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花园住宅小区规划总平面设计方案图
某居住小区总体规划方案(专家方案评审用)

规划设计原则篇
1、以“一”字形板楼 为主,坚持南北朝向 ,保证好的通风采光 和日照间距,满足建 筑节能要求。 2、按砖混结构六层半 规划,投资少,见效 快,成本低,房价低 ,让更多的中低收入 购房户能买的起,住 的好。 3、以中小户型为主, 小三房居多,适应市 场需求。 4、充分发挥四边临街 的优势,沿街布置商 业网点,在健全配套 商业的同时,提高经 济效益。 5、人车分流,环境为 上。
活动空间
(1)小区内部的活动空间主要有三 大类;公共活动空间、儿童活动 场及老年人休闲活动场。 (2)公共活动空间分为三个层次: 一为小区公共活动空间,包括入 口广场、小区中心广场等,二为 小区组团分隔带绿地活动区,三 为宅间活动区。三者形成连贯的 体系,满足不同的活动需要。 (3)儿童及老年活动场地根据各自 的特点,分开布置,满足一定的 服务半径,内部布置活动器械和 场地。
机动车交通分析 步行交通分析
绿化设计篇
绿化设计突出中心 景观带,以绿化植 被为主,布置少量 廊架、儿童游戏场 地、休闲座椅等休 闲设施,形成居民 邻里熟悉并怀念的 自在的交流空间。 各个景观庭院通过 特色植栽、铺装纹 理、标志小品等的 不同突出各个庭院 的个性化特征,使 之成为居住者分享 自然,邻里交往的 纽带。
工程现状
本地块内 建筑密布 ,村民住 宅高低错 落,杂乱 无章,不 仅缺乏村 民正常生 活的日照 、通风条 件、必要 的公共服 务设施, 而且给消 防造成隐 患。
规划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J5018093(2002年版)】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 版) 】 4.其他相关法规、规范 5.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提供的地形图 6.委托方提出的项目建议和要求 7.所属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某地住宅小区楼建筑设计施工图(共5张)

某地区住宅楼建筑设计全套CAD设计图纸

某居住区种植植物设计总规划平面图CAD图

关于某工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关于某工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作者:徐桢平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1期摘要: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对住宅小区总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某工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Abstract: This paper4 is combining with an engineering example,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Keywords: a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and design;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1.1 地理位置某工程住宅小区地块东邻15米规划路,南邻20米规划路为文华花园住宅小区,西面邻40米规划路为西溪花园、学校等,北面邻20米规划路,小区三面临路,交通便利,交通通达性较好,周边公建配套齐全,适合开发兴建高档住宅小区。
1.2用地规模规划用地面积:94684.52平方米,其中净用地面积:94684.52平方米,容积率:3.50(按净用地面积94684.52平方米计算)2总平面规划2.1总体布局本住宅小区在总体布局上,规划结合地形特点,在西面主要道路东华路沿街设置情景商业街,不仅使商业价值最大化,结合其设计的主入口花园广场尽显尊贵。
在小区内部合理布局各种住宅类型,临街部分设置了中小户型,内部设置了豪华大户型。
小区中心布置中心景观泳池,成为小区的绿色核心,营造一个高档舒适的社区。
高层住宅均为首层架空,增加空间层次和绿化范围,提升人居环境的品质。
本住宅区内还设计了为住户提供生活方便的商业中心、休闲会所、游泳场等康体娱乐服务设施。
2.2建筑间距某工程用地区建筑间距按照佛山市的相关要求,高层建筑物南北主朝向间距按 30 +0.5×( H – 30 ) 控制。
高层建筑之间东西开窗山墙间距不小于18米;高层建筑东西无开窗山墙之间满足最小消防间距不小于13米。
案例:某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案(1)

