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储粮在粮食保鲜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夏季低温储粮措施方案

夏季低温储粮措施方案

夏季低温储粮措施方案# 夏季低温储粮措施方案夏季是粮食储存的关键时期之一,因为高温和湿度对粮食品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粮食,延长储存期限,提高粮食品质,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低温储粮措施方案。

## 1. 仓房的选择和改造选择适合低温储粮的仓房是关键,仓房应选择保温性能好的建筑材料,最好是有一定保温效果的仓房,可以减少外界温度对粮食的影响。

同时,可以对旧仓房进行改造,增加保温层或者在仓库内部搭建保温隔间等等。

## 2. 通风排湿措施低温储粮时,湿度的控制非常重要。

湿度的升高会导致粮食吸湿变质,甚至发生霉变。

通风是保持粮食干燥的有效方法,可以设置通风设备,确保粮食周围的空气流通,并排出粮食中的湿气。

## 3. 温度控制低温储粮需要控制仓房的温度,首先要保持仓房内部的温度相对稳定,尽量避免温度的剧烈波动。

可以通过合理的通风和保温来控制温度。

此外,可以利用冷却装置降低仓房内部的温度,如安装空调设备和冷却水系统等。

## 4. 存放密度控制在低温储粮过程中,存放密度的控制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过大的存放密度会阻碍粮食的空气流通,增加粮食的水分含量,导致发霉变质。

因此,粮食在储存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存放密度,以保证空气流通。

## 5. 定期检查和清理低温储粮过程中,定期检查和清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粮食质量问题,以避免问题的扩大。

同时,定期清理仓房内部的灰尘和杂质,可以保持仓房的卫生状况,减少粮食受污染的机会。

## 6. 技术支持和培训为了保证低温储粮措施的有效执行,需要技术支持和培训。

相关的培训可以提供给农户和粮食储存管理人员,教授他们正确的低温储粮技术和操作方法。

此外,还可以成立专业团队,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通过以上的低温储粮措施方案,可以有效地保护粮食,并延长其储存期限。

同时,也可以提高粮食的质量,减少粮食的损耗,为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希望这些方案能够得到广大农户和粮食储存管理人员的重视和应用。

粮食低温储藏技术分析

粮食低温储藏技术分析

粮食低温储藏技术分析单位省市:宁夏中宁单位邮编:755100摘要:在粮食储藏中,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粮食储藏效果,低温储藏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储藏技术,在粮食储藏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基于粮食储藏的实际需要,正确分析低温储藏技术的特点,以及低温储藏技术的内容,对粮食低温储藏技术的应用和粮食储存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应立足粮食储藏实际,认真分析与掌握粮食低温储藏技术,在粮食储藏中积极利用低温储藏技术,推动粮食储藏技术的发展,为粮食储藏提供有力的支持。关键词:粮食储藏;低温储藏技术;自然冷源;机械通风;机械制冷粮食低温储藏技术不仅能抑制虫霉对粮食的危害、延缓稻谷储存品质劣变、降低干物质损耗,还可以避免粮食水分过多损失、减少粮食熏蒸用药量,从而保持储粮品质,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某粮食仓储企业于2016年底开始对入库水分含量15.5%的稻谷进行低温储藏尝试,在低温与常温下对同一品种的稻谷脂肪酸值作比较。结果显示,低温储藏对稻谷储藏品质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这为低温安全环保储粮提供了参考依据。实验证明,偏高水分稻谷低温储藏技术的应用是实现粮食储藏的最佳途径,是粮食储藏技术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储存两年的稻谷与储存一年的稻谷销售时价格基本一致,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还达到了绿色储粮、生态储粮的目的。目前企业已经实现了偏高水分稻谷低温冷链储藏,延缓了粮食品质的劣变,同时也抑制了害虫和微生物生长,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低温储藏技术探索和应用情况多年来,粮食产业服务中心积极探索低温储藏技术,逐步扩展到大范围应用。平房仓和成品库均采用低温储藏方式储粮实现了由传统储粮向绿色、生态储粮方式的转变。1.1实施低温储藏技术是完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使命的需要低温储藏是通过自然和机械的方法,使粮堆温度保持在15T(最高不超过20T)以下,从而降低粮堆呼吸强度、抑制害虫和微生物生长、减少粮食损失、延缓品质劣变,达到安全储存和保鲜的目的。随着消费者对粮食品质、营养、卫生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粮食仓储企业所肩负的确保粮食储藏安全的使命感也要不断增强,不能仅停留在减少粮食的数量损耗、确保粮食数量安全上,还要最大限度地延缓粮食陈化劣变,确保粮食品质安全,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粮食及其产品。而低温储藏正是助推粮食仓储企业完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使命的有效方式。

