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患者跌倒措施

防范患者跌倒措施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措施

一、对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危险因素评估总分≥1分者,床头有防坠床或防跌倒警示牌。

二、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或使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并有家属陪伴。

三、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按铃呼叫护士帮助。

四、保持地面干燥,不潮湿,走道无障碍物,下床活动穿防滑鞋。

五、指导正确用药,告知用药反应,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六、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呼叫器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七、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时,护士立即到患者身旁,通知医生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及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八、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九、加强巡视到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

十、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一、制度 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 (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 (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 (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 (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 2.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4.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5.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向护理部汇报备案。 二、处理流程

第二节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预案及处理流程 一、预案 1.按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及无陪伴的3岁以下婴幼儿时必须用床栏或约束带保护,床尾挂标识,并做好交班。 3.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家属或护士(按铃呼叫护士)陪伴,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4.给婴儿测体重和沐浴时,护士必须守护在旁,不得擅自离开。 5.必要时开启陪护证,先告知家属留院陪护。 6.做好入院宣教,告知病人住院期间、起床活动时穿防滑鞋。外出检查有专人陪同,检查前更换外出鞋,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 7.夜间应开启地灯,保持病室、走廊和地面清洁、干燥、平整、完好、通道内不随便堆放物品,以免影响人、车通行。工勤人员拖地或打蜡后应放置“小心地滑”的警示牌。8.中夜班加强巡视,必要时为病人准备床栏并拉起。 9.对服用特殊药物者(如安眠药、降糖药、降压药等),加强观察。 10.一旦患者出现跌倒、坠床等事件,应及时通知医师,并遵医嘱落实各项治疗和护理。 二、处理流程(图1)

医院预防患者跌倒标准流程SOP样本

产后首次起床防跌倒操作程序( SOP)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 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按照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的分类, 跌倒包括: ①从一个平面至另一个平面的跌落; ②同一平面的跌倒。患者跌倒受伤共分4级, 0级: 没有受伤; 1级: 轻微伤, 包括瘀伤、擦伤、不需要缝合的撕裂伤; 2级: 重伤, 包括骨折、头部外伤、需要缝合的撕裂伤; 3级: 死亡。 一.防范患者跌倒目的 1.对患者进行高危跌倒因素评估, 及时发现患者跌倒危险。 2.对高危跌倒患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降低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保证患者安全。 3.妥善处理患者跌倒不良事件, 减轻患者痛苦, 降低患者医疗负担,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防范患者跌倒管理制度 1.医院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 对防范患者跌倒实行有效的指导和监控。 2.医院建立患者跌倒等意外事件相关报告制度、处理预案与工作流程。 3.医院环境有防跌倒的安全措施, 如走廊扶手、卫生间及地面防滑等; 在潮湿、易滑倒、破损地面、斜坡、不平整的路面或阶梯处应有明显的标识, 以便提醒患者预防跌倒。 4.护理人员使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高跌倒风险产妇进行评估。高跌倒风险产妇起床前评估率达到100%, 对跌倒高危产妇住院期间进行持续动态评估。 5.对高危跌倒风险产妇, 护士主动告知产妇和( 或) 家属存在跌倒风险并告知防范措施。

6.护士知晓患者跌倒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 7.科室对发生跌倒的案例有分析、讨论并持续改进。 8.职能部门定期开展对患者跌倒管理各个环节进行评估, 对跌倒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 持续改进。 三、防范患者跌倒规程 1.对入室产妇进行首次护理评估, 确定跌倒高风险产妇: 包括意识不清、运动障碍、有跌倒经历、体质虚弱、视力障碍、头晕、体位性低血压、产后出血、服用特殊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麻醉止痛药、降压利尿药、降糖药) 等。 2.根据产妇情况选择合适的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 对跌倒高风险产妇进行评估。 3.对高危跌倒产妇, 护士告知产妇及家属, 产妇存在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 要求家属予以重视, 在产妇起床时寻求护士协助。 4.对跌倒高危产妇采取预防措施并记录。预防措施包括: ( 1) 跌倒高风险产妇列入交班内容。 ( 2)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①责任护士向产妇及家属进行预防跌倒相关知识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家属陪伴左右。 ②保持病房、厕所及浴室地面干爽。浴室地面铺防滑地砖。用湿拖把拖地时, 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 破损或不平的地面需要立即修补。病房走廊及洗手间有扶手、房间内有座便器。 ③房间光线明亮; 保持行人通道通畅, 物品按规定放置, 病床把手使用后及时收回, 不妨碍通道。及时锁上病床及轮椅的轮轴, 选用高度合适的病床, 椅子、床头柜; 医疗仪器的电线卷放好, 以免松散垂在地上。呼叫铃及个人物品

