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设备国产化现状及对策研究概要
新一代核电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实际应用

新一代核电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实际应用核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因其无污染、无排放、储存能量密度大等优点,备受世界各国的青睐。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核电技术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浮现,比如核事故、核废弃物处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一代核电技术不断涌现,这些技术在核安全、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了相应的提升。
第一种新一代核电技术是高温气冷堆。
高温气冷堆主要是采用高纯度氦气作为冷却剂,具有使用寿命长、运行可靠、效率高等特点。
其在核燃料利用方面也具有高效利用能源的优点,将燃料循环利用的率提高到90%以上。
通过高温气冷堆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未来其将有望作为第四代核电技术的代表,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目前,我国已经有了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冷反应堆,并且正在加紧建设中。
第二种新一代核电技术是重离子加速器驱动核聚变堆。
重离子加速器驱动核聚变堆是将离子加速器技术和核聚变技术相结合而成,其通过不断制造高能离子束以驱动核聚变反应,产生高温高能量等离子体完成发电。
该技术具有不生成可持续性废物,不暴露人员于放射性材料、不会发生核事故等优点。
重离子加速器驱动核聚变堆技术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投入运行需要长期的研究和实践。
第三种新一代核电技术是核热能化学联合循环(NHCC)。
NHCC是利用高温气冷堆发出的高温热能对化学物质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实现热能循环的过程。
NHCC技术的优点是能够实现二氧化碳的回收和减排,同时还能将水和CO2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沸石和有机化合物,使核热能的利用更加高效和环保。
但该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还需要生产实践进行验证。
以上提到的新一代核电技术,虽然在不同方面具有优越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要面对很多挑战。
其中一个挑战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新一代核电技术相对于传统核电技术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这对于很多国家来说是一项严峻的考验。
另一个挑战就是技术上的问题,各种新技术在实际运行中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和测试,才能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于我国核电装备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有关我国“核电装备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有关我国“核电装备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如下:一、引言核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核电市场,近年来在核电装备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研,分析我国核电装备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我国核电装备产业发展现状1.产业规模:我国核电装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包括核岛、常规岛和辅助设备制造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
2.技术水平:我国核电装备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部分关键设备已实现国产化,同时也在积极推进核电技术的创新和升级。
3.出口情况:我国核电装备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已有多个核电项目成功出口到海外。
三、我国核电装备产业的优势与挑战1.优势:●产业链完整:我国核电装备产业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条,可满足核电项目建设的全方位需求。
●规模优势:我国核电装备产业规模大,具备大规模生产和供应能力,有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技术进步:我国核电装备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正逐步实现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和技术的创新升级。
2.挑战:●高端设备仍需进口:部分高端核电设备仍需依赖进口,对产业发展形成制约。
●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国际核电装备市场竞争激烈,我国企业需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政策环境影响:核电项目的投资大、周期长,受政策环境影响较大。
四、建议1.加强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核电装备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升级,提升高端设备的国产化率。
2.提升产品质量: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3.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核电市场的竞争与合作,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拓展国际合作渠道等方式提升竞争力。
