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相关行为PPT讲稿
合集下载
最新健康相关行为PPT课件

吸烟、酗酒、饮食结构不合理、不良 饮食习惯、静坐的生活方式等 特点:潜伏期长、特异性差、
协同作用强、变异性大、 广泛存在
2、致病行为模式: 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
A型行为模式 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表现:赶时间、没有耐心、不安于现状、 很强的竞争意识和攻击性
致病行为模式
❖C型性格(行为模式) 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胃癌、宫颈癌、肝 癌等) 表现:不善于表达自己,高度顺从社会, 内在的愤怒和敌视 内向、抑郁、过分谨慎,忍让、自我克 制、爱生闷气
二、危害健康行为 (health-risky behavior)
指个体或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 期望方向上表现的一组行为。
主要特点 危害性:对个体、他人或社会的健康有
直接或间接、明显或潜在的危害 稳定性:有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习得性:在后天的生活经历生活方式与习惯
“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tefficacy scale, GSES) 4、社会人口学因素 5、提示因素: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因素
(三)团体健康相关行为 1、团体的概念 2、促进健康团体行为
危害健康团体行为 危害所有人群的行为 3、干预策略和方法
健康相关行为PPT课件
第一节 行为
指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所引起的反 应,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S 刺激
O 机体
R 行为反应
(stimulus) (organization) (reaction)
美国行为学家Breslow等进行的为期5年 的跟踪研究推出7种促进健康行为:
1、每晚睡眠7~8h 2、定时早餐 3、维持正常体重 4、每周锻炼5次(每次35分钟以上) 5、适量饮酒 6、不吃零食 7、不吸烟 “维多利亚宣言” 健康的四大基石
协同作用强、变异性大、 广泛存在
2、致病行为模式: 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
A型行为模式 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表现:赶时间、没有耐心、不安于现状、 很强的竞争意识和攻击性
致病行为模式
❖C型性格(行为模式) 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胃癌、宫颈癌、肝 癌等) 表现:不善于表达自己,高度顺从社会, 内在的愤怒和敌视 内向、抑郁、过分谨慎,忍让、自我克 制、爱生闷气
二、危害健康行为 (health-risky behavior)
指个体或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 期望方向上表现的一组行为。
主要特点 危害性:对个体、他人或社会的健康有
直接或间接、明显或潜在的危害 稳定性:有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习得性:在后天的生活经历生活方式与习惯
“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tefficacy scale, GSES) 4、社会人口学因素 5、提示因素: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因素
(三)团体健康相关行为 1、团体的概念 2、促进健康团体行为
危害健康团体行为 危害所有人群的行为 3、干预策略和方法
健康相关行为PPT课件
第一节 行为
指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所引起的反 应,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S 刺激
O 机体
R 行为反应
(stimulus) (organization) (reaction)
美国行为学家Breslow等进行的为期5年 的跟踪研究推出7种促进健康行为:
1、每晚睡眠7~8h 2、定时早餐 3、维持正常体重 4、每周锻炼5次(每次35分钟以上) 5、适量饮酒 6、不吃零食 7、不吸烟 “维多利亚宣言” 健康的四大基石
健康相关行为PPT课件共21页文档

信息
知:知识和学习 基础
知
信:信念和态度 动力
信
行:行为改变
目标
行
增进健康
三、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二)健康信念模式 (health belief model,HBM)
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 的模式。感知在决策中的重要性,强调 个体的主观心理过程,即期望、思维、 推理、信念等对行为的主导作用
二、危害健康行为
3、不良疾病行为 疑病、恐惧、自暴自弃、迷信、忌 医、不遵医嘱等
4、违反社会法律、道德的行为 吸毒、性乱等
三、健康相关行为改的理论
(一)知-信-行模式(KABP或KAP)
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 and practice
认知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tefficacy scale, GSES) 4、社会人口学因素 5、提示因素: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因素
