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矿山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技术

合集下载

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重金属污染成为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

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危害。

因此,寻求有效的污染治理技术是当务之急。

其中,生物修复技术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环境治理技术之一。

一、重金属污染的成因与危害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农药、工业废料等排放物的直接排放、积累和迁移过程。

随着这些排放物的积累,重金属元素会被吸附在土壤粒子表面,形成一种累积效应。

同时,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质量很难被分解和清除,而且也会形成一种链式反应,使污染范围不断扩大,不断形成一个污染链。

重金属在农田中,可以通过作物的吸收和集中而进入人类的食物链,使人体受到长期的危害,比如肾衰竭、癌症等等。

二、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与传统的化学、物理治理技术相比,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多种优势。

首先,生物修复技术可以直接利用天然的生物资源,使治理手段更加环保、易行、显著、持久、经济,并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其次,生物修复技术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其生境功能和生产潜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生物修复技术与污染源相互作用,瞄准污染源的治理效果明显,优化治理效果。

三、生物修复技术的分类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有二种分类:一是生物化学修复技术,其主要方式是微生物在修复过程中代谢产生的物质,与持久性有毒物质发生作用并将其有毒能力消减,从而达到清除污染的目的;二是植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在修复过程中,通过生物累积、生物去除和转化等方式来梳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达到清除污染的目的。

四、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是指使用特定的植物来净化土地或水域,目的是清除土壤或水域中的污染物。

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优势,一方面,它不会破坏土壤原有的微生物群落和土壤结构;另一方面,它还能保持原始植被的特性,使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得以维护。

目前,植物修复技术具有以下主要的应用方式:(一)植物吸收植物吸收是指植物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通过根系管束和根毛活动,将其吸附到植物体内,并将其往上推升到枝叶中进行积累。

利用微生物菌株的生物修复技术处理土壤重金属污染

利用微生物菌株的生物修复技术处理土壤重金属污染

利用微生物菌株的生物修复技术处理土壤重金属污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传统的土壤修复方法如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存在着成本高、操作复杂、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而利用微生物菌株的生物修复技术成为一种有效和环保的处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一、微生物菌株的选择在微生物菌株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到其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和抗性能力。

有些微生物菌株能够耐受高浓度的重金属,并能够通过吸附、沉淀、还原等方式将重金属固定于菌体上或转化成无毒的形态。

此外,选择具有细胞表面富含胞外聚合物的菌株也可以增强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

二、微生物菌株的应用在利用微生物菌株进行生物修复时,需要将菌株添加到受污染的土壤中,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

常见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

通过调节这些因素,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微生物菌株对重金属的降解效率。

三、微生物菌株的作用机制微生物菌株在生物修复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如生物吸附、生物还原、生物沉淀等。

其中,生物吸附是微生物菌株最常见的降解重金属的方式,通过其细胞表面的胞外聚合物吸附重金属离子使其固定在菌体表面。

另外,一些菌株还可以利用自身酶的活性,将重金属从有机化合物中解离出来,使其转化为无毒或微毒的形态。

四、微生物菌株的优势与挑战利用微生物菌株进行生物修复具有以下优势:环境友好,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修复效果可持续,不易产生抗性;操作简单,成本低。

然而,微生物菌株的生物修复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菌株选择的合理性、修复过程的可控性以及修复效果的实际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总结起来,利用微生物菌株的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有效和环保的处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通过选择适宜的微生物菌株,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发挥微生物菌株的作用机制,可以实现对土壤重金属的生物修复。

然而,微生物菌株的生物修复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应用,以提高修复效率和可行性。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有哪些新进展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有哪些新进展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有哪些新进展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频繁,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土壤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不仅会影响土壤的质量和生态功能,还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威胁人类健康。

因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至关重要。

近年来,在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一、生物修复技术的创新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来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或降低其毒性。

其中,植物修复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超富集植物的发现与应用是植物修复技术的重要突破。

一些特定的植物品种,如蜈蚣草对砷、东南景天对锌等具有超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

通过在污染土壤上种植这些超富集植物,并在其生长周期结束后进行收割和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

微生物修复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一些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能够通过氧化、还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等作用改变重金属的形态和价态,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和毒性。

例如,某些细菌可以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从而减少铬的毒性和迁移性。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为生物修复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基因改造,提高植物或微生物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有望进一步提高修复效率。

二、化学修复技术的改进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淋洗、化学固定和化学氧化还原等方法。

