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用抗菌剂的种类、特性及使用方法
纺织品常用抗菌剂

摘要 : 围绕抗 菌纺 织品 的3 种基 本生产方法 , 阐述 了纺织品常用抗 菌剂及其抗 菌机 理 、 菌纺织品生 抗
产方法及其抗 菌剂 的选择 。 对溶 出型抗菌整理剂和非溶 出型抗 菌整理 剂的特 点 , 讨 了被 整理 纺织品 针 探 的溶 出特性 , 于指导抗 菌纺织品 的生产厂 家选择 合乎安全性要 求的抗 菌剂 , 动和 引导抗 菌剂的生产 对 推 厂 家研发更安全 高效 的产品 具有 重要 意义。 关键词 : 织品 ; 菌剂 ; 菌整理 剂; 出性 ; 纺 抗 抗 溶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S 9 . 9 T 152 + 目前 市 场上 见 到 的各种 抗 菌
纺 织 品( 括针织 物 、 包 机织 物及 无
文献标识 码 : C
文章 编号 :0 0 4 3 (0 6 0 — 0 5 0 10 — 0 3 20 )8 0 2 — 5
核 杆菌 ,仅 19 年 就有8 0 97 0 万人 发 病 ,9 万人死亡等 。 8 20 19 年全球死 9
项 目名 称 : 广东省科 技攻关项 目( 020B 200620B 0007 o N :05 34 10 ,05 14 10
作者简介 : 陈仪本(99 , 研究员, 14一)男,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工业杀菌剂、 霉腐微生物及其防治的研究。
・
2 ・ 5
维普资讯
合成纤维类产 品 ; 二是在织 物印染 后整理过程 中加 入抗菌剂 ( 常被称
为抗 菌整理 剂 ) ,然后制成各 种抗 菌纺织 品 , 这种 方法既可生产 纯天
以防范新 出现 的传染 病” 。近 年来
发生 的S R 危机 和禽流感 威胁 更 AS
加拿大纳米级银离子纺织抗菌剂

加拿大纳米级银离子纺织抗菌剂美国EPA (环保署)认证号:84630-2加拿大TransTex Technologies, Inc. 公司出品:SilverClear™ 是一种具有超强威力抗菌、治疗、祛除异味功能的纳米级银离子溶液。
它是医学专家、化学专家和制造商团队在研究一种可以治疗严重烧伤和长期创伤的银系溶液时所共同研发出的一项专利技术产品。
这个产品在治疗严重烧伤时所表现的功能和超乎寻常的治疗结果使SilverClear™ 一举成名。
为了让其它行业与用户也能受益于这个革命性的产品,Silv erClear™ 研发专家针对不同领域的材料,研制出一整套的创新技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在医用及个人健康护理领域获得了专业的肯定。
SilverClear™ 是具有极广谱的超强杀菌、抗菌功能,能有效杀灭、抑制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杀菌率达到99.9% - 100%。
应用举例包括:∙纺织(机织布、无纺布、针织布、地毯等)∙服装(一般服装、户外服装、女士贴身内衣等)∙一次性和可重复使用的医用产品(敷伤口贴、手巾、毛巾、纱布、绷带、医用服装等) ∙化妆品(乳液、凝胶、肥皂等)∙清洁用品(消毒液、清洁液等)∙涂料、家用物品、运动器材、运动服装等为了确保产品的功效,根据国际的通用标准(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美国纺织品染化师协会标准等),SilverClear™ 系列产品持续地经过第三方实验室测试。
用经SilverClear™ 处理过的伤口敷料被加拿大国家卫生部归类为二类医用产品,应用于医院及诊所,它被用来直接与绽开的伤口或皮肤接触,不引起任何过敏、刺激。
SilverClear™ 特点∙生态性: 不含有机溶剂的生态性产品,研发团队所开发的水状SilverClear™ 致力于保护环境,其活性成分通过美国环保署(EPA)认证。
∙应用领域广泛: 可以被应用于纺织品、塑料、聚合物、木材、水等许多广泛种类的材料上。
∙持久性: 根据实验室的测试结果,SilverClear™ 处理过的产品能在经过100次水洗后,仍然保持90%以上抗菌性。
抗菌剂的分类及应用

抗菌剂的分类及应用
抗菌剂是一种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根据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抗菌剂可以分为以
下几类:
1. 酚类抗菌剂:如苯酚、三氯生等,主要作用于细胞膜和细胞壁,具
有广谱抗菌作用,但易产生耐药性。
2. 醛类抗菌剂:如福尔马林、戊二醛等,主要作用于蛋白质和核酸,
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但对人体有毒性。
3. 铵盐类抗菌剂:如苯扎氯铵、苯甲酸氯己定等,主要作用于细胞膜
和细胞壁,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但易产生耐药性。
