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职业价值观比较研究(1)
独生子女的优劣势及对策

独⽣⼦⼥的优劣势及对策独⽣⼦⼥的优劣势及对策⼀.独⽣⼦⼥的最⼤优势研究表明,相对于⾮独⽣⼦⼥,独⽣⼦⼥智⼒较好、聪明伶俐、思维活跃、才思敏捷、记忆⼒好、精⼒旺盛、活泼开朗、兴趣⼴泛、情感丰富、更益于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独⽣⼦⼥在智⼒和才能的发展⽅⾯有很⼤的优势。
⽽这些优势和特点正是由于其处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和环境所造成的,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点:1、独⽣⼦⼥有较好的⽣理条件。
由于⼀对夫妇只⽣⼀个孩⼦,每对夫妇都想⽅设法的使⾃⼰唯⼀的孩⼦健康,再加上优⽣优育的普及,可以说这些独⽣⼦⼥都是“集⽗母⽓⾎之精华”,从遗传素质⽅⾯来讲,保证了独⽣⼦⼥在脑⼒和智⼒上⾸先有了坚定的基础。
2、独⽣⼦⼥能获得较优越的经济物质条件。
现代家庭的经济条件⼀般都较好,⽽⼀个家庭⼜只有⼀个孩⼦,年轻的⽗母们舍得为孩⼦花钱,尽量满⾜独⽣⼦⼥⾝体、⼼理发展的需要。
所以独⽣⼦⼥们都能获得丰富的营养,⼤脑发达、⾝体健康;⽽家庭⾥还有各种各样的电器设备,有许多新颖的玩具,有各种报刊图书等等,他们能从中获取⼤量的信息,拓宽了知识⾯,使思维活跃,聪明伶俐。
3、独⽣⼦⼥享有充分的爱。
独⽣⼦⼥在家庭处于核⼼地位,往往是⼀个家庭⾥两位⽗母,四个⽼⼈共同疼爱⼀个⼩孩。
在这种充分的爱的条件下对独⽣⼦⼥的发展是⾮常有利的,孩⼦的智⼒、情感和个性都能得到顺利的发展。
4、独⽣⼦⼥拥有的教育条件较好。
家长对独⽣⼦⼥的教育都是⾮常的重视,再加之年轻的⽗母的⽂化程度都较⾼,对教育有很好的认识和把握。
现代家庭经济和精⼒都充⾜,家长们都愿意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对孩⼦进⾏早期教育的培养,家长们都“望⼦成龙,望⼥成风”,千⽅百计的为孩⼦创设各种学习机会和条件。
这对独⽣⼦⼥的发展也是相当有利的。
得天独厚的家庭教育环境及现代化的⾝⼼保健措施,使独⽣⼦⼥⽐⾮独⽣⼦⼥有更为优越的教育环境,在发展⽅⾯具有很⼤的优势。
⼆.独⽣⼦⼥的⼼理缺陷独⽣⼦⼥,由于⽣活环境的特点,尤其是6+1的家庭环境,使他们的⾝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些特殊性,也可称为是“弱点”,没有兄弟姐妹、⼩家庭⽣活模式,⽣活在这样家庭环境中的独⽣⼦⼥,成长的过程天然地有了缺陷。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偏常比较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偏常比较孙倩;陈图农;徐静【期刊名称】《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24)3【摘要】目的:探索独生子女大学生偏常人格的特征。
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4版(PDQ-4)对1244名大学本科生测试,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人格特质模式对10%被试评估,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偏常得分差异。
结果:1168份有效问卷(93.9%),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偏执型人格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自评与他评人格偏常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偏常人格维度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结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偏常人格无明显差异,偏常人格存在性别差异。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viated personality of the only-child undergradu-ates. Method: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and 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were ad-ministered to 1 244 undergraduates 10% of whom was assessed using personality trait model of DSM-5 section III. Deviated personalitywas compared between only-child and non-only child undergraduates. Results:The reliable questionnaires were 1 168(93. 9% ). 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deviated personality di-mensions except paranoia between the only-child and non-only child undergraduates(all P﹥ 0. 05). Both only-child and non-only child undergraduates showed sex differences on the deviated personality dimensions (all P ﹤ 0. 05).Conclusion:The only-child undergraduates are not different on deviated personality from non-only child undergraduates. Sex differences on deviated personality are significant.【总页数】2页(P181-182)【作者】孙倩;陈图农;徐静【作者单位】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相关文献】1.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比较研究 [J], 王月云;孙维权;陆芳;张晓方;周红;尹平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比较研究 [J], 许克毅;宋宝萍3.青年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比较 [J], 涂敏霞4.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J], 李志5.独生子女士兵和非独生子女士兵主动性人格与心理应激关系的比较 [J], 苑春永;姜亦玲;陈福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独生子女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系别初等教育专业初等教育学生姓名刘亚琴学号 ********** 年级 2011级指导教师王延安教务处制表二Ο一年月日目录一、正确认识独生子女 (3)(一)独生子女出生的特殊背景 (3)(二)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的喜和忧 (4)二、目前独生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4)(一)娇宠溺爱 (4)(二)偏颇的教育目的的影响 (4)三、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 (5)(一)家庭原因 (5)(二)社会原因 (7)四、解决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7)(一)家庭方面 (7)(二)学校方面 (7)(三)社会化 (8)结论 (8)独生子女教育的问题、成因及结果摘要:从我国目前青少年教育的状况来看,出现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比如偏颇的教育目标影响了孩子的健全发展,不当的教育方式造成了孩子不良的心理品格。
