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1.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在后面

1.1 沁园春·长沙

、基础知识

1. 下列词语中,加 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橘.子洲 (j ǘ) 湘.江 (xi

ān ɡ) 漫.江

(m àn )

舸.( ɡě)

B

惆怅.(ch àn ɡ) 寥.廓 (li ào) 苍.茫 (c ān ɡ) 携.来 (xi

é) C

百侣.(l ǔ) 峥.嵘 (z ēn ɡ) 茂.盛(m ào ) 遒.劲(qi ú)

D

. 阻.止(z ǔ)

遏.制( è)

竞.争 (j ìn ɡ)

沉.浮(ch

én )

2. 下列各组词语,

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指点 书生义气 挥诉方遒 风华正茂

B . 苍茫 鱼翔浅底 浪遏飞洲 峥嵘岁月

C . 霜天 百舸争流 独立寒秋 激扬文字

D

廖廓橘子州头

漫江碧透

层林尽染

3.下列各组词语中,对加点的词在本课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挥斥方遒.(强劲)

指.点.( 指责 ) 漫.(满)江 B

. 浪遏.( 阻止) 飞舟 主.(主宰) 沉浮 携来.(到来 )

C

. 恰.( 正值) 同学少年 激.扬.( 激浊扬清 ) 万.户.侯.( 此指大军阀、大官僚 ) D

峥.嵘.( 不平凡 ) 岁月稠.(多) 粪.土.( 浇粪的土 )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幅图画湖岸汀渚,枯木棘竹,气象萧疏,江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鸳鸯游宿其中,境界静谧清幽。

② 历时一年打造,一尊骑着骏马、神采飞扬的朱元璋雕像,日前出现在明孝陵大金门前。这尊雕像“麻 子马脸”,奇骨贯顶,但难掩 ______________ 风发、指点江山的伟人风采。

③ 在 2017 年的全国新能源推广会上,专家们指出,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 境的能源,是有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A. 寥廓 义气 遏制

B.

寥廓

意气 遏制 C.辽阔

意气

遏止 D.

辽阔

义气

遏止

5.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年过不惑的杰克·罗恩先生,积二十年之功成功创作了大型壁画《天堂之火》

,终于在巴黎画坛崭

.头.角.。

B .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 ,可是现在,双鬓已染秋霜。

C.1925 年的秋天,年轻的毛泽东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看到那到处漫山遍野....的火红的秋叶,想起当年在此求学的生活,不禁心潮起伏。

D.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____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

①历史如潮,橘子洲上的江风吹落了多少春华秋实②当毛泽东临江作赋、踌躇满志的时候③物换星移,血雨腥风的史篇早已离我们远去④眼前只见欲一睹领袖风采的游人如织⑤谁会相信中国的命运就掌握在这个书生意气的青年手中A.②⑤③④① B .②⑤①③④ C .①③④②⑤ D .③④①②⑤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适应人民群众对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教育部决

定大力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增强社会对招生工作的监督。

B.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政府应该对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坚决进行查处,并且让不法分子付出昂贵的代价。

C.网络购物之所以如此蓬勃兴起,原因很多,包括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传统企业电子商务的转型,以及消费者年龄结构的年轻化和消费习惯的变化等等。

D.习近平主席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稳健扎实、积极进取推进各项工作,一项项重大举措陆续出台。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 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 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D. 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 字以内) 、中调(59 —90字)和长调(91 字以上) ;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9.将下面几个句子用一个单句的形式表述出来。

走近毛泽东》这部片子,是为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而特别摄制的。该片在毛泽东逝世27 年后,

首次把他既是一代伟人又是性情中人的一面展示出来。

答:

10.某班举行毛泽东诗词朗诵比赛,请你做主持人,现请你写一个开场白,用来渲染气氛,营建良好的环

境氛围。不少于150 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7 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1.这首词上阕写暮秋景色,词中哪些词语突出了秋色之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在“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两句中,“击”和“翔”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语句的含意进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上阕“看万山红遍”以下各句,下阕“恰同学少年”以下各句,是铺叙,也就是古人所说“赋、比、

兴”手法中的“赋” 。此处使用“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青年毛泽东什么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15.《沁园春·长沙》采用了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描绘了一幅山红江碧的绚烂画面。在你所背诵过的古诗

中能否找到类似的画面?请默写其中一首,并作简要分析。 16. 在这首写秋景的词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怀?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这首词的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课外拓展

(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 18~20 题。

忆秦娥忆秦娥娄山关

李 白 毛泽东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

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18.从下面列举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忆秦

