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飞机起落架设计改进及制造技术

合集下载

飞机前起落架结构设计

飞机前起落架结构设计

飞机前起落架结构设计飞机前起落架结构设计8.7 前起落架的设计特点为了保证飞机在地面运动时有足够的滑跑稳定性,前轮应能绕支柱轴线自由定向旋转,因此在设计时要附加某些装置.一、前轮的自由定向及偏转操纵装置由于飞机在地面运动时要求灵活稳定,当飞机受到侧向力(如侧风、单边主轮受撞击等)而使机头偏向时,前轮应能自动转回原方向,并使飞机也e9较方便地转回原方向滑跑,面不致越偏越大,这是地面方向稳定性对前轮的要求.即便是方向稳定性好的前三点配置形式,如果将前轮固定死,则前轮处的摩擦力也将产生一定的不稳定力矩,使机头有越偏越大的趋势(图8.37)。

另外,地面滑行刹车转弯时(如刹住一侧主轮)也需前轮能自由,转以减小转弯半径。

因而现代飞机的前轮都不固定锁死,而有一定的偏转自由度,其最大值已。

由所需的最小转弯半径来定,即一般已,=~50’。

此外,为使前轮能自动转回飞机的前进方向,这就须将前轮放在支柱轴线后一定的距离“广(称为稳定距)处,这样,万一出现偏向,也会很快复原(参见图8.39).稳定距“广大一些则稳定性好,但对起落架受力不利,一般取,二e.1一o.4D(D为前轮直径)。

为了增大飞机地面运动的灵活性以保证矗小转弯半径,有的飞机,特别是大型旅客机,还装有使前轮偏转的操纵机构(如图8.38所示)。

飞机前起落架结构设计二、前轮的减摆装置当前起落架没有采用合适的减撰措施时前轮可能会出现摆振,即飞机在地面滑跑到一定速度时,能自由偏转的机轮和支柱的弹性振动与轮面的转动交织在一起,出现一种剧烈的僻摆振动,它会引起机头强烈摇晃,这种现象称为前轮摆振。

振动可能越来越厉害,直至支柱折断,轮胎撕裂,在很短的时间内酿成严重事故。

产生前轮摆振的原因是由于机轮(连带支柱)是一个弹性体.当偶然受到外力千扰时(如跑道不平、侧风、操纵不当等)使机轮偏离前进轴线一个距离^。

(图8.39)。

这时轮面倾斜,轮胎接地部分的形状变成弯腰形。

当飞机继续前进时,机轮将一边《9转“角;同时由于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一边向前进轴线靠近(减小^).当达到^二o,"二Jo时,由于惯性关系,在继续往前滚时又出现了一^,同时就又出现了弹性恢复力,而轮胎接地部分变成反的弯腰形,这样就使得A反向增大,到一厶后又开始减小。

飞机起落架的设计分析

飞机起落架的设计分析

[键入公司名称][键入文档标题][键入文档副标题][键入作者姓名]姓名:龙玉起落架的结构,布置型式,疲劳强度研究,动力学研究,设计与分析目录一.引言……………………………………………………………………………………………………………………………..2二.起落架结构概述…………………………………………………………………………. .21.结构 (2)①.承力支柱、减震器 (2)②.收放系统 (2){③.机轮和刹车系统 (2)④.转弯系统 (2)2.布置型式 (3)①.前三点式起落架 (3)②.后三点式起落架 (3)③.自行车式起落架 (3)④.多支柱式起落架 (3)'3.结构分类 (4)三.起落架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4)(一). 疲劳破坏的相似规律………………………………………………………………………………………….51.疲劳强度的统计估算法………………………………………………………………………………………………………… (5)2.起落架结构材料疲劳破坏相似规律的研究 (5)(二). 起落架动力学的分析方法 (6)&(三). 起落架设计………………………………………………………………………………………… (6)1.主起落架长度与防翻角的关系 (6)2.主起落架长度与尾座角的关系 (6)3.主起落架长度与侧翻角的关系 (6)(四). 发展趋势………………………………………………………………………………………… (8)^四.总结 (8)五.参考文献 (8)/飞机起落架的设计分析一.引言起落架是航空器下部用于起飞降落以及滑行时支撑航空器并用于移动的附件装置。