(三)团体健康相关行为 1、团体的概念 2、促进健康团体行为
危害健康团体行为 危害所有人群的行为 3、干预策略和方法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二、危害健康行为 (health-risky behavior)
指个体或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 期望方向上表现的一组行为。
主要特点 危害性:对个体、他人或社会的健康有
直接或间接、明显或潜在的危害 稳定性:有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习得性:在后天的生活经历中学会的
健康教育学课件: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法規對行為的影響
法規的作用: 教育 威懾 懲罰
衛生法規對於促進健康行為、維護和提高健康水 準起著重要作用
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法規來保障
社會制度對行為的影響
社會制度“三個層次”: 整個社會形態、某一社會活動領域、某一特定的社會活動
醫療保健制度與健康相關行為: 自費醫療:求醫率受抑制、遵醫率較高,提供不必要服務、
內化階段:真正從內心深處相信和接受他人的觀點、知識、
信念,徹底地轉變態度,成為內在的行為傾向行為。
情感
情緒(emotion)是指較短暫而強烈的具有情景性的感情反 應,如憤怒、恐懼等。
情感(feeling)多指穩定而持久的具有深沉體驗的感情反 應,如自尊心、責任感等。
在情感和情緒——認知——行為的相互作用中,情感和情 緒可以是認知發展的契機,它激發人去認識、去行動;也可 以強烈影響認知過程發展和行為表現,例如痛苦,憤怒或緊 張情緒使認知活動變得刻板和狹窄,限制知覺和思維,干擾 資訊解釋利用和作出反應。
教育對行為的影響
通過傳授知識,增進科學知識和技能,提供健康資訊 通過傳播社會行為規範,規範行為
風俗對行為的影響
正反兩方面的影響
第三節 健康相關行為
健康相關行為
促進健康的行為 危害健康的行為 與疾病相關聯的健康相關行為 團體健康相關行為 健康相關行為的生態學特點
促進健康的行為
第二節
行為的影響因素
自身因素 行為的影響因素
環境因素
遺傳因素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幾種重要的心理因素:
需要、動機和動機衝突 認知 態度 情感 意志
需要、動機和動機衝突
需求----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既 包括生理需求,也包括社會需求。
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PPT课件

1、个体先天的自卑----超越自卑---追求优越 2、母亲的作用:
第一种社会关系,给孩子提供情感的榜样,为以后 的人际提供一种模式。母亲给予孩子可依赖的感觉 ,帮助孩子把这种信任等人际感觉扩展到父亲及其 他人。 如果过度强调,孩子很难形成独立性和另人合作的 能力。
3、父亲的作用:
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发展较晚,培训孩子的责任心等理性的能力 ,体现孩子“力”的特性。
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
健康行为:为了维持或者提高目前良好的身体状况和避免病 症而采取的任何活动。
“目前健康正在被粗心的习惯毁掉自己,允许污染、贫穷和 无知继续伤害我们和孩子的健康”
影响健康的因素—个体内因
生理上的因素 心理上的因素:
1与不健康的行为相比,许多健康行为是很少令人愉 快的。 2健康的行为需要改变目前已习惯或成瘾的行为 3目前人们有很少的直接动机去采取健康行为 4认知因素的影响:规划、自我效能感 5其他因素:心情、意志等
到后写下念头出现的次数 4 五分钟内让自己的思绪随意漂浮,时间到后写下念头
出现的次数
所以想要消除自己不喜欢的念头是徒劳无功的
当尽力想逃避痛苦的想法、感觉、或是身体上的感受时,这样的 感觉反而变得更重要,更有可能比以前来得强烈和频繁。因为 逃避也意味着确实把害怕的感觉放在了心上,感觉更真实、更 让人难以摆脱。
家庭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相互依赖的两个人组成的家庭成立 从个别独立转变为两个人相互依赖
第二阶段:孩子出生。 从相互依赖到加入依赖
第三阶段:孩子入学 从依赖到部分独立
第四阶段:孩子婚姻 从部分独立到完全独立
第五阶段:夫妻离世 家庭终结
家庭的互动模式非常重要。 从成员关系、功能的关系两方面理解互动模式。
第一种社会关系,给孩子提供情感的榜样,为以后 的人际提供一种模式。母亲给予孩子可依赖的感觉 ,帮助孩子把这种信任等人际感觉扩展到父亲及其 他人。 如果过度强调,孩子很难形成独立性和另人合作的 能力。
3、父亲的作用:
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发展较晚,培训孩子的责任心等理性的能力 ,体现孩子“力”的特性。
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
健康行为:为了维持或者提高目前良好的身体状况和避免病 症而采取的任何活动。
“目前健康正在被粗心的习惯毁掉自己,允许污染、贫穷和 无知继续伤害我们和孩子的健康”
影响健康的因素—个体内因
生理上的因素 心理上的因素:
1与不健康的行为相比,许多健康行为是很少令人愉 快的。 2健康的行为需要改变目前已习惯或成瘾的行为 3目前人们有很少的直接动机去采取健康行为 4认知因素的影响:规划、自我效能感 5其他因素:心情、意志等
到后写下念头出现的次数 4 五分钟内让自己的思绪随意漂浮,时间到后写下念头
出现的次数
所以想要消除自己不喜欢的念头是徒劳无功的
当尽力想逃避痛苦的想法、感觉、或是身体上的感受时,这样的 感觉反而变得更重要,更有可能比以前来得强烈和频繁。因为 逃避也意味着确实把害怕的感觉放在了心上,感觉更真实、更 让人难以摆脱。
家庭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相互依赖的两个人组成的家庭成立 从个别独立转变为两个人相互依赖
