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 影像学诊断
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

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胃肠道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⒈引言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影像学在其诊断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包括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肠梗阻的影像学表现、影像学鉴别诊断以及其在手术决策和治疗方案制定中的应用。
⒉影像学检查方法⑴腹部平片⑵腹部超声⑶腹部CT扫描⑷小肠钡餐造影⑸结肠钡剂灌肠造影⒊肠梗阻的影像学表现⑴肠管扩张⑵肠腔水平线⑶气液平面⑷梗阻位点的定位⑸肠管壁增厚⑹肠系膜血管征象⒋影像学鉴别诊断⑴机械性肠梗阻与功能性肠梗阻的鉴别⑵病因性肠梗阻的鉴别⑶部分性肠梗阻与完全性肠梗阻的鉴别⑷肠梗阻并发症的鉴别⒌影像学在手术决策和治疗方案制定中的应用⑴确诊肠梗阻的影像学指标⑵评估肠梗阻的严重程度⑶确定手术范围和手术方式⑷术前血供情况评估⑸术后疗效评估⒍附件本文档附有以下附件以供参考:附件1:腹部平片图片示例附件2:腹部超声图片示例附件3:腹部CT扫描图片示例附件4:小肠钡餐造影图片示例附件5:结肠钡剂灌肠造影图片示例⒎法律名词及注释⑴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指肠腔被压迫或阻塞,胃肠内的内容物无法正常流通的一种疾病。
⑵影像学(Imaging):通过使用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如X射线、超声、CT等,对疾病的影像进行获取和分析的过程。
⑶诊断(Diagnosis):通过收集和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等,确定疾病的过程。
⑷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等,将可能存在的不同疾病进行区分和排除的过程。
肠梗阻的影像诊断

致密,呈无气或少气状态。
2、24小时—48小时,肠管积气扩张,可呈不全梗阻表现(biǎoxiàn)。
3、病情进一步加重,肠管积气加重,可出现价梯状液面,即完全梗阻
表现(biǎoxiàn)。
第三十六页,共57页。
小儿胃肠功能紊乱在临床比较常见(chánɡ jiàn),有时与早 期的肠套叠症状相似,但其腹平片表现不同,主要表现为
1)空肠与回肠的管径粗细不一致.愈向远
侧愈细,近回盲瓣的回肠末端最细。
2)每组肠袢虽无固定位置,但大体上空肠
上段在左上腹,空肠下段在右上腹,回肠上段
分布在左下腹和盆腔,回肠末端则在右下腹与
盲肠相连。
3)空肠可见较多的横行环状黏膜皱襞,较
粗大,该皱襞即使在第四肠十六页,管共57页。明显扩张时也不消失,
(qíngkuàng)下,诊断肠梗阻是很危险的!
第八页,共57页。
伴有液气平面(píngmiàn)的疾病 :
1、肠梗阻
2、腹泻
3、反射性肠郁张,可见于如下疾病: (1)急性阑尾炎 (2)急性胆囊炎 (3)急性胰腺炎
4、小肠憩室
5、肝脓肿(nóngzhǒng)
6、灌肠术后
7、腹部手术后 ,肠麻痹
8、肾脏外伤、脊柱骨折,输尿管结石的移动并发肠麻痹多见,败血症肠麻痹,弥漫性
肠壁增厚,小肠大于3mm, 结肠(jiécháng)大于5mm。一 般0.5-1cm。肠壁出现分层改 变,为黏膜下层水肿增厚的 征象,空肠可见弹簧状黏膜 消失。
文献报导急性肠壁缺血最常 见的CT征象是肠壁增厚,占 26%-96%。
第二十六页,共57页。
肠系膜积液
肠系膜密 度呈均匀 增高。肠 系膜密度 增高,肠 系膜血管 以梗阻 (gěngzǔ) 点为中心 呈放射状 增粗。
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

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一、背景介绍肠梗阻是指肠腔内的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肠道的疾病,通常由肠道内腔的梗阻引起。
影像学在肠梗阻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梗阻的位置、程度和病因,以指导治疗。
二、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X线腹部平片:通过取得腹部正面X线片来观察是否存在肠梗阻征象,如肠管扩张、液平、气/液平等。
2·X线腹部立位片:通过取得腹部立位X线片来观察肠液平、未吸收造影剂或粪便积聚等征象。
3·腹部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的反射原理来观察腹部器官和肠道腔内有无梗阻表现,如肠管扩张、液平等。
4·CT腹部扫描:通过以X射线为基础的CT技术,可以提供具有高分辨率的腹部影像,帮助医生发现肠梗阻的病因和位置,还可辅助评估肠壁的增厚,感染等相关改变。
5·核医学检查:如小肠透视、核素灌肠等,可以观察小肠的蠕动和排空功能。
对于患有慢性肠梗阻的患者,可以评估其肠功能状态。
三、典型肠梗阻的影像学表现1·梗阻性肠腔扩张:肠梗阻导致近端肠腔扩张,远离梗阻处的肠腔变窄。
2·液平征象:肠梗阻导致肠腔内液体积聚,可出现气液平面。
3·肠型征象:通过观察肠腔扩张的形态特征来确定梗阻的位置和程度。
4·肠管壁增厚:肠梗阻引起肠管的炎症反应,肠管壁明显增厚。
5·梗阻原因的发现:影像学还可以发现梗阻的病因,如肿瘤、炎症、粘连等。
四、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1·图片附件:包含肠梗阻的影像学表现示例。