起落架是唯一一种支撑整架飞机的部件,因此它是飞机不可分缺的一部份;随着飞行器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发展,起落架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之中。

在二战以前,由于飞机的飞行速度较低,所以当时的起落架在飞机飞行的时候也可以暴露在外面,这样对飞行性能的影响不太大,所用的技术要求不高。

某型飞机起落架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某型飞机起落架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某型飞机起落架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本文从某型飞机起落架系统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出发,基于起落架系统常见故障研究结果,提出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

根据软件工程方法,从流程分析出发,提出功能需求设计,然后对系统的软硬件运行环境进行设计,建立系统的E-R(关系实体图),再通过PowerDesigner 工具建立满足设计需要的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并生成相应的MS SQL SERVER数据库表。

基于以上设计,采用基于.NET平台的开发技术,实现了基于B/S架构的某型飞机起落架故障诊断系统,并通过相应测试。

该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功能强大,是一个能满足现行需求的系统。

关键词:飞机起落架故障诊断系统引言某型飞机是我国第一款完全按照CCAR23R2部法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适合通用训练飞行为原则、多方合作研制而成的轻型多用途通用飞机。

该飞机于2005年试飞成功并交付用户使用,具有构造简单、维护方便、视野开阔、操纵灵敏、电子设备先等进特点,其起落架系统系前三点、可收放设计。

起落架系统直接影响到飞机起飞、着陆性能的实现与飞行安全。

据统计,起落架系统常见的失效形式有:收放机构出现疲劳裂纹;减震装置、作动筒密封损坏而造成失效;收放机构变形过大导致卡阻;安全余度不够而造成的系统工作失效等。

经调查研究发现:因为收放机构中的构件损坏而导致起落架放不到位,致使飞机迫降事故的发生概率为34.4%。

另据资料统计数据显示,从1993~2003年的十年间,各类飞机因起落架系统故障引起的事故就占到了23%[1~4]。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为做到未雨绸缪,确保新型飞机的安全飞行,加强对新型飞机起落架系统的故障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1 软件系统的设计[5~8]软件系统的实现流程主要是首先进行流程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需求分析,提出功能需求,从而设计出适用的数据库,再根据功能需求进行数据库编程;然后进行页面设计与页面编程。

最后在系统基本功能实现以后进行系统测试,逐步改进系统,使系统达到预期设计效果。

某型飞机前起落架自动收起故障原因分析与改进设计

某型飞机前起落架自动收起故障原因分析与改进设计
¨ 一
中国高斯技术企 业
某 型 飞 机 前 起 落 架 自 动 收 起
故 障 原 因 分 析 与 改 进 设 计
◆ 文 /薛亮 魏 志刚 林 正
在 随 三 针 对 某 型 飞 机 在 地 面 试 车 时 , 起 落 架 曾 多 次 自动 收 起 这 一 困 张 开 的 。 这 样 , 飞 机 试 车 时 , 着 油 压 上 升 到 某 一 值 , 个 减 速 板 前 从 扰 部 队 多 年 的 难 题 ,本 文 从 起 落 架 收 放 原 理 和 试 车 环 境 实 际 出 发 , 会 迅 速 收 起 . 而 造 成 回 油 压 力 瞬 时 过 高 的 现 象 。 全 面 分 析 了 前 起 落 架 自动 收 起 的 原 因 。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 对 性 地 提 针
下 位 锁锁 住 。
圈 1
( ) 纵 开 关 中 立 1操 当 起 落 架 操 纵 开 关 置 于 “ 立 ” 置 时 , 时 电 磁 阀 1不 通 电 。 中 位 此
二 、 因 分 析 原
前 起 落 架 液 压 收 放 原 理 如 图 1所 示 。 由 图 l可 知 , 将 前 起 落 压 力 管 路 被 堵 塞 . “ 上 ” “ 下 ” 路 与 回 油 路 相 通 。 起 落 架 则 要 而 收 和 放 管
主 放 手柄 ( 称 手柄 ) 在 “ 简 均 中立 ” 置 ; 发 动 机转 速 接 近慢 车 转 速 , 装 了 回 流 阀 8和 单 向 阀 9( 起 落 架 液 压 系 统 基 本 结 构 如 图 2所 示 ; 位 ② 改 进 后 的 主 起 落 架 液 压 系 统 基 本 结 构 设 计 方 案 如 图 3所 示 ; 起 落 前 液 压 系统 的压 力接 近 最大 值 2 MP 。 l a 此 故 障 曾 多 次 发 生 。 后 果 特 别 严 重 , 为 了 预 防 此 类 故 障 的 发 架 的 改 进 与 主 起 落 架 相 同 ) 其 液 压 系 统 工 作 原 理 为 : 。