4.优化产业布局:结合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优化核电装备产业的区域布局,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5.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核电装备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标题: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引言概述:
核电是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我国核电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核电发展现状
1.1 核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
1.2 核电技术水平逐步提升
1.3 核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二、我国核电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安全问题仍然是核电发展的重中之重
2.2 核废料处理和处置问题亟待解决
2.3 资金和人材短缺成为制约核电发展的瓶颈
三、我国核电未来发展趋势
3.1 核电将成为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柱
3.2 核电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升级
3.3 核电在能源转型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四、我国核电发展的政策支持
4.1 政府将继续加大对核电行业的支持力度
4.2 推动核电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4.3 加强核电安全监管和风险防范
五、我国核电发展的未来展望
5.1 核电将成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5.2 核电将在国际能源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5.3 核电将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总结:
通过对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核电行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惟独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加强安全监管,才干确保核电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清洁能源支持。
核电站设备(备件)国产化管理实践与思考

核电站设备(备件)国产化管理实践与思考1引言核电站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清洁能源,其中的设备备件更是核电站运行的核心,是保证核电站安全、高效、稳定运行的基础。
传统上核电站设备备件大都由国外厂商提供,这不仅导致了对外依存度高、配套能力不足等问题,还面临着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压力。
随着国内完善核电站设备备件生产标准和技术水平,国产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会探讨核电站设备备件国产化管理实践与思考。
2国内核电站设备备件现状目前,国内核电站设备备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年产值超过百亿,已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
然而,对于核电站设备备件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标准,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通过采用新型材料、提高工艺水平、加强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
3国产化管理模式针对国内核电站设备备件生产的现状,国产化管理模式是关键所在。
一方面,要全面提升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尤其是非标准化设备的研发制造;另一方面,要根据核电站设备备件的特点,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筛选,加强生产过程监管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合格。
4技术难点与瓶颈核电站设备备件的国产化还面临着一些技术难点和瓶颈。
如制造技术的瓶颈、缺乏先进的检测设备和相关技术标准。
5推进国产化的建议为了有效地推进核电站设备备件的国产化,我们需要精细化管理,从多方面推进:1.积极引进外部技术,并对于技术和制造工艺进行优化。
2.加强国内产业链的协作,形成配套能力,以便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整体运作效率。
3.强化质量和安全管理,以确保国产化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结论国产化已是推动核电站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在加强质量与技术要求、完善产业链协作和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等方面,需要和国际接轨,以进一步提高核电站设备备件国产化水平。
核电关键材料及我国核电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5篇

核电关键材料及我国核电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5篇第一篇:核电关键材料及我国核电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核电关键材料及我国核电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自第一座核电站建成至今,核电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各种核电材料不断出现并被应用。
核能作为一种安全、高效、清洁的能源,备受世界各国重视。
随着化石燃料的逐渐枯竭,我国作为核大国,核能发展的潜力巨大。
本文主要介绍了核电关键材料及其特点以及我国核电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核电、材料、现状、趋势。
1、前言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在苏联建成,经过60多年的发展,核电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而核电材料是核电技术的关键,各种新型的材料不断地被应用到核电领域中,推动了核电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而核能作为国际公认的目前唯一达到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替代能源,在我国的能源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截至目前,我国大陆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已经超过20台,此外还有多个核电站和核电机组在建,核电在我国蓬勃发展。