2·CT扫描报告范例:提供一个实际CT腹部扫描的报告范例。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肠梗阻:指肠腔内的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肠道的疾病。
2·影像学:利用各种无创辐射技术和仪器设备观察和记录内部结构的方法。
3·X线:一种电磁波,可用于产生人体组织的影像。
4·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的吸收率差异来获取影像。
粘连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粘连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资料。
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46.2岁。
36例均行腹部多层螺旋ct扫描,薄层重建,用多层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观察。
结果:空肠梗阻13例,回肠梗阻23例,合并肠扭转3例,合并阑尾脓肿2例,所有病例均于梗阻部位发现肠粘连。
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粘连性肠梗阻一种可靠的、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图像处理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所致的肠梗阻,较为常见,其发生率占各类肠梗阻的20%~40%【1】。
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粘连性肠梗阻的准确诊断率有了显著提高。
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确诊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搜集本院2011年6月~2013年1月共计3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ct检查与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
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6.2岁。
36例患者均有阵发性腹痛病史,腹胀32例,停止排气排便26例,呕吐23例,体检腹部可隐约触及包块7例。
36例患者均采用ge公司bbrigh speed16层螺旋ct平扫或强化,检查前口服或不服对比剂,患者取中立仰卧位,身体的长轴与扫描机床平行,扫描范围包括自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扫描条件:层厚5mm,间隔5mm,螺距1、375:1,管电压120kv,管电流140ma,扫描时间一般为50-90s。
所有病例均采用1、25mm薄层重建,用常规腹部窗宽、窗位在横断位连续观察基础上用多层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观察。
2 结果3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空肠梗阻13例,回肠梗阻23例,合并肠扭转3例,合并阑尾脓肿2例,所有病例均于梗阻部位发现肠粘连。
肠梗阻诊断标准

肠梗阻诊断标准肠梗阻是肠道疾病的一种,主要指发生在小肠或结肠的各种性质的梗阻症状,通常会影响到肠内营养和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
由于肠梗阻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故需要立即诊断和治疗,以避免进一步发展出严重的并发症。
本文将主要就肠梗阻诊断标准及其重要性进行介绍。
一、肠梗阻诊断标准1. 体征症状主要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其中,慢性梗阻症状一般为腹胀、缓解腹痛、腹泻乏力、体重下降等,急性梗阻症征一般为腹痛剧烈、下腹部膨大、腹部抵抗等。
2. 体格检查一般体格检查可能表现出腹部压痛和张力感,慢性肠梗阻可能会出现腹膨胀,腹部贴片检查可能会显示尿酸大量流出或病变改变。
3.影像学检查有效的肠梗阻诊断方法之一是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查明梗阻原因,对梗阻部位、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例如,可以使用X线、CT扫描、钡餐试验(以及肠道造影等)来诊断肠梗阻。
4.他检查可以使用免疫学检查来诊断慢性肠梗阻、小肠炎症性疾病和肠道感染等疾病。
根据不同的梗阻原因,还可以进行血液检查、外科手术,以及其他特异性检查如胆汁分泌检查等。
二、肠梗阻诊断标准的重要性从以上提到的肠梗阻诊断标准可以看出,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诊断标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梗阻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因此,肠梗阻的诊断标准不仅需要按照医学建议进行,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肠梗阻的诊断标准的正确诊断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并防止出现进一步的并发症。
因此,肠梗阻诊断标准在实际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必须认真对待。