第二阶段:孩子出生。 从相互依赖到加入依赖
第三阶段:孩子入学 从依赖到部分独立
第四阶段:孩子婚姻 从部分独立到完全独立
第五阶段:夫妻离世 家庭终结
家庭的互动模式非常重要。 从成员关系、功能的关系两方面理解互动模式。
健康行为PPT课件

2019/8/22
医学心理学教研室10 Nhomakorabea2019/8/22
拓展学习:四类损害健康行为
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 不良病感行为
日常损害健康行为 致病行为模式
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饮食过度、高脂 高糖、熬夜等
疑病、恐惧、不 遵医嘱、迷信等
吸烟、酗酒、吸 毒等
A型、C型行为 等
11
第一节 健康行为概述
三、健康促进与社区干预(自学)
一、健康行为
(二)危害健康行为 1.危害健康行为
个体或群体在偏离个人、 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 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行为。
2.危害健康行为的特点
危害性、稳定性和习得性。
2019/8/22
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9
第一节 健康行为概述
二、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1.民间医学 2.文化环境和文化适应 3.教育、职业、收入、社会地位和城乡差异 4.落后习俗 5.工业化和媒体宣传
2019/8/22
20
第二节 饮食行为
二、肥胖症
(一)肥胖症的概述 1.肥胖症——肥胖症是指体内的脂肪总含 量及/或局部脂肪含量过多。
一般来说,超过理想体重的20%以上称为肥胖。
2019/8/22 新娘460磅,新郎308磅 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21
你胖吗?
二、肥胖症
(一)肥胖症的概述 2.体重指数(BMI)
健康干预与健康促进: 1.健康干预 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的 角度来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 服务。 健康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2019/8/22
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12
第一节 健康行为概述
三、健康促进与社区干预
(一)健康干预与健康促进 (1)健康教育 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 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 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 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健康行为干预ppt课件

进食不 规律
胃肠道 疾病
营养不良 营养不 平衡
食物加工方 面的问题
烟熏、 腌制、 油炸食品
破坏 营养成分
产生 致癌物质
18
错误的生活观念
➢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 生吃蟹子活吃虾,半生不熟吃蚂蚱 ➢ 大腹便便,富贵富态 ➢ 越瘦越美越瘦越红
19
2、吸烟
➢“20世纪的瘟疫” 和“慢性自杀”,在世界范围
内,吸烟是造成死亡和伤残的最大的可预防原因;
➢著名的肿瘤专家利恰德:“在中国,如果吸烟现状
持续下去,到2050年,预期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与 吸烟有关的疾病,今日的儿童将有5000万左右最终 因吸烟而丧生。
20
3、不健康的饮酒行为
“社交性饮酒(social drinking)” “问题饮酒者(problem drinker)”
第十章 健康行为干预
1
目的与要求
掌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及区别;
熟悉:危害健康的行为方式及促进健康的行 为方式;
了解: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健康咨询的原则 与模式。
2
第一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3
一、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
(一)定义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社会性 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 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降低 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 生活质量。
24
C型行为特征: ①童年生活不顺利,形成压抑、克制的性格 ②自信心差,过分忍耐,屈服于外界权威 ③易生闷气,易焦虑、抑郁
C型行为: “肿瘤易发行为” C型行为人的宫颈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
和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3倍,可促 进恶性肿瘤的转移,促使癌前病变恶化。
【可直接使用】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ppt

