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不可或缺的基石———家庭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不可或缺的基石———家庭教育

发表时间:2011-03-10T14:10:48.187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8期供稿作者:房中申高承敏[导读] 人无德不立,德不教无以上道。房中申高承敏(兖州市第三中学,山东济宁272108)人无德不立,德不教无以上道。德育这个“关系孩子一生,关系国家前途”的话题在今天更加显得沉重。“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我国自古就把“教养”划归到家庭教育的范畴。古代先贤一贯重视对子女品德的培养,也给后人留下了“三徙教”和“过庭语”等成功典范。当今社会转型之际,更加需要科学、规范、严格、艺术的家庭教育,父母言传身教,子女耳濡目染。

一、家庭德育的意义

德育,就是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简言之,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广义的德育应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家庭中的德育教育就是家庭中的长者通过对孩子的熏陶、影响和教导,启迪其学做人,做好人。德是人才的灵魂,是立身之本。有句教育界的名言:智育不合格的是“次品”,体育不合格的是“废品”,德育不合格的是“危险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血缘、亲情的作用,使得家庭教育无法替代,家庭教育是情感价值观的基石,也是道德品行的底线。 “玉不琢,不成器。”孩子就像一块璞玉,精雕细琢,他就会成为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家庭教育不仅仅在“教”,而更重在“育”,家教的核心在于“育德”。以心育德,以德养心。

人的素养80%来自于家庭的教育,如果一个孩子在他道德行为习惯发展的最佳时期,其思想和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环境熏陶和管教引导,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稳定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也难以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更无法实现其人生理想,为社会做贡献。如果一个孩子在他性格情感的早期形成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其天赋的聪颖就失去了基础。如果一个孩子智商高,能力也强,若努力的方向错了,愈是勤奋其破坏性也愈大,往往会成为家庭的悲剧,社会的“危险品”。由此可见,家庭德育的意义何其重大。

二、家庭教育的现状

由于家长成长经历、受教育程度、从业状况、经济收入等的不同,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农村普遍存在“三没”状况,即没意识、没时间、没方法。家庭教育的不作为及不正确作为造成了不少令人惋惜的事件。下面列举几种不恰当的家教模式。

1.棍棒出孝子———打就能成才

时代发展到今天,仍然有一些家长相信“棍棒教育”,这与赏识教育背道而驰。棍棒教育也许可以造就成功之士,但易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父母“棍棒”下的子女在产生畏惧心理的同时也可能会模仿暴力、编造谎言,长此以往,他们会开始反抗棍棒并走向歧途。

2.溺爱———孩子看着个人的好,看不到更不愿意承认孩子的缺点

溺爱,其实是一种失去理智的爱。溺爱表现为对孩子的要求轻易满足,包办代替;对孩子的错误包庇袒护,姑息迁就。在溺爱下成长的孩子,往往会因为常常得到满足而不知道关心体谅别人,在他的意识里,很少有“不能”和“不行”,一旦遭遇“不”,便会走向极端。

3.望子成龙———贪得无厌的期望孩子的成绩,而不关注心理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被逼着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只能争先,不能落后;家长不惜重金送孩子上重点,考名牌,千方百计,趋之若鹜。望子成龙的心态寄托了父母对孩子的无限期望,却忽略了其身体的承受能力与心理的健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的骄纵心理,“单亲家庭”、“隔代家庭”、“留守儿童”的自闭空虚、自卑胆怯等心理问题,更应该引起家长的关注。

4.盲目攀比———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参照物来指责、打击逼迫孩子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当然也存在着差异。而家长往往只关注孩子成才,而忽视成人,只看到了别人成功的欣喜,不关注自己孩子的个性和特长,以人之长,“比”己之短,本来想要激励,结果适得其反,却打击了孩子的自信。

三、新时代呼唤的家庭教育

1.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家教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时代呼唤家长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这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它犹如方向盘或指路灯,对家长的具体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现代的教育理念要求为人父母者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思想和观念。

素质教育改革提出要全面培养合格学生,把时间、健康和能力还给学生,新时代的中学生应是德才兼备、知能合一的人。因此,家长要转变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的观念,不能一味盯着孩子的学习。有的孩子自尊心强,自控力、耐挫力差;有的孩子物质充裕,可是心理匮乏;有的孩子有智有勇,可是道德缺失。近期屡屡见诸报端的青少年自杀事件让人触目惊心的同时,家长是否也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的预期目标与孩子成长的轨道是否相符?是否也该审视一下孩子需要什么和应该提供给孩子什么?是不是应该多关注孩子心理素质的提高,树立以德育人的家庭德育思想?思路决定出路。眼里只有考试和分数的父母,怎么能培养出素质全面的孩子呢?仅期望孩子成才的家长,又如何能够实现先使孩子成人的最基本目标呢?

2.创设与德育教育相适应的家庭环境

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格言:在挑剔中成长的孩子,苛于责人;在敌对中成长的孩子,常怀敌意;在嘲笑中成长的孩子,畏首畏尾;在羞辱中成长的孩子,过分自责;在容忍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耐;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满怀自信;在赞赏中成长的孩子,懂得欣赏;在公平中成长的孩子,有正义感;在安全感中成长的孩子,会有信心;在赞许中成长的孩子,懂得自爱;在接纳和友爱中成长的孩子,会有爱心。

可见,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多么巨大。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人格的摇篮,对家庭实施德育大有裨益。家长应立足于创设民主开放、和谐幸福、融洽温暖的家庭氛围。宜和言善语,忌恶语相伤;宜因材施教,忌求全责备;宜平等协商,忌威胁强迫。父母与子女间应致力于建立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尊敬友爱、知心交心的密切关系。这种密切,有益于促进子女的学习及能力的提高。这种密切,更利于在潜移默化中言传身教。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和蔼可亲,对孩子严而有度,关心体贴,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养成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积极向上的好品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