总之,肠梗阻是一种需要立即诊断治疗的严重疾病,其诊断标准在恰当的情况下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改善病人的症状,防止进一步并发症的发展。
因此,医护人员应该重视肠梗阻的诊断标准,以确保其恰当的使用,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和健康。
肠梗阻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典型肠梗阻X线表现:肠管积气扩张、阶梯状气液 平面
空肠—弹簧状黏膜皱襞 ;回肠—管壁平坦 ;结肠—可见结肠袋间隔
1、单纯性肠梗阻
最常见的一种。 发病原因: 肠粘连、粘连系带牵拉及压迫、小肠炎性 狭窄、肠腔内肿瘤、异物堵塞等。
典型肠梗阻CT表现(卧位):肠管扩张、内含气液平面
2、绞窄性肠梗阻
属于闭袢性肠梗阻,是一种肠梗阻的特殊形式,表现为肠 袢两端位于某一点阻塞,形成闭袢。通常由于粘连、系膜 扭转、内疝所致。在大肠称为肠扭转。发生在小肠称为小 肠闭袢性肠梗阻,引起绞窄、肠坏死几率非常高,死亡率 10%-35%。
临床表现
X线:胃、小肠、结肠均积气扩张,以结肠 扩张显著。
X线表现: 大小肠均扩 张;胃也常 扩张;气多 液少;动力 低;
卧位腹平片显示胃与大、小 肠均充气,胃与大肠中段扩 张,小肠呈反射性肠郁张之 分格状表现。
立位腹平片。大、小肠 和胃内有宽窄不等的液 平,大小肠内许多液平 位于同一高度。
4、血运性肠梗阻
临床表现: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腹胀、 停止排便、排气。
体征:腹部膨隆有压痛,可见肠型。 听诊肠鸣音亢进。
x线:梗阻的确定
肠腔扩张、积气积液,立位片可见高低不 平的气液平面。
卧位片可见连续扩张的肠腔,能较清晰地 观察扩张肠腔的程度及肠腔的粘膜结构。
x线:梗阻部位的判断
十二指肠梗阻:双泡征(胃及十二指肠显 示有较大的液平面)。
肠梗阻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
1.诊断——有无梗阻 2.部位——低位?高位?或具体部位 3.程度——完全?不完全? 4.类型——机械性(单纯、绞窄);动力性 5.原因——粘连、扭转、套叠、肿瘤、蛔虫等
x片肠梗阻诊断标准

肠梗阻的X线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肠道扩张:肠梗阻时,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会出现明显的扩张。
在X线平片上,可以观察到肠管的内径明显增宽。
一般来说,结肠的内径宽度大于6cm,小肠的内径大于2.5cm,就可以诊断为肠管扩张。
2. 液气平面:在肠梗阻的情况下,由于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不能顺利通过梗阻部位,会在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内形成液气平面。
这是肠梗阻的典型X线表现。
3. 肠管排列异常:在某些类型的肠梗阻中,如肠扭转或肠套叠,X线平片上可以观察到肠管的排列出现异常。
4. 腹腔积液:在某些情况下,肠梗阻可能导致腹腔积液。
在X线平片上,可以观察到腹腔内液体聚集的征象。
需要注意的是,X线诊断肠梗阻虽然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并非所有肠梗阻都能在X线平片上显示出来。
此外,X线诊断肠梗阻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因此,对于疑似肠梗阻的患者,医生通常会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诊断。
肠梗阻时肠道扩张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梗阻部位,导致肠道内压力升高,进而引起肠道扩张。
具体来说,当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内的食物残渣、气体和液体等物质无法正常向下推进,而是滞留在肠道内。
随着肠道内物质的不断积聚,肠道内的压力逐渐升高,从而导致肠道扩张。
在X线平片上,肠道扩张表现为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内径明显增宽。
这是因为肠道内的压力升高使得肠壁被撑开,肠管内径扩大。
肠道扩张的程度和范围可以反映梗阻的严重程度和部位。
一般来说,梗阻越严重,肠道扩张越明显;梗阻部位越高,肠道扩张的范围越广。
需要注意的是,肠道扩张并不是肠梗阻的唯一X线表现,还需要结合其他征象如液气平面、肠管排列异常等进行综合判断。
此外,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肠梗阻,如麻痹性肠梗阻或闭袢性肠梗阻等,其X线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肠梗阻的诊断标准

肠梗阻的诊断标准
肠梗阻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 剧烈腹痛,常伴随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2. 腹部触诊可感觉到轻度至中度腹肌紧张或压痛。
3.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 腹部X线检查或CT扫描显示肠管的扩张与液平高,或异位肠曲等征象。
5. 病史和体检配合,如手术史、带状疱疹、急性胰腺炎、结肠癌等疾病也可提示肠梗阻的可能性。
肠梗阻的诊断也需要排除其他疾病,例如:胆囊炎、胃肠道炎症、急性阑尾炎、胃肠道穿孔、肠炎、肝移位等。
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肠梗阻。
如果存在疑点,有时需要采取其他辅助检查,例如:腹腔镜检查、穿刺术、放射性核素扫描等。