某型飞机起落架收放故障分析及预防

某型飞机起落架收放故障分析及预防

会引起起落架放下不到位,将会造成放下信号灯不亮;由于起落架放下的后撑杆锁是一套机械锁,如果转轴润滑不良,摩擦力增大就会引起上锁困难或上锁不到将会造成放下信号灯不亮;如果微动电门AKC2-1故障,或者线路断路,会造成前起落架放下信号灯不亮。

1.1.3故障排除情况经地面试验,发现挠度符合规定,前起落架放下的后撑杆锁摩擦阻力大,经地面注油后排除了润滑不良引起故障的可能。

进一步检查微动电门AKC2-1,发现其壳体裂纹引起接触不良,起落架已上锁,但未提供上锁信号。

前起落架收上不上锁某型飞机在进行起落架联合收放试验时,系统供压前起落架在收上位置不能上锁。

故障现象表现为在前起落架收上后,将起落架收放开关扳回中立,架在自重的作用下慢慢到放下位置。

故障原因分析前起落架舱门如果对缝间隙小于规定值或变形,会造成前起落架收上不上锁;前起落架后撑杆各活动关节如果润滑不良图2断裂的电门图1后撑杆的挠度8~10mm因是油箱下壁板结构刚性不足,经过对油箱舱下壁板用型材加强后,排除了故障。

1.3主起落架收上不上锁1.3.1故障现象某飞机高度6900m ,飞行速度420km/h ,飞行员报告2.3①可按下起落架回升至保持5架时的飞行速度应在2.4上位锁弹簧变形现象。

由于变形出现在簧圈处,公式,1.5mm 。

经计算,建议设计部门将弹簧外径增加至ϕ16mm ,同时将钢丝直径增加至系数不变的情况下,会使钢丝的扭转剪应力降低以提高弹簧的抗塑性变形能力。

图6上位锁弹簧图5起落架收放按钮图3前起落架后支撑各活定关节动作筒固定座开关舱门用滑轮曲轴摇臂连杆开锁作动筒后撑杆开关舱门用滑轮曲轴固定座后撑杆图4前起落架上位锁活塞衬筒锁体来自刹车供压部分弹簧活塞杆10毫米密封圈来自主供压部分锁臂锁钩锁键锁臂滑轴。

某型飞机前起落架顶起装置设计和实现

某型飞机前起落架顶起装置设计和实现

工业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79为了保证飞机前轮离地时正对前方不偏斜[1],前起落架具有对中机构[2]。

模拟飞机前轮转弯,需要解除对中机构的限制[3],在进行前轮转弯之前将缓冲支柱内筒顶起一段行程[4-5],使对中机构完全脱开。

本文设计的顶起装置就是用于实现前起落架顶起和放下功能,同时也可以模拟前起落架轮载信号。

1 整体设计该装置采用气源驱动,开关控制,通过气缸作动顶起,主要由顶起执行机构和电气控制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顶起执行机构实现对飞机前起落架的顶起和放下功能,电气控制部分实现对顶起执行机构的控制。

