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学: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

合集下载

第十四章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

第十四章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
(一)提取方法
萃取法 冷浸法 回流提取法 连续回流提取法 水蒸汽蒸馏法 超声提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
萃取法
萃取法是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 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物质从一种 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经过对次 萃取,将测定组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主要用于液体制剂中测定组分的提取 分离,多用有机溶剂将制剂中的有机 萃取出来,以便进行分析。
合剂系指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提取,提取液 经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单剂量包装的 合剂称为口服液。
质量分析要点
中国药典规定:合剂不得有酸败、异臭、产生气体或其 他变质现象。
在质量标准中一般应制定相对密度、pH值等检查项目。 对单剂量灌装的合剂(即口服液)还应作装量检查。
由于合剂是药材经水或其他溶剂提取制得的,不能使用 显微鉴别的方法。
质量分析要点
应无焦臭、异味,无糖的结晶析出。 应作相应密度的检查。控制药液浓度 作不溶物的检查。控制煎膏剂中不溶物 用有机溶剂提取测定的组分,再进行测定。
除去糖、蜂蜜
浸膏剂和流浸膏剂
浸膏剂是指用适宜的溶剂浸出药材中的有效 成分后,蒸去全部溶剂,浓缩成稠膏状或块、 粉状的浸出制剂。
分离与纯化方法
(一)中药材及其炮制品
中药材及其炮制品(饮品或提取物等)是中 药制剂的生产原料,是中药生产过程中质量 保证的首要环节。
中药标准现代化关键性的问题是必须做到药 材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标准化,确切做到质量 可控,质量稳定。
(二)液体制剂
合剂与口服液 酒剂和町剂 注射剂
合剂与口服液
中药制剂分析的特殊性
一般需要经过提取、纯化等预处理过程,以 排除干扰组分的干扰。
检验方法要有较高的灵敏度。 色的谱方法法等特分别离适效用能 于高 中、 药专 制但繁属 剂由琐性 的于,强 分预不、析处 宜理 作灵。过 为敏于 药度高

药物制剂分析—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药物分析课件)

药物制剂分析—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药物分析课件)

3、复方磺胺甲噁唑片
药物分析技术
磺胺甲噁唑(SMZ)、甲氧苄啶(TMP) (1)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干扰组分a △Aa = Aλ2-Aλ1 待测组分b △Ab 应足够大
测定方法: SMZ:λ2=257nm, λ1=304nm TMP:λ2=239nm, λ1=295nm
药物分析技术 (2)高效液相色谱法
制质量。
药物分析技术
二、复方制剂分析示例
(一)不经分离直接测定 利用各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 , 采用专一性较强 方法直接分别测定各成分。
1、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葡萄糖:利用其旋光性,测旋光度 氯化钠:银量法
2、复方碘溶液
I2:NaS2O3滴定 I2+2Na2S2O3=2NaI+2Na2S4O6 I-:AgNO3滴定
第四节 复方制剂分析
一、复方制剂分析的特点
1、复方制剂含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有效成分的药物制剂; 2、分析方法比原料药、单方制剂更为复杂,不仅附加成分或
辅料会干扰测定,各有效成分之间亦会相互干扰; 3、若各有效成分之间互不干扰,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各成分; 4、若各有效成分之间相互干扰,可经处理或分离后测定; 5、对于多种成分难于逐个分析,可先选择1-2个主成分测定以控
(2)柱分配色谱-UV法
柱 担体 固定相
洗脱液供 试品
柱I 硅藻土 1mol/LNaHCO3液 醋酸氯仿液 片粉的乙醚-氯仿液
柱II 硅藻土 2mol/L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SO4液
氯仿 柱I的洗脱液
(二)分离后测定 1、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
HPLC法
2、复方阿司匹林片剂 主要成分: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 (1)容量分析法 阿司匹林:氯仿提取蒸干,中性乙醇溶解后,用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 非那西丁:加稀硫酸水解后,将析出的水杨酸滤过,滤液重氮化法测定 咖啡因:酸性下与碘生成沉淀,分离后剩余碘量法测定

