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论文)
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学的漫长发展立场中,经历了萌芽阶段,创立阶段和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很多的人物以及观点的出现,那么在萌芽阶段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涉猎多个领域的哲学家,因此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就是-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
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那么如此传奇的人物,在我们教师招聘的考试中,他都出现在哪里呢?一、关于古希腊三哲之间的关系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
三者并称为古希腊三哲或古希腊三贤1、苏格拉底——城邦政治学说的先驱者,西方哲学从他开始,从向外探索转入向内探索,从自然哲学转向伦理哲学和政治哲学。
2、柏拉图——他的重大贡献在于他把哲学与现实结合起来,理念不是停留于个人思想中的概念,而是被用于改造社会。
他创作的城邦政治学说的早期论著《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
3、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无论古罗马、中世纪,直到近代的大政治思想家,没有一个人能绕过他的思想遗产。
他创作了城邦政治学说的主要论著、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政治学》。
他们三人在美学、政治、教育、数学哲学、科学领域的贡献是具大的,有些甚至是开山之祖,影响了几乎所有之后的西方哲学家。
对人类社会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力。
二、亚里士多德在心理学中的贡献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主张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主张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
一,他的哲学被视为西方哲学的开端,其影响深远、广泛。
他的思想涉及政治、道德、宗教等,以下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主张:
一、理性至上。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所有的行为和理解都是基于理性的,理性是人类行为的准则。
他认为,认识的最高境界是理性,理性是发展知识的唯一途径。
二、知识至上。
亚里士多德认为,知识是人类行为准则的基础。
知识并不是靠空谈或臆测得来的,而是透过实践和认识本身来获得的。
他认为,知识是通过观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来获得的,是一种真实可靠的。
三、实践至上。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践是达到理性的唯一途径,知识和实践是相互依赖的。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只有真正的知识才能实现理性。
四、平等至上。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自由和尊严。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当受到平等对待,没有人应当被视为特权阶层。
五、自由至上。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有权利自由行动,他们应该自由发展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他认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而不是被外界的因素束缚。
六、公正至上。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应该公正地看待每件事,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他认为,只有遵循公正,才能获得真正的平等,才能使社会秩序稳定。
以上就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主要主张,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也成为西方哲学的核心思想。
他的思想也为世界和平、自由和公正奠定了基础,他的思想也为世界各国人民指引前进的方向。
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基本内涵

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基本内涵无论是政治还是法律都是为了实现正义,善就是正义。
亚里士多德提到“世上一切学问(知识)和技术,其终极(目的)各有一善;政治学术本来是一切学术中最重要的学术,其终极(目的)正是为大家所重视的善德,也就是人间的至善。
政治学上的‘善就是‘正义。
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归”,“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
”可见,正义是其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将正义分为一般正义和特殊正义。
一般正义即是指守法,而且要求即使是统治者也应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这一观点是对柏拉图的“在依法治国的城邦里,统治者是法律的仆人”观点的继承,但比柏拉图更为缓和。
而亚里士多德的“守法”也是在此强调法律的至高无上性,从而提出法治的精髓。
社会的特殊正义又可以分为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这种分类对后世正义理论产生深远影响。
分配正义是指“人们都承认应该按照个人的价值为之分配这个原则是合乎绝对正义(公道)的”。
亚里士多德将正义与价值联系起来,他看到了价值对分配正义的作用,然而对于价值的界定却产生一定困难。
而矫正正义是对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不公正行为进行裁决和惩罚,通过矫正以趋平等。
另外矫正正义的实现有赖于一位中立的裁判者,于是,他所提出的政体构成中的司法,由法官对一些案件进行审理。
亚里士多德认为正义也应是人们的行为原则,是指人们依靠“正义”和“善”来做事,而上升至更高的层次就是指城邦也应以正义为原则,而正义是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