装置仅有顶起到位和完全放下两种状态,通过电气开关控制升降,在顶起所需高度后可以自动锁死。

具备本地手动和远程自动控制两种状态的切换功能,并留有电气接口接收远程控制信号。

2 顶起执行机构的设计顶起执行机构包括:气缸、支撑架体、手轮、脚轮等,产品主要功能设备气缸,固定在支撑架体上,三个行走车轮分别安置在架体下方,支撑架体的三个角可以调节支脚升降高度。

详细结构示意如图2所示。

该执行机构主要采用优质碳素钢板折弯,在承重部位增加三个加强杆来增加强度,整个机构的刚度和强度能很好的满足系统的使用要求。

在元器件的选用上,选用高质量、高可靠性、宽工作温度范围的器件,保证整个机构的质量和可靠性。

3 电气控制部分的设计电气控制部分包括控制箱和配套管路管件,控制箱内安装有线路保护断路器,电流过大时切断电源,保护设备用电安全,控制电缆均采用双绞屏蔽线,保证信号不会被干扰产生错误信号。

设有工作异常报警,某型飞机前起落架顶起装置设计和实现①顾星(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上海 201210)摘 要:该文介绍了为配合模拟某型飞机的前轮转弯试验设计的前起落架顶起装置,给出了其总体方案。

装置采用气源驱动,顶起执行机构采用三角支撑架体并配有行走轮,保证机构强度和刚度的同时又便于移动,电气控制部分控制电磁换向阀向双作用气缸供气,实现顶起机构的顶起和放下。

某型飞机起落架舱门装配工艺性设计优化

某型飞机起落架舱门装配工艺性设计优化

• 16 •科技论坛总第285期某型飞机起落架舱门装配工艺性设计优化柳世华杨贵强刘朝妮【摘要】飞机的成本取决于飞机的设计。

飞机零部件的生产成本同样取决于飞机零部件的设计水平。

因此在进行飞机零件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性问题,以降低生产难度,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以某型飞机起落架舱门的设计方案为例,分析其工艺性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以提高该零部件的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起落架;舱门;装配;工艺性飞机设计是综合多个方面后选取最优组合的结果。

进行飞机零部件设计时未必能够兼顾所有设计目标,但是最终的设计结果应该是综合考量后最易接受的。

飞机零部件的设计,直接影响飞机零部件的制造成本、装配成本、维护成本以及飞机运营成本。

好的设计可以降低 飞机零件的制造难度、飞机部件的装配难度、飞机零部件的维护难度以及零部件的重量以降低飞机的运营成本。

本文将以某型飞机瞬架舱门为例,对其进行设计优化。

飞机起落架舱门大概可分为三种结构形式,分别是飯 金结构形式、复合材料结构形式和金属整体机加形式。

结构形式的确定受重量指标、生产技术水平、布置空间、强度要求以及生产维护成本等因素限制本文以金属整体机加结构形式的起落架舱门设计为例, 给出设计优化方案,以提高装配工艺性、降低装配成本。

舱门结构简介某型飞机的主起落架舱门由三部分组成。

分别是上舱门、中舱门和下舱门。

主起落架中舱门固定在主起落架外筒上。

下舱门带有两根短摇臂和一根长摇臂,通过摇臂上的球轴承与中舱门 连接。

同时,长摇臂的端部通过连杆与主起落架侧撑杆连接,以实现与主起落架的联动。

当起落架收起时,舱门随起落架联动一起收起,并覆盖主起落架舱叫主起落架下舱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见图1 ) O 分别是舱门本体、摇臂以及调整垫片。

