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色彩在中国工笔画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当代工笔画设色观念的研究与应用

当代工笔画设色观念的研究与应用

当代工笔画设色观念的研究与应用当代工笔画设色观念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绘画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

在中国画中,工笔画一直以其细腻入微、色调和谐的表现方式而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在当代艺术的浪潮中,如何将工笔画的设色观念与现代审美需求相结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传统工笔画注重精细的线条描绘和平和的色调表现,追求的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所推崇的“君子之风”。

然而在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口味迅速转变,追求更为丰富多样的表现方式。

因此,对于当代工笔画的设色观念的探索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从对传统工笔画色彩运用的研究中寻找灵感。

在传统工笔画中,色彩大多以素雅的青、红、褐、绿等来表现,造成了一种和谐平衡的感觉。

我们可以从传统色彩中获得启示,将其应用到当代工笔画中,以求达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衡。

其次,当代工笔画在色彩的运用上应加强表现个体情感与思想的功能。

在传统工笔画中,色调平和,常常没有明确的主题或表达,更注重形式的表现。

而在当代社会,人们倾向于追求真实的表达和个人情感的展现。

因此,在设色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增加鲜明的对比和明暗的处理,来进一步突显主题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

此外,当代工笔画的设色观念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吸收现代绘画的色彩理论。

色彩是构成绘画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现代绘画中的色彩理论已经相对成熟,可以为当代工笔画的设色观念提供宝贵的参考。

例如,色彩对比、色相与明度的运用、冷暖色调的巧妙搭配等,都可以在当代工笔画中找到运用的空间。

另外,跨界融合也是当代工笔画设色观念的重要方向之一。

当代工笔画可以借鉴其他绘画形式的设色观念,例如水粉画、肖像画等。

通过与不同风格的绘画形式进行交流与融合,可以使工笔画在色彩上具有更多的表现力和变化性,与现代审美趋势相契合。

综上所述,当代工笔画设色观念的研究与应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研究传统工笔画的设色方式,加强个体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吸收现代绘画色彩理论的启发以及与其他绘画形式的跨界融合,可以让当代工笔画在色彩上具有更多的创新和变化,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论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色彩媒材运用方面的创新发展

论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色彩媒材运用方面的创新发展

论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色彩媒材运用方面的创新发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笔人物画始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历经千年,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艺术的发展,工笔人物画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特别是在色彩媒材运用方面,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风貌,展现出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色彩媒材运用方面的创新发展。

一、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色彩媒材运用方面的创新发展,首先体现在传统与现代技法的结合上。

古代的工笔人物画多以水墨为主,色彩较为简单,主要以淡黑、淡灰、淡红等为主要色彩。

而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在传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引入了西方绘画的色彩理论和技法,大胆运用各种颜料和媒材,使作品的色彩更加饱满丰富,更具现代感和表现力。

一些工笔人物画家在作品中运用了丙烯、水彩、油画等颜料,使整体色彩更加鲜艳明亮,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和观赏性。

二、技法的创新和突破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色彩媒材运用方面的创新发展,还表现在技法的创新和突破上。

传统的工笔人物画技法,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对较为保守,主要以勾线、点染、覆块和淡彩等技法来表现人物的特征和神韵。

而当代工笔人物画家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将传统技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系列新的艺术效果。

一些工笔人物画家在作品中运用了丝绸绸缎的画布、工笔绢等特殊媒材,利用其独特的光泽和质感,使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富有戏剧性和立体感。

三、色彩与意境的融合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色彩媒材运用方面的创新发展,突破了传统的色彩表现方式,更加注重色彩与意境的融合。

传统的工笔人物画注重线条的勾勒和细节的表现,色彩大多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服饰和表情,很少突出整体色彩氛围和作品的意境表达。

而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在色彩媒材运用方面的创新发展中,更加注重整体色彩的协调和意境的营造。

他们采用了更加饱满丰富的色彩,把色彩与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相结合,使色彩成为表达情感和意境的重要手段,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论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色彩媒材运用方面的创新发展

论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色彩媒材运用方面的创新发展

论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色彩媒材运用方面的创新发展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色彩媒材运用方面得到了突破性的创新和发展。

在过去,工笔人物画倾向于使用传统的水墨或颜料作为主要媒材,这些媒材所呈现出来的色彩是受到很大限制的,而在当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色彩的追求,画家们开始使用新型的色彩媒材来表达更加丰富多彩的色彩和形态。