总之,肠梗阻的诊断需要结合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效避免肠道坏死、感染和腹膜炎等严重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管扩张(小肠外径外径>2.5cm) • CT :梗阻近端肠管扩张和远端肠管塌陷征;
扩张与梗阻之间的移行带; “鸟嘴征”、“脂肪切迹征”、“粪便征象”
直接征象:粘连带;
谢谢
谢 谢
二影 粘
像零
许规一
连
学 性 向 培 七
阳生级
诊肠
断梗
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剖
•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 段,成人长5-7m;
• 上端起于胃幽门,下端接 续盲肠;
• 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 呈C形,分四部,十二个横
指并列长度,全长约25cm; • 空回肠无明显分界,近侧
2/5称空肠,远侧3/5称空肠; • 腹部外科以Treitz韧带作为
粘连性肠梗阻
•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腹腔内肠粘 连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 通过和运行,称为粘连性肠梗阻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 多属于机械性肠梗阻或者单纯性肠 梗阻范畴,少许可转化为绞窄性。
病因
• 先天性:少见,如先天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 • 获得性:多见,如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引起。 • 常见有两大类:①广泛性粘连、包括片状粘连;②索带状粘连。 • 粘连最常见的部位是小肠,容易发生在阑尾切除手术后或盆腔
1) 肠袢间粘连;可局部粘连成团 或广泛粘连;
2) 肠壁与腹壁间粘连;可直接粘 连或粘连带伴牵扯成角或扭转
3) 粘连带两端形成环孔;伴小肠 疝入,疝入肠管可发生扭转;
临床表现
• 症状: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 (痛、吐、胀、闭)
• 体征: 视:腹胀、肠型、蠕动波 触:腹部包块,腹膜刺激征(肠绞窄) 叩: 鼓音,移动性浊音(肠绞窄) 听: 肠鸣音亢进,减弱或消失
• 根据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分为三大类: 机械性肠梗阻: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 动力性肠梗阻 / 神经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和痉挛性肠梗阻; 血运性肠梗阻
• 根据肠壁是否有血运障碍分类: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血运性 肠梗阻
• 根据梗阻部位分类:高位小肠梗阻、低位小肠梗阻及结肠梗阻; • 根据梗阻的程度分类:完全性肠梗阻和不完全肠梗阻; • 根据梗阻现象发展的快慢分类:急性与慢性肠梗阻;
排除性诊断:肠管突然变细,移行带没 有见到任何病灶,就考虑为黏连。 • 肠管改变:索条粘连临近肠管,牵扯成锐角,因
肠袢间紧密粘连成团或固定呈皱缩样改变,鸟嘴 征;脂肪切迹征;
肠梗阻:肠管扩张直径> 2.5 cm,从外壁到外壁; 近端肠管扩张;远端肠管塌陷;
“Feces sign”粪便迹象 提示移行段就在附近!
影像学表现—腹部立位片
• 初步诊断鉴别高低位肠梗阻:
高位:十二指肠梗阻及空肠上段梗阻; 低位:空肠下段或回肠;
• 十二指肠梗阻:双泡征(胃泡及十二指肠球部液平面); • 空肠梗阻:扩张肠腔见环形皱襞,扩张的肠腔位于左中上
腹部。
• 回肠中下段的梗阻:积气扩张的空回肠占满腹腔。立位时 见高低不平、呈阶梯状排列的液平面。
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
解剖
• 大肠是消化管的下段,全 长1.5m;
• 分为盲肠、阑尾、结肠、 直肠和肛管五部分;
• 各段长度:6cm、130cm、 10cm、4cm;
• 结肠和盲肠具有结肠带、 结肠袋和肠脂垂三特征性 结构;
• 阑尾位于回盲口下发2cm 处,开口于盲肠;
生理
生理
肠梗阻
• 定义: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称为为肠梗阻(intestinal obstuction);
手术后。
病理生理
• 小肠肠腔阻塞后,梗阻上方肠管积液、积气; • 肠腔内压高压,近段肠管扩张扩张;远端肠管缩小; • 扩大与缩小肠袢交界处为梗阻所在; • 梗阻时间延长,梗阻以上肠腔内压力增高,肠腔扩大加重,肠壁血运发生
障碍,导致肠壁坏死和穿孔。
成因分类
分型
根据上图成因分类分析,将粘连性肠梗 阻分型概括为三型:
“Fat notch sign”脂肪切迹征 是粘连性肠梗阻的一个重要征象
S:扩张肠管 C:远端塌陷肠管 两者之间突然的口径的变化提示粘连;
气液平面 及 移行带
肠管皱缩 及 鸟嘴征
鸟嘴征 移性带 粘连带 漩涡征
粘连带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WW 300 WL 0-10 易于显示粘连带
粘连性肠梗阻小结
• 高位小肠梗阻 • 肠腔内积气、积液,高
低不平的气液平; • 小肠扩张
小肠直肠超过2.5cm 扩张平均直径约36mm 小肠大肠直径比大于0.5
双泡征
阶梯状 气液平面
影像学表现—CT
• 多发气液平面; • 扩张的肠管:小肠外径>2.5cm; • 移行带:扩张与塌陷肠管之间移行处; • 粘连带:直接征象:形态多样的纤维索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