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玻璃升降器设计说明

汽车玻璃升降器

目录

第一章绪论2

1.1冲压加工的概述2

1.1.1 冲压的概念2

1.1.2 冲压加工与分类2

1.1.3 冲压与其模具技术发展2

1.2 冲压设备的选用与制造特点3

1.2.1 冲压设备的选用3

1.2.2 制造的特点和模具材料选用的原则3

1.3 模具CAD/CAE/CAM技术4

1.4 模具的发展与现状4

第二章产品分析6

2.1汽车玻璃升降器的应用6

2.2 升降器外壳的说明6

第三章设计方案分析8

3.1分析零件的冲压工艺性8

3.1.1零件的使用条件和技术要求8

3.1.2冲压工艺分析8

3.2确定冲压工艺方案10

3.2.1计算坯料尺寸10

3.2.2计算拉深次数12

3.2.3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14

第四章工艺分析计算23

4.1 工艺计算23

4.1.1确定排样、裁板方案23

4.1.3计算各工序压力、选用压力机27

4.2冲压工艺过程30

第五章模具设计32

5.1模具结构形式选择32

5.2 模具工作零件设计34

5.3 模具其他零件的选取和设计36

第六章设计心得38 致39

参考文献40

第一章绪论

1.1冲压加工的概述

1.1.1 冲压的概念

冷冲压是在室温条件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冲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冲件(或零件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模。合理的冲压成形工艺,先进的模具,高效的冲压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三要素。

冲压成形作为现代工业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加工方法,用以生产各种板料零件,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其成形件具有自重轻、刚度大、强度高、互换性好、成本低、生产过程便于实现机械自动化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其它加工方法所不能相比和不可替代的先进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能源、机械、信息、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和日常生活的生产之中。1.1.2 冲压加工与分类

冲压加工因冲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的不同,所采用的工序也不同,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分离工序是指坯料在模具刃口做用下,沿一定的轮廓线分离而获得冲件的加工方法。分离工序主要有冲孔、落料、切断等。成形工序是指坯料在模具压力作用下,使坯料产生塑性变形,但不产生分离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的尺寸的冲件的加工方法。成形工序主要有弯曲、拉深、翻边、胀形等。

1.1.3 冲压与其模具技术发展

(1)冲工艺分析计算现代化

(2)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分析(CAD/CAM/CAE)一体化的研究和应用。

(3)冲压生产自动化。

(4)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大批量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共存,开发了适宜于小批量生产的各种简易模具、经济模具、标准化且容易交换的模具系统等。

(5)推广和发展冲压新工艺和新技术。

(6)与材料科学结合,不断改进板料性能,以提高冲件的成形能力。

(7)开发新的模具材料。

1.2 冲压设备的选用与制造特点

1.2.1 冲压设备的选用

压力机应根据冲压工序的性质、生产批量的大小,模具的外形尺寸以与现有设备等情况进行选择。压力机的选用,包括选择压力机类型和压力机规格两项容。 1.压力机类型的选择

(1)中,小型冲压件选用开式机械压力机。

(2)大,中型冲压件选用双柱闭式机械压力机。

(3)导板模或要求导套不离开导柱的模具选用偏心压力机。

(4)大量生产的冲压件选用高速压力机或多工位自动压力机。

(5)校直、整形和温热挤压工序选用摩擦压力机。

(6)薄板冲裁,精密冲裁选用刚度高的精密压力机。

(7)大型,形状复杂的拉深件选用双动或三动压力机。

(8)小批量生产中的大型厚板件的成形工序多采用液压压力机。

1.2.2 制造的特点和模具材料选用的原则

冲压加工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无论在技术方面,还在经济方面,都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主要有:

1)冲压加工是少无切削加工方法之一,是一种省能、低耗、高效、的加工方法。因而成本较低。

2)具有一模一样的特征,所以产品质量稳定。

3)冲压加工可以加工壁薄、重量轻、形状复杂、表面质量好.

4)冲压生产靠压力机和模具完成加工过程,其生产效率高、操作简便、易于机械化与自动化。

模具材料的选用,不仅关系到模具的使用寿命,也直接影响到模具的制造成本。选择模具材料应遵守如下原则:

1)满足使用要求,应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耐磨性、耐冲击性、抗疲劳。

2)根据冲压材料和冲压件生产批量选用材料。

3)模具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能,便于切削加工,淬透性好、热处理变形小。

4)满足经济性要求。

1.3 模具CAD/CAE/CAM技术

冲压技术的进步首先通过模具技术的进步来体现出来。对冲模技术性能的研究已经成为发展冲压成形技术的中心和关键。

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外飞机、汽车制造公司开始研究计算机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通过以计算机为主要技术手段,以数学模型为中心,采用人机互相结合、各尽所长的方式,把模具的设计、分析、计算、制造、检验、生产过程连成一个有机整体,使模具技术进入到综合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制造的新阶段。模具的高精度、高寿命、高效率成为模具技术进步的特征。

模具CAD/CAE/CAM是改造传统模具生产方式的关键技术,是一项高科技、高效益的系统工程。它以计算机软件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使工程技术人员借助于计算机对产品性能、模具结构、成形工艺、数控加工与生产管理进行设计和优化[4]。模具CAD/CAE/CAM技术能显著缩短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模具界的共识。

展望国外模具CAD/CAE/CAM技术的发展,本世纪的科学技术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变革之中,通过与计算机技术的紧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并行工程、面向装配、参数化特征建模以与关联设计等一系列与模具工业相关的技术发展之快,学科领域交叉之广前所未见。今后10年新一代模具CAD/CAE/CAM系统必然是当今最好的设计理念、最新的成形理论和最高水平的制造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其特点将反映在专业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四个方面。主要表现在[4]:(1)模具CAD/CAM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2)基于网络的CAD/CAE/CAM一体化系统结构初见端倪;

(3)模具CAD/CAE/CAM的智能化引人注目;

(4)与先进制造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

1.4 模具的发展与现状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的基础工艺装备,是一种高附加值的高技术密集型产品,

也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国民经济总量和工业产品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模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十一五期间”产品发展重点主要应表现在 [2]:

(1)汽车覆盖件模;

(2)精密冲模;

(3)大型与精密塑料模;