2.致病行为模式。致病行为模式是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国内外研 究较多的是A型行为模式和C型行为模式。
A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表现为不耐烦和敌意。 有关研究表明,具有A型行为者冠心病的发生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显著地高于非A型 行为者。C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肿瘤发生有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行为表现是情绪过 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研究表明:C型行为者宫颈癌、胃癌、结肠癌、肝癌、 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高出其他人3倍左右。
法 行为结果 —— 行为主体预想的行为与实际完成的行为之间的相符程
度。 (一)个体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条件反射与学习理论
精选
(二)人类行为的影响要素
在人类行为形成和发展中,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学习因素发挥着重 要作用。
1.遗传因素:基因除了影响行为,还能决定人的行为特征和行为倾向, 同卵双胞胎行为特征和行为倾向的相似正是遗传物质影响的结果。
行为
此理论认为行为改变是目标,为达到行为改变,必须有知
(知识和学习)作为基础,有信(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
度)作为动力。知识(信息)是行为改变的必要条件,但
知识与信息不一定能直接导致行为的改变。信念(态度) 反映行为倾向性,要转变行为需先转变态度。
精选
(二)主要过程
1、信息暴露 2、觉察信息 3、引起注意 4、感兴趣 5、理解信息 6、记忆信息 7、思考信息 8、相信信息 9、决心行动 10、尝试行动 11、开始行动 12、坚持行动 13、确认行动
美国学者布莱斯勒(Breslow)等 每日正常而规律的三餐,避免零食;每天吃早餐;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
适当的睡眠(每晚7~8小时);不吸烟;保持适当的体重;不饮酒或少饮酒。
A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表现为不耐烦和敌意。 有关研究表明,具有A型行为者冠心病的发生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显著地高于非A型 行为者。C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肿瘤发生有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行为表现是情绪过 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研究表明:C型行为者宫颈癌、胃癌、结肠癌、肝癌、 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高出其他人3倍左右。
法 行为结果 —— 行为主体预想的行为与实际完成的行为之间的相符程
度。 (一)个体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条件反射与学习理论
精选
(二)人类行为的影响要素
在人类行为形成和发展中,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学习因素发挥着重 要作用。
1.遗传因素:基因除了影响行为,还能决定人的行为特征和行为倾向, 同卵双胞胎行为特征和行为倾向的相似正是遗传物质影响的结果。
行为
此理论认为行为改变是目标,为达到行为改变,必须有知
(知识和学习)作为基础,有信(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
度)作为动力。知识(信息)是行为改变的必要条件,但
知识与信息不一定能直接导致行为的改变。信念(态度) 反映行为倾向性,要转变行为需先转变态度。
精选
(二)主要过程
1、信息暴露 2、觉察信息 3、引起注意 4、感兴趣 5、理解信息 6、记忆信息 7、思考信息 8、相信信息 9、决心行动 10、尝试行动 11、开始行动 12、坚持行动 13、确认行动
美国学者布莱斯勒(Breslow)等 每日正常而规律的三餐,避免零食;每天吃早餐;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
适当的睡眠(每晚7~8小时);不吸烟;保持适当的体重;不饮酒或少饮酒。
行为与健康 PPT课件

第十五页,共79页。
少量饮酒能产生轻度的欣快、兴奋和激动 多量饮酒则转入抑制和多功能失调 严重饮酒可发生麻痹、昏迷、甚至死亡 酗酒的危害: 1、使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出现低级中枢 过 度兴奋的表现 2、使人的辨别力、记忆力、注意力了及理解力减弱 (jiǎnruò) 3、对食道、胃、十二指肠粘膜产生刺激、诱发疾病 4、对肝脏损害极为严重 5、长期酗酒对后代有影响
第二十一页,共79页。
•
有人通过对醉酒司机的观察与研究,总结出了酒后驾车的
三个危险区:一是兴奋期。表现为“越开车越精神”,容易感情
冲动,开“英雄车”、“斗气车”。在这个时期,最容易受环境的
影响和刺激,因酒壮胆,逞强好胜,此时严重违章的次数最多
。二是共济失调期。表现为协调性差、反应慢、判断力下降,
对情况的处理也是眼到手不到,手脚(shǒujiǎo)不听使唤,是最
活方式虽是个人和社会的行为模式,受到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的影响,但又是可由个人选择和控制的。
第六页,共79页。
一、吸烟(xī yān)的危害