绿色储粮主要技术及应用

绿色储粮主要技术及应用

绿色储粮主要技术及应用1.1 低温储粮技术粮堆内的害虫、微生物、粮粒等生物成分在水分和氧气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还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采取不同方式降低储粮温度,就能抑制粮堆内各种生物成分旺盛的生命活动,减少粮食在储存期间干物质的损耗,最大限度地保持粮食原有品质,延缓储粮陈化速度,这是一种最为理想的绿色储粮技术。

1.2 气调储粮技术氮气气调储藏是当前国内外绿色储粮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用高浓度氮气替换粮堆空气组分,形成不利于害虫及霉菌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抑制粮食呼吸,实现虫霉防治、延缓粮食品质变化。

1.3 非化学药剂防虫技术非化学药剂防虫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习性防治等不使用化学物质防虫治虫的方法。

物理防治就是用物理因素作用于害虫有机体,如紫外线杀虫、微波杀虫、放射线杀虫、激光杀虫、高频电热杀虫等电磁杀虫技术。

近几年,利用硅藻土粉、惰性粉防治储粮害虫的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在国内也得到了推广应用。

生物防治是利用某些生物成分来防治储粮害虫,如利用害虫天敌以虫治虫、利用病原微生物以菌治虫、利用性信息素诱杀、利用内激素干扰昆虫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等。

习性防治是根据储粮害虫的某种习性而设置的防治方法,如粮堆压盖防治、粮堆移顶防治、诱集捕杀等。

2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情况近年来山东省粮油收储有限公司鲁中储备库(以下简称鲁中储备库)不断加强科技储粮新知识、新技术的研究,并结合鲁中储备库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绿色储粮新方法、新工艺在粮库储粮中的应用。

2.1 内环流准低温储粮控温技术鲁中储备库主要存储小麦、大豆、玉米等品种,大豆、玉米难于保管。

近几年鲁中储备库分两批对18个仓房安装内环流控温系统,冬季将粮温降至5℃左右,夏季6月份启动内环流,利用粮堆冷芯将粮食最高温度控制在27℃以下,有效延缓了表层和周边粮食的品质变化速度,并抑制储粮害虫的生长,大大提高了储粮的安全性。

2.2 储粮损耗控制从近几年粮食出库损耗情况来看,损耗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或过度通风造成出库时粮食水分偏低,粮食水分减量少造成损耗。

粮食低温储藏技术

粮食低温储藏技术

粮食低温储藏技术
粮食低温储藏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粮食储藏方式,它可以在低温下延缓粮食的老化和腐烂过程,保持粮食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

该技术需要控制储藏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以确保粮食的质量和安全。

低温储藏技术常用的储藏设备包括冷库、冷藏车、冷库箱等。

在使用这些设备时,需要注意保持储藏环境的干燥和清洁,并定期进行消毒和维护,以避免细菌和霉菌的生长。

除了控制储藏环境外,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延缓粮食的老化和腐烂。

例如,对于谷类粮食,可以在储藏前进行干燥和除湿处理;对于油脂和食盐等易受氧化影响的食品,可以采用氮气封装或真空包装等方式,以保持它们的新鲜度和品质。

粮食低温储藏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粮食的质量和安全性,还可以减少粮食的损失,节约资源和成本。

