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教学教案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通过观察、操作、概括、总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在总结、归纳“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师: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讲一个关于小数点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数点的悲剧》。有一著名宇航员独自驾驶“连萌一号”在太空中作业,当他圆满完成任务返航途中,突然飞船发生了不可解决的故障,原因是由于检查员的疏忽,在输入一个重要数据时,把这个数据中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一位。在人生最后两个小时里,这位勇敢的宇航员没有悲伤,而是坚持工作着.最后他在与女儿诀别时说:“我要告诉你,我亲爱的女儿,我也要告诉全世界的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对待学习中每一个数,每一个小数点,不要再让小数点的悲剧发生了!”这位宇航员和“连萌一号”就这样消失了。同学们,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为什么会造成这么严重的损失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

二、教学新课:

1、探究规律:

(1)师:大家想想一个小数中小数点的位置会怎样移动?

(小数点向左移动,或者向右移动)

师板书:向左移动 . 向右移动

(2)师:小数点向右移动后,原来的小数怎样了?(板书:大)

小数点向左移动呢?(板书:小)

这个变化有没有规律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分组来研究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9篇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 教学内容:p65-66的例2、练一练”,练习十一的第4—7题(5除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字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探索由小数点位置的右移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对策: 以生活情节激趣,以自主探索为主要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探索动机。 1、师:同学们请看这是四年级芳芳、小明、小红三位同学的身

高记录,看完后,你发现了什么?芳芳14.5米、小红0.139米、小明1.42米 [使学生感受到小数点的重要性,不能忽视] 2、用1个9、3个0和小数点组成不同的大于1的小数,并从小到大排列。(请先写在自己本子上。谁来说一说。) 3、请仔细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通过写数,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会发生变化] 4、(揭示课题):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自主探究,体验成功的喜悦。 1、出示例2: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 (1)请同学们先列式再用计算器计算上述各题。(在本子上完成)(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3)引导观察比较:50.4与5.04相比,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504与5.04比呢?5040与5.04比呢? (4)验证、归纳规律。 三、应用规律,加深认识。“练一练” 1. 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补充习题、第2题。 2、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6、7题。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案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案 第1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目标 教科书第57~5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会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3.通过观察、讨论、验证等活动总结出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4 教学重难点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点位置移动时,位数不够,用0补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初步感知 1.出示第57页例1的4个“10×10×10”正方体图,让学生用小数表示出阴影部分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看4个图,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说一说你的发现。 (1)4个图各取的份数不同。 第1图取了1份,第2图取了10份,第3图取了100份,第4图取了1000份,即整个正方体。 (2)4个图所取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2图是第1图的()倍,第3图是第2图的()倍,第4图是第3图的()倍。 二、探索新知 1.看一看这4个小数的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1)小数点的位置不同。 (2)从左往右看,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2位、3位;从右往左看,小数点向左移动1位、2位、3位。

2.仔细观察这4个图,再比一比这4个小数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3.交流讨论:从左往右看,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是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从右往左看,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是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4.小组交流汇报讨论情况。 (1)从左往右看,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2位、3位,原数变成0.01,0.1,1,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从右往左看,小数点向左移动1位、2位、3位,原数变成0.1,0.01,0.001,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5.归纳总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并齐读书上的规律,再说一说规律中的两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6.第57页说一说。 (同桌相互说)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在移动过程中一是位数不够,二是出现多余的“0”,这两个问题是怎么处理的?强调:位数不够用“0”补足,多余的“0”不写。 三、运用规律 自学例2、例3。 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把一个数扩大10倍,就是乘1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把一个数缩小10倍,就是除以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四、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1,2题。 2.练习十五第1,2题。 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第2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目标 教科书第60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能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3.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根据要求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案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3页例1、44页例2及做一做。 例1教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材呈现了《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金箍棒不断变长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例2教学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规律,为后续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核心能力 充分经历观察发现、探究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概括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利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决问题,会把一个小数进行扩大或缩小。 (四)学习重点 理解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 0.46和0.4600 2.68和26.8 3.50和3.5 10 和1.0 对比思考:为什么用同样的数字按顺序组成的小数,有些是相等的,有些是不等的呢?你有什么发现。 (二)课堂设计