换句话说人们以“正义”和“善”建立了城邦,而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基于公共利益基础上的正义。
既然如此,那么人们在城邦中就应服从以“正义”和“善”为基础的法律。
因为法是“促成全邦人民都能进于正义和善德的永久制度”,是没有感情色彩,所以它才能代表正义,主持公道,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
由此可以看出,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法律甚至可以等同于理性和正义,人们遵守法律实际上就是坚持理性和正义原则,而所谓的“法治”也实际上是正义观下的法治,正义观也是亚里士多德法治观的基础性构件。
亚里士多德_诗学_中的悲剧理论综述_李恒

2016 年第 4 期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15 No.4第 15 卷(总第 85 期) JOURNALOFSHANGQIU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Aug.2016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综述李 恒(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116029)摘 要: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并形成自己的美学理论 。
在其 《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花费了众多章节论述其悲剧理论,对悲剧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并阐述了模仿说、净化说、过失说、情节论等理论。
本文将对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及悲剧理论进行论述。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理论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I06A1671-8127201604-0080-0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被称为欧洲美学思 学、历史学等观点和方法应用于其文艺理论之中。
想的奠基人。
师从柏拉图的20年学习生活为亚里 《诗学》是亚里士多德现存为数不多的文学理论著 士多德后来的思想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其并非 作,他和柏拉图一样将诗歌定义为模仿,准确地说 盲目地崇拜柏拉图,而是对其哲学观点进行了批判 是“行为的模仿”。
式的继承。
作为学者,亚里士多德用科学的观点对《诗学》原名为“”,译为“论诗的PoietikeTekhne前人思想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形成其美学思想,并 艺术”。
“从希腊文的词源意义来说,…诗‟有 …创制‟ 集中体现于其美学著作《诗学》中。
《诗学》是西方 的含义。
诗即艺术创造。
艺术属于创制知识,它不 最早的一部具有系统美学理论的著作,对西方文艺 同于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是以塑造形象方式,再现 批评理论发展历史有着极深的影响。
《诗学》大部 特殊事物,从中显示普遍的活动、情感和意义。
而 分的章节都在论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学说体 诗学就是研究艺术即创制知识的学问”[1]16。
系,包括悲剧的定义、性质、功用等。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标准思想

除 了以上两个基本标准 以外 , 亚里士多德还使用了一个标准 , 有
些 学 者 称 之 为 阶 级 标 准 亚 里 士 多德 提 出: 政 体 之 所 以分 成 若 干 不 。 “ 同类 型 的 原 因 , 于 每 一城 邦是 由不 同的 部 分所 组 成 的” 。 又 根 据 在 。他 占有 财 产 的多 少 来 把 公 民划 分 为三 个 部 分— — 富 人 、 穷人 和 中产 阶 级 。但 是 笔 者 认 为 “ 级 标 准 ” 表 述 略 有 不妥 , 竟 我们 所 理 解 的 阶 的 毕
关键 词 政体 分类 标 准
中 图分 类号 : 0 D9
文 献标 识码 : A
一
文 章编 号 :0 9 5220 )41 -1 10- 9(0 90-8 0 0 0
个 标 准 , 应 作 为 划 分 政 体 的指 导 思 想 。 而 二 、 亚 里 士 多 德 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 分类 标 准 思 想 的 评 价 对
“ 级” 阶 的概 念 和 亚 里 士 多德 所 理解 的“ 阶级 ” 概 念 是不 同的 , 的 用现 代
族 制 、 和 制三 种 正确 形 式和 暴 君 制 、 共 寡头 制 、群 氓 ” 治三 种 变 态 形 “ 统 式 孟 德 斯鸠 的政 体 分 类 法 同样 也 保 留着 亚里 士 多德 所 确 立 的 分类 0
一
亚里士 多德的政体分类标准思想是建立在对希腊一百五十 多个 城邦 的政治制度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 上提出的, 因而具有很强的实践
性 和 指导 意 义 。 同时 , 过 他 弟 子 亚 历 山大 大 帝 在 欧 亚 地 区 的 四 处征 通 战 , 里 士 多德 也 获 得 了 许多 有 关 东 方 国家 ( 亚 如波 斯 等 ) 的政 治 制 度 的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一、导论在哲学和科学领域,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被公认为是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学者。
他们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解释为后世的研究和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本文将分别介绍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生平和贡献,并探讨他们对哲学和科学的影响。
二、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是古希腊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也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也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导者。
亚里士多德广泛研究了伦理学、政治学、物理学、天文学等多个领域,尤其是他的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对后世的影响极深。
1. 生平和教育经历亚里士多德出生在希腊斯托亚地区的斯提亚格鲁斯(Stagira),他的父亲是马刺东尼鲁斯(Macedonius Antonio),是属于雅典马刺家族的成员。
