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巴锡东归的真实原因竟是这样的-

合集下载

山水梨城库尔勒--深陷沙漠,似水明亮

山水梨城库尔勒--深陷沙漠,似水明亮

山水梨城库尔勒--深陷沙漠,似水明亮容青;王夏田【期刊名称】《中国西部》【年(卷),期】2015(000)019【总页数】8页(P80-87)【作者】容青;王夏田【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City3月18日的22:43,乡下的学校,寒风裹挟着房屋,路旁是稀疏的灌木丛,墙体布满缝隙。

我的书桌是一张老课桌,桌面已开始脱皮,但上面仍有清晰可辨的字迹:“别因河深不渡河,别因困难不进取。

”我反复在脑海里书写这句话,并梳理二十多年的生活经验,直到再一次确认我所踏足的这个地方。

这是新疆的一座小城。

为见它,我坐了50多个小时的火车和8个小时的长途汽车。

至今,我都能记得第一次见到它的情景。

天色昏暗,314国道两旁是坦坦荡荡的戈壁,后面路越走越窄,嶙峋的戈壁山缠绕着前方的路,在天空中突兀地画出不规则形,让坐在大巴车里的人倍感压迫。

几个小时后,视野渐渐开阔起来。

当长途汽车从戈壁山中逃出来时,我们看到前方突然出现了一汪湖水,明媚平静。

有人在钓鱼,还有人在游泳。

同行的人说,夏天来这儿烧烤,幸福感爆棚。

边走边看,空旷的街道,有序的交通,忙碌的人群,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赫然眼前。

后来当我回忆起自己的这段经历,我在想,如果不是那条令人敬畏的沙漠公路,我一定不会对这座城市的现代化魅力肃然起敬。

我会以为它只是一个像苏州、无锡、扬州、宁波一样的普通城市,车水马龙,红尘滚滚,山水相连,生气嫣润。

可它不是,新疆的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决定了它从出生起就是孤独而非凡的。

在南疆的沙漠里,建造一座这样的城市,需要多少大自然的恩馈,又需要多少代人的努力。

可是谁又愿意去了解呢?河流清澈,山影倒映,天鹅驻足,甜梨醉人,这一切都在意料之外,可又似乎在情理之中。

小城有小城自己的奇妙。

可是啊,世人都不知,小城多寂寞。

小城有一个很风情的名字——库尔勒。

这座城市是华夏第一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

维吾尔族姑娘跟我们解释,库尔勒是维吾尔语,意为眺望。

哦,眺望。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土尔扈特部:
是中国清代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元臣翁罕后裔,原游牧于塔尔巴哈台附近的雅尔地区。

17世纪30年代,西迁至额济勒河(伏尔加河)下游,自成独立游牧部落,但仍不断与厄鲁特各部联系,并多次遣使向清朝政府进表贡。

乾隆三十六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冲破沙俄重重截击,历经千辛万苦,胜利返回祖国。

土尔扈特部归国:
明末,漠西蒙古的土尔扈特部由于与准噶尔部不和,西迁伏尔加河下游,逐渐被沙俄控制。

18世纪60年代,沙俄在对土耳其发动大规模战争时,企图把16岁以上的土尔扈特人全部征去当兵。

为了摆脱沙俄政府的奴役,1771年1月,26岁的土尔扈特汗渥巴锡决定携全族返回祖国。

他们历尽千难万险,跋涉万里,用了半年时间,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他们从伏尔加启程时有17万人,为了粉碎沙俄军队的追击和阻截,到达伊犁时仅存八九万人,牲畜几乎全部丧失。

乾隆帝得知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后,命调拨物资安置土尔扈特部,并在热河行宫召见了渥巴锡。

他们回到祖国后,在发展新疆地区的畜牧业经济和维护祖国统一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771年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原因:
直接原因:沙俄的民族压迫;
根本原因: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土尔扈特部归国生动地证明: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兄弟民族血肉相连,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是任何力量也割不断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国历史故事-清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渥巴锡的人物评价

中国历史故事-清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渥巴锡的人物评价

中国历史故事-清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简介他是怎么死的?渥巴锡的人物评价渥巴锡是清朝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的首领,生于公元1743年,去世于公元1775年是,是阿玉奇汗曾孙。

在他统领土尔扈特部之时,发生了一件极为重要之事。

这件事情不仅对土尔扈特部本身非常重要,同时对中国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这件事情,便是历史著名的土尔扈特部东归。