4. 多肽类抗菌剂:如链霉素、青霉素等,主要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合成,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但易产生耐药性。
5. 磺胺类抗菌剂:如磺胺甲基异噁唑、磺胺嘧啶等,主要作用于细菌
代谢途径,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但易产生耐药性。
抗菌剂的应用范围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医药领域:抗菌剂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广泛应用于临床。
2. 食品领域:抗菌剂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变质,如亚硝酸盐、山梨酸钾等。
3. 化妆品领域:抗菌剂可以防止化妆品受到细菌污染,如苯氧乙醇、苯甲酸等。
4. 农业领域:抗菌剂可以防止农作物受到病菌侵袭,如多菌灵、氯氰菊酯等。
然而,抗菌剂的过度使用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易产生耐药性、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等。
因此,在使用抗菌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种类和用量,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总之,抗菌剂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种类和用量,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环保型纺织品抗菌整理剂进展综述

环保型纺织品抗菌整理剂进展综述董红霞(上海洁宜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0333)摘要:本文叙述了抗菌整理剂的作用机理、分类以及选择标准,着重分析了目前抗菌剂行业面临的安全环保法规的压力,并提出了应对这些安全环保压力的方向。
关键词:抗菌剂;环保;安全;法规;进展随着对天然与健康产品的持续追求,人们更关注纺织品的健康及舒适性,尤其是抗菌防臭加工最受市场的青睐。
在气候温暖而且雨量较多的地区,细菌(微生物)容易大量繁殖,而人体穿着纤维制品时,汗、皮脂、污垢等人体代谢物均附着在纤维的表面上,而间接提供细菌所需的营养源进行繁殖,在这过程中代谢所产生挥发性恶臭物质,也会引发其它相关的疾病。
具有抗菌功能的纺织面料对于防止病菌的侵害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用抗菌功能性纺织面料制作的日用品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并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泛而深入地辐射到生活的细节中。
开发抗菌功能性纺织品所需要的抗菌整理剂是一门牵涉甚广的技术科学。
该技术使用在纺织品的抗菌上,可提供不同保护程度的功能。
本文详细叙述了抗菌整理剂的作用机理、抗菌剂的种类以及抗菌剂选择远离等,着重分析了当前安全法规对抗菌整理剂的较高要求,并提出了环保型抗菌整理剂的发展方向。
1、抗菌防臭加工的必要性纤维或纺织品经抗菌处理后,可以发挥两方面的作用:(1):保护使用纺织品穿著者和使用者的人,如果抗菌纺织品能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尿素分解菌等细菌和真菌,则能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防止内衣裤和袜子产生恶臭;防止袜子上脚癣菌的繁殖;防止婴儿因尿布发生红斑;提高老人和病人的免疫能力;而且可以在医院内预防交叉感染(即MRSA感染);(2):对纤维材料本身的保护,防止纤维受损,由于具有杀灭黑曲霉菌、球毛壳菌、结核杆菌和柠檬色青霉菌等各种霉菌,可以防止纤维材料变色、脆损以及纺织品贮藏时发生霉变。
2、纺织品上抗菌剂的作用模式和机理活的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等,主要由多糖组成的最外层的细胞壁。
聚酯纤维漂白纬编织物的抗菌性能评测

聚酯纤维漂白纬编织物的抗菌性能评测引言:聚酯纤维漂白纬编织物是一种常见的纺织品材料,它具有优异的抗拉强度和耐磨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如服装、家居纺织品等。
然而,在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中,如医疗用品和保健产品,抗菌性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本文旨在评测聚酯纤维漂白纬编织物的抗菌性能,以提供相关领域的实践指导和产品改进建议。