2、核电材料及其特点 2.1裂变反应堆材料 2.1.1裂变核燃料裂变反应堆中用到的核燃料有铀、钚、钍,而铀是核电站最主要的核燃料。
2.1.2包壳材料包壳材料是指燃料芯体包壳所用的材料,要满足热中子吸收截面低、能够承受辐射损伤效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等要求。
常见的包壳材料有铝及铝合金、镁合金、锆合金和奥氏体不锈钢以及石墨等。
此外,SiC也被用于制作包壳材料。
SiC包壳与水反应缓慢,与传统锆合金包壳相比,可把产生氢气的风险降低几千倍【1】.由于SiC及SiC 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和耐辐照性能,其在核燃料元件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
2.1.3慢化剂材料慢化剂材料是能够将裂变时的快中子的能量降到热中子能量水平的材料,具有对中子散射截面大、吸收面积小以及质量数接近中子的特点。
主要的慢化剂材料有氢、氘、铍、石墨和氧化锆等。
国内外核电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谢谢
4
核电技术未来展望
技术突破
01
更高效的核反应堆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03
更先进的核电站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运行,提高运行效率
02
更安全的核废料处理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核电安全性
04
更环保的核电技术:减少碳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国际合作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动全球核电技术合作与交流
国内外核电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01.
02.
03.
04.
目录
国内外核电研究现状
核电发展方向
核电技术挑战与机遇
核电技术未来展望
1
国内外核电研究现状
国内核电技术发展
技术研发:国内核电技术研发机构众多,包括中科院、清华大学等
技术突破:国内核电技术在反应堆设计、燃料循环等方面取得突破
技术合作:国内核电企业与国际知名核电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引进先进技术
03
加强核电站的辐射防护措施,降低辐射泄漏的风险
04
降低成本
提高核电设备的国产化率
优化核电项目的设计和建设流程
降低核电项目的维护和运营成本
提高核电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提高发电效率
优化核电站的设计和运行,降低损耗
提高核反应堆的热效率
采用先进的发电技术,如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
发展核聚变发电技术,提高发电效率
环保性:国内技术环保性较高,国外技术环保性相对较低
发展趋势:国内技术发展趋势为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性,国外技术发展趋势为提高安全性和环保性。
2
核电发展方向
提高安全性能
采用更先进的反应堆设计,提高反应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AP1000核电机组设备现状及国产化分析

上 ,A P 1 0 0 0机 组 的 没计 著 降 低反 』 、 堆堆 芯损 坏
频率剑 2 。 3 7 X l O - 7 / r y l . 风 险 比 美 同 卡 炙 管 会 对 代
压 水 堆 的要 求 降 低 了 2个 数 量 级 .成 为 代 卡 发电
AP I O 0 0 核 电机 组 设 备现 状及 国产 化 分 析
汪映荣 , 郑 正
( ! i J 东} 乏 电下 『 限 f 』 东 南 2 6 5 1 1 6 )
摘 要 :A l J 0 0 0 f 』 【 卦 l 作为 i 代卡 蔓l 乜机 绀 , r 2 0 0 6 l j 1 人 中 , 经 历 了 l O年 的 努 力 .2 0 1 6年 , 以 台 机 组 完 成 热 试 为怀 忠 ,旗 小 从 没 汁到 l : 的 心 川 撼 于 “ 十 五 ” 发 展 清 洁 能 源 与制造 业 的 家 策 略
术 以 提 高 整 个 电 站 的 安 全 性 使 川 t发 全 系 统 能
1 0 0 0 MW 级 水堆 A P l 0 0 0 f 统 水 堆 核 J U
动 化 的删 念 , 分别 利 』 L } j 堆芯 补充水幸 f i 、安 个 汴 日 寸
技 术 的綦 础 I , 采J f J—t i = 能动 ”的支个 = 系统 .他 安 全性 、 济 仃 了
- - ¨ 2 A P 1 0 0 0恢 电 机 绀 建 造 . f f 分 别 足 浙 l
,
外壁 面 巾安 全 壳 冷 却 水 箱 的 分 装
安 先 穹
顶 和 柱 简 体 形 成 均 匀 水 膜 . 以 及 然 对 流 的
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分析与对策

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分析与对策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分析与对策李秀山(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质量保证部,广东省深圳市大亚湾核电基地,518124)摘要:介绍了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描述了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并从购买方(工程公司)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核电设备质量管理分析对策自2005年12月15日,岭澳二期核电工程全面开工以来,我国核电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国家核电建设的方针从“适度发展核电”调整为“积极发展核电”,红沿河、宁德、阳江、方家山、福清等核电项目相继开工。
核电站的建设需要大量设备,如核岛主设备(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等)、常规岛主设备(汽轮发电机组)、控制系统(DCS)、变压器、水泵、阀门、管道、电缆等。
这些设备制造的技术和管理要求都非常高,难度相当大。
以前,在大亚湾、岭澳一期等核电站的建设中,相当多的设备是从国外进口。
现在,随着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在国家的要求下,各核电项目设备国产化比例持续、大幅提高,核电装备制造业进入黄金时代。