首先,工笔人物画中采用了数字绘画技术,也就是计算机绘画。

数字绘画技术不仅具备了数码产品的重要属性,更为重要的是其描绘的色彩是饱和浓郁、清晰明亮的。

在使用数字绘画技术时,艺术家们可以根据不同需求灵活的筛选绘图媒材,如水彩、油画、炭笔、铅笔等,从而掌控更加自由丰富的线条和色彩。

此外,数字工具也容易将传统的绘画液体更好的表现展现在作品中,表现出之前的传统绘画技法所不能表现的凝厚、热烈及高增强的文化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其次,工笔人物画中借鉴了西方现代派的技法,加入了抽象、流派和立体的视觉效果,物件在空间的分层次和有机组成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形态和层次感,从而达到更加完美的表现。

同时,画家们也更加注重玩味色彩本身的效果,追求色彩的随意性和视觉上的激情,这也增加了画作对观众的艺术诉求和吸引力。

最后,在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画家们通过对色彩媒材的创新使用,探索出一种新的色彩表现方式,即透明色彩法。

这种方法主要依靠颜料层的透明度、叠加和相互渗透来实现绘画效果。

在这种绘画方式下,画家可以创造出色彩的堆积、透视和光影相似的效果,来表达细腻、具体的意境和情感。

透明色彩法的发展为工笔人物画注入了更多的色彩活力和创新元素,绘画作品也表现出更为丰富、立体和现实的艺术形态。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色彩媒材运用方面的创新发展,不仅提供了更加自由多样和丰富的色彩表现方式,而且也更好的表达了细腻、丰富的人物情感和环境景象。

这些发展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和先进性,而且也向世界展现出了当代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论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色彩媒材运用方面的创新发展

论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色彩媒材运用方面的创新发展

论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色彩媒材运用方面的创新发展
在当代中国绘画艺术发展中,工笔人物画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工笔人物画的特点是写实、精细、细腻,主要以线条勾勒和平面填充为主要表现手法。

在传统的工笔人物画中,色彩媒材的运用相对较少,多以水墨为主,色彩的运用更多地体现在墨色的变化与层次的表现上。

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和视觉审美的变化,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色彩媒材运用方面也逐渐进行了创新发展。

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色彩媒材的运用上更加多元化。

传统的工笔人物画中以水墨为主,色彩相对单一。

而在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中,艺术家们开始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色彩媒材,如水彩、丙烯、油画等,使作品的色彩更加丰富多样。

通过对色彩媒材的运用,艺术家们能够更好地表达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色彩的运用上更加注重表现细节与层次感。

在传统工笔人物画中,色彩主要用于勾勒衣物纹理和点缀表情,功能上主要是进行装饰。

而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中,色彩的运用更加注重对人物的形态与肌理的呈现。

艺术家们将色彩巧妙地运用于人物的衣饰细节、肌肤纹理等方面,通过细微的色彩变化来表现人物的气质与特征。

透过色彩的层次感表现,艺术家们能够更好地突出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效果,使作品更具立体感。

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色彩媒材运用方面也开始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

一些艺术家结合了传统的工笔人物画技法和现代摄影术,运用数字技术将照片转化为线稿或素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色彩媒材的运用,使作品更加现代化与时尚化。

这种创新发展不仅丰富了工笔人物画的表现手法,还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代观众对于艺术的需求和口味。

现代工笔画的色彩探讨

现代工笔画的色彩探讨

现代工笔画的色彩探讨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它以细腻的线条和准确的描绘而著称。

在现代,工笔画经过了许多创新和发展,色彩也成为了工笔画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传统的工笔画中,色彩的应用相对较少,主要以水墨为主。

然而在现代工笔画中,色彩不仅被大量运用,而且也成为了画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现代工笔画中的色彩运用、色彩的表现力以及色彩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现代工笔画中的色彩运用已经与传统工笔画有了很大的不同。

传统工笔画中,色彩往往只是点缀,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水墨深浅来表现画面的层次和意境。

然而在现代工笔画中,色彩已经成为了画面的主导,画家们通过各种颜料和调色技巧,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从而增加了画面的观赏性和吸引力。