同时,该技术也在促进粮食储藏和运输的国际贸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1 -。

粮食低温密闭储藏的必要条件及实施方法

粮食低温密闭储藏的必要条件及实施方法

粮食低温密闭储藏的必要条件及实施方法摘要粮食低温密闭储藏技术能够保证在粮食在存储期间具有良好的质量、新鲜度和价值,是一种具有重要现实价值的应用型技术。

在本文中,笔者首先了探讨了粮食低温密闭储藏的必要条件,而后总结出了粮食低温密闭储藏的实施方法,希望能够为提高我国的粮食储存安全提供必要保障。

关键词粮食存储;低温密闭储藏技术;实施条件;实施方法保证粮食存储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影响粮食存储安全的因素较多,其中温度和空气是导致粮食变质的两个重要因素。

低温密闭储藏技术则能够将温度和空气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一般而言,粮库内部的粮食颗粒、微生物以及其它害虫等只要水分、温度、氧气等条件适宜,便会出现生命活动,导致粮库内的粮食出现发霉、发芽、变质等。

粮食从设生产到粮库需要经过生长、收获、运输、储藏以及加工等多个环节,因此很难保证进入粮库的粮食的绝对“干净”。

如果粮库的存储工作不到位,一旦粮库内部的各种客观条件适宜害虫和微生物的生产,便会导致粮食变质、霉变以及重量减少等。

低温密闭储藏技术正是切断了有利于粮食害虫、微生物生存的条件,通过抑制作用来实现粮食的安全存储。

1 粮食低温密闭储藏的必要条件1)低温。

相关试验表明,如果粮食自身的温度维持在15℃之下的话便能够有效地印制粮食自身的呼吸作用,使粮食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呼吸水平,提高了粮食存储的稳定性。

总体而言,低温环境有利于降低粮食的干物质损耗,保证粮食品质。

此外,低温也能够有效地抑制粮食中各种害虫和微生物的生长和发育,通常来说,粮食温度低于15℃,大多数害虫便会停止活动,粮食温度低于8℃时,大多数害虫便会处于麻痹状态,而一旦粮食温度低于-4℃,则大多数害虫会冻死。

2)干燥。

水分在粮食常见微生物的身体构成成分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通常在75%-85%之间。

因此,如果能够有效控制粮食的水分,或者将粮库的相对湿度始终控制在80%以下,便会导致粮食微生物的大量缺水,促使它们停止新陈代谢活动,直至死亡。

第三章 食品低温贮藏保鲜技术ppt课件

第三章  食品低温贮藏保鲜技术ppt课件

苹果的内部崩溃
苹果的虎皮病
编辑版pppt
10
1.水分蒸发
食品在冷却时,不仅食品的温度下降,而且食 品中所含汁液的浓度增加,表面水分蒸发,出 现干燥现象。
当食品中的水分减少后,不但造成重量损失 (俗称干耗),而且使水果、蔬菜类食品失去新 鲜饱满的外观。
编辑版pppt
11
水果蔬菜的水分蒸发特性
水分蒸发特性 水果蔬菜的种类
编辑版pppt
14
水果蔬菜冷害的界限温度和症状
种 界限温 症状
种类 界限温 症状
类 度(℃)
度(℃)
香 11.7-
果皮变黑
马铃 4.4
发甜、
蕉 13.8