面对如此之好的形势,国内企业大举进军核电设备制造市场,其中包括了以东方电气、上海电气、中国一重、哈电集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有及民营企业、中外合资及外商独资企业,基本囊括了具有国内最高制造及管理水平的设备制造企业。
1 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几年来核电设备制造的实践,各相关企业的管理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主要表现在,“四个凡事”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企业核安全文化水平明显提高,在人员、设备的专业化和工艺的标准化方面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管理的精细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各设备制造企业在管理上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仍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不能完全满足核电设备制造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低级的人因质量事件频发各设备制造企业在核电设备的制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较多的不符合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电设备国产化现状及对策研究张志强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摘要:介绍了世界核电工业未来趋势及我国核电工业现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提高核电设备国产化率及加快国产化进程的几点构想。
关键词:核电从国产化技术引进1、概述当前世界电力能源结构中,火电处于主导地位,所占比例为64 %。
由于燃料煤、天然气、石油等资源的储量有限及火电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其发展面临很大的压力。
从长远来看,由于资源短缺火电作为世界主要能源的地位可能被其他能源所取代。
核电作为一种安全、清洁、高效、经济的能源,经过欧美国家几十年的研发及实践,其制造技术与安全保障技术的发展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运行安全性的提高及常规能源短缺现状使得世界各国都看好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核电发展前景,并拟大力发展本国核电业。
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及印度等国均计划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大力发展核电,以节省常规能源,改善本国能源缺乏的现状;从美国、法国、日本和俄罗斯等核电大国发展核电所走过的道路来看,不是根据本国资源状况及能源的需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堆型研发,就是引进吸收外国技术后进行改进,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核工业体系,继而稳步发展本国核电工业技术水平,并使本国装机容量达到较为经济、合理的比例。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强劲,对电力的需求量迅速膨胀,而火电由于资源所限,经常因燃料问题减产或停产;在政府政策导向下,核电业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规划中解决未来能源供应问题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手段。
大力发展核电已成为各方的共识。
由于核电建设投资巨大,建设周期又长,我国要依靠设备进口发展核电,昂贵的造价直接影响到核电建设及运营成本,这无疑是阻碍我国核电发展的最大障碍。
唯一出路即是实现核电设计自主化和大力提高设备国产化率,从而减少核电站建设投资,降低发电成本,使核电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2、我国核电国产化现状总体上讲,核电国产化即意味着自主设计、自产设备、自主建造、自主运营四个方面。
其关键是自主设计,它是实现自主工程管理和设备采购的前提。
只有掌握了系统和设备的设计,才能依据本国情况对设备采购技术要求、材料等进行合理选用,才能更有效地处理设备制造过程中发生的质量与技术问题,才能有效地指导核电站的建造、安装、调试等各项工作,才能最大限度摆脱国外公司对我国核电发展的制纣,使我国核电健康快速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核电政策导向的积极推动下,国内核电制造企业通过技术引进、与外方合资等途径已具备了一些核电主体设备的生产资质及制造能力,并已有一些资产的重要设备或部件用于近年来投入商业运行的在役电厂。
目前,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一重和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二重在外方技术支持下已有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制造能力;上海第一机床厂的堆内构件制造国产化率已达80%;东方锅炉厂与上海锅炉厂都已有蒸汽发生器的制造经验,哈尔滨锅炉厂也具备该设备制造能力;上海锅炉厂和核工业524厂已有稳压器制造业绩;沈阳水泵厂、东方电气集团拟引进国外技术制造百万千瓦级主泵。
另外,四川化工机械厂已有主管道制造能力;大连起重机厂已成功制造了多部环吊设备;国内三大汽轮发电机厂都已具备一定的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组的制造能力。
但总体上来看,上述主体设备的关键技术、关键部件的制造目前均仍由国外供应商掌握。
国内各大设备制造商已意识到这一点,正在想一切办法提高主体设备的国产化率,从材料研究、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加大投入。
相信一段时期之后,国内核电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技术定有突飞猛进的提高。
3、核电制造业主要存在的问题分析3.1 核电设备制造技术我国核电设备制造技术一直都在走引进消化之路。
对于一般设备的制造,当所用材料、制造工艺等在国内制造企业技术、装备能力达到要求后即可具备一定的产能,满足国内核电建设的需求;而一些关键技术,如百万千瓦级汽机转子焊接、压力容器内壁堆焊、蒸汽发生器管板堆焊及钻孔、堆芯吊篮制造等,以及压力容器大锻件、蒸汽发生器管束等材料,国内企业尚未完全掌握其技术要求,工装等也有一定差距。
这些主要因国外技术转让费用昂贵、谈判困难所致。