亚里士多德在父亲去世后,前往亚里士多德斯学院攻读哲学和科学。
2. 理论体系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体系包括形而上学、逻辑学、自然哲学、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
他的形而上学理论主张一种实在论,认为存在本身具有变化和运动,任何事物都具有潜在和实际两个层次。
他的逻辑学主要研究命题和论证,提出了“法则中的第三排除”和“四位论”的观点,对后世逻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自然哲学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主要研究生命、物质和运动。
他提出了“万物都有目的”和“四原因”的观点,认为事物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完美和发展。
他的生物学研究深入探讨了植物和动物的分类和特性,对后世的生物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伽利略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年-1642年)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也是科学方法的奠基人之一。
他通过实验证明了地心说的错误,提出了日心说,并为后世的观测学和运动学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1. 生平和教育经历伽利略出生在意大利比萨市一个贫穷的家庭。
他在佛罗伦萨大学学习医学和数学,并开始对物理学和天文学产生兴趣。
亚里士多德: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

亚⾥⼠多德: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制定的法律获得普遍服从,⽽⼤家所服从的法律⼜应该本⾝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We have to distinguish two senses of the rule of law —one which means obedience to such laws as have been enacted, and another which means that the laws obeyed have also been well enacted.这句格⾔语出亚⾥⼠多德所著《政治学》[1]。
继⾼度评价法治的价值,强调“法治应当优于⼀⼈之治”之后,亚⾥⼠多德⼜进⼀步阐述了法治的内涵。
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制定的法律获得普遍服从,⽽⼤家所服从的法律⼜应该本⾝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亚⾥⼠多德指出,服从良法包括两种情况,其⼀是乐于服从最好⽽⼜最可能制定出来的法律,其⼆是宁愿服从绝对良好的法律。
绝对良好的法律,在实践中是不可能的,因为法律不可能完全覆盖⽣活的⽅⽅⾯⾯,⽽社会情势的变更很多时候也绝⾮法律所能预测。
因此,只能服从最好⽽⼜最可能被制定出来的法律。
⽽这种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其实就是符合正宗政体的正义之法。
在亚⾥⼠多德看来,法律必然是根据政体制定,因此,符合正宗政体所制定的法律就⼀定合乎正义;⽽符合于变态政体所制定的法律就⼀定不合乎正义。
⾄于何谓正宗政体、变态政体,⽤亚⽒的说法,“依绝对公正的原则来评断,凡照顾到公共利益的政体都是正当或正宗的政体;⽽那些只照顾统治者们的利益都是错误的政体或正宗政体的变态(偏离)。
这些变态政体都是专制的(他们以主⼈管理其奴仆那种⽅式施⾏统治),⽽城邦却正是⾃由⼈所组成的团体。
”按照上述标准,政体⼤体可分为六种,其中有王制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等正宗政体,与之相对应的变态政体分别是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
亚⾥⼠多德的法治,是指依良法⽽治,⾃然不包括依恶法⽽治。
教育学人物: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教育学人物: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公元前367年师从柏拉图,在柏拉图的学园学习和从事教育工作长达20年。
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招生授徒,著书立说。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政治学》《伦理学》等著作中。
1.灵魂学说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有三个组成部分,即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
植物灵魂是灵魂中最低级的部分,它主要表现为营养、繁殖等生理方面;动物灵魂高于植物灵魂,它主要表现为本能、情感、欲望等方面;理性灵魂是灵魂中最高级的部分,它主要表现为认识、思维。
2.论教育作用(1)形成人的三要素理论:天性、习惯和理性。
要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必须使三者互相协调并使天性和习惯受理性的领导。
其中,天性是与生俱来的,习惯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形成的,理性则是通过教育发展起来的。
(2)教育的作用:教育能发展理性,但不能使那些天性卑劣而又在不良环境中养成了坏习惯的人服从理性的领导。
因此,强制和惩罚是必要的。
强调法制、良好的环境和教育三者的协调统一。
3.和谐教育思想以其灵魂学说为基础,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和谐教育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认为,与灵魂三个组成部分相对应的教育分别是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
只有通过这种多方面的教育,儿童的身心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在实施这种和谐教育时,亚里士多德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要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顺序。
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要遵循儿童自然发展顺序的教育家。
4.自由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特性在于人具有理性。
人只有充分运用和发展理性,才能真正实现自我。