跌倒坠床防范措施

跌倒坠床防范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教育和培训,增强对高危患者评估及预防策略的意识。 2、建立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及处理流程。 3、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包括跌倒危险、最大伤害及安全活动注意事项方面的教育。指导高危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4、入院指导明确,让患者熟悉床单位和病房的设置,知道如何得到援助。 5、通过示范确定患者及家属能正确使用呼叫系统。 6、指导家属将床周围的用品整理好,保持走道畅通无障碍。 7、提供光线良好的活动环境。夜晚巡视高危患者时,不要让病房太暗,打开夜灯或卫生间的灯。 8、将常用物品置放于病人视野内且易于拿取的范围内。便器应倒空并置于适当位置。 9、责任护士或夜班护士对有高危情况(有跌倒史、意识障碍、65岁以上老年人、服用镇静剂、降压药等)的入院病人按跌倒评分表进行评分,评分大于4分填写评分表,护理文书中有记录,提示患者有跌倒的危险性,落实预防措施。并根据病人情况进行动态评估持续追踪,强化教育。 10、将评估情况告知家属并签名,留陪护监管。发放健康处方,做好相关指导。 11、注意环境安全,走廊和洗手间设防滑标记。

12、教会轮椅、助行器的使用方式,使用轮椅或上下床注意脚轮的固定,患者下床应搀扶。 13、高危患者卧床需拉起离家属远侧的栏杆,勿拉起两侧栏杆,以免妨碍患者离床活动。但对于意识不清、麻醉后未清醒及年老者等,应拉起两侧床栏且固定好。 14、在住院一览卡右上角做好三角标记,床头卡上插警示标志,在提示栏内写清高危患者床号。 15、做好高危跌倒患者的交接班工作。每周进行再次评估,记录评分情况和有无意外发生,直至高危解除或病人出院、死亡。跌倒高危评分表保管于病历中。 16、护士长每周抽查高危病人2人、非高危病人2人,查有无漏报情况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

患者跌倒防范管理制度

1.目的:准确评估患者跌倒风险,落实预防措施,降低跌倒所致伤害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2.范围:针对所有院内的住院和门急诊患者。 3.定义:跌倒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任何场所,未预见性地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可伴或不伴有外伤。所有无帮助及有帮助的跌倒均应包含在内,无论其由生理原因(如晕厥)或是环境原因(如地板较滑)造成。若患者是从一张较低的床上滚落至地面上也应视其为跌倒并上报。 4. 5. 6.权责: 6.1全体员工:协助保持医院环境安全,防止跌倒的发生;遇有高危患者做好防跌倒 宣传,对跌倒患者进行正确处置和上报。 6.2护士:准确及时评估患者跌倒风险,落实预防措施,做好再评估与宣教。 6.3药学人员:对易跌倒药物进行界定和警示。 6.4后勤保障人员:保持地面干燥,拖地或地面潮湿时及时放置警示标识,通道无障 碍物;定期对医院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对环境安全等进行巡视,消除安全隐患。 6.5科室:进行全员培训、考核,对存在问题及时改进,以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对发 生的跌倒事件进行分析与改进。 6.6护理部:对跌倒风险评估准确率、预防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监管 6.7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制订和不断完善制度,对发生的跌倒事件进行原因分 析包括对采取的预防措施所导致的预期或未预期的后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7.作业内容: 7.1凡来本院就诊的门急诊患者、住院患者均需进行跌倒风险的评估。

7.2经评估具有跌倒风险的患者、情境、场所,应实施相应的措施和/或干预,以降低跌倒风险。对患者实施的干预措施应有记录。 7.3跌倒高危因素: 7.3.1年龄(包括≥65周岁的老年患者、≤5周岁的儿童及>28周的孕妇)。 7.3.2最近1年有跌倒史。 7.3.3饮酒。 7.3.4步态不稳、平衡障碍或肢体功能障碍。 7.3.5意识障碍、视力障碍、活动障碍。 7.3.6定向力障碍、精神状态改变、躁动不安。 7.3.7体能虚弱。 7.3.8眩晕、体位性低血压。 7.3.9使用过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包括散瞳剂、降压利尿剂、麻醉止痛药、 缓泻剂、镇静安眠药、降糖药等。 7.3.10病情需要陪护但无家人或其他人员陪护。 7.4门急诊患者: 7.4.1门急诊跌倒的高危场所及情境 7.4.1.1门诊:骨科、泌尿外科、脑外科、胸外科、呼吸内科、心内科、 肾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血液科、风湿科、肿瘤科、放疗科、眼科、 针灸科、中医科、妇产科、儿科。 7.4.1.2B超、功能检查室、医学影像科、放疗室、内镜中心、计划生 育手术室、血液净化中心。 7.4.1.3急诊科。 7.4.1.4卫生间、楼梯。 7.4.1.5救护车、轮椅、推车、检查床间转移,或者在狭窄的检查台上改

