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新进展
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实践研究

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实践研究随着现代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而消费者的行为和心理在这个过程中也在不断被研究和探索。
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实践研究,正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意愿,以便提供更合适的商品和服务,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发展和应用。
一、消费者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主要探讨的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的心理状态、需求和偏好等。
这项研究包括情感理论、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等。
通过这些理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行为和决策过程。
比如,情感理论认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受情感因素影响的,所以在商品销售和推广过程中,需要注重情感因素的营销,比如品牌情感营销和情感化广告等。
而认知心理学则强调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会考虑产品的性价比、品质、口碑等因素,因此企业需要注重产品推广和营销策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和品质等。
二、消费者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消费者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意愿,为企业提供更合适的商品和服务。
这项研究包括购物行为、消费习惯、品牌忠诚度等方面。
其中,购物行为和消费习惯是研究消费者行为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
购物行为研究主要是关注消费者在购物时的行为和反应,例如消费者浏览和选择商品的方式、购买数量的确定和支付方式等。
而消费习惯则是对消费者的持续行为的观察,包括习惯性消费和需求性消费等。
研究消费者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消费者行为的可持续发展消费者行为的可持续发展是最近几年来研究的新领域。
它主要探讨的是消费者对品牌和商品的可持续性和环保问题的关注程度。
消费者行为的可持续发展也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新趋势。
这项研究包括环保理论、协作共享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等。
消费者行为心理学研究进展

消费者行为心理学研究进展
消费者行为心理学是一门正在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消费者如何看待和处理产品和品牌的消费决策,以及在这些消费决策中,消费者如何受到他们的心理状态的影响。
本文将回顾消费者行为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并详细介绍近几年来消费者行为心理学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
近些年,消费者行为心理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首先,学者们探讨了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他们发现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受到了显著的社会影响因素影响。
其次,消费者行为心理学研究重点放在消费者的决策行为和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上,以了解消费者在消费决策中的心理动机和情绪处理策略。
此外,学者们还致力于开发和应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比如采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模式,以及使用消费者实验室(CEL)分析消费者的决策行为。
最后,新的研究途径也为消费者行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消费者行为研究一直是市场营销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者行为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对最新的毕业论文文献进行综述,探讨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和趋势。
一、消费者行为决策模型的研究消费者行为决策模型一直是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最新的毕业论文中,研究者对消费者决策过程中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构建消费者行为决策模型,揭示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
研究发现,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特征、产品属性、市场环境等,不同的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
二、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与忠诚度研究品牌是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忠诚度直接影响着品牌的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
最新的毕业论文研究发现,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不仅受到品牌本身的影响,还受到广告、口碑、社交媒体等因素的影响。
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会考虑品牌的知名度、品质、价格等因素,同时也会考虑自身的需求和偏好。
研究还发现,消费者的忠诚度受到品牌形象、品牌体验、品牌互动等因素的影响,品牌建立良好的忠诚度有助于提升市场份额和品牌声誉。
三、消费者在线购物行为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最新的毕业论文研究发现,消费者在在线购物过程中表现出与传统购物不同的行为特征。
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更注重产品的价格、品质、服务等方面,同时也更容易受到网站设计、促销活动、用户评价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还发现,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存在信任度、风险感知、购买意愿等问题,如何提升消费者的在线购物体验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四、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产品的偏好研究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产品的偏好也逐渐增加。
最新的毕业论文研究发现,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越来越注重产品的环保、健康、社会责任等方面。
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现状