1、经济上对国家和个人都是很大的负担 2、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A.直接损害细胞和组织器官,干扰(gānrǎo)破坏人体
生理 功能,造成多种疾病 B.致癌 C.消弱人体的防御功能 D.危害妇女、婴幼儿的健康 E.促使衰老、缩短寿命 F.被动吸烟危害更大
第十六页,共79页。
长期、过量地饮酒,有害。
危害:
急性(jíxìng):急性(jíxìng)酒精中毒、 车祸、犯罪、打
架、家庭不和等;
慢性:酒瘾综合征、脂肪肝、肝硬化
第十七页,共79页。
酗酒(xù jiǔ)的危害身体
健康
脸色潮红
语无伦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备了知识,吸烟者才会进一步形成吸烟有害 健康的信念,对戒烟持积极态度,并相信自己有能 力戒烟,这标志着吸烟者已有动力去采取行动。
在知识学习、信念形成和态度转变的情况下, 吸烟者才有可能最终放弃吸烟。
“知信行”模式(KABP )
知识
信念
行为
三者之间不存在必然性,但存在因果关系, 信念的确立和态度的转变是关键步骤。
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分类
促进健康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
(Health Promoted Behavior)
定义
是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益于 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
特征
有利性 规律性 和谐性 一致性 适宜性
分类
1.基本健康行为 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 基本行为
“知信行”模式(KABP )
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 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关键
信念:是指相信某事物或某现象是真实的、 可信的。
态度:是个体对人、对事所采取的一种具 有持久性而又一致性的行为倾向。
行: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消除危害健康行为等 行为改变的过程,是目标
例如:吸烟作为个体的一种危害健康的行为已存在 多年,并形成了一定的行为定式。要改变吸烟行为, 使吸烟者戒烟,首先需要使吸烟者了解吸烟对健康 的危害、戒烟的益处,以及如何戒烟的知识,这是 使吸烟者戒烟的基础。
本能行为 与种族保存有关
社会行为
攻击与自我防御行为
(五)人类行为的发展与适应
1.行为的发展:指个体在其生命周期中行为形 成于发展的过程
行为发展被分为4个阶段
被动发展阶段(0~3) 主动发展阶段(3~12) 自主阶段阶段(12~成年) 巩固发展阶段(成年以后)
人类行为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 1 连续性 是一个连续过程,不能跳过某一
人的行为有5个基本因素
• 行为主体----人 • 行为客体----人的行为的指向目标 • 行为环境----行为主体和行为发生联系的客
观环境
• 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所
应用的工具和使用的方法
• 行为结果----行为主体预想的行为与实际完
成的行为之间相符的程度
(二)行为分类
与基本生存有关
阶段进去下一阶段
• 2 阶段性 在某一阶段内呈量变,量变积累
到一定程度后发展为质变,进入下一阶段
• 3 不均衡性 个体行为发展过程中存在个体
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性
• 行为适应:指个体和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
衡的过程
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 (一)遗传因素: • 基因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使人类在长期
进化过程中获得的行为优势得到承袭
危害健康行为
定义
是指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 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
特点
危害性 稳定性 习得性
分类
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 致病行为模式
A型行为 C型行为
A型行为,又叫冠心病易发性行为,其核心 行为表现有两种:不耐烦和敌意。由此常因 别人的微小失误或无心得罪而大发雷霆。产 生该行为的根本原因是过强的自尊和严重的 不安全感。有A型行为者的冠心病发病率、 复发率和致死率比正常人高出2-4倍。
• 基因突变、选择和整合,又使人类的行为
能够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二)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2.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三)学习因素 模仿(无意模仿、有意模仿、强迫模仿) 教育(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
第二节 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health-related behavior)
定义
健康相关行为课件
第一节 行为概述
(一)行为的概念
行为(behavior)是指具有认知、思维 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 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能动反应。