患者跌倒防范措施

患者跌倒、坠床的防范措施 1、按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常规进行安全教育,强调住院期间24小时在院,不得自行离院,并与患者及家属签订《离院责任书》。 2、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对评估达到高危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确认患者及家属知晓相关防范措施后签订《跌倒/坠床高危病人告知书》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并在病历中记录。 3、对具有跌倒、坠床等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监控,根据病情、用药变化及时实施再评估,并在病历中记录。 4、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燥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用床栏或约束带保护,床栏挂标识,并做好交接班。 5、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一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家属或护士陪伴,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6、做好入院宣教,告知病人在住院期间、起床活动时

穿防滑合适鞋,外出检查时有专人陪同,检查前更换外出鞋,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 7、夜间应开启照明灯,保持病室、走廊和地面清洁、干燥、平整、完好、通道内不随便堆放物品,以免影响人、车通行,在地面易湿易滑地方放置防滑垫,保洁人员拖地后应放置“小心地滑”的警示牌。 8、各班加强巡视,必要时为病人准备床栏并拉起。 9、对病情变化,服用特殊药物者(如安眠药、降糖药、降压药等),加强观察。 10、一旦患者出现跌倒、坠床等事件,应及时通知医师,并遵医嘱落实各项治疗和护理。 大邑县王泗镇公立卫生院 2015年3月6日修订

如何预防患者跌倒

患者跌倒/坠床防范制度及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对高危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切实有效地防范与减少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跌倒(坠床)防范制度与措施如下: 1、加强护理人员教育和培训,增强对高危患者评估及预防策略的意识 2、建立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及处理流程。 3、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包括跌倒危险、最大伤害及安全活动注意事项方面的教育。指导高危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4、入院指导明确,让患者熟悉床单位和病房的设置,知道如何得到援助 5、通过示范确定患者及家属能正确使用呼叫系统。 6、指导家属将床周围的用品整理好,保持走道畅通无障碍。 7、提供光线良好的活动环境。夜晚巡视高危患者时,不要让病房太暗,打开夜灯或卫生间的灯 8、将常用物品置放于病人视野内且易于拿取的范围内。便器应倒空并置于适当位置。 9、责任护士或夜班护士对有高危情况(有跌倒史、意识障碍、65岁以上老年人、服用镇静剂、降压药等)的入院病人按跌倒评分表进行评分,评分大于4 分填写评分表,护理文书中有记录,提示患者有跌倒的危险性,落实预防措施。并根据病人情况进行动态评估持续追踪,强化教育。 10、将评估情况告知家属并签名,留陪护监管。发放健康处方,做好相关指导。 11、注意环境安全,走廊和洗手间设防滑标记。 12、教会轮椅、助行器的使用方式,使用轮椅或上下床注意脚轮的固定,患者下床应搀扶。 13、高危患者卧床需拉起离家属远侧的栏杆,勿拉起两侧栏杆,以免妨碍患者离床活动。但对于意识不清、麻醉后未清醒及年老者等,应拉起两侧床栏且固定好。 14、在高危患者床头悬挂“注意安全,小心坠床”警示标志。 15、做好高危跌倒患者的交接班工作。每周进行再次评估,记录评分情况和有无意外发生,直至高危解除或病人出院、死亡。 16、护士长每周抽查高危病人2人、非高危病人2人,查有无漏报情况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 2011年8月修订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 (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 (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 (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 2、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4、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5、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科护士长,并向业务部、护理部汇报备案。 6、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报告及处理预案 (1)按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床尾挂标识,并做好交班。 (3)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护士陪伴下进行。 (5)必要时开启陪护证,先告知家属留院陪护(开放病区)。 (6)做好入院宣教,告知病人住院期间、起床活动时穿防滑鞋。外出检查有专人陪同,检查前更换外出鞋,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

