升高,最高处有平屋五间,坐北朝南,中间大通道,两侧建寺院的厢房,均是平屋,五开间或七开间,各有3座,均作为连横纪念馆的陈列室。

连横先生事迹馆,位于最高处的平屋内,另外设台湾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原住民文化,台湾人物志,传统工艺、现代工艺等6个馆,在两侧的厢房中展示,系统地介绍台湾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材料和展品,是了解台湾的窗口。在寺院西墙外另一处三间平屋内,有一个特展馆,介绍连横,连震东先生,看了连震东先生传略,台南连震东先生(1904-1986)祖籍福建,爱国报人、史家、诗人是连横先生的哲嗣。而连震东先生之子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