中药及其制剂的分类与质量分析特点.ppt

中药及其制剂的分类与质量分析特点.ppt
知识点:中药及其制剂分析
情境十四:中药及其制剂分析 任务一:认识中药制剂
课程:药品检验技术
一、中药及其制剂的分类
分类
中药材及其炮制品 液体制剂:合剂与口服液、酒剂和酊剂、 注射剂 半固体制剂:煎膏剂、浸膏剂和流浸膏剂 固体制剂: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 、 胶囊剂
制剂的分类
中国药典 一部(二十六种)
(有植物组织与细胞,可做显微鉴别)
二、中药及其制剂质量分析特点
质量分析要点
注射剂:为了确保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稳定、可控,中药注射剂在 固体中药材品种、产地和采收期的前提下,需制订中药材、有效 部位或中间体、注射剂的指纹图谱。
HPLC 色谱指纹图谱 GC 中药指纹图谱 光谱指纹图谱 TLC 脱氧核糖核酸指纹图谱
(无植物组织与细胞,故无显微鉴别)
2.半固体制剂
软膏:药物、药材细粉、药材提取物与适量基质混合 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常用基质 油脂性、水溶性 乳剂型(乳膏剂)
检查项目
装量 微生物限度
3.固体制剂
药材提取物、药材粉末加赋形剂、制备而成
丸剂、胶剂、颗粒剂、散剂、片剂、 胶囊剂、锭剂、胶剂、茶剂、栓剂
丸剂 胶剂 膏药 散剂 合剂 露剂 片剂 酒剂 茶剂 锭剂 酊剂 搽剂 栓剂 巴布膏剂 气雾剂喷雾剂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颗粒剂 滴眼剂 糖浆剂 软膏剂 滴丸剂 注射剂 胶囊剂 滴鼻剂 橡胶膏剂 煎膏剂(膏滋)
1.液体制剂
用药材提取物制备的液体制剂
合剂、糖浆剂、酒剂、茶剂、酊剂 滴鼻剂、滴眼剂、露剂、搽剂等

中药制剂分析重点

中药制剂分析重点

1.中药制剂分析的意义: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和有效,全面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2.任务:运用现代分析手段和方法(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对中药制的各个环节(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从而全面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3.对象:制剂中期主要作用的有效成分、毒性成分或其他影响疗效质量的化学成分4.特点: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中药制剂原料药材质量的差别、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原则评价中药制剂质量、中药制剂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中药制剂杂志来源多途径性、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非单一性、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多元性5.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局(部)颁药品标准6.《中国药典》分为三部:一部收载药品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三部收载生物制品7.内容:凡例、正文、附录、索引8.鉴别方法: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凡以药材粉碎成细粉后直接职称制剂或添加有部分药材细粉的制剂)、理化鉴别9.中药制剂的检查:制剂通则检查、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10.药品显微特征 P1811.理化鉴别的方法:化学反应法、升华法、光谱法、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最常用】12.薄层色谱法的步骤:薄层板的制备、点样、展开、检测13.影响薄层色谱分析的主要因素:样品的预处理及攻势也的制备、薄层色谱的点样技术、吸附剂的活性与相对湿度的影响、温度的影响14.气象色谱法:利用保留直进行定性,最适宜含有挥发油或挥发性成分的制剂15.杂质的来源:中药材原料中带入、在生产设备过程中引入、贮存过程中手外界条件影响而使中药制剂的理化性质改变而产生16.杂志的限量检查:杂志限量L=V×C÷S(V:标准溶液的体积C:标准溶液的浓度S:样品量)17.重金属检查法【P35—38】炽灼温度控制在500℃—600℃18.砷盐检查法【P38—42】古蔡法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红色胶态银 510nm】19.干燥失重测定法(常压恒温干燥法、干燥剂干燥法、减压干燥法、热分析法)测定水份及其他挥发油成分。

中药制剂分析概论

中药制剂分析概论
溶散时限、微生物限度
水分规定
大蜜丸、小蜜丸、浓缩蜜丸 ≤15.0%
水蜜丸、浓缩水蜜丸
≤12.0%
水丸、糊丸、浓缩水丸
≤9.0%
装量差异
每袋瓶装量 标示装量限量%高 低溶散时限 6丸,照崩解时限检查法
2、散剂 一种或多种药材混合制成的粉 末状制剂,分内服和外用散剂。
均匀度 水分 检查项目 装量差异 微生物限度
溶化性 10g 20倍 热水 搅 拌5溶化
装量差异: 单剂量包装 多剂量包装
同丸剂 最低装量检查法(附录)
平均装量≥标示装量 每个装量≥限量%
4、片剂 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药材细粉
与适宜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园片状或 异形片状的制剂,分为浸膏片、半浸 膏片和全粉片。
重量差异 检查项目 崩解时限
微生物限度
鉴别的方法一般包括显微鉴别、理化鉴 别和色谱鉴别等。
(一)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是通过动植物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的 形态来鉴别真伪的方法。鉴别特征如薄壁细 胞、木栓组织、分泌细胞和分泌腔、纤维以 及淀粉粒、花粉粒、碳酸钙结晶等。含有原 生药粉末的中药制剂可采用本法鉴别。
(二)化学鉴别
化学鉴别是通过药材中的特定成分与一 定试剂发生化学反应来进行鉴别的方法, 一般有荧光法、显色法、沉淀法、升华法、 结晶法等。 别。
三、固体制剂
药材提取物、药材粉末加赋形剂、 制备而成丸剂、胶剂、颗粒剂、散剂、 片剂、胶囊剂、锭剂、胶剂、茶剂、 栓剂。
1、丸剂 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
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球形或类球 形制剂,分为蜜丸、水丸、水蜜丸、 糊丸、浓缩丸、蜡丸、微丸等。
水分、重量差异(按丸或重量) 检查项目 装量差异(按一次剂量分装的)