3.2 生产能力由于国内大部分已获资质的主体设备制造商对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制造刚刚起步,从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工装、管理等各方面均与国外成熟制造厂存在一定差距。
另外,一批重要设备在制造时需进行工艺评定,这也需要一段较长时间才臻成熟,所以产能问题相对较严重。
目前在建或已核准开工项目的重要部件大部分还只能在国外采购。
3.3 产业结构状况尽管国家核安全监管机构采取多种卓有成效的方式宣传并推动一些制造商申请核电设备生产资质,相当一部分制造企业也对核电市场前景看好,准备在此方向加大投入,争夺未来核电产品市场,但由于核电厂设备种类繁多、质量等级要求较严、投入大,惯有的短视行为造成不少制造商仍处于观望状态。
就目前在建核电站设备采购情况看,除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中间再热器、主泵、主汽轮机、发电机等大型主体设备外,一些核二、三级设备及常规岛设备,如主给水泵、辅助给水泵、润滑油站主油泵,润滑油泵,余热排出泵、安注泵、喷淋泵、重要厂用水泵、设备冷却水泵,旁路控制阀、各类安全阀、核级调节阀、截止阀、球阀、控制阀等,核二、三级无缝钢管、核级管件、坚固件、弹簧支吊架、液压阻尼器、部分型钢、板式热交换器、蒸发器、脱气塔、固体与气体废物处理系统设备、海水过滤及阴极保护系统设备、贝类捕集器等;各类压力等级配电装置、铅酸蓄电池、直流系统设备、电气贯穿件、干式变压器等主要设备或部件往往仍在国外采购。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及安全性要求,国外制造商往往报价较高。
如果采购数量少或合格供应商少,则价格更高得离谱。
而这些设备总体来讲,国内相关制造商在取得核电设备生产资质后在外方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下是完全可以进行自主设计制造的。
3.4 设备制造中的设计、部件采购等细节问题由于国内制造商技术能力的不足,而核电建设单位又必须考虑国家关于不断提高核电国产化率的要求,一些核电站辅助系统设备、BOP系统设备在采购招标时,迫不得已将设备按采购地域分开,部分与国内制造商签订采购合同,其它重要且国内无法制造的设备则与国外制造商单独签订采购合同。
由于在对设备结构、安全性等级、具体设计等方面提出要求的经验不足,经常出现国内制造商有能力制造的设备仍在国外采购的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国内资源、提高了设备采购成本。
例如某电站从国外整体采购的中压主蒸汽阀。
该阀依据ANSI标准制造,用于压力等级并不高的中压蒸汽管道上,压力等级和技术要求均不太高,国内很多泵阀制造商均有该类阀门的制造资质。
从技术角度讲,完全可以在国内采购阀门本体,油动伺服机构则可单独从国外采购,在油动伺服机生产厂的参与下进行联动功能试验,完全可满足阀门功能需求。
又如高压主蒸汽阀门,除滑动、密封面部件需进行表面渗氮硬化处理外,其它包括阀体铸件等在内的部件国内制造商均有能力完成,阀门总装也不是问题,但仍向国外供应商整阀采购,似觉不妥。
再如高安全等级的主蒸汽管道、波动管等,如因国内材料方面不符合要求,可在国外采购原材料,然后在国内进行预制及组焊。
其它诸如各类核级阀门、核级管道、管件、紧固件、各类水泵、支吊架、阻尼器、各类法兰金属、石墨垫片等,在国内相关生产厂已取得资质的情况下,并考虑其生产制造能力,部分设备完全可在国内采购。
3.5 特殊材料且小采购量、非损耗型设备或部件的制造问题对这类边缘设备而言,国内并无此类设备的制造厂。
由于设备采购数量少、制造成本高、利润低,在无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大多数厂家不愿进行此类设备的制造,这也是影响国产化的又一不可忽视的因素。
4、现存问题的对策研究针对上述制约我国核电设备国产化步伐的各种因素,国家相关部门、核电承建及设备采购单位、核电设备制造商应关注如下问题:4.1 更广泛的核电设备设计、制造技术引进增加研发投入,建立国产化研究机构,探求各个专业产品领域的技术引进;鼓励国内设备制造商建立研发部门,消化吸收外来技术并为我所用,较全面地掌握核电系统设计及设备制造技术。
4.2 加强核电制造业准入管理按国际惯例,依据世界通用的核电标准及国家核安全法规和导则,进一步建全我国核电设备制造资质管理制度,尽可能吸引国内有潜质的供应商加入核电制造业;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让这些制造商尽快通过自身努力完成核电设备制造资格的申报及审批,尽快参与核电设备的开发与制造。
4.3 增加投入,提高设备产能已具备核电设备制造资质的企业应尽快决策,加大投入,提高自身核电类设备或部件的生产能力,同时加强核电设备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部件采购管理,切实缩减原材料采购周期,减少设备制造期,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减少同类设备外购数量。
4.4 注重设备采购谈判中商务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核电建设单位应从采购管理入手,提高合同谈判人员素质,合理制订采购计划,与国内外供应商签订更科学、合理的采购合同,并理顺同一系统设备之间的接口,避免产品完工后最终装配出现不符问题而返工甚至报废。
同时采购管理部门要及时掌握国内潜在供应商资质报批情况,了解相关供应商生产能力及生产准备情况,以便在新项目初期及时调整采购范围,减少不必要的额外成本增加。
4.5 加强与国外合格供应商的资金与技术合作与国外供应商以合资、股份制方式在国内建厂或增设专门生产车间,将外购设备生产转移至国内,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消化吸收国外技术,为后续自主研发奠定基础,尽快完成国产化转化。
这方面德国MTU等公司已先行一步,山西柴油机厂已与MTU合作建厂,专业生产核级相应型号的应急柴油发电机组。
沈鼓集团也已与国外合作进行主泵的制造。
4.6 边缘设备国产化的解决途径对于一些需求量少,材料特殊,采购成本高的边缘设备,国家相关部门要鼓励一些制造商开展此类设备的制造供应业务,从税收、信息、管理等多方面给予扶持,使国内尽快具备此类设备的生产能力,以求不受制于人,被迫高价外购。
4.7 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自主研发的有机结合国有大型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要在发展产能的基础上,加大人力和资金投入加快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从材料选用、制造工艺、设备系统优化等方面开展科研,发展自己的核电产品设计及制造技术,增强我国核电设备的整体研发能力和国外项目的竞争力。
5、结束语核电设备国产化进程毫无疑问会经历无数的曲折艰辛,但只要充分了解世界核电的发展方向与我国核电发展状况,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到与核电发达国家的差距所在,摆正自身位置,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充分把握当前核电大发展的良好契机,实现核电国产化目标并非遥不可及;发展并壮大我国民族核电工业指日可待!作者:张志强,1996年上海交通大学热能工程系毕业,现从事核电设备采购及设备制造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