娥·娄山关》中的空格处。 月泣却越血霞咽冷画

19. 两首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但所渲染的气

氛并不相同,请加以概括说明。 答:

20. 两首词的结尾都通过写景来抒情,气象宏大,但所抒发的感情不同。请概述其感情的不同之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 21~22 题。 秋雨叹【其三】

杜甫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

长安布衣谁比数②,反锁衡门③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④,泥污后土何时干。

[ 注] ①《秋雨叹》组诗共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当朝宰相杨国

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②谁比数:没人关心。③衡门:

贫者所居。④仇氏《杜诗详注》中言:“日者君象,土者臣象。”

2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长安布衣”是诗人的自称,“布衣”一词反映了诗人绝世独立的清高。

B. “反锁”写出了诗人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环堵”写出了诗人家境的贫困。

C. 颈联借胡雁欲高飞而不能来比喻诗人自己身居困厄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处境。

D. 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诗人雨中寥落的情景,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个人及国事的感慨。

22. 《杜诗详注>说此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请结合尾联加以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沁园春·长沙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橘.子洲(j ǘ)湘.江(xi

) 漫.江(màn)百舸.( ɡě)

ānɡ

B.惆怅.(ch ànɡ)寥.廓(li ào)苍.茫(c ānɡ)携.来(xi é)

C.百侣.(l ǔ)峥.嵘(z ēnɡ)茂.盛(mào)遒.劲(qi ú)

D.阻.止(z ǔ)遏.制( è)竞.争(j ìnɡ)沉.浮(ch én)

【答案】D

【解析】A 项,“橘子洲”中“橘”应读“ j ú”;B 项,“寥廓”中“寥”应读“ li áo”;C项,“百侣”中“侣应读“ l ǚ”,“峥嵘”中“峥”应读“ zhēng ”。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指点书生义气挥诉方遒风华正茂

B .苍茫 鱼翔浅底 浪遏飞洲 峥嵘岁月

C .霜天

百舸争流 独立寒秋 激扬文字

D .廖廓橘子州头

漫江碧透 层林尽染

【答案】 C

【解析】 A 项,“书生义气”中“义”应写作“意” ,“挥诉方遒”中“诉”应写作“斥” ;B 项“浪遏飞洲” 中“洲”应写作“舟” ; D 项,“廖廓”中“廖”应写作“寥” ,“橘子州头”中“州”应写作“洲” 。

3.下列各组词语中,对加点的词在本课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挥斥方遒.(强劲) 指.点.( 指责 )

漫.(满)江

B

. 浪遏.( 阻止) 飞舟

主.(主宰) 沉浮 携来.(到来 ) C

. 恰.( 正值) 同学少年 激.扬.( 激浊扬清 ) 万.户.侯.( 此指大军阀、大官僚 ) D

峥.嵘.( 不平凡 ) 岁月稠.(多) 粪.土.( 浇粪的土 )

答案】 C

解析】 A 项,指点:评论。 B 项,来:衬字,无义。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② 历时一年打造,一尊骑着骏马、神采飞扬的朱元璋雕像,日前出现在明孝陵大金门前。这尊雕像“麻

③ 在 2017 年的全国新能源推广会上,专家们指出,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

答案】 B

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也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③“遏制”的“制”是指制止,控制;而“遏止”的

“止”强调使停止,治理环 境恶化是个逐步的过程,不能“遏止” ,只能“遏制”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年过不惑的杰克·罗恩先生,积二十年之功成功创作了大型壁画《天堂之火》

露头角 。

B .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 ,可是现在,双鬓已染秋霜。

C .1925 年的秋天,年轻的毛泽东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看到那到处漫山遍野.... 的火红的秋叶,想起当年在 此求学的生

D 项,粪土:视??如粪土。

①这幅图画湖岸汀渚,枯木棘竹,气象萧疏,江天

,鸳鸯游宿其中,境界静谧清幽。

子马脸”,奇骨贯顶,但难掩

风发、指点江山的伟人风采。

境的能源,是有效

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A. 寥廓 义气 遏制

B. 寥廓 意气 遏制

C.辽阔

意气 遏止

D.