预防跌倒的护理措施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夏秀勤,陈辉,严素梅 安徽省淮南市红十字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安徽淮南232007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患者跌倒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保证患者的安全。方法:对我科2009.1—2011.12月份跌倒病人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实施预见性护理后,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住院患者跌倒是多因素累积作用的结果,需要全面、认真、客观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真正做到防跌,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关键词】跌倒;危险因素;预防;医疗安全 跌倒是指不能控制地或非故意地倒在地上或其他较低的平面上【1】。跌倒是住院老年患者常见的安全问题,可以导致身体的严重损伤,鉴于神经内科患者病情的特殊性,是医院跌倒的高危人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的要求提高,对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跌倒患者(见表1)及原因进行收集分析(见表2) 1.2方法通过科室定期对跌倒事件的登记上报,详细记录跌倒发生的时间、经过、原因及导致的后果,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2.1疾病因素疾病因素是非常重要因素,神经内科常见的跌倒疾病很多,脑梗塞、痴呆、帕金森,小脑疾病,外周神经病,脊椎病等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患者自理能力低下、反应迟钝、肌力下降。 2.2药物因素脱水药、降压药、镇静药、精神性药物等,主要通过影响认知功能、平衡能力、椎体外系稳定性等引起患者头晕、反应迟钝和体位性低血压,增加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 2.3生物力学因素 在生物力学方面,因为老年人存在骨骼肌系统功能下降,下肢肌肉力量下降,而导致肌

如何预防跌倒

跌倒预防措施、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跌倒预防措施 一、环境保护措施 1、病房内有充足的光线。 2、地板干净、不潮湿。 3、危险环境有警示标识。 4、有潜在危险的障碍物要移开。 二、有高危跌倒/坠床患者的标识。 三、锁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确保其安全。 四、睡觉时请将床栏拉起,离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 五、呼叫器放于患者易取位置。 六、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及长短不合适的裤子,鞋底应防滑。 七、引导患者熟悉病房环境。 八、当患者头晕时,确保其在床上休息。 九、及时回应患者的呼叫。 十、定时进行巡视,教会患者使用合适的助行器具。 十一、必要时使用合适的身体约束,以使跌倒/坠床的可能减至最小。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1、高危性跌倒/坠床≧病人(评分≧4分)入院或转入24小时内由责任护士评估记录一次;以后常规每周评估记录一次。 2、病情改变(如意识、肢体活动改变)由责任护士即刻重新评估。 3、评估≧4分,列为护理问题——高危性伤害/跌倒,做好健康教育,交待防跌倒/坠床注意事项并在护理记录单上体现,病床边挂标识牌,做好交接班。 4、首次评分≧4分,报告科室护士长,护士长进行复评并签名,指导护士加强病人管理,定期巡视病人,了解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5、请病人或家属在《预防病人跌倒/坠床告知书》上签名,要求同住院须知签名。 6、发生跌倒/坠床的处理:①科室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按伤情逐级报告主管医生、护士长、科主任;②24小时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夜间报告值班护士长,白天报告护理部,并检查指导处理。③护理部组织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7、患者转科时将评分表随病历一同转交至对方科室并进行当面交接班。 8、患者出院、死亡后,《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及告知书》放入病历存档。 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 1、最近一年曾有不明原因跌倒/坠床1分 2、意识障碍(意识丧失,癫痫史,意识混乱,无方向感)1分 3、视力障碍1分 4、活动障碍、肢体偏瘫3分 5、年龄≧65岁1分 6、体能虚弱3分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 (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 (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 (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 (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 2.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4.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5.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科护士长,并向业务部、护理部汇报备案。 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报告及处理预案 1.按业务部、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及无陪伴的3岁以下婴幼儿时必须用床栏或约束带保护,床尾挂标识,并做好交班。 3.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家属或护士(按铃呼叫护士)陪伴,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4.给幼儿测体重和沐浴时,护士必须守护在旁,不得擅自离开。 5.必要时开启陪护证,先告知家属留院陪护。

精选-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措施

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措施 1、护士需评估病人容易跌倒的高危因素(年龄大于65岁,无人照顾的年老体弱患者,曾有跌倒病史、意识障碍、视力模糊、虚弱头晕、肢体功能障碍等),对此类病人需加强巡视。 2、对有跌倒高危因素的患者,如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年老体弱、偏瘫患者加用床栏,必要时实施约束带保护性约束或留家人陪护,以保证患者安全,并列入交班内容。 2、指导床上使用便器和患者渐进下床活动方法。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3、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务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4、注意保持病区地面干燥,在卫生间等易滑的地方标示“小心地滑”警示牌。、固定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和护栏。 5、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指导患者着合适的鞋及衣裤,同时强调活动时必须有人陪伴。 6、指导患者正确给药,告知用药后的反应。 7、提供足够的灯光,保持病房地面清洁干燥,清除病房及床旁走道障碍物。