现代工笔画家常常运用鲜艳的色彩来表现花鸟、山水等题材,使得作品更加具有生气和活力。

现代工笔画家还通过对色彩的选择和搭配,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

比如在表现不同季节或者气候的作品中,色彩的运用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工笔画中的色彩运用已经不再被局限于传统的制约,而是更加自由多样,为作品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

色彩在现代工笔画中的意义也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

在传统工笔画中,色彩往往只是作为画面的点缀,其意义相对较小。

然而在现代工笔画中,色彩不仅仅是对画面的装饰,更是对画家对于世界的感悟和表达。

现代工笔画家们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和表现,来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比如一些画家通过对色彩的深浅和明暗的处理,来表达对于生活、自然等方面的感悟。

色彩也可以成为画面中的主题,通过对色彩的变化和运用,来表达出对于世界的独特见解。

色彩不仅仅是现代工笔画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更是画家们对于生活、情感和艺术的表达。

当代中国画中的色彩运用——以“新工笔”为例

当代中国画中的色彩运用——以“新工笔”为例

Fashion Color应用摘 要:色彩作为绘画艺术中的核心要素之一,既是画家与观者之间联络情感的隐形桥梁,又是诠释各时期审美趣味的重要依据,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纵观中国传统工笔画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画面中色彩的运用随着社会背景的不断蜕变呈现出了富含规律的演化模式。

时至今日,“新工笔”的出现为中国工笔画坛注入了全新的时代语言,色彩便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艺术表现特征。

关键词:当代中国画;色彩运用;新工笔Abstract: As one of the core elements in the art of painting, color is not only an invisible bridge between the painter and the viewer, but also an important basis for interpreting the aesthetic taste of various periods. It has high research value. Looking 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ine brushwork,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the use of color in the picture presents a regular evolution pattern with the continuous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background. Today, the appearance of "new fine brushwork" has injected a brand-new language of the times into the Chinese fine brushwork. Colo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rtistic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Keywords :contemporary Chinese painting;color application;new fine brushwork 杨文心Yang Wenxin江苏大学艺术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00Jiangsu University, College of art, Zhenjiang Jiangsu 212000Color Appli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Painting——Taking "New Fine Brushwork" as an Example当代中国画中的色彩运用——以“新工笔”为例一、中国传统工笔画中的色彩流变在当代大众的固有意识中,中国传统绘画大多通过黑白水墨的形式展现画面意境,营造雅趣氛围。

论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的色彩搭配

论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的色彩搭配

论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的色彩搭配当代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的一种,它以花鸟为主题,运用精细的工笔技法进行描绘,充分展现了中国绘画的艺术特色。

而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色彩搭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展现画家的审美情趣和创作功力,同时也能够为作品增添丰富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就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的色彩搭配进行探讨,分析其特点与作用。

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搭配在绘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色彩对于描绘花鸟的形态特征和肌理质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用恰当的色彩搭配,可以使花鸟的羽毛、花瓣等细节更加真实生动。

在描绘花鸟的羽毛时,常常运用浓淡相间的色彩进行层层叠加,使得羽毛看上去更有光泽感和层次感。

而在描绘花草时,色彩搭配也能够使花草的叶片、花蕊等部分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对色彩的精准掌控,画家可以将花鸟的形态特征和肌理质感表现得栩栩如生,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色彩搭配对于营造画面的整体氛围和情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画家常常通过对色彩的运用来表达内心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在描绘婉约清丽的花鸟时,画家可能更倾向于运用淡雅的色调,如粉红、淡紫、浅绿等,来表现出清新柔美的意境;而在描绘雄壮豪迈的花鸟时,则可能运用深沉、饱和的色彩,如红色、蓝色、金黄色等,来表现出豪放奔放的气魄。

通过对色彩的巧妙运用,画家可以为作品赋予不同的情感和氛围,使得作品更加具有审美价值。

色彩搭配也对于强化画面的层次和立体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代工笔花鸟画以精细入微的工笔技法为特点,画家常常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使得花鸟的形态更加丰富多变。

在描绘远近不同的花鸟时,通过深浅不同的色彩搭配,可以使远处的花鸟淡彩浅画,近处的花鸟重彩深画,使得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通过对色彩的巧妙安排,画家也可以使得画面的前后景关系更加清晰,使得观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画面的空间深度和视觉效果。

通过对色彩的细致操控,画家可以为作品赋予更加立体丰富的形态,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现代工笔画的色彩探讨

