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是指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突发事件的分类

突发事件的分类
突发事件分为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等。
2、事故灾难
事故灾难,英文名称disaster,是具有灾难性后果的事故。
事故灾难是在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生的,直接由人的生产、生活活动引发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3、公共卫生事件
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是指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或因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而积累、激发,由部分公众参与,有一定组织和目的,采取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阻塞交通、集会、聚众闹事、群体上访等行为,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秩序造成影响甚至使社会在一定范围内陷入一定强度对峙状态的群体性事件。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
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以及防治措施对于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灾害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引起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河流排水不畅、地形低洼等。
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包括: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堤坝等,以调节洪水;整治河道,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避免在低洼易涝地区建设重要设施。
2、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的现象。
其形成原因可能是长时间的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水资源分配不均等。
防治干旱的方法有: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农业;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台风的形成需要温暖的海水、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
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我们可以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及时疏散危险地区的人员;加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提高抗风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的形成通常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积聚和南下有关。
应对寒潮的措施包括:提前发布预警,提醒人们做好保暖防寒措施;加强农业生产的防寒保护,如覆盖保温材料;保障能源供应,确保居民取暖需求。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运动、断层活动等有关。
预防地震灾害的措施包括: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研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按照抗震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优质防灾减灾知识竞赛答题题库与答案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答题题库一、选择题1.每年为我国"防灾减灾日”。
[单选题]4月20日5月52日*7月15日9月11日2.在街上遭遇地震,应抱头迅速到一o[单选题]最近的建筑物内空旷地蹲下*高楼立交桥3.发生地震时,在平房人员应迅速头顶保护物向室外跑,来不及可—避险。
[单选题]倚靠鱼缸倚靠书柜躲在床下或桌子下*站在房中央4.闻到有浓烈的煤气异味,应立即[单选题]打开门窗,关掉煤气阀门*开灯查看,确认煤气泄漏位置打开抽风机,抽走煤气打电话报警求助5.遭遇洪水袭击来不及撤离时,应_____ [单选题]在身上捆绑重物,防止被洪水冲跑迅速向屋顶、大树、高墙等处转移*以静制动把财物用防水布包裹起来6.夏天高温天气,从外面大汗淋漓回家,应—。
[单选题]用冷水冲洗降温喝冰镇饮料降温将空调开到最大吹风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7.对出现中暑症状的人员,可_____ 缓解症状。
[单选题]喂服咖啡、红茶等热饮喂服汽水等冰镇饮料用热毛巾敷脸用冷毛巾敷脸*8.地铁在隧道运行时停电,乘客应该—[单选题]耐心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听从救援人员指挥,依次沉着冷静地按照工作人员指定路线撤离在车厢内嘈吵9.溺水者被救上岸如无呼吸或摸不到脉搏时,应立即[单选题]进行“倒水"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检查有无外伤送去医院10.在郊外遭遇雷电时,应该一[单选题]及时躲避或尽量找低洼处蹲下*停留在空旷地停留在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旁停留在广告牌下11.火场中失去自救能力时,应_____ 求救。
[单选题]呼喊*敲击身边物品等待想方设法站起来,引起别人的注意12.被狗、猫等动物咬(抓)伤后,应立即到医疗门诊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
第一次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抓)伤后的一小时内。
