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碱工学-小苏打生产
小苏打的生产工艺及研究进展

小苏打的生产工艺及研究进展2.1 小苏打的生产工艺小苏打生产方法主要有合成法、复分解法和天然碱法等。
2.1.1 合成法合成法又称纯碱法、纯碱碳化法。
目前,国内的合成法小苏打生产装置基本上都是与纯碱装置配套建设的,以便直接利用该过程煅烧系统出来的高温纯碱,加速母液化碱过程,为后续操作提合格碱液。
为了保证母液中过量的NaHCO3充分分解,减少在碱液运送过程中NaHCO3结晶堵管现象的发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维持较高的物料温度,因此也常称合成法为高温制碱工艺,其工艺流程见图2.1。
图2.1 合成法生产小苏打工艺流程图2.1.2 复分解法复分解法是以中国丰富的原盐和易购的碳酸氢铵为主要原料生产小苏打的工艺。
国内主要以天然卤水为原料生产小苏打,也称天然卤水法。
是将卤水与农用碳酸氢铵进行复分解反应,利用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直接从溶液中析出。
反应原理如下:NaCl + NH4HCO3 =NaHCO3 + NH4Cl离心分离出湿重碱(含水的NaHCO3),经水洗、离心分离、气流干燥、流化床冷却包装即可出厂,生产工艺流程见图2.2。
图2.2 复分解法生产小苏打工艺流程图…2.1.3 天然碱法…2.2 小苏打的生产工艺研究进展…四川理工学院化学系、宜宾学院化学化工系曾凤春、张开仕等根据我国合成法原理分析,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合成法生产小苏打的低温制碱新工艺,其工艺流程见图2.3。
图2.3 合成法生产小苏打新工艺流程图将从纯碱界区送来的高温纯碱加入到盛有循环母液和冷凝水的化碱锅内,同时在搅拌下加入适量的高纯度烧碱(纯度99.9%片碱)和硫化钠,使母液中过量的NaHCO3转化为Na2CO3,母液中铁、铅等杂质转化为难溶的FeS和PbS,化碱锅内得到温度低于70℃的低温碱液。
待碱液中Na2CO3含量达到要求时,送澄清桶澄清,澄清液直接进入碳酸化塔,在60~70℃的条件下碳酸化,再经分离、干燥步骤,便得到小苏打细粉和微细粉产品,母液和碱尘返回化碱锅内循环使用。
碳酸氢钠制纯碱的化学方程式

碳酸氢钠制纯碱的化学方程式碳酸氢钠制纯碱的化学方程式 1na2co3+ca(oh)2==caco3+2naoh纯碱,学名叫作无水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纯碱俗名叫作苏打,这个名字比较常用,分子量为106,纯碱的水溶液呈现碱性,ph值为10左右,纯碱可以用来作为食用碱,碳酸钠有天然产出的,碱性土壤里和一些盐湖里含有碳酸钠。
纯碱的用途非常广泛。
它是玻璃、造纸、肥皂、洗涤剂、纺织、制革等许多行业消耗的重要原料。
纯碱也常用作硬水的软化剂,也用于制造钠化合物。
古代人们从草木灰中提取碱液,后人从盐湖水中获取天然碱。
但是,这些方法显然不能满足人类生产的需要。
后来有了工业制碱法。
烧碱也就是氯化钠溶液经过电解液电解后蒸发得到的烧碱,生产烧碱主要是以盐为原料,可以采用隔膜法和离子膜法。
烧碱学名叫作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俗名叫作苛性钠,烧碱的生产与纯碱的生产发展密切相关。
烧碱易溶于水,溶于水时烧碱会放出大量的热而形成水合物,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收空气中水分而潮解,所以烧碱可以用作干燥剂,烧碱是一个来源广泛,化学性质比较强的碱。
苛性钠能与一些金属反应释放出氢气。
因为烧碱是一种强碱,烧碱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烧碱的这种性质在工业上被用来吸收有害酸性气体,烧碱吸收二氧化碳后会产生碳酸钠。
所以在存放烧碱时,要注意密封,否则烧碱就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而变质,在实验室中,制备好的标准烧碱溶液会因为放置时间过久,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有na2co3产生,使得烧碱浓度发生变化。
烧碱具有强腐蚀性,可严重灼伤皮肤和衣物。
熔烧碱时,可使用银和铁金属容器,特别是银对烧碱有很强的耐腐蚀性。
纯碱工业制作方法