如何搞好教育使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成了千千万万父母心中最想解决的难题。
其中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在我国当代的教育工作中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它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下一代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本次对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首先指出了独生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其次探析了独生子女问题产生的原因。
最后,提出了解决了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对策引言:自1979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独生子女将近2.8亿,他们作为一组特殊的人口群体出现在社会上,如何教育叫这一数量庞大的人口群体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时期,市场经济、物质丰富、大众文化流行、信息技术和电子媒体发达的时代,社会变迁和转型期的矛盾困惑,无不反应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之中,并对成长中的一代独生子女们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近几年来,学校、家长和社会都面临着这巨大的挑战,不断的探索着一种适宜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教育模式,解决好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意义重大。
一、要正确认识独生子女(一)独生子女出生的特殊背景1978年,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
高职高专院校独生与非独生子女艺术和审美能力现状比较研究

222 文 献 资料法 、比较 研究 法 、数理统计 法 . .
查 阅 相 关文 献 资 料 ,掌 握 国 内外 研 究 状 况 .
221 问 卷 调 查 法 .. 2211 调 查 工 具 ...
为本研 究 提供参 考 : 自编统 计提 纲 和程 序 ,运用
收 稿 日期 :2 1 — 5 2 0 0 0— 2 作 者 简 介 : 张 亚 平 (9 3 ) 16一 ,男 ,教 授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高 职 高 专 体 育 教 学 与 理 论 。
关键 词 独 生 与非 独 生子 女 ;高职 高 专 学 生 ;艺 术 能 力 ;审 美 能 力
中 图分 类号 :G8 — 2 0 3 文 献 标 识码 :A
1 前 言
① 综 合 艺术 能力 :采 用综 合 艺术 能力 等 级评
定 量 表 。该 量 表 由 1 个 条 目组 成 ,每个 条 目的 1
第1卷第4 2 期
20 10年 08 月
辽 宁 省 交 通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R L OU NA OF I ON NG RO I I C L GE F L A I P V NC A L OL E O CO MMUNI A I S C T ON
Vo1 2 No.4 .1 A u . 1 g 2 0 0
要意 义 。 2 研 究 对 象 与 方 法 21 研 究 对 象 .
以学 校 为单 位 ,整群 随 机抽 样 。每 所学 校发 放 问卷 2 0份 ( 4 每份 含 3个量 表 ) .共 5所学 校 ,
发放 问卷 10 2 0份 (6 0个量 表 ) 30 。填表 前 由辅 导 员 给被调 查 者统一 的指导 语 ,嘱其 按 问卷 要求 独 立 限时完 成 ,为 填写 真实 .可 以 院 校 独 生与 非 独 生 子
非独生子女的性格缺点

非独生子女的性格缺点
非独生子女的性格缺点是比较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卑感强,他们认为自己比独生子女差,觉得自己没有独生子女那么优秀,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二是孤独感强,非独生子女往往比较孤独,因为家庭环境不同,没有独生子女那么多的家庭关爱,他们更容易有孤独感。
三是缺乏独立性,非独生子女普遍缺乏独立性,因为家庭环境不同,他们更容易依赖家人,容易接受家人的指导,缺乏自主性。
四是缺乏自信,非独生子女普遍缺乏自信,因为他们没有独生子女那么多的关注,容易产生自信问题,无法自信地面对挑战。
五是容易放弃,非独生子女往往容易放弃,因为他们没有独生子女那么多的家庭支持,容易产生放弃的心理,不能坚持到最后。
非独生子女的性格缺点是比较明显的,主要表现在自卑感强、孤独感强、缺乏独立性、缺乏自信以及容易放弃等方面。
体育专业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

明 :. 的体 育 专 业 独 生子 女 大 学 生有 中 度 以 上 心 理 障 碍 , 独 生 子 女 则 为 6 6 ; 29 非 . 体
育 专 业 独 生 子 女 大 学 生 的 心 理健 康状 况优 于体 育 专 业 非 独 生 子 女 大 学 生 , 人 际 关 系 、 且 强 迫 ( <O O ) 抑 郁 、 虑 、 对 ( % 0 0 ) 项 因子 差异 具 有 显 著性 ; 自相 同 地 区 P i. 1 和 焦 敌 P .5五 来 的 独 生子 女 与 非 独 生 子 女 大 学 生 的 差 异 不具 有 显 著 性 , 来 自城 镇 大 学 生 的 心 理 健 康 但
Ab tac :A s v o p y ho e t s a u w a c sr t ur ey f s c h alh t t s s ond t d o a ds 1,066 ole uc e t w r c l ge
su e t fP. mao swi h y t m e kit9 S t d n so E. jr t t eS mpo Ch c l 0( CL一 0 . e rs l h ws h s 9 ) Th e uts o
Onyc i n n-ny‘ i n P a os l・hl a dNo ・ l‘hl i E M jr - d o c U ng m e Fa — i n LI Fa — i
摘 要 : 用 症 状 自评 量 表 ( C 一0 , 1 6 体 育 专 业 大 学 生进 行 调 查 , 查 结 果 表 应 S L 9 ) 对 0 6名 调
状 况优 于 来 自农 村 的 大 学 生 , 差异 具 有 显 著性 。 建议 高 校 根 据 不 同 的 学 生 群 体 , 且 开展 适 合 学 生特 点 的心 理 健 康教 育活 动 , 生也 应 更 多地 参加 体 育 活动 , 改 善 和 提 高一 学 以 理