现代工笔画的色彩探讨

现代工笔画的色彩探讨现代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细腻工笔技法与现代审美理念的结合。

在传统工笔画中,色彩并不是主要的表现手段,注重的是线条的勾勒和静态般的构图,给人一种静穆的美感。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艺术的审美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对色彩的表现和运用更加追求丰富多样和活力十足的效果。

在现代工笔画中,艺术家开始尝试使用更加鲜艳明亮的色彩。

一、传统工笔画中的局限性传统工笔画以线条勾勒为主,色彩部分往往比较简单,常常只使用一两种颜色进行填充。

这种色彩表现的局限性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现代工笔画通过引入更加鲜艳明亮的色彩,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增加了观赏者的视觉享受。

二、色彩在表现主题和意境上的作用色彩是表现主题和意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艺术家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凸显主题,从而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念。

使用暖色调可以表达温暖和活力,而使用冷色调则可以传达冷静和冷漠。

艺术家在作品中对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可以使整个作品更具有个人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表现力。

三、色彩的搭配和对比色彩的搭配和对比是现代工笔画中的重要手段。

通过不同颜色的搭配和对比,艺术家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画面效果。

使用互补色彩相互对比可以增加作品的色彩饱和度和亮度;使用类似色彩搭配则可以营造出柔和和谐的画面效果。

色彩搭配和对比的巧妙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有吸引力和视觉冲击力。

四、色彩和细节的处理在现代工笔画中,艺术家对于色彩的处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静态填充,而是更加注重色彩与细节的结合和相互补充。

通过对色彩的精细处理,艺术家可以更好地表现细腻的纹理和光影效果,增强作品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色彩也可以通过细节的处理,起到强调和突出画面要素的作用,使作品更有层次和丰富性。

现代工笔画的色彩探讨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注重色彩表现和运用的多样性和活力。

艺术家通过对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增加观赏者的视觉享受和艺术沉浸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1 -第23卷第5期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No.5 V ol.23 2015年10月 Journal of Hulunbeier College Published in October.2015现代色彩在中国工笔画中的应用研究时倩敏 张善庆(皖西学院艺术学院 安徽 六安 237012)摘 要:中国工笔画注重色彩的搭配、调和、写实,它充分表达画家们的思想感情。

中国工笔画要寻找新的艺术语言,就必须跟上时代的变化。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中国画的色彩观要想寻求一个能符合现代人生活的色彩感觉及审美需求方法,就要打破传统的绘画规律,在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科学色彩之间进行探索,来更新色彩观念,拓宽现代中国画色彩观的变化与发展,使这古老的画种在未来焕发出新的光彩。

关键词:现代色彩;中国工笔画;应用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601(2015)05-0061-03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

工笔画有多种画法,如:白描、淡彩、重彩等。

它注重造型的严谨,追求装饰意味。

其特点是:用线细腻工整、线条变化层次丰富;设色艳丽沉着、色调明快高雅统一,具独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工笔画已经适应了中国民族的审美习惯,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积淀了一直传承下来的经验,表达着各时期的社会环境、人文背景、风俗习惯等,有着艺术创造的鲜明特点和优良传统。

当下,中国工笔画更注重色彩的搭配、调和、写实,充分表达着画家们的思想感情。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笔画也不断的在发展和顺应着时代的脚步,在色彩表现手法上越来越丰富,以达到和谐、统一和唯美艺术效果。

一、中国工笔画中现代色彩的唯美表现 中国工笔画历经沧桑,经由鼎盛进入低谷,又由最初简单形式转变为多元化形式。

现代工笔画较之传统工笔画,在色彩的运用上更加丰富和写实化,更具现代气息。

当今,工笔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因吸收了世界范围的绘画和现代主义绘画观念和艺术语言,打破了原来的色彩、造型等因素的制约,从而形成了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手法的新工笔画[1](P26)。

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工笔画家,如:何家英、崔进、王美芳、赵国经、刘泉义等。

其中王美芳、赵国经是中国工笔画唯美表现主义画家。

他们的画在视觉上展现出独特的美感,比较适合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同时又展现了时代的风尚,不论什么题材都有“质文代变”的性质。