人的教育应当以充分发展人的理性为根本目的,这种教育是自由人(城邦公民)应接受的教育,即自由教育。
它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
自由教育实施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闲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年思想家——亚里斯多德
姓名:郭西西院系:第一临床学院医学检验班级:3 学号:2009121085
公元前384年,色雷镇一个叫斯塔基拉的海港城市,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他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是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是西方思想的千年统治者。
出生在一个父亲是御医的家庭,亚里士多德的早年生活想必过得还是挺充裕的。
但是他并没有继承父亲的衣钵,而是进入了哲学领域,成为柏拉图的得意门生。
不得不说,这是亚里士多德人生的一个最重大的转折点,同时也是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天才老师的天才学生,天才学生的天才老师。
两个天才很难相处。
亚里士多德尊敬他的老师,但并不是盲目崇拜。
他强烈批判,的乌托邦国家理论,认为那是瞎扯。
至于是不是瞎扯,我就不得而知,倒是他的那种作风和精神很值得提倡和学习。
正如他所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若不是这种批判和追求真知的态度,我想,他是难以取得当日的成就的。
当然,亚里士多德的成就和影响力之大是难以言喻的。
俗话说,要了解一个人,首先要了解他的思想。
逻辑学是亚里士多德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一直影响至今。
譬如,如果我想正确的说话和思考问题,并且给予与我顶嘴的人致命一击,那就要靠逻辑。
这在现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创立之前,古希腊的哲学家大都是说话前言不搭后语。
当然,有的哲学家,像苏格拉底,已经致力于使自己的话说得有逻辑,清楚明白了,但他并明确没有提出“逻辑”这一概念。
而亚里士多德做到了,他几乎是白手起家创造了逻辑学这座结构严谨而又不失美轮美奂的大厦。
虽然在他之后,有最伟大的逻辑学家创立了崭新的更科学的数理逻辑,但对于我们广大群众,起作用的仍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因为它能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以至学术研究中做到思路清晰,结论可靠。
所以即使是在他的大量思想成果已经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时,他的逻辑学依然是人们的思想工具。
亚里士多德的另一个学说——伦理学,在很多人看来是非常亲切的。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爱谈善,把追求善看作人的最高目标。
亚里士多德也谈善,他把善定义为幸福,幸福就是最高的善。
我们追求人生幸福的过程也就是追求善的过程。
若真如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那么,我们都是好人了吧!不管合不合理,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都会举双手赞成。
而所谓的幸福之道,亚里士多德认为,那就是:有充足的物质条件,有理性和远见,走上了中庸之道,并且有好朋友分享幸福。
关于第一点,我不敢提出太大的异议,也不敢苟同。
就说说苏格拉底吧,虽然他终日穿着破衣烂衫,还食不果腹,但一个与哲学和真理为伴的人,实在不敢不称之为幸福的。
这里,亚里士多德可能忽
略了一个叫做“精神财富”的东西,毕竟他是一个可以称得上“挥金如土”的富豪。
不过,我也只能感叹:这样的幸福之道,有几人可得?难矣!难矣!
此外,亚里士多德信奉人生而不平等,其中一种形式就是男女不平等。
这大概会引起女同胞的不满。
无论从智力,体力还是性格而言,男人的优势较明显,那倒是事实。
但仅因此而要求女人要服从男人,像奴隶服从主人,我们是坚决反对的,因为这与我们现在所追求的男女平等是相背的。
亚里士多德在逻辑学和伦理学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与其老师和祖师爷不同,亚里士多德没有沉醉与哲学与伦理学之形而上学玄想中,他更多的是关注于现实。
亚里士多德不仅是一位哲学家,还是一位科学家,这是他的老师所不能媲美的。
尽管他的科研成果在今天看来很多都是在胡说八道。
他的研究范围很广,包括天文学,气象学,运动学等,还独立创办了运动学,植物学,物理学等等,著有大量著作,俨然一部百科全书。
真可谓一个科研积极分子。
所以,亚里士多德虽然不是最伟大的哲学家,但却肯定是有史以来最渊博的哲学家。
但,一个发现和掌握真理最多的人,往往也是制造谬论最多的人。
比如,他说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是与空气的摩擦阻力有关),也不知道是怎么得出来的,其实只要用一个大石头和一个小石头来做一下实验,伽利略就不至于要爬上比萨科塔了。
亚里士多德就是这样用他的错误思想统治了西方近千年。
而那些质疑者如布鲁诺,因为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反对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被教会无情烧死。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阻碍了科学的进步。
但我们不能怪亚里士多德,谁没有错呢?错误是用来纠正的,亚里士多德还在世,也会认同的,只是后世人没有正确理解他的思想真谛。
说到这里,亚里士多德的确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但却未必是一位伟大的老师。
这就在于他对亚历山大太子的教育似乎并没有多少成效,直到亚里士多德离开,亚历山大对哲学仍是一窍不通依旧是野心勃勃。
他创办的莱森学院,凭借伟大哲学家的影响力和亚历山大老师的身份,吸引了众多学生,然而我们却没有从中得知所留传的伟大的哲学家。
就好像“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我们却没有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某某”。
当“靠台”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希腊人把矛头指向亚里士多德,然而亚里士多德不是苏格拉底,他一见势头不对,赶紧溜之大吉。
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亚里士多德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足见亚里士多德是理智的,这与他的思想不谋而合。
看来,亚里士多德还是个言行一致的人。
说到最后,到底该如何评价亚里士多德呢?我想,他至少是一个思想家,一个千年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