公元1761年,也就是乾隆二十六年,敦罗布喇什逝世,渥巴锡承袭汗位,成为土尔扈特部的汗王。

当时土尔扈特不归属俄国,受俄国管辖,所以渥巴锡虽然承袭了汗位,但是一直到公元1762年才被俄国正式承认,才算保证了自己的地位。

土尔扈特部当时在俄国境内,受俄国统治者的管辖。

作为附属,土尔扈特部在俄国的日子并不好够,当时俄国政府“屡征土尔扈特兵与邻国战”,使全部落“苦于征役”,“人人忧惧”。

虽然公元1767年,渥巴锡正式开始酝酿东返的计划,但是小编认为早在公元1767年之前,渥巴锡绝对已经有了这样一个打算了。

沉重的赋税徭役,早就已经压垮了曾经的草原民族,他们渴望自己的同胞,渴望回到自己的故土,过上自己的安生日子。

从公元1767年开始,土尔扈特部便在渥巴锡的领导之下,为武装起义,东返祖邦做准备。

在经过了长达四年的准备之后,一切终于在公元1770年准备就绪。

渥巴锡在从高加索前线回来之后,与自己的亲信王公越过伏尔加河左岸,在维特梁卡召开绝密会议。

在会议中,当即确立了“离开俄国,返归祖国”,并且在公元1771年开始行动的决定。

公元1771年年初,渥巴锡正式发动武装起义,分三路向祖邦中国进发。

经过了八个多月艰苦的斗争和长途的跋涉,终于策伯克多尔济率领的前锋部队在伊犁河流域的察林河畔与前来相迎的清军相遇。

随后在同年9月,在木兰围场渥巴锡觐见了乾隆皇帝,确认了土尔扈特部的回归。

虽然已经回归了自己的祖邦,但是却仍然有一系列的问题等待他的解决。

首先他虽然是蒙古遗族,但是因为长期生活在俄国境内,所以此次回归当务之急便是取得乾隆的信任。

东归英雄传

东归英雄传

土尔扈特人东归之事我今年去新疆白音布鲁克草原时曾经听说过,我想像得到它的开头,也想像得到它的结尾,但我独独想像不到的是其间漫长而艰苦卓绝的过程。

那是一条用无数人生命和鲜血铺就的路,活着的人们走过去了,死去的人们永远留在了异国它乡。

那些不散的灵魂,注定要徘徊在茫茫草原巍巍雪山之间,寻找他们挚爱的自由和深深眷恋的故土……土尔扈特人的东归直到第十多集才开始,前面的部分主要讲述的是他们选择东归的原因,以及等待并创造着时机的成熟。

土尔扈特人迁徙到伏尔加河流域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故事发生时的俄国正值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统治时期,这位以“仁慈”自居的好大喜功的日尔曼女人,对周边国家展开了一场场战争,几万土尔扈特士兵就命丧在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战场上。

这位女皇不断加强着对土尔扈特的军事控制、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整个土尔扈特部落命悬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到了必须重新选择自己的命运时候。

227年前的那个冬天,土尔扈特人终于用俄罗斯的大雪来作掩护,在启明星升起的时候,消失在了白茫茫的天地之间,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前进。

东归之路,是一条用鲜血、生命和眼泪铺就的道路。

渥巴锡青梅竹马的爱人央金,身体虚弱,自知不能随丈夫一同返回太阳升起的地方,在东归之前,身影消失在伏尔加河的深处。

年迈的养母,为了除去渥巴锡的后顾之忧,也消失在了被厚厚的白雪覆盖的天地之间。

渥巴锡最爱的儿子还在女皇的身边作为人质。

当土尔扈特人烧毁了木制的宫殿,吹向东归的号角的时候,渥巴锡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他自己的所有。

东归是一个民族的选择,他肩头背负的是十七万土尔扈特人的未来,东归已经大于他所有的一切。

他虽然派遣最亲近的弟弟达什敦去营救王子,但是他又何尝不知道,对于达什敦,这也许是一个永远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患难见真情的俄国公主娜塔丽亚,在东归的路上和渥巴锡建立起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娜塔丽亚为了帮助土尔扈特人,背叛了俄罗斯,但是命运和东归的使命让他们有情人也只能许诺灵魂相守。

渥巴锡主要事迹

渥巴锡主要事迹

渥巴锡主要事迹渥巴锡,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并不熟悉,但是对于非洲的人民来说,这个名字代表着一位伟大的领袖和革命家。