纯碱工业制作方法纯碱即苏打(soda),化学式为Na2C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食品、造纸、制药、玻璃、肥皂、印染等工业乃至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一:布兰制碱法:古代,人们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后来又从盐碱地和盐湖等天然资源中获取碳酸钠,但量太小。
远不能满足化工生产需求,1791年法国医生路布兰首先获得制碱专利,以食盐为原料制碱,称路布兰制碱法,该法分三布:①用氯化钠与硫酸反应制硫酸钠:2NaCl+H2SO4=Na2SO4+2HCl;②用焦炭还原硫酸钠得硫化钠:Na2SO4+4C=Na2S+4CO↑③用硫化钠与石灰石反应制碳酸钠:Na2S+CaCO3=Na2CO3+CaS缺点:;该方法生产时需要高温,硫酸对设备腐蚀严重,CaS废弃物长期堆积臭气四溢,加之成本较高,后被氨碱法代替。
二: 氨碱法即索尔维制碱法,是1862年,比利时人索尔维以食盐、氨、二氧化碳原料发明的制碱法,其反应也分三步进行:①NH3+CO2+H2O=NH4HCO3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③2NaHCO3=Na2CO3+CO2↑+H2O反应生成的C O2可回收利用,NH4Cl又可与生石灰反应重新生成氨气:2NH4Cl+CaO=2NH3↑+CaCl2+H2O缺点:该法实现了连续化生产,食盐利用率得到提高,使纯碱价格大大降低,并且产品质量纯净,故被称纯碱。
三: 候氏制碱法对上述方法做了较大的改进,此法的最大特点是不从固体碳酸氢铵(NH4HCO3),而是由盐卤先吸收氨后再碳酸化以进行连续生产,此法的原理是:低温下用氨饱和的饱和食盐水通入二氧化碳(CO2)可析出碳酸氢钠(NaHCO3),此时母液中N a+减少而Cl-相对多,此时再加入细盐末,因同离子效应,低温氯化铵(NH4Cl)溶解度突然降低,而食盐(NaCl)的溶解度变化不大,所以氯化铵(NH4Cl)析出而食盐不析出,再用氨饱和后通二氧化碳(CO2),结果往返析出NaHCO3和NH4Cl,其中氨由氮与水中的氢化合制成,CO2是提取氢气和氮气的半水煤气之副产品,这样巧妙的把氮气工业和制碱工业联合起来,故候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
纯碱的工艺流程

纯碱的工艺流程纯碱(又称苏打灰、重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玻璃、洗涤剂、肥料、化纤、造纸等行业中有广泛应用。
其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NaOH)和碳酸钠(Na2CO3),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分离等工艺步骤可以制得。
纯碱的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原料准备:纯碱的原料主要包括氯化钠(NaCl)和石灰石(CaCO3)。
氯化钠经过粉碎、干燥等处理后进入反应釜,与石灰石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生成碳酸钠。
2. 碳酸钠生产:氯化钠和石灰石按一定的配比加入反应釜中,在高温下进行气固反应。
反应生成的碳酸钠会随着气体从反应釜中收集出来,并通过气体冷却、净化等工艺步骤进行回收。
3. 碳化:碳酸钠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如粉碎、烘干、混合等,被输送到碳化窑中。
在碳化窑中,碳酸钠会受热分解,生成氧化碳和氧化钠。
氧化碳气体通过通风系统排出,而氧化钠则被收集和处理。
4. 过滤、洗涤:碳化后得到的氧化钠经过过滤和洗涤等处理步骤,去除其中的杂质物质,获得相对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
5. 结晶:氢氧化钠溶液经过饱和结晶,其中的氢氧化钠逐渐结晶沉淀出来,形成纯碱颗粒,而未结晶的溶液则进一步进行冷却和饱和处理。
6. 离析:通过离析设备对结晶沉淀物进行离析,得到纯碱的固体产物。
离析后形成的氢氧化钠溶液经过再循环使用,减少资源浪费。
7. 干燥、包装:纯碱经过离析后,需经过烘干处理,去除残留的溶液和水分,获得相对干燥的纯碱颗粒。
最后,将纯碱进行包装,并进行质量检验和入库。