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现状引言:消费者行为是营销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关注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的决策过程、动机和行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行为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现状。
一、消费者行为研究方法消费者行为研究通常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等方法。
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设计问卷并发放给被调查者,收集消费者意见和反馈。
实地观察则是指研究者亲自到店铺或市场观察消费者的行为,了解他们的购物习惯和决策过程。
实验研究则通过控制变量的方式,模拟消费场景,观察消费者的行为和反应。
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深入了解消费者行为的本质。
二、消费者心理和决策过程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通常包括需求识别、信息搜索、评估比较、购买决策和后购买行为等阶段。
在需求识别阶段,消费者会意识到自己的需求,进而寻找满足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信息搜索阶段则是消费者积极获取相关信息,包括咨询朋友、上网搜索、阅读评论等。
在评估比较阶段,消费者将不同品牌或产品进行比较和评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购买决策阶段则是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最后是购买后的行为和满意度评价。
通过研究消费者心理和决策过程,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提供更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三、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消费者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特征、文化、社会和环境等。
个人特征指的是消费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
不同的个人特征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购买决策。
文化因素是消费者行为研究中重要的一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产品的需求和购买决策有很大差异。
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朋友和社交圈的影响,消费者会受到身边人的推荐和意见的影响。
环境因素则包括经济、政策和市场竞争等,这些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消费者的行为。
四、新技术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对消费者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消费者可以在家里轻松购物,不再需要亲自去商店。
2024年身体与消费理论总结(2篇)

2024年身体与消费理论总结2024年,身体与消费理论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在社会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总结2024年身体与消费理论的新进展,并对其对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身体与消费理论的新进展1. 身体消费模式的多元化2024年,身体与消费理论的研究将更加关注不同群体的身体消费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维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于身体健康和美容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
不同消费群体对于健身、美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多元化,研究者将深入研究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和行为,并通过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2. 科技与身体消费的结合2024年,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身体与消费理论得以更好地与科技结合。
新技术的出现,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等,为身体消费提供了更多创新的产品和服务。
消费者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体验各种健身课程、美容护理等,使得身体消费变得更加便捷和智能化。
3. 身体与消费的心理关联2024年,身体与消费理论的研究也将更加重视身体与消费心理的关联。
研究者们开始探索身体状态对消费意愿和行为的影响,例如身体的放松状态可能会提高对于舒适产品的购买意愿,而运动后的疲劳状态可能会影响对食品的选择。
通过深入研究身体与消费心理的关系,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提供更加符合消费者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4. 可持续发展与身体消费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的重要议题。
在身体与消费理论中,可持续发展也开始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2024年,研究者开始探索身体消费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通过研究消费者对于可持续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和行为,推动企业采取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消费者也更加关注产品和服务的环保性,通过选择环保产品和服务,实现身体与消费的双重满足。
二、身体与消费理论的社会影响1. 促进健康和美容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美容的关注不断提高,健康和美容产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2024年消费者行为研究报告

2024年消费者行为研究报告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商业世界中,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动态变化对于企业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优化产品和服务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深入研究 2024 年消费者行为的主要趋势和特点,为企业和相关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洞察。
一、消费观念的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
过去,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的价格和功能,而在2024 年,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品质、健康、环保以及个性化。
品质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