装配后3个摇臂的转轴孔同轴。

为实现3个摇臂的转轴孔同轴,可以调整打磨3个调整垫片。

主起落架下舱门的分解图如图2所示:二,原设计方案(-)装配难点主起落架下舱门零件完成生产制造后,被运至部装车间,由部装车间完成零件组装。

某型号起落架缓冲性能故障分析和改进措施

某型号起落架缓冲性能故障分析和改进措施

某型号起落架缓冲性能故障分析和改进措施
万健平孙福强黄瑞泉
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江西南昌330024
摘要:起落架是飞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其重要功能是减少飞机在起飞和着陆过程中地面对机体的冲击,保护机体结构免受损伤。

本文详述了某型飞机起落架落震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对试验数据和缓冲器结构的分析,找到了产生故障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可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起落架;缓冲器;载荷;缓冲器压缩量
B uf f er
C apaci t y Fai l ure A nal ys i s and I m provem ent
M eas ures f or L/G s of a C ert ai n Type of A i rcraf t
W an Ji anpi ng Sun Fuqi ang H uang Rui quan
变化对比曲线
缩■周期变化对比l
@@[1]麻士东.飞机起落架缓冲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论文,2004.2.
@@[2]晋萍.飞机起落架动态性能仿真分析,南京航
空航天大学硕士论文,2003.2.
@@[3]隋福成.飞机起落架缓冲器数学模型研究,沈
阳飞机设计研究所,2001.6.
@@[4]党玲平.飞机起落架动态特性的分析与研究,
西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3.
2012-02-03万健平,男,1958年9月出生,高级工程师,现从事飞机强度试验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 年第 8 期·航空制造技术69学术论文RESEARCH[摘要] 详细介绍了某型飞机起落架设计改进及制造技术。

改进后的起落架经试验以及预先飞行验证,各项指标符合要求,满足了新研飞机的使用需要。

关键词: 起落架 设计改进 制造技术[ABSTRACT] The new technology and processes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which are adopted in the landing gear design improvement for one type of aircraft. The testing and advance flight validation after improvement shows that all functional performances are qualified and can meet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retrofit aircraft.Keywords: Landing gear Design improve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为满足某型飞机的研制需要,采用现代起落架的设计理念,在保持原起落架结构以及起落架与飞机的协调关系(连接形式、接口尺寸、电液和操作习惯)等方面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从设计、工艺方面进行改进,达到了增强承载能力、减轻重量和提高寿命的目的。

试验验证和装机使用表明,改型后的飞机起落架性能优于原型机的性能,实现了减重、增寿,以及增强飞机使用安全性的目标。

1 设计改进根据飞机起落架改进技术方案要求,在保证飞机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减轻起落架的重量,并达到增寿的目的。

经设计分析和计算,对不满足强度要求的零部件进行加强改进,对强度较富裕的零部件进行减重改进。

1.1 缓冲支柱优化设计飞机着陆重量的增加,相应引起起落架吸收动量增加,导致起落架着陆冲击载荷的增加。

为了尽可能地降低着陆冲击过载,须对起落架的缓冲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为此,在充分利用原结构的前提下,进行缓冲器充填参数、阻尼油针的优化设计,选取多组缓冲结构并通过落震试验验证。

通过一系列比较和验证,阻尼油针选用圆角方形截面结构,如图1所示。

该油针的选用,使飞机起落架某型飞机起落架设计改进及制造技术Design Improvement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Landing Gear for One Type of Aircraft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陕飞公司军事代表室 王晓平 周 亮 李 鹏阻尼特性稳定、磨损小,同时提高了缓冲器系统承载能力。

1.2 部分零(组)件结构重新设计对起落架的部分零(组)件结构重新进行设计,改善了零件的受力状态,从而提高了起落架的承载能力。

如将主起落架斜撑杆由刚性结构改为弹性结构,以改善起图1 圆角方形截面油针Fig. 1 Square section pin with round corner落架斜撑杆的协调承载能力,减少结构不协调引起的结构超载损伤,降低中部接头的应力水平,提高主起落架外筒中部接头的寿命。