(4)主要模具标准件;

(5)其它高技术含量的模具。

目前我国模具年生产总量虽然已位居世界第三,其中,冲压模占模具总量的40%以上[2],但在整个模具设计制造水平和标准化程度上,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以大型覆盖件冲模为代表,我国已能生产部分轿车覆盖件模具。轿车覆盖件模具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在设计制造方法、手段上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在轿车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和成本方面,以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在制造精度、使用寿命、模具结构和功能上,与国外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第二章产品分析

2.1汽车玻璃升降器的应用

汽车玻璃升降器在车辆的运营中属于常用件,使用频次较高,用户对该件的关注程度也很高,为此生产出既满足数量又满足使用要求的较高质量的零件尤为重要。从目前汽车功能件发展的趋势看,为方便使用,提升车辆部品质,许多厂商已将电动玻璃升降器系统作为车辆的基本配置来设计,手动玻璃升降器己经用得越来越少,己经有被电动玻璃升降器系统替代的趋势,为此国外众多汽年制造商以与玻璃升降器生产商都己将精力与财力集中到电动玻璃升降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中。

2.2升降器外壳的说明

汽车车门上的玻璃升降是由升降器操纵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证车门玻璃能够顺畅升降,以方便驾乘人员在车辆上进行正常活动—保证车辆部有良好的通风、方便驾乘人员在车不下车就能与车周围的人员进行交流。升降器部件装配如图2-2-1所示。升降器的传动机构装在外壳,通过外壳凸缘上均布的三个Φ3.2 mm 的小孔铆接在车门板上。传动轴6 以IT11 级的间隙配合装在外壳件右端Φ16.5 mm 的承托部位,通过制动扭簧3、联动片9 与心轴4 与小齿轮11 连接,摇动手柄7时,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小齿轮,继而带动大齿轮12,推动车门玻璃升降。本冲压件为其中的件5,如图2-2-2所示。采用1.5 mm的钢板冲压而成,保证了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外壳腔主要配合尺寸Φ16.5+0.12 mm ,Φ22.3+0.14 mm,16+0.2 mm 为IT11~IT12 级。为使外壳与座板铆装固定后,保证外壳承托部位Φ16.5 mm 与轴套同轴,三个小孔Φ3.2 mm与Φ16.5 mm 的相互位置要准确,小孔中心圆直径Φ42±0.1mm 为IT10 级。

图2-2-1

1—轴套;2—座板;3—制动扭簧;4—心轴;5—外壳;6—传动轴;7—手柄;8—联动片;9—挡圈;10—小齿轮;11—大齿轮

图2-2-2

第三章 设计方案分析

3.1分析零件的冲压工艺性

3.1.1零件的使用条件和技术要求

该零件是汽车车门上玻璃升降器的外壳。升降器的传动机构装于外壳腔,并通过外壳凸缘上均布的三个 3.2mm ∅小孔,以铆接在车门的座板上。一传动轴以IT11级的间隙配合装在外壳右端16.5mm ∅的承托部位,摇动手柄可通过传动轴与其他零件,推动车门玻璃升降。

外壳腔主要配合尺寸为0.20.20.140

0016.5,16,22.3mm mm mm +++∅∅∅为IT11︿12级,为使外壳与座板铆装后,保证外壳承托部位16.5mm ∅处于正确位置,三个小孔 3.2mm ∅与16.5mm ∅的相互位置要准确,小孔中心圆直径420.1mm ∅±为IT10级。

3.1.2冲压工艺分析

该零件是薄壁轴对称壳体零件。可采用1.5mm 厚的08钢板冲成,保证了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壳体形状的基本特征是一般带凸缘的圆筒件,且/,/F d d h d 都较合适。拉深工艺性较好。只是圆角半径偏小些,

0.20.20.1400016.5,16,22.3mm mm mm +++∅∅∅ 几个尺寸精度偏高些,这可在末次拉深时提高模具制造精度,减小模具间隙。并安排整形工序来达到。

由于 3.2mm ∅小孔中心距要求较高精度,需采用高精度冲模,工作部分采用IT7级以上制造精度,同时冲出三个小孔,且冲孔时应以22.3mm ∅孔定位。

区段的形成,可有三种方法:该零件底部16.5mm

第一种可以采用阶梯拉深后车去底部;如下图所示:

图3-1-1

第二种可以采用阶梯拉深后冲底孔;如下图所示:

图3-1-2

第三种可以采用拉深后冲底孔,再翻边。如下图所示:

图3-1-3

这三种方法中第一种车底的质量高,但生产率低,且费料,该零件承托部位要求不高,不宜采用;第二种冲底,要求底部的圆角半径压成接近清角即(R ≈0),这需要加一道整形工序且质量不易保证;第三种采用翻边,生产效率高且省料,翻边端部虽不如以上好,但该零件高度21mm 为未注公差尺寸,翻边完全可以保证要求,所以采用第三种方案是较合理的。

3.2确定冲压工艺方案 3.2.1计算坯料尺寸

计算坯料尺寸前要确定翻边前的工序尺寸。翻边前是否需拉成阶梯零件?这要核算翻边的变形程度,16.5mm ∅处的高度尺寸为

H =21-16=5mm

根据翻边公式,翻边高度h 为

H=D/2(1-K)+0.43r +0.72t

经变换后 K =1-2/D(H -0.43r -0.72t )

=1-2/18mm ×(5-0.43×1-0.72×1.5)mm =0.61

即翻边高度H =5mm,翻边系数K =0.61,由此可得翻边前孔径,即

d =D ×K =18mm ×0.61=11mm,d /t =11/1.5=7.3

查表一,当采用圆柱形凸模,用冲孔模冲孔时,[K](极限翻边系数) =0.5<K =0.61,即一次能完全翻出 H =5mm 的高度。 翻边前的工序件形状和尺寸如3-2-1所示。

查表二, 50 2.123.8d mm

d mm

==凸 取修边余量△R =1.8mm,则实际凸缘直径为:

250 3.653.6,54d d R mm d mm ''=+=+==凸

凸凸△取

表一 :低碳钢圆孔极限翻边系数

表二:有凸缘圆图形拉深件的修边余量△R

图3-2-1

坯料直径按图3-2-2计算。则:

2

232

2222 D=4 3.44

54423.816mm 3.44 2.2523.8

d d h rd

mm mm

+-

=+⨯⨯-⨯⨯

65mm

=

图3-2-2

3.2.2计算拉深次数

/54/23.8 2.26 1.4

F

d d mm

==>,属宽凸缘筒形件

1.5100=100

2.3D 65t mm mm

⨯⨯=,查表三得 11/0.280.35h d =∽ 而 /16/23.80.670.35h d ==>,故一次拉不出来。当取d=30mm 则 D/d=2.17, / 1.8F d d = 根据拉深计算曲线判断,可知首次拉深可行且 11/30/650.46m d D mm mm ===,

查表四得 230.73,0.75,m m ==120.460.730.336m m =⨯=

而工件总拉深系数 23.8/650.3660.336a m ==>,因为总拉深系数小于第一次拉深系数,所以需要多次拉深。

但考虑到二次拉深时,接近极限拉深系数,故需要保证较好的拉深条,而考虑选用大的圆角半径,这对本零件材料厚度δ=1.5mm ,零件直径又较小时是难以做到的。况且零件所达到的圆角半径(R=1.5mm )又偏小,这就需要在二次拉深工序后,增加一次整形工序。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三次拉深工序,以减小各次拉深的变形程度,而选用较小的圆角半径,从而可能在不断增加模具套数的情况下,既能保证零件质量,又可稳定生产。

表三凸缘件以后各次拉深系数(适用于08·10钢)

表四凸缘件第一次拉深的最大相对高度h/d (适用于08·10钢)

零件总的拉深系数d/D=23.8mm/65mm=0.366,调整后三次拉深工序的拉 深系数为1230.56,0.805,0.81m m m ===

1230.366m m m =

3.2.3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对于外壳这样工序较多的冲压件,可以先确定出零件的基本工序,在考虑对所有的基本工序进行可能的组合排序,由此得到各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确定适合于生产的最佳方案。

根据上面的分析计算,冲压外壳需要的基本工序是

落料φ65mm 、首次拉深 如图3-2-3所示

图3-2-3

第二次拉深如图3-2-4所示

图3-2-4 第三次拉深如图3-2-5所示

图3-2-5

冲底孔φ11mm 如图3-2-6所示

图3-2-6 翻边φ16.5mm 如图3-2-7所示

图3-2-7

冲三个φ3.2mm小孔如图3-2-8所示

图3-2-8

修边φ50mm如图3-2-9所示

图3-2-9

根据以上基本工序,可以拟定以下五种冲压工艺方案:

方案一:

落料与首次拉深复合见下图,其余按基本工序(各工序的模具结构原理图如图3-2-3~3-2-9所示)

3-2-10

方案二:

落料与首次拉深复合,(模具结构图如图3-2-10所示),冲φ11mm底孔与翻边复合(模具结构图如图3-2-11所示)冲三个小孔φ3.2mm与切边复合(模具结构图如图3-2-12所示),其余工序按基本工序。

图3-2-11

图3-2-12

方案三:

落料与首次拉深复合,(模具结构图如图3-2-13所示)冲φ11mm底孔与冲小孔φ3.2mm复合(模具结构图如图3-2-14所示)翻边与切边复合(模具结构图如图3-2-15所示)其余按基本工序。

汽车-绳轮式电动玻璃升降器设计计算说明_

4 设计计算说明书 4.1 设计计算说明书 4.1.1设计依据 1.XX车门三维数模 2.依据标准: (1)QC/T636-2000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 (2)PF-60007A电动玻璃升降器总成技术条件。[12] (3)SORC31-XBD001-A_玻璃升降器总成产品描述报告。[13] 4.1.2设计原则 设计玻璃升降器时,要求升降平顺,工作可靠,无冲击和阻滞现象,无碾轧声;操作轻便省力;具有防止手压时玻璃升降器发生逆转的制动机构。同时要求整个玻璃升降器系统中,玻璃以及玻璃升降器导轨的匹配合理。 4.1.3基本设计思想 1.结构形式选择 根据升降器真实数模,现前门采用绳轮式双滑道结构。 2.升降器的受力分析 在下面的示例中,W 是玻璃的重量,是常量,Fa 和Fb 分别是前、后滑槽对玻璃的阻力,对全滑槽类型是常量,但对部分滑槽类型是变量,Fc 是窗口下端密封条对玻璃运动的阻力,它不仅是变量而且它的真实位置随着玻璃的上升而移向前部,由于密封阻力的变化钢丝绳拉力P 也是个变量。由于阻力多为变量不便于分析计算所以取行业规范的通常经验值。

图4 绳轮式玻璃升降器运动受力图 4.1.4玻璃质量及滑道曲率的选取及确定 车窗玻璃现在普遍采用安全钢化玻璃,厚度为3.0-3.5mm。随着人们审美观的不断提高,对整体车型造型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与整体造型风格相匹配,车门玻璃由以往的单曲率渐变为双曲率。但为了满足工艺要求,设计阶段玻璃最小曲率半径R最好能大于1000mm。避免因工艺难度太大导致的制造成本增加、产品合格率降低。[2] 玻璃的曲率为1178mm,滑道的曲率和玻璃是一个同心圆,所以升降器滑道曲率也为1178mm 车窗玻璃的厚度L=3mm 车窗玻璃的密度为ρ=2.5g/cm3 车窗玻璃的面积为S=4160cm2 通过以上数据确定车窗的质量m=S×L×ρ=3120g 4.1.5钢丝绳的选取 1.根据汽车玻璃升降器行业标准QC-T 636-2000钢丝绳的选取条件为[8]: (1)拉线用钢丝绳为航空用钢丝绳,外径为Φ1.5 mm, 6×7+IWS(中间股),既为7×7股。 (2)钢丝公称直径为φ0.17mm, 允许偏差±0.01,不圆度不大于0.01。 (3)钢丝用材料应符合GB699的规定,其硫磷含量各不大于0.03%。 (4)钢丝公称抗拉强度不小于1960Mpa。 (5)钢丝表面的锌层重量不小于15g/m2。 (6)钢丝表面的镀锌层均匀、连续、无裂纹和剥落现象。