例如,他们的作品《闲情》,画中表现的是一位女子正在逗鹦鹉,虽然是古代女子却有现代女子的一种精神风貌和生活状态。

从女子的衣物穿着来看,色彩艳丽清新,毫无俗气之感,让人觉得很温馨,是一种生活的真实写照。

另外一幅作品《抚琴》,画家用色也是清新脱俗,画中两位女子在林中抚琴作乐,她们姿态优美,面容祥和。

令观赏者如同身临其境般,听着琴声的悠扬,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

画家通过如此美好画面的描绘,传达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这种唯美主义色彩理念,正是人们所向往和想要达到的艺术追求。

中国对外开放以来,由于外来文化的熏陶和社收稿日期:2015-04-21作者简介:时倩敏(1994-)女,皖西学院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2012级本科生。

研究方向:美术学。

张善庆(1969-)男,皖西学院艺术学院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艺术学。

项目基金:皖西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地域文化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应用研究”(编号2015wxxy24);皖西学院2015年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培育计划项目:“现代色彩观在中国工笔画中的应用研究”(编号:pyjh2015135)。

会的进步发展,工笔画的传统色彩观念随之受到很大影响和改变,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中国的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时代在发展,如若不引进新的东西,中国画将会一直走下坡路。

于是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年轻画家勇于改革,推陈出新,让工笔画有了一个很大的改观和提升。

而西方色彩观理念的渗入,也使得中国画的色彩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其审美观也渐渐提高,人们崇尚完美,艺术要求更高,这给画家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色彩是绘画作品中的灵魂,它能带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

而唯美则是现代绘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唯美的作品更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现代工笔画由于受到西方色彩观念的影响,已逐渐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之中,它注重结合中国民间艺术,使画面更加协和,给人视觉上带来更多的美感,让人们更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二、中国工笔画中现代色彩的写实表现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西方现代各种艺术流派在中国被多渠道的涌入,人们禁锢了多年的头脑短期内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一时很难判断其真伪好坏。

故80年代,当西方现代艺术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时,受到当代教育的美术青年们,在较短的时期里把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各种艺术流派在中国美术界复制了一遍,因而,美术批评界把80年代后期当作了现代艺术的一个里程碑。

著名现代国画家何家英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对西方的借鉴肯定是一种必要形式,但是又不能够有失中国精神、有失中国文化,而又要体现出中国形式的风格,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味的抄袭西方的东西是不行的,要学习西方的文化来取长补短,改善自身。

我们从他的作品中能看到这种观念的理解与感悟,如《秋冥》中色彩的搭配是互补色,蓝色的天空和金黄色的地面,而画中的人物一身素白,这样的色彩效果展现了女孩青春美丽,使画面的色彩效果更加明快。

与传统绘画色彩的运用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是:此幅作品的绘画方式是学习和借鉴了西方当代绘画中的色彩写实与平面色彩的表现手法,并运用了具体物象的虚实和色彩的冷暖来区分层次,从而产生了具有现代写实主义新风格的工笔画。

现代国画家胡明哲敢于在现代材料的探索与实践进行绘画面貌的全面革新,她精于岩彩绘制,材料上的多样化质感和用色方面强烈大胆的个性,则形成其鲜明的艺术个性。

另外,她对于色彩的冷暖搭配与鲜灰对比度的把握能力,亦有独特的认识理解和非常丰富的经验[2](P53)。

因她是位工笔重彩画家,故在创作中更强调画面肌理所产生的视觉效果。

如:她创作的作品《雨》中,色彩的表现是以蓝色为主,人物穿着粘贴着银箔而成的上衣,长裙上相间的黑色和蓝色运用的是矿物质颜色,色彩感觉融和统一,充分展现了少女的青春美丽。

现代国画家罗晶晶的作品则是以简洁婉约的画风,展现在现代绘画领域,令人瞩目。

其作品在题材内容、表达形式、主体样式、审美习惯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她的工笔画作品,特别是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及造型上,足具现实性、生动性、精微性,表达出强烈的生命气息。

而线条的抒情性和少女的青春气息和谐统一,又使整个画面笼罩着一种迷人的诗境。

她的作品《清秋》,描绘的是唯美动人的青春少女,形象表达的很写实。

画面线条流畅,设色清新,人物刻画的非常细腻和完美,看似简单的轻描淡写,却是画家精心的设计,其用笔、用墨和设色,准确和生动,顺应了当今人们的审美习惯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现代工笔画创作由于受当代西方色彩的影响和启迪,在思维观念、色彩感觉和表达形式上都有了很大改观。