8、对体检、手术和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患者,特别是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语言提醒、搀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9、值班护士要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10、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配合医生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11、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保障对患者的护理服务。 坠床或跌倒风险评估 科室: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 坠床或跌倒评估项目 风险因素分数 意思模糊、躁动、无定向力 2分 近期有意思丧失、癫痫史 2分 近3日内有3次及3次以上坠床/跌倒史 2分 站立不稳、体能虚弱、偏瘫、四肢无力、运动失调 2分 体位性低血压、眩晕、耳鸣、Hb<100g/L 2分 使用镇静药、降压药、降糖药、散瞳剂、视物障碍,年龄≥65岁 1分 吸毒与酗酒 1分 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精神病 2分 总分≥3分有高风险需采取防范措施 患者发生坠床、跌倒意外的应急预案 患者发生坠床、跌倒意外立即报告医生做当班护士立即作出相应检查全面的检查立即报告护士长病情重者晚上报总值班立即通知家属,作出相应的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态、有无骨折、处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1.医院后勤管理人员,科室护士长、值班护士每天认真检查病区公共设施及护理单元,发现潜在的危险障碍物应及时清除或设立警示牌,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及隐患。 2.临床护士须对每位新入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筛选出高危人群,认真填写住院病人危险因素评估表和告知书,并挂相应的警示牌,提醒全科医护理人员加强对易坠床、易跌倒高危人群的安全管理。 3.护理人员加强巡视,把防坠床、防跌倒,纳入护理观察巡视重点范畴,必要时协助患者上下床、上卫生间等。 4.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应指导护士做好高危人群的防范措施,如正确使用防护床栏、留陪护人员陪伴、使用约束带等。 5.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防坠床、防跌倒知识的宣教,医患共同重视与防范。 6.减少跌倒的环境因素:门诊、病房地面的清洁应在上班前与下班后完成,以保证病人高峰时期地面干燥。如果工作期间拖地,拖布应相对干燥,并须同步放置醒目警示牌。 7.病人发生跌倒坠床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初步观察,并立即报告医生,涉及生命安全的应立即就地抢救。 8.医生根据病人跌倒或坠床受伤的部位进行初步伤情判定,按照影响生命安全的顺序处理救治病人,做好相关辅助检查及治疗。 9.病区护士长应及时查找引起病人跌倒或坠床的原因,并进行分析评价、控制危险因素,并如实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护理部。

10.科室针对跌倒或坠床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整改,护理部定期对跌倒/坠床事件,及系统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完善防范措施。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安全是个体生理需要满足后最急迫第二层次需要[1]。住院患者意外受伤是危及患者健康的严重问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通力合作,杜绝跌倒与坠床发生是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对20xx年10月至20xx年10月本院内科病房发生的11起意外跌倒坠床事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1 临床资料 从20xx年10月至20xx年10月在上海市南汇区中心医院内科病房中意外跌倒、坠床的老年患者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均大于60岁,因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加剧入院者1例,心脏疾病患者6例,认知功能障碍者1例,糖尿病患者1例,2例。发生地点:病房坠床跌倒7例,走廊跌倒1例,下床如厕1例,坐在床旁凳子上不慎摔倒1例,下床行走跌倒1例。发生时间:夜间跌倒8例,日间跌倒3例。跌倒结果:5例无任何损伤,1例头皮擦伤、眼角缝针,1例致胫骨前皮肤擦伤,1例至腰椎骨骨裂,死亡3例。 2 跌倒坠床的原因 2.1 年龄因素年龄是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显著因素[2],患者各相应器官因年龄增长而退化,如心肺功能不良、体力衰退、骨质疏松、认知功能减退以 及感觉反应能力不佳等,均易导致老年人跌倒事件的发生。 2.2 疾病因素急慢性疾病的病理性改变,可能影响感觉输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骨骼肌肉力量的协调[3]。某些影响脑血流灌注及氧供应的血管疾病,如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可导致各种功能损害:肢体肌力下降、肌肉萎缩、关 节运动受限、平衡功能受损、肌痉挛肌张力障碍、姿势步态异常等,使患者移 动速度及控制能力下降而引起跌倒,跌倒是卒中康复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接受康复治疗的过程中,跌倒发生率为14%~39%[4];心血管疾病往往通过引起心脑缺血,诱发心绞痛、黑朦、晕厥而导致跌倒的发生, 如窦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迷走性晕厥等这些常见 心内科疾病是发生跌倒坠床的高危内在因素。从本组病例中,心血管疾病多见,6例,占54.5%,其次脑部疾病占18%,可见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入院后需

患者跌倒的预防试题及答案 word

患者跌倒的预防试题 [选择题] 1、老年人跌倒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行走,应考虑:(A) A、股骨颈骨折 B、腓骨骨折 C、颈骨骨折 D、膑骨骨折 E、肱骨骨折 2、为了预防患者跌倒,尽量将床的高度设置为:(C) A、随患者意愿 B、最高位 C、最低位 D、方便医护人员操作 E、方便患者家属护理 3、跌倒被认为是老年人最常见的:(B) A、并发症 B、意外事件 C、临床症状 D、致病因素 E、致病诱发因素 4、下面哪类患者有跌倒和坠床的危险:(E) A、步态不稳者 B、头晕、眩晕、血压不稳者 C、意识/ 精神障碍者 D、使用毒性、麻醉、精神类药物者 E、以上都是 5、男性,65岁,有高血压病史22年,突然出现头晕、头痛,躁动不安,测血压170/100mmHg,已通知医生,并给予了相应处理,此时从患者安全角度护理上应注意:(D) A、活动受限 B、瘫痪 C、呕吐 D、防坠床 E、脑血管意外 6、询问患者:如“你现在在什么地方?”是对哪项能力的评估:(B) A、时间定向力 B、地点定向力 C、空间定向力 D、人物定向力 E、认知定向力