液压升降台的设计设计

液压升降台的设计设计

安徽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 课程名称液压升降机毕业设计 分校名称安徽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年级名称13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名称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顾航 指导教师邓克 2015年 5 月 1 日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举升机的发展简史 (1) 1.2 汽车举升机的设计特点 (2) 1.3 汽车举升机的安全保证措施 (3) 1.3.1 设计制造方面的安全保证措施 (3) 1.3.2 使用维护方面的安全保证措施 (4) 第二章工艺参数及工况分析 (5) 2.1 设计依据以及系统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 (5) 2.2工况分析 (5) 第三章剪叉式升降台的应用及其受力分析的讨论 (6) 3.1剪叉式升降平台的三种结构形式 (6) 3.2 双铰接剪叉式升降平台机构的位置参数计算 (7) 3.3 双铰接剪叉式升降平台机构的动力参数计算 (9) 3.4 剪叉式升降平台机构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0) 3.5 针对性比较小实例: (11) 3.6双铰接剪叉式升降平台机构中两种液压缸布置方式的分析比较 (12) 3.6.1问题的提出: (13) 3.6.2两种布置方式的分析和比较: (14) 3.6.3实例计算 (16)

.......................................................... 4.1明确设计要求制定基本方案: (19) 4.2制定液压系统的基本方案 (20) 4.2.1油路循环方式的分析和选择 (20) 4.2.2 开式系统油路组合方式的分析选择 (21) 4.2.3 调速方案的选择 (21) 4.2.4确定液压执行元件的形式 (22) 4.2.5确定液压缸的类型 (24) 4.2.6确定液压缸的安装方式 (24) 4.2.7 缸盖联接的类型 (24) 4.2.8拟订液压执行元件运动控制回路 (25) 4.2.9液压源系统 (25) 4.3确定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 (25) 4.3.1载荷的组成与计算: (25) 4.3.2初选系统压力 (28) 4.3.3计算液压缸的主要结构尺寸 (28) 4.3.4确定液压泵的参数 (31) 4.3.5管道尺寸的确定 (33) 4.3.6油箱容量的确定 (33) 4.4液压缸主要零件结构、材料及技术要求 (34) 4.4.1缸体 (34) 4.4.2活塞 (35) 4.4.3活塞杆 (36) 4.4.4活塞杆的导向、密封和防尘 (36) 4.4.5液压缸的排气装置 (37) 4.4.6液压缸安装联接部分的型式及尺寸 (38) 4.4.7绘制液压系统原理图 (38) 4.5 控制阀的选用 (42) 4.5.1 压力控制阀 (43) 4.5.2 流量控制阀 (43) 4.5.3 方向控制阀 (44) 4.6 过滤器的选择 (44) 第五章台板与叉杆的设计计算 (45) 5.1确定叉杆的结构材料及尺寸 (46) 5.2横轴的选取 (49) 第六章总结 (50) 致谢 (51) 参考文献 (51)

玻璃升降器校核规范标准

升降器校核规范 一、制定目的 四门玻璃升降系统是整车上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由于其玻璃升降具有空间曲线的特性,设计很复杂,也极其容易出现问题,为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规范车身部校核步骤,提高校核的准确性,尽快提高相关人员的设计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二、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对四门玻璃升降系统是否可行的校核方法。 本规范适用公司现行及以后所有的轿车四门玻璃升降系统可行性校核,但不包括类似标志206后侧三角玻璃升降的校核 这里所指的升降器主要是指绳轮式升降器为例,其他升降器可参考执行 三、参考资料 此规范主要的参考就是博通、宾法的技术图纸,以及奇瑞公司 S11/B11/T11等车型的质量攻关工作经验。 四、运动模型的建立 一)绳轮式玻璃升降运动模型的建立: 1、建立模型的时候,首先要找到: 1)找到玻璃大面:也即玻璃在设计的过程中根据造型而确定的面,玻璃的面也即是从该面上截取出来的; 2)升降器运动轨迹线,即用来修剪玻璃的线。 这两个要素在正式的数据中是没有的,但是这两部分对玻璃运动模型的建立,起到重要的作用。 2、确定零部件状态:零部件状态确定的正确性直接影响到运动模型的 建立 1)固定零部件:门钣金、升降器的导轨及固定在升降器导轨上的件、玻璃大面、玻璃边界运动的理论轨迹线。

2)运动零部件:玻璃、升降器上的固定玻璃支架。 3、建立运动关系: 1)进入CATIA的digital mockup中的DMU kinematics 2)建立约束: a)首先将玻璃大面固定 b)将升降器的运动的轨迹线与玻璃大面固定在一起 c)在玻璃的PART文件中建立三个点,其中二个点位于轨迹线 上,另一个位于玻璃大面上,并建立约束点在线上,点在面 上。

汽车玻璃升降器设计说明

汽车玻璃升降器 目录 第一章绪论2 1.1冲压加工的概述2 1.1.1 冲压的概念2 1.1.2 冲压加工与分类2 1.1.3 冲压与其模具技术发展2 1.2 冲压设备的选用与制造特点3 1.2.1 冲压设备的选用3 1.2.2 制造的特点和模具材料选用的原则3 1.3 模具CAD/CAE/CAM技术4 1.4 模具的发展与现状4 第二章产品分析6 2.1汽车玻璃升降器的应用6 2.2 升降器外壳的说明6 第三章设计方案分析8

3.1分析零件的冲压工艺性8 3.1.1零件的使用条件和技术要求8 3.1.2冲压工艺分析8 3.2确定冲压工艺方案10 3.2.1计算坯料尺寸10 3.2.2计算拉深次数12 3.2.3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14 第四章工艺分析计算23 4.1 工艺计算23 4.1.1确定排样、裁板方案23 4.1.3计算各工序压力、选用压力机27 4.2冲压工艺过程30 第五章模具设计32 5.1模具结构形式选择32 5.2 模具工作零件设计34 5.3 模具其他零件的选取和设计36 第六章设计心得38 致39 参考文献40