辽阔

义气

遏止

解析】①“寥廓”侧重于立体范围,

辽阔”侧重于平面范围, 都有“广阔”之意。②“意气”侧重于由

义气”侧重于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 ,终于在巴黎画坛崭

活,不禁心潮起伏。

D.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答案】B

【解析】A 项,“崭露头角”一般指青少年显露才华和本领,此处用错对象。C项,“漫山遍野”与“到处” 重复。D 项,“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此处望文生义。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

①历史如潮,橘子洲上的江风吹落了多少春华秋实②当毛泽东临江作赋、踌躇满志的时候③物换星移,血雨腥风的史篇早已离我们远去④眼前只见欲一睹领袖风采的游人如织⑤谁会相信中国的命运就掌握在这个书生意气的青年手中A.②⑤③④① B .②⑤①③④ C .①③④②⑤ D .③④①②⑤ 【答案】B 【解析】②⑤句回答毛主席诗句所提出的问题;①③④是感慨历史兴亡的文字,①感慨历史,紧承上文,③④感慨物换星移。注意标点符号。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适应人民群众对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教育部决

定大力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增强社会对招生工作的监督。

B.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政府应该对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坚决进行查处,并且让不法分子付出昂贵的代价。

C.网络购物之所以如此蓬勃兴起,原因很多,包括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传统企业电子商务的转型,以及消费者年龄结构的年轻化和消费习惯的变化等等。

D.习近平主席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稳健扎实、积极进取推进各项工作,一项项重大举措陆续出台。

【答案】C

【解析】A 项,“增强??监督”搭配不当,“增强”改成“加强” ;B 项,“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概念交叉;

D项,成分残缺,在“积极进取”后加“的姿态”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 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 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D. 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 —90字)和长调(91 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

【答案】D

【解析】“都分为上下两阕”错,不符合原词信息。9.将下面几个句子用一个单句的形式表述出来。

《走近毛泽东》这部片子,是为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而特别摄制的。该片在毛泽东逝世27 年后,首次把他既是一代伟人又是性情中人的一面展示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10 周年而特别摄制的《走近毛泽东》这部片子在毛泽东逝世27 年后,首次

把他既是一代伟人又是性情中人的一面展示出来。

【解析】首先确定单句的主干:主语“ 《走近毛泽东》这部片子” ,谓语部分“首次把他既是一代伟人又是性情中人的一面展示出来” 。其他信息可作为句子的枝叶部分。

10.某班举行毛泽东诗词朗诵比赛,请你做主持人,现请你写一个开场白,用来渲染气氛,营建良好的环境氛围。不少于150 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千古独步的伟大诗人。

毛泽东诗词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艺术形式丰富多彩。郭沫若把毛泽东诗词比作诗词中的泰山、北斗,著

名诗人柳亚子发出了“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尽折腰”的无限感慨。毛泽东诗词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永世流芳的精神食粮

【解析】开场白的写作要紧扣朗诵比赛的主题,言简意赅;语言要注意简洁,生动,有号召力。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7 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

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1.这首词上阕写暮秋景色,词中哪些词语突出了秋色之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阕写暮秋景色,“红遍”和“尽染”两个词中的“遍”和“尽”字,突出了秋色之深。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中选用的意象的理解。解答时要紧扣“秋色之深” ,从上阕写景的语句中筛选出描写景物“程度”的副词。

12. 在“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两句中,“击”和“翔”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语句的含意进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击”字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雄鹰在天空翱翔的样子,给人以力量感;“翔”字准确细腻地表现了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生活的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眼”的分析。所谓诗眼,即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这里虽然是词句,在这两句中“击”和“翔”也起着诗眼的作用。

13.上阕“看万山红遍”以下各句,下阕“恰同学少年”以下各句,是铺叙,也就是古人所说“赋、比、兴”手法中的

“赋” 。此处使用“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人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先抒发了对美好秋景的赞美之情,后回忆了“同学少年”的激情岁

月。这样写,使词句连贯直下,非常有气势,为抒情、议论营造了充足的背景气氛。

【解析】“赋”往往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直接抒情、叙事。在这首词中,这两组排比语句,还具有营造气势、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

14.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青年毛泽东什么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青年英雄形象。【解析】本题考查对词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理解、把握。可以采用“摘引法” ,从词中找出能体现词人形象特点的语句,然后加以概括。15.《沁园春·长沙》采用了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描绘了一幅山红江碧的绚烂画面。在你所背诵过的古诗中能否找到类似的画面?请默写其中一首,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词别出心裁地以“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 ,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的热爱。(2)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以色彩鲜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风光反衬诗人强烈盼望归家的心情,抒发了长久旅居他乡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对描写手法的分析。首先默写符合题干要求的古诗,再作分析;分析时抓住表示不同颜色的词,分析其互衬的效果。

16. 在这首写秋景的词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在诗人笔下,秋虽然给人“寒”的感觉,但却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

象。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泽东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叹,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这值得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借鉴、学习。

【解析】在多数古典诗词中,“秋”总是与“悲” “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如“悲哉秋之为气也” “秋风萧瑟天气凉” “万里悲秋常作客” “秋风秋雨愁煞人”等,而这首词写的虽是寒秋景物,诗人的情感却是豪迈昂扬的。