1.交流发现,明确任务。 交流课前作业,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看来小数点的移动与小数的大小变化有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聚焦“小数点”,看一看它的移动与小数大小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课前作业,学生初步发现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聚焦小数点,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2.结合主题,探究新知。 (1)故事引入,初步感知 话说孙悟空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山头,孙悟空前去探路,不想,遇到一个妖怪,妖怪喝道:“猴头,交出你的师傅!”悟空叫道:“休想,看我金箍棒!”说着从耳朵里掏出一根0.009米长的金箍棒。妖怪看了哈哈大笑:”小样,用0.009米长的金箍棒就想把我打死!”就听孙悟空连声说:变!变!变!妖怪被9米长的金箍棒重重地砸死在下面,,,,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感受金箍棒的长短,我们先把这四个小数改写成用毫米作单位的数。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2)认真观察,发现右移规律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一组式子,你有什么发现?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教学教案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教学教案 Teaching plan of "the change of decimal size caused by the mov ing of decimal point"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教学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xxx小学数学教科书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 化的规律。 2.引导学生找出与问题相关的条件,并能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索能力,提高学 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孙悟空听说同学们学习了小数点报移动引起了小数大小的变化,想来凑个热闹,他带来了许多题目,大家有信心战胜吗? [设计意图]这样的谈话,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为下面的闯关做好准备。 二、在情境中进行巩固练习 1、神奇的金箍棒 谈话:孙悟空拿出他的法宝金箍棒,让你帮他计算一下,你能行吗? (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指名说答案,集体订正对错。教师强调小数点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2、直接写得数 谈话:孙悟空对同学们的表现很满意,他想试试大家的速度,请进入第二关。 (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4题)教师掌握时间,学生比赛。找出口算大王:班中前十名。 3、按要求填空

谈话:大圣对大家竖起了大拇指,他还想试试大家的本事,请继续闯入第三关。(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这回大家可要认真观察,积极动脑呀! 4、魔术箱 谈话:大家真了不起,悟空都夸你们很聪明,他还是不服气,想要考倒大家,这次他拿自己的火眼金晴与我们比,准备好继续闯关。(课件出示自主练习6题)指名说出对错,并着重让学生说出错误原因。 三、回顾总结 谈话:大家顺利闯关,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掌握确实非常扎实,只要你肯努力,相信你的本领会越来越大。 四、拓展延伸 谈话:悟空对大家算是心服口服了,在离开我们课堂时,他还想请大家帮他解一道他也没有解开的题目。大家愿意帮忙吗?(课件出示:小明在写数时,在中间点一了一个小数点,这个小数就比原来小了22.5,这个数原来是多少?)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教学设计 【完整版】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的规律。 2、会利用小数点的移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难点: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不少知识,请问你们知道小数中最重要的符号是什么吗(小数点);老师今天就以“小数点”为主角来跟大家一起学习,看看他为何如此重要先请同学位认真观察下面的题目。 【课件】出示:四年级三位同学的身高如下:(丁长帅米楚庆飞米马天文米),请你看看这些数据有何不正确的问题吗生1:(笑)丁长帅的身高比房子还高,不可能吧! 生2:马天文只有米(用手比),也不对。 师:两个写错的数据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生:小数点写错了位置,米应是米(向左移动一位);米应是米(向右移动一位)