[单选题]1213.公交车上失火,车门无法开启时,乘客应该[单选题]用车上备用的专用铁锤或鞋跟就近打碎车窗,从车窗疏散逃生*哭喊打电话给亲人、朋友,问怎么解决挤向车门14.遇险时发出的声音求救信号,是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间隔一分钟后重复。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地球的表面和内部》(A卷) (含答案解析)

【单元检测AB卷】第三单元测试卷《地球的表面和内部》(A卷)【基础训练】一.填空题(共8小题)1.我国幅原辽阔,有各种各样的地形,比如内蒙古是,新疆是。
2.是世界最高的山脉,最高峰海拔米。
3.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和岛屿、、、、。
4.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和。
5.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引起的。
6.当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巨大的时,岩层会发生,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这个过程中,无法想象的就会快速从岩层深处释放出来,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绝大多数就是这样形成的。
7.在长期的、、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8.通过探究发现,雨水对土地具有作用。
【能力培养】二.选择题(共10小题)9.()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A.喜马拉雅山脉B.青藏高原C.泰山10.小玉和小丽在同一张地图上,数格子比较陆地和海洋面积,结果却大不相同,主要是因为()A.未提前约定数格标准B.格子大小不一C.不会数数11.火山喷发喷出的熔岩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叫做()。
A.变质岩B.沉积岩C.岩浆岩12.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下面也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垃圾污染B.潮汐C.干旱13.不属于地球内部构造的是()A.地表B.地幔C.地核14.公元79年8月,意大利庞贝古城毁于()火山大爆发。
A.圣海伦斯B.维苏威C.埃特纳15.下列有关火山喷发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B.火山喷发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C.火山地热是一种会污染环境的能源16.雨水对土地是有侵蚀作用的,下面最容易被水流带走的是()A.植被B.大石块C.黏土和细沙17.多为白色、灰色或黑灰色,颗粒细,呈致密块状,硬度不大的岩石是()A.石灰岩B.大理岩C.花岗岩18.某小组研究雨量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在一块有覆盖物的土地上,先下“小雨”,再下“大雨”进行比较B.在两块都有覆盖物,且坡度相同的土地上,一块下“小雨”,另一块下“大雨”进行比较C.在两块都无覆盖物,且坡度相同的土地上,一块下“小雨”,另一块下“大雨”进行比较三.判断题(共8小题)19.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自然灾害防范知识竞赛题库·判断题及其答案

自然灾害防范知识竞赛·判断题1、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2、我国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危害最为严重。
()3、地震时若正在搭乘电梯,可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
电梯一旦停下,就迅速离开电梯。
()4、地震时应打开出入的门。
()5、地震后灾民应先争取时间自救、互救。
()6、台风暴雨中,在城市街道上行走时要尽量靠近道路边缘。
()7、将木制家具、木板等捆在一起可以自制漂浮逃生筏。
()8、汽车进入水淹地区时,如条件尚允许行驶,应关闭窗户,迎着洪水驶向高地。
()9、将树枝、竹竿、木杆采用编席的方法串联起来可以自制漂浮逃生筏。
()10、在有大风的雷雨天气里,最好打带有金属杆的雨伞,因为这样的雨伞才不易损坏。
()11、泡沫板不能用作洪水中的救生物。
()12、人落水后,应马上脱掉鞋子。
()13、手机、哨子、旗帜、颜色鲜明的衣服等都可用作水灾后求救的联络工具。
()14、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发生的国家之一。
()15、地震后闻到厨房里有煤气味时,应立即打电话通知有关部门修理。
()16、震级较大的地震肯定比震级较小的地震造成的损失严重。
()17、工业爆破等人类行为可能引起地震的发生。
()18、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色有红、蓝、黄、绿四种颜色。
()19、有人低压触电时,应该立即将他拉开。
()20、发生火灾时,基本的正确应变措施是:发出警报,疏散,在安全情况下扑救。
()21、油锅着火时,正确的灭火方法是沿着锅壁缓慢地倒入冷水,防止飞溅。
()22、起火时,可以往身上浇水,以免引火烧身。
()23、如果一个人衣服有汽油,并且燃烧起来,应该用干粉灭火器对着全身喷射,以防烧伤。
()24、驾驶车辆,必须遵守:右侧通行的原则。
()25、高速公路上,乘车时不要站立,不要随便开窗和摇晃。
()26、驾驶摩托车回家时,发现一根直径约2厘米的水管横卧在道路上,已来不及刹车,应驾驶摩托车从与水管呈垂直的方向通过。
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

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自然灾害孕育于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表面环境中。
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自然灾害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常见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积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等气象灾害。
形成与分类纵观人类的历史可以看出,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
因此,通常把以自然变异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海啸;将以人为影响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人为灾害,如人为引起的火灾、交通事故和酸雨等。