17. 这首词的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答:

答案】示例: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

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诗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诗人眼光折射出来。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 ,不是“愁” ,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诗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

解析】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写景抒情诗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即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物皆著我之色彩” (王国维语),而不是写景和抒情“两张皮” 。这首词的上片,虽然也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烙印。

三、课外拓展

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18~20 题。

忆秦娥忆秦娥娄山关

李白毛泽东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

18.从下面列举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忆秦娥·娄山关》中的空格处。

月泣却越血霞咽冷画

答案】1. 月、咽、越、血

解析】1. 可根据词牌的特点或参照李词的特点填上月”“越”,再根据意境、意象的特点填上“咽”“血”。

19. 两首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但所渲染的气氛并不相同,请加以概括说明。

答:

【答案】. 李词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凄凉、冷落、伤感的气氛;毛词渲染的是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战

斗气氛。

【解析】李词通过“呜咽的箫声” “一钩残月”等景物渲染了清冷、悲伤的氛围,毛词中“凛冽的西风” “在山里回荡的大雁

的叫声” “一弯冷月” “清霜”“踏着碎步的马” “哭咽的喇叭”等景物充满了苍凉悲壮之感。

20. 两首词的结尾都通过写景来抒情,气象宏大,但所抒发的感情不同。请概述其感情的不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李词结尾抒发了一种怀古伤今的悲壮之情;毛词抒发的是红军战士越过天险娄山关时的那种豪迈雄壮的感情。

【解析】两首词都是以景结情。其不同之处需联系整首词的感情来体悟。李词通过写穷奢极欲和狂欢极乐的秦代、汉代只剩下悠

悠的古道和孤独的陵墓,面对着西风残照的景象,抒发了怀古伤今之情。毛词“如海的群山、如血的残阳” ,通过描写海涛般起伏的苍山、如鲜血般殷红的残阳,借以表现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激战情景。联系写作背景可知抒发了作者豪迈的革命激情。(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21~22 题。

秋雨叹【其三】①

杜甫

长安布衣谁比数②,反锁衡门③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④,泥污后土何时干。

[ 注] ①《秋雨叹》组诗共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当朝宰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②谁比数:没人关心。③衡门:贫者所居。④仇氏《杜诗详注》中言:“日者君象,土者臣象。”

2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长安布衣”是诗人的自称,“布衣”一词反映了诗人绝世独立的清高。

B. “反锁”写出了诗人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环堵”写出了诗人家境的贫困。

C. 颈联借胡雁欲高飞而不能来比喻诗人自己身居困厄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处境。

D. 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诗人雨中寥落的情景,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个人及国事的感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古诗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诗人绝世独立的清高” 分析不当,“布衣”是抱负未得施展,理想不能实现的白嘲。

22. 《杜诗详注>说此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请结合尾联加以分析。

【答案】诗人用“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指君臣失道的时局,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昏庸、奸臣当道的愤懑之情。“泥污后土何时干”一语双关,表面上指希望天气好转,让百姓生活好转,暗指希望奸臣当道的局面尽快结束。尾联寄寓了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秋雨叹》(其三),该首诗首联的上句“长安布衣谁比数”,少陵多有自称“布衣”、“野老”之辞,实不甘也。而“长安” 亦不过客居之地,“反锁衡门守环堵”亦是绝望之举,路穷则独守一隅,实也不过是暂时的避世,避开内心纠结无解的困厄。将烦忧锁在门外茫茫世界,门内的心还念念不忘欲与其汇合。“反锁”写出了诗人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环堵”写出了诗人家境的贫困。“老夫不出长蓬蒿”,相比隐

答:

居的寂寥,更多是郁郁不平与刻意求静的痛苦。风雨中无忧无虑奔跑嬉戏的孩子却给诗中添了新鲜的颜色:“稚子无忧走风雨”。同时也带来更多的不确定,给人以忧虑:如此单纯的孩子未来能承受多重的阴霾很难说。颈联写外界溢入的雨声和寒意又唤起心中恒久的想法,欲“奋翅起高飞”而复深觉身居此困厄、混沌之世。该联借胡雁欲高飞而不能来比喻诗人自己身居困厄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处境。尾联诗人用“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指君臣失道的时局,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昏庸、奸臣当道的愤懑之情。“泥污后土何时干”一语双关,表面上指希望天气好转,让百姓生活好转,暗指希望奸臣当道的局面尽快结束。尾联寄寓了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分析本题既要判定其使用的表现手法,又要回答出诗人表达出的情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