(7~11题共用题干) 用Barthel指数评定表评估患者自理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请根据评定情况选择相应的分数: A、100分 B、60分以上 C、60~40分 D、40~20分 E、20分以下 7、患者可以完全自理,不需要照顾:(A) 8、患者需要帮助:(C) 9、患者基本可以自理:(B) 10、患者很需要帮助:(D) 11、患者生活完全需要照顾:(E) [X型题] 1、预防患者跌倒的观察要点包括:(ABCE) A、患者的神志、自理能力、步态 B、患者的用药、既往病史、目前疾病的状况 C、评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地面、各种标识、灯光照明、病房设施 D、掌握病人目前的饮食情况 E、观察患者衣着 2、患者应用哪类药物,会增加跌倒的危险性:(ABCD) A、抗高血压药 B、抗心律失常药 C、阿片类药 D、利尿剂 E、头孢类 3、为了预防患者跌倒,必须提供安全的环境,下面哪些因素与跌倒有关:(ABCDE) A、地面过滑 B、地面凹凸不平 C、地面潮湿 D、过道上有障碍物 E、拖地时无设置“小心地滑”提示

防范患者跌倒制度及流程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管理制度 一、防范患者跌倒、坠床制度 1、做好入院患者的宣教工作,让患者熟悉病区环境,遵守病房管理秩序。指导患者及家属能正确使用呼叫系统,保持走道畅通无障碍。 2、强化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和评估可能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重点关注以下人群: ⑴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 ⑵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带或无效的约束患者。 ⑶服用特殊药物(镇静剂、降压药等)、近期有跌倒史(一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⑷病室、卫生间或洗漱间地面潮湿或有积水等易发生跌到危险; 3、对具有跌倒、坠床等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4、对具有跌倒、坠床等的危险因素的患者,要认真填写病情评估表。 5、对于有意识不清、麻醉后未清醒及年老者等,应拉起两侧床档且固定好。躁动不安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造成副损伤。 6、提供光线良好的活动环境。不要让病房太暗,夜间打开床头灯或卫生间的灯。 7、将常用物品置放于病人视野内且易于拿取的范围内;便器应倒空并置于适当位置。 8、针对不同病人做好健康宣教,应用特殊药物的病人注意防范并发症的发生。如突然改变体位导致体位性低血压、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 9、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时,护士应立即报告医生,迅速查看病人,初步判断病情并给予相应的处置。同时做好记录上报护士长及科主任。 10、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11、护士长组织对意外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并将结果报护理部。

患者坠床或跌倒防范制度与措施94277

患者坠床或跌倒防范制度与 措施94277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患者坠床或跌倒防范制度与措施 主讲人:张红 患者在医院内坠床或跌倒,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及家庭的痛苦和负担,更会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成为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因素。因此对患者预防坠床或跌倒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跌倒发生无所不在:病房,走路,检查时,厕所) 一、跌倒定义:指身体的任何部位因失去平衡而意外的触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体。 二、危害:1.一般挫伤:如轻组织损伤、擦伤皮肤。2.严重挫伤:骨折甚至死亡。3.延长住院日期,增加住院费用。4.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5.影响医疗机构信誉。 三、原因:1.管理方面: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安全管理意识淡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比如:病房灯泡损坏,未发现或未及时更换,导致病房光线不足,易致跌倒。2.患者自身因素:⑴生理因素:年龄过大、体质虚弱的患者⑵疾病因素:低血压、低血糖、内耳性眩晕⑶心理因素⑷药物因素:降压药、降糖药、镇静催眠药物⑸人力资源因素:无陪伴人员、护理人员巡视不足⑹物质因素:被服太小不合适、防滑跌倒指示不到位。3.外在环境危险因素:卫生间缺少辅助措施(扶栏,帮助蹲起;台阶高,行动不便易绊倒;地面湿滑;照明过暗);病床设置不合理,人员密集(内一科3床7床为老式摇床,摇手不可折使过道更窄)