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渥斯提出 了著名的S-O-R行为表示式
S(stimulus)代表机体内外环境的刺激 O(organization)代表有机体 R(reaction)代表行为反应。
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特点
• 1、潜伏期长 • 2、特异性差 • 3、协同作用强 • 4、变异性大 • 5、广泛存在
第三节 行为模式与行为改变理论
“知信行”模式(KABP )
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 practice
知识
信念
行为
这一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 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 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
平衡膳食
积极锻炼
适量睡眠
分类
2.戒除不良嗜好
不良嗜好指对健康不利的个人偏好, 如吸烟、酗酒、吸毒等
分类
3.预警行为 指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健康的事件预先给 予警示,从而预防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 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
溺水、车祸、火灾 等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 救、他救行为。
分类
1.基本健康行为 2.戒除不良嗜好 3.预警行为 4.避开环境危害
自然环境 心理社会环境
分类
1.基本健康行为 2.戒除不良嗜好 3.预警行为 4.避开环境危害 5.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预防保健行为 求医行为 遵医行为
课堂讨论
他(她)的行为属于促进健康行为吗?
某影星一年到头忙于拍片,只能在为数 不多的几天中规律饮食、按时睡觉、锻 炼身体。
课堂讨论
他(她)的行为属于促进健康行为吗?
“知信行”模式(KABP )
促进态度转变的方法: *增加信息的权威性和传播效能 *现身说法 *社会支持法
信息传播
察觉信息
知
引起注意
信 感兴趣
海南8岁的张慧敏在2007年7月3 日开始了她长达2个多月的长跑征途 (目标是从三亚跑到北京,路途约4000 公里)。
7项与人们的期望寿命和良好健 康显著相关的简单而基本的行为
每日正常而规律的三餐,避免零食; 每天吃早餐; 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 适当的睡眠(每晚7~8小时); 不吸烟; 保持适当的体重; 不饮酒或少饮酒。
C型行为,又称肿瘤易发性行为,核心行为表 现是情绪好压抑,性格好自我控制,表面上 处处依顺,谦和善忍,内心却是强压怒火, 爱生闷气。
分类
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 致病行为模式
A型行为
•瞒病行为 •恐惧行为 •不遵从医嘱 •自暴自弃行为 •……
C型行为
不良疾病行为
违反社会法律、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
在知识学习、信念形成和态度转变的情况下, 吸烟者才有可能最终放弃吸烟。
“知信行”模式(KABP )
知识
信念
行为
三者之间不存在必然性,但存在因果关系, 信念的确立和态度的转变是关键步骤。
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分类
促进健康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
(Health Promoted Behavior)
定义
是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益于 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
特征
有利性 规律性 和谐性 一致性 适宜性
分类
1.基本健康行为 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 基本行为
“知信行”模式(KABP )
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 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关键
信念:是指相信某事物或某现象是真实的、 可信的。
态度:是个体对人、对事所采取的一种具 有持久性而又一致性的行为倾向。
行: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消除危害健康行为等 行为改变的过程,是目标
例如:吸烟作为个体的一种危害健康的行为已存在 多年,并形成了一定的行为定式。要改变吸烟行为, 使吸烟者戒烟,首先需要使吸烟者了解吸烟对健康 的危害、戒烟的益处,以及如何戒烟的知识,这是 使吸烟者戒烟的基础。
本能行为 与种族保存有关
社会行为
攻击与自我防御行为
(五)人类行为的发展与适应
1.行为的发展:指个体在其生命周期中行为形 成于发展的过程
行为发展被分为4个阶段
被动发展阶段(0~3) 主动发展阶段(3~12) 自主阶段阶段(12~成年) 巩固发展阶段(成年以后)
人类行为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 1 连续性 是一个连续过程,不能跳过某一
人的行为有5个基本因素
• 行为主体----人 • 行为客体----人的行为的指向目标 • 行为环境----行为主体和行为发生联系的客
观环境
• 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所
应用的工具和使用的方法
• 行为结果----行为主体预想的行为与实际完
成的行为之间相符的程度