他们愿意为高品质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认为优质的产品能够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和价值。
例如,在食品领域,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有机、无添加的食品;在家居用品方面,高品质的材质和精湛的工艺受到青睐。
健康意识的增强也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
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因此对健康相关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健身器材、营养保健品、绿色食品等市场持续扩大。
同时,消费者也更加注重心理健康,对能够减轻压力、提升幸福感的产品和服务表现出浓厚兴趣。
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会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
他们更愿意选择可回收、可降解的包装材料,支持环保型企业。
这种趋势促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节能减排,推动可持续发展。
个性化需求崛起,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产品,希望能够通过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展现自己的独特品味和个性。
从服装到家居装饰,从电子产品到旅游服务,个性化定制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卖点。
二、数字化消费的普及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数字化消费成为 2024 年消费领域的主流。
消费者越来越依赖线上渠道进行购物、获取信息和享受服务。
电子商务平台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购买所需商品,便捷的购物体验和丰富的商品选择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同时,社交电商的兴起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购物方式,通过社交媒体的推荐和分享,消费者更容易发现和购买感兴趣的产品。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概述:消费者行为研究是市场营销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方向。
通过深入了解消费者的态度、动机、决策过程等方面,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
本文将对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发展现状1.1 历史回顾消费者行为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心理学和经济学为主要理论基础。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消费者决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随着时代变迁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消费者行为研究逐渐发展为涵盖更广泛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1.2 研究方法的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研究方法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传统的问卷调查、实验研究仍然是重要手段,但是也出现了更多新兴的方法,如眼动追踪、脑电图、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
这些新方法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加真实地观察消费者行为、窥探其内心活动。
1.3 消费者群体的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消费者群体的多样化成为消费者行为研究的重要话题之一。
不同文化、不同社会背景的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上存在差异,研究者需要关注和深入探讨这些差异。
而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购、社交媒体等新领域也引发了研究者的热情。
二、未来趋势2.1 跨学科融合消费者行为研究已逐渐超越了单一学科的范畴,往往需要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未来的趋势是更多的学科融合,将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形成更系统、更全面的消费者行为研究框架。
2.2 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未来的消费者行为研究将更加注重数字化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研究者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消费者的行为和需求。
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可以对消费者行为进行更准确的预测和控制,从而提高市场营销的效果。
2.3 跨平台的研究对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研究对象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未来的趋势是跨平台、多渠道的研究对象,包括传统线下渠道和新兴的在线渠道。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市场调查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趋势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市场调查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市场调查与消费者行为研究作为市场营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市场调查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趋势展开探讨。
一、市场调查的最新趋势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调查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传统的市场调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因此新的趋势逐渐兴起。
首先,大数据分析成为市场调查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企业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从而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
大数据分析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定位目标市场,还可以帮助企业预测市场趋势,提前做出调整。
其次,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给市场调查带来了新的机遇。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消费行为也更加数字化和个性化。
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市场调查,获取消费者的实时反馈,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再次,社交媒体的兴起也改变了市场调查的方式。