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体育态度的对比研究

严 格 , 现 在 高 标 准 , 要 求 。 现 在 男独 表 严 表
生 子 女 大 学 生 在 主 观 标 准 方 面 优 于 男 非 独 生 子 女 大 学 生 , 现 出 显著 性 差 异 , 在 体 表 而 育 习 惯 方 面 , 生 子 女 大 学 生 弱 于 非 独 生 独 子女大学生 , 男女 都 表 现 出显 著 性 差 异 , 这 主 要 是 由于 独 生 子 女 大学 生长 期 更加 重视 坛
Cl dct n而 药 h aE ual n o
;
独生子女 大学 生与非独 生子女大 学生体育态 度 的 对 比研 究
张 娜 ( 温州 大学体 育学院 浙江 温州 3 5 0 ) 2 0 0 摘 要 : 究方法 : 用量表 法进行 测试 大学生 的体 育 态度 , 用统计 法时数据 进行 皖计 。 研 采 采 关 键 词 : 生 子 女 大 学 生 体 育 态 度 独 中图分 类号 : 4 9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6 3 9 9 ( 0 90 () 0 8 — 1 1 7 — 7 52 0 ) 5c一 1 3 0
1体 育 态 度 的概 念
人 们 对 体 育这 一 社 会 现 象 和 体 育 活 动 这 一社会活 动的心理 反应倾 向的总和 , 即 是 人 们 对 体 育 活 动 的 态 度 , 称 体 育态 度 。 亦
表 1
2 研究对 象 的样 本分布 与研 究方 法
样本分布 : 宁波大学 、 州大学 , 2 在 温 这 所 大 学 若 干 系部 按 照分 层 大 一 、 二 大 学 大 生 抽 取 4 0 非 体 育 专 业 的 大 学生 。 要 的 0名 主 研 究 方 法 : 1量表 法 : 用《 炼 态 度量 表 》 () 使 锻
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doc

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作者:徐东芸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6期[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教育体制和就业机制的变革,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出现新转型,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职业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
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作者简介]徐东芸(1967-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河北唐山 063000)[基金项目]本文系唐山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大学生就业素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07C07)[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4-0177-02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性态度和选择行为,体现了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状况,是大学生今后的择业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尺度。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方面的影响与制约。
一、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客观因素(一)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1.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久远。
但也有其历局限性。
例如,官本位思想、“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文化观念至今仍对当代大学生有广泛的影响。
本次在调查“你将来希望从事的职业领域”中,有64.8%的大学生选择了党政机关、教育科研单位、医疗卫生和金融机构,这充分说明了价值观趋同性对大学生所造成的影响。
2.经济体制改革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经济体制改革必然引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及其评价标准的变化。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将从计划经济下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个人经济观,而其价值评价标准也更多采用利益标准和市场经济标准,而不是传统的道德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职业价值观比较研究
文献综述
江西省南昌航空大学 文法学院 社会工作专业
11141130 王磊 指导老师:李立文
摘要:自从中国1978年以来实行计划生育,至今已经有30年,这一政策使得中
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国出现了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的群体,历史以
来,这一政策都受到国内国外相关学者和人们的广泛讨论,计划生育时期独生子
女已经步入大学乃至社会,国内的新闻报道也越来越关注这这一群体的特点,独
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究竟有没有差别,以及独生子女的能力是否与非独生子女存
在差距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焦点。因此,研究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职
业价值观的差异,有利于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对于人们的关注和
国家政策的评价以及教育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独生子女;职业价值观
一、学者对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
自从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的群体产生,特别是90后这一代表性的群体逐渐
成长并且步入社会,他们的行为方式、性格爱好、成长过程在社会上有着明
显的表现。如引起人们关注的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小皇后这一说法,
以及独生子女脆弱的心里和责任意识,对于这一现象,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
究调查。风笑天教授认为:从总体上看,两类青年在性格特征上的差异相似
性多于相异性独生子女在新的环境下结识新朋友的比例明显比非独生子女
高,与人交往的能力明显比非独生子女强,孤独感明显比非独生子女低。这