褐变
西 4.4
凹斑、风味异 番茄 7.2-10 软化、


(熟)
腐烂
黄 7.2
凹斑、水浸状 番茄 12.3- 催熟果

斑点腐败
(生) 13.9
颜色
水冷却法:比冷风冷却速度快,没干耗,但冷水若被污染会传 染,有浸渍式、喷水式和混合式。
冰冷却法:价格便宜,无害,易携带和贮藏,还能避免干耗。
编辑版pppt
9
(三)食品在冷藏过程中的变化
水分蒸发 冷害 后熟作用 移臭(串味) 肉的成熟 寒冷收缩 脂肪的氧化 微生物的增殖
草莓的CO2伤害
2021精选ppt23一冻藏食品物料的前处理1热烫处理蔬菜钝化酶2加糖处理水果减少冰晶形成降低氧化3加盐处理水产品和肉类降低氧化4浓缩处理液态食品降低冻结点减少大冰晶形成5加抗氧化剂水产品减少氧化6冰衣处理防干耗减少氧化7包装减少氧化水分蒸发微生物污染2021精选ppt241间接冻结法低温静止空气冻结送风冻结强风冻结接触冻结2直接冻结法浸液式冻结法二食品的冻结方法2021精选ppt25强风冻结法利用高速流动的低温空气促使食品快速散热迅速冻结的方法

我国低温储粮的应用方式和适用性分析

我国低温储粮的应用方式和适用性分析

我国低温储粮的应用方式和适用性分析张崇霞1许锡炎2李志民3许胜伟1严晓平1王双林1(1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有限公司610091)(2中国储备粮集团管理有限公司100039)(3中国储备粮梅河口直属库有限公司135000)摘要对我国低温储粮的应用方式及适用性进行了探讨,重点介绍了冷源获取技术和仓房隔热保冷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低温储粮冷源隔热保冷低温储粮不仅可以抑制粮食的呼吸代谢,延缓粮食品质劣变,还可以有效控制储粮害虫、微生物的活动,不使用或减少使用化学药剂,因此,低温储粮代表着粮食储藏技术发展的方向&低温储粮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受仓储条件和费用等因素影响,没有大规模推广。

低温储藏技术受到限制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仓房隔热性能,1998年以来建造的仓房多数不是按照低温仓或准低温仓的标准修建,仓房隔热性能较差,无法满足低温储粮所需要的保冷隔热效果;二是制冷机组能耗较高,为保持粮堆低温状态,需依赖制冷机进行粮堆降温,低温储粮能耗较高。

近年来,随着新型制冷技术及仓房隔热气密技术的发展,低温储粮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本文将对我国低温储粮的应用方式及适用性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低温储粮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1我国低温储粮的发展基本经历了利用自然低温、机械通风降温、谷物冷却机、内环流技术、空调、新型制冷机组几个阶段。

1.1自然低温自然低温储粮是利用自然冷源,同时采用一定的隔热措施,来维持粮堆低温状态的储粮方式,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

自然低温储粮,在我国一般用于北纬30。

以北,冬季气温在0°C以下的地区。

这些地区有充足的自然冷源,在秋冬季节可打开仓房门窗和通风口在热压和风压作用下进行自然冷却通风,逐层冷却粮食&为提高降温效果,一般可采取翻动粮面、扒沟、挖塘等方法。