2、小结:可见小数点的位置会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怎样变化呢这里面有何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师:大家知道,《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武器,叫什么下面请同学们一边看屏幕,一边听故事《西游记》,在听和看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思考:小数点移动与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展示) (话说孙悟空和他师傅一行人来到一座山头,孙悟空前去探路,遇到一个妖怪,妖怪喝到:“猴头,交出唐僧!”孙悟空大声喊道:“休想!看我金箍棒!”于是从耳朵里掏出一根只有米长的金箍棒,妖怪觉得很奇怪,想:这么短有什么用孙悟空嘿嘿一笑,对着金箍棒轻轻吹了一口气,金箍棒从米变成米,接着又吹了一口气,金箍棒从米变成米,吹第三口气的时候,金箍棒从米变成9米,孙悟空喊道:“看棒!”,金箍棒重重的砸在妖怪身上,把妖怪打死了。) 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板书:米= 米= 米= 9米=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3页例1、44页例2及做一做。 例1教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材呈现了?西游记?中悟空的金箍棒不断变长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例2教学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规律,为后续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核心能力 充分经历观察发现、探究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开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概括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利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决问题,会把一个小数进展扩大或缩小。 〔四〕学习重点 理解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比拟下面各组数的大小。 0.46和0.4600 2.68和26.8 3.50和3.5 10 和1.0 比照思考:为什么用同样的数字按顺序组成的小数,有些是相等的,有些是不等的呢.你有什么发现。 〔二〕课堂设计 1. 交流发现,明确任务。 交流课前作业,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看来小数点的移动与小数的大小变化有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聚焦“小数点〞,看一看它的移动与小数大小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课前作业,学生初步发现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聚焦小数点,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2. 结合主题,探究新知。 〔1〕故事引入,初步感知 话说悟空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山头,悟空前去探路,不想,遇到一个妖怪,妖怪喝道:“猴头,交出你的师傅!〞悟空叫道:“休想,看我金箍棒!〞说着从耳朵里掏出一根0.009米长的金箍棒。妖怪看了哈哈大笑:〞小样,用0.009米长的金箍棒就想把我打死!〞就听悟空连声说:变!变!变!妖怪被9米长的金箍棒重重地砸死在下面,,,,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感受金箍棒的长短,我们先把这四个小数改写成用毫米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案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探索并归纳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正确应用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化简下列小数。 0.430 0.034000 40.0500 36.0400 23.400 7.10 3.40300 235.05000 2、把下列数化成三位小数。 56 87.3 675.04000 6.34 59.2 7.09 5.37 6.78000 4.0500 答案:1、0.43 0.034 40.05 36.04 23.4 7.1 3.403 235.05 2、56.000 87.300 675.040 6.340 59.200 7.090 5.370 6.780 4.050 二、新课引入 1、引用孙悟空与牛魔王打斗中金箍棒数据的变化图(课本P43),观察数据0.009m=9mm 0.09m=90mm 0.9m=900mm 9m=9000mm。 2、得出结论 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

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 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 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千)分之一。 …… 三、例题讲解 例一:下面各圈里的数同圈上的数比较,有什么变化? 解:0.372×1000=372 0.372×10=3.72 0.372 ×100=37.2 同圈上的数相比较,圈里的数乘以了十的倍数。 506÷1000=0.506 506÷10=50.6 506÷100=5.06 506÷10000=0.0506 同圈上的数相比较,圈里的数除以了十的倍数。 例二:(1)把0.07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2)把3.2分别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各是多少? 解:(1)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就是乘以几。 0.7×10=7 0.7×100=70 0.7×1000=7000 (2)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就是除以几。 3.2÷10=0.32 3.2÷100=0.032 3.2÷1000=0.0032 例三:小明有1万元人民币,想要兑换成美元。经过了解知道:1元人民币可以兑换0.1563美元。你知道小明一共可以换多少美元吗? 解析:1万元人民币就相当于1元人民币×10000,所以能换的美元也就是0.1563美元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 计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范文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96页“小数点位置移动 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本节课教材分析: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 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 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 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 变化, 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3)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判断等能力。