案例:某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案(1)案例:某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案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某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规划背景和目标、总体设计方案、具体落实方案。
一、规划背景和目标该小区位于城市郊区,居民多以老年人为主。
由于地势平坦,原有的绿化很单一,难以满足居民需求,因此需要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将其打造成为宜居可爱的社区。
规划目标:1. 提高社区绿化率,营造绿色环境,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2. 建立健康运动空间,增加居民运动健身设施,拓展社区文化氛围,提高居住质量。
3. 在规划设计中尽量保留原有植物,避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二、总体设计方案1. 设计理念本次设计以“生态环保、绿色生活”为理念,注重打造丰富多样的绿化,让每位居民都感受到绿意盎然的自然之美。
2. 问题解决方案a. 草坪多样化在原有的草坪基础上,增加色彩丰富的花卉,野花和草本植物,使草坪更加生态多变,更好地体现自然之美。
b. 填补空地,增加活力通过规划空地的位置,建设游乐场、健身区、休闲区等,增加居民娱乐、健身和社交的场所,使社区生活更加丰富有趣。
c. 提高景观品质在原有的设计框架下,增加花坛、绿篱、喷泉等水景,丰富景观品质,打造一个生态舒适的优美环境。
d. 废弃区改造对于废弃的区域进行改造,设计为花园式,通过假山、巨石、树木等,打造一个自然、生态、赏心悦目的环境。
三、具体落实方案1. 填补空地,增加活力在小区东北自然溪流边,建设一个景观台。
与游乐场形成对应,两者相互呼应。
在游乐场南侧,设计了路径、休闲曲水池、各种儿童玩具及其它活动区。
玩具和活动区分别设置为花圃和草地,更加揭示社区生活的颜色和欢乐。
2. 提高景观品质以中心公园为例,设计成中心花坛、喷泉、水景,打造一个生态绿色环境,同时增加居民休息区,使体验感得到最大的提升。
3. 废弃区改造废弃区域改造为以中山主义为主题的文化公园,打造一个既有环境文化,又具有生态价值的环境。
某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

关键 词 :城 市建 设 ; 可持 续 发展 ;节 能 设计
中图分类号:T 3 U28
文献标识码 :A
楼和3 1层A 栋 6 型住 宅塔楼 ,在其远端对角布置1 l层B 栋 6 型住宅
塔楼 ,这就保证了高层塔楼之间开扬 的楼距。A、B 型住宅塔楼
文章 编 号 :17 - 5 (00 1— 1 2 0 64 14 2 1) 2 09 - 2 1
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 ,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力裂缝的不 托 专 业 加 固单 位 采 用 复 合 增 加 纤 维 等 材 料 对 裂 缝 作 粘 贴 加 强处 规则性是 山于吊卸冲击振动荷载 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 理 。复合增 加纤维 的粘 贴宽度 以3 0 0 毫米为 宜 ,既能起到 5 —4 0 缝 ,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 ,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 ,这 良好 的抗拉抗 裂补强作用 ,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 ,是 目前 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 的工程 中是 比较常见的。
复建房与房地 产开发 的商住楼 的不同之处 在于其建设要 面 对 的是土地被国家征用 的村 民 ,满足他们 的居住乃至生存 的需
要 。这是一件关系到社会安定 与城市 可持续发展 的大事 。如何 通过精心设计 , “ 粗粮 细作 ” ,把建设资金较低廉的村民复建房
” I ”:£ = : l
之间设计开放式 中心花园 ,花 园与公 园一脉相承 ,形成虚实相
一
、
独特 的设计构 思
生的空间,气韵流畅,如图1 所示 :
本工程为某村复建房 ,它的设计建成证 明了城中村是可以 纳入城 市总体规划 中进行集 中规划建设 的,为建设有机城市创 造 了条件。本工程一块三角形用地 ,地处新城腹地,临近公园 , 周边多为成熟的中高档商住楼盘 ,市政设施十分完善 。
某花园城4 #楼小高层住宅结构设计

安 徽建 筑
2 0 年 第3 — — 07 期
某 花 园城 4 #楼 \ 住 宅 结 构 设 计 I高 层
/
姜 洁
(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 院, 安徽 合肥
摘 关键词 : 强短肢 : 弱连梁 : 概念设计
中图分类号 :U 9 " T 3 8.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7 7 5 (0 70 — 0 0 0 1 o — 3 92 0 )3 0 9 - 2 o
然地基 , 以③层粘土层 做为持力层 ,,1M a  ̄ 30 P , E= 5 P ,, 0 k a 基础 f= 设计及 沉降计算 均采用 P P 系列软件 的基础 设计 软件 J — KM c
C AD。
由于受到建筑平 面墙体布局 的限制 , 结构设计 时无法在适 当的位置设置完整的简体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 , 保证短肢剪力 墙结构体系具有 良好的抗侧力 和抗扭转性能 。 所以在短肢剪力 墙布置时 , 按照抗震设计要求 , 合窗间墙 、 结 楼梯间及房间 四角
折减 系数 0 , . 地震力分项 系数 为 1 , 7 . 风荷 载分项 系数 为 1 , 3 . 4 恒荷载分项系数为 1 , . 活荷 载分项系数为 1 。 2 . 4 基础采用 钢筋混凝土墙下 条基 ( 有肋梁 ) 剪力墙 厚度 内 , 外墙均 为 2 0 m, 0 m 连梁截 面 b 2 0X3 0 5 0 h为 0 7 ~ 7 mm, X 楼板厚 度 10 m 10 m, 0 m ~ 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 5 2 。地基采用天 3 3 ~C 5
Ja g Je in i
(e i ra l nn dD s nIstt, e i 2 0 0 , h a H f b n a ig ei tu H f 30 1C i ) eU Pn n a g ni e e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