化学淋洗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改进。

新型淋洗剂的研发,如整合剂和表面活性剂的优化组合,提高了对重金属的淋洗效率,同时减少了对土壤结构和肥力的破坏。

化学固定技术通过向土壤中添加化学物质,如磷酸盐、石灰等,使重金属形成难溶性化合物,降低其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

目前,对于固定剂的选择和使用条件的优化研究不断深入,以提高固定效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化学氧化还原技术主要用于处理某些特定的重金属污染物,如六价铬。

通过使用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将高毒性的重金属形态转化为低毒性的形态,从而降低其环境风险。

三、物理修复技术的拓展物理修复技术包括客土法、换土法、电动修复和热脱附等。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范文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范文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篇一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研究综述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田土壤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重金属污染不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也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对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来源及修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本文将对目前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进行概述,分析其主要来源,并综述现有的修复技术研究成果。

二、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目前,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镉、铅、汞、砷等重金属的污染尤为突出。

这些重金属通过大气沉降、污水灌溉、固体废弃物堆放等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安全受到威胁。

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占到全国耕地总面积的近五分之一,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重金属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环境中,通过大气沉降和污水灌溉等方式进入农田土壤。

2. 农业活动: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以及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也可能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

3. 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果不经过妥善处理而直接排放或倾倒到农田中,将导致重金属污染。

四、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修复技术。

这些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等。

1. 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换土法、电动修复法、热解吸法等。

这些技术主要通过物理手段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或分离,从而达到修复目的。

2. 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淋洗法、化学固定法等。

化学淋洗法是通过使用适当的淋洗剂将土壤中的重金属淋洗出来,然后进行回收处理;化学固定法则是通过向土壤中添加改良剂,将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降低其生物可利用性。

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随着人类迅速的工业化进程,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严重的关注。

在众多的污染物中,重金属污染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污染类型。

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广义上来说,生物修复是指通过调节和利用生物修复剂,如细菌、真菌、植物等。

来清除或降解有害物质。

而在处理重金属污染方面,生物修复技术则是指通过生物作用改变或降解有害重金属物质。

下面将从与生物修复技术相关的概念和原理、生物修复技术的方法和案例的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一、与生物修复技术相关的概念和原理1.1 生物修复技术的定义生物修复技术是采用生物体,特别是微生物和植物,以降解、转化或清除环境污染物的一种环境治理技术。

它是一种基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基础的、安全性高、成本低、可持续发展的清洁生产技术。

1.2 重金属污染的分类根据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和污染物来源的不同,重金属污染物可以分为四类:①有毒重金属。

如镉、铬、汞、铅等。

②对植物有毒的重金属。

如铝、锰、铜等。

③人为排放重金属污染物。

如铜、锌、镉、铅等。

④自然来源的重金属污染物。

如砷、锑、铜等。

在这些重金属污染物中,镉、铬、汞、铅危害最大,针对这些污染物的治理也成为了生物修复技术的重点。

1.3 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微生物、植被等生物作用解决有害重金属物质污染的方法。

微生物和植物可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上达到重金属的吸收、吸附、转化和生物降解的目的,将其转化成为无毒或微毒的物质,其中利用植物修复的方法主要通过利用植物的吸收及锁定技术,将污染的重金属以植物的生物质为载体集中,达到净化土壤环境的目的。

二、生物修复技术的方法2.1 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指利用植物吸收重金属污染物产生的生物地化作用,改善土壤环境的一种生态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以植物的根系吸附作用为基础,通过植物的生长来吸附、富集和稳定土壤中的重金属,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矿山修复新技术

矿山修复新技术

矿山修复新技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矿山修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矿山修复新技术不断涌现,为矿山修复工作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一些矿山修复新技术,并分析其在矿山修复中的应用和效果。

一、矿山修复新技术的种类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矿山废弃区进行修复的一种技术。

通过植物的吸收、蓄积和转化,可以减少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恢复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2. 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通过添加有机物、矿物质、微生物等修复剂,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降低土壤污染物的含量,恢复土壤功能。

3. 水体修复技术:矿山开采过程中会导致水体污染,水体中的重金属、酸性废水等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水体修复技术包括生物吸附、人工湿地、化学沉淀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水体污染,恢复水体生态。

4. 矿山景观修复技术:矿山开采后的矿坑、露天矿场等遗留问题也是矿山修复的重点。

矿山景观修复技术通过绿化、造景、地形调整等手段,将原来的矿山废弃区打造成生态园林、旅游景点等新的用地形态。

1. 梨花岭矿区的生态修复:梨花岭矿区是国内最大的含铜矿山之一,长期开采导致土地河流受到严重污染。

通过生物修复技术,引入菖蒲、菰草等鲜活植物,有效降低土壤重金属的含量,恢复了矿区生态环境。

2. 天山矿区的水体修复:天山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矿开采区之一,矿山排放的废水严重污染周边水体。