(4)通过假设情境,演示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层次的提问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每一 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感觉,培养探究精神的集体协 作精神,并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事物是联系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 思想。 4、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和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 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是如何发现这个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 处理的情况。教学的关键则是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发现并归纳出这一变化规律。 二、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 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 者和合作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 课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多次形成学习高潮。即导入新 课时鼓励学生猜想的心理高潮,动手操作时的探究高潮,归纳结论 时的思维高潮,综合练习时的活动高潮。 2、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概念教学应遵循感知-概括-理解 -运用-系统化的逻辑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 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 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分层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形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设计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究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简单计算; 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新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卡纸数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人问题情境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你们说小数中最重要的符号是什么? 今天,老师把这位客人请进了课堂,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请观察题目: 师:[出示白板]下面是四年级三位同学的身高、体重纪录。请大家看一看,这些数据对不对? 师:数据错在哪里? 生:小数点写错了位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开始,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引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小结:可见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进行新课 1、探究规律 (1)播放动画故事导入。 (2)提出问题:在刚才的故事中,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长短有什么关系?(课件展示动画截图,引导学生观察;同时教师板书金箍棒的长度。) (3)课件出示:小数点向右移动,金箍棒越变越长。 (4)提问: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扩大,扩大的规律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学生进入主题。 (5)学生看动画截图(教师板书单位换算为毫米的金箍棒长度) 第一幅图里,孙悟空耳朵里的金箍棒多长?0.009米=9毫米 第二幅图里,悟空大喊一声“变”,金箍棒就变成了0.09米=90毫米 唉,这个数有什么变化?(手势)(用红笔添写0) 90毫米里有几个9毫米呢?那也就是说现在的金箍棒是原来的10倍,对吧? 第三幅图里,悟空又大喊一声“变”,金箍棒就变成了0.9米=900毫米 这个数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手势)(用红笔添写0) 900毫米里有多少个9毫米?(100个)那这个时候金箍棒是原来的多少倍?(100倍) 第四幅图里,悟空又大喊一声“看棒”,金箍棒就又变大了9米=9000毫米,妖怪被9米长的金箍棒重重地砸死在下面。 现在这个金箍棒和原来比较呢?是原来的多少倍?(1000倍)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9篇 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74~75页,练习十三第4~7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够应用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体验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基本方法,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与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并学会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左边添0.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引发猜想

把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说说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小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2.5 1.0026 0.78 40.125 谈话:就像同学们刚才所说,小数点位置移动可以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相当于小数乘10,100,1000…… 大家设想一下,一个小数的小数点位置还可以怎样移动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呢这其中有没有规律可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探究规律,验证猜想 1. 提出猜想. (1)出示例5:21.5除以10,100,1 000的商各是多少 你能列出算式吗 (板书算式) 其实这三个算式是把21.5分别除以了10,100,1000(出示卡片:21.5除以10,100,1000) 请你用计算器选择一道题,算算结果是多少.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21.5 ÷ 10 = 2.15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案

四年级下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案 一、教学内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P43--P45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 发现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难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复习旧知。出示题目:比较大小:0.26和0.260 1.500和1.5 1.42和14.2 50.2和5.02。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变数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而后两题,因为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所以数的大小也发生了改变。