《中药制剂分析概论》PPT课件

《中药制剂分析概论》PPT课件
第十九页,共53页。
3.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系指从药材中提
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人人 体内的灭菌溶液或乳状液,以及 供临用前配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 浓溶液。
第二十页,共53页。
二、半固体制剂
药材提取液的浓缩液
煎膏剂(膏滋)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一般每 1ml流浸膏相当于原药材1g )
第二十一页,共53页。
(2)溶质在流体中的扩散系数与气体相 似,具有传质快,提取时间短的优点;
第四十九页,共53页。
(3)超临界流体的表面张力为零,易渗 透到样品中,带走测定组分;
(4)超临界流体在通常状态下为气体, 萃取后溶剂可立即变成气体而逸出,易 达到浓集的目的;萃取选则性强;
第五十页,共53页。
(5)CO2是一种不活泼的气体, 萃取过 程不发生化学反应,且属于不燃性气体, 无味、无臭、无毒,故安全性好;
的溶剂经冷凝流回样品管的提取方 法
节省溶剂,提高提取效率 特点 适宜受热稳定的药物
费时
仪器 索氏提取器
第四十二页,共53页。
第四十三页,共53页。
5.水蒸气蒸馏法
适用于具挥发性的可随水蒸气蒸出 的组分的测定。
麻黄碱、槟榔碱、丹皮酚、挥发油
第四十四页,共53页。
6.超声提取法
利用超声波的助溶作用进行提取, 超声波振荡器(超声波清洗器)
亲脂性←
石油醚

氯仿 乙醚 乙酸乙酯
丙酮
乙醇
甲醇 水
→ 亲水性
第三十九页,共53页。
3.回流提取法
样品置有机溶剂中加热回流的提取 方法
加快溶出速度,省时 特点 适宜受热稳定的药物
适宜较难溶出的组分
仪器 普通回流装置
通过更换溶剂,使提取更完全

药物分析 中药材及其制剂分析概述

药物分析 中药材及其制剂分析概述
(4)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药用部位中药的相同成分 含量差异显著
3、中药在煎煮炮制和制剂过程中化学成分有量和质的变化
(四)中药不同工艺和不同制剂中同一成分的质 量标准有不同要求
蜡丸 蜂蜡 蜜丸 蜂蜜 糊剂 糯米粉、黄米粉 胶剂 豆油、黄酒、冰糖
二、中药及其制剂的分类与质量分析要点
传统剂型:丸剂 散剂 膏药 酒剂 搽剂等
中药材及其制剂分析概述
1
一、中药特色与分析特点
(一)中药及其制剂的生产和使用有中医理论的指导
整体观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从中药的药性 理论到组方的君臣佐使,无不体现中医整体观和辩证施治 的理论原则。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方法的创立和选择遵循三个原则: 1. 运用整体观理论对中药进行化学成分的定性轮廓分析 2. 运用组方的“君臣佐使”理论 3. 运用中药药性理论
植物油脂和提取物大部分用于中药制剂的原料,一般是 针对中药中的某一类或单一成分提取而得到。如人参总皂 苷、丹参酮等,因此其分析方法和质量标准都是围绕该类 或该成分而建立的,强调方法的专属性。
(三)中药成方和单味制剂 1、丸剂
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 成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分为蜜丸、水丸、水蜜丸、糊丸、 浓缩丸、蜡丸、微丸等。
液体制剂。
一般检查项目
含乙醇量(GC) 甲醇量检查(GC) 总固体 装量 微生物限度
片剂和胶囊剂可利用其中药材的显微特征作为鉴别方 法之一.
注射剂的质量控制应与化学药品的注射剂有同样严格 的要求。在固定中药材品种,产地和采收期的前提下,需 制定中药材、有效部位或中间体、注射剂的特征指纹图谱, 并获得指纹图谱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二)中药及制剂的质量有多环节多因素的影响
中药材的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产地分散,加上生长环 境、采收季节、加工炮制等因素,造成其所含化学成分及 临床疗效的差异,如党参在我国有39种之多。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简介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简介
3)拟除虫菊酯类: 氯氰菊酯 氰戊菊酯 溴氰菊 酯 其它: 氨基甲酸酯类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 无机农药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第五节 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中药及制剂中含有众多类别的化学成分,成分复杂, 加之大多数有效成分尚不十分清楚,其药材应该是多 种化学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中医药理论,选择相关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群, 建立含量测定项目和方法,对控制药品质量,保证药 材批间差异或制剂的相对稳定性,仍然具有重要的意 义。
二、中药及其制剂的分类与质量分析要点
5.胶囊剂 ❖指药材用适宜方法加工后,加入适宜辅料填充
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制剂 ❖分为硬胶囊、软胶囊和肠溶胶囊。 ❖ 质量控制:装量差异 崩解时限和微生物限度
检查
二、中药及其制剂的分类与质量分析要点
(五)气体制剂 气雾剂和喷雾剂 气雾剂:药材提取物、药材细粉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在具有
第五节 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一、化学分析法
❖ 重量法、容量法 ❖ 主要用于测定中药及其制剂中含量较高的一些成分及
含矿物药制剂中的无机元素 ❖ 准确度高,但不够灵敏、专属 ❖ 测定前需要提取、纯化
第五节 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二、分光光度法
❖ 对照品法:用被测组分的对照品制成对照液,与样品 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测定吸光度
特制阀门装置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 物喷出呈雾状、泡沫状或其他形态的制剂。 喷雾剂:不含抛射剂,借助手动泵的压力或其他方法将内容物以 雾状等形态喷出。 质量控制:非定量阀门气雾剂:喷射速率和喷出总量的检查;定 量阀门气雾剂:每瓶总揿次、每揿喷量或每揿主药含量检查。
三、中药及其制剂中待测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纯化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义:
1.中药分析的定义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应用学科。