第一章绪论 1.1冲压加工的概述 1.1.1 冲压的概念 冷冲压是在室温条件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冲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冲件(或零件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模。合理的冲压成形工艺,先进的模具,高效的冲压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三要素。 冲压成形作为现代工业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加工方法,用以生产各种板料零件,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其成形件具有自重轻、刚度大、强度高、互换性好、成本低、生产过程便于实现机械自动化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其它加工方法所不能相比和不可替代的先进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能源、机械、信息、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和日常生活的生产之中。1.1.2 冲压加工与分类 冲压加工因冲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的不同,所采用的工序也不同,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分离工序是指坯料在模具刃口做用下,沿一定的轮廓线分离而获得冲件的加工方法。分离工序主要有冲孔、落料、切断等。成形工序是指坯料在模具压力作用下,使坯料产生塑性变形,但不产生分离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的尺寸的冲件的加工方法。成形工序主要有弯曲、拉深、翻边、胀形等。 1.1.3 冲压与其模具技术发展 (1)冲工艺分析计算现代化 (2)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分析(CAD/CAM/CAE)一体化的研究和应用。 (3)冲压生产自动化。 (4)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大批量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共存,开发了适宜于小批量生产的各种简易模具、经济模具、标准化且容易交换的模具系统等。 (5)推广和发展冲压新工艺和新技术。

模具毕业设计14玻璃升降器复合拉深模的设计说明书

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玻璃升降器复合拉深模的设计 系、部:机械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级: 完成时间:05月

摘要 这份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作为汽车零部件之一的活塞销的流动缺陷。在联合冷挤压制活塞销的工艺中,起皱就是一种流动缺陷,它是由死金属区引起的。具有这种缺陷的部件带有很明显的外部特征,特征是被一微小而且厚的块状物嵌入材料中,这种缺陷对保证尺寸精度和降低材料损失是不利的,活塞销的这种缺陷对于其强度和疲劳寿命也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工艺设计的早期预测并防止这种缺陷是非常重要的。防止其产生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控制材料流动来限制或减少死金属区。有限元模拟分析方法被应用于流动缺陷研究分析当中,这份研究报告提出了通过去除死金属区防止产生流动缺陷的新工艺方法——有限元分析法。将有限元分析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做比较,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关键词:流动缺陷;活塞销钉;材料流动控制;前后双向冷挤压;死金属区;有限元分析

ABSTRACT A flow defect of a piston-pin for automobile parts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In the combined cold extrusion of a piston-pin, a lappingdefect, which is a kind of flow defect, appears by the dead metal zone. This defect is evident in products with a small thickness to be piercedand is detrimental to dimensional accuracy and decrease of material loss. The flow defect that occurs in the piston-pin has bad effects onthe strength and the fatigue life of the piston-pin.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predict and prevent the defect in the early stage of processdesign. The best method that can prevent the flow defect is removing or reducing dead metal zone through the control of material flow.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s a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flow defect. This study proposes new processes which can prevent the flow defect byremoving the dead metal zone. Then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for verification. These F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 2003 Elsevier Science B.V. All rights reserved. Keywords: Flow defect; Piston-pin; Material flow control; Forward–backward extrusion; Dead metal zone; FE simulation

毕业设计-智能车窗升降控制器的设计

毕业设计-智能车窗升降控制器的设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智能化车窗升降控制器的设计 摘要: 单片微处理器又称单片机,它是将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输入输出接口、存储器、计数器/定时器等多个功能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里,是具有完整计算机功能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与计算机相比,它具有更好的性价比和实时处理能力,而且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容易嵌入产品内部,成为产品的一个元件,从而使这类产品具有智能化的特征。由于单片机面向控制,它是过程控制的核心,所以单片机又称为嵌入式微控制器。 关键词:智能控制系统车窗温度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电子市场迅速扩大,整个市场以超过40,的比例快速增长,其中车身电子产品占到整个汽车电子产品的35,,40,。在目前,车身电子的热点应用排名前三的是车载空调、车窗控制和车灯控制。在车身电子中,对半导体需求量排列前三位的应用领域分别是:车载空调,约占44,;车窗控制,约占22,;车灯控制,约占10,,第四位是电动车门控制。根据汽车电子专业调研公司的数据,去年中国汽车市场车身电子的半导体器件需求量约为19亿美元,而中国本地设计的比例大约为10,,15,之间,预计未来几年这一比例将会迅速增长。如上所述,车窗控制产品已成为车身电子产品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在车窗控制系统中,汽车电动车窗具备防夹功能成为系统的必需要求。这样当车窗上升遇到障碍物

(如手、头等)时可以自动后退到底,从而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车窗防夹功能对汽车的安全性能而言是一种十分人性化的设计。一般在驾驶员高速行驶过程中,如果手动控制车窗升降速度,则会使驾驶员分心,很有可能在调控车窗时发生安全事故,故汽车高速行驶过程中一般采用车窗自动升降。而在车窗自动升降过程中,如果车内外温度反差过大则会在 车窗开关得过程中产生过大气流,从而影响到汽车的稳定性,同时也会引起人体的不适,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温度因素是影响驾驶员身体不适、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基于以上原因,本课题在温差控制方面作出了改进,使得车窗系统更智能化和人性化。 2总体方案设计 2(1方案一:基于LIN总线控制系统 车载网络可分为驱动网络和舒适网络。一般CAN协议用于驱动网络,而LIN协议用于舒适网络。相对于开发高速CAN网络的所需要的成本,LIN网络更适合用于性能要求不高的舒适网络,于是在车门,车窗,车灯等部件中,引入了LIN总线,这样既能满足系统运行的正常需要,又能使整车成本得以减少。此次车窗控制系统总体框架图如图1所示: - 1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车内外传感器及车内外传感器及A/D转换模块 信号处理信号处理 电机驱动模块电机 微控车速传感器及制器信号处理 LIN收发器车窗按键开关