2、导入新课。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点移动带来的小数的大小变化。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探究规律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指名回答,老师板书:0.009m、0.09m、0.9m、9m。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2、小数点移动后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把0.009m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1)0.009m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9m= 9mm)(2)移动0.009m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板书:0. 09m= 90mm,扩大到原来的10倍)向右移动两位,原来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板书:0. 9m= 900mm,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向右移动三位,原来又变成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板书:9m= 9000mm,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师:小数点可不可以向右移动四位、五位甚至更多位?(可以,所以我们要在移动位数和扩大倍数的后边点上省略号) 3、观察比较。根据这道例题,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原来怎样的变化?你能总结出规律来吗?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继续讨论:如果从下往上观察这一组式子,你又有什么发现?在小组内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优秀教案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一、复习引入 小数中不变的规律是什么?(小数的性质。)变的规律是什么?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抽学生具体说一说,再让全班一起说一说。 看来同学们把规律都记住了,可你们真的理解了吗?课件出示 教科书第58页课堂活动第2题,议一议:下面各组数的小数点位置有什么变化?原数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学生汇报。 看来同学们是真的掌握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了。那我们学了这个规律有什么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个规律把一个小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或缩小到原数的110,1100,11000。 二、探究新知识 1.教学例2。 (1)应用规律。 出示例2:把1.03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老师: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数的几倍,就是把这个数进行什么运算? 学生: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数的几倍,就是把这个数乘几。 指名学生板演,列式:1.03×10= 1.03×100= 1.03×1000= 老师:可是我们还没有学习小数乘法,怎么才能知道他们的结果呢? 学生:我们可以用向右移动小数点的办法。 老师:这是个好办法!根据我们学过的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要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怎样移动就行了? 学生: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行了。 指名学生汇报小数点移动过程及答案,老师板书。 (2)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 0.14×10= 1.58×100= 4.39×100= 0.237×1000= 12.6×100= 0.34×1000= 让学生将答案写在练习本上,再指名学生汇报。 第5,6小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位数不够,用“0”补足。) 2.教学例3。 (1)应用规律。 出示例3:把3.75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各是多少? 通过例2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就是把这个数乘10,100,1000,然后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就可以得到结果。如果把3.75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又该怎样列式,怎样得到答案呢? 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再想办法得出结果。 (2)反馈算式和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小结:把 3.75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列式为 3.75÷10,3.75÷100,3.75÷1000,把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能得出结果。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案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感悟、观察、比较、猜测、验证的过程。探索并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渗透位值思想,发展迁移和推理能力。 3.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悟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在操作中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方向与小数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师用磁性教具在黑板上摆出一个小数123.45。 教师:认识黑板上的这个小数吗? 学生读出123.45。 教师:谁能动一动小数点,使它变成一个新的数?并说说新数与原数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1:12.345,变小了。 学生2:1.2345,变小了。 学生3:1234.5,变大了。 教师:以上几个数的数字排列顺序都没有发生变化,但让这几个数时而变大,时而变小,是谁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学生:小数点。 教师:对,是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教师:小数点都可以怎么移动?小数的大小会怎么变?今天我们一起来深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板书:小数点移动、小数大小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移动小数点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使得原数大小也发生变化。 (二)在多角度说理中,理解并概括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多角度验证,引导学生明确小数点右移一位、两位、三位的变化规律。 (1)借助0.008米和0.08米理解概括小数点右移一位的规律。 教师(出示下图):下面的线段以“米”做单位,是多少米?

数学教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数学教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 小变化 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与反思的能力。 一、反馈预习 通过前面的学习了我们知道了在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可以改变原小数的计数单位,但并不能改变它的大小。这是什么知识? 板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 二、探究规律 1、右移扩大,左移缩小。 我们先来研究小数点移动的方向。 1、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改变原小数的大小,并将移动的方向和得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说说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关系? 反馈: (一)点右移 68。32 ~ 683。2 :扩大 点右移 68。32 ~ 6832 :扩大。 点左移 68。32 ~ 6。832 :缩小。

点左移 68。32 ~ 0。6832 :缩小。 (二) 小数点向右移动,原小数扩大。 小数点向左移动,原小数缩小。 再说说发现的规律 板书: 原数小数点原数 缩小左移。右移扩大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研究出了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关系? 小练:能根据要求手势表示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吗? 左移、右移~原数(扩大、缩小、缩小、扩大、) 看老师手势说说原数变化:原数扩大、原数缩小、 哪组来给其它组出手势,同学判断。 2、把0。005扩大,手势表示? 知道原数扩大后可能是多少吗? 0。05、0。5、5、 你们得出的三个数一样吗? 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不同的三个数,有什么想法吗? 右移一位、右移两位、右移三位、 你们又有什么发现了? 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小数大小变化也不一样。

四年级数学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教学设计教案板书

四年级数学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教学设计教案板书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教学设计PPT教案板书 第五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与反思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反馈预习 通过前面的学习了我们知道了在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可以改变原小数的计数单位,但并不能改变它的大小。这是什么知识?