2. 中药制剂的定义根据药典、制剂规范和其他规定的处方,将中药的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以直接用于防病、治病的药品。

它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中成药(Chinese patent medicine)的定义中药制剂中的一些药品经过药品监督局审批,在市场上允许出售,可以通过医生诊断给患者使用,也可由患者根据经验与常识直接使用的中药制剂产品。

(二)发展历史
早在战国时期,医学家们著成了中医学第一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为中医药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不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体系,还收载了许多有名的方剂,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最早提出成药剂概念,主张成批生产,以备急用;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了历代医药学家用药的丰富经验,著成“本草纲目”,全书收载药物1892种,方剂13000余首,剂型近40种,是中医药学中一部享誉世界的巨著。

(三)评价历史
最初感官的检查,检验只能由有经验的人进行,外行人则完全不懂,缺乏客观指标。

50年代开始将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63版药典分两部,其中第一部收载中药材和中药制剂。

至95版已收载药材522种,中药制剂398种,增加44%。

剂型有注射液。

检验方法用植物形态学方法和物理化学方法代替了传统的感官检查方法,如显微鉴定技术,化学鉴别方法、色谱法,尤其是TLC法对制剂中所含药材的鉴别;对不同制剂的制剂规格进行检查;检查有害杂质如:杂物、砷盐、重金属等,并对部分药物中成分已明确的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水平有很大提高。

(四)药典一部介绍:标准内容包括[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项目,但就整体水平来讲,还处
于发展阶段,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探讨有待完善。

特别是含量测定项目,是中药制剂分析中的薄弱环节,以药典一部为例,药典出版6部,53年无中药,63年出版一部收载中药材和中药制剂,无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只以处方和传统工艺控制质量。

77年版,开始采用显微鉴别法对含有原药材的粉末进行定性,少数品种增加了理化分析及个别品种按制剂通则要求规定进行有关项目的测定。

85版开始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多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后作鉴别试验。

90版,色谱分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95版更突出了中药的特色,从收载品种和检测方法都有所增加。

中药制剂中含量测定所占的比率: 77版,1.48%;85版,5.31;90版,8.73%,95版,12.81%。

所以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内容的研究是一个艰巨任务,对提高药品标准和水平,保证药品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中药制剂分析的关键问题:如何确定中药制剂质量评价的指标。

1.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是其中的化学成分
中药特别是复方制剂含有有效成分多,杂质多,未知成多,含量差异大,作用十分复杂(一药多用山楂:在制剂中以健胃消食为主,测定有机酸的含量;若以治疗心血管疾病为主,则测定黄酮类成分)。

因此,只有在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及临床和基础医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明中药制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有效成分及相互的关系后,才能提出评价其质量的客观指标,制定出比较完善的质量标准,实现中药制剂质量由控制向评价的转变。

2.含量的影响因素多
原料药材(生长环境、采收时间、贮藏条件)需经检验;
2)工艺影响;
3)贮藏。

1 2 3 下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