尤其是在色彩的表现方面,如对比色、同类色的运用、色彩纯度、明度的区分、色彩的递减或递增的推移和排列等,都大大增强了画面的现代感和生动性[3]。

三、中国工笔画中现代色彩的个性风格表现由于每个人经历的不一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自然不同,又因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不一致,故所表达的事物迥异,自然所要的东西也不同。

中国画要发展,也必然要接受新的事物,吸纳新的思想。

90年代以后的艺术作品中工笔画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为传统的样式所约束,而是以开放的包容性向水粉、水彩、油画、版画及工艺设计吸收营养,并向日本的浮世绘,欧洲的印象派、现代派学习,借鉴民间木板年画、民间装饰图案,以充实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艺术个性[4](P102)。

现代工笔画家李峰是一位比较注重体验生活的画家,他深知真实的生活感受会对艺术创作有很大的影响,懂得如何从现实生活与自然生活中吸收- 62 -必需的艺术营养。

李峰创作的作品都是以他的生活经验为题材,画出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

他的很多作品是以工笔重彩的表现形式,但并非美术史中大师作品的复古,而是运用高超的技巧,带有饱满的精神,来表达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东西。

例如,他的作品《家》是一幅田园牧歌式的作品,描绘了少数民族平和的生活景象。

整幅画面色彩的表现优雅不俗,清新简洁,冷暖色调鲜明,黑白色对比强烈,在整体的关系与线形处理上简洁自然。

色彩视觉效果富有节奏感,竖式构图别致新颖,由此使画面视觉效果明朗厚重,显得非常完美。

现代工笔画题材越来越多样性,材料的运用和表现技法上也越来越丰富。

如:工笔画家崔进的作品表现的是处于一种多彩的梦幻世界。

他迷恋多样的、杂乱的、密集的构图,也喜欢描绘众多人的集合,如狂欢时,操练时等。

他将传统的民间习俗和狂欢的形式通过一系列色彩表达出来。

狂欢交响乐里的每部声响全部来自他心灵深处对民间习俗与狂欢的渴望和追求。

其作品一般都是用他的笔触来表达他的记忆与想法,并以这种表达完成了他的追求。

如他的作品《欢心一刻》,画面中给人感觉像是梦境,没有太多艳丽的色彩,相对一般的工笔画而言比较抽象,脱离了传统的中国画风格,结合的是西方的绘画画风,从而达到了另一种艺术效果,这种色彩理念表达了画家的思想。

在画面中的群体狂欢,此时此刻人们唱着、跳着、吹着、奏着,真心实意地、真情实感地聚集在一起,毫无烦恼地狂欢着!将压抑的灵魂,抑制的情感、无从消耗的精力、张扬自我、忘记自我,尽情释放!狂欢的这一刻,也将这种思想和这种情绪达到高潮狂欢的顶峰,表达出一种释放自我、活在没有烦恼的色彩世界的愿望。

由此可见,现代工笔画的色彩讲究局部色彩的丰富性和画面色彩的统一。

西方色彩观中的光源色、环境色已逐渐的融入到以往单纯的固有色意识中,这种色彩理念的更新和运用,它既保留了传统中国画的精神特质,又突破了传统的平面单一性,故使画面更具现代感[5](P64)。

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新的思想,而新的思想必然会呼唤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绘画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中国画的色彩观要想在这个全新的时代找出一个符合现代人生活的色彩感觉及审美需求的方法,必须紧随时代,更要打破传统的绘画规律,在中国的传统绘画和西方科学色彩之间进行探索,寻找新的艺术语言,来更新改变色彩观念,拓展现代中国画色彩观念的变化与发展,使这古老的画种在未来焕发更新的色彩和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2]周晋.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画法[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3]王勇.谈西画技法因素对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影响[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4]刘源.中国画色彩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文金扬.绘画色彩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执行编辑:韩丽萍(上接第57页)参考文献[1]李战子.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2]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Grammar (2nd edition)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3]Kress, G. & Leeuwen,Theo Van. 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M]. London: Routledge,2006.[4]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M].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5]汪燕华. 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社会符号学理据[J].外语学刊,2010(06):145-147.[6]Halliday, M. A. K. 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Language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3.[7]韦琴红.视觉环境下的多模态化与多模态话语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9.[8]李德志.广告类超文本多模态的视觉语法分析[J].外语学刊,2013(02):7-11.执行编辑:王静- 6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