课前思考题:“在数字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改变的大小可以怎么办?”谁说说你们的想法? 反馈:1、改变数字的顺序。2、不改变数字顺序,可以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板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 在数字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改变的大小有几种办法? 今天就来研究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关于这个内容你想了解什么? “移动的方向、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移动与变化的关系。” (教师板书:比较大小. 订正后提问,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特点?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可见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二、探究规律 1、我们先来研究小数点移动的方向。 小组合作:

1、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改变原小数的大小,并将移动的方向和得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说说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关系? 反馈: (一) 点右移~:扩大 点右移~6832:扩大。 点左移~:缩小。 点左移~:缩小。 小数点向右移动,原小数扩大。 小数点向左移动,原小数缩小。 评价一下哪组写得好? 再说说发现的规律 板书: 原数小数点原数 缩小左移.右移扩大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研究出了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关系? 小练:能根据要求手势表示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吗? 左移、右移~原数(扩大、缩小、缩小、扩大、)

数学教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_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大小不变

数学教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_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大小不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问题.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回答: 0.4米=()分米 0.06米=()毫米 4分米=()厘米=()毫米 0.6米=()厘米=()毫米 2.比较下面各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0.84和0.8402.54和25.4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教师:小数点告诉我们小数的大小会发生变化,那么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呢?小数大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教学例1. 出示例1: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板书:0.004米) 教师提问: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成了多少米?(板书0.04米)

同桌讨论:把0.004米的小数点转化为0.04米,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呢? 教师让学生把0.004米和0.04米化成以毫米为单位的数. (教师板书:0.004米=4毫米 0.04米=40毫米)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从4毫米和到40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 使学生认识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扩大10倍. 教师提问: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得到什么样的小数? 教师让学生把这两个小数转化成为毫米为单位的数. (板书0.4米=400毫米 4米=4000毫米) 小组讨论: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小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使学生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1000倍. (2)让学生从上往下观察这四个式子,并把二、三、四个式子同第一个式子比较,引导学生找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3)完善结论. 教师提问:在例题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教师总结概括: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4)练习. 下面的数同0.372比较,各扩大多少倍? 3.7237237.2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l)教师提问:例1中的四个式子,如果从下往上看,4米变化为0.4米,0.04米,0.004米,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原来的数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 (3)引导学生概括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 变化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第1篇】 《小数点移动》教案 说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课本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9课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第2篇】 说教学准备 1.说教学目标 1、借助计算器进一步探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简单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说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简单计算。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教学用具 教学设计 4.标签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答: 1)10个8是几?8的100倍是几?8的1000倍呢? 8×10= 8×100= 8×1000= 2)80000除以10是几?80000除以100呢?80000除以1000呢? 80000÷10= 80000÷100= 80000÷1000=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用计算器探究规律 问: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计算器,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数字键和符号键,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小数点按纽。 2、请你们利用计算器来计算1.41×10,1.41×100,1.41×1000分别是多少? 三题结果为 : ×1000 探究一 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0.1×10= 8÷100= 0.01×1000= 3.4÷10= 96÷1000= 4.5×100= 7.5×10= 0.03×10= 探究二:一个数乘10、100、1000……

数学教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数学教案:小数点位置挪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 化 数学教案:小数点位置挪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数学教案:小数点位置挪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1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P62--63页。 教学目的: 1、通过一组数的比拟,观察各数之间的一样点和不同 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的挪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2、掌握小数点位置挪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比拟的才能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和掌握“小数点位置挪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 挪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一块;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设想: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读法、进一步学习小数点位置挪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设计了:给学生一组小数数据,通过给它们排顺序,让学生通过比拟发现他们的一样点和不同点,大小就不同,研究与学习。本课旨在通过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最终左挪动引起小数缩小的变化规律。而在这节课上,老师只是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前面我们学过比拟小数,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组数据,请同学们把它们按从小大的顺序排列一下:1356〔1〕学生交流。〔2〕老师纠正,并引导:从这些数中,你发现了什么?〔3〕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不同,写法根底上,课一开场,我小数的发现小数点向 从而展开对小数点位置挪动引起小数大小是如何变化的 a组成这些数的数字都一样。B他们的排列顺序也一样。 C小数点在不用的位置,数的大小就发生了变化。 〔4〕师进展总结。 2、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看题,提问题:〔师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找生列算式,并板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