整个纯碱的工艺流程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压力、物料配比等参数,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需要合理处理废气和废液,并进行资源的回收利用。
此外,工艺流程还需要密切注意安全操作和生产效率,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纯碱生产规律

中国纯碱生产规律纯碱,化学名称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碱业生产国之一,纯碱生产规模庞大,质量稳定,产量居于世界前列。
掌握纯碱生产规律对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纯碱生产的原理、工艺流程、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对中国纯碱生产规律进行探讨。
一、纯碱生产的原理和工艺流程1. 原理纯碱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2CO3,通常以无水碳酸钠的形式存在。
其生产过程是将天然碱矿石或焦化碱卤水经过炼碱、蒸发结晶等工序制得。
在炼碱过程中,主要反应为碳酸钠与氯化钠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炭酸氢钠,然后通过碳化反应将碳酸氢钠转化为碳酸钠。
而焦化碱则是通过烧碱炉将焦炭和碳酸钠混合熔融后冷却结晶得到的。
2. 工艺流程目前,中国主要采用氯化铵法、氯化钠法和焦化碱法等工艺路线生产纯碱。
氯化铵法是以氯化铵和碳酸钠为原料,经过溶液反应、结晶、干燥、煅烧等过程制得纯碱。
氯化钠法是以氯化钠和石灰石为原料,经过合成气、碳酸钙、氢氧化钠、碳化反应等步骤生产。
焦化碱法是以焦炭和碳酸钠为原料,通过烧碱炉将物料熔融后冷却结晶得到纯碱。
二、影响纯碱生产的因素1. 原料质量纯碱的生产原料主要有碱矿石、氯化铵、氯化钠等。
原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纯碱的生产成本和质量稳定性。
因此,企业需要选择优质的原料供应商,确保原料的纯度和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生产工艺不同的生产工艺对纯碱的产率、能耗、质量等有着不同的影响。
企业需要针对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生产工艺,并不断优化改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3. 环境保护纯碱生产会产生废水、废气等环境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企业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投入,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
4.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动力,影响着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结构和销售价格。
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生产计划,保持竞争力。
小苏打生产工艺的技术分析

小苏打生产工艺的技术分析
小苏打是一种口味独特、质地细腻、加水后可溶解、易消化的果汁饮料,由于其特定的特点,小苏打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如何生产出优质的小苏打,是困扰生产企业多年的问题。
一般来说,小苏打的生产工艺要经过混合、灭菌、分装等多个环节。
本文将对小苏打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小苏打的生产过程从原料准备开始,在准备过程中,需要从农场获取新鲜的水果,经过精心的挑选和清洗等环节,实现对原料的合理利用。
接下来,原料经过混合,将不同的水果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起来,就可以制成小苏打。
在混合过程中,注意要经过精准控制,使混合后的果汁漂浮颗粒均匀、颜色明亮、口感好,以保证小苏打的质量。