赵兴元等研究表明,利用自然通风降低粮堆温度,能实现7个月的自然低温储粮,自然通风仓储藏一年的晚制稻脂肪酸值上升率比对照仓上升率低。

低温储粮技术及设备

低温储粮技术及设备
要求水源深度不小于5米 ③水质应达到相关要求,如含沙量、
酸碱度、重金属含量等
粮仓制冷应用需具备条件: ①粮库库区地质条件需适
合打井 ②打井需通过环评 ③库区地下水源需丰富,
水质应达到相关要求 ④热水回灌是否会破坏地
下水区域热平衡
①需有足够水源,自来水与消防水均可; ②水质应满足相关要求; ③库区需有可开挖土地供填埋送/回水管(浅埋); ④仓墙需预留送/回水管通孔; ⑤需另外建设单独主机房。
冷却塔式水冷冷 风系统 土壤源水冷冷风 系统
初投资
运行 维保检修 制冷
成本 成本
效果
使用 便利性
应用 总 限制 分
较小/4 较大/2 较小/4 中/3
好/5
小/5 23
中/3
中/3 较小/4 较好/4 较好/4 大/1 19
较大/2 小/5 较大/2 好/5 较好/4 大/1 19
中/3 较小/4 中/3 较好/4 中/3
在服务支持方面,遵循“三不管”原则,即 “不管是否为永昇的产品、不管任何时候接到用 户函电、不管是用户的原因还是永昇的产品自身 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都给予及时响应,解决用 户所需。”
七、低温储粮综合制冷系统的科学使用
低温储粮制冷系统的前期投入和使用过程 中的能耗一直是用户朋友最为关心的问题。在 生产实际应用中,影响低温储粮成本的因素主 要有两方面: 一是选用高效节能的设备 二是科学合理的使用设备
1)制冷系统设备是否高效节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制冷量相同的机组,其装机电功率的大小(以风冷型为例)
用普通壁挂空调,一个敖间需要4台室内机、4台室外机, 铺线多,安装麻烦,成本高。且打孔多对仓房的保温性能和气 密性造成影响。
粮面控温机组仅需2台室内机、1台室外机,安装方便、接线 少,仅需打一个通孔即可满足制冷管路的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温储粮在粮食保鲜
方面的应用与发展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2
粮食储藏工作与人类生存质量的优化和提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物质生活水
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减少粮食品质及其产品中有害残留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给粮食安全控制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粮食在常温下储藏,随着时间延长和夏季气温升高,粮食的陈化氧化会日益严重,此外粮食在储
藏过程中还常遭受虫、霉、鼠等有害生物的侵害,除造成重量和品质的损失以外,还受熏蒸杀虫剂等化学
因素影响,使粮食或多或少带有一定量的药剂残留,造成化学污染。因此,实施绿色储粮具有极其重要的
意义,它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粮食储藏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绿色保质保鲜储粮是确
保储粮安全、卫生、环保的必然选择,是粮食储藏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为社会提供放心粮、保鲜粮、优质
粮,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绿色消费,适应粮油市场需求,是我国粮食储藏行业目前所面临的一项迫切
任务。
保质保鲜储粮是以储粮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粮情检测分析控制系统等高新科
技手段实现的现代化储粮技术。国内外对粮食新鲜程度衡量的检验指标主要有水分、脂肪酸、还原糖、粘
度、色泽、香味、酶活性和带菌量等,这些指标中最能反映粮食新鲜度的是香味和酶活性,影响粮食香味
和酶活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是粮食的水分含量,粮食水分含量不仅影响粮食的安全储藏,而且影响粮食的
香味保持。目前我国粮食的储藏水分,主要是以能保证粮食在常规储藏条件下不生虫、不发霉和不酸变为
标准,这样很难保证粮食的口感和新鲜度。西北地区气候干燥以及采用机械通风等原因,粮食的水分散失
特别严重,粮食成份中的活性生理因子和营养物质、维生素等随着粮食水分的散失而减少。粮食水分降的
过低,不但会影响到粮食的品质和食味口感,由于粮食籽粒中的蛋白质由凝胶状态转化为干胶状态,凝胶
空间结构受到破坏,失去粮食品种固有的活性光泽,并且是不可逆转的。因此要保证粮食的新鲜程度,就
应在安全前提下适当提高储藏粮食中的水分标准,始终保持粮食在储藏期间有适宜的活性水分含量。
在低温储粮时,粮堆内的湿度和储粮水分含量标准可适当放宽,虽然粮堆生态活性较旺盛,但由于温度
较低,虫害、微生物不易繁殖扩大,粮食的生态活性营养物质得到保存,减少了粮食在储藏期间干物质、
维生素和粮食固有风味的损耗,最大限度地保持粮食原有新鲜品质,达到粮食保质保鲜的目的。大量实验
表明,粮食表层的霉菌带菌量在20℃以下大为减少,10℃以下可以完全抑制害虫、霉菌的繁殖,这时粮
食的呼吸和酶活性极为微弱,脂肪酸、还原糖、粘度、色泽、香味等粮食的化学成分变化缓慢,有效地保
证了粮食的原始品质和原有的食味,并延缓储粮陈化速度,是粮食最有效最为理想的绿色保质保鲜储藏途