汽车玻璃升降器设计说明

汽车玻璃升降器设计说明 一、引言 二、设计原理 汽车玻璃升降器的设计原理主要是基于电动机的运动机构和控制系统。电动机通过驱动齿轮来控制升降器的上升和下降。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车内 开关或遥控信号来控制玻璃升降器的操作。此外,为了保证玻璃升降的平 稳性和安全性,设计中还需要考虑防夹手、防砸玻璃等功能。 三、设计结构 1.电动机:汽车玻璃升降器使用直流电动机,通过电源系统提供供电。 2.齿轮组:齿轮组由主齿轮和从齿轮组成,通过齿合传动,提供升降力。 3.导轨:导轨用于固定传动杆,保证传动杆的平稳运动。 4.传动杆:传动杆与齿轮组相连,通过齿轮的旋转实现玻璃升降。 5.支撑杆:支撑杆用于固定玻璃,保证玻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上下车窗导轨:上下车窗导轨用于固定车窗,保证车窗的升降稳定 和精确性。 7.电线:电线连接电动机和控制系统,提供电力和信号传输。 四、功能 1.车内开关控制:通过车内的升降开关,驾驶员和乘客可以控制玻璃 的升降。开关配有上升和下降两个方向的按钮,方便用户操作。

2.遥控控制:车辆还可以配有遥控升降系统,通过遥控器发送信号,可以方便地控制玻璃的升降。 3.防夹手功能:设计中需要加入防夹手装置,当玻璃遇到阻力时停止运动,避免夹伤人员。 4.防砸玻璃功能:设计中需要加入防砸玻璃装置,当玻璃升降过程中出现故障或意外时,能自动停止运动,避免玻璃破碎。 5.自动停止功能:当玻璃完全升起或降下时,设计中应添加自动停止功能,避免过度运动。 6.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中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通过编程实现不同的控制模式和策略,提高升降器的使用便利性和功能性。 五、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升降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电气安全:设计中需要采用合格的电气部件和线缆,以保证电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机械安全:设计中应选用高品质的机械零部件,确保机械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此外,还需要加入防夹手、防砸玻璃装置,以保证升降器的安全性。 3.控制系统稳定性:控制系统需要具备稳定的工作特性,能够通过车内开关或遥控信号准确地控制玻璃的升降,并且能够自动停止运动。 4.防水和防尘性能:作为车辆中的装置,升降器需要具备良好的防水和防尘性能,以确保其在恶劣条件下的正常工作。

东风日产逍客左后车窗不能升降故障检修方案设计毕业设计

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与调研 (1) 第二部分设计说明 (2) 第三部分设计成果 (3) 第四部分结束语 (6) 第五部分致谢 (7)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8)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与调研 1.设计任务: (1)电动车窗的结构原理 (2)电动车窗的检修方法 (3)案列分析 2.设计思路与方法: 设计思路:根据指导老师提供的课题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对电动车 窗进行参观实习,整理文献和相关问卷,对电动车窗分析并说明。 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排除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 3.参考文献及图片: [1]《东风日产逍客维修手册》,李东江,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出版社,2013. [2]《东风日产轿车维修手册》,栾琪文,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 [3]《汽车维护与保养》,王尚军,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4.调研目的和总结: 调研目的:为了更好地提高毕业设计的准确性,合理性,明确了解电动车窗 的结构,了解电动车窗的检修方法,制定东风日产逍客左后车窗不能升降故障检 测方案。 总结:通过查询资料及问卷调查的调研方法对市场进行调查,得出东风日产 逍客左后车窗不能升降故障原因与排除思路,值得研究。

第二部分设计说明 1.毕业设计过程: (1)根据自己的实习经验设定了毕业设计标题; (2)做材料组织与论文提纲的编写工作; (3)根据毕业设计标题找到有关的资料; (4)整理资料进行可行性分析; (5)撰写东风日产逍客左后车窗不能升降故障检修方案,听取指导老师意见; (6)完成毕业设计工作,提交毕业设计成果。 2.个人毕业设计收获: 通过本次对东风日产逍客左后车窗不能升降故障检修方案设计,让我学习了很多电动车窗构造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车窗玻璃升降器这一块。升降器的好坏决定了汽车电动车窗的安全性。在写作过程中时,我也查阅了许多和升降器有关的知识,升降器与车窗正常使用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通过查阅书籍,使我的视野更加的开阔了,也给即将毕业的我增加了一部分新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毕业设计方案特点: (1)毕业设计符合论文格式要求; (2)东风日产逍客左后车窗不能升降故障检修方案较合理; (3)拥有较熟练专业知识和维修技能。 4.调研目的和总结: 调研目的:为了更好地提高毕业设计的准确性,合理性,明确了解电动车窗的结构,了解电动车窗的检修方法,制定东风日产逍客左后车窗不能升降故障检测方案。 总结:通过查询资料及问卷调查的调研方法对市场进行调查,得出东风日产逍客左后车窗不能升降故障原因与排除思路,值得研究。

玻璃升降开关总成企业标准

Q/HK 玻璃升降开关总成 标准

目次

前言 本标准主要按照QC/T 198-1995《汽车用开关通用技术条件》、QC/T 413-2002《汽车电器设备基本技术条件》并结合我公司生产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本标准的格式符合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本标准由华创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华创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华创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标准化室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绪东、蔡华、陈思权。 本标准批准人:陈剑武。

玻璃升降开关总成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开关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生产的所有汽车玻璃升降器开关总成(以下简称玻璃升降开关)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GB/T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GB/T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GB/T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 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T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 GB/T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 Ka:盐雾试验方法 GB/T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则试验N:温度变化试验方法 QC/T 413-2002 汽车电器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GB 4094-1999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和信号装置的标志 QC/T 198-1995 汽车用开关通用技术条件 QC/T 625-1999 汽车用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QC/T 238 汽车零部件的贮存和保管 技术条件 产品的通用规定 玻璃升降开关的文件 玻璃升降开关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设计文件制造。 常态工作环境条件 在下述大气环境条件下,产品应保证具有额定数值: 温度相对湿度气压 18℃~28℃ 45%~75% 86Kpa~106Kpa 玻璃升降开关的温度范围 工作温度:-40℃~85℃存储温度:-35℃~80℃ 玻璃升降开关的工作电压范围 标称电压 12V 工作电压范围:9V~16V 外观和基本性能参数 外观 指示符号符合GB4094-99。 玻璃升降开关的塑料件应光滑,不得有裂纹、缩孔、塌坑、飞边及影响使用性能和外形美观的变形。 玻璃升降开关的金属件应具有良好的防蚀层,不得有锈蚀现象。 开关接通电源后,图像信号光线均匀,颜色及亮度符合产品图纸的规定。 外形及安装尺寸 玻璃升降开关的外形、安装尺寸符合该型产品图纸的规定。 档位