接下来,小苏打饮料要经过灭菌处理,以除去汁液中的有害菌种。
若是采用温度较高的高温灭菌工艺,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消灭有害菌类。
但是,高温灭菌会破坏果汁的部分营养成分,因此,生产企业可以采用低温灭菌技术来保护果汁的营养成分,同时能有效消灭有害菌类。
最后,小苏打饮料要经过分装处理,根据市场需求,分装成容量不同的瓶装或杯装小苏打。
此外,生产企业在分装过程中,需要采用全自动的设备和流水线,以保证果汁的质量和流量的一致性,以及整个包装过程的快速高效。
综上所述,小苏打的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原料准备到
灭菌到分装,小苏打的生产工艺要经过多个环节,其中混合、灭菌、分装这三个环节尤为重要。
同时,生产企业需要精准控制各个环节,以保证小苏打的质量和口感。
工业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

工业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
《工业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
纯碱,也称为碳酸氢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工业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矿石采矿、原料准备、生产反应、分离制备、精制和包装等多个环节。
首先,矿石采矿。
纯碱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苏打矿,在采矿过程中需要先进行采集和分选,将所需的矿石材料进行分离和筛选,确保原料的优质。
接着是原料准备。
采集到的矿石材料需要经过破碎和研磨处理,将其破碎成适当大小的颗粒,以便后续的生产反应能够进行。
然后是生产反应。
将已经准备好的石灰石和苏打矿原料进行混合,放入反应釜中,通过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进行碳化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接着是分离制备。
将反应产物中的固体杂质和未反应的原料通过过滤、沉淀、离心等方法进行分离,得到的纯碱溶液可以进入下一个工序。
然后是精制。
对分离得到的纯碱溶液进行精制处理,包括脱色、脱盐、浓缩等工艺步骤,以确保最终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最后是包装。
经过精制的纯碱产品进行包装,符合标准规格的包装容器,做好产品的印记和质量检验等相关工作。
以上就是工业生产纯碱的主要工艺流程,通过严格的工艺控制和技术手段,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纯碱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纯碱生产工艺摘要 -【完整版】

纯碱生产相关知识学习笔记一、什么是纯碱学名碳酸钠,分子Na2CO3,又名苏打,因为在化学上表现出很多碱(OH-)的特性,在工业上习惯被称为碱。
纯碱易溶于水,易潮解,溶于水为放热反应。
品种上分为重灰和轻灰两种,两种纯碱在物理性质上有所不同,顾名思义,表现在密度、粒度、形状等方面。
二、制取方法分类化学制取纯碱有索尔维法(氨碱法)、联碱法两种,中国的侯氏制碱法和日本的AC法、NA法(新旭法)均属于联碱法,两种方法的根本不同在于氨碱原盐利用率低、蒸氨废液难以处理,联碱产品质量相对较低,工艺同时可生产氯化铵等。
另外,物理法还有天然碱法,美国地下有巨型天然碱矿。
三、我国近代纯碱规模化发展史。
20世纪初,范旭东在塘沽设永利纯碱厂,聘侯德榜,利用氨碱法生产纯碱,即天津碱厂前身。
因纯度极高,产品被命名为“纯碱”,改名称因此一直被沿用。
1937年抗战爆发,永利纯碱内迁四川,侯德榜鉴于盐价昂贵现状,历三年研发“侯氏制碱法”。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在唐山、潍坊、连云港兴建三大纯碱厂(“七五”重点项目),一举扭转中国纯碱连续15年纯进口国历史,进入90年代,因国内总体产能持续扩大,供需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变为纯碱净出口国。