他的名字是纳玛迪·阿齐扎·渥巴锡,他是布基纳法索的第一任总统,也是非洲独立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

渥巴锡出生于1901年,他的家庭是布基纳法索的一个富裕家庭。

他在法国殖民统治下接受了教育,并成为一名教师。

但是他很快意识到,法国殖民统治下的布基纳法索是一个贫穷和落后的国家,他开始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独立而奋斗。

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渥巴锡加入了布基纳法索的民族主义运动,并成为了该运动的领袖之一。

他通过组织抗议活动和发表演讲来争取独立。

在1940年代,他加入了非洲民主联盟,该组织旨在推动整个非洲的独立运动。

在1958年,法国政府宣布布基纳法索成为一个自治共和国,渥巴锡成为了该国的第一位总理。

随着布基纳法索向独立迈进,渥巴锡成为了该国的第一任总统。

作为总统,渥巴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他推行了土地改革,鼓励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并提高粮食产量。

他还实施了教育改革,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接受教育。

他还加强了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公路和桥梁,以便更好地连接全国各地。

然而,渥巴锡的领导并不一直是平稳的。

在1980年代,他面临着来自青年军官的威胁,他们试图推翻他的政府。

渥巴锡最终被迫辞职,并流亡到科特迪瓦。

尽管如此,渥巴锡的贡献和影响仍然深远。

他是非洲独立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领导和决心启发了许多非洲国家的人民争取独立和自由。

他的政策和改革为布基纳法索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精神和理念仍然影响着布基纳法索的人民。

总之,渥巴锡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和革命家,他为布基纳法索和整个非洲的独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和传承。

渥巴锡简介

渥巴锡简介

渥巴锡简介
渥巴锡
(1743~1774)清代厄鲁特蒙古诸部中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奇汗曾孙。

土尔扈特部自17世纪30年代迁至伏尔加河下游以后,不断遭受沙皇俄国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

乾隆二十六年(1761)渥巴锡继承汗位,为摆脱沙俄压迫,维护民族生存,三十五年冬,经过周密准备之后发动武装起义,率所部十六万余众,历尽艰险,长途跋涉,于三十六年复返归祖国。

渥巴锡谒见伊犁将军时,向清政府献出其先世所受明永乐八年(1410)汉篆封爵玉印一颗。

清政府对渥巴锡率部返归祖国的行动极为重视。

乾隆帝于热河行宫(即避暑山庄)多次接见渥巴锡,封他为卓哩克图汗,命其统领旧土尔扈特部。

三十九年,渥巴锡病逝。

土尔扈特西迁东归的哲学探索

土尔扈特西迁东归的哲学探索

土尔扈特西迁东归的哲学探索作者:桑克文蔡彩哈热单位:巴音学院职教研究所1630年左右,我国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15万余人、还有部分杜尔伯特、和硕特、辉特等部1万余人迁徙到伏尔加河流域栖牧,由于西迁主体为土尔扈特部,且西迁组织领导者和鄂尔勒克本人也是土尔扈特部克烈特人,故史书一般称土尔扈特部西迁①,这种提法并无不包含其他部落的意思,而恰好体现了判断事物以其主流为基本依据的观点。

1771年由于这些西迁部落的人民情系故土,且不堪忍受沙俄的欺压,在年轻的首领渥巴锡带领下,武装反抗,举部东归,成为震惊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

这个重大事件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他们或著书立说,或纷纷发表论文,各抒己见,使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工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

对西迁和东归的原因,学术界各抒己见。

对西迁就有:恢复成吉思汗领地说;卫拉特蒙古内部不和说;因牲畜头数自然增长,寻求新的牧地说;封建领主之间内讧说等。

对东归就有:因宗教信仰存在差异而东归说;情系故土,反抗沙俄欺压而东归说;以归顺为名而实欲返居伊犁说;甚至个别的也有以适应现在人的政治需求进行主观推论而得出流行结论的等等。

笔者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是土尔扈特后裔,对我的祖先土尔扈特的基本历史也大体了解,加之最近我们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正在策划、论证包括东归文化在内一道文化墙,我是东归文化篇的执笔者。

由于是石雕的,笔者对每一个字都需要有历史性的责任感。

为了准确撰写仅200多字的“万里征战回归祖国”一文,笔者不得不翻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土尔扈特西迁东归事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再说,哲学是世界观,在运用或解释历史现象时,具有方法论的作用,加之东归事件本身就存在哲学方面的因素。