一、抗菌性能评测的背景和重要性抗菌性是材料在抵抗微生物(细菌、真菌等)附着和繁殖方面的能力。
在医疗和卫生领域,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至关重要,因为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会导致交叉感染和传播。
特别是在高风险环境下,如医院、养老院和食品加工等场所,要求纺织品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二、抗菌性能评测的方法1. 细菌培养实验细菌培养实验是评测抗菌性能的常用方法之一。
将已知种类的细菌接种于聚酯纤维漂白纬编织物上,通过培养和定量分析可确定纺织品的抗菌效果。
通常使用可能存在于实际使用环境中的细菌进行测试,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 真菌培养实验真菌培养实验是用于评测纺织品抗真菌性能的方法之一。
将已知的真菌菌株接种于漂白纬编织物上,以观察和评估纤维材料对真菌生长和繁殖的抑制能力。
通常使用常见的真菌菌株,如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等。
3. 抗菌活性评估抗菌活性评估是用于评测纺织品抗菌效果的定量分析方法。
该方法通过直接接触实验,使用抗菌溶液或涂片评估聚酯纤维漂白纬编织物对细菌或真菌的生长抑制效果。
通常使用菌液浸渍、涂布或滴涂的方法进行,然后观察和测定菌落数量或生长率的变化。
三、影响抗菌性能的因素聚酯纤维漂白纬编织物的抗菌性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纺织品的物理性质、纤维表面处理方法和抗菌剂的添加等。
以下是对几个主要因素的讨论:1. 纤维特性纤维的性质直接影响抗菌性能。
具有较高亲水性的纤维表面更容易与细菌结合,从而增加抗菌效果。
此外,纤维的孔隙度和表面形态也对抗菌性能产生影响。
2. 表面处理方法使用特定的纤维表面处理方法可以改善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纺织抗菌标准是什么标准

纺织抗菌标准是什么标准纺织抗菌标准是指对纺织品进行抗菌性能测试和评定的一系列标准。
纺织品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抗菌性能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纺织抗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纺织抗菌标准需要明确抗菌效果的评定方法。
通常情况下,抗菌效果的评定是通过抗菌率和抑菌率来进行衡量的。
抗菌率是指杀菌率或抑菌率,是指纺织品上的细菌数量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后,与未经处理的对照样品相比,细菌数量的减少率。
而抑菌率是指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后,纺织品上的细菌数量与未经处理的对照样品相比,细菌数量的抑制率。
这些指标的设定和测试方法需要符合国际通用的标准,确保抗菌效果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其次,纺织抗菌标准需要规定抗菌剂的使用标准。
抗菌剂是用于纺织品抗菌处理的重要材料,其种类繁多,使用方法也各有不同。
因此,纺织抗菌标准需要明确不同纺织品的适用抗菌剂种类和用量,以及抗菌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还需要对抗菌剂的环境友好性和对人体的安全性进行严格的评定,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另外,纺织抗菌标准还需要规定抗菌效果的持久性要求。
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经过清洗和磨损,因此其抗菌效果的持久性显得尤为重要。
纺织抗菌标准需要明确不同纺织品在经过一定次数的清洗或使用后,抗菌效果的评定方法和标准,以及对持久性抗菌效果的要求。
这样可以确保纺织品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仍保持良好的抗菌性能。
最后,纺织抗菌标准还需要规定抗菌纺织品的标识和宣传要求。
通过标识和宣传,消费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纺织品的抗菌性能,从而选择到更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因此,纺织抗菌标准需要规定抗菌纺织品标识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对抗菌纺织品宣传中的抗菌效果的宣传要求,避免夸大其词或误导消费者。