影响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因素有三个:一是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二是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三是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
自然灾害形成的过程有长有短,有缓有急。
有些自然灾害,当致灾因素的变化超过一定强度时,就会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几秒钟内表现为灾害行为,像火山爆发,地震、洪水、飓风、风暴潮、冰雹、雪灾、暴雨等,这类灾害称为突发性自然灾害。
旱灾、农作物和森林的病、虫、草害等,虽然一般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成灾,但灾害的形成和结束仍然比较快速、明显,所以也把它们列入突发性自然灾害。
另外还有一些自然灾害是在致灾因素长期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显现成灾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这类灾害通常要几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则称之为缓发性自然灾害。
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
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
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和谐条件,由此还可以导生出一系列其它灾害,这些灾害泛称为衍生灾害。
《频繁多发的自然灾害》 导学案

《频繁多发的自然灾害》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
2、分析自然灾害频繁多发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3、掌握自然灾害的危害及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
4、学习应对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方法。
二、知识储备1、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2、常见自然灾害类型地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可能导致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洪水:暴雨、河流决堤等导致水流大量积聚,淹没土地和建筑物。
台风: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干旱:长时间降水稀少,导致水资源短缺,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滑坡和泥石流: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通常由暴雨或地震引发。
三、自然灾害频繁多发的原因1、自然因素地球内部的活动:地壳运动频繁,板块碰撞和挤压,容易引发地震。
大气环流和海洋流动:异常的大气环流和海洋洋流会导致极端天气,如暴雨、台风等。
太阳活动:太阳黑子、耀斑等活动可能影响地球的气候,引发自然灾害。
2、人为因素破坏生态环境:过度砍伐森林、开垦荒地、破坏湿地等,导致水土流失、生态失衡,增加了洪水、干旱等灾害的发生频率。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不合理,排水系统不完善,容易在暴雨时造成内涝。
温室气体排放: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四、自然灾害的危害1、人员伤亡:地震、洪水、台风等灾害可能直接导致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受损,农作物减产,工厂停工,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3、生态破坏:自然灾害会破坏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被打破。
4、社会影响:引发恐慌、社会动荡,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五、应对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1、加强监测预警: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卫星、气象雷达等,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能力。
2、制定应急预案: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在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
“中小学生防灾避险安全知识竞赛”试题

“中小学生防灾避险安全知识竞赛”试题晋中市教育局、晋中日报社“中小学生防灾避险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县(区、市)学校年级姓名一、判断题(在括号内划√或×)1.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 ) 2.次生灾害是由一种灾害引发的其他灾害。
( )3.人民解放军是抗洪抢险的主力部队。
( )4.地震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要尽量顺风跑,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 )5.灾害发生后,自救互救是主要的救灾方式。
( )6.被埋压在地震废墟中时,有条件时可敲击水管求救。
( )7.地震发生时应尽可能关闭电源、火源与天然气源。
( )8.因洪水困在有斜坡的房上,风浪大时,可抓住屋顶的烟囱、电视天线等。
( )9.在山谷中发现溪水突然混浊时,应警惕山洪暴发的危险,赶快逃离山谷。
( )10.手机、哨子、旗帜、颜色鲜明的衣服等都可用作水灾后求救的联络工具。
( )11.国际曾经通用的SOS紧急求救讯号的标志是讯号三短三长三短。
( ) 12.每一个公民都有向灾区捐款的责任和义务。
( )13.枯井突然有了水,水位突然大幅度上升或下降,都可以肯定将要发生地震。
( )14.学校、医院、商场、影剧院、车站等人员较集中的场所,应当设置紧急疏散场地。