四、跌倒的高危人群:1.年龄小于9岁或大于65岁 2.近一年内不明原因跌倒史 3.意识障碍:昏睡、嗜睡、谵妄 4.视力障碍:夜盲症 5.活动障碍:肢体偏瘫 6.体能虚弱 7.头晕、眩晕 8.无陪护:病房多为60-70岁老人,儿女外出 9.服用药物:散瞳剂、镇静安眠剂、降压利尿剂、镇挛抗癫剂、麻醉止痛剂、降血糖药物 五、跌倒坠床的预防措施:常规预防:1.引导熟悉环境。及时回应病人的呼叫,发现并满足患者需要,固定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帮助选合适运动方式;指导正确用药,告知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巡视。 2.易发生区域放“小心地滑”“小心坠床标识牌”,病人一览表上专用标识 3.提供足够灯光,将物品置于患者易取处,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清除病房及床旁走道障碍物,加床护栏 4.指导病人呼救帮助:其他病陪人帮助 5.病人活动时有人陪伴;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极度躁动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应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使患者造成损伤 6.当头晕不适时,卧床休息,通知医护人员;行走时头晕,扶物站立或缓缓蹲下,以防跌倒,通知医务人员 7.在床上活动患者,嘱其活动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如需要可让护士帮助 8.教导偏瘫患者应由健侧床缘边上下床 9.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尤其夜间,变体位遵循“三部曲”,及即平躺30s,坐起30s,站立30s,再行走 10.病人着合适鞋及衣裤,指导床上用便器方法,指导渐进下床活动。高危及跌倒患者,护士完成相应的预防措施,给予住院病人安全告知书让患者或家属签字认可 11.护士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措施

患者坠床与颠仆防备办法 令狐采学 1、护士需评估病人容易颠仆的高危因素(年龄年夜于65岁,无人照顾的年老体弱患者,曾有颠仆病史、意识障碍、视力模糊、虚弱头晕、肢体功能障碍等),对此类病人需加强巡视。 2、对有颠仆高危因素的患者,如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年老体弱、偏瘫患者加用床栏,需要时实施约束带呵护性约束或留家人陪护,以包管患者平安,并列入交班内容。 2、指导床上使用便器和患者渐进下床活动办法。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忙。 3、对有可能产生病情变更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更的举措,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更,造成一过性脑供血缺乏,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产生危险。教会患者一旦呈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务人员,给予需要的处理办法。 4、注意坚持病区空中干燥,在卫生间等易滑的处所标示“小心地滑”警示牌。、固定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和护栏。 5、帮忙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指导患者着合适的鞋及衣裤,同时强调活动时必须有人陪伴。 6、指导患者正确给药,告知用药后的反响。 7、提供足够的灯光,坚持病房空中清洁干燥,清除病房及床

旁走道障碍物。 8、对体检、手术和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患者,特别是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便利和残疾患者,用语言提醒、搀扶、请人帮忙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避免患者颠仆事件的产生。 9、值班护士要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更,认真做好交接班。 10、一旦患者失慎坠床或颠仆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迅速检查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配合医生采纳需要的急救办法,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11、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包管对患者的护理办事。 坠床或颠仆风险评估 科室: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 坠床或颠仆评估项目 风险因素分数 意思模糊、躁动、无定向力2分 近期有意思丧失、癫痫史2分 近3日内有3次及3次以上坠床/颠仆史2分 站立不稳、体能虚弱、偏瘫、四肢无力、运动失调 2分

防范患者跌倒制度流程及操作规范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制度 1、做好入院患者的宣教工作,让患者熟悉病区环境,遵守病房管理秩序。指导患者及家属能正确使用呼叫系统,保持走道畅通无障碍。 2、强化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和评估可能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重点关注以下人群: ⑴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 ⑵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带或无效的约束患者。 ⑶服用特殊药物(镇静剂、降压药等)、近期有跌倒史(一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⑷病室、卫生间或洗漱间地面潮湿或有积水等易发生跌到危险; 3、对具有跌倒、坠床等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4、对具有跌倒、坠床等的危险因素的患者,要认真填写病情评估表。 5、对于有意识不清、麻醉后未清醒及年老者等,应拉起两侧床档且固定好。躁动不安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造成副损伤。 6、提供光线良好的活动环境。不要让病房太暗,夜间打开床头灯或卫生间的灯。 7、将常用物品置放于病人视野内且易于拿取的范围内;便器应倒空并置于适当位置。 8、针对不同病人做好健康宣教,应用特殊药物的病人注意防范并发症的发生。如突然改变体位导致体位性低血压、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 9、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时,护士应立即报告医生,迅速查看病人,初步判断病情并给予相应的处置。同时做好记录上报护士长及科主任。 10、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11、护士长组织对意外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并将结果报护理部。 患者跌倒、坠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 1、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后,护士应立即赴现场,及时了解跌倒或坠床发生的经过,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医生。