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和行为成为了重要的市场信息来源。
通过监测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和评论,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态度,为产品改进和营销活动提供参考。
二、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趋势消费者行为研究作为市场营销领域的重要分支,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消费者行为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消费者体验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消费者不再只关注产品本身的功能和质量,更注重产品带来的整体体验。
因此,消费者行为研究也更加关注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过程中的感受和情感反馈,以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其次,跨界消费成为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新热点。
随着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跨界消费现象日益普遍。
消费者不再局限于某一领域或品类,而是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
因此,消费者行为研究也需要更多关注不同领域和品类之间的关联和影响。
再次,可持续消费成为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新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20世纪80年代关于消费选择对消费结构及消费方式的影响研究使得消费者行为理论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的独立学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消费决策、消费动机、消费方式以及跨文化消费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使消费者行为研究走向成熟,这对我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特别是消费结构变动方向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消费理论,跨文化消费西方的消费者行为研究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消费函数理论及测度方法,系统地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则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
在凯恩斯主义理论中,消费成为决定就业和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关消费函数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成为西方经济学、特别是主流经济学关注的主要研究课题。
库兹涅茨、弗里德曼、托宾和莫迪利安尼等人都因研究消费函数取得卓越成果而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上的边际分析。
随着营销理念的出现和行为科学知识体系的成熟,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消费者导向的观念和行为科学的知识体系对研究一般性经济活动和商业实践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大量具有不同专业和学术背景的学者突破了经济学消费函数研究传统而注重实际消费行为研究。
一些具有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研究专长的行为科学、社会学学者开始涉足应用经济学研究领域,大量借鉴心理学、社会学和行为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消费行为。
其中,March Simon(1958)和Edwards(1961)等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与经济学假设相悖的概念,如主观效用、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满足目标以及由于公司雇员间感知和目标差异所引起的组织冲突等;Festinger(1957)提出消费者和组织行为的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和认知冲突(cognitive conflict)等概念。
20世纪80年代,得益于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研究方法,消费者行为研究开始突破主流经济学藩篱,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应用经济学新学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者行为研究视角更加多样化。
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以及行为营销学等相继出现,引发了消费者行为学研究观念范式、理论范式和操作范式的变革。
消费者行为研究借鉴了经济学、个性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理论,并应用阐释主义研究方法论,重点关注消费者的需要、动机、生活形态、自我信条、象征主义等消费者个性心理与消费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在消费决策理论、消费动机与消费模式以及跨文化消费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消费者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逐步走向成熟。
一、消费决策理论研究新成果20世纪70年代,Bassetal(1961)和Morrison(1970)等将数学中的过程研究和随机过程(stochastic process)、线性方程和最优化理论等方法引入消费者行为研究,形成了消费者行为的综合理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行为是非常复杂并不断变化的,很难用二维和截面模型加以描述,应该建立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学习的过程理论。
消费者行为综合理论在应用经济学领域、特别是营销学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但是,这一时期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并没有从理论上回答人的消费本性、消费者的选择等消费者决策的基本问题。
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主权的确立,一些学者开始注重选择、尤其是人的本性与消费者选择的关系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出现了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新黎明”:(1)选择过程与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些学者深入探讨消费者选择理论,对选择中的信息过程理论和多重态度模型进行了研究,包括仪式化和象征意义(Rook Levy,1983)、经验和新奇行为(Holbrook Hirschman,1982)以及宗教对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影响(Hirschman,1983)等。
此外,消费者行为的跨文化研究也开始悄然兴起(Mccracken,1986)。
(2)消费者行为理论结构和概念的拓展。