通过人工湿地、化学沉淀等水体修复技术,改善了水质,恢复了水体生态系统。

3. 大别山矿区的景观修复:大别山矿区因长期露天开采,形成了众多矿坑和矿渣堆积,破坏了原有的生态景观。

通过绿化、景观设计等手段,将矿区打造成了一个生态园林,吸引了游客和投资者前来参观。

1. 多元化整合:未来矿山修复工作将更加注重多种修复技术的整合应用,形成一体化的修复方案,以实现矿山生态环境的全面修复。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克/厘米³、原子质量较大、化学性质相对固定的金属元素,如汞、铅、镉等。

大量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药、化肥和矿渣等,这些物质大多是全球性的污染源。

如何有效地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是今天科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微生物修复技术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微生物是指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病毒等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小生物,它们具有分解、转化、去除重金属和筛选/激活细胞因子等功能。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人类利用微生物的这些功能,通过生物化学途径处理、降解、转化或去除污染物质的一种方法。

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技术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技术是指将适应重金属污染的植物种植在污染土壤中,在根系部位添加特定微生物,协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反应,将重金属元素吸收到植物根系中,再通过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去除或稳定重金属元素。

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对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技术进行的研究和应用,其中反应最为明显的是超微镉芥(Thlaspi caerulescens),它能够在高浓度重金属污染土壤中使其种子发芽和茎叶生长,并且吸收大量的重金属元素,植物根系产生的有机物可以使重金属元素发生还原,微生物则可促进这一作用。

二、生物富集污染物技术生物富集污染物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选择有强化学亲和力的特定微生物,将其加入到污染土壤中,使其富集组成有机物的重金属元素。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富集作用可以大大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有机物的浓度,进而进一步降解重金属污染物。

目前,这种微生物修复技术已经在污染土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使用硫氧化菌来消除羟基氯苯的污染。

三、模拟显微环境修复技术模拟显微环境修复技术是指将特定微生物加入到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通过制造适于微生物呼吸代谢的氧气和微生物的饲料,形成模拟显微环境,创造一种抵御重金属污染的新生态。

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生物修复技术

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生物修复技术

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生物修复技术重金属污染是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不断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加剧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重金属污染现象逐渐加剧。

重金属污染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对人类健康也有潜在的危害。

因此,对重金属的污染治理已经成为当前环境治理的重要课题。

而生物修复技术就是目前治理重金属污染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利用生物资源的特定功能,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处理和修复,达到有效去除重金属污染物质,从而恢复受污染环境的一种技术手段。

生物修复技术的魅力在于其具有较为明显的环保优势,同时还可以环保节能。

生物修复技术能够切实降低处理重金属污染的成本,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一种集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为一体的技术新领域。

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不断开拓新的领域,目前已经应用于治理各种类型的重金属污染。

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两种方式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应用最为广泛。

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指通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物进行生化分解、修复的一种重金属治理技术。

这种方法在处理重金属污染化学物质及高浓度重金属污染区域上十分有效。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是,将一种能分解重金属离子化学键的细菌、真菌菌株引入到受污染环境中,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较为安全的物质,从而达到修复环境的目的。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是技术高度成熟,可以大规模应用,处理效果显著。

同时,微生物修复技术对生态系统影响较小,属于一种比较环保、可持续的重金属治理方法。

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是指利用植物的吸收、转运、堆积机理,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的一种方法。

植物修复技术的致力于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通过植物吸收重金属,形成植株与土壤间的相互对接,使得重金属元素在植物根茎中富集,从而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

植物修复技术的优点是易于操作,且能对受污染区域中的土地造成良性影响,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一种新型绿色方法。

生物修复技术在治理重金属污染方面性价比高、效果好、无毒害,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矿山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初探
摘要:矿产资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所产生的很多环境问题却制约着人类经济社会的
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因此有待提高。

因此,在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如何应对重金属污染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从生态对策的角度探讨了矿山重金属元素对矿区的污染治理措施及生态修复的
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矿山重金属生物修复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源泉之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目前95%的能源和80%的原材料是依靠开发矿产资源来提供的,因此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矿业,但是矿业又是个污染相当大的行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山的开采不断加大,矿山的开采伴随着很多环境问题的产生,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其中矿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对环境污染严重,污染水源,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必须有效地处理矿山固废以及废水。