(二)行为分类
与基本生存有关
阶段进去下一阶段
• 2 阶段性 在某一阶段内呈量变,量变积累
到一定程度后发展为质变,进入下一阶段
• 3 不均衡性 个体行为发展过程中存在个体
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性
• 行为适应:指个体和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
衡的过程
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 (一)遗传因素: • 基因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使人类在长期
进化过程中获得的行为优势得到承袭
危害健康行为
定义
是指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 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
特点
危害性 稳定性 习得性
分类
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 致病行为模式
A型行为 C型行为
A型行为,又叫冠心病易发性行为,其核心 行为表现有两种:不耐烦和敌意。由此常因 别人的微小失误或无心得罪而大发雷霆。产 生该行为的根本原因是过强的自尊和严重的 不安全感。有A型行为者的冠心病发病率、 复发率和致死率比正常人高出2-4倍。
• 基因突变、选择和整合,又使人类的行为
能够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二)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2.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三)学习因素 模仿(无意模仿、有意模仿、强迫模仿) 教育(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
第二节 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health-related behavior)
定义
健康相关行为课件
第一节 行为概述
(一)行为的概念
行为(behavior)是指具有认知、思维 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 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能动反应。
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渥斯提出 了著名的S-O-R行为表示式
S(stimulus)代表机体内外环境的刺激 O(organization)代表有机体 R(reaction)代表行为反应。
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特点
• 1、潜伏期长 • 2、特异性差 • 3、协同作用强 • 4、变异性大 • 5、广泛存在
第三节 行为模式与行为改变理论
“知信行”模式(KABP )
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 practice
知识
信念
行为
这一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 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 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
平衡膳食
积极锻炼
适量睡眠
分类
2.戒除不良嗜好
不良嗜好指对健康不利的个人偏好, 如吸烟、酗酒、吸毒等
分类
3.预警行为 指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健康的事件预先给 予警示,从而预防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 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
溺水、车祸、火灾 等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 救、他救行为。
分类
1.基本健康行为 2.戒除不良嗜好 3.预警行为 4.避开环境危害
自然环境 心理社会环境
分类
1.基本健康行为 2.戒除不良嗜好 3.预警行为 4.避开环境危害 5.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预防保健行为 求医行为 遵医行为
课堂讨论
他(她)的行为属于促进健康行为吗?
某影星一年到头忙于拍片,只能在为数 不多的几天中规律饮食、按时睡觉、锻 炼身体。
课堂讨论
他(她)的行为属于促进健康行为吗?
“知信行”模式(KABP )
促进态度转变的方法: *增加信息的权威性和传播效能 *现身说法 *社会支持法
信息传播
察觉信息
知
引起注意
信 感兴趣
海南8岁的张慧敏在2007年7月3 日开始了她长达2个多月的长跑征途 (目标是从三亚跑到北京,路途约4000 公里)。
7项与人们的期望寿命和良好健 康显著相关的简单而基本的行为
每日正常而规律的三餐,避免零食; 每天吃早餐; 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 适当的睡眠(每晚7~8小时); 不吸烟; 保持适当的体重; 不饮酒或少饮酒。
C型行为,又称肿瘤易发性行为,核心行为表 现是情绪好压抑,性格好自我控制,表面上 处处依顺,谦和善忍,内心却是强压怒火, 爱生闷气。
分类
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 致病行为模式
A型行为
•瞒病行为 •恐惧行为 •不遵从医嘱 •自暴自弃行为 •……
C型行为
不良疾病行为
违反社会法律、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