总之,纺织抗菌标准是对纺织品抗菌性能进行测试和评定的一系列标准,其制定和执行对保障消费者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抗菌效果的评定方法、规定抗菌剂的使用标准、制定抗菌效果的持久性要求以及规定抗菌纺织品的标识和宣传要求,可以有效地提高纺织品的抗菌性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和健康的纺织品产品。
抗菌防霉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Absr c Th sp p ri to u e he de eo me to oh do e tc a d o es a e e r h o n r a i ta t i a e n r d c d t v l p n f b t m si n v re s r s a c fi o g n c, o g n c a a u a n i ir b a g n sa d t era l ai n t e t e ,i cudng a tmir bila e t f r a i nd n t r la t co ila e t n h i pp i t o tx i s n l i n i c o a g n so m c o l
液 制成抗 菌 物 品进 行 抗 菌 防病 的记 载 。 13 9 5年 德
无机抗菌剂在纺织品上的应用

果 , 到 目前 为 止 , 天然 纤维 制成 的纺织 品 的抗 菌 故 用 处理 仍 以后整 理 的方 式 为主 。
2 处 理加 工法 后
可耐 50C的高温 , 中 , 酸 复盐 为载 体 的银 系无 0 ̄ 其 磷
机抗 菌剂 HN- 0 3 0能 耐 1 0  ̄ 3 0C以上 高温 , 且性 质 不
安全 性 , 、 、 离 子 毒 性 低 , 化 合 物 也 大 多无 银 铜 锌 其 毒 , 如 白 鼠 的 急 性 口服 试 验 ,载 银 沸 石 抗 菌 剂 Z o c的 L 0 5 0 mg k ~ 银 、 离 子 双 组 分 无 e mi D5 0 0 ・g , 铜 > 机 抗 菌剂 的 L 0 5 ( 0 ・g ,而 食 盐 的 L 0 D5 0 ) k 一 > 0 D5为
法, 后处 理加 工法 简 单易行 , 占比例 近 年来 上升很 所
快。 I原纤 维加 工法
3 0 mg k -, 见毒 性远 低 于食 盐 , 皮肤无 刺激 , 0 0 ・g 可 对
致 突变 性试 验 结果 也 呈 阴性 ; 2 缓 释性 、 学 稳定 () 化
原纤 维加 工法 又称 抗 菌纤维 法 。是对 化学 纤 维
、
无机 抗菌剂 在纺 织 品中 的应用特 点
的纤 维 已广泛 应 用 到服 装 、 生用 品 、 卫 寝装 用 品 、 洗
浴用 品 、 饰 织 物 、 装 日用 杂 品等 各 类 纺织 产 品 , 以 并
由 于 Hg C 、b C 、 d P 、 r离 子 对 人 体 有 残 留 性 毒 害 , 、oF NiC 、e离子 具 有 染 色作 用 ; 而银 、 、 离 子 铜 锌 具 有较 强抗 菌作用 , 量时几 乎对 人体 没有 影响 , 微 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用抗菌剂的种类、特性及使用方法
纺织用抗菌剂可分为天然、有机和无机三大类。
每类抗菌剂各有其优缺点,有机类抗菌剂效果好,品种多,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抗菌剂,但存在耐高温稳定性差等问题,难以用于合成纤维纺丝工艺;天然类抗菌剂通常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其应用范围窄,多数严重影响织物的色光;无机抗菌剂耐热性好,但用于纺织品后整理难以获得耐久的效果,并且大部分品种存在重金属的毒性问题。
1·1 有机抗菌整理剂
有机类抗菌整理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溶出型与非溶出型。
溶出型抗菌整理剂与织物不是以化学方式相结合,因此能通过与水接触被带走,这类抗菌整理常剂主要用于用即弃类纺织品(一次性纺织品)上。
常见的溶出型抗菌剂主要有:醛类、酚类、醇类、某些表面活性剂(如季铵盐类)、有机杂环化合物(如吡唑类、嘧啶类、吡咯类)、有机金属化合物(如有机汞化合物、有机铜化合物、有机锌化合物、有机铅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以及一些其他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由于这类抗菌剂一经洗涤便会脱落,所以并不能用于需要多次洗涤、效果持久的纺织品。
非溶出型抗菌整理剂能与织物以化学键结合这种整理剂处理过的织物对于穿着和反复洗涤具有耐久性。
其方法是在纤维上接枝或聚合抗菌剂或在纺丝原液中混入抗菌剂,以达到控制释放活性物质从而获得耐久性的目的。
非溶出型抗菌剂与纤维通过牢固的化学键结合,一方面使药剂不能进入微生物的细胞内,对细胞核(遗传因子)没有影响,