四、纯碱用途一个国家消耗纯碱的水平,基本代表了该国家化学工业水平及工业化进程。
纯碱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可用于基本化工原料,还也用于基本工业原料。
主要用于化工、玻璃、冶金、造纸、纺织、印染、合成洗涤剂、肥皂、日用化工、日用玻璃、洗衣粉、石油化工等工业。
五、纯碱(氨碱法)生产工艺原料主要是原盐、石灰石、焦炭或白煤、氨。
总方程式:CaCO3 2NaC = Na2CO3 CaC2主要有八个生产环节,一是盐水制备和精制。
二是石灰石煅烧及灰乳制备。
三是精盐水吸氨。
四是氨盐水碳酸化。
五是重碱过滤。
六是重碱煅烧。
七是重碱生产。
八是回收氨。
1盐水制备和精制任务:按照工艺要求,按规定浓度溶解原盐,制取溶液。
去除原盐中存在的钙镁离子及杂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苏打生产
第一节 小苏打生产原理
一、相平衡
工业上通常用碳酸钠溶液碳酸化制造小苏打,也称为重碳酸化,
化学反应式如下所示:
Na2CO3(aq)+CO2(g)+H2O(l)=2NaHCO3(s)+59.789kJ/mol
这个反应并不能完全进行,反应程度取决于Na2CO3、NaHCO
3
的相互平衡条件,碳酸钠、碳酸氢钠-H
2
O系统相图的研究,提供了
上述碳酸化过程制定工艺条件的依据。
由系统相图可以看出,ABCD区域为碳酸氢钠结晶区,AB线以
上为倍半碳酸钠Na2CO3·NaHCO3·2H
2
O结晶区,AC线左侧为水
的结冰区和十水碱Na2CO3·10H
2
O结晶区,左上侧为七水碱结晶区,
右上侧还存在Na2CO3·3NaHCO3结晶区。
表中数据表明,进塔碱液Na2CO3浓度应控制在77~81tt以下。
二、反应动力学
碳酸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生产碳酸氢钠的反应,取决于温度、溶
液浓度、气体分压和反应平衡常数。碳酸氢钠的结晶速度常数与温度
有关,因此控制温度是控制结晶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尽可能提
高气体CO2浓度,这是制取大粒结晶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 小苏打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
小苏打的生产工艺流程可分为两部分:①碳酸钠溶液制备;②碳
酸化及其他工序。
碳酸钠溶液的制备:
生产小苏打的碳酸钠溶液通常可以用轻质纯碱溶解、天然碱溶解、
重碱湿分解以及炉气碱粉回收四种方法。对于大中型纯碱厂附设小苏
打车间,采取重碱湿分解和回收炉气碱粉两种方法作为小苏打生产原
料来源,具有重大经济意义。
轻质纯碱为原料:将轻质纯碱或次品碱、扫地碱等回收至纯碱加
入化碱槽,加入小苏打滤液和补充冷凝液,进行溶解,在搅拌下以间
接蒸汽加热。为出去铁分等杂志,通常加入硫化钠,保持温度80~85℃,
制备成含碱度100~105tt,Na
2CO3
70~80tt,含硫化钠0.004~0.010tt的
碱液备用。
碳酸化及其他工序:
首先,在碳酸化前先进入澄清桶进行澄清,出去不溶性杂质,沉
淀物定期从锥底排放;澄清液送过滤器除去更细微的杂质颗粒。过滤
器一般采用刚玉管或纹石管过滤器,也可以采用烧结管过滤器。
过滤后碱液用泵送入碳酸化塔上部,由上而下与底部通入的CO
2
气体逆流接触,进行碳酸化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结晶。
碱液吸收CO2进行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放出热量使溶液自身升温,
在塔高2/3出(旧式塔不冷却),以利于加速CO2吸收和促进结晶成
长,NaHCO3晶浆从塔底取出。
取出的晶浆靠自身压力自流入稠厚器,在稠厚器中清液溢流入母
液桶,稠厚的晶浆放入离心机分离,并用冷凝液洗涤,滤饼送去干燥。
分离的母液进入母液桶,与溢流母液返回前面供制备碱液用。
小苏打滤饼经电磁振动给料器和螺旋加料机进入干燥设备。过去
用回转干燥机进行干燥,近年来用气流干燥装置进行干燥。小苏打滤
饼送入气流干燥管下部,与热空气并流而上,在干燥管内快速脱水,
从干燥管上部出来的干物料和气体,先进入一级分离器,分离一部分
空气,其余大部分空气与干物料,由一级分离器底部进入二次鼓风机,
升压后进入二次分离器,空气由二次分离器顶部排出,进入布袋除尘
器,除尘后排入大气。布袋除尘器回收的碱尘定期收集。干物料由二
次分离器底部流入料仓,计量包装即得小苏打产品。