( )15. 地震谣言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 )16.在某些地区,大量的降雨可能引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 )17.若山坡上明显出现裂缝,并有加宽、加长的现象,这意味着可能发生滑坡。
( )18. 气象灾害危害的范围十分广泛,它不仅可造成人员伤亡,而且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输电线路和通讯等都有严重危害。
( )19.台风是诱发海啸的原因之一。
( )20. 龙卷风只发生在农村地区。
( )21.在结冰的路面上骑自行车时,注意轮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
( )22.冻雨有可能压断电线,拉倒电杆,使电讯和输电线路中断。
( )23. 为防范洪水灾害,农村建房时,应选择地势较高、坡势较缓的房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是指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包括洪涝、干旱、台风、风雹、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
自然灾害是在一定自然环境背景下产生的,超出人类社会控制和承受能力,是自然与社会综合作用的产物。
我省是一个多灾欠发达的省份。
从自然地理看,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主体是一个隆起在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的岩溶山原。
贵州境内,北部有大娄山;苗岭横亘的中南部有雷公山;东北境有武陵山;西部有乌蒙山。
由于贵州大部分地区在古生代或中生代为海相沉积区,新生代以来转为上升,这就使贵州73%的地区为碳酸岩分布。
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都柳江、红水河。
这几条河流北属长江水系,南属珠江水系。
由于贵州特殊的自然环境,沟壑纵横,山高坡陡,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一个省份。
在人民群众中有如,“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山有四季,五里不同土,十里不同天,无灾不成年”之说。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地理环境,决定了贵州的灾情;而灾情又是贵州省情的基本特征。
换句话说,贵州频发的自然灾害,是贵州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灾害最初成因看,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我省自然灾害的显著特点是:
(一) 种类多。
从大类上分,既有气象灾害,也有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
从小类上分,可分为冰雹、洪涝、干旱、雪灾、大风、大雾、雷电、滑坡、泥石流、坍塌、地裂、病虫害、草害等。
(二) 普遍性。
从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看,每年都有灾,无处不有灾,而旱灾、洪涝、地质灾害最为频繁。
在时间上具有普遍性,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广泛性。
即:全省9个市(州、地)、88个县(市、区),几乎都涉及各种灾害。
(三)区域性。
总的看,我省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乌江、赤水河、清水江,都柳江、红水河低洼河谷两岸;东部的铜仁至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一般为多雨,西北的毕节多旱少雨较为常见。
冰雹灾害通常由东部的沿河、德江、务川、道真向遵义、桐梓至开阳、清镇、惠水、长顺、平坝、织金、大方、六枝、册亨、望谟、安龙等县市区延伸。
有人总结,洪涝、冰雹一条线,旱灾一大片。
与此同时,贵州的自然环境决定多数地区不怕涝,只怕旱。
(四)群发性。
一方面,不同的灾害常交替出现,如大风、冰雹,洪与涝一般是同时出现,另一方面,又同时诱发病虫害、以及疾病、流行病等。
(五)频率高。
从近几年我省自然灾害情况看,各种灾害平均每两周发生一次。
高于全国每年平均的18.8次。
(六)灾害程度深。
从近60年的灾害损失程度看,据有关资料介绍,1946年晴隆、安龙、兴仁、望谟、册亨等县发生了强度较大冰雹灾,房屋损坏数万间;1951年全省76个县分别遭受旱、水、病疫、虫灾;1959至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以致出现饿死病死人的现象;1963、1972年的旱灾;1996、1998年都匀、贵阳、铜仁、黔东南部份县市的水灾、1994年贵阳和2001年遵义的风灾;2002年全省性的“秋风”;2004年纳雍山体大滑坡等等。
近些年来,地质灾害又成为我省自然灾害凸现的一大灾种,目前全省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3万余个,涉及38万人以上,其中有地质灾害危及点4400个。
一般年份,自然灾害给全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70亿元左右,重灾年份超过100亿元。
据统计,1995—2004年10年间,我省平均每年有220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40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63.9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25.2万公顷;因灾倒塌房屋5.3万间,损坏房屋37.4万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8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45.4亿元。
造成自然灾害频率加快,周期缩短,危害加重的原因,有资料表明:一方面,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导致本来已经脆弱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自然致灾因子更加活跃,自然灾害的出现频率,影响范围和损失进一步扩大。
另一方面,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增大,加上人口的增长,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的资源开发,促发自然灾害的频发。
因此,近些年我省自然
灾害频率高的原因,无不与这些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