不会出现耐药菌;另一方面,抗菌剂还不会被人体的分泌物吸收而进入人体内,对人体和环境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所以除了某些特定用途,非溶出型已经全面取代了溶出型抗菌整理剂。
常用的非溶出型抗菌整理剂主要有:有机硅季铵盐类、二苯醚类、有机氮类、硝基呋喃类、双胍类、氯苯咪唑类等。
1·2 无机抗菌整理剂
无机抗菌剂是具有抗菌性的金属离子等无机物及其与无机载体的复合体。
它具有耐热加工性好的优点,可广泛用于塑料、合成纤维、建材、造纸等行业。
由于该类抗菌剂生产技术难度相对较低,所以国内外生产厂家很多,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严格地说,无机抗菌剂属于溶出型抗菌剂,按照其抗菌成份分,除了几个小类之外,主要有载体结合金属离子型和氧化铁光催化型两大类。
金属离子型无机抗菌剂是将具有抗菌功能的金属离子加载在各种无机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矿物载体上,使用时载体缓释抗菌活性离子,使制品具有抗菌和杀菌的效果。
其中应用效果最好的金属离子是Ag+、Cu++、Zn++等。
氧化物型抗菌剂是利用N型半导体材料,如:TiO2、ZnO、Fe2O3、WO3、CdS等在光催化下,将吸附在表面的OH-和H2O分子氧化成具有强氧化能力的OH·自由基,对环境中的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除了以上两种无机抗菌剂以外,还有过氧化物类、无机酸碱类以及可与纤维配位的金属类等。
1·3 天然抗菌整理剂
天然抗菌剂主要来自天然物质的提取物,如壳聚糖来自于天然贝壳、蟹壳、虾壳、鱼骨及昆虫等动物壳体非常坚硬的部分,经由脱去N-乙酰基获得。
天然抗菌剂的优点是不属于化学制品,是从天然食物或植物中提取或直接使用的,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一般不产生污染危害,生物相容性好,因而受到青睐。
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160-180℃就开始炭化分解,使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常见的天然抗菌产品见表1。
表l 天然抗菌产品
种类产品
壳聚糖如β-1,4-聚葡萄糖胺(脱乙酰壳聚糖多糖)、0-羟甲基壳聚糖(O-CMCh)
日柏醇如UNIKA MCAS-25(微胶囊化的日柏醇)、桧醇等
油脂如蓖麻油、椿树油、花椒油等
海藻类琼脂低聚糖、海藻糖、褐藻胶
植物芦荟、艾蒿、苏紫、蕺、茶叶、竹子
中草药黄连、黄芪、鱼腥草、板蓝根、竹沥、甘草
目前使用的天然抗菌剂处理织物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微胶囊技术,该技术是将一种或几种天然抗菌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包裹在微粒子胶囊中,再固着在织物的纤维里,使其成为卫生保健织物。
一些纤维里的胶囊和皮肤接触摩擦时就爆裂开,散发出香气和抗菌剂等,发挥其卫生保健作用。
对于抗菌微胶囊,通常可改变壁材的组成和厚度,来控制微胶囊抗菌剂的释放速度,延长耐用时间。
应用时可以通过涂层加
工或采用浸轧法与固着剂等一起应用使微胶囊结合在纺织品上。
2 抗菌纺织品的生产方法
抗菌纺织品应具备以下特征:高效广谱的抗菌能力;持久的抗菌效果,耐洗涤、耐磨损;耐热、耐日照、不易分解失效;柔软、透湿、舒适性佳;使用安全,对健康无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虽然抗菌纺织品的种类繁多,但其生产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方法是将抗菌剂添加到成纤聚合物中,采用共混纺丝法制成抗菌纤维。
共混纺丝法是在纤维聚合阶段或纺丝原液中加入抗菌剂,制得抗菌纤维的方法。
该方法的好处是无需进行后整理,成本较低。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抗菌整理剂进行后加工处理的方法。
后整理加工法是将抗菌剂与纤维结合,从而使纺织品具有抗菌的功能。
实验证实,抗菌棉织物的抗菌耐久性好于抗菌合成纤维。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纤维芯层的抗菌剂不能迁移到纤维皮层,起不到抗菌作用。
解决该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制成皮芯结构的抗菌纤维:即在皮层加入抗菌剂,芯层则为普通纤维。
抗菌剂的添加量不能过大,否则会严重影响抗菌纤维的物理指标。
由于这个原因,大大限制了抗菌合成纤维的抗菌效果和使用范围。
2·1 后整理法
抗菌整理是采用浸渍、浸轧、涂层或喷涂等方法将抗菌剂施加在纤维上,并使之固着在纺织品中的一种方法。
从机理上看,抗菌纤维的后处理加工法还可分为四种:①反应性树脂将抗菌剂热固定于纤维上;
②以成膜物质为媒介,将抗菌剂固定于织物上;③抗菌剂吸附于纤维;
④纤维的官能团与抗菌剂上的活性基团进行反应,形成牢固的化学
键,使抗菌剂和纤维成为一体。