1、矿山重金属的来源
金属矿山开发的开采、选洗、冶炼都会向环境中排放重金属元素,原生硫化物矿床在开采利用过程中,废弃的硫化物经过长期的自然氧化、雨水淋滤而导致重金属元素大量进入矿区。

硫化矿物的氧化反应速率除与反应时间、温度、硫化矿物的含量、种类有关外,还与外界环境如氧气、水、生物活动特别是氧化铁杆菌等有关。

固体废物的风化可以导致重金属元素的淋滤释放,特别是铅锌矿、汞铊
矿在开采利用过程中,尾矿废石中的铅、锌、砷、铊以及伴生组分如镉、铬、铜在地表水的冲洗和雨水的淋滤下进入土壤并累积起来。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分布行为受到土壤ph值、有机质、矿物组成、阳离子代换量等性质的制约,如铊在土壤中的含量与有机质含量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而与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含量呈负相关性。

通常情况下,表层土壤中含铊量较高,深层土壤与土壤下伏的基岩中含铊量低,锰矿物对重金属元素有着强烈的固定作用,这使得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明显高于河流沉积物。

2、重金属的危害分析
重金属在土壤一植物系统中迁移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理生化和
生长发育,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当土壤被重金属污染后,重金属在土壤中累积,当达到一定程度便会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不仅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且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如铅能伤害人的神经系统,特别对幼儿的智力发育有极其不良的影响;镉的毒性很大,在人体内蓄积会引起泌尿系统功能变化,还会影响骨骼发育,如1955年发生在日本神通川地区的“痛痛病”,就是因为该地区的土壤一植物系统受到镉的污染;1953年日本水俣氮肥厂的乙酸乙醛反应管排出含有氯化甲基汞的汞渣流入水体,有毒物质被鱼、虾、贝类食人后,由食物链进人人体,导致了“水俣事件”的发生。

在中国,随着污灌面积不断扩大,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如沈阳、兰州、桂林、萍乡等地重金属污染均较明显;湖南株洲的冶炼厂和化工厂附近地区的重金属汞、镉、铅的含
量均超标,对人和家禽健康危害很大。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已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对其治理成为目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3、矿山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指一切以利用生物为主体的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

它包括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也包括将污染物稳定化,以减少其向周边环境的扩散。

这是一种利用各种天然生物过程而发展起来的现场处理各种环境污染的技术,生物修复的处理费用比较低,而且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小、生物处理的效率相对也比较高。

3.1植物修复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提取、吸收、分解、转化或固定土壤、沉积物、污泥或地表、地下水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技术的总称,也就是将某种特定的植物种植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而该种植物对土壤中的污染元素具有特殊的吸收富集能力,将植物收获并进行妥善处理后即可将该种重金属移出土体,达到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目的。

植物提取是目前研究最多并且最有前景的方法。

目前发现的具有超累积能力的植物约400多种。

植物提取技术首先要筛选出超累积植物,植物提取利用植物从土壤中吸收金属污染物,并在植物地上部分富集对植物体收获后进行处理,从而降低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植物修复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植物修复技术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重金属污染的问题,而是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吸收或吸附到植物体内或根部.然而如何防止富集在植物中的重金属重新流入到环境和食物链中,怎样有效的处理植物中的重金属以及防止产生二次污染等。

3.2微生物修复
除了植物修复技术外,重金属污染的处理措施还包括有微生物技术。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对重金属的亲和吸附或转化为低毒产物,从而降低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在长期受某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生存着数量众多的、能适应重金属污染的环境并能氧化或还原重金属的微生物类群。

对于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以利用微生物对重金属进行固定、移动或转化,改变它们在环境中的迁移特性和形态,从而进行生物修复。

微生物主要通过生物吸附和富集作用、溶解和沉淀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和菌根真菌与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关系对土壤中重金属活性产
生影响。

3.3动物修复
土壤中的某些低等动物(如蚯蚓和鼠类)能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因而能一定程度地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将不断深入并走向成熟,特别是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生物修复技术的综合运用
将为有毒、难降解、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带来希望。

4、结论
酸性矿山废水和尾矿是造成矿山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以后的矿山重金属污染研究中,测定矿区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的总量及其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赋存相态,区分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及其在矿区的运移途径;综合利用重金属元素污染的评价方法,从环境地球化学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出发,加大矿山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敬勇,常向阳,涂湘林.矿山开发过程中重金属污染研究综述.矿产与地质.2006年l2月
[2]杨先伟,张满满,王润沛,陈龙雨.矿山重金属污染及植物修复研究进展;2010年第21期
[3]牛晓君.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环境科学与技
术.2009年6月
[4]曹越,高志刚,闫淑萍,沈然.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