坠床与跌倒报告制度及防范措施及流程

坠床与跌倒报告制度及防范措施 (一)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 (二)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三)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四)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五)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六)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七)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八)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九)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处理程序】 做好安全防范→发生坠床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做好交接班 【上报程序】 发生坠床/跌倒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上报护士长→护士长根据情况逐级上报 1.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使用信号灯告诉医护职员,给夺必要的从事办法。 2.共同大夫对患者进行查抄,依照伤情采取必要的抢救办法,并实时上报护士长。 3.增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外缜密观察病情变迁,发现病情变迁,实时向大夫报告叨教。 跌倒(坠床)报告制度与防范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教育和培训,增强对高危患者评估及预防策略的意识。 2、建立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及处理流程。 3、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包括跌倒危险、最大伤害及安全活动注意事项方面的教育。指导高危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4、入院指导明确,让患者熟悉床单位和病房的设置,知道如何得到援助。

跌倒预防措施、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跌倒预防措施、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跌倒预防措施 一、环境保护措施 1、病房内有充足的光线. 2、地板干净、不潮湿. 3、危险环境有警示标识. 4、有潜在危险的障碍物要移开. 二、有高危跌倒/坠床患者的标识. 三、锁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确保其安全. 四、睡觉时请将床栏拉起,离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 五、呼叫器放于患者易取位置. 六、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及长短不合适的裤子,鞋底应防滑. 七、引导患者熟悉病房环境. 八、当患者头晕时,确保其在床上休息. 九、及时回应患者的呼叫. 十、定时进行巡视,教会患者使用合适的助行器具. 十一、必要时使用合适的身体约束,以使跌倒/坠床的可能减至最小. 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1、高危性跌倒/坠床≧病人(评分≧4分)入院或转入24小时内由责任护士评估记录一次;以后常规每周评估记录一次.

2、病情改变(如意识、肢体活动改变)由责任护士即刻重新评估. 3、评估≧4分,列为护理问题——高危性伤害/跌倒,做好健康教育,交待防跌倒/坠床注意事项并在护理记录单上体现,病床边挂标识牌,做好交接班. 4、首次评分≧4分,报告科室护士长,护士长进行复评并签名,指 导护士加强病人管理,定期巡视病人,了解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5、请病人或家属在《预防病人跌倒/坠床告知书》上签名,要求 同住院须知签名. 6、发生跌倒/坠床的处理:①科室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按伤情逐级报告主管医生、护士长、科主任; ②24小时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夜间报告值班护士长,白 天报告护理部,并检查指导处理.③护理部组织讨论、分析,提出改进 意见. 7、患者转科时将评分表随病历一同转交至对方科室并进行当面 交接班. 8、患者出院、死亡后,《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及 告知书》放入病历存档. 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 1、最近一年曾有不明原因跌倒/坠床1分 2、意识障碍(意识丧失,癫痫史,意识混乱,无方向感)1分 3、视力障碍1分 4、活动障碍、肢体偏瘫3分 5、年龄≧65岁1分 6、体能虚弱3分 7、头晕、眩晕、体位性低血压2分

跌倒(坠床)防范制度与措施

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 跌倒(坠床)报告制度与防范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教育和培训,增强对高危患者评估及预防策略的意识。 2、建立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及处理流程。 3、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包括跌倒危险、最大伤害及安全活动注意事项方面的教育。指导高危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4、入院指导明确,让患者熟悉床单位和病房的设置,知道如何得到援助。 5、通过示范确定患者及家属能正确使用呼叫系统。 6、指导家属将床周围的用品整理好,保持走道畅通无障碍。 7、提供光线良好的活动环境。夜晚巡视高危患者时,不要让病房太暗,打开夜灯或卫生间的灯。 8、将常用物品置放于病人视野内且易于拿取的范围内。便器应倒空并置于适当位置。 9、责任护士或夜班护士对高危情况(有跌倒史、意识障碍、65岁以上老年人、服用镇静剂、降压药等)的患者进行评估,在床头卡上挂防跌倒、坠床标志。 10、将评估情况告知家属,留陪护监管,做好相关指导。 11、注意环境安全,走廊和洗手间设防滑标记。 12、教会患者轮椅、助行器的使用方式,使用轮椅时或上下床注意脚轮的固定,患者下床应搀扶。 13、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体位不宜突然改变,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14、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15、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16、对于有意识不清、麻醉后未清醒及年老者等,应拉起两侧床档且固定好。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17、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18、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19、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20、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处理程序】 做好安全防范→发生坠床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做好交接班 【上报程序】 发生坠床/跌倒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 施→上报护士长→护士长根据情况逐级上报 护理部 2010年1月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