国外粮食储藏是以水分活度来分析粮堆生态安全状况,水分活度=相对湿度/100,表示湿度与粮堆
生态活性的关系,即粮堆湿度大,表明粮堆生态活性旺盛。在对库存粮食生态安全状况检测方面,我国现
有的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由于技术原因目前只能检测粮堆温度和仓内空间湿度,一些其它工作(查虫、
查霉、化验粮食水分等)则需要仓库管理人员进仓扦样检查。春夏季节气温较高,工作人员进仓会破坏粮
堆的密闭效果,引起虫害霉菌感染,因此现有的粮情检测分析控制系统仅此温度和空间湿度数据,并不能
全面的检测分析储粮状况,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绿色保质保鲜粮食储藏管理的需求。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3
采用低温准低温储藏粮食,粮堆内尚存少量的虫害,微生物活动迟缓并不繁育发展,但粮食储藏水
分的提高,粮堆生态保持着潜在的活跃旺盛状态,因此必须完善对库房粮堆进行严密及时的生态检测分析
和控制。
温度和湿度是生态储粮中粮情分析的两个主要因素,粮情检测系统中,粮堆温度的检测已趋完善,粮食
水分和粮堆湿度的检测尚需加强和完善,理论上讲粮食和粮堆的一些物理指标与电特性和电介质有关联,
通过检测粮食和粮堆的电导介质可以较准确测出粮食水分含量,但相关的补偿因素较多,粮食和粮堆电导
介质参数极不确定。不同的测量手法及不同农户、不同品种、不同区域、不同土壤、不同成熟度、不同杂
质含量,其粮食形状、大小、密度都不同,粮堆的疏松紧密压力及储藏期限不同、季节温差等都会具有不
同测量数据的差异,使用中粮食的导电性能电介质等因素千差万别,其准确性、重复性、稳定性均达不到
理想要求。加之电路、器件结构、测量方式及测量距离的限制,很多技术问题至今也没得到真正解决。
粮食籽粒是具有生命生理作用的物质,水分子可以通过毛细管的呼吸作用进入粮粒内部,在毛细管内壁
凝聚成多层分子,靠分子间的作用力而吸附的这部分水称为游离水,它具有普通水的性质,能导电。由于
游离水与粮粒质体结合不牢固,其含量是不稳定的,如果外界环境温度、湿度变化频繁,粮食籽粒毛细管
内的水蒸气也频繁的与周围环境中的水蒸气进行交换达到平衡,环境湿度大时粮食处于吸湿状态,粮食水
分增加,反之则相反。若外界气候干燥, 粮粒内部的游离水分逸出散失, 进而粮粒内部结合水也散失,因此
检测粮堆各部位湿度的变化即可间接知道储粮水分的变化。
国内外粮食科研部门和历来的储藏实践对粮食水分和空气湿度的相互关系都作了充分的验证:粮食
的水分含量始终与空气中(粮堆内)的湿度进行交换,相互间通过呼吸对流达到一定的平衡,形成不同空气
湿度下与粮食水分的一种平衡关系。由于密闭粮堆内的湿度主要由粮食含水率决定,粮食在入仓储藏一段
时间后,密闭粮堆粮食水分和粮堆湿度变化基本处于相互稳定的平衡状态,因此准确检测粮堆湿度即可作
为粮堆含水率的分析依据。由于粮食本身的生命特征及各类杂质、虫、霉的不同特性活动参与变化、加之
粮堆气体和外界气温季节变化,形成了独特的缓变粮堆生态环境。粮食自身与周围环境时刻进行着温度、
湿度、水分、气体的交换平衡,一般来说粮食水分总是滞后粮堆湿度的变化,这就要运用粮食储藏理论,
把检测的粮堆湿度、粮堆温度、气温气湿等粮质的相关数据,用平衡梯度模式算法,以及由此建立的粮堆
生态气候分析模型模式对库房粮情进行分析,以此掌握粮堆安全状况.
温度湿度是粮食安全储藏和进行粮情分析的两个主要参数,也是一切生物赖于生存活动的主要因
素。霉菌、微生物、虫害、粮食籽粒等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中,生存繁衍活动旺盛,粮堆随时处于消耗
劣变的境地。