玻璃升降系统设计指南

玻璃升降系统设计指南

1 玻璃升降系统概述 1.1 玻璃升降系统定义、命名与分类 1.1.1 定义 玻璃升降系统:汽车车门上,实现提升或降低车窗玻璃的功能,并能将玻璃保持在行程内任意位置的若干零部件组成的系统。 玻璃升降器:是指由电机驱动或手动驱动,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汽车车窗玻璃沿玻璃导轨上升或下降,能按要求停留在任意位置,并能控制并保持玻璃在车身内的姿态的装置。下文简称升降器。 侧门结构件:玻璃升降系统内,用于为系统功能的实现提供强度、刚度的支撑部件,例如车门内板、加强板等。 玻璃滑动导轨:玻璃升降系统内,实现对玻璃边沿的约束,并对玻璃的上升下降的运动方向和位置进行约束的结构件。下文简称玻璃导轨。 玻璃泥槽:玻璃升降系统内,与玻璃滑动导轨配合,实现对玻璃的约束,并在车窗完全关闭时起密封作用的挤出成型的橡塑件。下文简称玻璃密封条。 1.1.2 分类 按玻璃升降器型式分类: (1)交叉臂式玻璃升降系统; (2)绳轮式玻璃升降系统。 按车门的设计型式分类: (1)无窗框门玻璃升降系统; (2)辊压式窗框玻璃升降系统; (3)冲压式窗框玻璃升降系统。 1.1.3 玻璃升降系统的构成 (1)侧门结构件; (2)玻璃升降器; (3)侧门车窗玻璃; (4)侧门窗框/玻璃导轨; (5)侧门窗框密封条/玻璃导轨密封条; (6)内/外水切。 1.2 玻璃升降系统功能要求 (1)提升或降低侧门车窗玻璃; (2)保持侧门车窗玻璃位置; (3)通过玻璃运行关闭车窗来分隔车内空间与车外环境; (4)侧门车窗玻璃关闭时能阻止水、灰尘、车外空气等侵入车内空间。 1.3 玻璃升降系统的典型结构 1.3.1 叉臂式玻璃升降系统 叉臂式玻璃升降器的重要组成是一个由手动小齿轮或电机小齿轮驱动的扇形齿板。扇形齿板连接在一个冲压成型的主臂上,主臂端部有个滑块或者滚轮,主臂通过它来支撑玻璃安装滑轨。按驱动臂的型式,叉臂式玻璃升降器可分为交叉臂式玻璃升降器(如图1 所示)和单臂式玻璃升降器(如图 2 所示)。

桑塔纳轿车电动车窗故障诊断方案设计

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与调研 (2) 第二部分设计说明 (3) 1.理论分析 (3) 1.1 电动车窗控制电路及工作原理 (3) 1.2 电动车窗的检修 (5) 1.3 桑塔纳2000轿车电动车窗的组成与功用 (5) 2.设计方案 (8) 2.1桑塔纳2000轿车电动车窗常见故障及排除 (8) 2.2桑塔纳2000电动车窗常见故障分析及诊断方案 (10) 3.作品特点 (12) 第三部分设计成果 (13) 1桑塔纳2000轿车电动车窗故障设计方案 (13) 1.1方案设计一 (14) 1.2方案设计二 (15) 第四部分结束语 (17) 第五部分致谢 (18)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19)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与调研 1.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 (1)掌握桑塔纳轿车电动车窗系统组成、部件及电气元件总体布置及控制电路; (2)了解桑塔纳轿车电动车窗的故障原因分析; (3)完成桑塔纳轿车电动车窗故障诊断方案设计。 2.设计的思路、方法等 (1)通过检索相关专著、论文、汽车维修手册、培训材料等资料,收集与桑塔纳轿车电动车窗毕业设计相关的材料; (2)经过分析、归纳、整理,系统分析桑塔纳轿车电动车窗故障原因;(3)进行现场实践,对桑塔纳轿车电动车窗系统进行实车研究 (4)开展方案设计,通过系统分析法和现场验证,比较各种方案,逐步优化设计方案、明确设计故障诊断方案 (5)应用检验验证故障分析诊断思路的逻辑性和有效性;结合桑塔纳轿车电动车窗系统维修实践进行检验,进一步修改完善设计,验证科学性与 实用价值 3.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 参考以下书籍: [1] 张春华静永臣《桑塔纳2000/3000轿车快修精修手册》机械工业 出版社 2011.8(2012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 鲁植雄《大众汽车电路图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年2月第 1版第1次印刷 [3] 徐昭高丽洁等《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 社 2013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4] 李春明《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5] 徐昭《汽车电气设备维修实训》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6] 赵福堂《汽车电气与电子设备》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4.调研的目的和总结 通过调研,收集足够的、真实的和有效的专业信息,为本次毕业设计提供充分的理论基础及参考依据。调研的部门为汽车企业、汽车公司、汽车专业人士等一切与本次毕业设计相关的单位或个人,获得的信息有些是学术性的,也有些是实用性的。

最新QC T 636-2000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

Q C T636-2000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

QC/T 636-2000(2000-01-19发布,2000-07-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是在综合分析国外先进汽车企业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试验验证,并结合我国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鉴于目前国内尚未制定汽车行业传导和耦合造成干扰的标准,本标准中有关抗干扰性要求直接引用ISO 7637-1:1990《道路车辆—传导和耦合造成的电气干扰》的第一部分。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汽车车身附件研究所、上海实业交通电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再华、侯少俊、缨幼熙、徐平瑚、方家鎏、季多闻。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汽车电动玻璃升降 器 QC/T 636-200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为12V的绳轮式电动玻璃升降器,其它形式的电动玻璃升降器(如齿轮臂式、软轴式等)也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423.17-198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法 GB/T 2828-19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T 4942.2-1985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QC/T 413-1999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ISO 7637-1:1990 道路车辆—传导和耦合造成的电气干扰第一部分:标称电压为12V的客车和轻型商用车辆—电源线引入干扰

华晨金杯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技术规范

-*/-+* 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J02.01.42-2003 代替QJ/HCM1 04.02.53-2000 华晨金杯汽车 电动玻璃升降器技术规范 2003-08-18发布2003-10-15 华晨金杯汽车标准化委员会发布