一结果对社会上流传的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难于与人交往”,“孤僻”
的看法给于了否定的回答。【1】但是风笑天教授的研究只停留在小学和中学
你,而对于大学生的研究,则没有更多的涉及,因此,研究大学生独生子女
与非独生子女职业价值观的差异对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有着重要的意
义。对于80后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社会上给了尖锐的批评,人们还给他
们起了个特别的称呼——“草莓族”,即外表看起来色彩鲜艳,里面却苍白
柔软,稍一碾压就变成一团稀泥,表面还疙疙瘩瘩挺有个性。责任感是对自
己义务的知觉,以及自觉旅行人生义务的一种态度或意愿。问卷调查表明
87.5%的独生子女和82.6%非独生子女,对于父母的辛劳,长大以后要回报
他们。这表明,这表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责任感都非常强,对于将来如
何回报社会、家庭都有较强的行为意愿。【2】
郭永邦和王卫华在高职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个性比较研究中发现,
高职大学生对待国家、集体、他人和自我关系方面差异显著,独生子女对社
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不如非独生子女,不少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处于中
心地位,得到父母和亲人的更多关心,他们往往提出的要求能够得到满足,
使得他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考虑自己的多,考虑他人和社会的少。【3】
二、国内学者关于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职业价值观研究
李志对于中国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职业价值观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
他认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至恶业价值观的大部分内容趋于一致,他们
都有看重职业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充分认识到工作的社会性内容,择业动机
具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统一,择业标准注重适合自己特长和值得自己去
做,理想职业均选择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脑力劳动的特点,但也呈现出一些
差异:① 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更注重职业工作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独生子
女大学生更注重生活中的休闲活动。②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工作上具有较独
生子女更强的责任意识,但独生子女工作的自主意识更强烈。③独生女较非
独生女更看重工作的待遇。④这也标准中,独生子较非独生字更强调通过工
作获取必要的收入,荣誉地位,独生女更在乎对工作有无兴趣。⑤独生子女
的理想职业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能展示个性,而非独生子女理想职业具有稳
定,社会政治地位高的特点。【4】
风笑天教授在城市青年的职业适应调查中,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对其进行了
初步的描述,他认为:从整体上看,城市青年的职业适应普遍较好,独生子
女青年与同龄非独生子女青年在职业适应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与青年职业
适应状况密切相关的因素有青年参加工作的长短,与同事关系的好坏,青年
文化程度的高低和部分职业类型的性质,而是否独生子女与青年职业适应无
关。
国内的学者都根绝自己的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这两者之间差异性并不
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研究并没有代表现在的情况。
三、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职业价值观比较研究的方式与意义
在关于大学省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职业价值观研究中,绝大多数学者采
用的是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他们对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
从而得出结论。李志在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职业价值观研究中,在
结尾中就针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职业价值观研究结果提出了大学生职
业价值观的教育的建议。尽管在独生子女研究方面,国内众多学者都进行了
研究,但是从时间上来看,前一代学者研究的如风笑天大都都是研究80后
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对于越来越壮大的成年90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
子女并没有太多的调查。在研究内容上,尽管对独生子女本身的研究开展的
比较充分,但在研究内容上还存在不足,一些重要的问题少有涉及,对独生
子女研究基本围绕一个问题,独生子女是否能成为正常的、合格的社会成
员?相关研究伴随独生子女研究成长路程,研究结论也基本一致,独生子女
的社会性是正常的,并没有因为缺少兄弟姊妹而表现出异常,但这一结论基
本上是对于处于社会化基本阶段的独生子女研究出来的,对成年独生子女在
社会上的表现,目前理论还很单薄【5】。所以尽管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对独生
子女进行过很多研究,但是在独生子女成长阶段,时代特征仍有研究不到位
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研究:回顾与前瞻[J].江海学刊,2002, (5).
[2]. 杨涵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综合素质比较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9(03)
[3] 郭永邦,王卫华. 高职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个性比较研究[J]. 湖南师范大
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8(02)
[4] 李志.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J]. 青年研究.
1997(03)
[5] 肖富群,风笑天. 我国独生子女研究30年:两种视角及其局限[J]. 南京社会科学.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