准确及时的检测粮堆各部位温度湿度两项生态因子,即可得到粮堆内部多种生态环境变化数据,准确
的反映和显示粮堆内部各处温度、湿度、粮食水分、绝对湿度、饱和湿度、露点温度、气体、气流等粮堆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4
气象状况,结合外温外湿、仓温仓湿及粮质,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就可较全面的分析粮堆内虫害霉菌的繁
衍活动规律,以及粮堆内外生态环境状况等储粮相关数据,实时控制指导粮仓密闭、机械通风、降温制冷
等设备运行,以控制粮堆的温度。同时通过大量检测的数据进行统计、综合、预测分析,控制粮仓设备等
处于安全运行状况,对粮食不用药不熏蒸,确保储粮品质,实现绿色保质保鲜储粮
现在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空间湿度检测、传感器技术已相当成熟,经过我们对湿度传感器件的
筛选,以及对湿度传感技术的改进应用,在粮堆检测多年实验探索的基础上,开发了的专利产品“温湿度
检测电缆”,它可以解决以往粮堆各部位温度湿度检测中存在的一致性、稳定性、准确性、耐用性、性价
比等关键性问题,完全可在现有的计算机粮情检测分析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增设完善
为了保持粮食品质和避免粮食水分减量的损失,就要保证有一定的储粮水分和粮堆湿度,而水分和湿
度又是影响粮质变化、虫害、微生物生存敏感的基本因素,所以必须时刻掌握粮堆内部和粮面、四周温
度、湿度及粮食水分变化,以此分析储粮品质、调控合适的粮堆现状,因此,电子粮情检测控制系统准确
完善的安装配备,将是控制储粮安全的可靠保证。在粮食绿色保质储藏中,粮堆湿度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配备。准确检测粮堆各部位的湿度和温度,并结合粮食收购入库、储藏期间采集的各种数据,用不同温湿
度平衡梯度的模式算法进行换算,结合地理气候和储藏条件等各种内外因素、数据,就能通过为此开发的
计算机储粮管理分析处理软件,达到全面综合分析储粮的品质变化、粮堆生态活性状况、安危情况、适宜
存放期限等多种相关数据,预测粮情、实时监测,并控制机械设备按绿色保质保鲜储藏管理模式运行调
控。同时最大限度的利用粮食生态储藏理论,充分运用国家近几年新建的仓房和配备的储粮机械设备、计
算机粮情检测控制系统等条件,应用低温或准低温绿色保质保鲜储藏管理模式运行调控,极大的增强粮食
保质保鲜安全储藏的可控能力,保管好国家储粮
绿色保质保鲜储藏管理应具备一定切实可行的仓房或粮堆保温保湿措施,储藏期间有效的保持仓内或
粮堆基本不受外界气候的影响, 粮食入仓适宜选择低温天气入仓为宜, 这样粮食在入仓时已处于低温或准低
温状态,可最大限度的节省能源,预期效果较好。储藏管理期间,运用粮情检测分析控制系统准确检测分
析粮堆生态状况, 调控储粮通风或降温机械设备按绿色保质保鲜储藏管理模式运行

实现粮食绿色保质保鲜储藏管理, 是粮食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和社会的需求,是21世纪粮食储藏工作者为
之努力的职责。做好对粮堆温度和湿度的检测控制,是推广绿色生态储粮的基本保证。在采用低温储藏、
适当提高粮食中的水分标准、推行切实可行的粮堆保温保湿措施的同时,提升目前粮情测控系统的功能,
完善对粮堆温度和湿度的检测控制,并根据相应的检测数据,建立粮堆生态环境分析数学模型,实时对粮
堆各项生态指标监控,保证储粮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