前言 华晨金杯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本标准从发布之日起同时代替QJ/HCM1 04.02.53-2000。本标准由电子附件设计处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由技术管理处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峰; 本标准审核:李威; 本标准审定:周大英; 本标准批准:张振威; 本标准由电子附件设计处负责解释。

华晨金杯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玻璃升降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华晨金杯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4942.2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 GB/T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QC/T 625 汽车用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3 术语 3.1 电动玻璃升降器(以下简称升降器) 是指由电机驱动,并通过传动机构将汽车车窗玻璃沿玻璃导向槽上升或下降,并能按要求停留在任意位置的装置。 3.2 升降器运行时间 是指升降器完成工作行程所需的时间。其中,完成上升工作行程所需的时间称为上升时间;反之,则称为下降时间。 3.3 额定负载(亦称托板负载) 是指升降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一般指处于上升工作行程)时,其托板(即与门窗玻璃相配合的零件,亦可称滑块或传动掣)所承受的负载(玻璃运动时与门窗密封条之间的摩擦力与玻璃自身重量之和)。 3.4 关闭力

车门玻璃升降器说明书

前言 玻璃升降器是实现轿车车门玻璃升降运动的车门附件。通过玻璃升降器带动玻璃托架作上下运动,从而使得车门玻璃沿着车门窗框的导槽或导轨作升降运动。目前常用的玻璃升降器主要有叉臂式传动和绳轮式传动两种常见结构型式。后者能够适应玻璃在大曲率的弧形升降面上移动。此外有手动和电动两种操纵方式。车门设计和布局中.正确选择和布置玻璃升降器是保证玻璃升降操纵轻便、工作可靠的关键。 作为车门系统中的运动部件,升降器不仅仅和车身内外板的空间布局相关,同时也和车门两侧导轨、玻璃内外水切、密封条都有一定关联。在车门系统特别是内外门板和玻璃形状初步确认后,需要在基于车门系统和玻璃升降器相关联部件进行布局和分析。 因为如果玻璃升降器空间布局不恰当在实际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玻璃升降卡滞、抖动、偏离车门边框导槽等现象。运动不平稳常常也意味着在整个运行行程或某个特定位置出现静态或动态力学状况恶劣的情况。反映在现实中会出现型式试验(寿命试验)失败或使用过程中的零件失效,如叉臂升降器中的长臂、短臂的磨损,绳轮式升降器的钢丝绳断裂等。 为解决这些可能存在的问题需要在车门内外板上的附件布局及玻璃升降器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其布局的合理性并应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分析。为合理布置升降器在车门系统中的位置需要在车门设计和升降器产品设计时对玻璃升降时产生关联的零件进行系统布局和考虑。 、 1

1汽车玻璃升降器 1.1概述 电动玻璃升降器在我国诞生于90年代初,是轿车作为生产资料向消费资料变化的一个特征。最早开始应用在桑塔纳普通型的选装车上,称为豪华型轿车,以后在奥迪、捷达、富康等轿车上都开始选装电动玻璃升降器。由于电动玻璃升降器比传统的手动玻璃升降器具有许多优越性,它运行平稳,调节自如,不需要人力,给驾驶员和乘员带来一种舒适感和安全感。汽车上装有电动玻璃升降器,给汽车带来一种豪华的气氛,受人喜爱。因此,目前在中级以上轿车都将电动玻璃升降器作为一种标准配置,用以提高汽车的配置档次。 现在,国内生产的中高档轿车,例如奥迪A6、别克君威、雅阁、帕萨特、东风标致307都配置了电动玻璃升降器,其他轿车和面包车也开始大量选装电动玻璃升降器。目前,大客车和卡车也有配置电动玻璃升降器的需求。电动玻璃升降器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1.2市场预测 国内主要生产电动玻璃升降器厂商及配套车型情况见表1-3-1。 表1-3-1 国内主要生产电动玻璃升降器生产厂一览表 目前电动玻璃升降器产品市场主要由上海实业交通电器有限公司、张家港博泽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贵州万江电机厂占有。其市场占有率(手动+电动)见表1-3-2。 表1-3-2 1999年被玻璃升降器总产量即主要厂商比较表 2

整车部设计手册-附件系统布置

总布置篇 第X章整车附件系统布置 本章主要针对整车附件系统的布置进行说明,主要的部件系统有:座椅、机罩锁及开启机构总成、车门锁及内外开启机构、加油盖锁及开启机构总成、背门锁及开启机构、车门限位器、天窗、内后视镜、外后视镜、安全拉手、玻璃升降器、隔音隔热垫、玻璃、遮阳板、遮阳帘、行李舱网兜、随车工具气弹簧、铭牌标识、行李架、密封条、缓冲块、堵塞 1.1 座椅系统 1.1.1 座椅的种类及结构 汽车座椅是汽车使用者的直接支承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司乘人员提供安全、舒适、便于操纵和不易疲劳的驾乘座位。 座椅按照结构形式可分为折叠座椅、侧向座椅、后向座椅、悬挂式座椅等。头枕可分为整体式、分离式和嵌入式;座椅常见的调节方式有手动调节和电动调节。具体分类可参考标准QC/T 47-92《汽车座椅术语》。 座椅的结构主要包括:头枕、靠背、坐垫、座椅骨架、附属调节机构等。

1.1.2座椅的设计要求 轿车座椅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机械、化工、纺织、喷涂、热处理、美学、力学、人体工程学等多门学科,设计时应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综合考虑座椅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座椅的合理布置。 GB 11550-1995 汽车座椅头枕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 14167-2006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GB 15083—2006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ECE R17 关于车辆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认证的统一规定 ECER25 关于批准与车辆座椅一体或非一体的头枕的统一规定 安全性:要绝对保证驾乘者的安全。 乘坐舒适:能使乘员保持良好的坐姿,保证合理的体压分布,具有腰椎依托感、腰背部贴合感和侧向稳定感。 操纵方便:布置的调整手柄、按钮必须是在驾乘者伸手可及的位置,应能顺应常人的习惯且操纵力量适中。 1.1.3座椅布置需输入清单 功能定义描述:设计之前应该定义好需要哪些功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