尾气处理有的厂采用洗涤方法,即从干燥管出来的物料和气体,
先进入旋风分离器进行气固分离,底部的干物料,计量包装,顶部排
出的气体进入碱尘洗涤器后排入大气,洗涤液作补充母液用。
主要工艺条件:
以纯碱为原料制备碱液,通常含有少量Fe2O3、Al2O3、CaCO3、
MgCO
3
等不溶物,含量在100mg/kg以下。较大的颗粒可在澄清沉降
时除去,较细的颗粒应采用微孔管过滤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通
常采用纹石管过滤器。纹石管孔径为50μm,气孔率为32~34%,因
此需加沉淀CaCO3作助滤剂,加入量为60g/m2。
进入碳化塔碱液中Na2CO3、NaHCO3浓度必须控制严格,通常
控制在Na2CO3为65~75tt,NaHCO3为15~25tt。温度控制在80~85℃、
碱液中允许NaCl浓度在20tt以下(药用小苏打14tt以下)。取出温
度控制在60℃左右,液体在塔内停留时间平均为2-2.5h。塔底进气压
力为0.2-0.25MPa。塔顶压力小于0.049MPa。取出固液比为40%左右,
液体中含Na
2CO310~20tt,NaHCO3
20~30tt。
获得大结晶的基本条件:
① 维持临界点处温度83~85℃,在这种温度下,溶液的过饱和极
限较小,晶核析出少,成长较快。
② 提高进塔气体CO2浓度,应达到37%以上,浓度越高,吸收
和结晶推动力越大,有利于吸收和结晶的成长。并且塔内惰
性气体减少,缓和塔内气体的搅动,可以减少二次晶核的产
生。
③ 碱液碳酸化热负荷较小,冷却面积也较小,设计时应使塔内
晶浆处于高温区段较长一些,使晶体成长到一定限度才冷却;
④ 塔菌帽可适当减少,通常可选用20~25个菌帽。
近年来,小苏打晶浆分离采用卧式虹吸式刮刀离心机,稠厚器固
液比在50%~60%时,能力可达2.5~3.0t/h,滤饼水分可降至4-6%。
干燥近年来多采用气流干燥装置,进料多采用电磁振动给料器,
干燥用热空气,一般控制在140-150℃,进气压力为0.4-0.47MPa,经
分离后进入料仓的干物料在60~65℃。
四川鸿化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两级旋风分离器生产细粉小苏打,在
干燥系统中设立两级旋风分离器,一级二级旋风分离器串联,前者分
离较大颗粒的产品,后者分离细粉小苏打,二级含尘尾气进入布袋除
尘器后排入大气。
第三节 小苏打生产过程的主要设备
化碱槽:钢制槽形设备,直径2.5m、高3m,容积12m3,内设框
式搅拌器,转速17r/min,并设加热管,用蒸汽间接加热。
澄清桶:通常为道尔澄清桶,直径3.5m、高4.95m,设低速搅拌
器,转速2~3r/min。
过滤器:为蛇纹石管过滤器,直径1.52m、高1.629m,管子规格
Ф120/80X500mm,过滤面积9m2,生产能力为2.1m3/(m2·h)
碳酸化塔:
通常采用菌帽式铸铁塔,直径1.0m,高20m,设有30个菌帽,
下部设水箱5个,冷却面积为48m2、空塔容积利用系数为2~2.2t/
(m3·d),冷却面传热系数为209~256W/(m2·K)。这种塔具有压
力降小、塔内结疤和堆碱轻、气液接触好等优点。
另一种不设冷却水箱的铸铁碳酸化塔,直径2.3m、高25.57m,
容积为50m3,菌帽减少到12个,板间距为1.57m,塔板开孔率增大,
中心开孔Φ410mm(截面积为0.45m2),孔的周围开有8个直接为
280mm的孔,帽盖直接缩小为1.9m,底盘和帽盖距离为220mm。
近年来,有些厂对碳化塔做了改进,采用索尔维菌帽塔与空塔套
筒相结合,塔内设8个菌帽和6个中心套筒、外夹套,直径1.6m或
2.5m。作业周期可达60~68h,清洗时间可缩短为4h,材质为碳素钢,
易制作,漏点少,效率高。
离心机:
通常采用卧式刮刀离心机WG-800型。转鼓直径0.8m,转速
1400r/min,分离因素876.装料容积951,材质Cr18Ni18Ti不锈钢制
作,生产能力为1.2~1.4t/h。
新型虹吸式刮刀离心机GKH800N型,机长0.4m,转鼓直径0.8m,
转速1600r/min,分离因素1145,功率4.5kW和1.5KW,材质为不锈
钢,生产能力为2.5~3.0t/h。
气流干燥器:
干燥管直径0.43m,高15m,一级旋风分离器直径1m,高4.56m,
二级旋风分离器直径0.55m,高2.515m,碱粉分离器直径0.65m,高
2.97m,成品碱仓直径2m,高4.45m,加热器加热面积为94m
2
,生
产能力7~80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