改进前后的结构如图2、图3所示。

1.3 关键重要件结构加强由于新研飞机载荷的增加,经计算分析起落架部分零件强度不够,因此必须对零件结构进行改进,对簿弱部位进行加强。

为了克服焊接结构的缺点,提高结构件的疲劳强度,前起落架活塞杆、主起落架外筒、前图2 刚性斜撑杆(原结构)Fig. 2 Rigid batter brace (original structure)图3 弹性斜撑杆(改进结构)Fig. 3 Flexible batter brace (improved structure)3mm3mm A腔70航空制造技术·2010 年第 8 期学术论文RESEARCH起落架外筒和主起落架车架等主要结构件取消焊缝,采用整体锻件。

主起落架外筒中部接头和头部结构改进前后如图4、图5所示,前起落架外筒结构改进前后如图6所示。

· 对于高强度零件上的攻丝孔,应位于受压或低拉应力区域,孔的部位应用凹凸台加强,螺纹应位于外部凸台处;· 对于高应力花键,不开花键退刀槽,大的根部半径,对键槽区采用喷丸强化处理;· 在所有耳片、支座、腹板等处的外部拐角半径最小值为2.5mm ~3.0mm;· 对于筒形件(或称管状构件),在截面改变处应有尽可能大的圆角半径,规定的最小圆角半径R ≥10a (a为截面变化处的台阶高度);采用为螺纹的压入式注油嘴,注油嘴安装在受压或低拉应力区域。

(3)高的表面质量。

对于高强钢锻件,在所有的锻造表面上至少加工5mm 以上,清除表面缺陷和脱碳层材料,并应尽可能地降低表面粗糙度。

(4)有效的抗腐蚀措施。

采用真空冶炼的高强度合金钢。

对耐磨表面采用全覆盖镀铬;在所有的内腔、孔径中镀镉钛以及涂两层环氧树脂底漆加润滑脂薄膜;防止水和潮气滞留,提供可靠的排水通道,同时对零件涂以防腐蚀剂。

按上述要求对相关结构件进行耐久性细节设计改进。

例如(如图7所示),对前、主起落架外筒撑杆接头等结构件进行细节改进,加长了过渡区,改善传力结构形式。

(a)焊接结构(原结构)(b)整体结构(改进结构)图4 主起落架外筒中部接头结构改进Fig. 4 Improved mid adaptor structure of mainfitting on main landing gear(a)焊接结构(原结构)(b)整体结构(改进结构)图6 前起落架外筒中部接头结构改进Fig. 6 Improved mid adaptor structure of mainfitting on nose landing gear(a)焊接结构(原结构)(b)整体结构(改进结构)图5 主起落架外筒头部结构改进Fig. 5 IImproved head structure of main fitting onmain landing gear图7 细节改进典型示例Fig. 7 Typical demonstration of detail improvement1.4 耐久性细节设计改进起落架结构疲劳危险部位通常包括:轮轴、刹车法兰盘、扭力臂连接及收放作动筒耳片、起落架与机体连接的轴颈与接头,以及前起落架操作转弯机构连接耳片等。

此外,对于采用焊接起落架结构,还应包括焊缝及其热影响区的细节设计。

耐久性细节设计改进主要包括:(1)选材。

起落架主要承力构件采用30CrMnSi2A 高强度合金钢或40CrNi2Si2MoVA 超高强度钢。

(2)严格控制应力集中。

· 对于高应力零件上的沟槽,在槽根部应有尽可能大的圆角半径;1.5 机轮航空机轮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刹停飞机和减轻其着陆冲击。

随着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和飞机重量的增加,机轮也由初级的弯块式刹车发展到现代复杂的盘式刹车,应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可以满足新研飞机的要求。

(1)轮胎。

采用无内胎,低断面纵横比,它具有能提高起飞速度、承载大、寿命长以及能提供更大的可容刹车装置空间等优点。

(2)轮毂。

它是机轮的受力构件,采用“A”字型偏置对开式结构,主体材料亦为高强度铝合金2A14,刹车壳体采用30CrMnSiA 钢锻件制造的整体式结构,具有重学术论文RESEARCH量轻、寿命长、耐蚀性优于镁合金等优点。