因此,我想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把西迁东归现象放在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加以考察和研究,提出一点陋见,与大家商榷。

历史期末试题(一)

历史期末试题(一)

试卷第1页,总16页…线…………线……… 历史期末试题(一)1.六年级(4)班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进行了探究学习。

下面是他们的活动,请与他们共同去探究。

步骤一:收集分类以上是小明同学收集到的资料,其中图片 、 与本次探究活动不相符合。

(填序号)步骤二:精选史实根据步骤二归纳历代政府采取哪些方式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举两种方式即可) 2.材料一农历戊申年,猴年,明朝洪武元年,大明开国。

这一年标志着在中国统治近百年的元朝宣告结束。

从此大明王朝开始了长达276年的统治时期。

(1)材料一中的“猴年”是哪一年?“洪武”是谁的年号?在同年统治终结的王朝在疆域管辖方面有何创举?材料二15世纪初, ,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材料二中“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对前朝的制度革故鼎新”的措施有哪些?为了监视臣民,该王朝还设置了哪些机构?这些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3)依据材料二,“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什么?促成这一壮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材料一隋唐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2)据材料二指出该诗人生活在唐朝的什么特殊时代?他的诗被后人称誉为什么? (3)材料二中,639~751年问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

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渥巴锡东归的真实原因竟是这样的?
水是故乡甜,人是故乡美。

对这句话进行身体力行的阐述的最好例子要数发生在乾隆年间的渥巴锡东归了,德尼赛曾将这次事件称作自有人类存在,最令人震动的事情。

而要想了解此次事件的始末,就必须从渥巴锡简介开始讲起。

渥巴锡东归纪念碑渥巴锡简介显示,渥巴锡出生在清朝乾隆年间,为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可汗。

土尔扈特部本来是居住在当时的沙俄境内的,这一民族也受到了沙俄政府的承认。

但是,在渥巴锡的曾祖父去世后,沙俄政府妄图取得对土尔扈特部的控制,将这一部落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

渥巴锡即位后,因不忍自己的部落子弟被沙俄政府压榨,承受沉重的苛捐杂税以及兵役劳役而计划返回中国。

但是,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渥巴锡筹划的第一次东归因为有人走漏风声而导致直接流产。

历史上的政治事件,绝大多数都是以流血收场,但是渥巴锡从没有感到畏惧,第二年,他又开始策划了新一轮的东归,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此次计划的实施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亲信知道。

充分的准备过后,在渥巴锡的带领下,整个土尔扈特部将近十七万人口开始向东迁移。

半年之后,终于抵达了新疆伊犁,并在同年九月受到了乾隆的接见。

渥巴锡据记载,由于道路险恶,再加上随行人数庞大,最后还剩下的仅为一些老弱之众,损失可谓惨重。

渥巴锡东归真实原因渥巴锡是清朝时期蒙古土尔扈特部族的首领,在1761年的时候他继承了汗王的位子,而在他的一生中做出的最为伟大的贡献就是带领部族十七万的人东迁回到了清朝,其实在1767年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了东归的计划,但是却一直没能够实现,最终在1771年的时候才正式实现了这个计划,那么渥巴锡东归真实原因是什么呢?渥巴锡东归图片关于渥巴锡东归真实原因还要从1724年的时候说起,当时阿玉奇汗离开了人世,土尔扈特部的内政也因此而陷入混乱之中。

而沙俄却抓住了这个时机,用武力逼迫土尔扈特部将自己的权力交给了沙俄的外交部掌控,并且沙俄方面还特别派出了使者直接管辖,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部族的政权,沙俄让阿玉奇汗的侄子成为了部族的首脑,这样的情况其实非常不利于土尔扈特部的发展。

渥巴锡在继承了汗王的位子之后,曾经在1767年的时候想要带领部族回到清朝,但是这件事却被内奸知道了,还报告到了沙俄方面,因此这件事就没能够实现。

渥巴锡到了第二年他又带领军队和土耳其展开斗争,从战场上回到部族之后,他发现沙俄的势力已经对土尔扈特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于是渥巴锡宣布自己一定要带领部族回到清朝,最终将计划定在
了1771年。

就这样在这一年的正月他带领部族开始出发,在五月份的时候终于回到了新疆地区,这件事流传出去之后立刻震惊了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