Bloch,Sherrell Ridgway(1986)扩展了消费者行为理论框架;Pessemier Handelsman(1984)对消费者行为中的短期变量进行了实证研究;Laurent Kapferer(1985)扩展了消费者介入的思想;Hauser(1986)研究了选择和创造替代选择的问题;Westbrook(1987)探讨了以产品或消费为基础的情感反应。
总之,20世纪80年代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新黎明”仍然没有突破理性决策研究范式和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在关注消费者的消费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方面,尽管出现了认知心理学派,提出了与经济学“经济人”假设所不同的“认知人”的概念,并对消费者的感知和知觉、学习和记忆、信念和态度等认知心理过程与消费者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对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研究缺乏系统性。
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活动之前或消费过程中,是不是一个对一系列结果进行理性评价和深思熟虑的选择过程?消费行为受什么驱使?新研究领域的出现对先前消费者决策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1.无决策消费行为论。
早在1979年,Olshavsky Granbois就通过实证分析否定了消费行为过程中存在信息收集、估算和备选方案等消费决策。
在随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证实了消费者行为是无意识的、习惯性的、受规则引导的。
消费者决策研究开始盛行“行为主义”,即把消费者看作是按照特定行为模式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的人,消费者的行为是一个源于环境因素影响的条件反射行为,并不一定经过一个理性决策过程,也不一定依赖已经发展起来的某些情感。
尽管消费者的决策过程是“非理性”的,但是一些学者还是试图去发现这个过程中对消费者行为有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比如情境、个人的变化)以及无决策购买行为过程的某些规律(如信息搜寻、对待风险的态度)。
2.消费体验论。
Holbrook Hirschman(1983)是消费体验论的先驱。
他们把消费者包括幻想、情感和兴趣的行为称为“个人体验”,认为消费行为是一个消费者受内在动机驱动而寻求个体心境体验的情感经验过程。
通过对信息过程与消费者行为的个人体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利用常规的信息过程理论,大多数的购买者行为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释。
而传统消费行为研究忽视了消费者行为体验这一重要问题。
因此,对于诸如休闲活动消费、消费者审美观点、象征物含义、消费者对于多样性变化的追求、对于享乐消费的反应、产生心理情绪的原因、在艺术上的渴望、白日梦、创造行为、情感、娱乐等很多行为就只能从消费体验论中得到深入的理解。
”Firat V enkatesh(1995)对消费者的享乐、幻想以及创造性等情感体验进行了实证研究。
V ohs Faber(2007)的研究证明了在冲动型购买决策中,消费者花费的金钱数额、购买的产品价格、购买欲望等既受情感和认知的作用,也受消费者自我调节力的影响。
C. Y oon et al.(2006)则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了对于产品和个人的语义判断具有不同的机理,消费者神经科学研究的应用丰富了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3.介入消费论。
“介入”的概念早在1965年就由H. Krugman(1965)提出,但直到80年代初,这一概念才对消费者行为研究产生巨大影响。
西方消费者介入研究多集中在理论要义的概念界定(主要包括介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介入类型、介入性质、介入级别或强度等)、理论模型和度量模型构建、实证研究等方面,介入模型研究也是建立在对相关产品或服务、兴趣、特定活动的一般性介入问题的层级式概念化基础上(Day et al.,1995)。
Zaichkowsky(1985)认为,介入有三个基本的衡量因素:一是与消费者体验的兴趣强度相关的介入强度,以反映评估消费者介入的程度;二是介入方向,以反映面向产品本身、广告、购买和购买决策,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三是介入的持续性,用于区分持久介入和情态介入。
因此,介入与消费者的价值观和自我概念有关。
介入本身包含不同的特性,作为决策模型的决定因素,它与熟悉程度或者问题解决方法中作为变化基础的预先知识相比是一个更加复杂的概念。
“个人体验”、“介入”、“消费者知识”、“情绪”、“情境”等观点的引入使消费者行为变得更富有变化。
对消费者的研究超越了以往仅仅关注购买过程的范围,这在应用经济学上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了解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固然重要,但是,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的长期适应的基础是消费者追求的实际利益与产品的使用方式。
二、消费动机及消费模式研究新进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的影响消费者行为以及购买决策的因素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消费决策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影响消费决策最为显著的因素莫过于物质和技术环境(如网络的发展)、道德规范(如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文化价值观、强烈的金钱刺激以及厂商的营销活动等。
对文化、价值、语言、符号学等领域的重新认识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影响因子研究、文化和亚文化对消费者的影响研究以及相关消费群体和主导意识的影响作用研究等都取得了新进展。
1.符号价值理论。
符号消费理论(semiotics)认为:消费已不是单纯的需要满足,消费的前提是商品必须成为符号。
消费是一个系统,它维护着符号和组织完整,因此,它既是一种道德,也是一种沟通体系、一种交换结构。
符号学为研究和分析在特殊环境下现象产生的机制提供架构(Zakia Nadin,1987)。
Mick(1986)研究了消费者在市场中是怎样理解象征意义的,而Elliot(1998)认为,符号的文化意义往往表现在品牌上,所以品牌经常是被用来创造和维护认同感等象征意义的主要手段。
Escalas Bettman(2005)认为,消费者在选择品牌时一定程度上是在构建他们的自我概念并产生自我品牌联系。
相关群体是消费者形成品牌意义的来源之一,对所有消费者来说,对品牌形象的认知和消费者与特定相关群体的密切程度相关。
符号价值理论的相关研究表明: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不仅注重产品效用,而且还注重产品的符号价值。
产品满足消费者物质需要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产品的符号价值。
消费者的消费过程能产生两方面的符号价值:提高消费者自我认同感的自我符号价值和提高社会认同感的社会符号价值。
因此,消费者是创造和维持个人和社会环境意义与价值的重要角色。
2.后现代主义消费理论。
在消费者行为模式中,价值体系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比单纯的价值观更能说明驱动他们产生特定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真正原因,因此,对新的价值体系的研究更能反映消费模式的变迁。
后现代主义的消费者文化是以消费者主义为中心的多样化文化价值体系的一部分。
这种消费观认为,并没有既定、也没有固定的本质性因素来驱动消费者的行为(Brown,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