(3)刹车装置。

重点在摩擦材料上,刹车盘采用整体针刺毡SC303碳∕碳复合材料制造,其优点是重量轻、刹车性能优良、稳定、寿命长,是理想的摩擦材料。

重量由103kg降至78kg,而寿命却由500次起落提高到2500次起落。

2采用的新工艺在制造过程中采用真空电子束焊、真空热处理、高强度钢零件的表面强化等新工艺。

采用一些新的工艺,使飞机起落架的可靠性提高,寿命增加。

2.1真空电子束焊真空电子束焊接是较为先进的焊接技术,与传统的焊接技术相比具有焊接缺陷少、焊缝强度高(焊缝强度可达到机体金属的95%以上)、热影响区小的特点。

采用真空电子束焊接工艺,不但能够提高焊接件的强度和寿命,而且能避免由于改为整体锻件而出现的工艺性差和加工难度大的问题。

采用真空电子束焊接的零件有主起落架外筒等,如图8所示。

零件表面上产生腐蚀往往出现在扩展的裂纹处。

通过表面强化使零件表面产生压缩应力层,以抵制由于工作载荷施加的循环拉应力,可以大大提高金属零件的疲劳寿命,显著提高抗应力腐蚀的能力。

采用的表面强化方法有喷丸、小孔挤压、螺纹根部滚压、金刚石挤压强化等方法。

3试验试飞验证3.1静强度试验改进后的前、主起落架按照飞机起落架静强度和刚度试验任务书、军用飞机强度和刚度规范GJB67.9-85的要求进行试验。

使用载荷卸载1min后,结构没有出现有害的永久变形;在设计载荷下保持3s,结构没有发生破坏,完全满足设计鉴定试验大纲和军用飞机强度和刚度规范GJB67.9-85要求。

3.2落震试验改进后的前、主起落架经落震试验,完成了设计着陆试验、充填参数容差试验和飞机增重试验后,起落架结构无有害的永久变形,缓冲系统功能无削弱。

设计着陆试验过载系数前起落架为落架为1.67,主起落架为1.63。

完成储备能量试验后,起落架结构允许产生不失去功能的永久变形但不应破坏。

前起落架过载系数2.15,主起落架过载系数2.15,试验结果完全满足设计鉴定试验大纲和军用飞机强度和刚度规范GJB67.9-85要求。

3.3前起落架摆振试验改进后的前起落架依据摆振试验大纲给定的试验项目,按飞机设计安装状态和装机阻尼孔径,在试验大纲要求的所有载荷和速度范围内试验,前起落架系统没有发生摆振,满足摆振稳定性要求;经过3个周期后,摆振幅值小于初始扰动值的1/4,完全满足设计鉴定试验大纲和军用飞机强度和刚度规范GJB67.9-85要求。

3.4装机使用2006年8月,将两架改进后的飞机起落架分别装于两架新研飞机上领先飞行。

截止目前,一架累计飞行560飞行小时/376起落;另一架机累计飞行1000飞行小时/725起落,工作性能良好。

4 结论改进后的飞机起落架重量、承载能力、寿命等性能指标符合要求,工作性能稳定。

首翻期由原来的2000起落/日历时间8年提高到3000起落/日历时间10年;总寿命由原来的10000起落/日历时间20年提高到15000起落/日历时间30年,满足了新研飞机使用要求。

(责编 淡蓝)图8 主起落架外筒(改进结构)Fig. 8 Main fitting of main landing gear(improved structure)整体结构真空电子束焊接2.2 真空热处理对起落架的关键重要件由原来的普通热处理改为真空热处理,使零件具有无氧化、无脱碳(表面脱碳层要求不大于0.76mm)、表面光亮及不变形的优点,还可以改善材质,发挥材料的潜力,提高疲劳强度,满足起落架性能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